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期刊雜志 » 課堂辯論提綱

課堂辯論提綱

發布時間: 2021-03-30 17:12:02

⑴ 算盤要不要進入課堂辯論稿

進入課堂的辯論稿,主要是對學生的成長和學習有意義,那麼就可以進入。如果算盤能夠起到這個作用的話,當然可以。

⑵ 求教師辯論賽整套資料,正方:課堂教學中學法比教法更重要;反方:課堂教學中教法比學法更重要

1,常言說「師傅領進門,學藝在自身」,學生首先確立學習的目的和信心是掌握知識的基本保證。中國魔術師劉謙、美國安迪生尚有無師自通的例子,孔子弟子三千才賢人七十的例子。
2,學生聽課跟著老師轉,發現講課漏洞是學生思維和知識超前的能動性發揮,如安迪生提問題,老師都無言以對,終成大器。
3,預習是配合老師討論知識的有效手段,被動接受知識記憶如同吃別人嚼過的膜不易消化。
4,每個人的學習方法應該不同,一切聽老師的如同野馬帶上了龍頭。
5,知識的相互討論可以共同解決各自的疑難,老師一人不可能面面俱到,解放軍打仗就是靠群策群力取得了勝利。 等等,說的籠統,希望能給與你點啟示。

⑶ 自習課應該說話這方面的辯論資料。我們要組織辯論會,急求!!!!!

定義什麼是自習課。顧名思義就是自我學習。而教與學又是相輔相成的,無聲的學習並不能收獲很好的效果。作業中的問題應該得到及時的解決。此時就可以求助於老師或者同學。為什麼老師反復強調不要把問題堆積著不解決到後來就是很大的漏洞,但是自習課當我們遇到問題了又不允許相互交流討論呢?這顯然是矛盾的。所以,應該緊緊抓住交流有利於解決學習問題來談這個辯題。自習課應該說話。同時要謹防對手將這個辯題的意義消極化,例如閑聊八卦等。可以在事先的定義中明確這里的說話指的是學習交流等,而不是廢話。

⑷ 課堂上老師應不應該批評學生反方辯論稿

如果學生確實做錯了
是要批評的
不然沒法管理班級

⑸ 辯論稿 1.學生學生在課堂上該不該起鬨精力是放在學習上還是人際交往 2.學生在課堂上該不該起鬨

第一個問題可以這么說,咬住有句話叫學生的本質工作就是學習,強調這一點。
然後 問的話 可以這么問,說難道對方辯友來學校不是來學習的 而是來「搞」人際關系的?(要幽默點 可以強調下 搞這個字)
還有 不同的人生階段人際交往 層次不同 目的也不相同,不一定說你現在在學校吃得開,以後就是朵交際花,交際草。。等等。
第二個問題,咬住維護課堂秩序,然後找個什麼學校規章制度,說上課遵守紀律那條,圍繞著說。對方反駁大約是說 起鬨可以調動積極性,可以活躍教學氣氛,然後可以這么反駁,教學氣氛真的活躍了嘛?我看不見得吧,本來聽講的還是繼續,不聽的同學依然睡覺。。倒是 給了「某些」「積極份子」嘩眾取寵的機會啊!(一樣的幽默,強調某些)
這個 辯論稿要根據你實際的 學習階段(比如 初中 還是 大學)來說的,我建議你加下我QQ細談吧

