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志社運營
① DM雜志運營方案
DM雜志《NO!》項目策劃書
DM成為21世界新興媒
DM是英文Direct Mail Advertising的省略表述,直譯為「直接郵寄(投遞)廣告」,即通過郵寄、投遞、贈送等形式,將宣傳品送到消費者手中、住所或公司所在地。
有未經證實的說法認為,「在美國DM期刊的廣告營業額佔到廣告總量的20%,每年高達37億美元;而在我國,該比例僅1%多一點。」但國內並沒有相對權威的數字統計。
在中國,DM廣告的正式名字叫「固定形式印刷品廣告」,經國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的審批,可獲有效期一年的廣告刊登許可證。其依據的法規主要是《印刷品廣告管理辦法》和《關於固定形式印刷品廣告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
據不完全統計,國內DM雜志正以每天誕生一本的速度遞增,國家工商總局一年審核批準的DM雜志就已超過100家,全國各地工商局審核批準的數量也是十分可觀。保守估計,全國注冊的DM雜志不下幾千家,而目前正常出刊的DM雜志也有1000多家。
國內只有廣告公司才有資格運作DM媒體,製作精良的DM製作公司,有相當的人力資源,並設有編輯部、設計部、發行部、資料庫、市場部、媒介分析部等眾多部門。而且大都從傳統廣告媒介方向轉為真正做資料庫行銷。北京、上海、廣州最優秀的DM雜志的年廣告收入已達千萬。
國內DM的贏利主要來自廣告投放。雜志類型主要有:綜合時尚類,以及財經、汽車、旅遊、美食等。
發行方式,多數採取面向高端消費者的直投方式。建立實名制的直投客戶資料庫,有針對性地投寄。同時在星級賓館、高級會所、高檔社區及時尚場所進行擺放。
沈陽DM雜志發展狀況
沈陽DM市場
沈陽市DM雜志《客居沈陽》在1998年8月創刊,這與DM引入中國同屬一年。歷經九年,沈陽DM雜志約有10餘種。覆蓋率和發行量較大的有:《吃喝玩樂》、《優客》、《GOING》、《客居沈陽》、《經典》、《榜樣》等。
主要類別:綜合時尚類、財經類、餐飲娛樂類、服務類、地產類、旅遊類等。
投放渠道:主要以物業社區投遞、消費場所擺放、寫字樓直投為主,部分會刊。
沈陽DM雜志遺憾點:
專業人員匱乏
由於進入門檻相對較低,許多廣告公司蜂擁而至,但其從業人員大多數為廣告人,對傳媒行業理解淺薄,以純粹商業化角度理解DM雜志,而非文化傳播角度理解DM雜志,急功近利的思想使其不能健康長遠發展。
DM雜志定位同質,且定位模糊
沈陽DM雜志、或國內DM雜志在欄目設制、版式設計、內容等儲多方面同質化現象嚴重,許多刊物如出一轍;部分DM雜志定位模糊,導致目標讀者深度閱讀時間減少,有興趣讀雜志的讀者看不到雜志;雜志發行到的讀者卻沒興趣閱讀。
投放渠道過於簡單、資料庫建立遲緩
DM雜志的優勢在於投遞精準,也就是說對於該雜志有興趣的讀者、或可以深度閱讀的讀者予以投遞,反之則是一種資源浪費。而現實中DM雜志的投放渠道過於簡單,以物業劃分讀者群、以工作區域劃分讀者群、以年齡劃分讀者群,更有甚者在街頭派發。印刊數越來越大,企圖覆蓋面越來越廣,最終結果是目標讀者群越來越不精確,浪費也隨之增大。讀者資料庫是DM雜志最核心的要素,它直接反饋給在該雜志上投放廣告的廣告主。精確的讀者資料庫不能簡單的以某種獨立的方式建立,它必須是多渠道的、混合的,最終趨同於讀者俱樂部形式的。目前,這種資料庫在沈陽沒有。
品質輕浮,內容輕挑
由於專業人員的缺乏和急功近利的思想,大多DM雜志的品質和內容參差不齊,主要集中在以下幾點:
過度包裝使得讀者閱讀不便
風格零散多變
版式設計混亂、或過於簡單
圖片精度不夠,或無專業商業攝影
欄目定位不準、或雜亂無章
內容缺乏深度,或整體缺乏深度,鮮有細致入微的報道
行業內惡性競爭
由於不夠重視雜志本身品質的提升,所以在面對廣告主時只有用惡性殺價來維持生存,久而久之,被市場淘汰。
《NO!》——我們要做的雜志
雜志定位:
《NO!》雜志——一本面向擁有青年心態群體的雜志。
雜志風格
本刊以俄文版《YES!》雜志為模板,以陽光、時尚、健康、勵志為主題;整刊以暖色調為主,強調視覺跳躍與沖擊力;圖文量均衡;欄目層次清晰,以1:1的比例刊載精神層面與物質層面的相關內容;不簡單地做商品堆砌,不做形而上的教科書,只做時尚教義,而我們對於時尚的理解是:陽光、健康、勵志。
讀者群
我們不以人類的自然年齡劃分讀者群體,因為「少年老成」者有之,「老夫聊發少年狂」者亦有之;
我們不以財富的多少來劃分讀者群體,因為「守財奴」有之,「窮大方」亦有之;
我們也不以性別來劃分讀者群體,因為「男生女態」者有之,「女生男相」者亦有之;
我們更不以知識結構來劃分讀者群體,因為在這個城市裡掃盲工作早已經結束了。
我們的讀者是一些擁有青年心態、對品牌熱衷、有著共同消費習慣、又敢於嘗試的人群。他們在心態上始終保持鮮活,對未知充滿好奇,容易接受時尚文化,他們喜歡站在潮流的尖頭,他們的消費行為不夠理性。這些人是組成《NO!雜志》的泛義人群,是本雜志廣告主的直接客戶群體,而狹義的群體則由本刊具體欄目劃分,如電影迷、閱讀迷、音樂迷。
贏利方式
以趨於完美的品質打動讀者和廣告主,由廣告主投放廣告贏利。
主要欄目設置
品牌堂 —— 講述各大品牌背後的故事,以培養消費群體品牌忠誠度。(可配合知名品牌做軟文處理)
人物 —— 以八零後、九零後成功人士專訪或人物特寫為主。
城市生活 —— 專題類欄目,每期一個主題,多篇文章,以人文、關愛的角度審視我們的城市、我們的生活、我們身邊的人、群體和我們自己,回顧歷史,關注當下,展望未來,突出故事性和可讀性。
