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的原因
A. 為什麼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
因為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是黨的立黨之本,黨用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作為行動的指南,帶領人民反抗壓迫,建立了新中國。黨的勝利又是人民的勝利,是歷史進程的合理發展,也是歷史的必然選擇。新時期,黨依然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建設國家,富民強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因為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是客觀性、規律性、目的性、可行性的有機統一。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指導地位,不是個別人也不是一個黨的主觀意志決定的,而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鴉片戰爭以後,我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無數志士仁人前仆後繼,上下求索,尋找救國救民的真理。各種思潮,如改良主義、社會達爾文主義、唯意志論、無政府主義、實用主義、民粹主義、工團主義、民主社會主義等,都先後在我國流行過、嘗試過,但它們都失敗了,成了歷史上來去匆匆的過客。只有馬克思主義在我國深深紮根,引領中華民族走上了光明之路。
許多早期革命家,最初並不是馬克思主義者,而是真誠的愛國主義者。目睹國難當頭、民不聊生的慘狀,在他們頭腦中首先產生的是救國救民的意識。他們接觸、研究過各種各樣的主義,最後認定只有馬克思主義才能夠救中國。各民主黨派、無黨派的許多進步人士,他們之所以能同我們黨肝膽相照、精誠合作,就是因為他們有與我們黨相近甚至相同的救國救民的思想起點,他們也是經過復雜的探索過程以後才信服馬克思主義的。正是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我們黨領導全國人民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在中國的統治,建立了新中國,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
新時期,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開啟了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成功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取得了社會主義建設的新的偉大成就。我國革命、建設、改革的歷史充分證明,沒有馬克思主義,就沒有新中國;沒有馬克思主義及其在中國的新發展,就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否則,黨和國家的事業就會因為沒有正確的理論基礎和思想靈魂而迷失方向,就會歸於失敗。
馬克思主義揭示了世界的本質和規律,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本質和規律,特別是揭示了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發展規律,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作為一種新的世界觀,馬克思主義是伴隨著工人運動登上歷史舞台的,這是工人階級認識到自己的歷史地位、歷史使命而成為一個有覺悟的階級的標志。馬克思主義是體現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意志、指引人民爭取解放、建設幸福生活的科學理論。
B. 為什麼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內的指導地位
馬克思主義從產生到發展,表現出了強大的生命力,這種強大生命力的根源在於它的以實踐為基礎的科學學性與革 命性的統一.
第一,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最根本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是無產階 級的科學世界觀與方法論,也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科學體系的哲學基礎.
第二,馬克思主 義政黨的一切理論和奮斗都應致力於實現以勞動人民為主體的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是馬克思主義最鮮明的政治立場.
馬克思主義是在無產階 級革 命實踐中產生、發展起來的,是無產階 級根本利益的科學表現.鮮明的階 級性和實踐性是馬克思主義的根本特性.
馬克思指出無產階 級革 命和自身的解放同社會發展的規律、人類的徹底解放的必然趨勢是完全一致的.無產階 級只有解放全人類,才能最後徹底解放自己.
是否始終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是唯物史觀和唯心史觀的分水嶺,也是判斷馬克思主義政 黨的試金石.
第三,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是馬克思主義最重要的理論品質.
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這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品質,也是人類認識發展規律的基本要求.創新就要不斷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實踐沒有止境,認識和創新也沒有止境.馬克思主義的發展,是一個不斷總結實踐的新經驗,借鑒當代人類文明的有益成果,在理論上不斷擴展新視野,作出新概括的過程.
第四,實現物質財富極大豐富、人民精神境界極大提高、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發展的共產主義社會,是馬克思主義最崇高的社會理想.
共產主義理想建立在馬克思恩格斯對人類社會歷史發展規律特別是資本主 義社會基本矛盾運動規律的科學分析的基礎之上,反映了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馬克思主義崇高社會理想的確立,為無產階 級和人類的解放指明了奮斗的道路和前進的方向,激勵著全世界無產階 級團結起來,推 翻資本主義制 度,建立無產階 級專政,實現生產資料公有制,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建設社會主義社會,並在此基礎上,逐步創造條件,最終實現共產主義社會.
