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期刊雜志 » 初中世界歷史提綱

初中世界歷史提綱

發布時間: 2021-03-28 13:33:32

① 九年級世界歷史復習提綱

世界歷史復習提綱(九年級上)

第一課 史前時期的人類

1、在非洲南部地區發現的南方古猿是今天人類已知的直系祖先。2、今天印度尼西亞境內出土的爪哇直立人化石,是最早發現的猿人化石。3、三大人種:黃、白、黑 (受到不同地區自然地理環境的影響)

4、母系氏族社會(女神該亞的傳說、婦女在氏族內起主導作用) 父系氏族社會(厄瑞忒斯的傳說、晚期產生了私有制和階級)

第二課 大河流域的上古文明

國家
發源地
文明成果
備注

古代埃及
尼羅河流域
金字塔、木乃伊
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法老的陵墓

古代巴比倫
底格里斯河、幼發拉底河流域
《漢穆拉比法典》
作用:法典維護私有制和社會秩序,地位:是訖今所知世界歷史上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

古代印度
印度河、恆河流域
種姓制度、佛教發源地
種姓:四大種姓 實質:古代印度社會的等級制度

佛教:產生時間 創始人 早期教義及評價 流傳

一、四大上古文明區(東方四大文明古國)

北非:尼羅河流域——古埃及(公元前3100年) 西亞:兩河流域 ——古巴比倫(公元前3000年)

南亞:印度河流域——古印度(公元前1000年) 東亞:黃河流域 ——古中國

二、古埃及:金字塔——文明標志(法老陵墓)

三、古巴比倫——《漢謨拉比法典》(公元前1894年)

1、作用:維護私有制和社會秩序 2、地位:已知世界歷史上首部較完備的成文法典

四、古印度(雅利安人)

1、四大種姓制度內容 2、實質:古印度的社會等級制度

婆羅門——宗教祭司(精神統治) 剎帝利——軍事貴族(世俗統治、國王)

吠 舍——自由民 (平民、商人) 首陀羅——土著居民(被征服、奴隸)

五、佛教

①背景:公元前6世紀,北印度列國紛爭,社會矛盾錯綜復雜;隨著經濟地位上升,剎帝利和吠舍大商人極力主張取消特權階層在種姓和宗教方面的特權。

②創始人是釋迦牟尼。③早期倡導「眾生平等」。

④影響:力圖在宗教領域突破種姓間的嚴格界限,具有一定的進步意義;但它宣揚的是極樂世界的「平等」,對民眾產生了麻醉的消極作用。

第三課 希臘羅馬的上古文明

1、希臘:古代希臘的文明,最早起源於愛琴海及其周邊地區,以克里特島和希臘半島南部邁錫尼一帶為中心,統稱愛琴文明。著名的城邦:雅典(民主政治發達,伯里克利執政時民主政治發展到全盛。民主政治的局限性(特點:a、廣大公民直接參與(廣泛性),b、機構:公民大會(開放性),c、保障:法制嚴格、健全(規范性),d、范圍:僅限於成年男性公民(局限性)) 斯巴達(崇尚武力)

2、羅馬:發源於地中海中部義大利半島台伯河畔,後擴展至歐亞非三洲。

公元前509年,羅馬共和國建立(中國的春秋末期)。公元前3世紀統一義大利半島,開始大舉擴張。經過布匿戰爭打敗迦太基,地中海成了「羅馬人的內海」。公元前30年,屋大維建立帝國(大秦)。公元2世紀,羅馬帝國成為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分。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原因:經濟衰落、人民起義、蠻族進攻),標志著西歐奴隸制和上古歷史的結束。1453年,奧斯曼土耳其大軍攻陷君士坦丁堡,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滅亡。

第五課 中古時代的東亞和西亞

1、東亞:日本七世紀,日本社會矛盾尖銳,政治混亂,645年改革派發動宮廷政變,擁立孝德天皇,建年號「大化」。646年元月,孝德天皇頒布詔書,參照中國隋唐制度進行改革,史稱「大化改新」。大化改新是一場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為日本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開辟了道路,使日本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

2、西亞:阿拉伯帝國 6世紀前後,阿拉伯半島社會矛盾尖銳,秩序動盪,需要建立一個強有力的管理機構。穆罕默德創立了伊斯蘭教,7世紀阿拉伯半島基本統一。8世紀中葉,建立了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首都巴格達盛極一時,有力推動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和溝通。9世紀中葉後,帝國衰落,1258年蒙古騎兵攻陷巴格達,阿拉伯帝國滅亡。

世界三大宗教簡表

教派
起源地
創立時間
創始人
經典
教義

佛教
印度
公元前6世紀
釋迦牟尼
《金剛經》
倡導眾生平等

基督教
巴勒斯坦地區
公元1世紀上半葉
耶穌
《聖經》
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伊斯蘭教
阿拉伯半島麥加
公元7世紀
穆罕默德
《古蘭經》
信仰真主安拉

第六課 中古時代的歐洲

1、封建等級制:公元8世紀初,法蘭克王國宮相查理·馬特進行「采邑改革」,此後,西歐形成了封建等級制。

2、天主教會:8世紀中期,基督教會通過「丕平獻土」奠定了教皇國的基礎。教皇既是宗教領袖,又獲得了世俗權力,教會佔有大量土地,是西歐最大的封建主,有至高無上的權威,任意干涉別國的內政,控制著西歐的思想文化。