都市雜志劇 —— 全球首創,絕無僅有。原創都市愛情劇本,每部劇集共12集,每期1集。以真人攝影,用非主流P圖的方式唯美呈現,配以極簡潔優美富含哲理的文字說明,風格類似於幾米的手繪圖本,強調唯美性與故事性。通過打造此欄目培養影視或模特新星,經《都市雜志劇》培養出的新星,有義務做本雜志的形象大使出席公關活動,及配合製作其它欄目或廣告攝影製作,如《搜店》。
搜店 —— 以《都市雜志劇》男女主角的視角在本地潮流地段試穿流行服裝飾、鞋帽。(可配合店主做軟文推介)
BOY —— 每期雜志評選4名左右男生,每季評選季冠軍,年終評選年度冠軍,以備次年《都市雜志劇》、形象大使、部分廣告代言。
GIRL —— 每期雜志評選4名左右女生,每季評選季冠軍,年終評選年度冠軍,以備次年《都市雜志劇》、形象大使、部分廣告代言。
美容 —— 與美容機構和美容品牌合作,推介全新的美容方式和美容產品,可用《都市雜志劇》男女主角為模特。(可配合知名品牌做軟文處理)
健身 —— 與健身會館合作,推介全新的健身方式、方法,並提供本地健身信息,可用《都市雜志劇》男女主角為模特。
電影 —— 以優秀的影評為主,提供不同視角下的銀幕藝術,配發導演或演員特寫(簡介),並提供最新影訊。
讀書 —— 以優秀的書評為主,提供不同視角下的文學藝術,配發作家特寫(簡介),並提供最新書訊。
音樂 —— 以優秀的樂評為主,提供不同視角下的音樂藝術,配發歌手、作詞或作曲家特寫(簡介),並提供最新樂壇資訊。
專欄 —— 八零或九零後,知名(或培養)博客寫手的雜文,隨筆,日誌……思想新銳,有一定深度,但不涉及政治和意識形態問題。
漫畫 —— 網路知名(或挖掘)漫畫作者的漫畫。
運勢 —— 星座、塔羅牌及運勢。
……
雜志製作計劃
出刊計劃:計劃於2009年1月份出版。先行刊印2000冊。
目標:用一年左右的時間,成為沈陽最具知名度和影響力、廣告商首選的青年時尚雜志。
編輯方案:
類型:城市消費類DM雜志
規格:開本 146×225
頁數 內文170P+四封
用紙 內文採用64克輕塗紙、四封128克銅版紙,全彩印刷。
雜志總頁數:150P
廣告頁數:按廣告與內容2:3的比例,廣告頁為60P
編輯內容部分頁數:90P(含目錄、版權頁2P)
版塊設置:(詳見《主要欄目設置》)
內容方面,含金量高,盡量在有限空間內安排豐富的閱讀內容。以三種類型的文章為主:信息服務性的特定、人物描寫以及調查性報道。並設置時尚、文化、生活服務、資訊等不同的版塊。
廣告及成本
廣告來源
雜志廣告主要來自:化妝品、品牌服飾、香水、時尚網站、金融、電腦、電子產品、商場、影院、書店、影音店、美發店、美容店、飲品店、服飾店、西餐館、娛樂場所、留學中介、增值培訓及公益廣告等。
成本估算
印刷:初期按印行2000冊計算,每本印刷費用報價為 元/本,每期印刷成本共計 元。
郵寄:按照每本 元計算,每期郵寄成本為 元。
如果按印刷成本占公司運行總成本的三分之一至五分之一估算,預期成本每期在 元。
廣告定價及初期價格策略(估算)
初期按照每本雜志60P廣告計算,廣告單頁分擔成本大約在 元。計劃報價在4000元/P,並予以相應折扣。
上市初期為培育市場,以一年時間為限,在3000元/P的基礎上實行贈送策略。
以上均為估算,具體刊例價格須待進行詳盡成本核算後方可制定。
盈利預期
預期是在第一年年中(2009年6月)基本保持收支平衡,之後遞增盈利,第二年(2010年)開始全面盈利。
團隊人員設定
發行人:
考慮雜志發展的重大戰略問題,對雜志的盈利與否負最終責任。
主編:
對雜志的內容負全面責任。
藝術總監:
負責雜志的外在形象,確保版式設計與雜志的內容協調一致。
編輯/記者:
3-4人,負責雜志稿件的采、編工作。
攝影師:
1人,負責雜志圖片的攝影報道。
編務/校對/核查員:
1人,對雜志的質量作最終的核查和監督。
發行總監:
保持和發展讀者,完善資料庫和發行渠道,利用資料庫擴大和維護好讀者群。
廣告銷售總監:
較強的客戶開發及維護能力,管理廣告業務代表,為雜志贏得廣告資源。
廣告業務代表、發行業務代表、讀者資料庫日常維護人員若干
② 誰知道雜志社主要是經營什麼的,經營范圍急
銷售雜志、廣告宣傳
③ 請問專業雜志社是如何運作的如教育專業雜志社
個人辦份雜志要經過的程序
★●★★怎樣申請刊號
█ █ 經常接到電話和郵件咨詢,一些朋友有熱情、有理想,但申請刊號困難,有20幾年都沒有申請到正式刊號。而我國在2003年的報刊整頓過程中,大量刊號急尋出路,年底共空出刊號近400個,2003年我國目前每年新出刊進400中,(數據來源《傳媒》雜志,有投資報告也有數據是600種,(包括關閉後新辦和新增),2003年中統計,全國期刊總數量9029種,(而19文件前只有8889種,期刊數量十年增長三成,平均每年新增300種。)
⊙—⊙情況如此,為什麼還是非常緊張,因為我在2001年與朋友寫過一份2萬字的期刊收購報告,知道其中錯綜復雜。也通過北京朋友了解一些情況,我將部分了解,通過網友問答形式整理。
★●★★申請刊號的關鍵
█ █申請刊號的關鍵是尋找一個能負政治責任和新聞行政單位認可的主管單位,由其出面申請。為什麼大家申請難,就是沒有主管單位
★●★★什麼是主管單位
在我國新聞行政單位認可的主管單位有如下副廳以上的行政和事業單位(包括行政機關、學校、研究機構、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協會、國有企業)。
⊙—⊙或正縣一級 政府機構以上,(包括政協、人大、法院、檢察院)或相當於縣一級的如地市的新聞靄婢鄭
④ 雜志在微信上如何運營
如今,移動互聯網時代已全面到來。隨著智能手機以及平板電腦的普及,從2012年到2013年,使用移動端的人群大大提高,其中移動APP的用戶量提高了39.4%,瀏覽移動網頁的人群增加了36.8%。相比較,PC客戶端和PC網頁的覆蓋人數則增長緩慢,只有8.5%及2.2%。
