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職業素養就業指導
❶ 大學職業素養和就業指導是必修課嗎學分有多少,
智能小程序[最佳答案]大學生就業指導課在學校的院系的課程設置里,大多都是公共選修課,意思是考試不是閉卷考試,還有的學校這門課
,沒有考試,所以有的大學生就不...
❷ 如何提升大學生自己的職業素養
〈一〉健康素質
就業是大學生人生發展中的重大轉折點,是大學生從「自然人」向「社會人」過渡的重要階段。健康素質包含兩個方面,即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從「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這句話中我們能體會到身體對於初入職場的大學生來說是多麼的重要。以前我們看到的創業者是「年輕是用身體換錢,老時用錢買身體」,這是愚蠢的做法。身體在人發展的每個階段都是重要的,要時時保持健康的身體。部分學生自我心理調節能力相對滯後。面對這種在國家就業方針、政策的指導下,一改以「統」、「包」為特徵的分配製度為現在在一定范圍內自主擇業的「供需見面」、「雙向選擇」之就業方式,表現出了不同的心理狀態。當前,大學生的就業心理特徵主要表現為:知識化程度高而社會化程度低;情緒波動度高而自抑程度低;自我認可度高而人際協調力低;成才急切度高而抗挫能力低。大學生的心理正處於成長期,就業又是人生發展的關鍵時刻,及時予以積極的心理引導,是提高大學生心理素質的關鍵。培養和諧心態,大學生作為社會成員,具有強烈的合群心理需求,人際交往易使大學生在心理上產生歸屬感和安全感,有助於形成良好的心態,保持身心健康。
〈二〉能力素質
1、一般能力即智力。智力是人的基本能力,其內容和結構:感知力、記憶力、思維力和想像力四個方面。聯合國的「21世紀全球開發計劃」指出:「智力(Intelligence)並非是一個單向度概念,除了基本智商(IQ,telligence Quotient),它還包含了人的更多能力:成就智商(AQ)、道德智商(MQ)、情感智商(EQ)、體能智商(PQ)……」。
2、特殊能力。包括組織能力、管理能力、領導能力、控制能力、語言能力、數學計算能力、空間判斷能力、動作協調能力(眼、手動作協調)、特殊從業能力等等。如飛行員除了「視力好」以外,還要求對空間距離的判斷要非常准確,要求兩眼的深度感要好。
〈三〉道德素質
道德素質的培養主要是培養自身的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為、道德修養、組織紀律觀念等內容。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要有職業道德感。
〈四〉專業素質
作為當代大學生要有堅實的專業基礎知識,要有過硬的專業技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專業技能的扎實是被用人單位看重的重要因素之一。專業素質的培養著力培養其專業知識、專業理論、專業技能、必要的組織管理能力等。
〈五〉社會交往和適應素質
「人脈」是大學生創業的重要基礎,也是大學生事業成功的重要保證和依據。大學生應與比自己優秀的人交往,這樣你才會學到更多的知識及人際交往藝術,這樣自己才會進步,所謂「有壓力才會有動力」就是這個理。社會交往和適應素質的培養應著眼於語言表達、社交、社會適應能力這三方面。
〈六〉學習、創新方面的素質。
學習是一個終身的任務,創新意識和能力來源於不斷的學習中。當今科技日新月異,為了不落後於時代,走在時代的前列,就必須時刻的學習。此素質的提高必須著眼於學習能力、信息能力、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提高。
〈七〉審美素質
很多大學生缺乏審美觀,主要是缺少審美能力,因為從小就沒樹立好審美意識。現代世界是以和平和發展為主題的,和諧作為社會的一種存在狀態。當然,大學生作為社會的特殊群體也必須努力培養自己的「和諧眼光」-----審美。審美素質的培養應著重培養其美感、審美意識、審美觀、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等五個方面。
三、影響高職高專大學生職業素質培養的因素
影響因素主要有:受教育程度、實踐經驗、社會環境、知識因素、社會智力因素(計劃能力、決策能力、組織能力、人際關系能力、說服能力領導能力)工作經歷以及自身的一些基本情況(如身體狀況、氣質類型、性格向性等)。其中社會智力因素最重要,一個人的社會智力水平對於人的生涯設計、對於人的生涯實踐和生涯成功有著巨大的影響。
