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億的導師
1. 清華和天大的建築學院有專門的建築設計專業嗎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專業設置
本科專業介紹
◆ 建築學專業
建築學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涉及理、工、文、藝諸領域,具有科學與藝術、理工與人文結合的特點。建築學院在「廣義建築學」和「人居環境科學」理論指導下,繼承和發揚清華大學建築教育的優良傳統,確立了新時期的辦學思想「立足人居環境·探索中國特色·躋身世界一流」。
「人居環境科學」是建築學專業的辦學基礎,「人居環境科學」的核心是建築、規劃、景觀以及科學技術,其拓展領域分別為建築學、城鄉規劃和區域研究、大地景觀和生態綠地、建築科學和工程技術,交叉學科有人文學科、管理科學、美術與設計學科以及環境科學和公共工程等。在此基礎上,建築學專業明確了以下的教育理念:
(1)建築學科的定位是科學與藝術的結合;
(2)建築教育是理工與人文的結合;
(3)學科架構突出建築、城市、景觀和技術四位一體;
(4)建築教學強調基本功訓練與建築理解相結合;
(5)學生能力培養突出創造力與綜合解決問題能力相結合;
(6)學生思想教育強調思想品德教育與建築師職業道德教育相結合;
(7)學生培養目標是培養職業建築師與專業帥才(professional leadership)。
「立足中國、放眼世界、關注國家建設需要和世界學科發展前沿」是建築學專業的辦學宗旨,貫穿在建築學院的學科發展、人才培養、教師梯隊以及課程體系建設等各個方面。建築學專業的課程設置突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特色,課程內容密切結合學科理論和國家建設前沿,強調知識結構的均衡性,建立了以建築設計為主幹的7個系列課程組,即:建築設計系列課、建築設計與理論系列課、城市規劃與理論系列課、建築歷史與理論系列課、景觀規劃與理論系列課、建築技術系列課和建築美術系列課。同時,還設置了11項專業實踐環節。建築學專業的教學目的為:傳授建築學專業知識和設計技能、培養並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和綜合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奠定學生合理而系統的專業知識結構、拓展學生的學術視野。
建築學專業本科設有5年和4年兩種學制,5年畢業獲得「建築學學士學位」、4年畢業獲得「工學學士」學位,部分成績優秀的學生被免試錄取為直讀博士或碩士研究生,分別於第5年進入本校研究生階段的學習或於第6年進入外校(或研究機構)研究生階段學習。本科和研究生畢業的學生除部分赴國外繼續深造以外,主要在政府機構、高校和研究機構、國家重點企事業單位、國內外知名公司就業,成為各個領域領軍人物、骨乾和中堅力量。
◆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
人的一生90%以上的時間是在室內度過的,室內環境的好環不僅關繫到健康舒適,也與勞動生產效率密切相關;服務於工業生產的室內環境則對於保障產品質量和成品率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就是致力於解決民用、工業生產、醫療、交通、航天等領域的室內環境問題的學科,為人們創造健康舒適的熱濕環境、空氣質量環境、聲光環境等,是一門涉及國計民生的綜合性學科,涵蓋了健康、能源、環境等人們廣泛關注的內容。
建築學、土木工程和建築環境科學是支撐建築業發展的三大學科。隨著我國建築業、製造業以及軍工國防的發展,用於營造室內環境的設備投入越來越大,建成後維持室內環境的能源消耗也越來越多,建築節能已成為我國三大節能重點方向之一。如何在提高室內環境品質的同時,最大限度地減少建築的能源與資源消耗,以保證國家建設和自然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已成為國家未來50年發展的重大課題。未來20年是我國建築業的高潮期,對本專業的需求非常旺盛;即使在20年後,我國城市建設進入穩定期,人們對建築環境的要求也會不斷提高,樓宇設施也需要更新換代,建築環境與設備專業仍將長期保持旺盛的活力。
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具有世界一流的師資和教學科研條件,課程包括建築環境學、熱學、流體力學、建築學、機械學、計算機、電學、信息學、生理與心理學等眾多方面。本專業注重實踐教學,與國外著名大學和研究機構來往頻繁,定期交換學生,以培養學生國際化視野,致力於專業帥才的培養;擁有清華大學建築節能研究中心、教育部建築節能工程中心,在建築節能和室內空氣質量的研究居世界先進水平,在國家建築節能政策制定、建築節能技術發展、重大工程建設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為保證學生安心學習,本專業對學生提供了各種經濟資助,獲獎、助學金面廣、量大,獲獎學生比例達40-50%,最高年度獎金達12000-15000元,獎助學金覆蓋面達60以上%。此外,學院和專業還為學生提供了各種勤工助學的機會。