在網民最常使用的移動服務中,占最高份額的是即時通訊,第二為搜索引擎,第三是新聞資訊。因此,集通訊、社交與新聞資訊於一身的微信自然擁有大量的用戶群,從2011年1月21日發布第一個版本到2013年3月15日,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微信的用戶突破了3億。不僅如此,正如《紐約時報》評論的那樣「微信正積極嘗試扭轉中國本土互聯網產品無法推向世界的命運」,以WeChat的名號打入國際市場的微信現已擁有超過7000萬的海外用戶。
新功能給雜志帶來啟發
2013年8月5日,微信5.0的發布,讓人們對於微信未來的猜想更加豐富。5.0版微信新增一批重要功能,比如,增加游戲中心、表情商店。除此之外,另外一些功能也會給雜志帶來一些啟發。
增加微信支付功能。微信商業化必然離不開支付環節的打通,微信5.0版正式在支付環節走出第一步,通過綁定銀行卡,實現了在公眾號、掃二維碼、APP中的一鍵支付。這使得雜志媒體人猜想支付閱讀的可能性,比如《鳳凰周刊》等賣內容的雜志尤為心動。而且雜志公眾號最近還有目錄和各種選項的功能,引發了微信要做「電子雜志」的討論。比如,《男人裝》的公眾號頁面「看雜志+」「精美壁紙」「男人裝+」等下拉框,讀者可以自行選擇閱讀的內容,可謂是既貼心又野心勃勃的舉動。
強化「掃一掃」功能。微信5.0版加強了「掃一掃」功能,不僅限於二維碼掃描,還可以掃條碼、圖書和CD封面、街景,甚至通過單詞掃描進行即時翻譯。支付功能的打通也為掃碼功能的加強提供更多想像力,用戶可以在線下直接掃描條形碼,並在微信上完成線上查看與支付。而這里的支付則直接跳轉到相應電商商品頁面,如QQ網購、當當、亞馬遜等平台,然後在這些平台完成支付。
弱化公眾號。對於公眾號而言,微信5.0版最受關注的一個功能改進就是對於公眾號的弱化,這一版本中,微信將訂閱號的消息折疊起來,目的是讓用戶的消息列表更干凈,令公眾號對用戶的打擾更低,從而保證了用戶體驗。
新增收藏功能。新增的收藏功能可以收藏聊天、公眾號、朋友圈的信息,統一展示在「我的收藏」一欄里,方便隨時調取查看。
直接在聊天中語音輸入。微信5.0版還加入了騰訊自主研發的語音識別技術,用戶可直接在聊天中進行語音輸入。這一點解決了用戶雙向間的溝通環境問題,如果對方不方便語音聊天,你通過語音發送的信息可以直接轉化為文字,從而避免對方在信息接收上的尷尬。
雜志在微信上如何運營
面對這樣的時代背景,傳統媒體面臨著多重挑戰。移動端因其便捷、快速,能充分利用碎片時間等優勢,正逐步威脅傳統紙媒。因此,各個媒體也嘗試著融合新媒體,比如設立了網頁版、APP,還有的是開通官方微信、微博,試圖拉攏數目龐大且日益增長的手機網民。
微信為媒體提供了可訂閱、可互動的平台,並且打通了媒體自身的APP與微信賬號,讀者也可以將自己喜歡的內容轉發到朋友圈吸引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這樣的模式也得到了媒體的熱烈反應。
目前,單雜志就有超過200家入駐微信。比如,《三聯生活周刊》《男人裝》《時尚COSMO》《創業家》等,覆蓋了文化、時尚、生活、財經、IT等各個領域。專業領域雜志佔大多數,其中,財經類雜志佔到了60%。
那麼,雜志在微信上的運營方式是怎樣的呢?
首先,移動互聯網用戶需要更高質量的資訊。訂閱模式給了傳統媒體一個發揮自身優勢的平台。傳統媒體有客戶黏性,也就是日積月累起來的一群鐵桿「粉絲」,而這些客戶會毫不猶豫地訂閱。以這些群眾為基礎,輻射到同樣一群志同道合但未曾關注過此雜志,卻需要專業深度資訊的「朋友圈」。這就是微信仰仗的口碑宣傳。因此,除了媒體自行宣傳、利用二維碼等渠道外,推薦到好友和朋友圈也是一個重要的通道。加上微信好友都是熟人社交,沒有任何刷「粉絲」、假大V的可能性,想要混得開就必須提高自身的質量,這也給微信平台的整體水平提出更高要求。比如說,《男人裝》或《三聯生活周刊》就依靠本身積淀的地位聲望加上准確的客戶定位,還有多樣的線上活動,很快積累了大量的訂閱戶。
社交因素是微信公眾號成功的關鍵。在著名精神分析學家弗洛伊德的理論中,他認為人類天生就存在好奇心,窺探他人隱私是人的天性,同時,人們也天生有被人關注的需求以及保護自己隱私的需求,為自己設置一道防護欄。這也是微信私密社交的設計初衷。當然,私密社交也給媒體的傳播速度設置了限制,不能快速大面積地傳播,比較適合慢一點、精細一點的言論環境,這也適合雜志的定位。雜志不像報紙,追求的不是消息的傳播,而是文化的傳播。推崇的是生活方式上的慢文化。而且微信貼近日常生活,不像微博有太強烈的媒體屬性,因此,用戶長期活躍度會一直保持穩定高度。再者也不會引起太偏激、太負面的輿論風潮。
既然有了群眾基礎就可以植入廣告了,這也是雜志主要的贏利方式之一。雖然微信將推送更改為疊加形式(所有賬戶的推送內容在一個訂閱號里顯示),但是每一家的信息一樣能夠推送到用戶手裡,還讓用戶體驗更好,界面更清爽。因此,微信推送100%到達用戶還是沒有改變。但是不明顯的植入痕跡、對口的廣告等都是保持訂閱量不下滑的情況下,獲得較好營銷成果的好方法。當然,這也符合騰訊所期望的高質量社交通訊平台的定位。
二維碼形成了一股風潮。一時間,所有雜志上都會有一個二維碼,掃一下,線下的用戶就能參加線上的活動,相反亦然。這就使得媒體與讀者空前緊密相連,積累的人氣又可以發展成長期訂閱用戶,接著病毒式裂變發展。而且二維碼變成了一種時尚,吸引著讀者的好奇心和參與的熱情。
語音互動是微信起家的強大功能。這給予了雜志與讀者更親切的「電台」互動模式,比如《城市畫報》開發的《旁聽微信,城市發聲》欄目,拋出一個話題,搜集用戶的語音消息,加以整理篩選之後又統一發出去,反響很好。既能夠與讀者互動,還可以繼續擴散出去,以讀者的故事吸引讀者。
對於未來,騰訊也與雜志媒體以及普通用戶一樣充滿憧憬,還有更為新奇的幻想。
⑤ 在線等,創辦雜志社需要多少啟動資金.
