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課的提綱
⑴ 《最後一課》的主要內容
講述的是在普法戰爭中被普魯士強行割讓的一所鄉村小學在上著告別自己母語的最後一堂課,通過一個孩子的眼光來展現整個淪陷區的屈辱和對自己故土的深切的思念。
文章簡介:
《最後一課》是法國小說家阿爾豐斯·都德所創作的一部短篇小說,1873年,首版於《月曜故事》。
《最後一課》取材精煉,文字簡潔,主題明確,結構緊湊,每段每句都和題目緊相呼應,沒有廢話,沒有閑文,這兩千字可說是字字有作用,並且在字里行間蘊蓄了無限深遠的意境。
普法戰爭後,戰敗的法國被迫將阿爾薩斯和洛林割讓給普魯士。普魯士禁止這兩地的學校再教授法語。這里的鄉村小學迎來了最後一堂法語課。
小學生小弗郎士因為上學遲到了非常擔心被老師韓麥爾先生懲罰,但是到了學校卻看到這樣一番景象:教室里不再亂糟糟一片,老師也不再那麼嚴厲。
這一切讓小弗郎士感到奇怪。但是當他得知這是最後一堂法語課時,他非常震驚!他頓時對以前讀書的不努力感到後悔。在最後一堂課結束時,韓麥爾先生在黑板上盡可能大地寫出了「法蘭西萬歲!」
(1)最後一課的提綱擴展閱讀
寫作背景:
都德經歷了1870年至1871年的普法戰爭,當時還被徵召入伍。普法戰爭是歐洲近代史上一次戰爭。戰爭是法國發動的。法國第二帝國皇帝路易·波拿巴(又稱拿破崙三世)為了阻止普魯士王國用武力統一德意志各邦的行動、並為著維持法國在歐洲大陸的霸權,向普魯士宣戰。
但戰爭開始後,法軍累戰累敗,1870年9月在法國東部的色當決戰,法軍更是慘敗,路易·波拿巴本人也當了普魯士人的俘虜。普魯士首相俾斯麥也是野心勃勃的傢伙,打敗法國、完成德意志的統一後,他進而覬覦法國的領土,同樣想稱霸歐洲大陸。
乘法軍色當之敗、法國國內混亂之機,普魯士軍隊長驅直入,直到包圍巴黎,普魯士士兵在所到之處,燒殺搶掠,激起法國各階層人民的忿怒。
這時戰爭性質已經變為普魯士對法國的侵略戰爭,法國各地人民拿起武器,抗擊普魯士侵略者,保衛祖國,巴黎的工人還於1871年3月18日起義,建立了世界歷史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巴黎公社。
可是,在第二帝國滅亡後臨時建立起來的資產階級國防政府卻向侵略者賣身求榮、與人民為敵。他們仰仗普魯士人的刺刀,血腥鎮壓了巴黎公社,同侵略者締結了喪權辱國的協定和條約。1871年5月的《法蘭克福和約》,法國答應賠款五十億法郎,並將阿爾薩斯全省和洛林的一部分割讓給普魯士。
從此,阿爾薩斯和洛林東部地區人民慘遭異族蹂躪,飽嘗亡國之苦,為時達半個世紀之久,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才回到祖國懷抱。都德目睹了普法戰爭中法國戰敗的慘狀,受到了人民愛國精神的感染,戰爭生活使他擴大了視野,獲得了新的創作源泉。
出版於1873年的短篇小說集《月曜故事》是他這一時期創作的結晶,其中有一組直接以普法戰爭為題材的作品,或者揭露第二帝國軍隊的腐敗、諷刺軍事將領的卑劣無能,或者頌揚普通人民熱愛祖國的感情和反抗侵略的意志,短篇小說《最後一課》是這個集子的第一篇。
人物背景:
小弗郎士:普法戰爭後,小弗郎士生活、學習在法國阿爾薩斯省的一個小鎮上,他是一個頑皮淘氣的小學生,經常遲到逃學,祖國與普魯士之間的戰爭對他來說似乎很遙遠。可是老師在課堂上宣布這是最後一堂法文課,小小的心靈立刻充滿了對入侵者的憎恨和對過去荒廢時光的追悔。
韓麥爾:《最後一課》中塑造得最為成功的人物形象,韓麥爾先生執教40年,把一生都獻給了阿爾薩斯人民。