本專業畢業生大部分被免試錄取為直讀的博士或碩士研究生或出國升造,本科和研究生畢業的同學主要在政府機構、高校和研究機構、國家重點企事業單位、國內外知名公司就業。無論從事學術研究還是從政、經商,本專業畢業生中涌現出眾多學術大師和興業良才,既有享譽中外的知名教授、技術精英,也有著名企業家,如中國工程院院士江億、美國普度大學教授陳清焰、北京建築設計院前院長吳德繩、中國建築設計院設計大師李娥飛、清華同方總裁陸致成、亞都集團總裁何魯敏等。近年來,建築業的快速發展和建築節能的日益重要,為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畢業生創造了更多的發展機會。不少學生畢業短短數年就嶄露頭角,走上重要崗位並做出傲人成績。如北京城建設計研究總院黨委書記、副院長李國慶,北京天鴻圓方建築設計公司董事長蔡放,英國Brunel大學終身教授葛雲亭等均為90年代後走向社會的畢業生,而華創瑞風公司總經理陳曉陽等則為2005年後走向社會的畢業生。
天津大學建築學院於 1997 年 6 月在原建築學系基礎上成立。下設建築學、城市規劃和環境藝術 3 個系;建築設計及其理論、建築歷史與理論、建築技術科學以及城市規劃設計研究所等 4 個研究所。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職工89名。其中教授 18 名、副教授 24 名、中科院院士 1 名、博士生導師 11 名、碩士生導師 24 名。一批具有博士學位或從國外留學、進修歸來的青年教師工作在教學和科研第一線,整個教師隊伍的業務素質較高,多年來在教學、科研、創作等各項工作中均取得較好的成績,在國內外建築界享有較高的聲譽。1991 年和 1994 年經全國高等院校建築學專業教育評估委員會建築學專業教學評審,該院建築學專業本科生和碩士研究生先後獲全國首批建築學專業教學優秀資格認證,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該專業本科和碩士研究生畢業可分別授予「建築學學士」和「建築學碩士」學位。 1998 年學院再次通過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學的優秀資格認證。 2000 年我院城市規劃專業也通過專業指導委員會的評估認證。 2001 年建築設計及其理論學科被評為國家級重點學科。
學院每年計劃招收本科生 150 名;建築學專業80名、城市規劃專業 50 名,學制均為 5 年;藝術設計專業30 名,學制 4 年。 該院「建築學」是國家教育部批準的一級學科,其下設的建築設計及其理論、建築歷史與理論、城市規劃與設計和建築技術科學等 4 個二級學科均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還擁有建築設計及其理論、城市規劃與設計、建築歷史與理論、建築技術科學、設計藝術學和美術學等 6 個專業的碩士學位授予權,為學生進一步深造提供了優越的條件。 1999 年經國家批准又設立建築學科博士後流動站。 學院設有計算中心、建築造型實驗室、建築物理實驗室和多媒體教學實驗室。校圖書館專為建築學院設置了建築圖書分館,擁有豐富的中外圖書、期刊和資料。專用的建築館教學樓為師生提供了良好的教學和科研環境。
2. 山東建築大學的學術
截至2014年,學校擁有12個省部設置(所、中心、實驗室),1個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3個山東省重點實驗室,5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個省高校重點實驗室,3個山東省高校重點實驗室,1個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基地,1個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7個山東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 可再生能源建築利用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省部重點實驗室(4個) 結構工程實驗室
智能建築技術重點實驗室
建築結構鑒定加固與改造重點實驗室
建築節能技術重點實驗室 省級工程中心(5個) 山東省土木結構診斷改造與抗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山東省數字城市及智能建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山東省城市污水處理與資源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山東省綠色建築鋼結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山東省城市規劃與設計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十一五」省級強化建設重點實驗室(1個) 結構工程實驗室 「十二五」期間省級高校重點實驗室(4個) 山東建築大學「十二五」期間省級高校重點實驗室序號 省級重點學科、實驗室 類 別 審批部門 審批時間 審批文號 1 工程結構與防災減災 省級高校強化建設重點實驗室 山東省教育廳 2011年06月 