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發展雜志
『壹』 《讀者》雜志發展歷程
甘肅人民出版社主辦的《讀者》雜志,自1981年3月創刊時的月發行量3萬冊,到2004年5月月發行量858萬冊,躍居中國期刊排名第一,亞洲期刊排名第一,世界綜合性期刊排名第四。從創辦至今,《讀者》始終以高雅文化、人文關懷為主調,融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為一體,追求高質量、高品位、高水準,形成了高雅、清新、雋永的風格,贏得了海內外廣大讀者的贊譽。 (一)《讀者》雜志的發展歷程1998年以來,《讀者》連續入選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第一屆、第二屆百種重點社科期刊,2000年獲首屆國家期刊獎,2001年入選中國期刊方陣「雙高」(高知名度、高學術水平)期刊,2002年再獲國家期刊獎。 2000年1月、2001年11月分別創辦《讀者·鄉村版》、《讀者欣賞》兩份子刊,2003年主辦《老年博覽》、《西部人》雜志。《讀者》雜志還出版盲文和維吾爾文版,出版《讀者》合訂本、《讀者》精華本、《讀者》系列叢書、明信片和《讀者》多媒體光碟。 《讀者》雜志的發展,大致經歷了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1981年-1984年,為《讀者》的初創期。《讀者》根據「文革」後形成的文化知識斷層,率先介紹西方的優秀文化、先進的思想和科學知識,很快引起了廣大讀者的興趣,尤其是青年讀者的關注。雜志在創刊第三年發行量達到136萬冊,為雜志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第二階段:1985年-1989年,為《讀者》的發展期。這一時期,雜志的發行量一直在150萬冊上下徘徊。《讀者》根據形勢的要求,對編輯思想適時作了調整,增加了弘揚中華文明和愛國主義的內容,雜志成功實現了分印,解決了制約雜志發展的「瓶頸」問題。 第三階段:1990年-1999年,為《讀者》的成長期。這一時期雜志提出「貼近時代,貼近生活,貼近讀者」的口號,加進了與時代脈搏合拍的現實生活作品。雜志的發行量開始有力地攀升,1991年突破200萬冊,1992年突破300萬冊,1994年突破400萬冊大關,成為全國第一大刊,1995年月發行量穩定在400萬冊,穩居全國第一大刊。 1996年以來,發行量有所回落,但月發行量仍保持在300萬-400萬冊之間。 第四階段:2000年以後,為《讀者》的拓展期。這一時期,雜志利用自身的品牌效應,進行了一系列擴張,如擴版、改刊期、創辦子刊等。 2000年,雜志在年度由48頁改為64頁的基礎上,再改為半月刊;2001年月均發行量467萬冊;2002年月平均發行量達545萬冊;2003年4月突破700萬冊大關,10月又突破800萬冊大關,達到802萬冊,月平均發行量可達738萬冊以上;今年前7個月平均月發行量已達800萬冊,5月份更是到了創記錄的858萬冊。 《讀者》雜志推出的《讀者人文讀本》中學生版近日成功面世,此套讀本分別由12位不同背景的文化人出任各冊的主編,分初中、高中兩卷,每卷各6冊,印刷10萬套,碼洋2000萬。目前,《讀者人文讀本》大學版也在積極籌劃之中。 (二)《讀者》雜志發展成長的體會和經驗《讀者》雜志20多年的發展歷程,為我們提供了如下一些思路、啟示和經驗:1.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二為」方向,以人為本,抵制低俗,體現看似超然,實則親近的人文關懷。 《讀者》是一本文化類綜合性雜志,注重於文化知識的傳播和積累。編輯們全身心投入編輯實踐,像關愛自己的生命一樣關愛雜志,好中選優,百里挑一,把最精美的精神食糧奉獻給讀者。編發的文章,不僅注意思想性,更注重可讀性、感染力和滲透力。闡述人類文明的真諦,傾注社會關懷,與讀者產生共鳴,努力去體會和挖掘文章的韻味,可讀、愛讀、耐讀,在互動交流中陶冶情操,達到心靈溝通的效果。 《讀者》從創刊伊始,就確定了是一本不以純贏利為目的的大眾化刊物。其核心讀者群是高中到大學一二年級的青年學生,決定了這本雜志只能是低價位,「高質量低價位」是《讀者》以人為本、尊重讀者、依靠讀者、回報讀者的辦刊思路和原則體現。 尊重讀者,更要尊重作者,《讀者》率先做到了一稿三酬,使作者權益得到維護。 2003年8月又與百名作者、作家簽訂了作品使用合同,在執行著作權法、依法辦刊上又邁出了實質性的步驟,是中國期刊史上的又一個第一。 《讀者》始終堅決抵制低俗,堅持「真、善、美」的陽光主題,以人性、人道、善良、美好為標尺,旗幟鮮明地倡導人文關懷。《讀者》的人文關懷是人的發展與社會的發展的辯證統一,體現為一種文化的關懷,體現為情感的關懷,體現為成長及實現人生價值的關懷,體現為對社會發展的關懷。《讀者》的人文關懷是全方位的,是一種從個人到社會,從家庭到國家,從道德到科技、經濟、政治等的整體模式。 2.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三貼近」原則,緊扣時代脈搏,走漸變式發展道路。 《讀者》創刊於改革開放之初,發展成長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辦刊實踐使我們認識到,一份雜志在保持原有特色的基礎上,必須貼近時代,依時代的變化而進行適度地調整。 《讀者》20多年來的創新發展是一種漸變的過程:實現了由介紹人類優秀文化向弘揚民族優秀文化的漸變。 實現了刊發較長文章向內涵深刻、富有哲理性的短小精悍文章的漸變。 實現了由編輯型向編輯經營型的漸變。 實現了由面向全國到放眼世界市場的漸變。 3.樹立文化產業化思想,追求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和諧統一。 《讀者》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同時樹立文化產業化思想,努力追求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互利互濟、互相促進。 《讀者》的公益事業注重弘揚人的主體精神,倡導對社會、公眾的終極愛心。 從題材到內容:尊師重教,愛護自然、保護環境,維護人們健康、提倡衛生、遠離毒品等,都體現了人類主體對自身的關心。