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衛雜志
獨立發行的有這些:
《威海晚報》(隸屬於威專海日報社)屬
《威海日報》(隸屬於威海日報社)
《威海廣播電視報》(隸屬於威海市廣播電視局)
《威海法制周刊》(隸屬於威海日報社,因刊號問題,2008年初要停刊並入〈威海晚報〉發行)
《威海日報韓文專刊》(隸屬於威海日報社)
《編采通訊》(隸屬於威海日報社)
《中產者》(DM廣告雜志)
《榮成日報》(隸屬榮成市委宣傳部)
《文登日報》(隸屬文登市委宣傳部)
《乳山時訊》(乳山市委宣傳部與威海日報社共管)
2. 七子之歌威海衛的賞析,急求!
*這是聞一多 1925 年 3 月在美國紐約留學期間創作的一組組詩。詩人以擬人的手法將七處「失地」比作遠離母親懷抱的七個孩子,用小孩子的口吻哭訴他們被迫離開母親的襁褓,受盡異族欺凌,渴望重回母親懷抱的強烈情感。
寫作這首詩篇的時候,正值聞一多在美國紐約藝術學院留學期間。在美國已經生活了將近三年的他,多次親身體會到種族歧視的屈辱,他所看到和聽到的一切都激發起他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加上三年背井離鄉的經歷,使他更對祖國和家鄉產生了深深的眷戀,也使他更加深了對民族傳統文化的理解和熱愛。因此,在這段時間里,他創作了大量的愛國主義詩篇,一方面懷念和贊美祖國,一方面抒發對帝國主義列強的詛咒。這組《七子之歌》就在這種背景下誕生了,寫完《七子之歌》的第二天,聞一多就在寫給好友梁實秋的信中將之稱為「國家主義的呼聲」。
之後不到兩個月,也就是 1925 年 5 月,聞一多踏上了歸國的旅程。他提前結束學業,就是為了早日投身到報效祖國的行列當中。6 月 1 日,他乘坐的輪船停靠在上海碼頭,聞一多踏上了祖國的土地。然而,令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兩天前這里剛剛發生了震驚中外的「五卅慘案」,上海的馬路上仍然血跡斑斑。一個滿懷熱情回國實現理想的青年就這樣被巨大的失望乃至絕望所籠罩。7 月 4 日,《現代評論》雜志上發表了聞一多回國後的第一組愛國詩作,其中,就有這首《七子之歌-威海衛》。
威海衛
再讓我看守著中華最古的海,
這邊岸上原有聖人的丘陵在。
母親,莫忘了我是防海的健將,
我有一座劉公島作我的盾牌。
快救我回來呀,時期已經到了。
我背後葬的盡是聖人的遺骸!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1398年(明洪武三十一年),為防倭寇侵擾,設威海衛,取"威震海疆"之意,派兵駐屯.
1898年,威海衛被英國強租,由英國海軍總司令兼理,從1900年開始,設威海衛行政長官署,直接隸屬英國殖民部。
1930年10月,中國收回威海衛,直屬國民政府行政院。
3. 《猛回頭》原文
原文:
大地沉淪幾百秋,烽煙滾滾血橫流。傷心細數當時事,同種何人雪恥仇?我家中華滅後二百餘年,一個亡國民是也。幼年也曾習得一點奴隸學問,想望做一個奴隸官兒,不料海禁大開,風雲益急,來了什麼英吉利、法蘭西、俄羅斯、德意志,到我們中國通商,不上五十年,弄得中國民窮財盡。
這還罷了,他們又時時的興兵動馬,來犯我邦。他們連戰連勝,我國屢戰屆敗,日本佔了台灣,俄國佔了旅順,英國佔了威海衛,法國佔了廣州灣,德國佔了膠州灣,把我們十八省都畫在那各國的勢力圈內,絲毫也不準我們自由。中國的官府好像他的奴隸一般,中國的百姓,好像他的牛馬一樣。
拿鼓板,坐長街,高聲大唱;尊一聲,眾同胞,細聽端詳:
我中華,原是個,有名大國;不比那,彈丸地,僻處偏方。
論方里,四千萬,五洲無比;論人口,四萬萬,世界誰當?
