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期刊雜志 » 考亭提綱

考亭提綱

發布時間: 2021-03-30 21:34:45

『壹』 魯迅寫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的朱公子是誰

是朱文公 朱熹。
朱文公即朱熹,閩南民間稱來熹公。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號晦庵。祖籍安徽黎源(今屬江西),定居建陽。生於宋高宗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農歷九月十五日,卒於宋寧宗慶元六年(公元1200年)三月九日,葬於建陽唐石理大林谷(今黃坑鄉後塘村)。
朱事家道貧困,父親早亡。5歲入學,受學於父親的好友胡憲、劉勉之、劉子暉。18歲貢於鄉,次年中進士。紹興二十三年(公元1153年)。任泉州府同安縣主簿。後罷歸,從延平李侗學。李侗之師為羅從彥,羅從彥之師為楊時。而楊時則是二程的弟子。二程的理學,朱熹是經過李侗繼承下來的。
在朱熹的一生中,為官9年,其餘都是鑽研學術、著書立說、講學論道的。就是在他為官期間,也是用相當大量的精力於講學傳道。一生著述70多部,凡460卷。創辦書院27所,17生達幾千人。著名學者錢穆先生曾在他的《子新學案?朱子學提綱》中提到:"在中國歷史上,前古有孔子,近古有失子。此兩人,皆在中國學術思想史及中國文化史上發出莫大聲光,留下莫大影響。曠觀全史,恐無第三人堪與倫比。……朱子崛起南宋,不僅能集北宋以來理學之大成,並亦可謂其乃集孔子以下學術思想之大成。……自有朱子,而後孔子以下之儒學,乃重獲新生機,發揮新精神,直迄於今。"
這位偉大的人物長於閩,仕於閩,其門人亦多為閩人,其學稱閩學,在福建的影響是非常巨大而深刻的。
他在同安"三年之績,有百年之思"。他為官清正,儉朴安貧,注重教育,興文盲賢,不但為同安百姓做了許多好事,培養了許多人才,而且身體力行,移風易俗,使同安成為"海濱鄒魯,文教昌明"之地。當他秩滿離去,百姓直送到南安同安交界的小盈嶺,扳轅不忍離,迄今仍有"扳轅石"志之。
因此,明清兩代,福建各地,特別是廈門,所建朱子祠相當多。有的在孔廟內另建一詞,有的則設於書院內。各地書院幾乎都記朱子。廈門舊時有玉屏書院、紫陽書院、衡文書院、鷺津書院,皆設朱子像,春秋二祀。歷史最久、影響最大的玉屏書院,院內先是建文昌殿、萃文亭,供奉朱文公。乾隆十六年,又蓋集德堂,供奉朱文公。所有生員學童,每月皆要把拜朱文正公。書院則每年春秋二祭。"每條用豬羊各一,祭席四筵。凡與條者,本籍皆分昨、"可見是相當隆重的祀典。
廈門的紫陽書院,原在西門外朝天宮處,後來移到廈門港。規模雖然不及玉屏書院,也曾辦得轟轟烈烈,同樣設朱子像,每年春秋祭祀。在廈門市同安區,更有許多歷朝所建的朱子祠,及朱熹的文物遺跡。元至正十年,知縣孔公俊在朱熹曾居住過的"畏壘庵"修建了文公書院。明嘉靖年間,理學名宦林希元又把書院遷至當年朱熹披襟行吟的大輪山梵大寺後。中堂立朱熹石刻神像,左右以其高徒許順之、呂大奎內先生配祀,"來學者常數十人,莫不遵行文公之教"。(洪朝選《隆慶二年五京築仰上亭記》)在梵天寺後,至今還可以看到明代學人所建的仰止亭、瞻亭,以及清代的"紫陽過化"、"鄒魯遺風"等摩崖石刻。
在同安梅山寺左,也有清代建的朱子祠。祠中有一副聯:"四十六日功名可知氣運,一千餘年著述未附斯文。"相當概括地綜述了朱熹一生。
正如所有的歷史人物都有其歷史局限性,朱熹也有其鼓吹封建禮教的一面。這是不應苛求於前人的。民間對朱文公的崇拜,對於重學尊師,提高民族文化水平,有其積極的意義,這是應該予以肯定的。近年閩學興起,對朱子的崇敬化作了對其思想遺產的深入研究。學術界對朱子的研究正進入一個新的階段,海峽兩岸有關的學術交流也開始了新的起步。這對反思傳統,弘揚中華文化,促進東西方文化交流,促進改革開放,顯然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朱熹公若上天有知,當會比舊時享春秋二祭的牲禮更為欣慰!

