行為指導心理
A. 談談精神分析,行為主義及人本主義"三大流派"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導意義
行為主義認為學習是刺激-反應-強化
巴普洛夫——快樂學習
桑代克——效果,練習,准備
斯金納——正負強化
班杜拉——注意保持動作再現動機
人本主義認為學習是在有情感參與下的有意義的學習知識
重視學生的情感
B. 心靈指導行為還是思想指導行為如何區分二者
「心靈」一詞,在哲學上的涵意與心理學的涵意基本相同,是指人的精神世界,包括人的內心活動、意識、認知、思想與精神狀態等;
「思想」一詞,是哲學術語,涵意是:客觀存在反映於人的意識中並經過思維活動而產生理性認識的結果,其內容為社會生存條件和人的物質生活條件所引導決定。
人的行為,如果歸於心靈指揮則往往是誤解成「跟著感覺走」,或者誤解成唯心主義的「心理感應」;所謂「三思而後行」則是思考成熟的思想行為。
兩者的區別:1)在敘述時,各有側重點,心靈一詞帶有泛指性,思想一詞則在哲理性的文章中常用;2)心靈中包含著思想內容,而思想只是心靈中帶有理性思維的一部分。
C. 心理學上的行為是指什麼
心理學上的行為指的是一切可以觀察到的身體的狀態的變化。甚至包括血管的回舒張,心臟的跳動答等。當然這是行為主義的定義,而在普通心理學中行為就和我們生活中形成的關於行為的概念一致。行為可以改善心理問題,但是需要系統的指導。回答比較簡單。但是希望你能繼續關注一些心理學的著作。推薦你看《心理學與生活》。
D. 心理指導,都包括什麼啊
是心理導師與受輔導者之間建立一種具有咨詢功能的融洽關系,以幫助來訪者正確認識自己,接納自己,進而欣賞自己,並克服成長中的障礙,改變自己的不良意識和傾向,充分發揮個人潛能,邁向自我現實的過程。作為一名心理輔導工作者,建立和健全心理保健體系,維護對方積極向上的心理狀態是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
E. 羅傑斯說,人的行為往往受內心觀念的引導是心理學中的什麼現象
是心理學的正常現象,人的行為當然會受著內心的指導,有了良心,才不會做違背自己初心的事情。
F. 談談精神分析,行為主義及人本主義對心理健康的指導意義。
精神分析的人性觀是性惡論,弗洛伊德認為,人像動物一樣是非理性的,具有各種本能和潛意識內驅力;這種本能和內驅力是人的行為的動力,它們按照唯樂原則追求生理需要的滿足,正是這種需要的滿足,使人表現出性慾、攻擊、殘酷、毀滅他人與自身等「惡」來。
人性觀是對人的本性的基本看法和觀點,人性觀不同,在此基礎上形成的理論和實踐也不相同,從心理治療的理論和實踐來看,精神分析、行為主義和人本主義三大心理學派的人性觀是有很大差異的,因而他們的心理治療理論模式有所不同、各具特色也就在所難免。
行為主義的基本理論假設是,動物和人的心靈實際上是一塊白板,其行為經驗完全是後天獲得的,有機體之間不存在個別差異,即使存在,,也是不重要的。
(6)行為指導心理擴展閱讀:
行為主義把心理學的研究對象確定為可以外部觀察的行為,堅持以客觀地實驗方法來研究人和動物的行為,是心理學獲得了與其他自然科學一樣的客觀性,從而在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上具有自然科學的特性。在行為主義產生之前,心理學的研究對象只限於意識;
如構造主義主要從事意識的分析研究,所得到的結論帶有明顯的主觀性,機能主義雖然在研究對象和方法上有了一定的改進,但仍保留了許多模糊的術語,主觀性色彩依然很濃厚。