魯教科字〔2011〕8號 2 道路與交通工程 省級高校重點實驗室 山東省教育廳 2011年06月 魯教科字〔2011〕8號 3 機械工程創新技術 省級高校重點實驗室 山東省教育廳 2011年06月 魯教科字〔2011〕8號 4 給水排水綜合 省級高校重點實驗室 山東省教育廳 2011年06月 魯教科字〔2011〕8號 2009年年末由刁乃仁、方肇洪、於明志和曲雲霞等四位教授參與完成、校長王崇傑教授主持的「太陽能和淺層地熱能在建築中利用的關鍵技術開發與應用」項目,榮獲2009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學校的鹿曉陽教授多年來致力於計算結構力學及計算機輔助設計領域的研究,由他主持完成的「等壁厚彎管塑性成型理論及工藝工裝設備」研究項目,應用塑性力學的基本原理,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具有理論依據的工藝參數設計新方法,並研製了相應的工藝參數CAD軟體系統。該成果先後在吉林化建公司、大連全州石化管件廠等單位推廣應用,產生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獲得2002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張鑫教授領導的課題組長期致力於「建築物整體平移」技術的研究與開發,先後完成了國內最大建築物平移、建築物原地旋轉平移、古建築保護平移等工程項目。特別是「臨沂市國家安全局辦公樓整體平移」工程更是創造了國內三個第一,即「高度(35米)最高、路徑(171米)最長、速度(3米/小時)最快」。方肇洪教授在地熱換熱器傳熱理論方面的創新成果,發表在《國際傳熱傳質》、《國際暖通空調製冷》和《國際熱科學》雜志;2001年在國內率先建成了「豎直埋管地源熱泵空調系統」;研究開發的地熱換熱器設計軟體、地源熱泵系統管件和配件。學校節能研究所與加拿大國際可持續發展中心合作,建成了國內第一座太陽能綜合利用學生公寓,2005年被建設部確定為「建築節能科技示範工程」。學校累計承擔國家級(含教育部)科研項目56項、省部級科研項目98項,獲國家級(含教育部)科技獎勵7項,省部級科技獎勵49項,有22項成果獲國家專利(其中6項為國家發明專利),335篇學術論文被SCI、EI收錄,還先後出版專著、教材327部,年均科研經費達到了3177.59萬元。
自2009-2014年,學校擁有主持省部級以上教學改革項目18項。獲得省部級教學成果獎20項,省級優秀實驗教學成果及實驗技術獎19項,並有在校學生的科技發明獲國家實用新型發明專利。學校承擔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420餘項,科研經費總額達到3億余元。獲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80餘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教育部技術發明一等獎1項、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教師發表學術論文7000餘篇,被SCI、EI、ISTP檢索收錄635篇,出版專著教材540部,獲得國家專利180項。(數據截止到2013年12月底)
截至2014年,學校有教職工2870人,其中專任教師1323人,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666人,兼職博士生導師26人,碩士生導師314人。擁有雙聘院士5人,國家新世紀人才工程人員5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6人,省級教學名師1人,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全國優秀教師13人, 「泰山學者」特聘教授4人,海外「泰山學者」特聘專家9人,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5人,山東省級教學名師8人,山東省優秀教師13人,2個山東省「泰山學者」崗位,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1項。
雙聘院士高潔、孫鐵珩、李佩成、江億、吳志強 國家級教學名師崔艷秋 泰山學者特聘教授楊洪興、張傑、李國強、王崇傑 截止2013年12月,資料來源官網 截至2014年,學校設有9個省級重點學科,擁有57個本科專業,涵蓋工學、理學、文學、農學、法學、管理學、藝術學七大學科門類22個一級學科;擁有建築學、土木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等14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有53個碩士學位二級學科授權點,6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並具有工程碩士、藝術碩士專業學位和在職人員以同等學力申請碩士學位授予權; 有2個山東省「泰山學者」設崗學科,其中城市規劃與設計和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2個學科被省委省政府批准設立「泰山學者」崗位,並被確定為「十一五」省級強化建設重點學科。 