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居火星提綱
❶ 科技改變生活作文提綱
1.量子理論:普朗克的豐碑
2.《夢的解析》:一本驚世駭俗的書
3.X射線:讓我們永遠銘記倫琴
4.諾貝爾獎:國際最高榮譽獎
5.空調:這里四季如春
6.齊奧爾科夫斯基公式:造就了一位火箭之父
7.「飛行者」1號:劃時代的飛行
8.第一隻電子管誕生:世界進入電子時代
9.相對論:科學的新紀元
10.真空三極體:「放大」了的電子世界
11.洗衣機:解放婦女勞動力
12.「茅利塔尼亞」號:海上「移動城市」
13.同位素:揭示元素新奧秘
14.磁懸浮列車:會「飛」的列車
15.霓虹:不夜的明珠
16.維生素:讓生命之樹常青
17.人造棉:大眾消費大眾愛
18.第一條汽車生產線:每一分鍾生產一輛車
19.大陸漂移說:大陸本是一個整塊的
20.噬菌體:細菌的天敵
21.環流圖案:勾勒出大氣層運動的軌跡
22.卡介苗:趕走結核病
23.彩色膠片:把你的微笑留下
24.冰箱:開啟了一個「清涼世界」
25.環球飛行:讓夢想升空
26.量子力學:揭開微觀世界的奧秘
27.電視:打開新世界的窗戶
28.青黴素:細菌的剋星
29.地幔對流:大陸漂移的內在動力
30.石英鍾:精確把握每分每秒
31.拉鏈:天衣無縫
32.微波通信線路:科技進步的「催化劑」
33.電子顯微鏡:人類的第三隻眼
34.心臟起搏器:給人的心臟加把力
35.高速公路:要想富,先修路
36.尼龍:開辟了紡織新天地
37.雷達:人類的「千里眼」
38.圖林機:圖林的傑出貢獻
39.射電望遠鏡:讓我們走進太空
40.圓珠筆:書寫工具之王
41.無籽西瓜:滿足人類新口味
42.首座核反應堆:人類登陸原子新世界
43.人工腎臟:人造的血液清洗廠
44.原子彈爆炸:「小玩意兒」震驚世界
45.埃尼阿克:信息時代的啟明星
46.核磁共振:打開「黑箱」的鑰匙
47.碳14測年法:考古學的時鍾
48.微波爐:炊用爐具的革命
49.晶體管:人類微電子革命的先聲
50.資訊理論:讓信息傳播更靈通
51.信用卡:一卡行天下
52.錄像機:昔日重來
53.氫彈爆炸:推動人類和平利用核能
54.DNA破譯:揭示生命奧秘的金鑰匙
55.核潛艇:隱蔽殺手
56.第一座核電站:惡魔變天使
57.避孕葯:為優生優育作出傑出貢獻
58.人造地球衛星:開發高遠位置資源
59.激光:人類的希望之光
60.第一台工業機器人:人類忠實的耕耘者
61.第一顆氣象衛星:看雲識天氣
62.抽水馬桶:沖去生活的煩憂
63.「東方」1號:加加林飛離地球
64.誇克模型:構成物質的基本粒子
65.斷手再植:中國醫生的創舉
66.IBM360:身價50億美元的電腦
67.雜交水稻:開創稻穀培育新紀元
68.電視電話:天涯若比鄰
69.人工合成胰島素:中國人的驕傲
70.心臟移植:把我的心放在你的心裡
71.板塊構造說:地球像積木
72.深海鑽探:海底世界真奇妙
73.智能機器人:像人一樣聰明
74.網際網路:將世界連成一家
75.「阿波羅」飛船:從地球到月球
76.「質子」號火箭:將人類送入太空
77.PC的誕生:計算機走向大眾
78.CT掃描儀:二十世紀的「照妖鏡」
79.光纖通信:信息高速公路的基石
80.游戲機:電子時代的時尚娛樂
81.行動電話:現代「順風耳」
82.中子彈:但願它的誕生就是終結
83.試管嬰兒:人類的新孩子
84.告別天花:惡夢完了
85.「哥倫比亞」號:人類的登天之梯
86.乙肝疫苗:人類健康有保障
87.數字式電視機:未來電視的雛形
88.五筆字型:中國漢字再創輝煌
89.多媒體:電腦魔術師
90.人類基因組工程:掀開生命天書
91.環球網:二十一世紀的大眾媒體
92.「生物圈」2號:去別的星球生活
93.信息高速公路:新世紀的生存之道
94.三峽工程:高峽出平湖
95.航天器對接:科學在太空握手
96.克隆羊:生物學界的大地震
97.「探路者」號:首訪火星的使者
98.人機對弈:挑戰人類自我
99.阿爾法磁譜儀:尋找宇宙起源
100.「曙光」號升空:建設國際空間站
❷ 火星上的夏令營寫作提綱要怎麼寫
三天,兩天,一天,終於到了。今天,我們科技小組將得到一份豐厚的獎勵:去火星夏令營! 一切准備就緒,我們登上超光速飛船起航了。宇宙間的交通真是越來越便利了,各種飛船在軌道上來來往往,絡繹不絕。過了一會兒,我們發現了一個紅中帶綠的星球。仔細一看,那不就是在古代被中國人稱作「熒惑」的火星嗎?近了,近了。半分鍾過後,我們終於踏上了這個距地球22794萬公里的火星。走進火÷星的辦公大樓,我們真給迷住了。高級的設施,優雅的環境,讓我0們這些天外來客刮目相看。 這時,兩個外形奇特的機器人彬彬有禮地向我們走過來。一個把我們的行李拿回了賓館,一個把我們帶到了總管辦公室。見了面,總管居然用漢語對我們說了聲:「你們好!我代表火星人民歡迎你們!」誰也沒有料到身為火星人的總管會講漢語,真叫人喜出望外。接著他向我們介紹一個星期的遊程:「前三天去火星的遠古時代,了解火星的發展;第四天去火星最大的科技館參觀,從那裡你們可以了解到火星的科技;第五天去感受火星上的大自然……今天,我特地安排了幾位著名科學家會見你們!」走出總管辦公室,我們被帶到會客廳,幾位科學家早已恭候多時了。機器人告訴我們,科學家會講英語,我們便用英語交談。「聽 說火星的公轉是每周687日,自轉是每周24/],H,~37分,是嗎?」一 個同學迫不及待地說開r。「是的,火星的一天為24小時37分,比 地球每日多37分,也就造成了公轉、每季的月數、一年的天數與 地球的差別..」一伉科學家給r我們一個又一個滿意的閥答。「火 星的鉺季是地球的六個月嗎?」一個同學又問道。「真聰明,火差垂囊 的一年用地球的時間計算是24個月,火星的一年也;蜉予冀撼0:_ 。 的兩年。,r「火星的溫差大嗎∥≯大,大極了,最高只有28℃,最低ij0 0。卻到一132~C!j」~-·i-在歡樂的暢談中,大家都得到了滿足。警『ioi j 奠 誓0回到賓館,雖然都已精疲力盡,但誰也沒有要睡的棗思疊興 j? _奩迦滁著瓷二i夭的戳繇:-|鼉~i0 7鐧懼害鍦板浘
本數據來源於網路地圖,最終結果以網路地圖最新數據為准。
❸ 歷史提綱能不能給一下
九年級上歷史提綱
1、向人性扼殺者宣戰(文藝復興運動)
一、文藝復興運動
14—16世紀開始於義大利的文藝復興運動不僅體現了當時人們對人性回歸的渴望,也代表了新興的資產階級反對封建統治、要求自由的願望。它是資產階級叩響近代社會大門的思想解放運動。文藝復興運動在對神的看法、對人自身的認識、對自然界的認識等方面解放了人們的思想,其核心是人文主義。
二、《神曲》中的人性
但丁是文藝復興的先驅,他的代表作長詩《神曲》是歐洲開始從中世紀向近代社會過渡的標志。
三、多才多藝的文化巨人
達·芬奇是義大利最著名的畫家,他最傑出的作品是《最後的晚餐》(取材於《聖經》中的故事)和《蒙娜麗莎》(永恆的微笑)
四、文學巨匠莎士比亞
莎士比亞是文藝復興時期英國最著名的文學家,他的作品代表了當時文學的最高成就。其中《奧賽羅》、《李爾王》、《哈姆雷特》、《麥克白》被稱為「四大悲劇」。
2、探險者的夢想(新航路的開辟)
一、歐洲以外的誘惑
15—17世紀的新航路的開辟(1)根本原因是追逐金錢;直接原因是奧斯曼土耳其的興起阻斷了原有的東西方商路。(2)條件:歐洲造船和航海技術的進步,人們對地球的了解,中國和阿拉伯的羅盤針、航海知識與地理知識在歐洲的傳播。
二、哥倫布的發現
1492年義大利水手哥倫布受西班牙資助橫渡大西洋到達美洲,但他誤以為到了印度。他把那裡的土著居民稱為「印第安人」,加勒比海上的島嶼稱為「西印度群島」。
三、首次環球航行
1487年葡萄牙人迪亞士航行到達好望角。
1497年葡萄牙人達·伽馬航行到達印度。
1519—1522年麥哲倫船隊完成第一次環球航行。