⑹ 辯論賽的題目主課該在內容上完時,佔用副課我是反方.稿子怎麼寫

教學過程是改革的原點,也是教育價值和人文情愫的演示場。新課改帶來新理念,新理念催生新實踐。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學過程不再是一個被動的、封閉的、消極的接受過程,而是一個主動的、開放的、積極的發展過程。它重視書本知識的積累,更重視現實生活能力的發展;它關心學生學什麼和想什麼,更關心他們怎樣學和怎樣想;它關心學生目前的學習成績和發展水平,更重視他們未來的創新能力和發展可能性。因此,老師們在教學過程中充分把握「四讓」,在可接受性和可發展性之間找到新的平衡點,努力營造一種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使學生形成探究創新的心理願望和性格特徵,全面實現預定的教學目標。(一)讓學生觀察觀察力是人們正確地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的基礎,也是構成人的智力的一個重要成分。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於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觀察方法,促進其觀察力的發展。這里有一個案例,讀了或許有點啟發。以前的小學課本里,在描寫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時,明確地寫道:小蝌蚪的尾巴到一定時候就會自動脫落,然後變成青蛙。學了這節課後,許多學生就養起了小蝌蚪,看看它是怎樣成長的,尤其想看看它的尾巴到底是怎樣脫落的。可是觀察了一天又一天,同學們並沒有見到小蝌蚪尾巴脫落的過程,但是尾巴確實不見了。學生們把觀察到的情況告訴了老師,老師沒有主觀地、簡單地否定學生的發現,而是要求他們更加仔細地觀察,並做出詳細的記錄。於是,許多學生同時進行了觀察,結果他們都沒有發現脫落的尾巴,相反有一些細心的學生發現小蝌蚪的尾巴是慢慢地縮回去的。在老師的支持下,學生們將觀察的結果寄給編寫教科書的有關單位,最終在科學家的參與下,課本中的錯誤得到了糾正。這個案例說明,學生與成年人在觀察事物方面並不存在太大的差異,而引導學生自主地觀察生活,讓他們自主地去發現問題,要比老師的「告訴」強百倍。因為聽過的印象不深,讀到的容易忘記,只有學生親身經歷的才刻骨銘心。優秀的教師都善於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小發現」,精心呵護學生的自主意識和探索精神,讓他們知道;真理不一定在老師的嘴裡,也不一定在正式出版的書籍里,真理是需要探索的。(二)讓學生思考有些老師認為教學過程所要解決的問題主要是讓學生從「不會」到「會」,從「不能」到「能」。但只有採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在「會」和「能」的基礎上,學生的心智得到了發展才是真正的目的所在。因此,教學過程必須求真,要給學生留下獨立思考的時空,讓他們自己去探究,拓展思維活動的廣度和深度,自己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法,從而達到「真會」和「真能」。學生是有差異的,也一定有百思而不得其解的時候,但教師的點撥必須把握好「火候」,講究藝術。孔子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論語·述而》)。學生對某一問題正在積極思考,急於解決而又尚未搞通時,教師應對學生思考問題的方法適時給以指導,以幫助學生開啟思路,這就是「啟」。學生對某一問題已經有一段時間的思考,但尚未考慮成熟,處於想說又難以表達的另一種矛盾心理狀態時,教師應幫助學生明確思路,弄清事物的本質屬性,然後用比較准確的語言加以引領,這就是「發」。「不憤不啟,不悱不發。」雖然只有八個字,但它論述精闢、耐人尋味、值得借鑒。(三)讓學生表達判斷學生智力的水平如何,言語表達能力是一個重要指標。言語表達的流暢、敏捷、精確,一方面是學生現有思維能力的反映,同時對學生大腦發育以及思維能力的發展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言語表達能力從何而來呢?顯然課堂教學是發展學生言語表達能力的重要渠道。這就要求老師的講解必須精當,的時間讓學生來交流,讓他們揭示所發現的問題,讓他們來敘述解決問題所採用的策略和方法,讓他們來表達成功之後的感悟和喜悅。老師則耐心地傾聽、適時地點撥和恰當地評價,從而真正激發起學生表達的慾望,在暢所欲言的民主氛圍里,進一步融洽師生關系,努力達成新課改所提出的三維教學目標。(四)讓學生作結論高明的老師不是拉著學生走,更不是背著學生走,而是在下一個路口呼喚著學生耐心地等待著學生的到來。一首樂曲應該用什麼樣的速度演奏呢?一般來說對學生是十分困難的。但是有位聰明的青年教師,竟然教會學生得出了正確的答案。老師要演奏獵人追兔子的樂曲,徵求同學們的意見該用什麼樣的速度演奏,結果學生都說用中速就合適。當老師按照他們的意見以中速演奏了這首曲子之後,大家也沒有發現什麼問題。接著老師就邀請同學們來扮演曲中的角色,有的扮演兔子,有的扮演獵人。樂曲開始了,扮演者做相應的動作,兔子跑,獵人追。這時同學們開始著急了,大聲地叫喊,催促兔子:快跑、快跑!樂曲演奏結束了,老師笑著詢問學生,用什麼速度合適?同學們一致回答:用快速才合適。正確的答案完全出自學生的口中,這正是教學過程的閃光之處和魅力所在。教學是特殊的認識過程,也是促進學生身心發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老師要准確定位,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充分尊重和發揮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和課堂的主人所擁有的觀察權、思考權和表達權,讓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時時凸顯著生命的張力,處處閃現出創新的火花。