C. 為什麼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
1 之所以要始終堅持抄馬克思主襲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是因為馬克思主義是最嚴謹、最科學的思想體系.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從根本上說是由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和真理性決定的.
2 之所以要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是因為馬克思主義是引領我們前進的旗幟.歷史和實踐證明,馬克思主義為人類進步和解放指明了方向,是引導我們前進的思想旗幟.
3之所以要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還在於馬克思主義是不斷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強大思想武器.只有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才能不斷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
D. 為什麼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在當代中國的指導地位
從政治上說,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是關繫到堅持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從而也是關系社會主義前途和命運的問題。毛澤東說:「領導我們事業的核心力量是中國共產黨,指導我們思想的理論基礎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是把黨與黨的指導思想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可以說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任何政黨從本質上說都有兩個基礎:一是階級基礎,即它代表哪個階級或集團的利益;另一個是指導思想,即貫穿它全部政治活動的宗旨、目標一以貫之的理論指導原則。西方資產階級政黨都掩蓋它的階級性,自稱代表全體社會成員的利益、全民利益;它們也否認有任何指導思想,只有具體的政治主張和政治訴求。其實,任何資產階級性質的政黨,無論是兩黨制還是多黨制,它們的指導思想都是以各種最有效的方式維護資本主義制度,堅持資本主義核心價值觀念。它們的這一指導思想以各種方式貫徹在輪流上台執政的具體的方針政策中,往往是隱性的。政黨可以輪替,但堅決維護資本主義制度的思想原則不會輪替。
對中國共產黨來說,情況完全不同。指導思想問題是關系黨的性質的根本問題,是旗幟問題,是道路問題,必須毫不隱晦。《共產黨宣言》開宗明義就宣布這一點。列寧當年在《我們的綱領》這篇為創立俄國共產黨進行思想理論准備的文章中就明確宣稱:「我們完全以馬克思的理論為依據,因為它第一次把社會主義從空想變為科學,給這個科學奠定了鞏固的基礎,指出了繼續發展和詳細研究這個科學所應遵循的道路。」
列寧締造的偉大的蘇聯共產黨後來蛻變,自我宣布解散,喪失政權,社會主義陷於失敗,原因雖然很多,但其中一個具有決定作用的因素就是放棄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由抽象人道主義泛濫發展到公開打出所謂民主的人道的社會主義的旗幟,然後公開宣布以新自由主義為指導進行所謂「改革」。對於共產黨來說,放棄馬克思主義指導必然改變黨的性質;對於處於執政地位的共產黨來說,放棄馬克思主義指導,必然會在失去理論領導權的同時,喪失政權。這是社會主義運動的一個沉痛教訓。
中國共產黨公開宣布自己的階級基礎是代表工人階級和全體中國人民的利益,而且明確宣布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這是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勞動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永不喪失的保證,也是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得到鞏固、發展和不斷自我完善的根本保證。馬克思主義不僅必須處於指導地位,而且能夠處於指導地位。馬克思主義之所以必須處於指導地位的問題,並不僅僅因為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因而它的思想理論「必須」處於指導地位。不單是「必須」,而且是「能夠」,因為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它自身的科學性和實踐性決定它「能夠」處於指導地位,「能夠」指導實現中國共產黨人承擔的偉大民族復興的歷史使命,並逐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和人類解放的偉大社會理想。歷史和現實證明,在當今世界就其科學性和實踐性而言,沒有任何思想理論能與馬克思主義處於同一高度。這是近百年來中國歷史證明了的真理,也是從當代世界各種理論學說發展狀況中得出的結論。
馬克思主義是一個完備嚴整的科學體系。它的哲學世界觀為我們科學地理解世界的客觀本性,理解人與世界的關系,理解自在自然與人化自然的辯證關系,提供具有普遍規律性的論斷。特別是辯證唯物主義的歷史觀,通過對人類歷史發展規律和人在歷史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揭示,使我們能從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上深刻理解和把握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社會主義發展規律和共產黨執政黨規律。對這三大規律的認識和運用,為中國共產黨不致重蹈蘇聯的覆轍,跳出「歷史的周期率」提供理論保證。
馬克思主義的經濟學說不僅為我們觀察當代世界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包括金融危機和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而且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包括正確處理生產、分配、交換、消費各個環節的關系,處理市場與計劃的關系以及關於如何保持經濟平衡、協調可持續的關系,提供了科學的經濟理論。馬克思主義的社會主義學說,對我們堅定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和信仰,以及對當代世界發展趨勢的觀察,具有指導意義。馬克思主義是一個整體,馬克思主義以其整體性和科學性,在人類實踐和現實生活中以各種方式發揮作用。從意識形態來說,無論是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還是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都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