新航路的開辟的意義:(1)錘煉了歐洲人敢於冒險、勇於拼搏的精神,開闊了眼界,拓展了人類的活動空間和范圍,打破了世界各個地區相互隔絕和孤立發展的局面。(2)隨著新航路的開辟,歐洲人開始殖民掠奪、殖民擴張、殖民侵略。
3、剝奪王權保留王位的革命(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一、把國王送上斷頭台
1640年英國爆發了反抗斯圖亞特王朝的資產階級革命。
1649年1月國王查理一世被送上斷頭台斯圖亞特王朝的封建統治被推翻。
內戰中,克倫威爾的軍隊在打敗國王的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光榮革命」(1688年發生的沒有流血的政權更迭)
三、限制王權的法案
1、1689年,英國國會制定了《權利法案》,確立了「君主立憲制」。 《權利法案》的內容有(1)對國王的權利進行了嚴格的限定;(2)確定了國會擁有最高權力的基本原則;(3)對公民應有的權利做了明確規定。
2、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意義:經歷了近半個世紀的資產階級革命,英國確立了代表新貴族和資產階級利益的政治制度,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率先開始了工業革命。英國革命不僅對英國的歷史產生了重大影響,也推動了歐洲資產階級革命的發展。(馬克思:「歐洲范圍的革命」)
4、為民族獨立而戰(美國獨立戰爭)
一、來剋星頓的槍聲
1775年4月,在來剋星頓打響了抗英斗爭的第一槍。美國獨立戰爭開始。
二、《獨立宣言》的旗幟
1776年7月4日,北美第二屆大陸會議通過了傑斐遜起草的《獨立宣言》。(1)、宣告北美13個殖民地脫離英國,成為獨立的國家——美國。(2)、它最早倡導「自由、平等」的民主原則,對美國的國家制度做出了明確規定,被馬克思稱為「第一個人權宣言」。
三、「開國元勛」華盛頓
(1)、北美第二屆大陸會議任命華盛頓為大陸軍總司令
(2)、1777年10月的薩拉托加戰役是美國獨立戰爭的轉折點。
(3)、1781年10月英軍在約克鎮向華盛頓投降。
(4)、1783年,英美簽署《巴黎和約》,英國正式承認美國獨立。美國獨立戰爭結束。
(5)華盛頓領導美國人民取得了民族獨立,又開創了民主政治的先河。作為開國元勛和偉大的政治家,在美國歷史上發展中起了積極的作用。
5、為爭取「民主」、「共和」而戰(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
一、「到巴士底去」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起義攻佔了巴士底獄,法國大革命開始。
二、《人權宣言》的理想
1789年法國制憲會議制訂《人權宣言》。它宣揚人們生來就是而且始終是自由平等的;私有財產是神聖不可侵犯的。
三、熱月政變
1794年7月27日的熱月政變,結束了雅各賓派的統治,標志著法國大革命結束。
意義: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徹底摧毀了法國的封建制度,動搖了歐洲封建制度的基礎。它對人類社會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但革命所爭取的民主權利卻為少數人所享有。
6、拿破崙的文韜武略
一、炮兵上尉的驚人之舉
1799年11月9日,拿破崙發動「霧月政變」,奪取了法國政權 。
二、《拿破崙法典》
拿破崙掌握政權後,建立了一套法國近代最完備的法律體系。其中最著名的是《拿破崙法典》。《拿破崙法典》第一次確認了民事權利平等、廢除貴族特權、財產所有權無限制和契約自由等資產階級民法的基本原則。它是資產階級國家的第一部民法典,它的立法精神和原則為後來許多歐洲國家借鑒和效仿。
三、帝國的鐵蹄
拿破崙帝國達到鼎盛時期,帝國的鐵蹄踏遍了除俄國以外的整個歐洲大陸。
四、滑鐵盧的慘敗
1815年6月拿破崙在滑鐵盧被反法聯盟的軍隊打敗,從此他退出了法國政治舞台。
8、改變世界面貌的蒸汽革命(第一次工業革命)
一、「解放」手的發明
1765年哈格里夫斯發明了「珍妮機」,它是真正近代意義上的機器,人類勞動的「手」被解放出來。「珍妮機」的發明和應用標志著工業革命的開始。
二、蒸汽的推動力
瓦特製成改良的蒸汽機,提高了蒸汽機的熱效率,瓦特把蒸汽機與工作機連接在一起,使人類完成了以「熱」力代替人的體力的革命性飛躍,把人類帶入了「蒸汽時代」。「蒸汽力」的使用,是第一次工業革命最重要的特徵。
三、呼嘯而來的火車時代
1807年美國人富爾頓發明汽船。
1814年英國的史蒂芬孫發明蒸汽機車,使人類進入火車時代,擴大了人類的活動范圍。
9、古老印度的抗爭(1857—1859年印度民族反英大起義)
一、貪婪的殖民者
1600年英國建立東印度公司,開始以私人公司的名義對印度的殖民侵略。克萊武是其大肆掠奪和野蠻擴張的代表。
僅1757—1815年間,英國從印度榨取了10億英鎊。成為資本主義發展的重要資金來源。
二、頑強而悲壯的反抗
1857—1859年印度民族反英大起義。其導火線是「塗油子彈事件」,涌現的英雄代表是拉克希米·巴依(章西女王)。到19世紀中期,印度成為英國的殖民地。
10、「解放者」的風采(拉美獨立運動)
一、罪惡的「三角貿易」
美國以南的美洲地區稱為拉丁美洲。巴西以外的拉丁美洲地區稱為西屬拉美。
從16世紀起,歐洲殖民者帶著廉價工業品從歐洲出發,到非洲購買、換取、獵取黑人,用船運到美洲,賣給種植園主當奴隸,再帶著黃金、白銀和歐洲需要的經濟作物返回歐洲。史稱「三角貿易」。
二、「解放者」的征程
西屬拉美獨立運動最著名的領導人是「解放者」玻利瓦爾。1813年,他領導委瑞內拉人民起義,相繼建立了委瑞內拉第二和第三共和國,並被第二共和國授予「解放者」的稱號。他率領軍隊解放了哥倫比亞、委瑞內拉北部、厄瓜多、秘魯等地區。(足球「解放者」杯、國名玻利維亞都是紀念他的)
三、獨立的潮流
除了玻利瓦爾之外,還有北部伊達爾哥和南部聖馬丁領導的獨立運動。到19世紀30年代,只有古巴沒有擺脫殖民統治。
11、開辟新時代的「宣言」(《共產黨宣言》)
一、歐洲工人的覺醒
1836—1858年的英國憲章運動要求獲得選舉權,參與國家管理,反對資本家剝削。它是歐洲規模最大、時間最長的早期工人運動。
二、時代風雲中的兩顆巨星
19世紀,德國人馬克思和恩格斯研究如何推翻資本主義,他們的理論成果是「科學社會主義」。(1842年首次會面)
三、《共產黨宣言》
1848年馬克思和恩格斯發表了《共產黨宣言》,分析了階級和階級斗爭在人類社會歷史發展中的巨大作用,提出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美好理想,號召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
《共產黨宣言》是第一部較完整而系統地闡述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理的偉大著作,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開辟了國際工人運動和社會主義運動的新局面,成為世界無產階級的銳利武器。
12、「英特納雄奈爾」一定要實現(巴黎公社)
一、奪取權力的嘗試
1871年3月18日,巴黎人民起義,以梯也爾為首的資產階級臨時政府逃到凡爾賽。3月28日巴黎公社成立。
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廢除一切舊政府機構,建立新的國家政權;沒收逃亡資本家的工廠,歸工人合作社管理;實行一系列保護勞動人民利益的措施(取消麵包工人的夜班,實行義務教育,公社公職人員的工資不得超過普通技術工人的工資)
