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辯證法指導
1. 唯物辯證法 指導意義
四者既來有區別,又有聯系,辯證地統源一於馬克思主義當中。
馬克思主義的核心是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法,這與它的形成不無關系。馬克思主義是建立於大量的哲學、自然科學和經濟學的成果上的,它汲取了各種不科學的學說當中的科學部分,所以成了人類第一個科學地看待人類歷史的學科,這樣說來,問題就很清晰了。辯證法和唯物主義是永遠不能分開的,一旦分開,辯證法就成為形而上學,唯物主義就退化成機械論,所以辯證法和唯物論是不能也不該分開的,這樣子的話,樓主所列出來的幾個名稱不過是不同場合所運用的不同稱謂而已,因為對於馬克思主義者來說,辯證法和唯物論互相包容,在不同場合用不同說法只不過是使得討論的問題指向性更明確而已
2. 用辯證法相關原理正確指導大學生活,如:怎樣正確認識自我,如何在大學生活實踐
唯物辯證法則是安邦治國,創業興家,咨政育人的法寶,也是治學、做人,做事,提升生活品位的法寶。吾在過往的歲月中,在構建自我,在創業與生活的實踐中,初步學用此法則,受益非淺。吾望後人及至親好友,認真領悟其意義,好好把握精神實質,用以指導自己的實踐,實現求生存求發展之目標,這是利國利民利已之為。
唯物辯證法則博大精深,要全面掌握它,並非易事,吾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去初步的領悟和實踐。
1、主觀要自覺地適應客觀。現實生活中,人們往往是逆此規則行事,不顧客觀實際情況,一廂情願的思考、處理問題,其結果是事與願違,自尋煩惱,勞而無功,貽誤事業和自身。
2、要善於抓主要矛盾。也就是要善於「牽牛鼻子」。在實踐生活中,人們易犯的錯誤是平均用力或不分輕重緩急,不分主次,頭發鬍子一把抓,甚而見小不見大,抓了「芝麻」,丟了「西瓜」。其結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什麼是主要矛盾,如何抓主要矛盾,自己去感去悟,去實踐。)
3、強化內外因相結合的理念。在學習,創業和生活實踐中,在充分發揮自身主觀能動作用的同時,應充分利用外部因素中一切有利的條件,使內外因達到最佳結合狀態,才能實現預定的目標。這里,主觀努力,充分發揮內因的作用,是起決定性作用的,是事業成敗的關鍵所在,是自我發展,創業謀生的關鍵所在。「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說的就是這個道理。這要求人們要克服依賴心理,強化自立,自強意識,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4、要正確認識和科學把握物質與精神的辯證關系。這涉及國家集體(企事業單位)家庭、個人四個層面。雖然每個層面所含內容及表現形式有所區別,但有一點是相通的,就是在承認物質是基礎,是第一性的前提下,必須重視精神的能動作用。不能把物質與精神人為的隔離開來或對立起來;不能片面的強調某一方面的重要性而否定另一方面的地位和作用。要力圖使物質與精神形成促互動的良性制約關系,而不是相么。要深刻認識到,解放和發展生產力,要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創造物質財富,需要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撐,這是不容否認的事實。另外,物質成果的享用或支配方向,需要人的精神品位來把握和調控。否則就會產生危害社會和他人的負面效應,達不到物質財富的科學利用和再生,更不能促進社會的持續發展。國家、集體、家庭、個人皆如此。這應引起世人的關注。後代及至親好友應在堅持學習的過程中,結合自己的實際感受和他人的正反面的經驗和教訓,去提升處理物質與精神辯證關系的水平。
5、堅持用動態的、聯系的眼光和一分為二的觀點觀察事物,處理問題。