⑺ 求一個大學選修課考勤制度利大於弊的辯論稿~提綱也行~好的再加分~最好快點~本小白考試用~

1、學分制破壞了學科的完整性。 每個人進入大學, 都只能完成某些方面的學習, 而不能學完一個學科。 原本就沒有必要學全, 破壞完整性又從何說起? 2、學分制會造成教學資源的浪費。 無非是說有教師的課沒人上,不過這樣反倒可以反映出講師的水平 3、學分制會給學科學習造成斷鏈現象。 同 LS 4、學分制會造成有些學生學習的盲目性。 即使不實行學分制,也一樣有盲目性。這個只能通過學校的引導來改正了。 5、學分制會損害勤奮學習的氣氛。 學分制是要學生修滿足夠的分數, 供有精力的同學選修其他的科目, 所以一般的同學能把必 修的科目學好就已經不容易了,這是在提倡勤奮,而不是在損害 6、學分制操作起來困難,有一些學籍管理上的漏洞。 一個軟體系統,學校的老師半個月就可以搞定 7、學生沒有「班」的概念,喪失了一些寶貴的同學情誼和校園氣氛。 學分制就沒有班嗎? 8、學生的思想工作難做。 思想工作,只能通過宣傳來做。就算沒有學分制,學生的思想還是那個樣子,談不上難做不 難做.. 對方辯友可能會問 : 1、學分制破壞了學科的完整性。 2、學分制會造成教學資源的浪費。 3、學分制會給學科學習造成斷鏈現象。 4、學分制會造成有些學生學習的盲目性。 5、學分制會損害勤奮學習的氣氛。 6、學分制操作起來困難,有一些學籍管理上的漏洞。 7、學生沒有「班」的概念,喪失了一些寶貴的同學情誼和校園氣氛。 8、學生的思想工作難做。 1.破壞了學科的完整性么?是有必修與選修的啊 2、造成了哪些資源的浪費?讓感興趣的同學充分發揮自己的興趣是資源的更合理運用吧 3、現在的學分制是控制下的學分制,只有在修了某些學科之後才讓修其半他學科吧 4、必修與選修。。 。 5、為什麼? 6、不困難,編個程序就行了。 。 7、還是有班的概念吧。 。學分和班不沖突吧 8、。。 。。。有關系么。 反方:實行學分制弊大於利 學分制並非大勢所趨, 學分制的創始地哈佛大學於1986年取消了學分制, 而包括世界一流大 學在內為數不少的高校實行的也不是學分制。 學分制, 是在選課的基礎上產生於西方的一種以學分為計量單位衡量學生學業完成狀況的教 學管理制度。 雖然學分制現在被大多數人標榜為我國教育的陽光大道, 然而從標准判斷來看, 實行學分制是弊大於利。 第一,實行學分制不利於達到教育根本目標。教育最重要的三個職能是文化傳遞、發展科學 和培育人才,而學分制過分注重個人在知識上的需要,學生進入學校就如同進入一間超市, 挑選自己所想要的東西,只要拿到足夠的限額就行了。看似自由,卻忽視了文化的傳遞和育 人的根本。並且學分制將無價的知識量化,用分數衡量是對知識價值的貶低。更不用說各個 學校、老師學術水平參差不齊,判斷標准根本不統一。 第二,實行學分制不適合學生的個體發展。擁有全方面選擇的自由,不一定會有全方面的發 展。學分制易養成學生僅憑興趣聽課,博而不精,忽視基礎知識。而且,不少學生選課只為 拿學分,只選一些容易拿學分的課程。 第三,實行學分制不適合我國的現狀。現在我國推行的是大眾化教育,實行學分制卻是為每 個個體的專門打造。它需要一定的辦學條件、充足及高水平的師資力量、方便靈活的教務管 理系統及發達的校園網路, 還要一支高素質的管理隊伍和全體學生的高度自覺性。 學分制有 其優點,但實行學分制不適合學生的個體發展,不符合教育目的,不適合我國國情。 二、 1)正方:……對方辯友既然不承認學分制,那你能舉出一種比學分制更完善的制度嗎? 本人: 正是因為目前沒有更好的利大於弊的制度, 我們才不得不忍痛去推行這種弊大於利的 制度啊。難道我們現在處在學分制的現實中就不去揭示它的弊端了嗎?(提高語調)黑夜給 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啊! 數分鍾後…… 正方:你們提不出來更好的制度,為什麼不承認學分制利大於弊呢? 本人: 我想這個問題我剛才已經明明確確地回答過了, 對方辯友是還想聽我朗誦一遍顧城的 《一代人》嗎? 2)正方:……我們不能因為現在教育制度的弊端就反對學分制啊,正是學分制的先進讓我 們看到現在教育制度、 社會制度的弊端, 我們要改變這些落後的制度而不是先進的學分制啊! 