這種主觀性的分析研究只能使心理學作為哲學的邊緣而存在。行為主義以客觀的行為代替主觀的意識,以實驗法代替內省法,這樣就可以使心裡想獲得比較客觀的研究成果,也有利於心理學的發展。
G. 行為主義的心理咨詢具體的方法有哪些
系統脫敏法:治療師幫助患者建立與不良行為反應相對抗的鬆弛條件反射,然後在接觸引起這種行為的條件刺激中,將習得的放鬆狀態用於抑制焦慮反應,使不良行為逐漸消退(脫敏),最終矯正不良行為。系統脫敏法包括放鬆訓練、制定焦慮等級表及脫敏治療。主要適應證為恐怖、焦慮、強迫症等神經症。
滿灌療法:讓病人面對(或通過想像)能產生強烈焦慮的環境,並保持一段時間,不允許病人逃避,由於焦慮過程有開始、高峰和下降的波動變化過程,最後可消除焦慮並最終預防條件性迴避行為的發生。對患有嚴重心血管疾病、哮喘、潰瘍病的病人慎用。
厭惡療法:在某一特殊行為反應之後緊接著給予一厭惡刺激,最終會抑制和消除此行為,病人出現不良行為時,就給予電擊、催吐等痛苦的刺激,形成條件反向,產生厭惡感。適用於治療葯癮、性變態和酒精依賴等。
正強化和消退法:如果在行為之後得到獎賞,這種行為在同樣的環境條件下就會持續和反復出現,屬於正強化法。如果對行為不採取任何強化措施,這種行為發生頻率下降,即消退法。適用於治療飲食障礙、獲得性不良行為和精神發育不會病人的異常行為等。
示範法:向某個個體呈現一定的行為榜樣,通過觀察他人的行為和行為後果進行模仿學習的行為療法。
放鬆訓練法:按一定的練習程序,學習有意識地控制或調節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動,以達到降低機體喚醒水平,調整那些因緊張刺激而紊亂了的功能。
生物反饋治療:藉助於生物反饋儀、使病人了解自身的血壓、心率、腦電波等生理指標;經過反復訓練,學會控制自己的內臟活動,從而幫助緩解某些心理障礙和軀體疾病的症狀。生物反饋對治療焦慮緊張、恐懼、強迫等心理障礙以及高血壓、冠心病、哮喘、中風後遺症等軀體疾病有明顯療效。
自信和社交技巧訓練:前者是訓練如何恰當地與人交往,方法有角色示範、脫敏和正強化。後者是進行社會技能方面的系統訓練,克服害羞等,方法有指導、角色示範和心理支持等。
行為輔助工具:用設備使病人在自然環境下學習新的適應性行為,如用儀器治療口吃。
H. 關於行為心理學的定義
簡單分析行為心理學 就是:是什麼出賣了我們的性格?是什麼暴露了我們的隱私?是我版們的行為權是我們的言語是我們的一舉一動……我們的行為被什麼東西左右著?被什麼東西決定著?是個性.世界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個性從外在看來是指獨特而穩定的行為模式,從內在看來是獨特而穩定態度、思想、認知等。個性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一個人的行為。留心觀察自己與別人的行為,就會發現,我們身體的一舉一動都在告訴別人:我是什麼樣的人!因為我們身體的反應往往出賣了我們的個性。同理,我們對一個人個性的了解,不僅可以掌握其當前的行為,而且可以根據其個性,遇見其未來的行為。
I. 心理指導的主要途徑有哪些
J. 行為心理學是什麼啊怎麼用的
行為心理學
是什麼出賣了我們的性格?
是什麼暴露了我們的隱私?
是我們的行為
是我們的言語
是我們的一舉一動……
我們的行為被什麼東西左右著?被什麼東西決定著?是個性.