巴黎公社的性質:是代表工人階級利益的政權。
二、血染巴黎(1871、5、21—28「五月流血周」、拉雪茲神甫公墓)
三、響徹世界的歌聲——《國際歌》
巴黎公社失敗後,由鮑狄埃作詞、狄蓋特譜曲的《國際歌》後來成為一首世界無產階級的革命戰歌。
14、避免革命的改革(俄國農奴制改革)
一、帆船與汽船的較量
農奴制嚴重阻礙了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1853—1856年的克里木戰爭的失敗,激化了俄國的國內矛盾。
二、自上而下解放農奴
1861年3月沙皇亞歷山大二世頒布廢除農奴制的法令。
農奴制改革的主要內容有:農奴獲得人身自由,地主不得買賣或交換農民;但獲得解放後的農民仍歸居住地區的 「村社」管理。同時,農民還能以贖買的方式分到一塊「份地」和宅旁園地,但只有土地使用權,且贖金比當時地價高2-3倍。
實質:農奴制改革是沙皇政府和地主勾結起來對農民的雙重敲詐與掠奪。
三、近代化的沉重步伐
歷史作用:1861年改革廢除了農奴制,緩解了國內的社會矛盾,避免了革命的發生,使俄國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這對俄國擺脫落後狀況,實現近代化的目標具有積極作用。
存在問題:經濟上農民背上了更沉重的包袱;政治上沙皇的專制制度沒有改變,人民群眾仍然缺乏基本的民主權利。
15、決定美利堅命運的內戰(美國內戰)
一、工廠主與種植園主的沖突
(1)內戰前南北不同的經濟制度:南方是種植園經濟,北方是資本主義工商業。
(2)19世紀中期,美國的「西進運動」加劇南北方的矛盾。(焦點是黑人奴隸制的存廢問題)
二、「廢除奴隸制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
1860年林肯當選美國總統,他要廢除奴隸制度。(導火線)
三、兩種制度的決戰
1861年4月南方的里士滿政府發動叛亂,美國內戰開始。
為扭轉戰局,林肯政府頒布了《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和《宅地法》。
1865年4月,南北戰爭結束。北方取勝。
意義:在內戰中林肯政府廢除了黑人奴隸制,使南方與北方在政治體制上統一起來,在經濟上成為一個整體,為美國資本主義發展掃清了障礙。經過內戰,美國國家和民族的統一得到維護,為日後美國成為世界上最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奠定了基礎。
16、武士領導的社會變革(日本明治維新)
一、幕府統治的危機
內憂外患:國內階級矛盾尖銳;面臨嚴重的民族危機。(1853年美國入侵日本)
二、挾天皇以倒幕
1868年,倒幕派推翻了德川幕府的統治。
三、邁入近代社會的唯新
1868年日本「明治維新」(目的:變法圖強,富國強兵)
內容:政治上加強中央集權,廢藩置縣;廢除封建身份制度,取消武士特權。
經濟上鼓勵發展近代工業,改革封建土地制度,允許土地私有和買賣;實行地稅改革,全國統一徵收地稅。
軍事上實行徵兵制,建立「皇軍」。建立警察制度,維護治安。
文化上提倡「文明開化」,實行強制性義務教育。
影響:明治維新使日本走上了資本主義的道路,擺脫了民族危機,成為亞洲的強國。但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殘余,後來日本走上對外殖民擴張的道路,成為亞洲和平的新威脅。
17、電氣時代的來臨(第二次工業革命)
一、人類對「電」的認識(略)
二、能源領域的巨變
第二次工業革命(19世紀70年代到20世紀初)的主要內容:新能源(電力和石油)的廣泛應用;新機器(內燃機)和新產品(電燈、留聲機等)的創制;新的交通工具的出現(汽車、飛機);新的通訊手段的發明(電報、電話、無線電等)。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電的廣泛應用是最大的亮點和特點。(人類從蒸汽時代跨入電氣時代)
三、圍繞「電」的發明
(1)、在「電」的發明中,美國科學家愛迪生的成就最突出。他是人類歷史上最有成就的發明家和發明大王,共有2000多項發明,包括電燈、留聲機、蠟紙、油印機。
(2)愛迪生成功的秘訣:有一顆好奇的心,一種親自實驗的本能;具有超乎常人的艱苦工作的無窮精力和果敢精神;主要歸功於他的勤奮才能以及集體的力量。
(3)從20世紀初開始,電成為西方生產和生活不可或缺的能源。
(4)電氣化和鋼鐵時代的到來標志著現代工業的崛起。
18、叩響現代文明的大門(第二次工業革命)
一、內燃機的發明與改進
1876年德國工程師奧托研製出煤氣內燃機。
1854年美國工程師西里曼在石油中提取了汽油、煤油和柴油。
1859年美國人在賓夕法尼亞打出了世界上第一口油井。
二、非凡的輪子與翅膀
1885年德國的卡爾·本茨(汽車之父)設計並製造出世界上第一輛使用汽油內燃機的汽車。
1913年美國的亨利·福特首先使用了汽車流水線裝配工藝,大大提高了汽車產量,降低了生產成本。(20世紀初,美國被稱為「裝在輪子上的國家」)
1903年美國的萊特兄弟發明了世界上的第一架飛機。(他們被譽為「航空飛行器的先驅」)
三、劃分兩個不同時代的革命(略知: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進入壟斷階段)
19、締約結盟的狂潮(「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
一、一國主導的「三國同盟」
19世紀末,資本主義列強為爭奪世界霸權和瓜分殖民地摩擦不斷;隨著德國經濟、軍事力量的不斷增強,它首先著手拼湊軍事同盟,准備稱霸歐洲和世界。隨著德、俄關系的變化,1879年德國和奧匈帝國簽訂了主要針對俄國的秘密軍事同盟條約。後來義大利也加入,形成了由德國控制的「三國同盟」。
二、拼盤式的「三國協約」
德奧結成軍事同盟使俄國深感不安,俄國首先謀求與法國改善關系,1892年俄法簽訂秘密軍事協定,形成俄法協約(三國協約的雛形)。19世紀末20世紀初,歐洲和世界的局勢發生了變化,德國的經濟實力超過了英國,世界各地不斷發生的局部戰爭也證明了擁有盟友的極端重要性。為此英國被迫放棄了「光榮孤立」政策,在1904年和1907年,分別同法國、俄國簽訂了軍事協定,「三國協約」終於形成。至此,兩大敵對的具有爭霸性質的帝國主義軍事集團最終形成。
三、火星四濺的巴爾干
以英德為首的兩大軍事集團的形成使世界局勢越來越緊張;尤其是列強對巴爾乾地區的爭奪,使之成為歐洲戰爭的「火葯桶」。
20、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戰火(一戰)
一、誰點燃了「火葯桶」
(1)1914年6月28日,塞爾維亞青年普林西普在波斯尼亞首府薩拉熱窩刺殺了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夫婦。這就是「薩拉熱窩事件」(性質:恐怖主義行為)。它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
(2)1914年7月28日,奧匈帝國以「薩拉熱窩事件」為借口對塞爾維亞宣戰,一戰爆發。
(3)一戰爆發的原因:根本原因是帝國主義之間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具體原因是兩大軍事集團的形成及矛盾的進一步發展;直接原因是「薩拉熱窩事件」點燃了一戰的導火線。
二、「凡爾登絞肉機」
1916年2—12月的凡爾登戰役是一戰中最殘酷的戰役,也是一戰中傷亡人數最多的戰役之一。從此,法國開始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