本人(誇張的語調) :天啊,對方辯友!你就為了一個學分制連社會制度都要改變了?!難 道這就是學分制的利大於弊啊? 3)本人:我想問對方辯友一個簡單的問題,請問,第一次出現學分制是在哪一年? 對方面面相覷, 冷場片刻, 然後一人站起來: 我可以告訴對方辯友的是美國哈佛大學…… (講 了一遍學分制在國外的起源) 本人(滿臉微笑,語速放慢一倍,聲調及其溫柔地) :我想對方辯友「可能」是沒聽清楚我 提的問題,那我就再問一遍好了,中國,第一次,出現學分制是在哪一年? 對方(慍怒) :不知道。但這並不影響我們今天的辯論啊。 本人(依然微笑) :對方辯友連學分制最初何時在中國出現都不知道,難怪至今還對它保有 如此盲目的樂觀啊! 對方綠得極其徹底。 正方:我國已有80%以上的高校實行學分制,並取得顯著成效。 盡管我國目前已有80%的大學實行學分制,但是,大多數學校並不具備實行學分制的能力, 如教學管理制度不完善,師資力量薄弱,缺乏強有力的考勤制度…… 學分制利弊問題 1、什麼是學分制 2、學分制是因什麼而實施運用的? 3、 學分制的實施是否有利於學生的發展?培養學生的能力?是否有利於學校的管理、 發展, 對其有何影響?這些影響的好壞…… 4、判斷實行學分制的目的是否達到?達到什麼程度,哪些需要改進等等…… 辯論 1869年在哈佛大學也出現過選課制, 即允許學生選學計劃外的課程, 打破了統一的計劃教學 模式,拓寬學生的知識面。然而哈佛大學實行選課制20年後,開始實行學分制,規定學生只 要達到一定數量的學分就可畢業,獲得學位。繼哈佛之後,美國大多數高校紛紛進行改革, 推行選課制和學分制。剛開始,由於實行完全自由選課的學分制,產生了不少弊端。 許多學生不是考慮組成合理的知識結構, 而是根據是否容易得到學分、 上課時間是否方便來 選課, 不少學生沒有明確的目標, 選課支離破碎, 沒有中心不少高校的師資隊伍、 教學設備、 現代化管理水平還不太高,對開設大量的選修課、用計算機選課,以及實行完全的學分制困 難較大。因此,在實施學分制時要循序漸進,不搞一刀切,目前首先是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提高師資水平,能開設大量課程,為學生選課創造條件。先在學年制基礎上開設選修課,然 後實行學年學分制,條件成熟時再實行完全學分制。但學分制並非唯一的教學管理制度,條 件不成熟時,不必勉強搞學分制,有些特殊專業的學校,也不必勉強搞學分制,應維持學年 制,只要課程結構、教學內容科學、合理即可。 大學實行學分制在當前形勢下是弊大於利。 當然不得不承認學分制確實有它的優勢所在, 但 是,這仍遠遠不能掩蓋學分制的弊端。就我國目前的國情來說,學分制還存在很大的弊端: 首先,學分制是我國由西方引進的,西方在實行學分制前是實行選科制,而我國一直以來都 在實行學年制,單這一變化就使得我國大多數人在思想方面難以適從;其次,國家提倡教學 要因材施教,而推行學分制也正可以使學生根據自己愛好、特長去選擇喜歡的科目就讀,但 是,也正因此而導致大多學生盲目選科,專業熱的越熱,冷的越冷,重量不重質,使得冷門 專業的高素質人才越來越少;同時,盡管我國目前已有80%的大學實行學分制,但是,大多 數學校並不具備實行學分制的能力,如教學管理制度不完善,師資力量薄弱,缺乏強有力的 考勤制度……這些都大大增加了我國推行學分制的難度。 實行學分制之利弊,建議放到「對教學效果」的影響上,指出其實際上是「因市場需求沖擊 而導致的教學進度畸形」 。 不要把它歸結到「個人發展的利弊」 ,這樣縮小外延,對你們有利。 還是老樣子,說「實行學分制」 ,一定要站在「學校教育成果」來講。要知道,只為學生市 場需求來考慮的話,學校早就「一年即可畢業」了,對市場的適應,絕不是「學問」的初衷。 「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選課一定會有更好的結果?」他敢這么說他就掛了! 那是不是說「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學習,一定會有更好的結果?」 