世界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個性從外在看來是指獨特而穩定的行為模式,從內在看來是獨特而穩定態度、思想、認知等。個性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一個人的行為。留心觀察自己與別人的行為,就會發現,我們身體的一舉一動都在告訴別人:我是什麼樣的人!因為我們身體的反應往往出賣了我們的個性。同理,我們對一個人個性的了解,不僅可以掌握其當前的行為,而且可以根據其個性,遇見其未來的行為。
每個人都希望了解自己,了解他人,人心理並非琢磨不透,其實它很簡單,行為心理學通過行為分析心理,讓你在日常生活中逐漸了解到自己的內心深處,並幫助你分析你周圍人的行為和個性。
《心理有鬼》是一本圖文日常行為心理解析的科普讀物。此書是以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的「潛意識」理論為基礎,結合現有的相關心理學研究調查結果,編制而成。此書通過對人日常生活中的行為來分析其個性,以心理測驗題的形式來幫你分析,考察方式自然有趣。讓你在不知不覺中將自己的內心深處反映出來,發現潛藏在內心深處的自己。同時,你也可以通過自己的觀察來發現你周圍的人具有的個性。
或許,在你積累的心理學研究知識的基礎上結合日常的細心觀察與全面分析,你也會成為一位行為心理學家。
現代行為心理學對幼兒自閉症的治療及其效果
一、引言
自閉症是一種由大腦病變所引起的綜合症。其主要症狀可包括人際關系的隔離.語言的困難.及行為障礙等等人。自1943年美國的凱那醫生首次對自閉症作出經典性的臨床描述以來,自閉症的發病率呈快速發展趨勢。在一些對自閉症的研究治療起步較早的國家如美國,自閉症的發病率為千分之一左右。
中國專家自1982年起開始對自閉症加以研究並作過病例報道。系統的流行病統計資料則目前尚無。根據世界上自閉症的流行病趨勢以及中國現有的總人口數量,本文作者認為有理由估計,中國目前可能有一百萬左右的自閉症患者。作為另一個有關材料,中國有專家估計在2000年時全國大約有一千二百萬弱智患者。由於自閉症與弱智在症狀上的某些交叉相似,在許多國家都一度將白閉症當作弱智診斷。據此推論,在中國現有的弱智患者中.可能含有相當一部分的自閉症患者。像在其他國家的情況一樣,對中國自閉症流行病確切數字的拿握,有待於科學研究的進一步發展和自閉症測試診斷方法的推廣。在得不到及時有效治療的情況下.自閉症基本上會是一種終生性殘障;對患者本人,家庭成員,乃至整個社會所造成的痛苦及損失.是無法用語言或數字來描述的;正因如此,世界各國的醫學、心理學、教育學等領域的專家,半個多世紀以來對這一疑症作了大量的理論與臨床的研究。據權威性的「自閉症及普通性發展殘障」一書作者所稱,該書在1987年出首版.到1997年出第二版時,其中有70%的材料都是全新的。幾乎所有的自閉症文獻都強調對自閉症患者的早期發現與早期治療的極端重要性:一些專家甚至指出,如從治療的角度出發,有些早期治療不一定要等到診斷最後有定論,而應在初查結果顯示出自閉症症狀後馬上開始。一般來說,人的大腦在其發展的早期具有較大的可塑性,對來自外界的影響包括行為療法的干預反應較好。具體到幼兒自閉症的治療,越來越多的文獻與報告確認治療的早期開始與否是決定治療預後的員重要因素。
在中國的一些大城市如北京和南京,對兒童自閉症的專業治療工作已經開始。在一些較為邊遠的地區,有些自閉症兒童的家長自行組成自閉症輔導協會以教育輔導他們的孩子。在自閉症治療方法日新月異的年代,對於科學有效的治療方法的選擇,顯然是十分重要的。本文旨在根據自閉症文獻的客觀數據及作者本人參與對自閉症綜合治療的實際經驗、對現代行為心理學應用於幼兒自閉症的治療及其效果,作一初步的介紹。
二、行為心理學在幼兒自閉症治療中的具體應用
行為心理學在自閉症治療中的應用及其良好效果,在學術界,患者及家庭,以及有些國家的政府主管部門,均已得到廣泛的認同。一般說來,對自閉症患者的行為療法,可包括基於功能分析上的環境改造,效果調控,以及技能訓練等。具體到自閉兒童的治療,除了上述這些方法以外,較為常用的療法可概括為強化療法,自然療法,和團助療法.