他熱愛祖國,深信法蘭西語言是世界上最美、最清楚、最嚴謹的語言。40年來,他勤勤懇懇地為學校服務,就是在被迫離職前的最後一堂課上,還耐心地講解,「想在他走以前把自己全部的知識都傳授給我們,一下子把它們灌輸到我們的腦子里」。
⑵ 《最後一課》的中心思想
這是一篇膾炙人口的短篇小說。由於其主題表現的深刻與藝術手法的生動,被許多國家選進課本,作為中小學生接受愛國主義教育、了解法國文學的教材。
小說重點寫法國阿爾薩斯地區被德國普魯士軍隊佔領以後,侵略者強迫當地學校改教德語的事件。最後一課,是一個具有特殊意義的典型環境,因為從此以後學校里不許再教法語了,小孩從此要學習異國統治者的語言,接受異國文化。這是侵略者在軍事強占以後進行的文化侵略。作者在這里把一個小學校里的一堂課的意義提高到向祖國告別的高度,使這一堂課的任何場景、細節都具有了庄嚴的意義。
小說在藝術上有兩個值得特別注意的地方。
一是巧妙的敘述視角。作品的主題十分嚴肅,但對這一主題的表現卻選用了一個巧妙的角度。作品原來還有一個副標題是「阿爾薩斯省的一個小孩子的自述」。作者選擇一個淘氣調皮的男孩作為主人公,通過他帶著些無知而稚氣的口吻,以他心理的變化,間接地寫阿爾薩斯地區人民由衷的悲痛和對侵略者無聲的抗議,表現出他們對祖國的戀戀深情。小主人公在這堂課里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教育,讀者也受到了感動。
二是生動的人物、場景、細節、心理描寫。小說精心運用了大量描寫,表現人們在最後一課上的種種反應,其中著墨最重的是韓麥爾先生。
例如細節描寫。這篇小說的許多細節描寫是十分耐人尋味的。就拿作者描寫屋頂上鴿子咕咕低叫這一細節來說,它使小弗郎士提出一個幽默的問題:「他們該不會強迫這些鴿子也用德國話唱歌吧!」旋即文筆驟收,戛然而止。答案,就留給讀者去思索、補充。又如韓麥爾的那頂「綉邊的小黑絲帽」,郝叟老頭的那本「初級讀本」,和那副橫放在書上面的大眼鏡,不待說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還有作品中前後兩次出現的普魯士軍隊的操練和軍號聲,教室里飛進的幾個金龜子,黑板上書寫的「法蘭西萬歲」幾個大字,這些細節看來是信手拈來,實際上卻並非可有可無,它們起著烘托環境氣氛、刻畫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題思想的作用。每一細節都蘊含深意,發人深思。
又如對韓麥爾先生的描寫。小說是從小弗郎士的視角來觀察、描寫韓麥爾先生這一形象的。由於角度的限制,作者不能直接將筆觸深入到韓麥爾先生的內心,只能藉助外貌、語言、行動描寫來表現他的心理活動和性格特徵。作品首先寫出小弗郎士對老師的主要印象,就是「老師拿著大鐵戒尺……」,當他走進教室後還特地注意到老師「胳膊底下夾著那怕人的鐵戒尺」。但是,韓麥爾先生出現在讀者面前時卻非常溫和,而且還穿戴著不尋常的衣帽,讓小弗郎士大感詫異。原來,韓麥爾先生就要離開自己服務了四十年的學校了,他和自己的學生就要對自己的祖國做最後的告別了!況且,韓麥爾先生是在萬分悲痛之際、在強大的壓力之下保持著自己的鎮定,維持著自己的形象,這是多麼高貴的氣度!韓麥爾先生在最後一課對大家的批評以及深深的自責,還有對孩子們的諄諄告誡,使一位恪盡職守、道德高尚的教師的形象鮮明地凸現了出來。最後,韓麥爾先生奮筆寫下「法蘭西萬歲」,這就像一個特寫鏡頭充分表現出人物的強烈情感,給人極深的印象。平時是一位嚴厲的老師,關鍵時候表現出莊重、無畏、深情,以自己的言行給孩子們心靈深刻的影響,這就是作者塑造的韓麥爾先生的形象。這一形象,起初模糊,繼而清晰,最後便如雕像般活生生地立在每一個讀者的面前,讓人強烈地感受到這個人物外在的力度和內心的激情!