四、高職高專大學生職業素質培養的途徑和方法
1、在日常的學習生活的點滴培養職業理想。人的素質能在日常的生活習性中得以展現和流露,習慣也是個人素質的真實寫照。所以,培養自己的職業素質就必須從日常的生活細節及點滴做起,看過汪中求先生寫的《細節決定成敗》的人都知道細節的重要性。
2、在專業學習和實習中培養職業興趣。這是一個職業素質鍛煉的平台,為在校大學生提高專業素質及其他素質提供了良好的實踐機會。大學生要把握好每次這樣的機會,不要害羞,不要膽怯,不要怕丟面子,在訓練中要做到「膽大、心細、臉皮厚」。
3、在社會實踐中體驗和改進職業價值觀。大學生可以利用好每個假期去社會實踐,無論是否從事與專業相關的工作,這都是很好培養職業素質的機會。只要你樹立「職業神聖」的觀念,你就會從你從事的每項工作中得到自己想要的職業素質並加以培養。同時,你也能從實踐中改進自己以前不足的職業素質理念,不斷的培養自己、提高自己,使自己的職業素質得到不斷的升華。
以上都是從大學自身角度來說的。我們知道大學生畢竟是從小在學校度過的,對社會了解不多,對就業信息了解太少,剛出社會對他們來說面臨著很多壓力,所以大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不僅僅靠自身就能完成的,還需要學校和社會的積極支持和輔助指導。
1.建立學生——學校支持系統。積極開展大學生擇業的心理指導和咨詢活動,幫助大學生客觀認識自己,做到正視現實,敢於競爭,不怕挫折,放眼未來。進行就業教育和擇業指導,開展創業教育,增強其創業、競爭、挑戰意識。堅持開展自主創業教育,樹立正確的職業思想和擇業觀念,開發創造性思維,提高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積極參與社會競爭,走「艱苦創業科技創業、自主創業」之路。
2.建立學生——社會支持系統。加強就業市場和就業法規的建設,完善市場機制,為大學生就業提供公開、公正、公平的就業環境。
社會在發展,人類在進步,社會對大學生職業素質的要求及其影響因素也是在不斷的發生變化,因此,高職高專的大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內容也應隨著社會的進步而不斷更新。如自信心的培養、政治素質的培養、就業觀念的培養等等都是職業素質培養新增的內容!
❸ 如何培養大學生職業素養
〈一〉健康素質
就業是大學生人生發展中的重大轉折點,是大學生從「自然人」向「社會人」過渡的重要階段。健康素質包含兩個方面,即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從「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這句話中我們能體會到身體對於初入職場的大學生來說是多麼的重要。以前我們看到的創業者是「年輕是用身體換錢,老時用錢買身體」,這是愚蠢的做法。身體在人發展的每個階段都是重要的,要時時保持健康的身體。部分學生自我心理調節能力相對滯後。面對這種在國家就業方針、政策的指導下,一改以「統」、「包」為特徵的分配製度為現在在一定范圍內自主擇業的「供需見面」、「雙向選擇」之就業方式,表現出了不同的心理狀態。當前,大學生的就業心理特徵主要表現為:知識化程度高而社會化程度低;情緒波動度高而自抑程度低;自我認可度高而人際協調力低;成才急切度高而抗挫能力低。大學生的心理正處於成長期,就業又是人生發展的關鍵時刻,及時予以積極的心理引導,是提高大學生心理素質的關鍵。培養和諧心態,大學生作為社會成員,具有強烈的合群心理需求,人際交往易使大學生在心理上產生歸屬感和安全感,有助於形成良好的心態,保持身心健康。
〈二〉能力素質
1、一般能力即智力。智力是人的基本能力,其內容和結構:感知力、記憶力、思維力和想像力四個方面。聯合國的「21世紀全球開發計劃」指出:「智力(Intelligence)並非是一個單向度概念,除了基本智商(IQ,telligence Quotient),它還包含了人的更多能力:成就智商(AQ)、道德智商(MQ)、情感智商(EQ)、體能智商(PQ)……」。
2、特殊能力。包括組織能力、管理能力、領導能力、控制能力、語言能力、數學計算能力、空間判斷能力、動作協調能力(眼、手動作協調)、特殊從業能力等等。如飛行員除了「視力好」以外,還要求對空間距離的判斷要非常准確,要求兩眼的深度感要好。
〈三〉道德素質