3、西歐城市:11世紀前後,西歐城市出現復興。法國的琅城起義要求獲得城市自治。城市的發展和商業貿易的興盛,使西歐於12世紀前後誕生了一批最早的大學。

第七課 戰爭與民族交往

1、希波戰爭:①原因:波斯帝國的軍事擴張,入侵希臘②主要戰役:公元前490年馬拉松戰役,希臘獲勝,後誕生了馬拉松賽跑運動。

2、亞歷山大東征:公元前4世紀,希臘北部的馬其頓國家崛起,征服了希臘各邦。公元前334年,國王亞歷山大開始東征,10年間,先後征服了波斯、埃及、小亞細亞、兩河流域,東抵印度河流域,建立了地跨歐亞非的亞歷山大帝國。東征的影響 (見書) 3、羅馬征服地中海:(略) 4、地跨歐亞非大帝國 :波斯帝國 亞歷山大帝國 羅馬帝國 拜占廷帝國(東羅馬帝國) 阿拉伯帝國 奧斯曼帝國

第8課 交流與文化傳播

1、馬可·波羅:13世紀到達中國的元朝。《馬可·波羅行紀》,被譽為「世界奇觀之書」,促進了東西方的文化交流,大大開闊了歐洲人的地理視野,對後來新航路開辟的航海家們也曾有所啟示。2、造紙術:西漢早期已使用大麻造的紙,東漢蔡倫改進造紙術。751年,經過怛邏斯之戰,開始向西傳播。3、火葯:元代開始向外傳播。4、指南針:北宋時期用於航海,12世紀後期(南宋時期)經阿拉伯人之手傳往歐洲。5、印刷術:10世紀後輾轉傳至歐洲。6、阿拉伯數字:最早由印度人發明,經過阿拉伯人的吸收與改進,最終創制而成。

第9課 科學技術:

1、歷法:古埃及《太陽歷》是訖今所知人類歷史上第一部太陽歷,通用的公歷與之有直接淵源。

2、數學:毆幾里得的《幾何原本》是世界上最早的公理化數學名著,被奉為科學史上的一座豐碑。阿基米德是古希臘最負盛名的數學家、物理學家、發明家,傑出愛國者。發現的杠桿原理和浮力定律為力學開辟道路。

第10課 文字和文學

1、古文字:埃及的象形文字和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是迄今所知人類最古老的文字。

2、《荷馬史詩》是希臘最早的一部史詩,包括《伊利亞特》和《奧德賽》兩部分,相傳由盲詩人荷馬所作,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狀況。

3、戲劇

三大家悲劇:埃斯庫羅斯:「悲劇之父」 索福克勒斯|:「戲劇藝術的荷馬」歐里庇得斯:「舞台上的哲學家」

喜劇家:阿里斯托芬

4、《天方夜譚》,又名《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文學中最具代表性的民間故事集,不僅反映了阿拉伯地區的社會狀況,也折射出希臘、印度等諸多國家地區的風俗人情和社會生活,體現了各地區人民的文化交流。

② 初中歷史大綱

初二歷史
http://www4.jgxfw.com/jiaoan/lsja/nine/8513.html
初三
http://..com/question/18728007.html

③ 人教版九年級世界歷史上冊復習提綱

文藝復興(九上P58-59-60)
1、時間:14世紀—17世紀上半葉
2、最先興起的國家:義大利
3、中心思潮:人文主義
4、實質:新興的資產階級文化
5、早期代表:
代表人物 國別 主要作品及其成就
但丁 義大利 創作長詩《神曲》,率先批評教會
達•芬奇 義大利 創作名畫《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等
莎士比亞 英國 創作劇本《羅密歐與朱麗葉》、《哈姆雷特》等
6、作用:推動了歐洲文化思想領域的繁榮,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

四、新航路的開辟(九上P61-62)
1、主要原因:歐洲商品經濟日益發展和擴大;西歐國家對東方財富的強烈渴望;奧斯曼帝國對東亞商路的控制。
2、客觀條件:指南針的應用;地圓學說的深入人心;航海技術的發展。
3、開辟的過程
航 海 家 哥倫布 迪亞士 達•伽馬 麥哲倫
開辟新航路 發現美洲新大陸 進入印度洋 到達印度 環球航行
4、影響: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促進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開辟了歐洲人殖民擴張活動的道路;造成了亞非拉國家和地區的殖民災禍。
5、比較哥倫布等人的航海與中國鄭和的遠航,有什麼不同?(提示學生從規模、目的、性質、影響等方面分析比較)
航海家 規模 目的 性質 影響
鄭和 船多
人多 宣揚國威加強聯系 友好交往義舉 促進國家友好和經濟文化交流
哥倫布等 船少
人少 開拓市場掠奪財富 殖民擴張活動 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促進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造成殖民災禍

五、英國資產階級革命(1640—1688):(九上P67-68-69)
1、根本原因:斯圖亞特王朝的封建專制統治嚴重阻礙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2、克倫威爾: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中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代表人物,在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過程中,克倫威爾率領的議會軍隊打敗了國王軍隊,取得了最後勝利。1649 年,在英國建立了共和國,年就任「護國主」,實行有利於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軍事獨裁統治。1658年克倫威爾去世。
3、1688年宮廷政變:(P69)資產階級和新貴族聯合發動宮廷政變,推翻了專制統治,另立國王。標志著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結束。
4、《權利法案》(P69)①時間:1689 ②目的:限制王權
③作用:為限制王權提供了法律保障,使國王不能濫用權利,為所欲為。
④意義:標志著英國建立起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專政。
5、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影響(P69)
通過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確立了英國資產階級的統治地位,是人類歷史上資本主義制度對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勝利,為英國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掃清了道路,揭開了資產階級革命運動的序幕,推動了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