朱文公簡介

朱熹,字元晦,號晦庵,謚文公。南宋高宗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生於福建尤溪縣。卒於寧宗慶元六年(公元1200年),享年71歲,葬於建陽縣黃坑鎮大林谷。朱文公生於閩,長於閩,終老於閩。19歲中進士,授徒講學近50年。專研考證注釋經、史、文及講學,建立唯心論,為一代理學大師。他強調道德,認為人們應放棄「私慾」,順應「天理」,即外在世界的倫理程序。為了認清理之所在,他指出「格物致知」的理論,從考察客觀事物,尋求知識和修養品格,創立了閩學(即朱子學),博大精微,闡孔孟之道,集理學大成。其思想不僅影響中國元、明、清各代近700年之久,成為官方哲學,被視為儒學正宗,而且也成為14 世紀後東方文化主流,在朝鮮和日本都被視為國學,奉為主要道德信條。近代,朱子學傳入歐美,對西方國家也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所以,朱熹(文公)榮登千禧名人錄,被選進對世界最有影響力的50名傑出人物之一。

朱子家訓朱熹

君之所貴者,仁也。臣之所貴者,忠也。父之所貴者,慈也。子之所貴者,孝也。兄之所貴者,友也。弟之所貴者,恭也。夫之所貴者,和也。婦之所貴者,柔也。事師長貴乎禮也,交朋友貴乎信也。見老者,敬之;見幼者,愛之。有德者,年雖下於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雖高於我,我必遠之。慎勿談人之短,切莫矜己之長。仇者以義解之,怨者以直報之,隨所遇而安之。人有小過,含容而忍之;人有大過,以理而諭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人有惡,則掩之;人有善,則揚之。處世無私仇,治家無私法。勿損人而利己,勿妒賢而嫉能。勿稱忿而報橫逆,勿非禮而害物命。見不義之財勿取,遇合理之事則從。詩書不可不讀,禮義不可不知。子孫不可不教,童僕不可不恤。斯文不可不敬,患難不可不扶。守我之分者,禮也;聽我之命者,天也。人能如是,天必相之。此乃日用常行之道,若衣服之於身體,飲食之於口腹,不可一日無也,可不慎哉!(錄自《紫陽朱氏宗普》)

【譯文】當國君所珍貴的是「仁」,愛護人民。當人臣所珍貴的是「忠」,忠君愛國。當父親所珍貴的是「慈」,疼愛子女。當兒子所珍貴的是「孝」,孝順父母。當兄長所珍貴的是「友」,愛護弟弟。當弟弟所珍貴的是「恭」,尊敬兄長。當丈夫所珍貴的是「和」,對妻子和睦。當妻子所珍貴的是「柔」,對丈夫溫順。侍奉師長要有禮貌,交朋友應當重視信用。遇見老人要尊敬,遇見小孩要愛護。有德行的人,即使年紀比我小,我一定尊敬他。品行不端的人,即使年紀比我大,我一定遠離他。不要隨便議論別人的缺點;切莫誇耀自己的長處。對有讎隙的人,用講事實擺道理的辦法來解除讎隙。對埋怨自己的人,用坦誠正直的態度來對待他。不論是得意或順意或困難逆境,都要平靜安詳,不動感情。別人有小過失,要諒解容忍!別人有大錯誤,要按道理勸導幫助他。不要因為是細小的好事就不去做,不要因為是細小的壞事就去做。別人做了壞事,應該幫助他改過,不要宣揚他的惡行。別人做了好事,應該多加表揚。待人辦事沒有私人仇怨,治理家務不要另立私法。不要做損人利己的事,不要妒忌賢才和嫉視有能力的人。不要聲言忿憤對待蠻不講理的人,不要違反正當事理而隨便傷害人和動物的生命。不要接受不義的財物,遇到合理的事物要擁護。不可不勤讀詩書,不可不懂得禮義。子孫一定要教育,童僕一定要憐恤。一定要尊敬有德行有學識的人,一定要扶助有困難的人。這些都是做人應該懂得的道理,每個人盡本分去做才符合「禮」的標准。這樣做也就完成天地萬物賦予我們的使命,順乎「天命」的道理法則。