在當今世界,無論是對一個國家社會自身的發展還是國際交往,文化都越來越顯示出重要作用。可是,文化作為一種軟實力,究竟是起著推動社會進步和促進國際間正常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的軟實力,還是單純起著維護統治者的利益和國際霸權的軟實力,這是大相徑庭的。在這種區別中起著關鍵作用的是貫穿其中的指導思想。文化軟實力作為綜合國力的組成部分,它的性質和作用取決於文化的根本屬性和內涵。軟實力只能說明文化的作用,而文化的社會屬性和內涵才能說明這種軟實力的先進性。我們重視社會主義文化,正因為它是一種體現社會主義制度本質和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先進文化。改革開放以來,黨中央一直關注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問題,有過多次決議並採取加強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的實際措施。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胡錦濤總書記再次強調,我們要繼續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文化繁榮,堅定不移地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從世界范圍看,文化是多元的;從國內來看,文化有多樣性。既然社會主義文化是先進文化,就有個重大理論問題,即文化的先進性是否存在判斷標准?我們認為有。文化問題上相對主義和絕對主義都是片面的。我們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先進文化,它不僅體現社會主義制度的先進本質,而且表現為它是以馬克思主義科學世界觀為指導的文化。在當代中國,堅持先進文化,發展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必須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只有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文化建設中的指導地位,才能真正以科學態度繼承中國文化的優秀傳統和吸收外國文化的積極成果,才能引領國內多姿多態多樣的文化思潮,使其有利於社會主義主流文化的發展。尤其是我們正處在社會轉型期,由於國際國內大環境和小環境的變化,各種思潮極其活躍。如果不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指導文化建設,就不可能真正有效地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在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中,既要發展文化產業也要發展文化事業。這兩種文化實體有區別但也有共同性。文化產業的經濟效益,往往要依賴先進的科學技術的承載。西方發達國家之所以能在世界上宣傳它們的價值觀念,在很大程度上是藉助它們的先進科學技術。這樣,它們在取得最大經濟效益的同時,又在意識形態領域佔有某種強勢地位。西方文化產業,不單純是牟利的文化企業,同時又是意識形態的陣地。對我們來說,無論是文化產業還是文化事業,雖然它們在產權和管理方面存在區別,但它們都是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兩種文化單位,因此文化企業的經營者和文化事業的領導者,都應該以不同方式樹立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思想觀念。在文化產業中,我們在謀求經濟效益的同時,必須充分意識到文化產品的價值內容。即使在國際上,我們同樣應該使我們的文化產品承載中國文化的特有價值觀念;不能像西方政治家嘲諷的那樣,中國只能出口電視機而不能出口電視劇。如果社會主義的文化產業不管社會效益,只管經濟效益,以媚俗、低俗而成為資本主義價值觀念的「宣傳員」,甚至傷害國格人格以賣丑為看點迎合西方的需要,這肯定背離了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文化建設方針。這種文化產業不能稱為文化產業,更不能稱為社會主義文化產業。當然,。我們強調文化產業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指的是指導經營方針和經營者的價值理念,而不是說文化產品都是硬梆梆的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話語。如何使文化產品喜聞樂見和具有吸引力,同時又堅持我們自己的價值觀念,傳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理念,這是衡量文化產業經營者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的尺度。
因為只有堅持馬克思主義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中的指導地位,才能體現這種價值觀念的社會主義本質,充分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引領社會思潮的導向作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吸取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成果,吸取了世界文明的積極成果。但如果離開了馬克思主義指導,就無法區分社會主義核心規范與非社會主義價值規范的差異性,而只看到同一性。例如,愛國主義不僅中國有,外國也有;不僅古代有,近代也有。但愛國主義之所以屬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就是因為它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這種愛國主義不是狹隘民族主義也不是民粹主義,而是與熱愛社會主義不可分的。再如榮辱,自由、民主、平等,和諧等等規范,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規范,肯定具有社會主義性質。盡管自由、平等是普遍使用的概念,但社會主義自由觀顯然不同於資本主義自由觀,社會主義平等觀不同於資本主義的平等觀。如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體系中除掉馬克思主義指導而只保留一些抽象規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就失去它的質的規定性和導向性。