六、美國的誕生或美國獨立戰爭(1775-1783):(九上72-76)
1、根本原因:英國殖民統治嚴重阻礙北美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2、來剋星頓槍聲:1775年4月,標志北美獨立戰爭開始。
3、華盛頓:美國獨立戰爭的領導人,出生在弗吉尼亞一個種植園主家庭,一直反對英國的殖民侵略。獨立戰爭爆發後,華盛頓被任命為大陸軍總是司令,並領導美國人民進行了艱苦卓越的斗爭,直至勝利。1787年憲法制定後,華盛頓當選為美國第一任總統,並連任第二屆,退休後回到自己的農庄,1799年12月14日去世。
4、《獨立宣言》: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發表,宣告英屬北美13個殖民地獨立,標志美國誕生。
5、薩拉托加大捷:1777年,美國獨立戰爭的轉折點。
6、《1787年憲法》:1787年美國制定,規定美國為聯邦制國家,實行總統制,總統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享有行政權;國會和最高法院分別掌握國家的立法權和司法大權。華盛頓當選為第一屆總統。
7、性質:具有資產階級革命和民族解放的性質
8、意義:美國獨立戰爭結束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實現了國家的獨立,確立 了比較民主的資產階級政治體制,為美國資本主義發展掃除了障礙,推動了歐洲和拉美革命的開展。

七、法國大革命和拿破崙帝國(九上P78-81)
1、根本原因:封建波旁王朝的專制統治嚴重阻礙法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2、《人權宣言》:制憲會議發表。它宣稱人們生來是自由,權利平等,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體現反對君主專制和封建等級制度思想。打擊了法國封建專制和封建等級制度,推動了革命的發展。
3、法國大革命的影響:
①法國大革命摧毀了法國的封建統治;
②傳播了資產階級自由、民主的進步思想;
③對世界歷史的發展有很大影響。
4、法蘭西第一帝國:1804年拿破崙建立,又稱拿破崙帝國。
5、《法典》:法蘭西第一帝國建立後,為了維護資產階級的利益,拿破崙頒布了《法典》(包括《民法典》、《商法典》、和《刑法典》)
6、拿破崙戰爭:
①拿破崙的早期戰爭是為了打退歐洲的反法同盟對法國的干涉,具有正義的民族解放性質;後期乘勝擴大法國的疆域,控制了歐洲很多地方,則是非正義的侵略戰爭。
②拿破崙把資產階級民主思想帶到了法軍所到之處,打擊了歐洲的封建勢力,鞏固了資產階級統治,具有積極意義。但是,拿破崙戰爭也損害了被侵略國家人民的利益,激起當地人民的反抗。
③拿破崙的失敗表明,在當時的歐洲大陸,封建勢力遠遠大於資產階級勢力。

八、「蒸汽時代」的到來(九上P88-90)
1、珍妮機:18 世紀60年代,織布工哈格里夫斯發明了一種稱為「珍妮機」的手搖紡紗機。珍妮機的發明標志著英國工業革命的開始。
2、瓦特與蒸汽機:1785年以後,瓦特改進的蒸汽機首先在紡織部門投入使用。改良蒸汽機的出現標志著人類進入了「蒸汽時代」。
3、汽船:美國人富爾頓製造。
4、火車的誕生:英國工程師史蒂芬孫發明了火車機車。1825 年,這列名為「旅行者號」的機車在英國試車成功.
5、工業革命完成:19 世紀上半期
6、工業革命的影響:
工業革命創造了巨大生產力,使社會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工業革命以後,資本主義最終戰勝了封建主義,率先完成工業革命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逐步確立起對世界的統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進、東方落後的局面。

九、馬克思主義的誕生(九上P107-108)
1、馬克思主義的三個組成部分
馬克思主義理論包括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三個組成部分。
2、《共產黨宣言》
①時間:1848 年
②起草人:馬克思、恩格斯(為共產主義者同盟起草的綱領)
③作用:《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從此,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國際工人運動進人一個新的歷史時期。