是不是說「學生根據自己愛好上學,一定會有更好的結果?」 是不是說「人 根據自己愛好做事,一定會有更好的結果?」 簡直就是荒謬,一些學生選學易得學分的課程,導致對知識的割裂,破壞了知識結構的系統 性和完整性;教學活動分散,班級整體性削弱,學生集體主義觀念淡化;從獲取學分來講, 「及格」與「優秀」效益相同,導致部分學生滿足於「六十分萬歲七十分浪費」 ;有的教師 惟恐自己的課遭冷落,放寬要求,放鬆管理,甚至送人情分。這些問題和負面效應有的是學 分制本身固有的,有的則是實施過程帶來的。 美國早年推出學分制時,曾出現「學生學到的知識支離破碎,學生重量不重質」的問題。教 育界為此想了不少對策,如確定必修專業、區分先行課與後讀課、實行課程組等等。舊中國 大學推行學分制也發生過類似問題,一些有識之士對此提出疑問,如東南大學(南京大學前 身) 行政會議副主任劉伯明, 曾十分推崇學分制, 但若干年後卻主張廢除學分制, 他認為 「在 選修課學分制之下者, 惟選其性之所近者以習之。 但人性避難趨易, 益以所選范圍漫無限制, 即任性之弊隨在可見」[4]。他建議「大學課程,前二年可使學普通科目。第二年終,各生 須認定一門專治之。 ……經審定合格者, 則使之自由研究, 不使受學分之制裁; 其上課與否, 悉聽其便。迨二年終了,苟欲得學位,則仿德國大學制,予以極嚴格之考試;或用其他方法 審核其學業之成績。如兩年內確有心得,則徑授之以學位」[4]。廣州石牌地區高校在實施 學分制過程中,針對可能出現的問題,認真處理德智體美全面發展、保證人才培養規格與因 材施教、計劃性與靈活性、搞活教學與嚴格管理等關系,取得了較好的效果。[5]可見,興 利除弊,防止和克服學分制的負面效應,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 首先,推行學分制以後,面臨的最大現實問題是選課資源、教師資源和學校各種軟硬體條件 能否共享共用和夠用問題。特別是師資問題將成為實施學分制最為棘手和最頭疼的頭等問 題。如果沒有足夠的師資作後盾,推行學分制將成為一句空話,即使勉強實行,也不可能完 全滿足學生選課需求,教育教學質量也無法保證。 其次,隨著學分制的實施,傳統意義上的自然班和專業、年級將被打破甚至消失,代之而起 的是學生流動「專業班」「課程班」的大量產生,在這種情況下,教育管理的難度將大大增 、 加。最大的可能性是由導師制代替現行的班主任制。 第三,選課制推行以後,學生自主支配自己的時間和空間將大大增加,如何充分利用學生多 余的時間和空間的「優勢」 ,強化大學生的教育管理,拓展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大學生 的人文水準,已成為擺在學校和學生工作人員、教學管理人員和全體教師面前的重大課題。 第四,隨著學分制的實行,學生的修業年限將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原來意義上的固定修業年 限制將會被打破,學歷文憑、學位證的發放將不再是現行的一年一次,而是一年幾次,學生 的學籍管理難度將大大增加。 第五,學分制的推行,繳費問題將會成為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重大問題,以學分為標准繳納學 費將會取代現行的學年制繳納學費。 第六,學分制的推行有利於大學生自主擇業,有利於推動就業體制和就業方式的改革,但對 於畢業生的就業指導和集中教育管理卻帶來了極大地困難。 我國高等教育已從精英教育發展成現在的大眾化教育, 國家的經濟體制已從過去的計劃經濟 發展為現在的市場經濟,科學技術已取得突飛猛進地發展,人們的思想觀念、價值觀念、法 制觀念、 道德觀念和就業觀念等均發生了巨大變化, 這些變化必然影響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和 價值取向,加之現在獨身子女、單親家庭的子女、經濟貧困家庭的子女不斷增多,大學生的 個人獨立意識和法律意識不斷增強, 給大學生的教育管理帶來了越來越多的困難和嚴峻的挑 戰。