三、人類的災難
(1)一戰的時間:1914、7---1918、11
(2)一戰的結局:以協約國戰勝而告結束。
(2)一戰的性質:主要是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為爭奪殖民地和勢力范圍的戰爭。
(3)一戰是人類社會的大災難,我們應該維護世界和平,避免戰爭。
22、引領時代的思考
一、沖出思想的牢籠
14—16世紀 文藝復興運動 人文主義 但丁、達·芬奇、 莎士比亞
17—18世紀 啟蒙運動 理性主義 盧梭、孟德斯鳩、伏爾泰
19世紀 自由主義 亞當·斯密
19世紀 社會主義 馬克思、恩格斯
二、理性的追求
(1)17—18世紀,在思想領域,以理性主義為核心的啟蒙運動興起。其中著名的思想家有盧梭、孟德斯鳩、伏爾泰等。
(2)孟德斯鳩------「三權分立」說; 盧梭------「社會契約論」、「人民主權說」; 伏爾泰是法國啟蒙運動的開拓者和最著名的思想家之一,他的最大的成就是反對天主教會的思想。
(3)啟蒙思想的基本內容:反對封建專制和天主教會,提倡天賦人權,主權在民,人人平等。
23、構建科學殿堂的巨匠
一、「現代科學之父」
英國科學家牛頓的成就是多方面的,特別是在力學方面,他在科學巨著《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中系統闡述了運動的三大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建立了牛頓力學體系。牛頓開創了物理學的一個新時代,因此,他被稱為「現代科學之父」。
二、物種起源的探索者
英國著名生物學家達爾文在1859年發表的《物種起源》中,提出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進化論觀點,推翻了「神創論」和「物種不變論」,第一次將生物學放在了科學的基礎之上,同時為生物學家和其他科學家的科學研究奠定了理論基礎。
三、現代物理學的泰斗
愛因斯坦(出生德國,移居美國)提出了著名的「相對論」,它是原子內部微觀物理學的基礎,也是天體物理學和宇宙學的基本理論之一,是人類文化寶庫中極為重要的成果。
附:波蘭 哥白尼 「太陽中心說」
瑞典 林耐 提出了植物分類的原則和方法
俄國 門捷列夫 元素周期表
24、文學藝術的大師
一、「天才的藝術家」
托爾斯泰,19世紀俄國著名作家和教育家,批判現實主義文學巨匠。他擅長深刻細致的心理描寫,尤其善於刻畫人物思想感情的產生和變化,被譽為「心理描寫大師」。他的代表作有長篇小說《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他揭露了俄國社會的黑暗、政府官吏的腐敗和教會的偽善。列寧稱他為「俄國革命的鏡子」、「一個天才的藝術家」。
二、用生命作畫的人
凡·高,19世紀荷蘭的偉大畫家,表現主義繪畫藝術的奠基者。他力圖用色彩來揭示人類精神世界的絢麗,用線條來勾畫人類內心情感的沖動。《向日葵》是他的代表作。他的作品已成為人類藝術寶庫的珍奇瑰寶。
三、樂壇雄師貝多芬
貝多芬,德國歷史上最偉大的音樂家,古典樂派的終結者和浪漫樂派的開拓者。貝多芬終生追求的藝術人生目標是「自由和進步」。他用音樂表達他的思想、頑強的意志、與命運抗爭的精神。他的代表作有《命運交響曲》和《英雄交響曲》。
❹ 我有一個關於火星的研究課題 要求寫一篇論文 第一次寫啊 應該怎麼寫呢
題名應簡明、具體、確切,能概括論文的大概內容,有助於選定關鍵詞,符合編制題錄、索引和檢索的有關原則。
簡明扼要,提綱挈領。 命題講究理論性和現實性,從一般性說特殊性。理論性是指基於某個理論。
(
1.摘要的規范
摘要是對論文的內容不加註釋和評論的簡短陳述,要求扼要地說明研究工作的目的、研究方法和最終結論等,重點是結論,是一篇具有獨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可以引用、推廣、擴展。
2.撰寫摘要注意事項
①不得簡單重復題名中已有的信息,忌諱把引言中出現的內容寫入摘要,不要照搬論文正文中的小標題(目錄)或論文結論部分的文字,也不要詮釋論文內容。
②盡量採用文字敘述,不要將文中的數據羅列在摘要中;文字要簡潔,應排除本學科領域已成為常識的內容,應刪除無意義的或不必要的字眼;內容不宜展開論證說明,不要列舉例證,不介紹研究過程;
③摘要的內容必須完整,不能把論文中所闡述的主要內容(或觀點)遺漏,應寫成一篇可以獨立使用的短文。
④摘要一般不分段,切忌以條列式書寫法。陳述要客觀,對研究過程、方法和成果等不宜作主觀評價,也不宜與別人的研究作對比說明。)
(
1.關鍵詞規范
關鍵詞是反映論文主題概念的詞或片語,通常以與正文不同的字體字型大小編排在摘要下方。一般每篇可選3~8個,多個關鍵詞之間用分號分隔,按詞條的外延(概念范圍)層次從大到小排列。
關鍵詞一般是名詞性的詞或片語,個別情況下也有動詞性的詞或片語。
應標注與中文關鍵詞對應的英文關鍵詞。編排上中文在前,外文在後。中文關鍵詞前以「關鍵詞:」或「[關鍵詞]」作為標識;英文關鍵詞前以「Key words」作為標識。
關鍵詞應盡量從國家標准《漢語主題詞表》中選用;未被詞表收錄的新學科、新技術中的重要術語和地區、人物、文獻等名稱,也可作為關鍵詞標注。關鍵詞應採用能覆蓋論文主要內容的通用技術詞條。
2.選擇關鍵詞的方法
關鍵詞的一般選擇方法是:由作者在完成論文寫作後,從其題名、層次標題和正文(出現頻率較高且比較關鍵的詞)中選出來。)
還有:
(1)引言:引言又稱前言、序言和導言,用在論文的開頭。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寫出作者意圖,說明選題的目的和意義, 並指出論文寫作的范圍。引言要短小精悍、緊扣主題。
(2)論文正文:正文是論文的主體,正文應包括論點、論據、論證過程和結論。主體部分包括以下內容:
a.提出問題-論點;
b.分析問題-論據和論證;
c.解決問題-論證方法與步驟;
d.結論。
❺ 2016重慶徵文:火星高中 1500-1800字 該怎麼寫 可以的話,列一個提綱出來
你好。怎麼給你 郵箱給我。
❻ 高中必修一地理總復習提綱
地理必修I復習提綱
1.1地球的宇宙環境
天體系統:天體之間因萬有引力相互吸引和相互繞轉形成天體系統。結構層次(略)
可見宇宙:也稱為「已知宇宙」,是指人類已經觀測到的有限宇宙,半徑約為140億光年。
地球存在生命的條件:
外部條件:穩定的太陽光照
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使地球處於比較安全的宇宙環境中
內部條件:日地距離適中(1.5億千米)——適宜的溫度
地球體積質量適中且原始大氣經長期演化—適於生物呼吸的大氣
地球內部水汽逸出形成水圈
1.2太陽對地球的影響
一、太陽輻射:太陽以電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間放射的能量。
1 能量來源:太陽中心的核聚變反應(4個氫原子核聚變成氦原子核,並放出大量能量);
2特點:太陽輻射是短波輻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長較短的可見光部分;
3意義:維持地表溫度,地球上大氣運動、水循環和生命活動等運動的主要動力,人類生產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太陽常數:表示太陽輻射能到達大氣層上界的能量指標,大小為8.24焦/cm2.分。
二: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