大學生如何創辦雜志社
申請刊號的關鍵
申請刊號的關鍵是尋找一個能負政治責任和新聞行政單位認可的主管單位,由其出面申請。為什麼大家申請難,就是沒有主管單位
1.1什麼是主管單位
在我國新聞行政單位認可的主管單位有如下副廳以上的行政和事業單位(包括行政機關、學 校、研究機構、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協會、國有企業),或正縣一級政府機構以上,(包括政協、人大、法院、檢察院)或相當於縣一級的如地市的新聞出版局,宣傳部、廣播電視局、日報社、新聞辦、地市級總工會、紀律委員會、政法委、編制委,民族自治地區的科委,僑鄉地區的僑辦,大的出版社或其他認可的主管單位(如我國十四個副省級城市的副廳級單位和某些相當於副廳級民辦大學和研究機構)。具體可以查尋當地的年鑒。
1.2.怎樣尋找主管單位
由於要負政治責任,一般單位主管單位都不太願意,根據經驗。有兩個渠道,一個是找到一個副省以上領導,退下的也可以,由他出面聯系。另一個就是從下往上走,找到主管單位一定級別的主要領導。這很重要,沒有他們支持無法申請。
2.申請流程
中國刊號申請歸口有四個單位,國家新聞出版署、國家科委,國儀勸歟 夥啪 苷 尾俊R話閆誑 ü ∈行攣懦靄婢直ü 倚攣懦靄媸穡 萍祭嗤ü ∈行攣懦靄婢趾褪】莆 ü 銥莆 俚叫攣懦靄媸稹G瓤 ü 儀勸煸俚叫攣懦靄媸稹?
3.民間辦刊關鍵
目前民間辦刊的五個出口,
1) 科協、
2) 工商聯、
3) 相當於副廳級民辦大學和研究機構(如深圳綜合研究院或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另外有50個大的民辦大學中有部分相當副廳級的);
4) 某些國家字頭的學會、研究會、基金會、論壇(他們一般是部省級別領導下來辦的事業單位,是民間協會。
5) 中圖渠道和省新聞出版局的出版社渠道。
4.申請技巧和注意事項
一般申請需要先辦6期以上的雜志,一般是用叢刊、協作出版、書號形式、光碟號形式、增刊形式、內部准印證形式。(千萬不要用國際刊號)。要求期發行量如消費經濟類在20000份以上、技術經濟類5000以上、學術類1000以上(不能底於500份),我國目前有幾百種發行量在500份左右的學術期刊,這是充分條件,但不是必要條件,但許多期刊是通過這樣說服主管單位的或找到主管單位,一定要有過程。
還有在申請時一般是專門成立新的主辦單位,以事業單位為好,(也可以公司制)以適應要出版期刊的出版宗旨 (如許多人掛靠地方上的,地市級總工會、紀律委員會、政法委、編制委。他們一般專門成立如XX經濟發展中心,XX企業戰略研究會,XX研究會,XX人才研究會,XX職工技術改革研究,XX企業文化研究會。最好是以跟出版內容相適應機構。我知道有紀律委員會辦的文摘雜志,他們的主辦單位就是XX戰略研究會 。
5.如何通過掛靠主管單位合作出版
1) 直接申請,請幾個副省級別的領導或院士出面做顧問,一般3個人以上,強調重要性、必要性,可行性和經費保障。向新聞行政單位或市科協,國家科協申請。 能請到副委員長或政協副主席以上領導,會很快。
2) 如果是所在地區指標缺,可以請主管部門出面,到其他地區調一個刊號,一般也是選同行業方面的,將他的刊號轉過來,他們的內容可以合到其他雜志。或他們的內容用協作出版的方式用書號出版。國際刊號不變。類似目前許多學術期刊形式。
3) 以上都是過程,有時申請可能需要一兩年,對時機而言,時間太久,風險大。可以用收購合作的形式辦,我們講收購期刊也要通過主管單位進行。有省內收購和出省收購。有省內收購一般可以逐漸用新的主管單位接手。出省收購則需要用合辦的形式或者購買一個新指標補償原有的地區。
4) 與新聞出版局下的出版社合作,他們派編審,費用10000--15000元每期。他們可以幫你用增刊號的形式,或安排某雜志合辦的方式。這一般是新辦雜志的過度。
5) 打主管單位本身雜志的主意,捆綁在一起的方法,待市場培養較好後再創刊一種是A、B卷形式將A卷為《要辦的雜志》, B卷為原來的主管單位雜志,定價不變還是原樣。但A卷為《要辦的雜志》進入用打折的方式零售市場,如只賣?元等。另外是將主管單位雜志改書號協作出版將其刊號用於《要辦的雜志》出版,但這樣最好能改月刊或半月刊安排的好可以變成三四本雜志(如科普版)(綜合版)(學術版)(專題版)價值才大
6) 走叢刊道路,與出版社協作出版或用內部准印證的形式捆綁其他雜志發行,這需要好好找,需要有資金保證 。利用增刊號申請郵發,解決訂戶問題。一年出版2期正式期刊,
7) 最壞情況用內部准印證的方式發行,在許多同類雜志上交換廣告如XXX等進行會員發展,用會員方式征定。或用郵購形式零售,如許多內部雜志目前是免費,但其郵費則很貴,如無線電定向要8元,中國無線電要12元。還有20多的,30多的。通過快遞發行落地。不需要有資金保證 。到一個發行臨界點再申請正式刊號。
6.注意事項
有的地方刊號的指標非常緊張,申請要注意看他們的刊號走向,你可以查《媒介》 雜志上面有一個出版公告,一般在申請刊號時,內緊外松,地方上要擋駕,國家會支持,但技術經濟類雜志他有個總量規劃布局,如果一種類型太多他可能會限制,但可以用自己設立主辦單位的方式規避,如文化類申請困難,可以用經濟類,以經濟文化內容為主。
科技類雜志特別是地方協會辦,一般當地的省市科協會會擋駕或強調很難。這時你們需要強硬一點,質問他們,同不同意辦一本科技雜志,一般情況他們沒有理由,如果他們沒有理由,請他們支持就蓋章行文,或者先讓支持辦一個省內的連續內部准印證。上面新聞部門批不批是一回事,你們報不報又是一回事。新聞部門政策性強,人員修養高,只要你堅持,不會為難,還會給建議,出主意在許可權內,就都會批准。
許多地方協會就是這樣給檔回,一般北京的機構為什麼容易拿到刊號,原因在此,我知道只要主管單位同意,新聞部門就擋不住,因為現在一切都是依法辦事,他在規定的時間不答復,你們可以對其行政訴訟,訴行政不做為。一般到這地步,他們會給你一個叢刊號或協作出版書號,讓你們出版,幾期後根據他們的考核標准,再批准,給正式刊號。