有些人之所以把資本主義核心價值作為普世價值,就是因為脫離每種價值觀念體系的指導思想和實在內涵,把它變為沒有具體內容的抽象規范。的確,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我們會發現一些人類共用的概念,但並不因此改變它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本質。其實,公平、正義、自由、平等、和諧、愛國、榮恥,都不是一個超越時代和社會制度的共有的抽象概念,而是具體概念。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每個概念都包含著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社會主義制度為實質和內容的尚未展開的判斷。它的社會主義內容正凝結在每個概念尚未展現的特有的判斷之中。因此,我們只有堅持馬克思主義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中的指導地位,才不會落入西方普世價值的理論圈套。
E. 為什麼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
「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堅持和鞏固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是黨和人民團結一致、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的根本思想保證。」為了將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繼續推向前進,我們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
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的確立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
馬克思主義是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的統一。馬克思主義揭示了世界的本質和規律,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本質和規律,特別是揭示了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發展規律,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我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作為一種新的世界觀,馬克思主義是伴隨著工人運動登上歷史舞台的,這是工人階級認識到自己的歷史地位、歷史使命而成為一個有覺悟的階級的標志。馬克思主義是體現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意志、指引人民爭取解放、建設幸福生活的科學理論。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指導地位,不是個別人也不是一個黨的主觀意志決定的,而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鴉片戰爭以後,我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無數志士仁人前仆後繼,上下求索,尋找救國救民的真理。各種思潮,如改良主義、社會達爾文主義、唯意志論、無政府主義、實用主義、民粹主義、工團主義、民主社會主義等,都先後在我國流行過、嘗試過,但它們都失敗了,成了歷史上來去匆匆的過客。只有馬克思主義在我國深深紮根,引領中華民族走上了光明之路。包括毛澤東、鄧小平在內的我們黨的許多早期革命家,最初並不是馬克思主義者,而是真誠的愛國主義者。目睹國難當頭、民不聊生的慘狀,在他們頭腦中首先產生的是救國救民的意識。他們接觸、研究過各種各樣的主義,最後認定只有馬克思主義才能夠救中國。各民主黨派、無黨派的許多進步人士,他們之所以能同我們黨肝膽相照、精誠合作,就是因為他們有與我們黨相近甚至相同的救國救民的思想起點,他們也是經過復雜的探索過程以後才信服馬克思主義的。正是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我們黨領導全國人民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在中國的統治,建立了新中國,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糾正了「文化大革命」的錯誤,實現了撥亂反正和工作重點的戰略轉移,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開啟了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成功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取得了社會主義建設的新的偉大成就。我國革命、建設、改革的歷史充分證明,沒有馬克思主義,就沒有新中國;沒有馬克思主義及其在中國的新發展,就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否則,黨和國家的事業就會因為沒有正確的理論基礎和思想靈魂而迷失方向,就會歸於失敗。
統治階級的思想在每一時代都是占統治地位的思想
每一個社會都有自己占統治地位的意識形態。正如馬克思指出的:「統治階級的思想在每一時代都是占統治地位的思想。這就是說,一個階級是社會上占統治地位的物質力量,同時也是社會上占統治地位的精神力量。」(《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1卷第98頁)不僅社會主義國家,而且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統治階級為了鞏固其政治統治,都要竭力維護和發展其占統治地位的意識形態,這是一個客觀的事實。
有人認為,當代西方國家不強調統一的指導思想,沒有起主導作用的意識形態。這是不對的。資本主義的歷史表明,極端個人主義始終是資產階級意識形態的核心。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基礎,是以資本主義私有制為核心的生產關系。作為這種社會關系的反映,資產階級意識形態必然要以極端個人主義為核心內容。作為資產階級意識形態的核心,極端個人主義滲透和體現在資本主義社會的各個領域,形成了一個無孔不入、無所不在、盤根錯節、根深蒂固的價值體系。這種價值體系不僅有力維護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內部統治,而且成為資本主義在世界上推行霸權的重要工具。