1 太陽的外部結構:指太陽的大氣結構,從里到外分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層
2 對地球的影響:(太陽黑子是太陽活動強弱的標志,周期約為11年)
(大氣層) 太陽活動 影響
外 日 冕 太陽風 磁暴、極光
色 球 耀斑 干擾無線電短波通信
日珥
光 球 太陽黑子 對地球上氣候的影響
1.3 地球的運動
一、地球公轉和自轉的基本特徵
公轉 自轉
軌道 近似正圓的橢圓
方向 自西向東(北天極上空看逆時針) 自西向東(北極上空看逆時針,南極上空看順時針)
周期 恆星年(365d6h9m10s) 恆星日(23時56分4秒)一真正周期
角速度 平均1º/日 近日點(1月初)一最快
遠日點(7月初)一最慢 各地相等,每小時15º(兩極除外)
線速度 平均30千米/小時 從赤道向兩極遞減,緯度相同,線速度大小相同;
赤道1670Km\h,兩極為0
二、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
(1)晝夜更替:周期為一個太陽日(24h)。晨線和昏線的判讀。
(2)地方時:因經度不同而產生的不同時刻。東早西遲。
(3)地轉偏向:沿地表水平運動的物體運動方向發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判讀)
三、地球自轉和公轉的關系:
(1) 黃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黃道平面的交角。目前約為23.5º。如果黃赤交角變大,熱帶、寒帶擴大,溫帶 縮小。如果黃赤交角變小,溫帶擴大,熱帶、寒帶縮小。
(2)由於黃赤交角的存在和地軸的指向保持不變,導致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間之間的回歸移動
四: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
1 晝夜長短的變化:
1) 某時刻全球的情況:直射點所在半球,晝長於夜,緯度越高,晝越長,極點附近出現極晝現象,另一半球,晝短於夜,緯度越高,晝越短,極點附近出現極夜現象。
2) 某地全年的情況:夏至日晝最長,冬至日晝最短。
3) 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晝夜平分;
4) 赤道上終年晝夜平分。緯度越高,晝夜長短變化幅度越大。
2 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1)日出、日落時(晨昏線上)時太陽高度=0度,一天中最大的太陽高度為正午太陽高度即地方時12點時的太陽高度。
2) 某時刻全球的情況:正午太陽高度由直射點所在緯度向兩側遞減,離直射點越遠,正午太陽高度越小。
3) 某地全年的情況:北回歸線以北地區,6月22日出現最大值,12月22日出現最小值;南回歸線以南地區,6月22日出現最小值,12月22日出現最大值;回歸線之間地區,最大值出現在直射點經過該緯度的時候(即太陽直射),最小值出現在冬至日。
3 季節的形成和劃分:天文四季(一年中太陽高度最高、晝長最長的季節為夏季,反之為冬季,例如我國傳統的四季)、氣候四季(北半球夏季6、7、8,冬季12、1、2)
4 五帶的形成和劃分:以回歸線和極圈來劃分。
回歸線=黃赤交角度數,極圈=90度-黃赤交角度數
五:光照圖的判讀
(1)判斷南北極,從地球北極點看地球的自轉為逆時針,從南極看為順時針;或看經度,東經度數遞增(或西經度數遞減)的方向即為地球自轉的方向.
(2)判斷節氣、日期及太陽直射點的緯度 晨昏圈過極點(或與一條經線重合),太陽直射點在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線與極圈相切,若北極圈為極晝現象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陽直射點在北回歸線,若北極圈為極夜現象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陽直射點在南回歸線。
直射點的經緯度確定:緯度由直射緯線的緯度確定,經度由地方時為12點的經線決定
(3)確定地方時 在光照圖中,太陽直射點所在的經線(即晝半球的中央經線)為12點,夜半球的中央經線為0點,晨線與赤道交點所在經線的為6點,昏線與赤道交點所在經線為18點。
(4)判斷晝夜長短:晝長=(12-日出時間)×2=(日落時間-12)×2。
(5)計算正午太陽高度角
某緯度正午太陽高度=900-該緯度與直射點的緯度差(緯距)。
六:區時、地方時的計算
1 地方時:兩地地方時差=經度差×4分鍾,東加西減.
2 區時:確定兩地所在時區,計算兩地區時相差多少個小時,東加西減。T1一T2=N1一N2 (東時區為正,西時區為負),T為區時,N為時區序號。
3 地方時與區時的關系:區時=該時區中央經線的地方時。
4 國際日期變更線:為避免地球上日期的紊亂而人為劃定,有三處不與1800經線重合;在日期的換算上,從東向西經過日界線,日期加一天,從西向東經過日界線,日期減一天。
1.4地球的結構
一、 地球的外部結構
地殼以外可以劃分為大氣圈、水圈和生物圈三個外部圈層。
二、 地球內部結構
地球內部圈層的劃分依據是地震波的傳播方式和傳播速度。
圈層 范 圍 特 點
地殼 莫霍面以上 固態:平均厚度17千米(大陸部分平均厚度約33千米,海洋部分平均厚度約為6千米)。地勢越高,地殼越厚。
莫霍面(在地面以下33km,縱波和橫波的波速都明顯增加)
地幔 莫霍與古登堡面間 具有固態特徵,主要由含鐵、鎂的硅酸鹽類礦物組成,鐵、鎂含量由上至下逐漸增加。
古登堡面(距離地表2900千米深處,縱波減速,橫波消失)
地核 古登堡面以下 組成物質可能是極高溫度和高壓狀態下的鐵和鎳。可分為內核和外核;外核物質呈液態或熔融狀態,內核呈固態。
岩石圈的范圍:包括地殼的全部和上地幔頂部(軟流層以上),由岩石組成。
2.1 地殼的物質組成和物質循環
一:地殼物質的組成與循環
(1)組成岩石的礦物
元素:由多到少是氧、硅、鋁、鐵、鈣、鈉、鉀、鎂等
結合成單質或化合物
礦物:岩石構成的的最基本單元,主要的造岩礦物有石英、雲母、長石、方解石等
積聚 岩漿岩:有侵入岩和噴出岩兩種形式,典型的侵入岩:花崗岩;噴出岩:玄武岩
岩石 沉積岩:具有層理結構,常含有化石,包括(石灰岩,頁岩,砂岩,礫岩等)
變質岩:由變質作用形成的岩石,如大理岩、石英岩、板岩
(2) 地殼物質的循環
沉積岩
變質岩 岩漿岩
2.2地球表面形態
一:地質作用:按能量來源不同,分為內力作用(地球內能)和外力作用(主要為太陽能)
內力作用:地殼運動、岩漿活動、變質作用、地震等
外力作用:風化、侵蝕、搬運、沉積、固結成岩,泥石流、滑坡、山崩也屬於外力作用。
二:內力作用與地表形態
1 板塊構造學說的基本論點:
(1) 全球岩石圈不是整體一塊,可劃分為六大基本板塊(名稱與分布)。
(2) 板塊處於不斷運動之中,板塊內部比較穩定,板塊交界處地殼活躍,多火山、地震。
(3) 板塊張裂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如東非大裂谷,大西洋;板塊碰撞擠壓,常形成海溝和造山帶,當大洋與大陸板塊相撞時,形成海溝-島弧或海溝-海岸山脈,當大陸與大陸板塊相撞時形成巨大的褶皺山脈。
邊界類型 地區 交界處板塊
生長邊界
(板塊張裂) 東非大裂谷 非洲板塊內部
紅海 印度洋-非洲
大西洋 亞歐、非洲-美洲
冰島(屬大西洋海嶺) 亞歐-美洲
消亡邊界
(板塊碰撞) 喜馬拉雅山脈 印度-亞歐
阿爾卑斯山脈、地中海 非洲-亞歐
西太平洋海溝-島弧鏈 太平洋-亞歐
落基山脈 太平洋-美洲
安第斯山脈 南極洲-美洲