⑶ 最後一課的主要內容
《最後一課》的主要內容:寫的是普法戰爭後法國戰敗,割讓了阿爾薩斯和洛林兩地(在歷史上阿爾薩斯-洛林多次易主,德意志、法蘭西曾多次交替擁有其主權),普魯士佔領後禁教法語,改教德語,愛國的法國師生上了最後一堂法語課,表現法蘭西人的愛國情懷。
向左轉|向右轉
《最後一課》作者著力刻畫了小弗郎士在最後一課上的變化,以此來表現法國人民的愛國主義意識的覺醒,小弗郎士自然是主人公。同時對韓麥爾先生的形象,作者也是重點刻畫的,對他的衣著、言行、神態等描繪,表現了一個誓不做亡國奴的愛國者形象,應該說韓麥爾先生也是主人公。
他們是這「最後一課」中不同身份的兩個典型代表。這樣,《最後一課》的愛國主義主題就通過師生兩個不同角色在這最後一課里共有的對慘遭外族統治的悲憤和對祖國的無限熱愛的情感中凸現出來了。
拓展資料:
《最後一課》寫作背景:
一八七零年七月,法國首先向普魯士宣戰,九月,色當一役,法軍大敗,拿破崙三世被俘,普魯士軍隊長驅直入,佔領了法國的阿爾薩斯、洛林等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這時,對法國來說,已經變成自衛戰爭。面對普魯士軍隊的燒殺掠奪,法國人民同仇敵愾,抗擊敵人。
這個短篇小說,就以淪陷了的阿爾薩斯的一個小學校被迫改學德文的事為題材,通過描寫最後一堂法文課的情景,刻畫了小學生小弗郎士和法語教師韓麥爾先生的形象,反映了法國人民深厚的愛國感情。這最後一課雖然短暫,卻讓我們感受到了阿爾薩斯人的悲痛的心情。
⑷ 簡單概括"最後一課"的主要內容
講述的是在普法戰爭中被普魯士強行割讓的一所鄉村小學在上著告別自己母語的最後一堂課,通過一個孩子的眼光來展現整個淪陷區的屈辱和對自己故土的深切的思念。
文章簡介:
《最後一課》是法國小說家阿爾豐斯·都德所創作的一部短篇小說,1873年,首版於《月曜故事》。
《最後一課》取材精煉,文字簡潔,主題明確,結構緊湊,每段每句都和題目緊相呼應,沒有廢話,沒有閑文,這兩千字可說是字字有作用,並且在字里行間蘊蓄了無限深遠的意境。
普法戰爭後,戰敗的法國被迫將阿爾薩斯和洛林割讓給普魯士。普魯士禁止這兩地的學校再教授法語。這里的鄉村小學迎來了最後一堂法語課。
小學生小弗郎士因為上學遲到了非常擔心被老師韓麥爾先生懲罰,但是到了學校卻看到這樣一番景象:教室里不再亂糟糟一片,老師也不再那麼嚴厲。
這一切讓小弗郎士感到奇怪。但是當他得知這是最後一堂法語課時,他非常震驚!他頓時對以前讀書的不努力感到後悔。在最後一堂課結束時,韓麥爾先生在黑板上盡可能大地寫出了「法蘭西萬歲!」
(4)最後一課的提綱擴展閱讀
寫作背景:
都德經歷了1870年至1871年的普法戰爭,當時還被徵召入伍。普法戰爭是歐洲近代史上一次戰爭。戰爭是法國發動的。法國第二帝國皇帝路易·波拿巴(又稱拿破崙三世)為了阻止普魯士王國用武力統一德意志各邦的行動、並為著維持法國在歐洲大陸的霸權,向普魯士宣戰。
但戰爭開始後,法軍累戰累敗,1870年9月在法國東部的色當決戰,法軍更是慘敗,路易·波拿巴本人也當了普魯士人的俘虜。普魯士首相俾斯麥也是野心勃勃的傢伙,打敗法國、完成德意志的統一後,他進而覬覦法國的領土,同樣想稱霸歐洲大陸。
乘法軍色當之敗、法國國內混亂之機,普魯士軍隊長驅直入,直到包圍巴黎,普魯士士兵在所到之處,燒殺搶掠,激起法國各階層人民的忿怒。