作為科學的意識形態,馬克思主義從一開始就反對資產階級意識形態的「超黨性」的虛偽態度,它公開申明自己是為無產階級的解放服務的,明確宣布要把消滅一切剝削制度、最終解放全人類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縱觀人類歷史,盡管曾經出現過各種各樣的理論、學說,但沒有一種理論能與馬克思主義相媲美,沒有一種理論能像馬克思主義那樣對人類歷史進程產生如此巨大的影響,對改變世界面貌發揮如此巨大的作用。盡管馬克思主義誕生以來,不斷遭受各種誹謗、攻擊、謾罵,但馬克思主義真理如燧石一樣,越敲擊越放出耀眼的光芒。
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公有制的主體地位,人民民主的政權性質,共產黨的執政地位,決定了我們在意識形態領域只能以馬克思主義作為黨和國家的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指引我們取得了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勝利,進一步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仍然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在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西方敵對勢力不願意看到我國的發展壯大,從來沒有停止過對我國進行「西化」、「分化」的圖謀,我們與其進行滲透與反滲透、顛覆與反顛覆的斗爭將是長期的、復雜的,有時甚至是很激烈的。在嚴峻的國際形勢下,如果我們放棄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搞指導思想的多元化,就是自陷困境、自毀長城。
指導思想多元化的實質是取消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
有人認為,多元化是現代社會的重要標志,應該放棄所謂的「正統」及一元化觀念;有人提出,應該消解、廢除「國家意識形態」或「國家哲學」,宣布「馬克思主義只是諸多學說中的一種」,馬克思主義不應佔主導地位;還有人把馬克思主義分割為所謂科學的馬克思主義和意識形態的馬克思主義,認為馬克思主義「作為一種文化、思想方法和社會科學有它的地位」,但馬克思主義不是意識形態。近來,有人把西方一些國家的民主、憲政觀念鼓吹為所謂「普世價值」,主張中國應把這些「普世價值」確立為指導思想,與國際接軌,其實是與西方制度模式接軌。這些都是對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的挑戰。
按照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有多少種所有制、有多少個階級,就有多少種反映這些所有制和階級利益的意識形態。從這個意義上說,意識形態不可能只有一種,而是多種,不是單數,而是復數。但是,這是就人類歷史長河和世界范圍而言的,具體到一個國家的一定時期來說,盡管也可能存在多種意識形態,但各意識形態的地位並不是平等的。在任何社會,有占統治地位的物質關系就有占統治地位的思想關系。在階級社會,一定的物質關系表現為一定的階級關系,而階級之間的關系又決定著階級之間的思想關系。因此,總是統治階級的意識形態占據主導地位。用意識形態的「復數性存在」來否定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並沒有什麼理論根據。
世界是豐富多彩的,並不是只有一種文明、一種社會制度、一種發展模式、一種價值觀念;每一個民族、國家的文化也是多樣的。孟子說過:「夫物之不齊,物之性也。」不齊、多樣是事物充滿活力的表現和動力。從根本意義上說,文化的多樣性是由人的文化需要的多樣性決定的,不僅人與人的需要不同,而且每一個人的需求也是多樣的。滿足不同層次、不同方面的文化需求當然就需要多種多樣的文化形態。黨中央提出的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的重大任務,也正是為建設一種能夠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多樣文化需求的多樣文化。但是,各種各樣的文化並不是平分秋色的,必然有主有次,必然是主旋律與多樣化的統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主旋律,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就是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全黨、教育人民,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鼓舞鬥志,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風尚。有了這個主旋律,就能保證我國文化的社會主義性質,保證我國文化始終沿著進步的方向前進;有了這個主旋律,才能保證文化的多樣化,滿足人民群眾多方面的文化需求;有了這個主旋律,即使意識形態領域出現一些雜音和噪音,我們也可以掌握主動權,做到「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看來,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與發展豐富多彩的文化、與社會思潮的多樣化並不矛盾,不僅不矛盾,而且根本一致。這就要求我們妥善處理好指導思想一元化與社會思想意識多樣化的關系。列寧說:「哲學史和社會科學史都十分清楚地表明:馬克思主義同『宗派主義』毫無相似之處,它絕不是離開世界文明發展大道而產生的一種故步自封、僵化不變的學說。」(《列寧選集》第3版第2卷第309頁)由此可見,處理好指導思想一元化與社會思想意識多樣化的關系,不僅可以防止思想僵化,而且可以防止各種腐朽和錯誤思潮的泛濫,從而在思想文化領域真正形成一種既有統一意志又生動活潑的和諧局面。
指導思想多元化論者的一個主要觀點,就是認為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會妨礙發展民主。這是極其荒謬的。事實上,馬克思主義者從來都是民主的積極倡導者和真誠的實踐者。我們黨始終把追求人民民主作為革命和建設的一個重要的政治目標。民主從來都是具體的、相對的,而不是抽象的、絕對的,總是與一定階級的思想、一定國家的制度相聯系。抽掉民主的社會內容特別是階級內容而當作抽象的信條,是剝奪大多數人的民主、實行少數人特權的政治勢力慣常玩弄的思想游戲。馬克思主義強調的是多數人的民主,而不是少數人的民主。馬克思主義關於民主的理論,揭示了民主建設的規律,代表了廣大人民的民主願望,為我國的社會主義民主建設指明了方向。那種不要以馬克思主義指導的民主,不要黨的領導的民主,決不是廣大人民群眾真正需要的民主,因為那樣的民主,最終必然要導致社會主義制度的解體。而社會主義制度一旦解體,廣大人民群眾的民主權利及其他一切權利都將付諸東流。