如為希望工程募得捐款152萬元,向全國特級教師贈送一年的《讀者》,免費作禁毒公益廣告,舉辦「保護母親河,共建讀者林」活動,至2004年7月,在全國范圍內捐款者已達120萬人次,募集資金400餘萬元,建設林地近2萬畝,等等。 《讀者》的社會影響不僅僅局限於公益事業。 2001年以來,《讀者》雜志積極調整辦刊思路,適時整合刊物內容,在市場營銷和品牌經營方面加大力度,策劃推出了一系列大的改革舉措。《讀者》品牌和影響力的提升,有助於廣告客戶形象、產品的提升,使《讀者》成為讀者心目中的《讀者》。 《讀者》雜志確定了在探索、拓廣發行市場與廣告經營能力的同時,圍繞《讀者》品牌,立體經營,多元發展,走集團化發展的道路。《讀者》成功實現了月刊改半月刊的轉變,又創辦了鄉村版、《讀者欣賞》;200期推出光碟版;推出合訂本、精選本,以及與雜志有關的叢書等。 2004年,《讀者》與新東方教育在線推出簡訊交流平台,進入互聯網領域;與聯通、移動運營商合作,為跨媒體經營作了有益的嘗試和准備。 4.努力跨越地域性障礙,實現走出去戰略,樹立民族品牌之旗,積極宏揚中華文化。 《讀者》成功地跨越地域性障礙,樹立中國民族文化品牌,有著多方面的原因:在內容設計上,《讀者》成功地建造了開放性的優秀文化構架。 《讀者》創刊以來,堅持並不斷完善「博採中外、薈萃精華、啟迪思想、開闊眼界」的辦刊宗旨,在堅持以中華文化為主線的前提下,力圖把中華文化置入世界文化的大構架中。《讀者》強調文化的綜合性,設法在文學、藝術、歷史、人文、科普等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等各個領域,體現文化的文明本質及其地域性、民族性、互補性、交叉性、傳承性和永恆性。《讀者》還試圖在高雅和通俗之間打通一條管道,彌合兩個極端之間的鴻溝。 在人才建設上,《讀者》自創刊以來到現在,出版社黨委對《讀者》實行直接領導,把《讀者》的工作作為全社的重中之重來抓;由思想政策水平高、業務知識水平豐富的副總編輯兼任主編或編委會主任,確保宣傳導向的正確。編輯和經營人員大多具有豐厚的知識背景和廣闊的視野;工作人員來自全國各地,具有不同的學校和學科背景,形成了敬業愛崗、團結互助、寬松和諧、緊張有序的團隊精神。 在管理經營上,歷屆領導、主編的發展意識、責任意識和全局意識使《讀者》跨越地域性障礙,穩步成長,最終成為中國的第一大刊,並順利走出國門,樹立中國民族品牌之旗。 在印刷發行上,《讀者》雜志利用中國現行發行機制,走出了獨具特色的發行之路。在全國建立了蘭州、南京、貴州等15個印點,有效地保證了雜志在最快時間內上市。 在市場擴張上,《讀者》積極探索麵向世界走出去的可行性道路,與美國大路公司、德國MC媒介公司就《讀者》在國外發行等事宜簽訂了合同。同時謀求將來出版英文版《讀者》,不僅打入海外華人市場,還要爭取更多的國外讀者,在國際市場上占據一席之地。
『貳』 我想知道甘肅蘭州的《讀者》雜志社
《讀者》雜志簡況
《讀者》雜志創刊於1981年3月,是甘肅人民出版社主辦的一份綜合類文摘雜志,在廣大讀者和各級政府、管理部門及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幫助下,迄今已走過了二十多年的風雨歷程。從創刊時月發行量3萬冊,到2005年4月份月發行量已達910萬冊,居中國第一,世界綜合類期刊第四位,在海內外億萬讀者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具有很高知名度和美譽度,被譽為「中國人的心靈讀本」、「中國期刊第一品牌」。這種高速增長、經久不衰的「《讀者》現象」也越來越受到社會和各界人士的極大關注。
《讀者》在海外華文期刊市場中也佔有很大份額,行銷世界9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美國、日本、澳大利亞、 新加坡、香港等國家和地區擁有眾多讀者,可以說,有華人的地方就有《讀者》,具有廣泛的影響力。2003年起在美國、加拿大同步印製。 《讀者》雜志多年以來,始終以弘揚人類優秀文化為己任,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堅持「博採中外、薈萃精華、啟迪思想、開闊眼界」的辦刊宗旨,遵循「選擇《讀者》,就是選擇了優秀的文化」這一辦刊理念,發掘人性中的真善美,體現人文關懷。在刊物內容及形式方面與時俱進,追求高品位、高質量,力求精品,並以其形式和內容的豐富性及多樣性,贏得了各個年齡段和不同階層讀者的喜愛。
《讀者》雜志社與中國郵政及發行商緊密合作,通過遍布全國的發行網路發行。 1995年《讀者》月發行量突破400萬冊。2001年以來,讀者雜志社積極調整辦刊思路,適時整合刊物內容,在市場營銷和品牌經營方面加大力度,不斷創新,策劃推出了一系列大的改革舉措。在國內期刊種數快速增長,但期刊總印數並未同步增長,許多大眾刊物發行量下滑,市場競爭激烈的情況下, 《讀者》雜志一枝獨秀,發行量持續攀升。2002年10月月發行量突破600萬冊大關,創歷史新高。2003年10月突破800萬冊大關,11月達到創紀錄的806萬冊,同比增長近200萬冊,創造了中國期刊發展史上的奇跡。《讀者》雜志近年的廣告經營額也穩步上升,2002年廣告經營額達2800餘萬元。與此同時,《讀者》雜志年利稅也達到3000餘萬元,增長40.9%,創造了突出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讀者》已經成為甘肅乃至全國的一個著名品牌。據目前數據統計,《讀者》雜志2000——2003年已連續六年穩居全國期刊月發行量首位。
《讀者》雜志的成功得到了政府、社會各界及廣大讀者的認可和贊譽。1998年至2001年連續獲國家新聞出版總署頒發的第一、第二屆百種全國重點社科期刊獎,2000年獲首屆國家期刊獎(中國期刊業最高獎),2001年被國家新聞出版總署認定為「雙高」 (高知名度、高學術水平)期刊。2002年底,再獲第二屆國家期刊獎。
20多年來,讀者走向了成熟, 《讀者》走向了成熟,讀者、作者和編者正齊心協力打造中國期刊第一品牌,編寫著一本中國人自己的心靈讀本。
《讀者》的高速成長同樣也得到了眾多跨國及國內知名企業的認同,十多年來,《讀者》已經富有成效的為杜邦、摩托羅拉、索尼、寶潔、中國聯通、平安保險、步步高、紅河等諸多國內外客戶提供了廣告服務,其成績得到了一致首肯。 《讀者》的發展離不開他們的支持與信賴。
新世紀里, 《讀者》正在向打造期刊產業集團的目標堅實邁進,面臨著難得的發展機遇和廣闊的發展空間,信心無限、商機無限。《讀者》願與各界攜手合作,共同分享成長的喜悅!