中國家族文化的典範——朱姓的家法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中國文化以家族主義或曰宗族主義為特色,而家法家規便是家族主義的一大體現。像中國各個姓氏家族一樣,各地的朱氏家族也訂立有自己的家法或族規,以此約束、教育、激勵族人。然而宋明以來,自朱子《家訓》和柏廬先生《治家格言》一出,各朱氏家族紛紛轉載誦習,而官府民間也相繼公開刻印發行。如此一來,朱氏的這兩篇家法也就成為不僅影響一家一姓,而且影響整個中國家族的家族主義典範之作。

萬世宗師朱文公

朱熹,字元晦,號晦庵、雲谷老人,滄州病叟,別號紫陽。是中國南宋時期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文學家和詩人。

朱熹,祖籍安徽婺源(今屬江西)、於南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出生於福建南劍州(今南平)的尤溪,鄭安道家中。其父朱松在朝為官,因反對秦檜投降政策,被貶出朝廷。紹興七年,熹隨父遷建陽。紹興十三年,父親病逝後,他遵從父親的遺囑,到崇安求學於父親好友劉勉之等著名學者。朱熹勤奮有志,劉勉之很喜歡他,將女兒許配給朱熹為妻。紹興十七年,朱熹18歲,舉建州鄉貢,19歲登王佐榜第五甲第90名進士,賜同進士出身,22歲授佐迪功郎,任泉州同安縣主簿,從此步入宦途。紹興二十八年,朱熹在同安任職期滿,即回五里夫武夷山奉母講學。此後整整23年間,朱熹除兩次應招到臨安(杭州)向朝廷奏事,乾道三年訪張拭於長沙,淳熙二年夏與陸九淵兄弟舉行「鵝湖之會」進行學術辯論外,都在崇安從事講學和著述活動。淳熙五年秋,再授命知江西南康軍。兩年後,提舉江南西路常平茶鹽公事,任職9月。又因得罪權貴去職還鄉,繼續著書授徒,並創建武夷精舍。直至紹熙元年才重新被起用,到漳州任知州。紹熙四年冬,才又授知潭州(今長沙)。不久即被招至朝廷,任煥章閣侍制兼侍講。後又因上疏觸犯權臣韓佗胄,又被免職還鄉。這年底,他建成竹林精舍(後改滄洲精舍、考亭書院),學者益眾,形成考亭學派。此後他還在南方先後創辦和修復了白鹿洞、嶽麓、武夷等27所書院,為社會培養了數以萬計的生徒,對創建我國古代文,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慶元二年,理學被斥為「偽學」之魁,其後又升級為「逆黨」,而橫遭迫害,不得不數次外出避難。慶元六年,朱熹憂郁逝世,終年71歲。死後歸葬於福建省建陽縣黃坑九峰山大林谷風飄羅帶形。

朱熹一生從政僅有七八年,其餘大約40多年的時間都在福建各地從事著述和講學。他給後人留下了《論語集注》、《孟子集注》和《大學章句》、《中庸章句》等64部、330多卷、1700多萬字的著述,對經學、史學、文學、樂律以及自然科學等方面都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繼承和發展了二程(程灝、程頤)的學說,集理學之大成。他的學術成就「致廣大,盡精微,綜羅百代」,被譽為繼孔孟之後影響最深遠的一代宗師、三代後的孔子、網路全書式的文化巨人。