(1)分析評價現實社會、評價他人和自身都應堅持一分為二的觀點,才能得出科學的結論,才能從中吸取有益的精神營養,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以良好的精神狀態去健身、學習、創業、治家和奉獻社會。尤其是一分為二看自己的重要。只有看清自身的長處和短處,才能揚長克短,保持清醒、冷靜、明智的頭腦,以科學的發展觀和科學的生活觀去指導自己的行動,做到順境中謹慎從事,不忘乎所以,逆境中不悲觀、不動搖、 不失去生活信心,而是奮發向上,努力拚搏,創造「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局面。
(2)世間萬物都在發展變化之中。運動變化是絕對的,靜止、平衡是相對的。應該用此觀點去觀察人和事(包括自身在內)。切忌好就是永遠的好,壞就是永遠的壞,這不符合辯證法則。對自身來說也應好此來審視。對事物(含自身和他人)要善於縱比和橫比,要以科學的觀點進步比較,從比較中清楚地了解自己是前進還是後退,是與時俱進還是因循守舊、固步自封。只有通過比較才能自覺地戰勝自我,自覺地在自身進行「吐故納新」,才能不斷提高自己的學識水平和辦事能力,不斷完善自己的人品,做到真正意義上的與時俱進。唯有這樣,才能實現由「自然人」向自覺人、自為人、自識、自明、自律人的轉變,才能由弱者變為事業與生活的強者,實現求生存、求發展、求進步謀幸福之人生目標。
(3)事物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轉化的。強者若運作不科學,可能變為弱者,反之,弱者若運作科學可能轉化為強者,這是辯證則在生活實踐中的體現。縱觀古今中外的歷史,可以看出,弱者變為強者的途徑可用「一個中心,五個基本點」來表述。具體展示如下:「一個中心」以健康為中心。健康是創業、生活的「本錢」是人類一切活動的基礎,失去它,就失去一切。「五個基本點」:就是(A)多學一點:多學一點知識,能增強自己的辦事能力。知識具有個人生存發展的長效作用,「知識就是力量」「知識就是財富」其意義就在於此。(B)多思一點:「行成於思而毀於隨」。多思出智慧,多思長才幹,只有多思善思,反思、總結經驗和教訓,才能促進自身的成熟,少走彎路。(C)勤奮一點:做人、做事、做學問都要勤奮,要珍惜時光,提高時間的利用率,艱苦奮斗才能走向成功。(D)虛心一點:虛心聽取父母、師長、益長及他人的勸告和幫助,這也是個有走向成熟,走向成功的重要因素。「謙受益、滿招損」這是哲人的忠告,我們應該領悟其意義,並落實在行動之中。(E)持久一點:「恆則成」無論是健身、創業、做學問、做人、過日子教必須有持久性,只有持之以恆才能出效果。忽冷忽熱,虎頭蛇尾、半途而廢,缺乏持久性,是誤事,失敗的總根源,我們應認真記取。
總而言之,創業不忘健身,健身不忘健心,健心離不開學習提高,不斷補充精神食糧,不斷完善自我。這就是健身、做人、做事(創業),做學問的辯證統一關系,好好把握它,終生受益;好好把握它,就能走向成功,就能成為事業與生活的強者。
3. 聯系學習和生活,談談如何運用唯物辯證法來指導我們事業的發展
唯物辯證法包括抄聯系觀、發展觀、矛盾觀。
1、事物是普遍聯系的,整體與部分的聯系是客觀的、普遍的,因果聯系是普遍的,我們在事業的創立與發展時,要注意其發展的影響因素,如學習時,充分利用教材、資料、教師講解來提高學業水平。
2、事物的發展是內外因的統一,也是量變與質變的統一,當然在發展過程中可能會有曲折,所以要堅信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觀點。在工作時,既要注意自身素質的提高,也應充分利用外部的有利條件,重要的是,任何成功都是從點滴做起的,建議踏實做事,忠誠做人,當然我們會遇到很多不如意,辯證去看待與分析。
3、事物發展的動力是矛盾,矛盾就是對立統一,矛盾具有普遍性與特殊性。工作時,正視工作的艱苦,克服畏難情緒,一分為二的看待問題與困難,找到解決辦法。
註:以上運用的是高中哲學教材,並祝成功。