2 地質構造與構造地貌
(1)地質構造:由於地殼運動引起的地殼變形、變位。(變形一褶皺,變位一斷層)
(2)常見的地質構造及構造地貌
褶皺 岩層形態 未侵蝕的地表形態
(一般狀況) 地形倒置現象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與人類生產關系
背斜 岩層向上拱起
中心老,兩翼新 成為山嶺 背斜頂部受張力,常被侵蝕成谷地 儲油氣構造
建隧道
向斜 岩層向下彎曲
中心新,兩翼老 成為谷地 向斜受擠壓不易被侵蝕,反而成為山嶺 儲存地下水
斷層 沿斷裂面兩側岩塊錯位 地壘:華山、廬山、泰山、峨眉山等;地塹:渭河平原、汾河谷地、吐魯番盆地、東非大裂谷等。 工程建設遇斷層須加固或避開
三:火山、地震活動與地表形態
火山、地震是地球內部能量的強烈釋放形式,也是內力作用的具體表現,火山爆發常形成火山錐、火山口等;地震發生時,地殼會出現斷裂和錯動。
四、外力作用與地表形態
1 外力作用形式:包括風化、侵蝕及搬運、沉積、固結成岩作用
2 外力作用與地貌
侵蝕 沉積
流水作用 沖刷地表,使谷地加深加寬,形成溝谷縱橫的流水侵蝕地貌 泥沙堆積形成山前沖積扇,河流中下游沖積平原、河口三角洲
風力作用 風蝕溝谷、風蝕窪地、風蝕蘑菇、雅丹地貌等 風沙堆積形成沙丘、沙壟、沙漠邊緣的黃土堆積等
2.3 大氣環境
一、大氣垂直分層
1)低層大氣的組成:干潔空氣(氮、氧、二氧化碳、臭氧等)、水汽和固體雜質(成雲致雨的必要條件)
2):大氣的垂直分層
高度 溫度 大氣運動 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高層大氣 2000-3000千米 電離層反射無線電波
平流層 50-55千米 隨高度的增加而上升 水平運動 臭氧吸收紫外線升溫;有利於高空飛行
對流層 低緯厚:17-18千米,中緯:10-12千米,高緯薄:8-9千米 隨高度增加而遞減 對流運動 天氣現象復雜多變,與人類關系最密切
二、對流層大氣的受熱過程
1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作用:具有選擇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紅外線,臭氧吸收紫外線,對於可見光部分吸收比較少
反射作用:無選擇性,雲層、塵埃越多,反射作用越強。例多雲的白天溫度不太高。
散射作用:具有選擇性,對於波長較短的籃紫光易被散射。例晴朗的天空呈蔚藍色等。
2對地面的保溫效應:①地面吸收太陽短波輻射增溫,產生地面長波輻射②大氣中的CO2和水汽強烈吸收地面的長波輻射而增溫③大氣逆輻射對地面熱量進行補償,起保溫作用。
3 影響地面輻射大小(獲得太陽輻射多少)的主要因素:緯度因素,太陽高度角的大小不同,導致地面受熱面積和太陽輻射經過大氣層的路程長短,是影響的主要因素,同時,它的大小受下墊面因素(反射率)和氣象因素等的影響。
三、全球大氣環流
(一)熱力環流:由於地面冷熱不均而形成的空氣環流,是大氣運動的一種最簡單的形式。
地面間冷熱不均是大氣運動的根本原因,水平氣壓差是大氣水平運動的直接原因
(二)大氣的水平運動—--風
高空風:在水平氣壓梯度力和地轉偏向力作用下,風向與等壓線平行
風向 (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近地面風:受摩擦力影響,風向斜穿等壓線,指向低氣壓。
水平氣壓梯度力:垂直於等壓線,指向低壓,大氣水平運動的原動力
地轉偏向力:與風向垂直(北半球在風向右側,南半球在左側),只改變風向,不影響風速。
摩擦力:與風向方向相反,既減小風速,又改變風向(摩擦力越大,風向與等壓線夾角越大)
風力(風速):等壓線越密集的地方,風(力)速越大
(三)全球氣壓帶和風帶的分布
七個氣壓帶和六個風帶的名稱與位置,注意各風帶的風向,氣壓帶成因(熱力或動力原因)。
(四)氣壓和風帶的移動:氣壓帶風帶隨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而移動,對於北半球來說,大致夏季北移,位置偏北;冬季向南移,位置偏南。
四、海陸分布對大氣環流的影響
由於海陸間熱力性質的差異,破壞了氣壓帶風帶的連續分布,使得北半球氣壓帶呈斷塊狀分布:7月前後,北半球副熱帶高氣壓帶被大陸上的熱低壓(亞洲低壓)所切斷,僅在大洋上保留(夏威夷高壓);1月前後,北半球副極地低壓帶被大陸上的冷高壓(亞洲高壓)所切斷,僅在大洋上保留(阿留申低壓)。
(五)季風環流(亞洲東部和南部最典型)
地區 東亞(東亞季風) 南亞、東南亞及我國西南(南亞季風)
氣候類型 溫帶季風氣候 亞熱帶季風氣候 熱帶季風氣候
主要成因 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移動
風 冬季
向 夏季 西北季風(源地:蒙古、西伯利亞) 東北季風(源地:亞洲大陸)
東南季風(源地:太平洋) 西南季風(源地:印度洋)
五:常見的天氣系統
(一)鋒面系統—冷鋒和暖鋒
冷鋒 暖鋒
概念 冷氣團主動向暖氣團移動 暖氣團主動向冷氣團移動
天氣 過境前 單一氣團控制,天氣晴朗 單一氣團控制,低溫晴朗
過境時 陰天、雨雪、大風、降溫 連續性降水
過境後 氣溫下降,氣壓升高,天氣轉好 氣溫上升,氣壓下降,雨過天晴
降水的分布 降水一般出現在鋒後 降水只出現在鋒前
天氣舉例 北方夏季暴雨,冬春季寒潮,沙塵暴
(二)低氣壓(氣旋)、高氣壓(反氣旋)系統與天氣(以北半球為例)
氣旋 反氣旋
氣壓 低氣壓(氣壓中心低,四周高) 高氣壓(氣壓中心高,四周低)
水平運動 四周向中心輻合(北逆南順) 中心向四周輻散(北順南逆)
垂直運動 上升 下沉
天氣 多陰雨天氣 多晴朗、乾燥天氣
舉例 台風 長江流域的伏旱,北方「秋高氣爽」天氣
(三)鋒面總是出現在低壓槽處。對於鋒面氣旋而言,東側一般為暖鋒,西側一般為冷鋒。
2.4水循環和洋流
一:水循環:自然界的水在四大圈層中通過各個環節連續運動的過程。
能量來源:太陽能和重力能
類型:包括海陸間大循環、內陸循環、海上內循環
主要環節:包括蒸發,水汽輸送,降水、下滲,徑流(分地表和地下徑流)等。
意義:①聯系四大圈層,在它們之間進行能量交換和物質遷移,塑造地表形態②使各種水體相互轉化,維持全球水的動態平衡③更新陸地水資源。
人類對水循環的影響:主要對地表徑流,及對小范圍的蒸發、降水環節進行影響,修建水庫、跨流域調水和人工降雨等是常見的形式。
二:洋流
1洋流的分布
北半球:順時針旋轉 大陸東岸為暖流
南半球:逆時針旋轉 大陸西岸為寒流
北半球中高緯度海區,副極地環流:逆時針旋轉。大陸東岸為寒流
大陸西岸為暖流
北印度洋的季風洋流:夏季自西向東流,順時針;冬季自東向西流,逆時針
西風漂流:自西向東環繞南極洲一周
2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暖流:增溫增濕。同一緯度地區,暖流經過的海區溫度比較高,降水較多。西歐地區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就直接得益於北大西洋暖流,俄羅斯的摩爾曼斯克海港
氣候 終年不凍與北大西洋暖流有關
寒流:降溫減濕。同一緯度地區,寒流經過的海區溫度比較低,降水較少。沿岸寒流對澳大利亞西海岸、秘魯太平洋沿岸的荒漠環境的形成,起了一定的作用
寒暖流交匯處形成的漁場:北海道漁場、紐芬蘭漁場、北海漁場
海洋生物
上升流形成的漁場:秘魯漁場
海洋環境污染:有利於污染物的擴散,加快凈化的速度,但也擴大了污染的范圍
航海事業:順風順流可以提高航速,節省燃料
3.1自然地理要素變化和環境變遷
1 生物演化史:地球出現(46億年前)→化學演化→生命出現(約30億年前)→生物演化