7.刊號需要多少錢
刊號是一種社會公共資源,數量有限。一般情況下的手續費用非常少。但是任何國家都有出版管制,有一個總量平衡的問題。數量有限,殼就有一個價格,根據評估如消費經濟類在100萬以上、技術經濟類50萬以上、學術類30萬以上新聞類要150-200萬以上,報號要200-500萬。 (是對現有刊號指特定情況的最低評估,需要請出版部門的高層協助。能夠交易的價格。但學術類有許多可以改類(如改新聞類),所以價值很高)
我的分類是按國際上的一種分法。消費經濟類相當大眾期刊,技術經濟類相當小眾期刊。新聞類是指刊期在2周內的。
8.國際刊號
WTO後中國的出版沒有放開的內容,同時任何國家都有出版管制,國際刊號他是一個圖書館的檢索標志,不是出版許可。中國刊號包括國際刊號和國內刊號(他實際是出版許可證,有國內刊號可以出版)在香港和許多國家不承認國際刊號 ,通過他們的機構直接到法國申請是免費的。
⊙—⊙同時香港的出版許可證也是免費的,但很少有人申請,因為監督管理和市場容量的原因,如香港每年出版10000種期刊,但只有750多種登記,(在香港有俗語害人勸他辦雜志)在香港雜志出版需要月內按時送樣,沒有送樣一期罰2000港幣,還有版權問題處理困難。
⊙—⊙在香港除必須零售才登記,從某種意義沒有登記也是違法的,好在香港商業印刷品可以不登記。所以標的國際刊號也沒有意義,我觀察許多發行中港台的雜志沒有國際刊號,但都有當地落地許可的標
DM廣告媒體刊號如何申請 ?(轉帖)
目前我國還沒有DM廣告,國家工商局在1996年2月有一個內控標准,即在出版部門同意的情況下,可以出版不包含政治新聞和文學作品內的信息內容。目前我們看到的有以下幾種情況:
一、全部是廣告內容的印刷品,可以按區域或行業許可審批,但每一次需要按印刷品廣告審查。目前郵政DM,電信運營商的DM,金融辦的DM,或工商部門辦的DM,商業部門辦的黃頁DM。都是這種形式,由於不含信息內容,不能定價、可讀性差和成本高,經營很困難,發展不好。實際DM的廣告業務收入在西方廣告總量70%。如果DM能放開。以上機構都會成為巨無霸。
二、商情類,發行2000份以上,這是信息管理部門用紙媒質許可證的方式發的一種印刷品,把廣告做為信息發布,寫各省的管理條例不一樣,但一般要通過新聞出版部門前置審批,有紙 媒質許可證號、內部准印證號,印刷品廣告號。有紙媒質許可證號是一次性申請,內部准印證號,印刷品廣告號逐次審查批准。這是我們通常意義上的DM。但審批困難,有許多地方不批,可以拿一本《慧聰商情》類的DM,跟新聞出版部門做工作,一般他們請示上級後,2個月內會批,(會有主管領導面談,學習出版和廣告條例,獲得廣告審查證)面向特定群體的還可以獲 得工本費許可。付版權費的按50元/千字或協商支付。
如果申請的話,要注意什麼,有什麼技巧?
需要注意版權問題,按付版權費的按50元/千字或協商支付,需要在引用軟文時聯系,或者20個字修改一次。各地對DM一般不批,需要掛靠政府信息中心單位或者新聞機構(如電視台)或協會(如廣告協會、工商聯),年鑒辦、工商服務中心等其他部分符合廣告宗旨事業單位。申請時先做幾期樣板,一般用激光列印(彩色也如此)。送信息辦、新聞出版局、工商局,他們會報省級單位的信息辦、新聞出版局、工商局批准。派2個律師和精通法律的顧問跟進,一般2個月會批下。公開費用很少,每期的審查費用大眾廣告內容的在1000/期。
費用大概需要多少?
公開費用很少,每期的審查費用大眾廣告內容的在1000/期。或者需要提供擔保。地方或區域性的專版類DM雜志。新聞出版和工商廣告方面的協調要好。大眾類不建議,行業內可以考慮。開辦費用大眾類投入地區20萬以上,省級200萬。除非是有足購的廣告資源,建議不要輕易進入。
怎樣辦一個賺錢的新的經濟類雜志
序
這不是一篇充滿了術語,看似邏輯嚴密,盈利的可能性十足的專業媒體投資分析報告(我還不能夠教投資方怎樣辦一個賺錢的經濟類雜志)。
本文寫來,實在是有感於我所看到和經歷到的是在一些新的媒體中,刊物執行總負責人和傳媒外的投資方一直上演著重復發生的悲喜連續劇。多版本的故事梗概無一例外都是這樣:開始時的相敬如賓,後來是劍拔弩張,最後不歡而散的多,很少見到大家相處愉快。這是最危險的:一是令我們一些具體執行、完成雜志使命的中層就很是為難,二是大亂軍心,人心一散,團隊不再,這會嚴重影響雜志社的發展規劃,有時就是曲終人散的結局。(哈,我認識的一些媒體朋友們可不要對號入座啊,我只是將一個普遍地現象作一歸納,個案太多,大家的所見所聞都太多,就不舉例說明了。)
其實,投資和媒體是兩個截然不同的行業,媒體人和投資人想的問題、想問題的角度都不同,表達方式及語言也差之千里。開始時,大家能為一個共同的目標走到一起來了,一般來說,投資方選擇操盤手(刊物執行總負責方)就是選擇一個自己投入真金白銀希望著盡快產出的項目,但他們又不了解內容(編輯部)、銷售(廣告部)、發行三大部門的操作流程和業內的潛規則,更不理解雜志的盈利是需要有個過程和周期的。雜志的操盤手,更多的是一些文人,他們骨子裡比較傲氣,對投資者他們可能從心底里,認為他們沒有專業,不懂傳媒,修為差一點的,傲氣也就寫在臉上了;同時,內心也還有一種危機感和一種不安全感,對操盤手來說,找到一個展示和實現自己抱負的舞台不容易,操作了半年或者一年,還不足以證明他的能力,實現不了他的個人抱負,也一定已經是一件很令他惱火的事了,再遇到……這是雙方戰爭上演著的心理基礎。
跳出來回頭審視,我想:如果在雜志市場與資本市場聯姻之前就溝通好,將雜志的DNA――雜志是怎麼賺錢的?雜志的市場運作與合作風險規避、我的雜志能贏利嗎?退出程序……這些所有的可能出問題的方面溝通清楚,雙方理解,合作方共同努力,按市場規律和經濟法則辦事,把風險降到最低點,這不比有了問題再來互相責怪的好嗎?