---------------------------------------------------
中國標准刊號:
ISSN 1005—1805
CN 62-1118/Z
國內郵發代號:54一17
國外發行代號:M 1161
編委會主任:傅保珠
社 長:彭長城
總編輯:陳澤奎
副社長:康力平
副總編輯:袁勤懷
編輯部主任:李劍冰
編輯部副主任(美術):任偉
經營部主任:寧恢
綜合部主任:富康年
信息網路部主任:邱仿
編輯:讀者雜志社
出版:甘肅人民出版社
通訊(投稿)地址:
(730030),中國 甘肅省 蘭州市中央廣場郵局《讀者》信箱
雜志社總機:(0931)8773352
8773354
北美洲發行機構:新方舟文化公司
發行人:於萬新
地 址:2832 E.Virginia Ave.W.Covina, CA 91791 U.S.A.
電 話:626-675-1832
《讀者》繁體字版發行機構
深圳市中書出版發行事務有限公司
電 話:86-755-82094014
地 址:深圳市福田區同心路7號機 關印刷廠5樓
郵 編:518028
網 址:www.readerstimes.com
《讀者》(原創版)、《讀者》(鄉村版)、《讀者》(繁體字版)、《讀者》(盲文版)、《讀者》(維文版)、《讀者欣賞》 同時出版
---------------------------------------------------
更多咨詢歡迎光臨[網路蘭州吧]http://post..com/f?kw=%C0%BC%D6%DD
『叄』 有哪些雜志比較暢銷
你好 我是開書店的 對書方面了解多一點 但雜志也賣 不過是新的 沒賣過舊的內 但可以給一些意見容給你 一,時效性不是很強 有趣味耐讀 有熱點有個性 比如特別關注 知音 家庭 世界知識畫報 海外文摘 三聯生活周刊等等 二, 時尚服飾類 瑞麗系列 昕薇 時尚 等 三,讀者 青年文摘 女友 類 四,汽車 軍事類 五 體育類 足球周刊 灌藍 NBA等 六 財經類 七實用技術類 演講與口才 交際與口才等 八電腦 游戲類 你自已歸納一下 很多的 請注意 不要貪多貪全 找準定位 抓住主題 多多摸索 最後講下進貨來源 可以在門口收購 也可以在批發市場買處理的 還要一個在收廢品的地方找 加油吧 你會做好的
『肆』 甘肅水利水電技術的雜志簡介
隨著水利水電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層出不窮,原刊期(季刊)已不能滿足新形勢發展的需要和科技工作者求知的需求。為適應新形勢,提高時效性,縮短文章發表周期,更有利於滿足工作需要,更好地服務於甘肅水利水電事業。
應廣大作者和讀者的要求,在主辦單位及主管單位的大力支持下,並報請甘肅省新聞出版局批准,自2008年8月起《甘肅水利水電技術》雜志由季刊變更為月刊出版發行。變更為月刊後,辦刊宗旨不變,主要欄目不變,論文出版周期將大大縮短。歡迎廣大作者、讀者踴躍投稿。
本刊是經國家科委批准,出版管理部門登記注冊,甘肅省水利廳主管,公開出版發行的水利水電科技期刊。旨在宣傳黨和國家的水利水電方針、政策、傳播先進的水利水電技術,弘揚水利水電建設成就,促進水利水電事業的全面健康持續發展。刊物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具有較高的學術性、實用性和較強的可讀性。以廣大水利水電工作者和有關專業人員為主要讀者對象,並供關心支持甘肅水利水電開發建設的各界朋友閱讀參考。
刊名:甘肅水利水電技術
主辦:甘肅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
周期:月刊
出版地:甘肅省蘭州市
語種:中文;
開本:大16開
CN:62-1094/TV
歷史沿革:
現用刊名:甘肅水利水電技術
創刊時間:1956
主管單位:甘肅省水利廳
主編:王小兵
地址:甘肅省蘭州市廣場南路13號統辦三號樓410室
郵政編碼:730000
『伍』 《讀者》這本雜志是什麼時候創辦的
讀者》雜志簡況
《讀者》雜志創刊於1981年3月,是甘肅人民出版社主辦的一份綜合類文摘雜志,在廣大讀者和各級政府、管理部門及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幫助下,迄今已走過了二十多年的風雨歷程。從創刊時月發行量3萬冊,到2005年4月份月發行量已達910萬冊,居中國第一,世界綜合類期刊第四位,在海內外億萬讀者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具有很高知名度和美譽度,被譽為「中國人的心靈讀本」、「中國期刊第一品牌」。這種高速增長、經久不衰的「《讀者》現象」也越來越受到社會和各界人士的極大關注。
《讀者》在海外華文期刊市場中也佔有很大份額,行銷世界9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美國、日本、澳大利亞、 新加坡、香港等國家和地區擁有眾多讀者,可以說,有華人的地方就有《讀者》,具有廣泛的影響力。2003年起在美國、加拿大同步印製。 《讀者》雜志多年以來,始終以弘揚人類優秀文化為己任,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堅持「博採中外、薈萃精華、啟迪思想、開闊眼界」的辦刊宗旨,遵循「選擇《讀者》,就是選擇了優秀的文化」這一辦刊理念,發掘人性中的真善美,體現人文關懷。在刊物內容及形式方面與時俱進,追求高品位、高質量,力求精品,並以其形式和內容的豐富性及多樣性,贏得了各個年齡段和不同階層讀者的喜愛。
《讀者》雜志社與中國郵政及發行商緊密合作,通過遍布全國的發行網路發行。 1995年《讀者》月發行量突破400萬冊。2001年以來,讀者雜志社積極調整辦刊思路,適時整合刊物內容,在市場營銷和品牌經營方面加大力度,不斷創新,策劃推出了一系列大的改革舉措。在國內期刊種數快速增長,但期刊總印數並未同步增長,許多大眾刊物發行量下滑,市場競爭激烈的情況下, 《讀者》雜志一枝獨秀,發行量持續攀升。2002年10月月發行量突破600萬冊大關,創歷史新高。2003年10月突破800萬冊大關,11月達到創紀錄的806萬冊,同比增長近200萬冊,創造了中國期刊發展史上的奇跡。《讀者》雜志近年的廣告經營額也穩步上升,2002年廣告經營額達2800餘萬元。與此同時,《讀者》雜志年利稅也達到3000餘萬元,增長40.9%,創造了突出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讀者》已經成為甘肅乃至全國的一個著名品牌。據目前數據統計,《讀者》雜志2000——2003年已連續六年穩居全國期刊月發行量首位。
《讀者》雜志的成功得到了政府、社會各界及廣大讀者的認可和贊譽。1998年至2001年連續獲國家新聞出版總署頒發的第一、第二屆百種全國重點社科期刊獎,2000年獲首屆國家期刊獎(中國期刊業最高獎),2001年被國家新聞出版總署認定為「雙高」 (高知名度、高學術水平)期刊。2002年底,再獲第二屆國家期刊獎。
20多年來,讀者走向了成熟, 《讀者》走向了成熟,讀者、作者和編者正齊心協力打造中國期刊第一品牌,編寫著一本中國人自己的心靈讀本。
《讀者》的高速成長同樣也得到了眾多跨國及國內知名企業的認同,十多年來,《讀者》已經富有成效的為杜邦、摩托羅拉、索尼、寶潔、中國聯通、平安保險、步步高、紅河等諸多國內外客戶提供了廣告服務,其成績得到了一致首肯。 《讀者》的發展離不開他們的支持與信賴。
新世紀里, 《讀者》正在向打造期刊產業集團的目標堅實邁進,面臨著難得的發展機遇和廣闊的發展空間,信心無限、商機無限。《讀者》願與各界攜手合作,共同分享成長的喜悅!