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必須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當前,我國改革發展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機遇前所未有,挑戰也前所未有,這對意識形態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實踐表明,形勢越是復雜,社會越是多樣化,就越需要在根本問題上統一思想、凝聚共識。
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不動搖,必須搞清楚什麼是馬克思主義、怎樣對待馬克思主義的問題。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品質,不斷創新是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動力。我們堅持的馬克思主義,是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只有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武裝全黨、教育人民,才能真正發揮馬克思主義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巨大作用。這就要求我們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研究和解決中國的實際問題,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寶庫;就是運用中國人民喜聞樂見的民族語言來闡述馬克思主義理論,揭示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本質和規律,使之成為具有中國風格和中國氣派的馬克思主義。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與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統一的。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只有在與實踐的結合中、在指導實踐發展的同時而又不斷發展自身中,才能真正實現。對我們這樣一個馬克思主義政黨來說,馬克思主義一定不能丟,永遠不能丟,丟了就失去黨魂、喪失根本,但這絕不是要我們死抱著馬克思主義的片言只語或個別結論不放。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一定要以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問題、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著眼於馬克思主義的運用,著眼於對實際問題的理論思考,著眼於新的實踐和新的發展。教條主義地對待馬克思主義,離開本國實際和時代發展來談堅持馬克思主義,到頭來必然要葬送馬克思主義。
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不動搖,必須始終堅持重在建設,妥善處理意識形態領域的問題。要旗幟鮮明地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不動搖,不能缺位、不能含糊,有力抵制各種錯誤思想的影響。同時要堅持既尊重差異、包容多樣,努力在多元中立主導、在多樣中謀共識,在最大限度擴大共識上取得最佳社會效果。正確區分學術問題、思想認識問題和政治問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什麼問題就解決什麼問題,在什麼范圍發生就在什麼范圍解決,無論處理什麼問題,都要有利於維護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要加強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自覺從政治上觀察和處理問題,密切關注社會思想動態和文化發展趨勢,著力提高駕馭意識形態復雜局面、引導社會思潮的能力,提高建設大眾媒體、引導社會輿論的能力。
胡錦濤同志強調:「馬克思主義只有同本國國情和時代特徵緊密結合,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才能更好發揮指導實踐的作用。」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堅持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凝結了幾代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人民不懈探索實踐的智慧和心血,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我們黨最可寶貴的政治和精神財富,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
科學發展觀是對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關於發展的重要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關於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是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在當代中國,堅持科學發展觀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就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就是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完全可以肯定,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下,只要我們在繼續推進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歷史進程中,既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和原則,又不斷進行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馬克思主義就能在中國大地上煥發出更加彭勃的生機與活力,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就會堅如磐石,任何力量都不能把它動搖。