道德素質的培養主要是培養自身的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為、道德修養、組織紀律觀念等內容。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要有職業道德感。
〈四〉專業素質
作為當代大學生要有堅實的專業基礎知識,要有過硬的專業技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專業技能的扎實是被用人單位看重的重要因素之一。專業素質的培養著力培養其專業知識、專業理論、專業技能、必要的組織管理能力等。
〈五〉社會交往和適應素質
「人脈」是大學生創業的重要基礎,也是大學生事業成功的重要保證和依據。大學生應與比自己優秀的人交往,這樣你才會學到更多的知識及人際交往藝術,這樣自己才會進步,所謂「有壓力才會有動力」就是這個理。社會交往和適應素質的培養應著眼於語言表達、社交、社會適應能力這三方面。
〈六〉學習、創新方面的素質。
學習是一個終身的任務,創新意識和能力來源於不斷的學習中。當今科技日新月異,為了不落後於時代,走在時代的前列,就必須時刻的學習。此素質的提高必須著眼於學習能力、信息能力、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提高。
〈七〉審美素質
很多大學生缺乏審美觀,主要是缺少審美能力,因為從小就沒樹立好審美意識。現代世界是以和平和發展為主題的,和諧作為社會的一種存在狀態。當然,大學生作為社會的特殊群體也必須努力培養自己的「和諧眼光」-----審美。審美素質的培養應著重培養其美感、審美意識、審美觀、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等五個方面。
三、影響高職高專大學生職業素質培養的因素
影響因素主要有:受教育程度、實踐經驗、社會環境、知識因素、社會智力因素(計劃能力、決策能力、組織能力、人際關系能力、說服能力領導能力)工作經歷以及自身的一些基本情況(如身體狀況、氣質類型、性格向性等)。其中社會智力因素最重要,一個人的社會智力水平對於人的生涯設計、對於人的生涯實踐和生涯成功有著巨大的影響。
四、高職高專大學生職業素質培養的途徑和方法
1、在日常的學習生活的點滴培養職業理想。人的素質能在日常的生活習性中得以展現和流露,習慣也是個人素質的真實寫照。所以,培養自己的職業素質就必須從日常的生活細節及點滴做起,看過汪中求先生寫的《細節決定成敗》的人都知道細節的重要性。
2、在專業學習和實習中培養職業興趣。這是一個職業素質鍛煉的平台,為在校大學生提高專業素質及其他素質提供了良好的實踐機會。大學生要把握好每次這樣的機會,不要害羞,不要膽怯,不要怕丟面子,在訓練中要做到「膽大、心細、臉皮厚」。
3、在社會實踐中體驗和改進職業價值觀。大學生可以利用好每個假期去社會實踐,無論是否從事與專業相關的工作,這都是很好培養職業素質的機會。只要你樹立「職業神聖」的觀念,你就會從你從事的每項工作中得到自己想要的職業素質並加以培養。同時,你也能從實踐中改進自己以前不足的職業素質理念,不斷的培養自己、提高自己,使自己的職業素質得到不斷的升華。
以上都是從大學自身角度來說的。我們知道大學生畢竟是從小在學校度過的,對社會了解不多,對就業信息了解太少,剛出社會對他們來說面臨著很多壓力,所以大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不僅僅靠自身就能完成的,還需要學校和社會的積極支持和輔助指導。
1.建立學生——學校支持系統。積極開展大學生擇業的心理指導和咨詢活動,幫助大學生客觀認識自己,做到正視現實,敢於競爭,不怕挫折,放眼未來。進行就業教育和擇業指導,開展創業教育,增強其創業、競爭、挑戰意識。堅持開展自主創業教育,樹立正確的職業思想和擇業觀念,開發創造性思維,提高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積極參與社會競爭,走「艱苦創業科技創業、自主創業」之路。
2.建立學生——社會支持系統。加強就業市場和就業法規的建設,完善市場機制,為大學生就業提供公開、公正、公平的就業環境。
社會在發展,人類在進步,社會對大學生職業素質的要求及其影響因素也是在不斷的發生變化,因此,高職高專的大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內容也應隨著社會的進步而不斷更新。如自信心的培養、政治素質的培養、就業觀念的培養等等都是職業素質培養新增的內容!