『陸』 中國最暢銷雜志排名
1.《中國國家地理》是一本提供科學話題和談資的雜志。她用精準、精彩、精煉的圖文語言講述社會熱點、難點、疑點話題背後的地理科學故事。
『柒』 甘肅省公路行業發表論文有哪些期刊
首先,地理
刀刃地區位於山區東北蘭州市,甘肅省的地理坐標104°48'-104°55',北緯36°41'-36°48',取景國際編號是J -48-114-D(1:50000),行政規劃會員平川區白銀市。靖遠煤業公司平川區所在地,是極其豐富的煤炭資源,煤炭是重要的工業基地,在甘肅省。
這屬於溫帶大陸性半乾旱氣候,年平均降水量250毫米,年蒸發量卻超過1700毫米;最高溫度(月)高於30℃,最低氣溫(月)可能低於-25℃;晝夜溫差高達18℃-20℃;春天是風的季節,風一般是5-6個,最多8個最大風力,北西部和北部東風為主。
兩個區域地質
調查區域位於北祁連造山帶加里東褶皺祁連系統東段的構造位置是通過中國的中間運行了EW Qin齊枯嗯巨頭褶皺系北祁連造山帶加里東的一個部分是祁連褶皺系在結構復雜的地質歷史中經歷了漫長的進化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元古宙時期經歷了裂解聚集和強烈變形;顯生宙早古生代板聚集和離散溝 - 弧 - 盆體系和蛇綠岩縫合形成;運動中的晚古生代大陸板塊塊進化差異;塊體運動的中生代時期靈感的裂痕,形成了一系列的西北山間盆地和山前抑鬱,產生和這些盆地和構造運動和祁連山的發展有著密切的關系,尤其是與青藏高原的隆升很大關注。
三個階層
調查區域主要是志留紀暴露,泥盆紀,石炭紀,二疊紀,三疊紀,侏羅紀地層。在石炭紀,二疊紀,侏羅紀露頭最好的。
四建
調查區經歷了數次構造運動,廣泛褶皺,斷層分布,尤其是褶皺組成的中生代岩石系非常發達,其主要特點真:
BR>一個)折疊
1,加里倍,大多復雜背斜和向斜,巨大的,其長度可達幾十公里到幾百公里,大致對齊的基本上是平行的。
2,海西 - 印支褶皺是開放的不對稱褶皺,這是方向性不強,共同brachyanticline。
3,燕山褶皺,褶皺的溫柔是開放的向斜發生水平的主要核心。
中國二)斷裂帶斷層
測得相當發達,主要是兩種類型的故障和斜故障。
1,故障,逆斷層被認為是大的,巨大的,向上延伸至50公里以上,控制所述骨架勘測區域地殼的基本結構。
2,斜斷層,是顯著平移性質,與區域構造線基本垂直,小,一般不到5公里。
三)接在不同時間建造
區關節,不同岩性地層的開發。
五,由於調查區的古生界歷史上地殼演化
分為:早古生代階段晚生代階段,新一代的三個階段。
1,早古生代(加里)早古生代地質記錄
調查區域主要是暴露在調查區的北部,據研究,志留紀年齡早史冊,並被認為是早古生代強烈的構造在這一領域的岩漿活動期間活動頻繁,並伴有變質和強烈的折疊區域,反映了祁連山經歷了從大陸分裂的海洋盆地的海洋中,然後擴大到海溝俯沖,弧盆系洋盆形成,改善收縮,然後終於到了全過程的碰撞造山閉合。
2,晚古生代
變化,由於構造運動薩賓娜財產調查區域作為一個整體祁連褶皺系根本,使測得的面積已進入了發展和演變的一個新的歷史階段。
3,新生代
調查區在印度 - 中國移動,地殼發展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從這一時期:構造活動開始再次增加,Indo-中國運動事業顯著三疊紀和侏羅紀之間的不整合角;其次燕山運動引起的皺紋和院系中生代之間的不整合接觸。此外,在新一代斷層活動都比較發達。
六礦
1,煤炭,石炭紀和侏羅紀的主要含煤地層。
2,粘土礦物,主要是陶瓷材料。
3,石灰石等。
『捌』 求關於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的書籍,報刊,雜志等等。 一定要有詳細出處,作者姓名等等。 給的多給的詳細的
第一章 發展基礎
第一節 發展現狀
(一)經濟穩步增長。2000年至2007年,經濟區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3%,2007年達到3765億元,佔西北地區的28.6%;地方財政收入年均增長15%,2007年達到189億元,佔西北地區的16.3 %。經濟增長速度不斷加快,運行質量明顯提升,發展實力顯著增強。人均地區生產總值接近2000美元,工業化、城鎮化加速推進。
(二)基礎設施明顯改善。2000年至2007年,共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9511億元,年均增長23.4%,相繼建成一批國家重大工程項目。區域綜合交通設施日趨完善,電力、通信、市政等基礎設施保障能力不斷增強。
(三)產業發展邁出新步伐。農業基礎地位進一步鞏固,現代農業快速發展。工業增勢強勁,產業結構調整加快,2007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實現1271億元,佔西北地區的23.8%。商貿旅遊業等第三產業不斷壯大,所佔比重明顯高於西部地區平均水平。
(四)社會事業加快發展。基本公共服務逐年改善,教育、衛生、文化事業不斷進步,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健全。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2007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均比2000年翻了一番。
第二節 發展優勢
戰略區位重要。經濟區處於我國內陸中心,是亞歐大陸橋的重要支點,多條鐵路、公路、航線、管線在此交匯,是全國交通、信息大通道的重要樞紐和西部地區連通東中部地區的重要門戶。
科教實力雄厚。擁有80多所高等院校、100多個國家級和省級重點科研院所、100多萬科技人才,2007年研究與發展經費支出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2.7%,顯著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科教綜合實力居全國前列。
工業基礎良好。擁有國家級和省級開發區21個、高新技術產業孵化基地5個和大學科技園區3個,是國家國防軍工基地、綜合性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和重要裝備製造業聚集地。
文化積淀深厚。該區域是華夏文明重要發祥地,著名的絲綢之路源頭和羲皇故里,也是13個王朝古都所在地,擁有大量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和豐富的人文自然資源。
城鎮帶初步形成。西安特大城市對周邊地區輻射帶動作用明顯,區域內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2007年底,經濟區城鎮化率達到43%以上,西隴海沿線城鎮帶已具雛形。
第三節 發展機遇