論物產,本是個,取之不盡;論才智,也不讓,東西兩洋。
看起來,那一件,比人不上;照常理,就應該,獨稱霸王。
為什麼,到今日,奄奄將絕;割了地,賠了款,就要滅亡?
此文出自現代·陳天華《猛回頭》
(3)威海衛雜志擴展閱讀
寫作背景:
《猛回頭》是1903年由日本東京出版社出版的圖書,該書作者是陳天華。該書以通俗淺近的民間文學形式,控訴列強侵華罪行,向人民陳述中國面臨的危機,指出清政府已成為帝國主義的「守土官長」和「洋人的朝廷」,進而批判勤王立憲,宣傳反帝救國和反清革命,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本書用白話文寫成,通俗淺顯,富於激情,以強烈的愛國精神和革命勇氣,揭露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已迫在眉睫,指出清朝政府已成為「洋人的朝廷」,號召全國各階層民眾團結起來,實行排滿,「殺那洋鬼子」,在社會上產生強烈反響。
作者簡介:
陳天華,別字星台,號思黃,又號過庭,1875年出生於湖南省新化縣,1905年12月於日本投海自殺。他是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先驅者之一,曾與黃興等人組織了華興會等革命性質的團體,從事反清革命活動。
他還是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的發起人之一,並擔任書記部工作和同盟會的機關報《民報》的編輯工作。1905年,為了抗議日本政府取締中國留學生進行革命活動的決定,因而憤慨自殺,時年30歲。
4. 求七子之歌 威海衛 歌詞的意思
這是聞一多 1925 年 3 月在美國紐約留學期間創作的一組組詩。詩人以擬人的手法將七處「失地」比作遠離母親懷抱的七個孩子,用小孩子的口吻哭訴他們被迫離開母親的襁褓,受盡異族欺凌,渴望重回母親懷抱的強烈情感。
寫作這首詩篇的時候,正值聞一多在美國紐約藝術學院留學期間。在美國已經生活了將近三年的他,多次親身體會到種族歧視的屈辱,他所看到和聽到的一切都激發起他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加上三年背井離鄉的經歷,使他更對祖國和家鄉產生了深深的眷戀,也使他更加深了對民族傳統文化的理解和熱愛。因此,在這段時間里,他創作了大量的愛國主義詩篇,一方面懷念和贊美祖國,一方面抒發對帝國主義列強的詛咒。這組《七子之歌》就在這種背景下誕生了,寫完《七子之歌》的第二天,聞一多就在寫給好友梁實秋的信中將之稱為「國家主義的呼聲」。
之後不到兩個月,也就是 1925 年 5 月,聞一多踏上了歸國的旅程。他提前結束學業,就是為了早日投身到報效祖國的行列當中。6 月 1 日,他乘坐的輪船停靠在上海碼頭,聞一多踏上了祖國的土地。然而,令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兩天前這里剛剛發生了震驚中外的「五卅慘案」,上海的馬路上仍然血跡斑斑。一個滿懷熱情回國實現理想的青年就這樣被巨大的失望乃至絕望所籠罩。7 月 4 日,《現代評論》雜志上發表了聞一多回國後的第一組愛國詩作,其中,就有這首《七子之歌-威海衛》。
5. 威海市新聞記者求助電話
你可以打114查詢,或報刊雜志新聞電視台會有的。最好去勞動局尋求立法保護。
6. 聞一多的《七子之歌《是哪七首
1.七子之歌·澳門
你可知媽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離開你的襁褓太久了,母親!
但是他們擄去的是我的肉體,
你依然保管我內心的靈魂。
那三百年來夢寐不忘的生母啊!