④ 初中人教版歷史提綱

世界近代史(上):一、 世界資本主義制度的萌芽——文藝復新與新航路的開辟文藝復興:時間:14—16世紀;原因: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性質:最先在義大利(後傳到西歐)掀起的反封建、反神學的資產階級思想文化運動。.核心思想:「人文主義」(提倡以人為本,肯定人性,肯定現實生活)。代表:①但丁(先驅,是有舊時代走向新時代的第一位詩人)—《神曲》。②達.芬奇:—《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③莎士比亞—《羅密歐與朱利葉》、《哈姆雷特》等。意義:沖擊了封建神學;為資產階級革命准備了思想條件。新航路的開辟:(1492)哥倫布:向西橫渡大西洋——發現了新大陸美洲。(1497)達.伽馬:——到達印度,第一個找到了直通東方的新航路。(1519)麥哲倫——第一次環球航行,證明了地圓學說。(中國鄭和下西洋:明初,到達紅海沿岸、非洲東海岸。) 意義: ①開始把世界連成一個整體;②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③引發了西歐人殖民掠奪的狂潮。(77 頁圖) 二、世界資本主義制度的產生──英美法早期資產階級革命名稱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1640-1688) 美國獨立戰爭(1775-1783) 法國資產階級革命(1789-1894)根原 斯圖亞特王朝的封建專制統治阻礙資本主義發展 英國的殖民壓迫嚴重阻礙北美經濟發展。 封建專制統治和等級制度嚴重阻礙資本主義發展導火線波士頓傾茶事件三級會議的召開經過1.開始標志:1640年議會重新召開;2.內戰:克倫威爾——新模範軍;3.1649,處死查理一世;建立共和國,4.克倫威爾軍事獨裁統治;5.斯圖亞特王朝復辟;6.1688年「光榮革命」——結束。 1、開始標志:1775列剋星頓槍聲2、建軍:1775第二屆大陸會議,建大陸軍,華盛頓總司令3、建國:1776.7.4《獨立宣言》—美國(國慶日)4、轉折:1777薩拉托加大捷5、勝利:1781約克鎮英軍投降6.獨立:1783英美《巴黎和約》——結束。 1.開始標志: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佔巴士底獄(國慶)2、1789《人權宣言》3、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成立,處死路易十六4、雅各賓派專政(羅伯斯比爾)—把革命推向高潮,使之成為一次徹底的資產階級革命5、1794,「熱月政變」——結束。鞏固:拿破崙帝國:1、上台—1799「霧月政變」;2、內外措施:對內改革;對外戰爭(前期正義—鞏固革命成果、打擊封建勢力;後期侵略、掠奪、爭霸—滅亡。)3、滅亡:1814年滑鐵盧決戰。結果 建立起君主立憲制國家 獨立,建立起聯邦總統制國家 最終建立起資產階級共和國重要文獻 1689《權利法案》目的:限制王權。內容:確定議會為最高權利機關;國王征稅須經議會同意。意義:限制了王權,英國建立起君主立憲制的政權 1776. 7. 4《獨立宣言》內容:自由、民主、平等;2宣告北美13州獨立,標志美國誕生—被馬克思稱為「第一個人權宣言」 1789《人權宣言》內容:自由、平等、主權在民、三權分立;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影響:成為革命綱領,體現了反對君主專制和封建等級制度的要求。意義 它是人類歷史上資本主義對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勝利;揭開了資產階級革命運動的序幕;推動了人類歷史的發展進程。 既是民族解放運動又是資產階級革命(性質:雙重性);使美國贏得了獨立,有利於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對歐洲和拉丁美洲革命起了推動作用。 摧毀了法國封建專制制度,使民主共和思想廣為傳播,對人類社會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但革命所爭取的權利卻為少數人所有。人物評價 華盛頓:著名的資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領導北美獨立戰爭並取得偉大勝利;2.就任總統後,採取一系列措施(完善法制、創立合眾銀行等)促進了美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被益為「美國國父」。 拿破崙: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上台後、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對內改革,對外與反法同盟開戰,一定程度上維護了法國大革命的成果,但由於他的侵略戰爭引起了被奴役人民的反抗,最終導致了帝國的滅亡。性質 資產階級革命 既是民族解放運動又是資產階級革命(雙重性) 資產階級革命三、世界資本主義制度的產發展——兩次工業革命名稱 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科技革命時期 18世紀60年代—19世紀上半葉 19世紀70年代開始范圍 英國——歐美 歐洲——世界主要標志(特徵) 瓦特改良蒸汽機和機器的廣泛使用,把人們帶入「蒸汽時代」 電力的廣泛使用,把人們從「蒸汽時代」帶入「電氣時代」主要成就 開始:紡織業:哈格里夫斯—珍妮紡紗機(世界上第一台真正意義上的機器)。動力:瓦特—改良蒸汽機。交通:富爾頓——汽船 「克萊蒙號」、史蒂芬孫——火車 「旅行者號」。 電力:法拉第—電磁感應原理;愛迪生(「發明大王」)——電燈。電訊:(貝爾——發明電話;馬可尼—無線電報)。動力:狄塞爾—內燃機。交通:卡爾.本茨(「汽車之父」)—第一輛汽車;亨利福特—四輪汽車(使美國成為裝在輪子上的國家);萊特兄弟—飛機「飛行者一號」影響 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使人類從手工工場時代進入機器大生產時代。 促進資本主義經濟的迅速發展,但發展不平衡;密切世界各地的聯系;資本主義進入帝國主義階段。共同說明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四、資本主義制度在世界范圍的確立──美國內戰;日、俄改革1861-1865美國內戰 根原 南方奴隸制種植園經濟阻礙了資本主義經濟在全國的發展(矛盾焦點:黑奴制的存廢)經過 林肯當選為總統—導火線; 1861年南方挑起內戰;1862年林肯政府通過《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隸宣言》,扭轉戰局; 1865年北方勝利結束。影響 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性質),廢除了黑奴制度,維護了國家的統一,掃清了資本主義發展的又一障礙,為以後資本主義經濟的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1861俄國農奴制改革 根原 封建農奴制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展。性質 沙皇亞歷山大二世進行的「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內容 農奴有人身自由,農民 「解放」時可贖買一塊份地(但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全)影響 是俄國歷史的重大轉折,使俄國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道路;但改革不徹底,留下了大量封建殘余。日本明治維新背景 幕府的封建統治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展;美國最先打開日本的大門。