F. 為什麼要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
馬克思主義是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的統一。馬克思主義揭示了世界的本質和規律,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本質和規律,特別是揭示了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發展規律,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我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作為一種新的世界觀,馬克思主義是伴隨著工人運動登上歷史舞台的,這是工人階級認識到自己的歷史地位、歷史使命而成為一個有覺悟的階級的標志。馬克思主義是體現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意志、指引人民爭取解放、建設幸福生活的科學理論。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指導地位,不是個別人也不是一個黨的主觀意志決定的,而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鴉片戰爭以後,我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無數志士仁人前仆後繼,上下求索,尋找救國救民的真理。各種思潮,如改良主義、社會達爾文主義、唯意志論、無政府主義、實用主義、民粹主義、工團主義、民主社會主義等,都先後在我國流行過、嘗試過,但它們都失敗了,成了歷史上來去匆匆的過客。只有馬克思主義在我國深深紮根,引領中華民族走上了光明之路。包括毛澤東、鄧小平在內的我們黨的許多早期革命家,最初並不是馬克思主義者,而是真誠的愛國主義者。目睹國難當頭、民不聊生的慘狀,在他們頭腦中首先產生的是救國救民的意識。他們接觸、研究過各種各樣的主義,最後認定只有馬克思主義才能夠救中國。各民主黨派、無黨派的許多進步人士,他們之所以能同我們黨肝膽相照、精誠合作,就是因為他們有與我們黨相近甚至相同的救國救民的思想起點,他們也是經過復雜的探索過程以後才信服馬克思主義的。正是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我們黨領導全國人民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在中國的統治,建立了新中國,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糾正了「文化大革命」的錯誤,實現了撥亂反正和工作重點的戰略轉移,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開啟了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成功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取得了社會主義建設的新的偉大成就。我國革命、建設、改革的歷史充分證明,沒有馬克思主義,就沒有新中國;沒有馬克思主義及其在中國的新發展,就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否則,黨和國家的事業就會因為沒有正確的理論基礎和思想靈魂而迷失方向,就會歸於失敗。
G. 為什麼說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是建設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體系
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是建設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體系的靈魂。
社會主義核版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權魂,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方向。不同文化的競爭很大程度上表現為核心價值體系的競爭。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在意識形態領域,多種文化並存是客觀事實,人們的思想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和差異性明顯增強。但不能倡導多元化。必須堅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凝聚社會共識。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的根本標識。
H. 為什麼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
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的確立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馬克思主義揭示了世界的本質和規律,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本質和規律,特別是揭示了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發展規律,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我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作為一種新的世界觀,馬克思主義是伴隨著工人運動登上歷史舞台的,這是工人階級認識到自己的歷史地位、歷史使命而成為一個有覺悟的階級的標志。馬克思主義是體現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意志、指引人民爭取解放、建設幸福生活的科學理論。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指導地位,不是個別人也不是一個黨的主觀意志決定的,而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正是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我們黨領導全國人民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在中國的統治,建立了新中國,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