(由低級到高級,簡單到復雜)。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改變了大氣性質(無氧環境→有氧環境)。生物發展階段(見教材P67表格)
2 生物滅絕: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是兩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規模滅絕時期。原因:環境變遷、災變事件。
3 人類演化與環境:人類是自然地理環境的產物,同時又能有意識地適應和改造自然。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特別是工業革命以來,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的影響越來越大。三大全球性環境問題:溫室效應增強,導致全球變暖;臭氧層破壞;酸雨問題。
3.2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1 自然地理環境由岩石圈、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土壤圈、人類圈組成的有機整體。自然地理環境五要素:氣候、地貌(地形)、水文、土壤、生物(植被)。
2 整體性:地理環境各要素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和相互滲透,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表現:①地理環境各要素不是孤立發展的,每一個要素都是作為整體的一部分,與其他要素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②某一要素的變化,會導致其他要素甚至整體的改變(包括對其他地區的影響)。
3 土壤:具有肥力,能夠生長植物的陸地疏鬆表層。肥力是土壤的本質屬性。
成土母質:土壤形成的物質基礎和礦物養分的最初來源。對土壤的物理性狀和化學組成均有重要影響(繼承關系)。
氣候:直接影響土壤的水熱狀況和物理、化學過程的性質和強度。如:中等水熱條件下,土壤有機質積累最多。(溫帶半濕潤環境下的黑土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通過影響岩石的風化過程、地貌形態以及生物的活動,間接影響土壤的形成和發育。如:濕熱條件下風化殼最厚,土壤層厚度大。乾旱或者寒冷條件下,風化殼薄,土壤層也薄。
生物:土壤有機物質的來源,土壤形成過程中最活躍的因素,土壤肥力的高低主要取決於有機質含量的多少。沒有生物的參與(生物循環),就不會有土壤的形成。(成土母質→低等植物生長→原始土壤→高等植物生長→成熟土壤)。一般而言,森林土壤有機質含量要低於草地土壤。
地形:通過對物質、能量的再分配間接作用於土壤。如土壤的垂直地帶分布。陡峭的山坡:地表物質遷移速度快,難發育深厚的土壤。平坦的地方:地表物質的侵蝕速度慢,穩定的氣候生物條件發育深厚的土壤。陽坡:溫度條件好,但蒸發旺,水分較差,陰坡反之。
人類活動:積極影響—改造自然土壤為各種耕作土壤;消極影響—土壤退化(水土流失、鹽漬化、荒漠化和土壤污染等等)
3 環境的整體性要求開發利用自然資源時,要有綜合的考慮和對策。
3.3地理環境的差異性
1 自然帶:自然屬性相一致的條帶狀區域。地域分異有一定的有序性和普遍性。
2 自然帶的分布:以氣候類型定自然帶。
3 分布規律
分異規律 主要分異因素 地理位置 分布規律 表現明顯的地區
緯度地帶分異 熱量。根本原因:太陽輻射 緯度位置 東西延伸,
南北更替 低緯度和高緯度地區
經度地帶分異 水分 海陸位置 南北延伸,
東西更替 中緯度地區
垂直地帶分異 熱量、水分隨高度變化。 海拔高度 水平延伸,垂直更替。與緯度地帶分異類似 海拔較高的山地。緯度越低,海拔越高,山地垂直自然帶越豐富。
地方性分異:較小尺度的地域分異,地帶性分布規律和非地帶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產物。影響因素:地方地形、地方小氣候、岩性和土質的差異等。表現規律:有序性和重復性。
4.1地形對聚落分布的影響:
1 聚落:人類從事生產和生活而聚居的場所,包括房屋建築的集合體,以及與人們生產生活相關的各種設施。聚落分為城市和鄉村兩大類型。
2 分布特點:
我國北方平原,村落的規模一般比較大,多呈團聚型、棋盤式的格局,聚居人數比較多;
南方丘陵地區,村落規模一般比較小,空間分布相對分散,聚居人數少;河網密度大的平原地區,村落多呈帶狀。
二、地形對交通線路分布的影響
布 局 形 態 走 向
平 原 密度高 網狀 限制少,造價低
山 區 密度低 線狀(山區呈「之」字形) 多沿河谷延伸
科技進步使地形對交通線路布局的限制不斷降低。
總之:選擇有利地形,避開不利地形,盡量降低工程造價,少佔好地,注意保護生態。
4.2全球氣候變化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1、氣候變化:一個特定地點、區域或全球的長時間的氣候改變。地球氣候變化史劃分為三個階段:地質時期;歷史時期;近現代時期
2、各個時期的氣候變化特徵
地質時期 歷史時期 近現代時期
時間尺度 距今1萬年以前 近一萬年來 近一兩百年來
特徵 大冰期和大間冰期交替出現,出現了震旦紀、石炭—二疊紀和第四紀大冰期;冷暖干濕相互交替,變化周期長短不一,溫暖期較長,寒冷期偏短;濕潤期與乾旱期相互交替,但新生代以濕潤期為主。(注意:大冰期中有冰期和間冰期的交替) 出現兩次較大的波動——公元前5000年到公元前1500年的溫暖期,15世紀以來的寒冷期。 1861年以來全球平均氣溫呈波動上升趨勢;20世紀以來出現兩個溫度增幅最大的時期:1910—1945年和1976—2000年,其中1998年是最暖的年份;陸地降水量顯著變化,中高緯度變化最大
3 雪線:長年積雪的下界,分布高度主要取決於溫度、降水量和地形等條件——溫度、坡度與雪線高度正相關,降水量與雪線高度負相關。
冰蓋:覆蓋在各種地形上的巨厚冰體,氣溫越高,冰蓋面積越小
4 全球氣候變化(主要是全球變暖)的影響:
①全球氣候變化本身就是資源條件的變化。增加了自然資源的開發難度。②全球氣候變化加劇了自然災害。③全球氣候變化還將導致原有生態系統的變化。將有1/3的動植物棲息地發生改變,大量物種滅絕。④全球氣候變化對主要生產領域,如農業、林業、牧業、漁業的影響更為顯著。氣候變化對農業產量、作物品種、耕作方式、生產的穩定性等都產生影響
⑤氣候變化通過極端天氣和氣候事件(如厄爾尼諾、乾旱、洪澇、熱浪等),擴大某些疫病的流行,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
4.3自然資源與人類活動
1 自然資源:存在於自然界,在一定的時間下,能夠產生經濟價值以及提高人類當前和未來福利的物質與能量的總稱。(必須同時具備自然屬性和經濟屬性)
自然資源的特徵:有限性、整體性、地域性、多用性、社會性
2 分類:氣候資源、土地資源、水資源、生物資源、礦產資源。除礦產資源為非可再生資源外,其餘均為可再生資源。
3 自然資源利用的歷史進程—以煤炭為例
前煤炭時期 煤炭時期 後煤炭時期
能源時代 木柴時代 煤炭時代 石油時代
時間 18世紀中期以前 20世紀初到60年代初期 20世紀60年代以後
主體能源 木柴、水力為主 以煤為主 石油、天然氣為主,能源結構多樣化
4自然資源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農業社會時代——人類對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的依賴程度很大。如四大文明古國的分布。