「十二五」期間省級重點學科 山東建築大學「十二五」期間省級重點學科一覽表序號 省級重點學科 類 別 審批部門 審批時間 審批文號 1 城鄉規劃學 省級重點學科特色重點學科 山東省教育廳 2011年06月 魯教研字〔2011〕4號 2 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 省級重點學科特色重點學科 山東省教育廳 2011年06月 魯教研字〔2011〕4號 3 結構工程 省級重點學科 山東省教育廳 2011年06月 魯教研字〔2011〕4號 4 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 省級重點學科 山東省教育廳 2011年06月 魯教研字〔2011〕4號 5 材料加工工程 省級重點學科 山東省教育廳 2011年06月 魯教研字〔2011〕4號 6 建築設計及其理論 省級重點學科 山東省教育廳 2011年06月 魯教研字〔2011〕4號 7 機械電子工程 省級重點學科 山東省教育廳 2011年06月 魯教研字〔2011〕4號 8 管理科學與工程(建設領域) 省級重點學科 山東省教育廳 2011年06月 魯教研字〔2011〕4號 9 設計藝術學 省級重點學科 山東省教育廳
山東省文化廳 2011年06月
2011年11月 魯教研字〔2011〕4號
魯文教〔2011〕12號 博士點:建築學 一級學科碩士點 土木工程學院:土木工程
管理工程學院:管理科學與工程
熱能工程學院: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土木工程、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建築與土木工程(暖通工程方向)、動力工程
市政與環境工程學院:土木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
建築城規學院:建築學、城鄉規劃學、風景園林學
藝術學院:風景園林學、林學、美術學、設計學
機電工程學院:力學、機械工程。
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控制科學與工程
商學院:工商管理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理學院:物理學
法政學院:馬克思主義理論
交通工程學院:土木工程、交通運輸工程
工程力學研究所:力學、材料科學與工程 截至2014年,學校擁有國家級特色專業4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2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國家級精品課程3門、省級精品課程22門、省級教改試點課程3門、國家級雙語示範課程1門,6個土建類專業全部通過國家專業評估。學校是國家「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和「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實施高校。
自2009-2014年,學生在「挑戰杯」、數模、電子設計等競賽中,獲省級以上獎勵340餘項。在電子設計、數學建模、「挑戰杯」等全國大學生競賽中,獲國家級獎勵9項。在由各專業學會舉辦的建築設計、城市規劃設計和環境藝術設計競賽中,獲國家級金獎4項。 國家級精品課程序號年度院部課程名稱負責人1 2006建築城規學院公共建築設計原理與設計劉 甦 2 2007建築城規學院房屋建築學崔艷秋 3 2009藝術學院環境藝術綜合設計周長積 省級精品課程序號年度院部課程名稱負責人備注 12004 熱能工程學院傳熱學方肈洪2004年校級22004 理學院高等數學李秀珍2004年校級32005 機電工程學院機械原理張明勤2004年校級42005 土木工程學院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傅日榮2004年校級52007 管理工程學院工程估價陳起俊2005年校級62008 熱能工程學院空氣調節曲雲霞2005年校級72008 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電子技術基礎王樹昆2005年校級82009 土木工程學院鋼結構原理周學軍2009年校級92009 管理工程學院工程項目管理徐友全2009年校級102011 土木工程學院基礎工程設計原理孔 軍2011年校級 土力學與地基基礎聯合程112011 土木工程學院土力學孔 軍2010年校級 122011 土木工程學院土力學與地基基礎田洪水2011年校級 132011 土木工程學院土木工程地質學陳啟輝2011年校級 142011 管理工程學院工程造價管理邢莉燕2011年校級 工程造價與管理類聯合程152011 管理工程學院工程招投標與合同管理李永福2011年校級 162011 管理工程學院管理信息系統鄧曉紅2005年校級 172011 建築城規學院城市設計張建華2007年校級 建築設計及技術聯合課程182011 建築城規學院建築技術設計理論與方法崔艷秋2011年校級 