性質 明治天皇實行的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內容 政治:「廢藩置縣」,加強中央集權; 經濟:引進西方先進技術,發展近代工業; 社會生活:提倡「文明開化」; 努力發展西方教育; 軍事:建立皇軍。影響 擺脫了被淪為半殖民地的命運,使日走上資本主義發展的道路;擔改革不徹底,保留了不少封建殘余;五、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和巴黎公社、殖民擴張和民族解放運動馬克思主義誕生 條件:經濟—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階級—歐洲三大工人運動{法國里昂工人起義,英國憲章運動(爭取普選權),德國西里西亞紡織工人起義}—標志著無產階級作為獨立的力量登上了歷史舞台。思想條件——三大思想來源:德國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法國空想社會主義(聖西門、歐文、傅立葉);實踐—馬、恩的實踐活動。標志:1848年2月《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是第一個革命綱領)。 巴黎公社原因:普法戰爭法國失敗。性質: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政權。失敗:「五月流血周」。意義:是無產階級的第一次偉大嘗試,其革命精神鼓舞無產階級為爭取解放繼續斗爭。殖民擴張和民族解放運動 三角貿易:歐洲(最早的殖民者西、葡;最大的英國)——非洲(黑奴)——美洲——歐洲。影響:給歐洲殖民者帶來巨額財富;給非洲帶來災難。民族解放運動:拉美:玻利瓦爾——「拉丁美洲解放者」亞洲:①中國太平天國運;②印度反英:章西女王、世界歷史九年級(下)俄國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比較表(第1課)名稱 時間和地點 性質 革命任務 結果 意義二月革命1917年3月彼得格勒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推翻沙皇統治 兩個政權並存 十月革命1917年11月7日彼得格勒領導人:列寧起義總指揮部:斯莫爾尼宮 無產階級革命 推翻臨時政府 建立社會主義制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工人士兵蘇維埃政府—人民委員會 十月革命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獲得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由此誕生。十月革命的勝利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的統治,推動了國際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爭。「斯大林模式」(第2課)形成標志時間 特點 形成背景 評價1936年新憲法制定 高度集中的經濟政治體制 在蘇聯外有帝國主義包圍,國內經濟、文化相對落後的情況下形成的。 它在一定歷史階段里發揮過積極作用。但這一模式也具有嚴重的弊端:第一,優先發展重工業,使農業和輕工業長期處於落後狀態;第二,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片面強調產值和產量,造成了產品品種少、質量差。第三,國家從農民手裡拿走的東西太多,嚴重損害了農民的利益,農民沒有生產積極性,農業產量長期停滯不前。第四,經濟發展粗放,經濟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費了資源。所以,從長遠看,嚴重阻礙了蘇聯的進一步發展。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在時間、地點、操縱國、涉及的地域方面的不同點(第3課)項目 時間 地點 操縱國 涉及的地域巴黎和會1919年巴黎 法、英、美 歐洲、西亞、非洲華盛頓會議1921~1922年 華盛頓美、英、日 東亞、太平洋地區1929——1933年經濟危機(第4課)時間 爆發國家 特點 影響 各國擺脫危機的辦法1929—1933年 美國開始席捲整個資本主義世界 涉及范圍特別廣持續時間比較長破壞性特別大 人民深受其害。工人大量失業,造成生產力破壞,勞動人民生活惡化,社會矛盾加深;壟斷資本家大量銷毀商品,生產破壞;經濟危機,引起政治危機,資本主義各國社會矛盾尖銳,政局動盪。 德日建立法西斯專政美國實行羅斯福新政羅斯福新政(第4課)時間 特點 目的 內容 成效和影響1933年在資本主義內部進行調整,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開創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先河 在資本主義內部進行調整,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以消除經濟危機。 中心措施:對工業的調整。(《國家工業復興法》)整頓銀行、調整農業、興建公共工程 美國經濟緩慢的恢復過來,人民生活得到改善;資本主義制度得到調整、鞏固和發展;資本主義國家對經濟的宏觀控制與管理得到加強;美國聯邦政府的權力明顯增強。新政在美國和世界資本主義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為以後美國參加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奠定了政治和經濟基礎。但它沒有改變資本主義制度,不可能從根本上消除經濟危機。第二次世界大戰簡表(第6、7課)時間 原因 交戰雙方 經過和結果 性質 影響1939.9.1到1945.9.2 帝國主義國家固有的矛盾和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的規律在起作用(根本原因)直接原因:1929~1933年的經濟危機,加速了德日法西斯專政的建立和歐亞戰爭策源地的形成綏靖政策,加速了大戰的爆發(慕尼黑陰謀——把綏靖政策推向頂點。時間:1938年9月。製造者:德(希特勒)、意(墨索里尼)、英(張伯倫)、法(達拉第)四國。內容:規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須在10天內把蘇台德區等地割讓給德國。實質:大國出於自身利益考慮,犧牲弱小國家利益。影響:把綏靖政策推向頂峰。刺激了法西斯國家的侵略野心,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 反法西斯同盟國家:蘇、中、美、英等與法西斯國家:德、日、義大利 1、德國進攻波蘭:1939年9月1日,標志: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2、德國進攻蘇聯:1941年6月3、日本偷襲珍珠港:1941年12月7日,標志:第二次世界大戰戰規模進一步擴大4、國際反法西斯聯盟的建立(1942年1月1日;主要國家:美、英、蘇、中等26個國家;標志:簽署《聯合國家宣言》;內容:保證用自己的全部人力和物力,聯合起來,徹底打跨法西斯國家;意義:改變了力量的對比,成為戰勝法西斯國家的有力保證。)5、雅爾塔會議(1945年2月;參加國首腦:美國(羅斯福)、英國(丘吉爾)、蘇聯(斯大林);地點:蘇聯的雅爾塔;內容:會議決定打敗德國以後,要對德國進行軍事佔領,徹底消滅德國的法西斯主義;同時,還決定成立聯合國;蘇聯承諾在德國投降後三個月內,參加對日本法西斯的作戰。)6、斯大林格勒戰役:1942年7月—1943年2月,作戰雙方:蘇聯、德國,標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7、諾曼底登陸:1944年6月6日,作戰雙方:美、英等反法西斯盟軍、德國,標志:開辟了歐洲第二戰場,加快了德國滅亡進程8、攻克柏林戰役:1945年5月2日,5月8日德國正式簽署投降書,作戰雙方:蘇聯、德國,標志:二戰歐洲戰場結束,德國潰亡。