強化療法是由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礬校區的心理學教授洛瓦思博士在七十年代開始提倡,並在其後不斷發展完善起來的。其理論基礎及治療方法在洛瓦思所著的「教育發展性殘障的兒童」一書中有較完整的表述。在美國有些州的社區和學區,強化療法已成為對自閉症兒童的綜合治療中的主要服務項目。就治療形式而言,強化療法採用的是治療人員(一般是由專家指導下的大學生研究生或兒童的家長)與自閉症兒童的一對一的訓練:因為每周治療時間可長達30-40小時故有強化療法之稱。就治療目標而言,一殷可由訓練自閉症兒童的合作開始.由此進入到語言社交技能的訓練,而後再進入到學校科目[如算術,寫作)的范圍。在治療方法上經常使用的是離散單元教法,其特點是先由治療人員給出一簡短明確的指令讓自閉症兒童作出一個單一性動作,如自閉症兒童根據指令完成這一動作則立即給以預先的獎勵.否則的話則由治療人員給予適當的口頭提示或必要的身體幫助.待其能自己完成該動作後再逐漸提示幫助。每一單元都應簡短並與下一單元有一定的時間間隔。這是一種結構性較強的治療方法。稍後,以加州大學山塔芭芭拉校區的心理學教授凱戈爾博士等人為代表,自然教法在幼兒自閉症的治療中有了長足的進展[註:自然教法強調對自閉症兒童的訓練應當在自然的教育環境和家庭環境中進行,並應盡量安排非殘疾兒童加入到訓練過程中以起到示範與強化的作用。關於治療目標,凱戈爾等人更多地強調對自閉症兒童的主動自立和自控能力的培養。因此,功能分析的作用得到了強調以使治療人員更好地理解自閉症兒童的具體需要,並在此基礎上設計治療的目標和方案。此外,自閉症兒童不一定非要達到規定動作,只要其顯示出交流意向或行為努力,就應給以充分的獎勵。在治療方法上,針對自閉症兒童一般缺乏行為動機的情況,治療人員應充分運用情景教育的原則,盡量創造特定的客觀情景以激勵自閉症兒童說話交往,並使這種努力在自然結果中得到獎勵與強化。如果說強化療法是以幫助自閉症兒童學得具體技能見長的話,自然療法則以提升自閉症兒童的主體性和行為的自然性而別樹一幟。
至於圖助療法.其提倡與普及是基於以下兩個基本事實:第一,大多數自閉症兒童都有嚴重的語言障礙,有些甚至達到失語的程度;第二,自閉症兒童對於日常生活中的變化,由於不能適應而反應強烈。針對第一方面的問題,美國德萊瓦州自閉症治療中心的邦第博士,根據行為心理學的原理發展出一套圖片交換溝通系統,旨在幫助有語言障礙的自閉症兒童學會用圖片來表達他們的要求和思想。這一圖片交換溝通系統包含由易而難的六個階段,治療人員應根據每個自閉症兒童的特殊情況教其掌握幾個或者所有階段的技能。這些技能包括:給出圖片以表達要求,獲取圖片以用於溝通。辨別不同的圖片以用於不同的目的,使用圖片組成句子.使用圖片回答問題.以及自然地使用圖片進行交流。為了加強圖助療法的效果,在初期對於自閉症兒童的訓練以及在全部過程中治療人員對自閉兒童溝通努力的統一反應,是兩個必要的條件:在對自閉症兒童的治療過程中.圖片不僅可以用於幫助溝通,還可用於安排自閉症兒童的日常活動。閱如用不同圖片的排列來顯示作息表和持定時間的特定活動:其目的在於幫助自閉症兒童增加對未來事件的預測感和對自己生活的控制感.從而減少自閉症兒童常有的事物突變的感覺和由此產生的強烈負面的反應;這種干預方法在倫理和臨床意義上,無疑都有可以稱道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