工業社會時代——對資源性產業和工業布局有決定性的影響。如大慶、鞍山等城市的發展
後工業化時代——自然資源的作用相對下降,後天性資源(人工合成原料、智力資源、信息網路)的地位上升。人類對自然資源利用范圍日益廣泛,利用深度逐步拓展,產業布局對自然資源的依賴性減小。
4.4自然災害對人類的危害
1自然災害:自然災害是指能夠造成人們生命和財產損失的自然事件。
分類:按成因和過程,可將自然災害劃分為:地質災害(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等)
氣象災害(洪澇、乾旱、暴雨、寒潮、台風等)、生物災害(病蟲害等)、海洋災害(海嘯等)。
自然災害的特點:復雜性、周期性、突發性、多因性、群發性、潛在性
2 自然災害的危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還有各種間接損失,甚至影響社會穩定和持續發展。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我國發生頻率最高、影響范圍最廣的自然災害是洪澇和乾旱,另外,地震的危害程度也很大。
3 中國的洪澇災害
(一)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主要的洪澇災害
洪澇災害包括洪水和雨澇兩大類型,往往同時發生。
(二)我國洪澇災害頻繁發生的原因
氣候原因:多暴雨,具有季節性、
頻發性、高強度特點
我國東部鋒面雨推移規律(正常年份):
四、五月(E),南部沿海進入雨季;
六月(D),長江中下游「梅雨」;
七、八月(C),華北、東北多雨;
九月,雨帶迅速南移;
十月,大陸雨季結束。
其他原因:
流域地貌特徵(地勢低平,排水不暢)、植被分布(森林覆蓋率)
人類活動:濫墾濫伐,破壞植被,導致水土流失、河道淤塞;圍湖造田,導致湖泊萎縮。
治理措施:植樹造林、恢復天然植被、修建水庫、整治河道、加固大堤、退田還湖;非工程措施:建設分洪蓄洪工程、加強洪泛區管理、建立災情預警系統、實行防洪保險等。
❼ 家鄉的今天和明天訪談提綱歷史
家鄉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而我們的家鄉自然也不會例外。
——題記
家鄉的昨天
家鄉的昨天是貧窮的。
記得小時候,家家住的是用土坯壘起的房屋,下雨天陰暗潮濕,蚊蠅亂舞,叮的人們身上到處是疙瘩,疼痛難忍,給我留下深刻印象。
泥濘的道路,頹圮的圍牆,衣衫襤褸的人們是這一時期的真實寫照。景象雖如此破敗,但也不缺少我們小夥伴的樂土:夏天來臨,知了聲聲,吸引著我們前來拜訪;冬季走近,白雪皚皚,小夥伴們打雪仗的樂趣我們永遠難懷。
回首,昨天的家鄉已經遠去,留給我們難以言表的懷戀。
家鄉的今天
家鄉的今天是蓬勃的。
在
經濟迅猛發張的今天,家鄉的人們也脫貧致富。鄉親們告別了土坯的房子,搬進了寬敞明亮的樓房之中,家用電器一應俱全。交通工具也是以車代步,進入數字化的
信息時代,娛樂方式也不斷向多元化方向發展,風靡全國的廣場舞就是最好的例證。在社會不斷發展的同時,環境問題也日益嚴重,引起大家的重視。在城市的角
落,垃圾遍地,惡臭沖天;汽車尾氣更是令人窒息,而且還會引起全球變暖的趨勢;工業「三廢」更是亂排放,導致惡劣的環境問題出現。而且,走在馬路上,我發
現一個奇怪的事實:有些蒼蠅在這里退化成為爬行動物,與藍天永遠的告別,豈不是自然界的悲哀。
現代化令我們的生活更加方便快捷的同時帶來的環境問題,也深深的讓我們陷入沉思之中。
家鄉的明天
家鄉的明天是朦朧的。
城市化的快速推進使我們人類對大自然的破壞越來越嚴重。森林銳減,百草枯萎,鳥獸絕跡,藍天不再……這或許是多年後家鄉的真實寫照。
也許,我們人類會移居火星,再建設重發展;也許,我們會被地球母親拋棄,走向滅亡;也許……
家鄉的明天正由我們描繪,是將她裝點的更加絢麗,還是傷害的體無完膚完全是由我們掌控。親愛的我們自己,醒醒吧!不要再單純了為了眼前利益而殺雞取卵,將我們美好的未來毀滅在自己手中。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才是我們永恆的主題。
我只願:家鄉的明天越來越美,碧水藍天長伴,鳥語花香常在……
❽ 誰有四大名著的提綱
《三國演義》描寫的是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一百年的歷史風雲。全書反映了三國時代的政治軍事斗爭,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矛盾的滲透與轉化,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巨變,塑造了一批吒叱風雲的英雄人物。在對三國歷史的把握上,作者表現出明顯的擁劉反曹傾向,以劉備集團作為描寫的中心,對劉備集團的主要人物加以歌頌,對曹操則極力揭露鞭撻。今天我們對於作者的這種擁劉反曹的傾向應有辯證的認識。尊劉反曹是民間傳說的主要傾向,在羅貫中時代隱含著人民對漢族復興的希望。
《紅樓夢》又名《石頭記》、《金玉緣》,以賈、王、史、薛四大家族背景,以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故事為主線,圍繞兩個主要人物的感情糾葛,描寫了大觀園內外一系列青年男女的愛情故事。同時,通過對這些愛情悲劇產生的社會環境描繪,牽涉到封建社會政治法律、宗法、婦女、道德、婚姻等方面的問題,昭示了封建社會末期的世態,暴露了封建貴族階級及其統治的腐朽與罪惡,歌頌了追求光明的叛逆人物,通過叛逆者的悲劇命運宣告了這一社會必然走向滅亡。可以說,《紅樓夢》是一部我國封建社會後期社會生活的網路全書。
《水滸傳》以農民起義的發生、發展過程為主線,通過各個英雄被逼上樑山的不同經歷,描寫出他們由個體覺醒到走上小規模聯合反抗,到發展為盛大的農民起義隊伍的全過程,表現了「官逼民反」這一封建時代農民起義的必然規律,塑造了農民起義領袖的群體形象,深刻反映出北宋末年的政治狀況和社會矛盾。
西遊記簡介
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最優秀的神話小說,也是一部群眾創作和文人創作相結合的作品。小說以整整七回的「大鬧天宮」故事開始,把孫悟空的形象提到全書首要的地位。第八至十二回寫如來說法,觀音訪僧,魏徵斬龍,唐僧出世等故事,交待取經的緣起。從十四回到全書結束,寫孫悟空被迫皈依佛教,保護唐僧取經,在八戒、沙僧協助下,一路斬妖除魔,到西天成了「正果」。
❾ 有哪些關於火星的秘密或知識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首個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搭乘長征五號遙四火箭成功發射。火箭在飛行約2167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七個月後,它將到達火星。
這項技術的要求非常高。因為火星和月球不一樣,它上面擁有稀薄的大氣,探測器可以利用大氣進行減速。但是,大氣的存在也是個麻煩,在與大氣摩擦的過程中探測器可能會過熱,而且還可能會飄到目標位置之外。因此,感測器的實時探測和精確的演算法變得非常重要,它可以決定探測器何時打開降落傘和反推火箭來進行減速,同時它也可以用來躲避障礙。
目前,在地球上的自動駕駛汽車也是依靠感測器和演算法來進行的。火星探測任務將會對此進行改進,讓我們擁有更先進的自動駕駛技術,這也有助於減少車禍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