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機遇。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以來,經濟區的軟硬環境已經得到極大改善,產業投資的集聚效應逐步凸顯,為跨越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國家堅定不移地繼續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必將為經濟區跨越式發展帶來更多新的機遇。
進一步擴大國內需求機遇。隨著全球經濟形勢的發展變化,隨著我國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快推進,居民消費結構不斷升級,擴大內需成為保持經濟增長最重要的推動力。經濟區人口密集、市場廣闊、需求旺盛、潛力巨大,有利於吸引海內外投資等各類要素在此集聚和重組。
積極承接產業轉移機遇。東部沿海地區要素成本持續上升,加快經濟轉型和結構升級的需求極為迫切,產業轉移動力日趨增強。經濟區基礎設施比較完善,要素成本優勢明顯,具備了承接產業轉移的有利條件。
加快構建創新型社會機遇。實施創新型國家戰略,為經濟區加強科技資源整合,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帶來機遇。經濟區科教、人才資源富集,高技術產業快速發展,重要領域科技創新能力位居全國前列,具有成為創新型發展區域的有利條件。
第四節 面臨挑戰
當前,經濟區總體經濟實力還有待進一步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不強,產業集聚度不高。體制機制創新活力不足,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相對滯後。城鄉發展失衡,城鄉人民生活水平差距明顯。社會事業發展仍較薄弱,基本公共服務、人力資源開發水平亟待提高。水資源總量不足、綜合利用水平較低,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任務繁重。與周邊地區和國際市場的聯系不夠緊密,對內對外開放力度需要進一步加大。
第二章 總體要求
推進經濟區科學發展,必須進一步明確發展的指導思想和原則,找准發展重點,明確發展目標,創新發展模式,提升發展質量,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第一節 指導思想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在西部地區實現率先發展。著力轉變發展方式,提高區域綜合競爭力,率先建成內陸開放型經濟區;著力推進自主創新,優化經濟結構,率先構建創新型區域;著力統籌城鄉改革,加快城鎮化進程,率先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著力改善民生,加強社會事業建設,率先建成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示範區。力爭用10年多一點的時間,把經濟區建設成為全國區域協調發展新的重要增長極,實現經濟繁榮、山川秀美、人民富裕、社會和諧。
第二節 基本原則
——堅持以人為本,促進和諧發展。努力改善民生,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堅持統籌兼顧,注重協調推進。注重城市與農村、人與自然、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相協調,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堅持深化改革,推進體制創新。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和經濟體制改革,為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堅持開放合作,實現互利共贏。積極參與國內外區域分工與合作,尋求合作機遇,拓寬合作領域,在合作中謀求發展。
第三節 戰略定位
——全國內陸型經濟開發開放戰略高地。優化對外開放格局,創新區域合作機制,拓展對外開放空間,提升對外開放水平。
——統籌科技資源改革示範基地。推進科技創新體制改革,加快產學研一體化,統籌軍民科技互動發展,促進科教優勢向經濟優勢轉化,為建設創新型國家探索新路徑。
——全國先進製造業重要基地。以裝備製造業和高技術產業為重點,打造航空航天、機械製造等若干規模和水平居世界前列的先進製造業集群,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和知名品牌。
——全國現代農業高技術產業基地。以楊凌國家級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為依託,發展新型農業生產方式,建設代農業技術推廣服務平台。
——彰顯華夏文明的歷史文化基地。充分發揮歷史文化資源集聚優勢,建設國際文化交流平台,打造一批具有世界影響的歷史文化旅遊品牌,展現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第四節 發展目標
——綜合經濟實力實現新跨越。到2020年,經濟總量佔西北地區比重超過三分之一,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翻兩番以上,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自我發展能力顯著增強。
——創新能力有新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和綜合科技實力居全國領先地位,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大幅提升。基本建成以西安為中心的統籌科技資源改革示範基地、新材料基地、新能源基地、先進製造業基地、現代農業高技術產業基地。
——基礎設施建設有新突破。交通、水利、市政、信息等基礎設施得到根本改善,覆蓋經濟區的綜合交通運輸網路基本建成,水資源優化配置和管理水平取得明顯提高。
——城鎮化水平有新提高。實現西(安)咸(陽)經濟一體化,形成國際現代化大都市,城鎮群集聚發展,城鄉統籌取得突破,城鎮化率達到60%。
——公共服務達到新水平。努力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從業人員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2年。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體系和社會保障體系。
——生態環境建設取得新進展。森林覆蓋率達到47%以上,自然濕地保護率達到60%以上;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顯著降低,渭河幹流達到Ⅲ類水質,中心城市市區空氣中SO2和NO2含量達到國家二級標准,城鎮污水、生活垃圾、工業固體廢物基本實現無害化處理。
第三章 空間布局