❹ 如何提高大學生職業素養
第一,首先是復家庭的教育。制父母都是自己的啟蒙老師,如果沒有父母在孩子面前沒有好的表現,那麼孩子在小的時候就會學會的。第二,那就是在學校接受的教育。如果學校有好的教育,學習的環境好,那麼修養我想修養也不會差到那裡去。老師在很多的修養方面也會起到一定的作用。第三,就是出入社會。雖然說修養和性格有很大關系,但是在社會中的磨練,會使人的性格發生改變,隨之他的修養也會改變的。
❺ 如何培養大學生的職業素養
01
順應時代的需求
社會對大學生的職業素養要求越來越高。在這方面,國家也專門有了就業指導與培訓職業素養的一些專業培訓機構和各方面素質的培訓課程,該素質的培養對我們今後的就業有著很大程度的幫助。所以,在以後的學習中,我們要更加的注重職業素養的學習,盡我所能的提升自己的各方面能力,提升我的職業素養,為我以後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02
圍繞著「求真、求實、求善、求美、求特、求強」的原則
大學生真正實現全面素質的提升,實現大學生自身素養的最高化,就要推行健身運動,提高身體素質;加強心理輔導,提高心理素質;堅持黨的領導,提高政治素質;強化思想疏導,提高思想素質;弘揚仁愛精神,提高道德素質;倡導求真務實,提高科技文化素質;進行人文熏陶,提高審美素質;加強學風建設,提高專業素質;搭建交流平台,提高溝通適應能力;培育鑽研精神,提高學習和創新素質。總之,圍繞著「求真、求實、求善、求美、求特、求強」的原則,幫助大學生挖掘個人潛力,培養在社會主義道德框架下和現代社會人才競爭條件下所需要具備的職業素質,幫助大學生成長為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優秀職業人才。
03
社會交往和適應素質「人脈」是大學生創業的重要基礎,也是大學生事業成功的重要保證和依據。大學生應與比自己優秀的人交往,這樣你才會學到更多的知識及人際交往藝術,這樣自己才會進步,所謂「有壓力才會有動力」就是這個理。社會交往和適應素質的培養應著眼於語言表達、社交、社會適應能力這三方面。
04
學習、創新方面的素質學習是一個終身的任務,創新意識和能力來源於不斷的學習中。當今科技日新月異,為了不落後於時代,走在時代的前列,就必須時刻的學習。此素質的提高必須著眼於學習能力、信息能力、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提高。
05
審美素質
很多大學生缺乏審美觀,主要是缺少審美能力,因為從小就沒樹立好審美意識。現代世界是以和平和發展為主題的,和諧作為社會的一種存在狀態。當然,大學生作為社會的特殊群體也必須努力培養自己的「和諧眼光」-----審美。審美素質的培養應著重培養其美感、審美意識、審美觀、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等五個方面。
❻ 大學生如何提高自身職業素養
一.選擇與決策,人生存的基本技能
作出明智的選擇是一項與每個人的成長、生活息息相關的基本生存技能,我們的每一個決定,影響、左右了我們的職業生涯發展和個人生活質量。在我們的一生中,需要花費無數的時間與精力來選擇或作出決定,小到選乘公交車,大到求學、擇業,還有戀愛與婚姻……的確,成功與幸福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在「十字路口」上的某個決定。
由這個案例,你不難看出「我」四年以來的所有挫折與不愉快都源於不當決策,從第一份職業的選擇到匆忙間的跳槽,還有網路工程師職業技能培訓課程的選讀,等等。總之,筆者很難透過她的具體選擇來辨別她的有關職業生涯發展的系統思考軌跡。
二.影響職業選擇的三大因素
調查結果顯示:近79.3%的大學畢業生對職業生涯心理准備不足,缺乏明確的職業生涯發展目標,具體反映在他們選擇職業時的茫然與困惑。本案例中的「我」就是其中之一,無論是第一份工作還是四年間的其它選擇與決定,她都沒有圍繞職業選擇的基本思路進行。
作為部分高校的就業指導專家團講師,筆者每年都要為應屆大學生提供職業心理輔導講座,內容包括:(1)發現與探索自我。幫助大學生了解自己的職業需要,即自己想從事什麼職業;了解自己的氣質與個性特點,分析自己適合從事什麼職業;了解自己的職業能力及其傾向,看看自己從事什麼樣的職業才能最充分地發揮潛能、實現自我價值。(2)認識職業世界。幫助大學生以動態、發展的眼光看待職業世界,認清職業社會發展的趨勢,了解相關職業的特性及其對就業者的要求。(3)尋求最佳的人職匹配。在正確估價自己和全面認識職業世界的基礎上,協助大學生客觀地給自己定位,明確恰當的就業期望;在充分獲取信息的基礎上,選擇既能滿足自己需要、適合自己個性特徵,又能促進自己潛能發揮的職業。
三.促進職業適應與自我塑造
除了選擇、決策外,另一項生存技能就是職業適應與自我塑造。法國哲學家狄德羅曾說過:知道事物應該是什麼樣,說明你是聰明人;知道事物實際是什麼樣,說明你是有經驗的人;知道如何使事物變得更好,說明你是有才能的人。顯然,要想獲得職業上的成功,首先是學會適應職業環境,就像大自然中的千年動物,能夠隨著自然環境的變化而調整、改變自己,避免成為「嬌貴」的恐龍!