這時戰爭性質已經變為普魯士對法國的侵略戰爭,法國各地人民拿起武器,抗擊普魯士侵略者,保衛祖國,巴黎的工人還於1871年3月18日起義,建立了世界歷史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巴黎公社。
可是,在第二帝國滅亡後臨時建立起來的資產階級國防政府卻向侵略者賣身求榮、與人民為敵。他們仰仗普魯士人的刺刀,血腥鎮壓了巴黎公社,同侵略者締結了喪權辱國的協定和條約。1871年5月的《法蘭克福和約》,法國答應賠款五十億法郎,並將阿爾薩斯全省和洛林的一部分割讓給普魯士。
從此,阿爾薩斯和洛林東部地區人民慘遭異族蹂躪,飽嘗亡國之苦,為時達半個世紀之久,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才回到祖國懷抱。都德目睹了普法戰爭中法國戰敗的慘狀,受到了人民愛國精神的感染,戰爭生活使他擴大了視野,獲得了新的創作源泉。
出版於1873年的短篇小說集《月曜故事》是他這一時期創作的結晶,其中有一組直接以普法戰爭為題材的作品,或者揭露第二帝國軍隊的腐敗、諷刺軍事將領的卑劣無能,或者頌揚普通人民熱愛祖國的感情和反抗侵略的意志,短篇小說《最後一課》是這個集子的第一篇。
人物背景:
小弗郎士:普法戰爭後,小弗郎士生活、學習在法國阿爾薩斯省的一個小鎮上,他是一個頑皮淘氣的小學生,經常遲到逃學,祖國與普魯士之間的戰爭對他來說似乎很遙遠。可是老師在課堂上宣布這是最後一堂法文課,小小的心靈立刻充滿了對入侵者的憎恨和對過去荒廢時光的追悔。
韓麥爾:《最後一課》中塑造得最為成功的人物形象,韓麥爾先生執教40年,把一生都獻給了阿爾薩斯人民。
他熱愛祖國,深信法蘭西語言是世界上最美、最清楚、最嚴謹的語言。40年來,他勤勤懇懇地為學校服務,就是在被迫離職前的最後一堂課上,還耐心地講解,「想在他走以前把自己全部的知識都傳授給我們,一下子把它們灌輸到我們的腦子里」。
⑸ 續寫最後一課小弗郎士回家的提綱
小弗郎士走在放學的路上,心想:最後的一堂法語課上完了,我還是沒有全掌握法語,我一定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學會法語。
小弗郎士看到普魯士兵在操練,真的是氣極了,拿起石塊向他們扔,只可惜距離太遠。
天空飄起了小雨,小弗郎士心想:唉,老天都在為我們失去國土,不能說法語而感到傷心。天上飛的鳥也好象在為他們感到悲哀。走在路上,人們也象這天氣,都傷心極了,鎮中心豎起了德國國旗,法國國旗徐徐降落。小弗郎士卻只能微微嘆息。他走到布告牌前撕掉了不允許教法語的命令。自己拿了一張紙,寫上了:」法蘭西萬歲!我們是法國人,我們應該說法語。「不幸的是被一名普魯士兵看見了,把小弗郎士一頓痛打。
不久,這件事在鎮上傳 開了,村民們都把小弗朗士當作英雄。
小弗郎士自己在家裡學習法語,不到學校學習德語。鎮上的人們都依然在講法語,有的人還參加了起義部隊。教德語的學校校長被換了三個。小弗郎士不忘自己是法國人,每天早晨都對天空大叫:「法蘭西萬歲!」
然而,這樣時常會被普魯士兵痛打,但他還是堅持著。終於他參加了起義部隊,經過多年奮戰,終於把德國人趕走了,人們又恢復了自由. ...