4. 用辯證法指導工作工作
辯證法強調事物的兩面性,因此在工作中我們應該更加仔細地去考慮我們所做事情的積極與消極兩個方面的影響,這樣才能使我們所做的事情顯得不是那麼偏激和自私
5. 唯物辯證法對生活的指導作用
馬克思主義復唯物辯證法在生制活中的指導作用其實非常廣泛。辯證法就是看問題要有分析的目光,凡事有壞必有好,有失必有得。綜合考慮才能得到最佳結果。具體事例就不多說了。從宏觀層面講,辯證法讓我們有了決斷人生發展的可能。在選擇我們的人生之路的時候,我們可以通過辯證思考,得出最優解。落實到具體,任何一件事情我們都可以看到它的方方面面,最後歸結起來。這樣,我們做事情、想問題就會更加睿智、成熟。
6. 用辯證法相關原理分析闡述其如何正確指導大學生活。用其中一種原理
(1)要用聯系、發展的觀點看問題,要有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否則整個生態環境會遭內到破壞。 (2)要用容一分為二的觀點看問題,既要利用自然,又要保護自然。 (3)堅持適度原則,自然資源的利用總是有限度的,過度砍伐會走向反面。
7. 運用辯證法解決問題成功的事例
運用辯證法治水的大師--悼念林一山同志
在我的心目中,林一山同志是一位治水的戰略家、實踐家和水利技術專家。他運用辯證法研究和解決治水中的重大問題已達到爐火純青、出神入化的地步。
20世紀50年代林老號召和組織全辦技術幹部學習《矛盾論》、《實踐論》,倡導大家學好辯證法,用來指導和總結工作,提高業務工作水平。這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發,同時也激起了我們學習的興趣。他不僅這樣號召,自己也身體力行。幾十年來,大到治江方略、《河流辯證法》等鴻篇巨制,小到工程中獨辟蹊徑解決許多疑難問題,無不閃耀著他辯證思維的光輝。由於我學習得還不夠,無力對他運用辯證法於治水的成就作深入的探討,下面僅就葛洲壩工程修改設計中親歷的幾件事,談點自己的學習體會。
關於「挖掉葛洲壩」
1972年,葛洲壩工程因倉促上馬而碰到許多難題,周恩來總理果斷決策,主體工程暫停施工,由長辦負責認真修改設計。林一山同志臨危受命,被周總理指定為修改設計的總負責人。他在研究了諸多問題和矛盾後,敏銳地抓住了關鍵,要修改原來的樞紐布置方案,而且語出驚人,提出要「挖掉葛洲壩」。葛洲壩原是長江中的一個小島,將主河槽大江和左岸的兩個支叉二、三江分開,幾十年來的研究都認為它是一道天然的縱向圍堰,而且葛洲壩水利樞紐也正是以這個島命名的。難怪有人乍聽這個意見時驚詫道:「挖掉葛洲壩(這個島)還叫什麼葛洲壩(工程)?」然而林老提出這個方案是經過深思熟慮的。葛洲壩工程先於三峽工程興建後,因為沒有三峽水庫調洪,它的泄洪流量加大了好幾萬秒立方米,需要更大流量的泄洪閘宣洩洪水。同時,它不是利用三峽電站的泄水發電,而是利用天然流量發電,因此,林老認為應增加裝機多發電。這就需要更多的位置來布置泄水閘和廠房。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在天然情況下,江水出南津關後由於左岸磯頭的挑流作用,主泓是走大江。而模型試驗表明,葛洲壩水庫抬高上游水位後,磯頭的挑流作用大大減弱,主泓已左移至葛洲壩頭部和二江的右側。此時葛洲壩小島將挑亂主流,影響到整個樞紐的運用。經過多次試驗表明,這一趨勢無法改變,而挖去葛洲壩後,將泄水閘布置在這一帶,不僅有利於泄洪;也有利於排出泥沙和推移質,大大減少其兩側電站進水口前的淤積和粗砂過水輪機造成的磨損;同時還有利於截流,真是一舉而三得。隨後的模型試驗和20多年來的運行實踐證明了他的分析和判斷的正確性。這件事引起我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我們這么多技術幹部就沒想到這個方案呢?這不單是技術方面的問題,也有一個思想方法問題。關鍵是我們沒有隨著情況的變化、隨著矛盾的轉化進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而是囿於過去某些研究結論,缺乏辯證的思維。