朱熹的學說,他生前雖沒有被重視,但在宋理宗寶慶三年(1227年)恢復了朱熹的名譽,先追贈中大夫、寶膜閣學士,後又追加通議大夫,封為信國公,後改封徽國公,不久又追封為齊國公,賜謚「文」,故稱文公或朱夫子,從祀孔子。此後元、明、清歷代的統治者都非常重視朱熹學說,把朱學定為科舉考試標准。清康熙帝命熊賜履、李光地等編纂《朱子大全》,並親自撰序說:「非先王之法不可用,非先生(指朱熹)之道不可……」康熙帝非常自覺地以程朱理學作為治理天下的統治思想。朱熹被列為「十哲之次」。朱熹學說不僅對中國元、明、清以來700多年的時間有深遠影響,而且對日本、南朝鮮、東南亞以至世界各地的一些國家都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當前,朱熹學說研究已為國內外學者所重視。1987年在中國廈門召開了朱子學國際學術會議。1990年7月,中國福州和武夷山舉行了紀念朱子誕辰860周年國際學術會議。來自中國海峽兩岸及法國、日本、韓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260多位學者專家會集一堂。他們通過新觀點、新方法對朱子學及學術思想的歷史地位、世界影響和當今價值等問題,開展熱烈爭鳴和互相切磋,進行了新的估計,為國際朱子學寫下了新的篇章。1991年廣東朱熹思想研究會成立。1993年初夏,在廣東中山大學召開朱熹學術思想國際研究會,參加這次會議的有美國、馬來西亞、韓國及各省市和香港等地區的學者以及朱子後裔代表119人。會議開得別開生面,生動活潑,取得了圓滿成功。1994年4月中華朱熹研究會(籌)成立,對國內外的朱熹思想進一步地推動。目前,世界各地已有50多個國家先後開展了朱熹理學活動,日本、南朝鮮等都成立了朱子學研究機構。日本政府還為此撥出專款,組織全國著名朱子學家編寫10卷本《朱子學大全》,同時開展了朱子學的綜合研究。除日本,美、英、西德、法國、獨聯體和東南亞等國家近年來也很重視朱子學的研究。1984年,美國在夏威夷召開第一次朱子學國際會議,這個專題討論一個學者思想的會議在國際上是少見的。美國哈佛大學著名學者陳榮捷教授專程到閩考察朱熹遺跡。目前一個全球性的朱熹思想研究工作如雨後春筍般地普及和發展起來,這一活動的開展必將促進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和東方文化的發展,同時也必將對世界文明的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貳』 白居易的憶江南

白居易《憶江南》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遊?
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

『叄』 朱熹,字元晦,一字促晦,的譯文

朱熹,字元晦,又作仲晦,徽州婺源人。他父親朱松字喬年。他從小就聰慧過人,剛能夠講話時,父親指著天告訴他說:「這就是天。」朱熹問道:「天的上面是什麼?」父親覺得十分驚奇。到他入學跟從老師讀書時,老師教他讀《孝經》,他看過一遍,就在書上寫道:「不能這樣,就不能算作一個人!」他曾經和一群小孩子在沙上玩耍,獨自一人端端正正坐著用手指在沙地上畫,別人一看,原來是一幅八卦圖形。十八歲那年,他參加鄉貢考試合格,後來考中了紹興十八年的進士。在出任泉州同安縣的主簿期間,他挑選本縣德才優異的人當自己的學生,每天給他們講授古聖先賢講求自身修養和治理人民的學問,他還下令禁止婦女出家當尼姑道士。

淳熙五年,朱熹被任命為南康軍知軍。朱熹到任後,為百姓興利除害。正逢那一年很久沒有下雨,出現旱災,朱熹非常重視救濟飢荒的處置措施,救活的百姓很多。事情結束後,朱熹奏請朝廷按照規矩獎賞主動獻納糧食救荒的人。他每有時間便到州郡的學校里去,找一些學生來,和他們講論學問。還找到了白鹿洞書院的遺址,奏請朝廷重新修復,並親自製訂《白鹿洞書院學規》,讓學生們遵守。

適逢浙東地區發生大飢荒,宰相王淮上書請求改任朱熹為提舉浙東常平茶鹽公事,並要他馬上單人赴任。朱熹以朝廷對南康軍主動獻納糧食救荒的人沒有給予獎賞,辭謝了這一職務,等到朝廷的獎賞頒發後,他才受職赴任。他接受任命後,隨即寫信到其他州郡,召募米商,蠲免他們的商稅,要他們運糧食到浙東救災。等他到任時,外地舟船運來的米已經堆積如山。朱熹每天出外調查訪問人民的疾苦,走遍浙東全境,都是單人獨車,不帶隨從,所到之地,人們都不知他是什麼人。州縣的官吏們害怕他的嚴峻作風,一聽說他到來,有些人甚至自動棄職逃走;於是,他所管轄的境內,風紀肅然。凡是丁錢、和買、役法、榷酤這一類政事,只要有對百姓不方便的地方,朱熹全部予以改正、革除。每次在救濟災荒之後,他都要按照實際情況規劃處置,必定作長久之計。有人攻擊朱熹,說朱熹不好好處理政務,皇帝對王淮說:「朱熹處理政務的成績卻大有可觀。」