根據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現有開發強度和發展潛力,科學確定功能分區,優化經濟區人口分布、生產力布局、產業結構和城鄉布局,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第一節 空間結構
城市地區。按照土地集約、產業集聚、資源集合、人口集中的原則,夯實基礎設施,改善投資環境,優化工業布局,提升產業層次,形成較大規模的產業集聚和較高水平的工業園區。適當擴大城市空間,提升城市服務功能,有序承接人口轉移。以特大城市為依託,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形成輻射帶動作用強的城市群。
農村地區。穩定基本農田數量,加大關中平原、渭北旱塬、天水川道、商丹盆地耕地保護力度。根據當地農業資源條件,實現種植業、養殖業的良種化、專業化、規模化和基地化。加強閑散用地整合,鼓勵低效益用地增容改造和深度開發。結合新農村建設積極推進節地型村鎮改造,合理減少農村居住用地,促進農村各項建設節約集約用地。
生態地區。堅持保護優先、適度開發、點狀發展,對秦嶺北麓、黃土丘陵溝壑水土流失防治區,以及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等地區,因地制宜發展資源環境可承載的生態旅遊等特色產業,加強生態修復和環境保護。對自然保護區、重要水源地、重要濕地等實行強制保護,嚴格控制人為干擾,禁止各類開發建設活動。
第二節 空間戰略
構築「一核、一軸、三輻射」的空間發展框架體系。
「一核」:即西安(咸陽)大都市,是經濟區的核心,對西部和北方內陸地區具有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
「一軸」:即寶雞、銅川、渭南、商洛、楊凌、天水等次核心城市作為節點,依託隴海鐵路和連霍高速公路,形成西部發達的城市群和產業集聚帶。
「三輻射」:即核心城市和次核心城市依託向外放射的交通干線,加強與輻射區域的經濟合作,促進生產要素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帶動經濟區南北兩翼發展。以包茂高速公路、西包鐵路為軸線,向北輻射帶動陝北延安、榆林等地區發展;以福銀高速公路、寶雞至平涼、天水至平涼等高速公路和西安至銀川鐵路為軸線,向西北輻射帶動隴東平涼、慶陽等地區發展;以滬陝、西康、西漢等高速公路和寶成、西康、寧西鐵路為依託,向南輻射帶動陝南漢中、安康和甘肅隴南等地區發展。
第三節 城鎮體系
構建由核心城市、次核心城市、三級城市、重點鎮和一般鎮五級組成的城鎮體系。
——核心城市:加快推進西(安)咸(陽)一體化建設,著力打造西安國際化大都市。2020年,都市區人口發展到1000萬人以上,主城區面積控制在800平方公里以內。把西安市建設成國家重要的科技研發中心、區域性商貿物流會展中心、區域性金融中心、國際一流旅遊目的地以及全國重要的高新技術產業和先進製造業基地。
——次核心城市:寶雞、銅川、渭南、商洛、楊凌、天水的中心城區。以這些次核心城市為節點,加快人口聚集、產業聚集,構築較大規模的城市群。支持寶雞等條件較好的城市率先發展,將寶雞建成百萬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經濟區副中心城市。
專欄3: 次核心城市功能和規模
寶雞市。主要發展機床製造業、重型汽車製造業、有色金屬加工製造業、商貿旅遊業。2020年,城市建成區人口達到120萬人,面積控制在130平方公里,建成區域重要的交通樞紐,國家新材料研發和生產基地,生態園林城市。
銅川市。主要發展能源、建材、農副產品加工業。2020年,城市建成區人口達到55萬人,面積控制在60平方公里。
渭南市。主要發展機械電子、生物醫葯、農副產品加工業,適度發展煤化工產業。2020年,城市建成區人口達到75萬人,面積控制在80平方公里。
商洛市。主要發展現代材料、現代中葯、綠色食品加工以及生態旅遊等產業。2020年,基本實現商(州)丹(鳳)一體化,城市建成區人口達到50萬人,面積控制在68平方公里。
楊凌區。主要發展現代農業示範、現代農業科教和裝備製造、生物醫葯、食品加工與農資等產業。2020年,城市建成區人口達到30萬人,面積控制在35平方公里,建成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
天水市。重點發展機械製造、電工電器、醫葯食品、現代農業及商貿旅遊等產業。2020年,城市建成區人口達到80萬人,面積控制在80平方公里。
——三級城市:包括韓城、彬縣、蒲城、華陰、禮泉、蔡家坡、洛南、柞水、鳳翔、隴州、長武、甘谷、秦安、武山等中小城市。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產業發展基礎和條件,促進企業集中布局和配套生產,提高經濟發展的集約化水平,大量吸納周邊農村富餘人口,打造一批特色鮮明、功能完善、產業配套的中小城市。
——重點鎮:靠近中心城市和交通樞紐等基礎較好的中心鎮,重點發展農副產品加工業、采礦業和旅遊業,實施「關中百鎮」建設工程和經濟綜合開發示範鎮建設工程,合理安排重點鎮建設、農田保護、產業集聚、村莊分布、生態環境等空間布局。
——一般鎮:其他建制鎮,重點提升面向農業、農村、農民的公共服務和市場服務能力,促進城鎮發展。
第四章 構建創新型區域
第一節 體系創新
堅持政府引導和市場配置相結合,整合創新資源,聚集創新要素,強化創新功能,建設特色鮮明和優勢突出的區域創新體系。支持西安在統籌科技資源、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方面開展綜合配套改革試驗。依託高新技術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大學科技園區等,大力扶持科技創新型企業,積極承接國家重大科技項目,把各類園區建設成為高新技術研發聚集地、孵化基地和產業化基地。加強重點實驗室、工業研究院、工程研究中心和企業技術中心建設。統籌軍民結合、軍地結合、寓軍於民的國防科技創新體系的協調發展。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以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為支撐,產學研相結合的創新體系。
第二節 技術創新
統籌原始科學創新、關鍵技術自主創新、重大系統集成創新的協調發展,統籌支持基礎研究、高技術創新、知識技術轉移轉化和規模化產業化的協調發展。不斷提高關鍵核心技術創新、系統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在重點領域和核心技術實現突破性進展。大力支持產業技術聯盟,搭建公共服務、技術轉移和知識產權交易平台,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和區域核心競爭力。重點推進航空航天、新材料、電子信息、先進製造、現代農業等領域的研發創新和成果轉化。在重點領域掌握一批核心技術,擁有一批自主知識產權,造就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