⑹ 《最後一課》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最後一課》主要內容:普法戰爭後被割讓給普魯士的阿爾薩斯省一所鄉村小學,向祖國語言告別的最後一堂法語課,通過一個童稚無知的小學生小弗郎士的自敘,生動地表現了法國人民遭受異國統治的痛苦和對自己祖國的熱愛。
拓展資料
阿爾豐斯·都德的短篇小說《最後一課》,寫的是普法戰爭後法國戰敗,割讓了阿爾薩斯和洛林兩地(在歷史上阿爾薩斯-洛林多次易主,德意志、法蘭西曾多次交替擁有其主權),普魯士佔領後禁教法語,改教德語,愛國的法國師生上了最後一堂法語課,表現法蘭西人的愛國情懷。
1912年被胡適首次翻譯介紹到中國,從此,在一個多世紀的時間里,它被長期選入我國的中學語文教材,超越了不同時期、不同意識形態的阻隔,成為在中國家喻戶曉、最具群眾基礎的法國文學名篇之一,它甚至可以作為都德的代名詞,作為「愛國主義」的符號,融入近代中國人百年的情感之中!
《最後一課》
——[法]都德
那天早晨上學,我去得很晚,心裡很怕韓麥爾先生罵我,況且他說過要問我們分詞,可是我連一個字也說不上來。我想就別上學了,到野外去玩玩吧。
天氣那麼暖和,那麼晴朗!
畫眉在樹林邊宛轉地唱歌;鋸木廠後邊草地上,普魯士兵正在操練。這些景象,比分詞用法有趣多了;可是我還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學校跑去。
我走過鎮公所的時候,看見許多人站在布告牌前邊。最近兩年來,我們的一切壞消息都是從那裡傳出來的:敗仗啦,征發啦,司令部的各種命令啦我也不停步,只在心裡思量:「又出了什麼事啦?」
鐵匠華希特帶著他的徒弟也擠在那裡看布告,他看見我在廣場上跑過,就向我喊:「用不著那麼快呀,孩子,你反正是來得及趕到學校的!」
我想他在拿我開玩笑,就上氣不接下氣地趕到韓麥爾先生的小院子里。
平常日子,學校開始上課的時候,總有一陣喧鬧,就是在街上也能聽到。開課桌啦,關課桌啦,大家怕吵捂著耳朵大聲背書啦……還有老師拿著大鐵戒尺在桌子上緊敲著,「靜一點,靜一點……」
我本來打算趁那一陣喧鬧偷偷地溜到我的座位上去;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靜靜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樣。我從開著的窗子望進去,看見同學們都在自己的座位 上了;韓麥爾先生呢,踱來踱去,胳膊底下夾著那怕人的鐵戒尺。我只好推開門,當著大家的面走進靜悄悄的教室。你們可以想像,我那時臉多麼紅,心多麼慌!
可是一點兒也沒有什麼。韓麥爾先生見了我,很溫和地說:「快坐好,小弗郎士,我們就要開始上課,不等你了。」
我一縱身跨過板凳就坐下。我的心稍微平靜了一點兒,我才注意到,我們的老師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綠色禮服,打著皺邊的領結,戴著那頂綉邊的小黑絲帽。這套衣帽,他只在督學來視察或者發獎的日子才穿戴。而且整個教室有一種不平常的嚴肅的氣氛。最使我吃驚的是,後邊幾排一向空著的板凳上坐著好些鎮上的人,他們也跟我們一樣肅靜。其中有郝叟老頭兒,戴著他那頂三角帽,有從前的鎮長,從前的郵遞員,還有些旁的人。個個看來都很憂愁。郝叟還帶著一本書邊破了的初級讀本,他把書翻開,攤在膝頭上,書上橫放著他那副大眼鏡。
我看見這些情形,正在詫異,韓麥爾先生已經坐上椅子,像剛才對我說話那樣,又柔和又嚴肅地對我們說:「我的孩子們,這是我最後一次給你們上課了。柏林已經來了命令,阿爾薩斯和洛林的學校只許教德語了。新老師明天就到。今天是你們最後一堂法語課,我希望你們多多用心學習。」
我聽了這幾句話,心裡萬分難過。啊,那些壞傢伙,他們貼在鎮公所布告牌上的,原來就是這么一回事!
我的最後一堂法語課!