一般而言,踏入職場的最初3年,是新人適應社會的階段。主要任務是:弄懂、搞清職場游戲規則,接受他人有關如何最好完成工作的智慧與指導,承受對新生活想像和實際情況有落差的現實,克服某些方面比別人差的不安,等等。
而案例中的「我」,因為沒有明確的職業生涯發展目標與心理准備,當遭遇工作環境中的諸多障礙與不如意時,便表現出逃避、退縮、回歸的行為特徵。因此,她四年多來幾乎是在「原地踏步」,沒有為下一個或下下個職業發展階段積累經驗,如:成為獨立的職業人,在公司內找到自己作為某一方面專家、管理人員的定位
❼ 大學生應該如何提升職業素養
一、樹立職業理想是大學生職業素質教育的切入點職業理想是人生對未來職業的嚮往和追求,幫助大學生樹立堅定正確的職業理想是高校對大學生職業教育的切入點和核心內容。大學生的職業理想是他們人生職業實現的精神支柱,它對促進大學生在學業上奮發進取,頑強拼搏,棄而不舍地按照自己的職業需要充實完善自我,實現未來人生的職業目標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正確的職業理想還有助於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正確處理國家、社會和個人之間的關系和合理地確立求職的期望值,自覺將國家需要與個人利益相結合。大部分大學生孩提時代就有最初的職業理想,有的相當科學家,有的想當醫生,有的想當演員。這種萌動的職業理想隨著人的成長而變得成熟,特別是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理想,將是他們人生啟航的坐標點和職業歸宿。目前,部分大學生受市場經濟的負面作用的影響和西方腐朽思想的侵蝕,受「金錢第一」,為我奮斗等腐朽思想的毒害,標榜「瀟灑人生,夢幻人生」,使職業理想變得模糊和扭曲。要使大學生的職業理想向正確的方向發展,必須用現代的科學理論來指導就業、擇業和創業,使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與職業觀辯證統一起來,讓正確的職業理想成為大學生成人、成才、成業人生風范的不竭動力。二、了解職業個性是大學生職業素質教育的關鍵點幫助大學生了解自己的職業個性是職業素質教育的關鍵點。社會人力資源的研究成果表明,職業個性對個人事業的成功與否有密切的聯系。被譽為職業指導之父的美國職業指導專家弗蘭克帕森斯就明確指出:人的個性影響職業行為習慣,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能力模式和人格特徵,每個人格模式的個人都有其相適應的職業,人們要想在職業生活中充分地施展自己的個性特點,實現自己的個性要求,獲得盡可能大的自由感、滿足感和適應感,那麼在擇業前,就應該了解自己所屬的個性類型及其職業適應性。因此,職業素質培養的目的就是要解決大學生的興趣、能力與工作機會相匹配的問題,幫助大學生尋找與其特性相一致的職業。例如,他喜歡什麼樣的同事,喜歡怎樣的活動,對什麼問題感興趣,這些問題都會與他們未來的工作狀態有必然的聯系。如果學生了解這一點,在確定自己的工作時,會多一層理性的思考,擇業的針對性就會增強一些。如個性偏內向的學生要知道自己的個性如何更好地發揮優勢;個性外向類型的學生在做研究工作時的最大挑戰是什麼;作為管理幹部要善於交往溝通,多角度思維,關心下屬;而商場營業員則必須具有主動、耐心、熱情等性格。可以說,從事每一種職業都有一定的職業性格,好的職業性格有助於個體在相應職業中更良好地完成工作。