I. 為什麼必須堅持和鞏固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
「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堅持和鞏固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是黨和人民團結一致、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的根本思想保證。」為了將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繼續推向前進,我們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
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的確立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
馬克思主義是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的統一。馬克思主義揭示了世界的本質和規律,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本質和規律,特別是揭示了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發展規律,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我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作為一種新的世界觀,馬克思主義是伴隨著工人運動登上歷史舞台的,這是工人階級認識到自己的歷史地位、歷史使命而成為一個有覺悟的階級的標志。馬克思主義是體現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意志、指引人民爭取解放、建設幸福生活的科學理論。
作為科學的意識形態,馬克思主義從一開始就反對資產階級意識形態的「超黨性」的虛偽態度,它公開申明自己是為無產階級的解放服務的,明確宣布要把消滅一切剝削制度、最終解放全人類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縱觀人類歷史,盡管曾經出現過各種各樣的理論、學說,但沒有一種理論能與馬克思主義相媲美,沒有一種理論能像馬克思主義那樣對人類歷史進程產生如此巨大的影響,對改變世界面貌發揮如此巨大的作用。盡管馬克思主義誕生以來,不斷遭受各種誹謗、攻擊、謾罵,但馬克思主義真理如燧石一樣,越敲擊越放出耀眼的光芒。
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公有制的主體地位,人民民主的政權性質,共產黨的執政地位,決定了我們在意識形態領域只能以馬克思主義作為黨和國家的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指引我們取得了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勝利,進一步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仍然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在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西方敵對勢力不願意看到我國的發展壯大,從來沒有停止過對我國進行「西化」、「分化」的圖謀,我們與其進行滲透與反滲透、顛覆與反顛覆的斗爭將是長期的、復雜的,有時甚至是很激烈的。在嚴峻的國際形勢下,如果我們放棄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搞指導思想的多元化,就是自陷困境、自毀長城。
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不動搖,必須搞清楚什麼是馬克思主義、怎樣對待馬克思主義的問題。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品質,不斷創新是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動力。我們堅持的馬克思主義,是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只有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武裝全黨、教育人民,才能真正發揮馬克思主義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巨大作用。這就要求我們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研究和解決中國的實際問題,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寶庫;就是運用中國人民喜聞樂見的民族語言來闡述馬克思主義理論,揭示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本質和規律,使之成為具有中國風格和中國氣派的馬克思主義。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與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統一的。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只有在與實踐的結合中、在指導實踐發展的同時而又不斷發展自身中,才能真正實現。對我們這樣一個馬克思主義政黨來說,馬克思主義一定不能丟,永遠不能丟,丟了就失去黨魂、喪失根本,但這絕不是要我們死抱著馬克思主義的片言只語或個別結論不放。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一定要以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問題、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著眼於馬克思主義的運用,著眼於對實際問題的理論思考,著眼於新的實踐和新的發展。教條主義地對待馬克思主義,離開本國實際和時代發展來談堅持馬克思主義,到頭來必然要葬送馬克思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