192011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工程材料及其成形基礎許 斌2007年校級,2010年省級籌建 202012 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建築供配電張桂青2012年校級建築電氣技術聯合課程 212012 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建築設備自動化段培永2012年校級222012 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照明工程謝秀穎2009年校級國家級雙語教學示範課序號年度院部課程名稱負責人備注1 2010商學院物流與供應鏈管理姜陣劍首批山東省雙語教學示範課 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序號年度院部課程名稱負責人備注1 2012建築城規學院房屋建築學崔艷秋第二批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2 2013建築城規學院公共建築設計原理與設計仝 暉第三批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3 2013藝術學院環境藝術綜合設計陳華新第三批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 省級教改試點課程(3門) 《工程估價》、《公共建築設計原理與設計》、《環境藝術綜合設計》 省級教改試點專業(1門) 土木工程專業 社會評價 截至2014年,學校先後12次被中宣部、團中央和全國學聯授予「全國大學生社會實踐先進單位」稱號。2003年全省首次就業工作評估作為全省示範性單位被評為優秀。2012年學校成為首批山東特色名校工程(共10所)高校。 為左側穿桿,按尺寸分為1號(2.88米×1.92米)、2號(2.4米×1.6米)、3號(1.9米×1.2米)、4號(1.2米×0.96米)、5號(0.96米×0.64米)。
校旗配色方案及元素分布參照右圖 「厚德」,猶言大德,高尚的道德。語出《易·坤》:「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唐·孔穎達疏:「君子用此地之厚德容載萬物。」後用以指道德高尚的人能夠承擔重大任務。「博學」意為擁有廣博的知識;「築基建業」取自建築工程施工中只有打好基礎,建築物才能穩定堅固的因果關系,借喻人才培養也要打好基礎,注重人文知識、專業技能的培養和鍛煉,才有利於學生走向社會後建功立業。「厚德博學」就是「築基」,有了「厚德博學」,才能「建業」。此條校訓是對廣大建大學子為學、為人、立世、創業的鞭策和激勵。
3. 華宇學院的師資隊伍
學院歷來十分重視師資隊伍建設工作,成立由教育教學專家、行業專家共同組成內的學院專業建容設指導委員會。中國著名船舶動力專家、博士生導師葉連松教授以及教育部原高教司副司長朱傳禮教授欣然應聘我院顧問,中國工程院院士江億教授、德國職業教育專家迪特先生、中國製冷協會秘書長楊炎如先生、吳元煒教授、中國電子專家王堯先生、教育專家劉玉柱教授等一大批在國內外有較大影響力的專家教授定期到學院指導或講學。目前,學院已經擁有一支數量充足、專兼結合、結構合理、富有奉獻和創新精神的雙師結構師資隊伍。其中,教授、副教授、高級工程師等高級職稱教師佔30%以上,雙師素質教師占專業教師的70%以上。
4. 天津市第一中學的知名校友
中國工程院院士、生態學和森林學家:李文華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博士專生導師:江億屬
原天津市委常委、現海南省委副書記:羅保銘
原衛生部黨組書記、部長:高強
原國防大學副校長:侯樹棟
原北京市副市長:胡昭廣
原外交部副部長:田增佩
知名校友參考資料:
5. 江億的生平履歷
1969年 4月-1973年10月在內蒙古四子王旗插隊;
1973年10月-1977年 1月清華大學建工系版暖通專業學習;權
1977年 2月-1978年10月核工業部蘭州504廠工作;
1981年獲清華大學碩士學位;
1985年獲清華大學博士學位,導師王補宣;
1985年任清華大學講師,空調教研室副主任;
1987年任清華大學副教授;
1988年9月至1989年9月作為訪問學者在英國建築研究院(BRE)工作;
1990年任清華大學教授;
2000-2007年任清華大學建築技術科學系主任、建築學院副院長;
2005年任清華大學建築節能研究中心主任;
2001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6. 山東同方能源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的企業信息
作為高新技術企業,匯集了國內一流的專家顧問團隊成為企業發展的堅實保障。這些專家專包括中國煤炭科屬學院院長朱德仁;奧運場館電氣節能總工程師洪元頤;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江億;世界銀行中國能效項目首席專家徐飛;清華大學燃燒中心、博士生導師呂俊復;清華大學燃燒中心、鍋爐節能專家蔣文彬;中國煤炭協會節能中心主任房建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