第一大問題:期刊盈利模式和周期的共識
期刊盈利模式:
一發行收入,這是最為普遍的盈利模式――雜志的定價一般高於其成本,廣告收入少,盈利主要依靠發行收入。
二是依靠廣告收入,這是當前國內期刊業最為熱衷的盈利模式。一批新興雜志開始放棄依靠發行盈利的模式,採用低於成本的價格發行,擴大發行量以吸引更多的廣告。
第三種盈利模式則是出售期刊的品牌資源,利用品牌資源發展衍生產品。在有一個好的媒體平台的基礎上,方式通常有:重印或合訂本、特刊或增刊、圖書和光碟、資料庫、網站、會展、客戶名單、品牌授權和主辦會展論壇活動等。活動可以取得良好的社會效果,也成為新的盈利點。具體而言,就是要以刊物資源、影響力為依託,用更開放的思路、更多樣的路子、更有效的服務,尋求新的盈利途徑,真正實現經營刊物的目的。現在有些刊物已在這些方面進行初步的摸索,如辦班、購書服務、舉辦論壇等。總體看,在依託刊物資源的同時,又受到了刊物本身的局限。
媒體行業無論是產業形態、政策與法律環境,還是盈利模式、投入產出、治理結構、進人與退出機制等都與其他行業有本質的不同,因此用通用的商業分析方法恐怕還不能看透傳媒業。這也是為什麼以前一些投資銀行、券商、投資公司、咨詢公司等機構出具的媒體研究報告讓人有浮於表面的感覺,觀點不夠深入,有的甚至出現偏差和謬誤的原因所在。
在傳媒界流傳甚廣的西諺:如果你愛一個人,那麼就讓他去辦雜志;如果你恨一個人,那麼也讓他去辦雜志。現在這句話也可以演化為:如果你想賺錢,那麼就去投資雜志,如果你想賠錢,那麼也去投資雜志。期刊的確是讓人又愛又恨的東西,也許這正是她的魅力所在。如果運作得法,印雜志就像印鈔票一樣,能夠產生豐厚的利潤;反之,印出來的雜志賣不掉,廣告上不來,就像把鈔票變成廢紙,「印鈔機」就變成了「老虎機」。
不論任何形式的媒體,都有自己容易和困難的地方,雜志最難的地方是一年只有12期,最多隻有12次調整與表現的機會,而事實上,如果一本雜志在一年內犯了三次以上的錯誤,基本上就意味著這一年的時間白過了。因為一次錯誤通常需要2-3期才能發現並挽回。同樣,雜志一年的出彩機會也只有12次,如果投入不大,不大可能做到每期都要極高的質量。我們經常都聽到很多人說雜志需要3年時間才能盈利或者看出勝敗。這就需要投資方夠耐心,《三聯生活周刊》堅持七年,才奠定了中國《TIME》的地位。
很多投資人做慣了其他盈利較快的行業,對期刊較長的市場培育期不能理解,也不能忍受,結果導致合作破裂。比如做工業產品的賣出去就賺錢,房地產商挖個地基就開始賣「樓花」,就有錢進賬,可投資一份期刊兩年了還沒持平呢。其實那份雜志可能已經做出一定的影響了,再稍微堅持一下就能贏。很多期刊投資就是這樣,往往在水已經燒到90度還差一點就開時挺不住了,十分可惜,這樣的例子不少。關鍵還是對期刊的「影響力經濟」的特徵和「二次售賣」的盈利模式沒有吃透。
另外,新創期刊的不確定性更大,品牌和市場培育的時間較長,即使經過市場調研,所得的數字也存在很多變數,分析也都是預測的、未知的,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可能發現與想像的差距很大,因此投資風險極大。但一旦成功回報極高,尤其在培育期過後的3-5年內都會保持極高的年增長率。成熟期刊有成熟的品牌、穩定的受眾,清晰的盈利模式等,是實業投資和財務投資理想的目標。但成熟期刊對待投資的態度往往是:一)不缺錢,拒絕投資;二)代價高,出讓小股融巨資;三)利用老刊的品牌優勢為擴張新刊融資,這就又帶有新刊投資的色彩了,可能比單純投資新刊風險相當低一點,但還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以上談的是第一個問題,我想解決的是婚姻的雙方處於「初戀時,我們不懂愛情」危險的防範,我把這些講清楚,可能雙方美好姻緣的幾率會大一些?投資的目的就是逐利,利從哪裡來,什麼時候該來了,這是我們要首先搞清楚的。讓業外不懂傳媒的投資者能夠輕松掌握期刊業的特徵和規律,這是我的第一目標。
第二大問題: 面對第三者,媒體人和投資人雙方的相互配合與容忍
媒體人和投資人雙方的關系就好象一對男女的相親,既然要論及婚嫁,除了男女雙方彼此要相配和喜歡外,還要討好雙方都很在意的親朋好友(也就是雜志傳媒與廣告主都在意的讀者,也同時是消費者) ,取得讀者(也就是消費者)的滿意和認可。其實,一些有經驗的男女都知道,本來夫妻雙方都是恩愛的,但一加上父母親朋好友的因素,雙方的關系就不是那麼好處理了。
雜志當然在媒體人和投資人外要有第三者,雜志要滿足讀者的閱讀需求,將讀者利益置於中心(當然是在符合國家的宣傳政策和新聞規范的前提下),這將直接決定雜志能否得到市場的認可,能否實現贏利。進入實操階段,媒體人和投資人最容易出現代問題是:媒體由於定位不清,得不到讀者和廣告主的認可;或是思路清晰,但市場不成熟,投資商沒有耐心等下去;或是也進行了市場細分,但市場規模不大,競爭卻很激烈,依然是贏利無望(當然除此之外,其他外部風險同樣不容小覷,如政治政策的影響等可能會成為無妄之災)……這些是雙方不愉快的環境因素。
大家為什麼看好期刊業的市場機會與發展前景呢?相對於報紙來說,雜志的投資小,也不容易出事(政治風險和心理風險小些)。傳媒投資近年來持續升溫,而期刊在各類媒體中也一直保持強勁的增長勢頭,且人均創利能力最強,具有投資小、見效快、人員少、成本低、利潤高等特點,雜志的贏利的確實很強,可以說一本好雜志就是一棵搖錢樹。因為媒體後期投入成本並不大,設備無無非就是幾台電腦,投資期刊的成功模式和成功案例最多。所以雜志一開始就背負上了較高的贏利期望值。