9、日本無條件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正式簽署投降書——第二次世界大戰戰結束 1945年9月2日 世界反法西斯戰爭 1、是人類歷史上一場空前的浩劫;2、徹底改變了世界面貌,影響了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亞非拉獨立與振興歷史進程表(19世紀5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第12課)地區時間 亞洲 非洲 拉丁美洲1947年「蒙巴頓方案」 印度獨立,領導人:尼赫魯 1960年 非洲獨立年90年代 納米比亞獨立1990.3——標志著歐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長達五個世紀歷史的結束,帝國主義在非洲的殖民體系最終崩潰。 巴拿馬人民從美國手中收回巴拿馬運河主權 1999年底二戰後美國經濟發展簡表(第8課)時期 表現(特點) 原因五六十年代 持續發展,西部和南部發展尤其迅速,呈現一片繁榮景象 美國是世界上最富強國家,占據了廣闊的國際市場;大力發展科技教育,利用高新技術成果,改進傳統工業的生產技術;發展新興工業和軍事工業;政府宏觀調控,改善人民生活,創造經濟發展環境。七八十年代 1、70年代危機,經濟受到嚴重打擊,經濟地位下降;2、70年代後到80年代初,經濟緩慢回升,但受到通貨膨脹的困擾;3、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調整,經濟形勢逐步好轉,但債務負擔加重。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負債國。經濟發展受限。 1、經濟發展弊端顯露,中東產油國大幅度提高石油價格,引發1974—1975年世界性經濟危機。2、通貨膨脹3、債務沉重九十年代 經濟持續穩定發展,這一時期美國的經濟政策和經濟結構都和以往有很大不同,進入了新經濟時代。新經濟的主要特徵是信息化和全球化。 改革社會經濟;加大發展教育科技事業的力度,促進以信息產業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的發展;完成傳統產業的技術改造冷戰政策(第14課)概念 原因 冷戰開始標志 表現 兩極格局形成和結束的標志 影響美國帶領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採取了除武裝進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敵對行為,以「遏制」共產主義。 國家利益的沖突;意識形態的差異。 杜魯門主義的出台,標志著美蘇戰時同盟關系正式破裂、美蘇之間的冷戰開始。(時間:1947年3月,提出者:杜魯門,內容:「遏制共產主義」,干涉別國內政、加緊控制其他國家的綱領和政策。) 政治上:「杜魯門主義」經濟上:「馬歇爾計劃」軍事上: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形成:美國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1949年),蘇聯建立了華沙條約組織。(1955年)結束:1991年蘇聯解體 1、兩強相爭,造成世界動盪不安,地區沖突;2、勢均力敵,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戰的爆發世界經濟的「全球化」趨勢(第16課)表現 影響1、國際投資和國際貿易迅速增長2、跨國公司的影響增大3、生產活動的全球化趨勢加快4、世界貿易組織——是世界經濟全球化發展的一個重要表現 1995年1月1日 利:國家之間經濟往來障礙逐步減少,促進了世界經濟發展;各國經濟相互依存、相互競爭,有利於發展中國家參與經濟競爭。弊:發展中國家由於科技水平和經濟實力相對較弱,在國際競爭中處於不利境地,拉大了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貧富差距;有些跨國公司的不公平行為;國際經濟風險對發展中國家的影響進一步加大。經濟全球化與中國的關系——既是機遇也是挑戰(2001年中國成功舉辦第九屆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成員國領導人會議、20001年11月中國正式成為世界貿易組織成員)第三次科技革命簡表(第17課)時間 主要標志及核心 主要成就 特點 影響20世紀四五十年代 人類在原子能、計算機、航天技術、生物工程等領域取得了巨大突破。核心:電子計算機的廣泛使用。生物工程核心是基因工程。 核電站、電子計算機、互聯網、克隆技術等 首先,這次新技術革命不僅涌現了大量的科學成果,而且大大加快了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的速度,縮短了知識變為物質財富的過程;其次,科學技術的各個領域相互滲透,一種技術的發展引起好幾種技術革命;第三,新技術成為社會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在促進經濟增長的各種因素中,科技進步所佔比重不斷上升。 1、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動了生產力空前發展,並進一步引起世界經濟結構和國際經濟格局變化;2、世界各國都在大力發展科技,增強自己在國際格局中的地位,從而推動了世界經濟格局的多極化;3、大大改變了人類生活方式。三次科技革命簡表名稱 時間及興起國家 主要標志 主要發明及成就 特點 影響工業革命(產業革命) 18世紀60年代 英國 蒸汽機的廣泛運用 珍妮機的發明、瓦特改良蒸汽機、汽船、火車 1、人類進入「蒸汽時代」2、發明機器的大都是具有實踐經驗技師和工人3、開始於輕工業部門4、首先發生在英國,緩慢向周邊地區擴展5、紡織、機器製造、冶金、采礦、交通運輸等部門成為五大支柱 1、生產力提高2、社會面貌發生翻天覆地變化資本主義最終戰勝封建主義,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逐步確立對世界統治,世界形成西方先進、東方落後局面3、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分化與對立第二次科技革命(電力革命) 19世紀70年代——20世紀初 電力和內燃機的廣泛運用 發電機、有軌電車、有線電話、無線電報、電燈、內燃機、汽車、飛機 1、科學和技術開始緊密地結合起來;2、幾乎同時發生在幾個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並迅速傳播;3、有的國家,兩次工業革命是交叉進行的;4、電力廣泛運用,人類進入「電氣時代」。 1、極大地提高了生產力,改善了人們的生活,引起社會生活的深刻變化;2、擴大了人們的活動范圍,加強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聯系,為經濟發展提供了廣泛途徑第三次科技革命(新科技革命) 20世紀四五十年代 原子能、計算機、航天技術、生物工程等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核電站、電子計算機、互聯網、克隆技術等核心:電子計算機的廣泛使用。生物工程核心是基因工程。 1、加快了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的速度,縮短了知識變為物質財富的過程;2、科技各個領域相互滲透;3、新技術成為社會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在促進經濟增長的各種因素中,科技進步所佔比重不斷上升。 1、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動了生產力空前發展,並進一步引起世界經濟結構和國際經濟格局的變化;2、世界各國都在大力發展科技,增強自己在國際格局中的地位,從而推動了世界經濟格局的多極化;3、大大改變了人類生活方式。