慶元二年,沈繼祖任監察御史,上書誣告朱熹,羅列了朱熹十大罪狀,皇帝下詔免掉了朱熹的職務,也取消了朱熹的祠官俸祿,朱熹的學生蔡元定也被流放到道州,在地方官吏監管下居住。慶元四年,朱熹以自己快滿七十歲為理由,申請退休。慶元五年,皇上同意了他的請求。慶元六年,朱熹逝世,享年七十一歲。

『肆』 求白居易的詩,要詩名

《錢塘湖春行>!
《賀雨》 李都尉古劍!
讀張籍古樂府!哭孔戡!夢仙!題海圖屏風 元和己丑內年容作!羸駿!廢琴!雲居寺孤桐!京兆府新栽蓮 時為周至尉趨府作!月夜登閣避暑!初授拾遺!宿紫閣山北村!贈樊著作!折劍頭!登樂游園望!春雪!高僕射!白牡丹 和錢學士作!寄唐生!問友!悲哉行!紫藤!放鷹!

『伍』 什麼是書院文化

書院是中國傳統教育的重要形式,五代北宋時候,書院正式確立。書院的最大特色在於,它是由民間辦學者傳辦,沒有政府認可與資助。
宋代是書院發展的高峰期,有著名的四大書院:江西廬山的白鹿洞書院、湖南善化的嶽麓書院、河南登封的嵩陽書院和河南商丘的應天書院。

近年來,一些科研機構、學術團體以及學者個人也開始了探索恢復中國傳統教育方式中的「書院文化」。

「中國傳統書院教育有鮮明的文化性和民族性。以研究和傳播經典文化為己任,教人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道,經世安邦之策,充分體現中華文化生生不息、剛毅誠信、博厚悠遠、仁愛通和精神。對於今天的青少年繼承中華民族優良傳統、領會傳統經典文化具有一定的作用。」

『陸』 安徽的名人故事

1、洪學智

洪學智,1913年2月生於安徽金寨(原屬河南商城)一個貧苦農民的家庭。1927年,年僅14歲的洪學智參加農民協會,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在參加商南起義後,洪學智參軍進入紅一軍。在紅軍部隊中,洪學智英勇善戰,屢立戰功,歷任連長、營長、團政治主任等職,1935年,洪學智隨紅四方面軍參加長征。

抗戰爆發後,洪學智先在抗日抗日軍政大學學習,後在1940年率部開赴蘇北,開辟抗日根據地。面對日寇,洪學智繼續發揮著自己善於用腦,英勇善戰的優點,連續取得了多場戰斗的勝利,給日寇以極大殺傷。

解放戰爭期間,洪學智曾擔任43軍軍長等職,並參加了遼沈、平津戰役。朝鮮戰爭爆發後,洪學智擔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副司令員,協助彭德懷元帥指揮的第一至第五戰役。朝鮮戰爭結束後,洪學智歷任解放軍總後勤部副部長、部長等職。

1988年9月14日,中央軍委在北京舉行了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軍官授銜儀式。洪學智再次被授予上將軍銜。也因此,洪學智成為了我軍歷史上唯一一個兩次被授予上將軍銜的將軍。2006年11月20日,洪學智在北京逝世,享年94歲。

2、胡適

胡適(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字適之,安徽績溪人。曾任北京大學校長、台灣中央研究院院長、中華民國駐美大使等職。

胡適因提倡文學改良而成為新文化運動的領袖之一,是第一位提倡白話文、新詩的學者,致力於推翻二千多年的文言文,雖與陳獨秀政見不合,但與其同為五四運動的軸心人物,對中國近代史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

1938年,胡適出任中國駐美大使。消息傳到日本後,日本內閣倍感壓力,當時日本國內的社會輿論發起建議應該派三個人同時出任日本駐美大使,才可以抑制住胡適的能力。三個人分別是鶴見佑輔、石井菊次郎和松岡洋右。其中鶴見為文學專家、石井是經濟專家、松岡則為雄辯家。

3、劉銘傳

小時候劉銘傳家鄉發生旱災,莊稼顆粒無收,地方豪強登門催繳人頭稅,而劉家實在拿不出。因此,當地一個地霸大聲呵斥劉家人,劉銘傳的大伯父劉殷不服,聲辯了兩句,結果氣絕身亡,地霸揚長而去。