任何投資都是為了取得投資收益,得到投資回報,如果沒有明確的目標讀者定位和廣告營銷定位,沒有關於有效發行量、有效覆蓋地區、有效版面規模、獲得相對競爭優勢的版面強度等數量效益界限的計算與把握,以及一系列相應營銷措施的配合與跟進,投入很可能會「打水漂」』。
新雜志創刊前,在過詳細的市場調查和分析後,最好是由媒體人和投資人雙方確定雜志的定位。而新期刊按照的定位,運作幾期後,必然會咨詢來自該雜志定位時假想讀者和雜志人朋友的意見和建議。咨詢結果通常會顯示:讀者的意見和建議更多的是否定雜志的定位。這時,投資方第一反應就是:開始懷疑定位或執行有偏差。有的投資人開始對期刊的專業管理工作參與過深,而且固執己見,要求被投資人必須言聽計從,令行禁止,不管決策正確與否。一種是指手畫腳,對辦刊人的專業管理工作橫加干涉,往往理念不和造成合作破裂,《新××》雜志采編骨幹集體跳槽就是這種典型。還有一種是監視和說教,對職業經理人像家長看小孩一樣總是監視和不信任的態度。
其實,我的看法:一是主管、主辦、投資方應該開明一些、有耐心一些,干涉不能太多。遇到問題要從治理結構上去解決分工、責任和權力的問題。二是要清楚:市場對新生事物,是很難接受的,總是會發現他的一些小毛病,然後放大這些小問題。其實有些問題是可以進行自我修復的,市場接受是需要付出時間做交換,是有一個過程的。新刊貴在堅持,堅持自己的定位,一年後你會看到勝利的曙光。三是需要合作方共同努力,按市場規律和經濟法則辦事,把風險降到最低點。遇到相關沖突,這里我強調用市場的手段解決問題,而一定不能用政治的所謂「謀略」 曲線救國來處理。
有的投資方走得更遠,因為個人意氣,炒掉操盤手,這面對的必然是重新找人替換整個團隊,意味著追加一筆不菲的投資,要付出時間和很大的機會成本,而且要命的是,可能這個團隊整體不如上個團隊,我就遇到過這種情況,所以建議投資人需要學會在觀望中忍耐,要盡量策略謹慎地處理。
第三大問題:雙方嚴密規劃,商定「過程監測、結果評估、賞罰獎懲」的規則
雜志市場與資本市場聯姻是一個前景看好的投資熱點,同樣也存在種種風險。因而對這些風險的論證和防範應具體和量化,這很有必要,投資的目的就是逐利,利從哪裡來?風險在哪裡?如何運作?投資的底線是什麼?投資方必須對自己的目標是清楚明確的,否則自己昏昏,豈能使人昭昭?自己都沒有實際的計劃,怎麼確定執行者的進度。
在實際操作中,現實情況的表現不盡人意時,投資方對原則問題不能妥協。投資方自己和媒體人最好有大家一致認同的可執行的三年內各年度的目標及各年度的分季度分月目標,按雜志的投入產出基本規律,通常將雜志發展分為導入期(一般為3—6個月)、成長期(一般為第6-第36個月)、成熟期(一般為第36-第54個月)及衰退期(根據發展而確定時間)。在進行投入產出核算時,應重點做好導入期和成長期的財務預算。同時,在進行財務管理過程中,必須做到原則性和靈活性的高度統一,即在一定原則性的基礎上,允許在一定程度上的靈活性。超過預算的費用必須經董事會批准,否則一律按計劃操作。我認為花錢要謹慎、有計劃,浪費是品德的問題,不是經營的問題,經營上當花的一定不能省。所以,不管多大財力的投資者投資報業,合理控製成本,永遠是必要的。其中,在投入產出的核算中,必須精確地列出在各個動態發展階段的預算:
1.印刷成本。根據需要先進行委託加工生產,但要確保印刷質量和時效。一本雜志100多頁,印1萬冊,用銅板輕塗紙,一期印刷費大概要5-10萬,要看具體頁數和印場。
2.固定資產投資。通常以滿足基本需要為原則。
3.管理成本。應盡量減小中層人員,縮短管理等級,強調高效的集約化管理。
4.采編成本。通常對采編成本應進行總量控制。編輯成本每頁算1000元(不算高吧),
5.廣告成本。此項成本主要用於客戶聯誼、廣告推廣會等方面。
6.發行成本。實行不同階段的費率控制,強調有效發行比片面強調發行總量更有意義。
7.品牌推廣成本。根據品牌建設的規律,在各個階段進行不同規模的投入。
8.工資、福利、稿費、差旅費、交通、通訊、稅費等相關費用。
9.發行、廣告及相關副業的產出。
除了對前期硬體投入、工資、稿酬、運營成本、差旅、印刷、發行、推廣、流動資金等進行匡算計劃以外,還需要執行人 的具體操作方案。各高管層人員(包括兼職)到崗後,應該在20天內根據雜志的整體發展戰略、目標及各人的崗位職責,將自己的工作思路理清並加以細化,從而形成各階段的操作方案。每個人都必須提供主要包括:1.工作目標(包括時間限制和最終完成成果);2.工作思路(如何完成,其過程,所需資源設施人員);3.管理理念及風格(團隊的選擇標准及選擇方案);4.下屬人員的結構、數量、素質、工作職責、考核辦法、人員進退制度等;5.風險防範;6.團隊配合的工作計劃等。
在實際操作中,現實情況的表現不盡人意時,投資方對原則問題不能妥協。在把握雜志發行廣告的特殊規律和周期前提下,抗風險措施的核心是加強財務預警和財務監督;並在建章立制及縮短投資回收期、增收節支方面下功夫,尤其要控製成本、費用,減少發行盲目布點與退刊損失。
結尾:
生意經有條基本規律就是「不熟不做」,投資方在具體雜志運作過程中必須盡快熟悉,對期刊產業進入深入了解的階段,這是可以與操作方取得「共同語言」並對自己投資負責的一個途徑。