⑤ 急求初中(最好是初三的或我國、世界的總復習提綱)歷史復習提綱(務必以時間為線索)

其實時間點記不住的話最好是自己用一張大紙邊寫邊翻邊記,這個效率是最高的,最多花你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你自己畫一個大綱出來,而且讓你印象深刻,比起你從網上列印下來死記硬背效率高得多。歷史最好是聯想記憶。

⑥ [求]初三 世界歷史(人教版) 復習提綱

1、古代著名的大河流域文明

大河文明
河流
典型象徵

古代埃及文明
尼羅河
金字塔——是法老的墳墓,是古建築的精華,是權力的象徵。

古巴比倫文明
兩河流域
《漢漠拉比法典》——旨在維護奴隸主階級利益,是現存的世界上第一部體系完備的法典。

古代印度文明
印度河
種姓制度——將社會分為四個等級: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各等級間法律地位、社會權利、宗教生活大相徑庭,相互間界限森嚴。

2、海洋文明的代表——古希臘文明,是西方文明的發源地。雅典是古希臘最重要的城邦之一,在伯利克利當政時期,雅典民主政治極盛,全體成年男性公民都可以參加最高權力機構公民大會。為古代社會開創了民主政治的典範。伯利克利認為「雅典是全希臘的學校」。

3、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動:阿拉伯半島的穆罕默德,於公元7世紀創立伊斯蘭教。他帶領信徒與麥加貴族進行長期戰爭,打敗麥加貴族,建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阿拉伯國家。他建立的國家和創造的阿拉伯文明,對以後世界文明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4、世界各民族各地區和平交往對人類文明發展有著重要的歷史意義。1)義大利人馬可·波羅13世紀來中國,元朝皇帝元世祖讓他在元朝做官17年,他去過中國許多城市,回國後將所見所聞口述成書《馬可·波羅行紀》,在西歐廣為流傳,激起西方人對東方的嚮往,對以後開辟新航路產生巨大影響。2)阿拉伯人對世界文化的傳播與交流有著重大貢獻,印度人最早創造了從0-9的十個數字計數法,阿拉伯人學會後加以改造並傳播,被稱為「阿拉伯數字」。

文明的交往方式有兩種:暴力沖突和和平交流。

內容/名稱
佛教
基督教
伊斯蘭教

創立時間
公元前6世紀
1世紀
7世紀

創始人
喬達摩.悉達多
耶穌
穆罕默德

創始地
印度
巴勒斯坦一帶
阿拉伯半島的麥加

傳播
漢朝傳入中國

5、三大宗教的產生與傳播

初三歷史中考復習提綱(世界近代史部分)

第1課 向人性扼殺者宣戰

▲14—16世紀,歐洲興起一股追求個性解放和思想自由的風潮,這一運動被稱為「文藝復興」,它最早興起於義大利。文藝復興是資產階級叩響近代社會大門的思想解放運動。

▲被譽為文藝復興先驅的是但丁,他的代表作是《神曲》,被認為是歐洲從中世紀向近代社會過渡的標志。

▲達·芬奇是文藝復興期間義大利最著名的畫家,也是數學家、力學家和工程師,他在藝術上最傑出的代表作品有《最後的晚餐》和《蒙娜麗莎》。▲莎士比亞是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最著名的文學家,他的代表作品有:《麥克白》、《哈姆雷特》、《李爾王》、《奧賽羅》。

第2課 探險者的夢想

▲15世紀末開始,歐洲人為尋求東方財富,開始了新航路開辟的探索。哥倫布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率隊從西班牙出發,橫渡大西洋,到達美洲,他誤認為是印度,把當地居民稱為「印第安人」。

▲新航路開辟的歷史作用:1)加強了世界各地的聯系與交往,2)為亞非拉人民帶來了持續數百年的殖民掠奪、擴張和侵略,3)促進歐洲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4)使資本主義觸角伸向世界各地。

第3課剝奪王權保留王位的革命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勝利的標志文件是《權利法案》,它對國王權利進行了嚴格的限定,確立國會擁有最高權力,確立了英國的「君主立憲制」。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歷史影響:經歷了近半個世紀的資產階級革命,使英國確立資本主義制度,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並率先開始工業革命。英國革命不僅對英國的歷史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也迅速波及到歐洲其他國家,推動了歐洲資產階級革命的發展。馬克思認為,英國革命是一場「歐洲范圍的革命」。

第4課為民族獨立而戰

▲打響北美獨立戰爭第一槍,標志獨立戰爭開始的事件是來剋星頓槍聲。▲被馬克思稱為「第一人權宣言」的是美國獨立戰爭期間的重要文件《獨立宣言》。它的內容有:①天賦人權,人人生而自由平等;②政府由人民授權;③宣告北美獨立,建立美國。▲美國獨立戰爭的歷史影響:①推翻了英國的殖民統治,使北美人民獲得民族解放,建立了獨立的美國。②促進了美國資本主義和現代文明的發展。