⑻ 如何組織學生進行課堂小辯論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因而,一旦學生從切身體驗或不同角度對課文提出與眾不同的新見解時,教師不能置若罔聞,草草了事,或橫加否定。正確的做法是根據課堂生成資源,把握時機,因勢利導,發展學生的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根據不同的情況,恰當地組織學生進行課堂小辯論,是發展這種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 一、小型辯論會運用於課堂教學的多重意義 1.訓練思維,發展言語。只有學生擺脫思維定勢,打破傳統經驗束縛,對教師或書本的現成結論敢於懷疑,提出挑戰,才存在辯論的動因。教師抓住這種教育契機,充分利用,日積月累,就能逐步培養學生大膽質疑的意識和創造性思維。學生為使自己的見解言之有理,能自圓其說,就會在課堂辯論前查找資料,收集論據,並進行分析、提煉、綜合、概括、推理,自然而然就能提高信息整合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這也有助於學生養成辯證、全面地看待問題的思維習慣。辯論的過程是言語交際訓練的過程,需要雙方思維集中,反應敏捷,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因而能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辯論客觀上打破了師生問答式課堂教學局限,可在學生你來我往的平等交流中營造和諧融洽的學習氛圍,更為個性內向孤僻而平素沉默寡言的學生提供了發言的機會。 2.激發興趣,加深認識。著名教育家魏書生說過:「即使對毫無直接興趣的智力活動,學生因渴望競賽取勝而產生的間接興趣,也會使他們忘記事情本身的乏味而興致勃勃地投入到競賽中。」 課堂辯論會帶有競賽的性質,對於激發學生鑽研課本進一步學習語文的功效是不言而喻的。而無論學生站在哪一方,都必須對雙方的觀點及理由進行深入研究,甚至模擬對方的辯詞,才能做到知己知彼,以求百戰百勝。這個過程加深了學生對問題正反兩方面的認識,使課文理解更靈活,更深入,有助於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3.以辯導讀,以辯導寫。恰當的辯題牽一發而動全身,對於感知課文、理解主題、分析形象、掌握寫法、明辨是非等會起到提綱挈領、深入淺出的作用,有助於培養學生整體感知、前後勾連、探微索源、咀嚼細節等良好的閱讀習慣。指導學生將辯論的觀點、論據整理成文,寫讀後感或辯論會後記、觀感等,對於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尤其是寫議論文的能力大有裨益,也有利於課堂教學自然巧妙地向課外延伸拓展,實現課內教學與課外探究的有機勾連,積累與運用的有效促進,知識與能力的有益轉變。 二、小型辯論會運用於課堂教學的幾種情況 辯主旨。不同的讀者對同一作品的主題理解是有差異的,這種差異正是文學作品多解性和豐富性的表現。有些課文的主題看似有傳習已久的定論,但學生根據自己的體會常常能提出不同的看法。教師應尊重學生的獨特見解,保護學生的求知慾和好奇心,為其表達想法提供機會。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