請叫兒的乳名,
叫我一聲「澳門」!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2.七子之歌·台灣
我們是東海捧出的珍珠一串,
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灣。
我胸中還氤氳著鄭氏的英魂,
精忠的赤血點染了我的家傳。
母親,酷炎的夏日要曬死我了,
賜我個號令,我還能背水一戰。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3.七子之歌·威海衛
再讓我看守著中華最古老的海,
這邊岸上原有聖人的丘陵在。
母親,莫忘了我是防海的健將,
我有一座劉公島作我的盾牌。
快救我回來呀,時期已經到了。
我背後葬的盡是聖人的遺骸!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4.七子之歌·廣州灣
東海和硇州是我的一雙管鑰,
我是神州後門上的一把鐵鎖。
你為什麼把我借給一個盜賊?
母親呀,你千萬不該拋棄了我!
母親,讓我快回到你的膝前來,
我要緊緊地擁抱著你的腳踝。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5.七子之歌·九龍島
我的胞兄香港在訴他的苦痛,
母親呀,可記得你的幼女九龍?
自從我下嫁給那鎮海的魔王,
我何曾有一天不在淚濤洶涌!
母親,我天天數著歸寧的吉日,
我只怕希望要變作一場空夢。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6.七子之歌·旅順·大連
我們是旅順,大連,孿生的兄弟。
我們的命運應該如何地比擬?——
兩個強鄰將我來回地蹴蹋,
我們是暴徒腳下的兩團爛泥。
母親,歸期到了,快領我們回來。
你不知道兒們如何的想念你!
母親!我們要回來,母親!
7.七子之歌·香港
我好比鳳闕階前守夜的黃豹,
母親呀,我身份雖微,地位險要。
如今獰惡的海獅撲在我身上,
啖著我的骨肉,咽著我的脂膏;
母親呀,我哭泣號啕,呼你不應.
母親呀,快讓我躲入你的懷抱!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拓展資料
《七子之歌》是聞一多於1925年3月在美國留學期間創作的一首組詩,共七首,分別是澳門、香港、台灣、威海衛、廣州灣、九龍、旅大(旅順-大連)。其中,《七子之歌·澳門》被大型電視紀錄片《澳門歲月》改編選作主題曲,由於該紀錄片的影響力故而在1999年12月20日澳門回歸主題曲。此外,《七子之歌·台灣》與《七子之歌·廣州灣》也被改編譜曲為現代歌曲。描寫中國被侵犯的土地。
7. 北洋水師被滅之前(威海衛戰役前)另兩只海軍沒趕過來幫忙嗎
當時滿清只有兩只海軍艦隊,即北洋水師和南洋水師。
北洋水師是亞洲第一,世界第八的大艦隊,擁有當時最先進,戰鬥力最強的軍艦。
而南洋水師相當於後娘養的,其編制不但大大的小於北洋水師,而且軍艦大多老舊不堪,外購的軍艦大多分給了北洋水師,南洋水師戰鬥力太弱,是清朝洋務運動中建立的其中一支現代海軍艦隊。正式建立是在1875年,命時任兩江總督兼南洋通商大臣沈葆楨建立。至1884年中法戰爭前已頗有規模,有巡洋艦、炮艦等十七艘約二萬噸。1884年中法戰爭中,南洋艦隊失去兩艦,又因意外沉沒一艦。南洋水師的軍艦多數為江南製造局及福州船政局所製造,只有少量購自英、德國。由於清廷的政策是先集中力量發展北洋水師,故此南洋水師無論是噸位、裝備、人員及實力皆與之相差甚遠。南洋水師負責海域為江浙一帶,停泊地則主要為上海、南京。
而中日甲午海戰爆發的太過突然,北洋水師雖黃海海戰初戰失利,但是主力尚存,而後北洋水師失敗的太過於戲劇性,南洋水師還未北調,滿清就失敗了,即使當時調過來,也是送給日本人的禮物。
因為根本原因是滿清政府畏戰懼戰,實行避戰保船策略,結果日本登錄山東,北洋水師主力一炮未開,全部被日軍俘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