目前,學校用於測量職業性格的量表「職業偏好問卷」及「職業自我探索量表」是著名的美國職業指導專家霍蘭德編制的,還有美國職業心理學家庫特爾編制的「職業偏愛選擇記錄」等等,這些量表對學生理解什麼是職業個性都具有一定的幫助和指導作用。三、提升職業品質是大學生職業素質教育的著力點大學生職業品質是指大學生在職業行為、工作作風方面表現出來的思想、認識、態度和品質等。提升學生職業品質的過程,也是幫助他們逐步實現社會化的過程,這是提高大學生職業素質的關鍵所在。來自哈佛大學的研究表明,成功因素中的85%取決於積極的職業態度,15%才是本人的職業技能。從這個角度看問題,我們已認識到社會人力資源的開發已為就業者的職業品質注入了新的內涵。用人單位對應聘者的職業品質需求從某種角度講,對學生發展有著很好的導向作用,諸如積極的人生態度、開拓創新精神、沉著應變能力、團隊合作精神、敬業精神等,許多職業已向就業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就業指導要結合校內外的大量實例來啟發學生對職業品質重要性的認識。根據調查,學生對提高人際交往、組織能力、平衡心態、處理沖突等多方面的能力培養有比較強烈的願望,這是學校開展就業指導和職業素質培養的重要基礎。四、培養職業技能是大學生職業素質教育的落腳點幫助學生培養自己的職業技能是職業素質培養的落腳點。相應的技能是大學生進入職業領域的資本,不同的職業會對人們有不同的技能要求。做研究工作要求具有調查、分析、歸納、演繹的技能;做教育工作要求有澄清、說服、評估、鼓勵的技能。大學生的對技能的理解存在一些模糊的認識,認為經過了專業學習,就有了相應的技能。我們要讓學生了解知識教育是學習技能的基礎。要把知識轉化為技能,一定要經過反復實踐或者體驗。我們要輔導學生學會整理自己的技能清單,了解這些技能與自己的職業目標之間的差距,以及職業技能培養的途徑和認識的方法,這都是職業素質教育的需要解決的問題。大學生應該通過制定自己的職業計劃來了解自己,也包括了解他人和了解社會。在制定計劃中大學生需要經歷幾個實踐環節;一是通過各種途徑收集一些相關的信息來補充、完善自己制定的職業培養計劃;二是在做計劃時要評估目標實現的可能性,兼顧自己的能力,環境條件的限制,周圍人對自己的期望;三是要預測在現實目標的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阻礙和如何逾越障礙。學校教育者要鼓勵學生采訪有關職業成功人士,獲取他們的成功經驗。特別是應鼓勵學生利用業余時間參加一些臨時性的工作,以獲取更多的經驗和社會信息。通過實踐,讓學生對自我有更全面的了解,如個人價值觀、興趣、需要、人格、能力傾向等,進一步補充他們的學習內容和調整自己的職業價值取向。
❽ 《高職高專業學生創業與就業指導》第二篇職業素養提升的心得體會1500字左右
1、從日常的學習生活的點滴開始。細節決定成敗,職業素養要從生活的細節開始培養,注意良好的生專活習慣的形成。屬
2、在專業學習和實習中培養。在校大學生要把握專業學習和實習的機會,主動積極發揮自己的才能,大膽地鍛煉自己的各項能力,提升職業素養。
3、在社會實踐中提升職業素養。大學生可以利用假期參加社會實踐,無論是否從事與專業相關的工作,這都是很好培養職業素質的機會。只要你樹立「職業神聖」的觀念,你就會從你從事的每項工作中得到自己想要的職業素質並加以培養。同時,你也能從實踐中改進自己以前不足的職業素質理念,不斷的培養自己、提高自己,使自己的職業素質得到不斷的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