關於「一體兩翼」
對大江和三江航道問題,此前已決定將3個船閘分別放在靠近兩岸處。這雖然為航行創造了一些有利條件,但是仍然有些問題。一是船舶駛出南津關時要加大航速沖過主流,以免被急流沖向泄水閘。而航船過了主流到達船閘之前又要求完全停下來,再緩緩進船閘。這中間的距離是不夠的。二是岸邊的流速雖然小一點,可是愈到壩前水面愈寬,會產生邊灘淤積,妨礙航行。三是南津關一帶水流復雜,有泡漩、剪刀水等,流量較大時航行很不安全;近壩前還有橫向水流,不利於船舶進出船閘。曾有人建議將船閘向壩下游移100多米,壩的兩頭也向下游拐彎。中間大壩軸線不動,兩側船閘下移,很像一個辦公桌打開了兩邊的抽屜,因此被形象地稱為「開抽屜」方案。記得有一次召開技術委員會之前,黃宣偉和我向林老匯報這個問題。他一邊凝神靜聽,一邊思索,兩臂還不時前伸做著手勢。最後他說:「我們何不在壩上游建兩道堤伸向南津關,在船閘上游形成兩個靜水區。這樣船舶一出南津關很快進入靜水區,從容減速停靠。靜水區的水面較窄,可以提高沖沙的效率,把邊灘沖掉;同時也消除了壩前的橫向水流,豈不一舉數得。 」他把這兩道堤形象地稱之為兩把「關刀」,後來被稱為「防淤堤」。他的這個設想經過模型試驗被證明是可行的。這就最終形成了葛洲壩樞紐現在的布置形式,被稱為「一體兩翼」的布置和「靜水通航,動水拉沙」的運用機制。20多年運行的實踐證明,這個布置方案是完全成功的。
在修改設計過程中,林老還提出了「河勢規劃」這一概念。就是說在研究樞紐布置方案時,不僅要搞好壩軸線上的各建築物的布置,還要根據河流動力學的原理把壩上下游的河道和水流的走勢作出合理的安排。這是我們過去從書本上從未學到過的理論。我深深體會到,只有林老嫻熟地運用辯證思維,才能把錯綜復雜的矛盾及其內在聯系分析得如此透徹,尋找出合適的解決方案,並從理論上加以提高。
關於「三結合」
前面提到,在南津關一帶水流情況十分復雜,有泡漩、剪刀水等不利於航行的流態。為解決這個問題,開始實行「三結合」(指工程決策者、船長和科研人員三者的結合)時,請來有經驗的船長,請他們說在什麼流量時可以航行,什麼情況不可以航行。修改設計時,林老認為船長們是根據直觀的經驗作出的判斷,不能作為科學依據。於是他很有魄力地組織了「實船試驗」,請來有經驗的船長駕駛「實船」航經他們認為可以航行的流態。同時派出科研人員「實測」各種流態的水平流速、垂直流速、波浪高度等水力學參數,記錄船舶的駕駛數據、纜繩拉力和航行軌跡等資料,作為模型試驗和判斷的依據。然後用模型試驗來研究水庫蓄水後的變化情況。
因為水庫蓄水後水深加大了,流態也隨之改變了。舉例來說,天然情況下2萬秒立方米流量時的泡漩強度,蓄水後可能要到4萬秒立方米流量時才出現。這樣長江的通航能力就大大提高了,同時還可正確判斷工程措施的效果。為了弄清船舶出南津關後到底要多長距離才能停靠下來,就在流態相似的鄱陽湖口一帶去做「實船試驗」。當時航行於長江的船長們都未經歷過船閘,一聽說閘室的尺寸比船舶的尺寸大不了多少,都非常擔心,認為不安全。林老就組織他們到大運河去親自過一過船閘,他們的疑慮才打消了。經過一年多這樣真正的科學的「三結合」,爭論了幾年的通航問題終於解決了。20多年過去了,葛洲壩工程沒有因此而出現過航行事故,長江更沒有斷航。那個年代將「救船、救魚、救木」擺在非常重要的位置,更何況是在「黃金水道」長江上修壩,通航問題就更為突出。當時有位中央領導說過,修了葛洲壩如果礙航就要把它炸掉。林老肩上的責任之重自不待言。在那個年代,對「三結合」的片面理解和形而上學的做法是非常普遍的。林老能夠堅持實事求事,堅持科學,殊為不易。他的膽識和魄力也使我深深折服和欽佩。他堅持辯證法,運用辯證法的精神,永遠教育和鼓舞著我。
8. 如何運用唯物辯證法和現代科學思維方法指導生活
用發展,聯系,辯證的觀點看待問題(從三個方向再結合二級知識點回答)
9. 何為辯證唯物主義 如何用其中蘊涵的方法論指導自己的生活
說白了就是凡事都有兩面性,要善於化被動為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