投資當然是一種風險,但對期刊投資風險有過分的恐懼,導致遲遲不敢投入,結果可能錯失良機。早期國康實業投資《三聯生活周刊》就是謹小慎微,結果反而由於過於保守被清除出局了。傳媒業投資雖有一定的政策風險,但只要一開始設計好合作模式,把握住大的方向和原則,還是可以大膽地投資,否則將失去最佳的進入時機。尚未准備真的投入卻已經在計算著何時回收的;或精細到似乎要將雜志上的每一個字兒的費用都計算一遍的投資人可能不投資倒更好一些(對內容質量、市場份額等「精細」是我十分熱愛的)。
投資雜志失敗中,其中有人的因素,有機制的因素,有政策的因素,還有其他外部因素,最好不要是因為人的因素,不要在開始結親那一刻就埋下了隱患,這是我希望的,畢竟投資人資金血本無歸,也會給媒體自身一大打擊,一拍兩散的是最傻的結果,對投資方和操盤手雙方都是一個巨大的傷害,對一個團隊則是一個集體的失敗。
萬能的商業思維在沒有商業化的中國傳媒業中似乎還遠遠沒有發揮出其萬能的力量。資本還不能完全駕馭傳媒,傳媒業也沒有充分藉助資本的翅膀飛翔,這需要雙方拿出更多的耐心磨合,在合作中不斷調整期望和預期。投資人與傳媒人要互相學習、互相認同,而不是相互抵觸、不以為然。只有知道對方的所思所想和其特殊的思維方式,才能更好地溝通、合作,讓資本與媒體達到共贏
⑥ 誰知道雜志社的經營范圍
期刊出版發行、廣告、公關等等
⑦ 創辦一個雜志社有什麼要求
一本正規渠道流通的雜志需要的一些手續:
雜志刊號(國統一刊號):有了這個刊號你的雜志才能進入流通市場才能用來賣買。否則你就是一本非法刊物。現在我們在市面上看到的一些擁有國際刊號的雜志或者DM只能免費贈閱,不能進入正規的流通渠道。有關國際刊號的問題,就是國際刊號只是一個書刊雜志的分類,要申請一個國際刊號非常容易,你只要花上幾歐元去國外申請一個就可以了,但是那個刊號是沒有法律效應的,也就是把你的雜志進行歸類而已。只有國統一刊號才能上架銷售。
雜志的廣告運營證:你的雜志要做廣告,要被許可做廣告就必需去相關部門申請一個廣告運營證,不然你雜志上刊載的廣告也是不合法的,有關部門是可以取締你的廣告運營並作查封處理。
關於雜志的部門:
目前,除非我國的一些正規的大型雜志社(類似於《十月》、《收獲》之類的雜志,這些目前都屬於國營事業型機構),大多數的雜志都是以文化傳播公司的名意製作的。一本正規的雜志除了編輯部之外,還應該有發行部、廣告部、財務部等部門,當然有些比如行政部、對外連絡部等如果需要也可以按排。
就編輯部而言,一般配有,記者、編輯、資深編輯、資深記者、編輯部主任、執行主編,副主編,主編,總編/總監等職務。
當然其他的部門與有根據需要配備人員,比如像發行部可能需要一些專業的發行人員,有專門的郵政專員,也有增訂專員等等。
您說的雜志的宣傳及品牌建立,手段有很多種,你說的《最小說》無非是利用主編郭敬明的一些名人效應建立起來的雜志知名度,這類雜志比如《收獲》主曾經以巴金主編而得名。另一種手段可以通過廣告交換來取得更多的資源,也就是說用雜志的版面跟其他媒體進行交換,雜志刊載別人的廣告,別人的媒體發行雜志的廣告,這樣成本容易控制,也比較方便。當然,你也可以投資一部分錢為雜志作推廣,比如參與一些線下活動,進入電視台做廣告,做網路廣告等等,總之宣傳的策略多種多樣,看你怎麼去做,有多少錢去做。
您說的《最小說》為什麼這么賺錢,我不知道這本雜志的發行量有多少,但是作為雜志而言,除了買雜志收回一部分印刷成本以外(當然有的也可能已經賺了一點錢),最賺錢的就是廣告,廣告是雜志生存的命脈,時尚奢侈品雜志是如此,商業財經類雜志是如此,所有的雜志基本都是如此。單靠發行的量來賺錢一般都是很難把本賺得回來的,除非有國家支持或者其他途徑。我以一個商業雜志多年媒體工作者的身份確定,商業雜志一個是賣點,一個就是廣告。
這里回答的東西畢竟有限,能說的也就是這么點,如果樓主覺得還不清楚,可以追問。謝謝。
⑧ 期刊的主辦單位對期刊運營有什麼權利和義務
刊的主辦單位應對期刊的創辦、出版內容的把關、經營活動的監管、期刊主編的任務及期刊停辦後的善後工作等承擔直接的責任。具體有下列幾項:依照國家有關規定為期刊社的設立提供必要的資金和設備,並創造其他必要條件,依法取得企業法人或事業單位法人資格。領導、監督期刊社遵照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國家有關出版方面的法律、法規以及辦刊宗旨、專業范圍,作好期刊出版的各項工作,審核批准期刊社的重要宣傳,報道及重要稿件的發表決定期刊的發行與否。主辦單位對期刊在內容方面發生的嚴重錯誤和其他重大問題承擔直接領導責任。依照國家的有關規定,決定期刊社經營管理國有資產的責任制形式,遵循國家有關規定和責、權、利相統一的原則,保證期刊社的經營自主權,並對期刊社的各種經營活動切實擔負監督職責,監督期刊社嚴格執行國家財政,稅收和國有資產管理的法律、法規,定期進行審計,確保期刊社財產的保值。期刊社為實現社會效益目標而形成的政策性虧損,主辦單位應與相應的補貼或其他方式的補償。負責審核期刊社的內部機構的設置,考核並提出期刊社的主要負責人的任免建議,報請主管單位審核。承擔期刊停辦後的清算,人員安置及其他善後工作。主辦單位負責向主管單位匯報期刊社的工作情況,並貫徹落實主管單位的有關決定和意見。國家規定和上級主管部門規定的其他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