⑺ <最後一課>的主旨
一、整體把握
這是一篇膾炙人口的短篇小說。由於其主題表現的深刻與藝術手法的生動,被許多國家選進課本,作為中小學生接受愛國主義教育、了解法國文學的教材。
小說重點寫法國阿爾薩斯地區被德國普魯士軍隊佔領以後,侵略者強迫當地學校改教德語的事件。最後一課,是一個具有特殊意義的典型環境,因為從此以後學校里不許再教法語了,小孩從此要學習異國統治者的語言,接受異國文化。這是侵略者在軍事強占以後進行的文化侵略。作者在這里把一個小學校里的一堂課的意義提高到向祖國告別的高度,使這一堂課的任何場景、細節都具有了庄嚴的意義。
小說在藝術上有兩個值得特別注意的地方。
一是巧妙的敘述視角。作品的主題十分嚴肅,但對這一主題的表現卻選用了一個巧妙的角度。作品原來還有一個副標題是「阿爾薩斯省的一個小孩子的自述」。作者選擇一個淘氣調皮的男孩作為主人公,通過他帶著些無知而稚氣的口吻,以他心理的變化,間接地寫阿爾薩斯地區人民由衷的悲痛和對侵略者無聲的抗議,表現出他們對祖國的戀戀深情。小主人公在這堂課里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教育,讀者也受到了感動。
二是生動的人物、場景、細節、心理描寫。小說精心運用了大量描寫,表現人們在最後一課上的種種反應,其中著墨最重的是韓麥爾先生。
例如細節描寫。這篇小說的許多細節描寫是十分耐人尋味的。就拿作者描寫屋頂上鴿子咕咕低叫這一細節來說,它使小弗郎士提出一個幽默的問題:「他們該不會強迫這些鴿子也用德國話唱歌吧!」旋即文筆驟收,戛然而止。答案,就留給讀者去思索、補充。又如韓麥爾的那頂「綉邊的小黑絲帽」,郝叟老頭的那本「初級讀本」,和那副橫放在書上面的大眼鏡,不待說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還有作品中前後兩次出現的普魯士軍隊的操練和軍號聲,教室里飛進的幾個金龜子,黑板上書寫的「法蘭西萬歲」幾個大字,這些細節看來是信手拈來,實際上卻並非可有可無,它們起著烘托環境氣氛、刻畫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題思想的作用。每一細節都蘊含深意,發人深思。
又如對韓麥爾先生的描寫。小說是從小弗郎士的視角來觀察、描寫韓麥爾先生這一形象的。由於角度的限制,作者不能直接將筆觸深入到韓麥爾先生的內心,只能藉助外貌、語言、行動描寫來表現他的心理活動和性格特徵。作品首先寫出小弗郎士對老師的主要印象,就是「老師拿著大鐵戒尺……」,當他走進教室後還特地注意到老師「胳膊底下夾著那怕人的鐵戒尺」。但是,韓麥爾先生出現在讀者面前時卻非常溫和,而且還穿戴著不尋常的衣帽,讓小弗郎士大感詫異。原來,韓麥爾先生就要離開自己服務了四十年的學校了,他和自己的學生就要對自己的祖國做最後的告別了!況且,韓麥爾先生是在萬分悲痛之際、在強大的壓力之下保持著自己的鎮定,維持著自己的形象,這是多麼高貴的氣度!韓麥爾先生在最後一課對大家的批評以及深深的自責,還有對孩子們的諄諄告誡,使一位恪盡職守、道德高尚的教師的形象鮮明地凸現了出來。最後,韓麥爾先生奮筆寫下「法蘭西萬歲」,這就像一個特寫鏡頭充分表現出人物的強烈情感,給人極深的印象。平時是一位嚴厲的老師,關鍵時候表現出莊重、無畏、深情,以自己的言行給孩子們心靈深刻的影響,這就是作者塑造的韓麥爾先生的形象。這一形象,起初模糊,繼而清晰,最後便如雕像般活生生地立在每一個讀者的面前,讓人強烈地感受到這個人物外在的力度和內心的激情!
⑻ 《最後一課》的故事情節概括~~~
《最後一課》通過阿爾薩斯省的一個小學生小弗郎士在最後一堂法語課中的見聞和感受,真實地反映了法國淪陷區的人民慘遭異族統治的悲憤和對祖國的熱愛,以及爭取祖國解放和統一的堅定意志,集中地表現了法國人民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
⑼ 最後一課的主旨
主旨:通過寫法國人民對德國侵略者的仇恨,批判了德國侵略者,表達了愛國之情。
寫作手法:以小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