第三節 環境創新
構建區域創新網路,促進企業之間、企業與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之間的信息傳遞、知識流動和技術轉化。大力培育和發展各類科技中介服務機構,鼓勵科技中介服務機構面向企業為自主創新和成果轉化提供專業化服務。引導各類金融機構重點支持自主創新,改善對中小企業科技創新的金融服務,加快發展創業風險投資。加大財政對競爭前技術和共性技術研發、引進技術消化吸收再創新、初創型科技中小企業的引導性投入。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加強知識產權的創造、運用和管理。
第四節 人才開發
優化人力資源開發環境,創新人才開發機制,培養和吸引創新型人才。鼓勵創新人才通過兼職、定期服務、技術開發、項目引進、科技咨詢等方式自由流動,吸引和留住各類人才服務經濟區建設。健全人力資源市場體系、人才公共服務體系和人才社會保障體系。改革和完善企業分配激勵機制。組織實施一批人才開發重點項目, 加大引進高端人才力度。依託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大中型企業,以重大科研項目為載體,加快建設創新型人才培養基地。加強國際合作交流,發展和完善多種形式的科技創新人才國際化培養模式。
第五章 產業發展
第一節 航空航天
依託西安閻良國家航空高技術產業基地,重點發展大型運輸機、渦槳支線飛機、通用飛機等主幹產業,航空發動機及配套產業、機載系統等分支產業,航空關鍵部件、專用設備、維修業務等配套產業。加快新舟系列飛機產業化、大型飛機零部件生產及服務外包。以西安國家民用航天產業基地為載體,重點培育和發展航天運載動力產業集群、衛星及衛星應用產業集群。
專欄4:西安閻良國家航空高技術產業基地
閻良航空製造園。重點發展大型運輸機、渦槳支線飛機以及大型客機零部件製造。
蒲城通用航空產業園。依託蒲城通用機場和低空空域資源,重點發展通用航空飛行員培訓、航空俱樂部等通用航空產業項目。
咸陽空港產業園。重點發展民用飛機維修、定檢、大修、客改貨、公務機託管、零部件支援、航空物流等項目。
寶雞航空安全裝備產業園。重點發展光纖通信系統、組合導航系統、飛行安全監測系統等。 19
第二節 裝備製造
以西安、咸陽、寶雞、天水為集中布局區域,加強重點產業集群建設,強化區域整體實力和競爭能力,全面提升重大裝備製造水平。重點發展數控機床、汽車、特高壓輸變電設備、電子及通信設備、工程機械和特種專用設備、太陽能電池等產業。加快企業優化重組和戰略性調整,打造一批主業突出、技術領先、管理先進、具有核心競爭力的裝備製造企業集團。
第三節 資源加工
以寶雞、渭南、銅川、商洛、天水等地為重點,加快重要礦產資源開發及深加工。寶雞重點發展鉛鋅、鈦產業,建設鈦材料生產和集散基地。渭南重點發展煤炭、化肥、鉬精深加工等產業,建設鉬產業生產科研基地。銅川重點發展鋁加工、建材、陶瓷等產業,建設現代建材基地。商洛重點發展鉬、釩等采冶加工和多晶硅等新型材料產業。天水以非金屬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為重點,大力發展建材產業。依託輻射區內延安、榆林、平涼、慶陽等地的煤炭、石油、天然氣資源,促進能源化工產業向資源綜合利用延伸。
第四節 文化產業
發揮該地區歷史源遠流長、文化積淀深厚的優勢,積極發掘歷史文化遺產,傳承和創新秦風唐韻、佛道宗教等歷史文化。大力弘揚現代文化,發展廣播影視業、新聞出版業、文娛演出業和創意產業。構建一批文化產業基地,壯大一批名牌文化企業,培育陝西作家群、唐樂舞系列、長安畫派等現代文化品牌。
第五節 旅遊產業
以西安為中心,加快旅遊資源整合,大力發展歷史人文旅遊、自然生態旅遊、紅色旅遊和休閑度假旅遊。加強精品旅遊景區和精品旅遊線路建設,完善配套設施和服務功能,提升旅遊資源產業化經營水平。加強旅遊管理機制創新,大力發展旅遊經濟,把經濟區建設成為國際一流的旅遊目的地。
第二節 農業產業化
優化農副產品加工布局,促進農副產品加工聚集區建設。大力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重點發展糧油、果蔬、畜禽、奶製品等深加工業。以培育龍頭企業發展帶動農產品基地建設,積極培育一批知名品牌和競爭力強的企業。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壯大縣域經濟。加快發展楊凌國家級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
第三節 農業服務
加快構建以公共服務機構為依託、合作經濟組織為基礎、龍頭企業為骨幹、其他社會力量為補充,公益服務和經營性服務相結合、專項服務和綜合服務相協調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搞好農業產前、產中、產後服務。加強農業技術推廣、疫情疫病防治及農業信息化建設。建立健全農村金融體系,辦好村鎮銀行,加大對「三農」的信貸投入。加快發展「三農」保險,擴大農業保險覆蓋面。開拓農村市場,推進農村流通現代化,繼續實施「萬村千鄉」、「農產品批發市場升級改造」等工程。
第四節 城鄉一體化
統籌城鄉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勞動就業、社會管理等,積極推進農村綜合改革,形成城鄉互促共進機制。加強村莊規劃,改善村容村貌。加快建立以城帶鄉、以工促農的長效機制,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引導農民就近轉移就業,扶持農民工創業,加大對農村實用人才和農村創業人才的培養力度。加快建設寶雞—蔡家坡、銅川—富平、渭南—華陰、楊凌—武功—扶風、彬縣—長武—旬邑、韓城—蒲城、天水—秦安、禮泉—乾縣、商州—丹鳳等城鄉統籌重點示範區。
第七章 基礎設施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構建布局合理、設施先進、暢通便捷、城鄉共享的基礎設施網路,為加強經濟區內部經濟聯系和擴大對內對外開放奠定堅實基礎。
第一節 交通
加強交通運輸體系建設,提高綜合運輸能力。充分發揮各種運輸方式的優勢,擴大規模、完善網路、優化結構,建設現代化綜合交通網路。加快鐵路客運專線、煤炭運輸通道、關中城市群城際鐵路以及西安鐵路樞紐建設,構建以西安為中心的發達的鐵路網路。加快陝甘兩省高速公路網和連接中心城鎮及資源富集區、通達縣鄉(鎮)村的道路建設,提高公路等級和通達能力。力爭到2010年,實現區域內部通道和對外交通干線網路化;到2020年,實現區域內所有縣(市、區)通高等級公路,通鄉(村)公路全部實現水泥或瀝青路面,形成以西安為中心的「兩環三橫四縱六輻射」高速公路網路。進一步強化西安咸陽國際機場樞紐功能,有序建設支線機場。建成覆蓋中心城市和重點用戶的油氣管網系統。
專欄10:交通建設重點工程
一、公路建設
新建國家高速公路連霍線寶雞—牛背、滬陝線西安—藍田—商州、福銀高速公路聯絡線、十堰—天水等線;新建平涼—寶雞—漢中、咸陽—旬邑、渭南—蒲城—白水—黃龍、府谷—華陰—商州、西安大環線、西咸北環線、合陽—銅川—彬縣—鳳翔、大荔—銅川—淳化—永壽—岐山、乾縣—扶風—鳳翔、商州—柞水、丹鳳—鎮安—寧陝、法門寺—絳帳、太白—鳳縣、平涼—天水、天水—武都等線。改擴建國家高速公路連霍線潼關—西安—寶雞、包茂線西安—銅川—黃陵等線。