劉銘傳聽說後非常生氣,對幾個哥哥說:「丈夫當自立,安能耐此辱!」說完就赤手空拳去追趕地霸,追上後攔在馬前,要求與他決戰。地霸聽後狂笑道:「你這小孩子敢跟我過不去?我給你一把刀,你有本事把我殺死,你就是好漢!」

說完他就把腰刀拔下丟在地上,狂笑起來,劉銘傳看他如此輕狂、囂張,不禁怒火中燒,順勢從地上撿起刀來,朝他砍去。地霸猝不及防,一下子從馬上摔下來,劉銘傳一不做二不休,拿著刀對准他的腦袋「咔嚓」一聲。

地霸的團丁一看首領被殺,嚇得四處逃散,而劉銘傳趁勢拎起地霸的腦袋,騎上地霸的馬,按住馬頭,對圍上來的群眾大聲說道:「這個地霸仗勢欺人,我六麻子今天把他殺了。如果大家以後不想再受惡霸的欺負,願意聽從我的話,我們一起保衛鄉里。」

圍觀的幾百名窮苦青年當即表示願意聽他的號令,並推選他為首領。為躲避官府通緝,他離家出走,結黨販運私鹽,劫富濟貧。

1856年8月,鄰鄉一富戶囤積大量糧食被飢民哄搶,官府聞訊,立刻派人來查,富戶誣告是劉銘傳所為。官兵四處搜捕劉銘傳,但沒有抓到,就跑到劉家,要求他的母親周氏賠償富戶的損失。當時劉家一無所有,於是官兵放火燒了劉家。

雙目失明、卧病在床的周氏遭此恐嚇後,上吊自殺。家毀母故,世道紛攘,劉銘感測到與其日夜賓士於亂世硝煙中,還不如組織團練以捍衛鄉里。於是,他揭竿而起,拉起一支隊伍,在家鄉辦團練,築堡紮寨,守土保鄉,與官府和土匪斗爭。

4、華佗

華佗(約公元145年-公元208年),字元化,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著名的醫學家。華佗與董奉、張仲景並稱為「建安三神醫」。少時曾在外游學,行醫足跡遍及安徽、河南、山東、江蘇等地,鑽研醫術而不求仕途。

他醫術全面,尤其擅長外科,精於手術。並精通內、婦、兒、針灸各科。晚年因為遭到曹操懷疑,下獄被拷問致死。華佗被後人稱為「外科聖手」、「外科鼻祖」。華佗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創造手術外科的專家,也是世界上第一位發明麻醉劑「麻沸散」及發明用針灸醫病的先驅者、創始人。

5、朱元璋

朱元璋(1328年—1398年6月24日),字國瑞,原名重八,後取名興宗,濠州鍾離(今安徽滁州鳳陽)人,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幼時貧窮,曾為地主放牛。1344年入皇覺寺,25歲時參加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反抗元朝,1356年被部下諸將奉為吳國公。

同年,攻佔集慶路,將其改為應天府。1367年命徐達、常遇春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為號召,北伐中原,結束蒙元在中原的統治,丟失四百年的燕雲十六州也被收回。

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府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後先平定西南、西北、東北等地,最終統一中國。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於應天,享年71歲,廟號太祖,謚號高皇帝,葬明孝陵。

『柒』 大哥大姐幫幫忙!找一下下面古詩

烏衣巷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賦得古原草送別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觀刈麥 白居易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
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復有貧婦人,抱子在背傍。
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
田家輸稅盡,拾此充飢腸。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
吏祿三百石,歲晏有餘糧。
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憶江南

江南好,
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
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

賣炭翁 白居易

賣炭翁,
伐薪燒炭南山中。
滿面塵灰煙火色,
兩鬢蒼蒼十指黑。
賣炭得錢何所營?
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憐身上衣正單,
心憂炭賤願天寒。
夜來城外一尺雪,
曉駕炭車輾冰轍。
牛困人飢日已高,
市南門外泥中歇。
翩翩兩騎來是誰?
黃衣使者白衫兒。
手把文書口稱敕,
回車叱牛牽向北。
一車炭,
千餘斤,
官使驅將惜不得。
半匹紅紗一丈綾,
系向牛頭充炭直。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山雪。

憫農 李紳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

憫農 李紳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劍客 賈島
十年磨一劍,
霜刃未曾試。
今日把示君,
誰有不平事。

山行 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http://www.ishici.com/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