二、鐵路建設
建設鄭州—西安—蘭州客運專線、西安—漢中—成都鐵路快速客運通道、大同—西安鐵路、西安—平涼鐵路、平涼—天水鐵路、黃陵—韓城鐵路以及一批鐵路支線和專線;西安—合肥鐵路復線、西包鐵路擴能改造、西康鐵路二線、隴海、寶中鐵路擴能改造,西安、寶雞、天水鐵路樞紐工程。關中城市群城際客運系統。
三、航空和機場建設
擴建西安咸陽國際機場,新建寶雞機場,遷建天水機場。
四、管道建設
加快陝北—隴東—關中的石油、天然氣管道建設,積極推進建設新疆—西安—廣東輸氣管道以及蘭州—天水—寶雞天然氣管道輸送工程。
第二節 能源
優化發展火電,加快淘汰小火電機組,優先建設「上大壓小」電站項目。鼓勵發展熱電聯產,重點解決地級城市集中供熱問題。科學布局煤電基地,採用高效、清潔技術改造現役火電機組。建設好西安灞橋熱電廠、渭河發電廠改擴建,秦嶺電廠「上大壓小」擴建、韓城二電廠二期、蒲城電廠三
26
期。有序開發旬(邑)耀(州)、彬(縣)長(武)、麟(游)隴(縣)等地煤炭資源。扎實推進彬長、平涼、慶陽煤電一體化等大型燃煤坑口電廠等項目。積極發展新能源和清潔能源。
建設乾縣、渭南、寶雞、西安南等750千伏變電站,建成經濟區750千伏網架。建設陝北、陝南、天水至關中、天水至隴南的750千伏輸電通道。優化330千伏及以下電網結構,實現各級電網協調發展,提高網架運行穩定性。
第三節 水利
堅持節約優先、合理開發、優化配置的原則,加快重點水利工程建設。重點實施一批骨幹水源工程、城鎮供水工程、大型灌區續建配套節水改造工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防洪保安工程和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加快實施渭河流域重點治理工程,加強渭河流域水資源管理。抓緊推進大中型水庫、水源工程前期工作。建立城鄉供水安全保障體系和綜合防洪減災體系。強化農業和城鄉節水措施,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實施跨流域調水工程,有效緩解水資源瓶頸制約,滿足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用水需求。
專欄11:重點水利工程項目
一、渭河流域重點治理工程、涇河流域綜合治理工程。
二、「引紅濟石」、「引漢濟渭」、「引洮一期工程向渭河補水」等跨區域調水工程。
三、涇河東庄水庫、黑河亭口水庫、藍田李家河水庫等水源工程。
四、寶雞峽、涇惠渠、東雷抽黃等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和小型農田水利設施項目。
五、渭河中游干支流防洪、渭洛河下游治理、農村飲水安全、城鎮供水、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三門峽庫區防洪保安工程。 27
第四節 信息
積極發展第三代移動通信,推動電信基礎設施共建共享和業務應用。加快關中—天水干線光纜環形結構網路建設。積極採用光纖接入技術,大力發展用戶寬頻接入網。推進數字化區域建設,建成有線、地面和衛星三位一體的廣播電視傳輸網路,全面推進數字電視業務發展。
第五節 市政
加快城鎮道路、給排水、污水和垃圾處理、集中供熱、供氣、通信、綠化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形成便捷通達的城市道路網路和公共交通體系、配套完善的供排水系統、清潔安全的城市能源供給系統、完善可靠的城市防災減災和預警、應急處理系統,努力營造良好的人居環境。加快城市之間公路交通和城市路網的全面對接,加快西安(咸陽)地鐵建設,加快核心、次核心城市與三級城市、重點鎮間的快速幹道建設。
『玖』 什麼是省級期刊國家級期刊什麼是核心期刊
(一)什麼是「省級」期刊
「省級」 期刊 ,即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其所屬部、委辦、廳、局主辦的期刊 以及由各本、專科院校主辦的學報(刊)。
(二)什麼是國家級期刊
「國家級」 期刊 ,即由黨中央、國務院及所屬各部門,或中國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各民主黨派和全國性人民團體主辦的期刊 及國家一級專業學會主辦的會刊。
(三)什麼是核心期刊
目前國內有7大核心期刊(或來源期刊)遴選體系:
1、「北大核心」:北京大學圖書館「中文核心期刊」,即北京大學圖書館與北京高校圖書館期刊工作研究會聯合編輯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每四年修訂一次,目前是2008版。
2、「南大核心」:南京大學「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
3、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又稱「中國科技核心期刊」)。
4、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
5、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CSCD)來源期刊」。
6、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學報學會「中國人文社科學報核心期刊」。
7、萬方數據股份有限公司的「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
但各單位對中文核心認定辦法不一樣,應以自己單位的規定為准。一般的以北京大學和南京大學為准,即《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和「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為准來確定核心期刊。
找一個機構不難,注意以下幾點就可以了,找誰都一樣
第一,先考慮你發表論文的用途,評中職,還是高職。中職一般發表省級以上就可以,高職就需要有國家級的了,甚至核心期刊。畢業論文的話,還是根據學校的要求了。
第二,考慮價格方面,省級 國家級 核心價格都不一樣,但是咱們也不能一再追求低價格,網上假刊太多,小心佔小便宜吃大虧,被騙了幾百快無所謂,主要是耽擱了事情,評職稱一年就一次(要找可以用支付寶付款的)。
第三,時間問題,刊物確定好了 一定要確定下(新聞出版總署)是否能查到。然後就是時間,一般雜志從定稿到出刊都得需要1個月,趕上高峰期3月都有可能,如果對方什麼都答應你,今天給稿子明天郵遞給你刊物,這個肯定是假刊的。
第四,價格方面,這個不好說,雜志種類太多,沒法完全根據省級 國家級來判斷價格,核心期刊的話 懸殊很大。
最後祝你成功,這是我發表論文的經驗,我幫我同事也發表了一些,希望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