第5課 為爭取「民主」「共和」而戰

▲「人生來就是平等的,整個主權來源與於人民,財產權是人神聖不可侵犯的權利」體現了法國《人權宣言》的核心思想。

▲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徹底摧毀了法國封建專制制度,使民主共和思想廣為傳播,對 人類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但這場革命所爭取的民主權利卻僅為少數人所享有。

第6課 拿破崙的文韜武略

▲在19世紀建立了法蘭西第一帝國,制定並頒布了《民法典》,被法國人民譽為民族英雄的人物是拿破崙。他是法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通過「霧月政變」奪取法國政權,在位期間頒布《拿破崙法典》(是資產階級國家的第一部民法典,其立法精神和原則為後來許多歐洲國家借鑒和效仿)等一系列法律文獻,加強統治,並通過對外戰爭加速了歐洲社會從中世紀向近代社會過渡,將法國大革命的某些成果推廣到歐洲各地,但由於他的對外戰爭威脅了歐洲所有國家的主權,侵犯了別國人民的利益,遭到各國的聯合抵抗,1815年在滑鐵盧戰役中被反法同盟打敗,從此退出政治舞台。他的一生對19世紀的法國和歐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第8課 改變世界面貌的蒸汽革命

▲1765年,哈格里夫斯成功地製造出能同時紡出多根棉紗的紡紗機——「珍妮紡紗機」,標志著工業革命的開始,把人類的「手」從直接勞動中解放出來。▲1783年,瓦特成功地改進了蒸汽機,並把蒸汽機和工作機連接起來,使工作機獲得強大而持久的動力,這一發明和應用徹底改變了人類生產和生活的面貌,把人類帶進了「蒸汽時代」。▲第一次工業革命後出現的新交通工具有蒸汽汽船和英國的史蒂芬孫發明的蒸汽機車(1814年發明「火箭號」;1825年發明「旅行者號」)。火車在交通運輸業中的應用,使人類邁進了火車時代,迅速擴大了人類的活動范圍。

第10課 「解放者」的風采

▲ 三角貿易是歐洲殖民活動的典型表現,暴露了資本原始積累的野蠻與殘酷性,它使非洲深受其害,而給歐洲殖民國家帶來了巨額財富,促進了這些國家資本主義的發展。

第11課 開辟新時代的「宣言」

▲馬克思曾被聘為《萊茵報》的主編,並風趣地說自己是「世界公民」。

▲1848年,馬克思和恩格斯聯合發表了《共產黨宣言》,它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第12課 「英特納雄奈爾」一定要實現

▲人類歷史上的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是巴黎公社。

▲《國際歌》的詞作者是歐仁·鮑迪埃,曲作者是狄蓋特。

第15課 決定美利堅命運的內戰

▲1861年,林肯當選為美國總統,南方奴隸制種植園主為保護自己的利益發動叛亂,挑起內戰,歷史上稱為「美國內戰」或「美國南北戰爭」。為了動員廣大人民群眾,爭取戰爭的勝利,1862年,林肯先後頒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兩個重要的法令。▲1862年林肯政府頒布的《解放黑人奴隸宣言》規定:從1863,所有南部叛亂各洲的黑人奴隸一律獲得人身自由。▲美國內戰的歷史作用:經過美國內戰,美國廢除了黑人奴隸制,使南北方在政治體制和經濟上都統一起來,促使美國資本主義經濟更加快速的發展起來,為其以後成為世界上最發達的資本主義強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年1月1日起

第16課 武士領導的社會變革

▲從1868年起,明治政府實行了一系列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史稱「明治維新」。改革的主要內容:①在政治上,大力加強中央集權,廢藩置縣;天皇擁有無限的權力,廢除封建身份制度;②在經濟上,向西方學習,發展近代工業;允許土地私有和買賣;全國統一徵收地稅;③在軍事上,實行徵兵制,建立常備軍和警察制度;④在社會生活和文化教育上,提倡「文明開化」,實行強制性義務教育。

▲日本明治維新的歷史作用:①對內:使日本擺脫落後,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②對外:使日本擺脫了民族危機,成為亞洲民族獨立的國家。③消極作用:日本實行軍國主義,很快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

第17課 電氣時代的來臨

▲第二次工業革命是以「電」為核心的革命,電被廣泛的應用到家庭生活、工業生產、交通運輸、信息傳遞等方面,人類社會從蒸汽時代進入了電氣時代。

▲電力的應用,引發了一系列改變人們生產和生活條件的發明與創造。其中,美國科學家愛迪生的成就最突出,他發明了電燈、留聲機、蠟紙、油印機等,對提高人類生活質量起了重要的作用。

▲從20世紀初開始,電成為西方國家生產和生活不可或缺的能源。在家庭生活中,電的使用方便了人類的生活(比如:洗衣機、電冰箱、電風扇等家電的使用;通訊的便利等),提高了人類的生活質量(給人類帶來娛樂,豐富生活等);在工業生產中,促使其他工業部門快速的發展,特別是鋼鐵工業的發展。

第18課 叩響現代文明的大門

▲1885年德國最著名的工程師卡爾·本茨在別人研究的基礎上,成功地設計並製造了世界上第一輛使用汽油內燃機的汽車。

▲1913年美國工程師亨利·福特首先在汽車生產中使用流水線裝配工藝。

▲1903年美國萊特兄弟成功地製造出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架由機械提供動力的飛行器。

▲汽車和飛機的發明,縮短了人們之間的距離,擴大了人們的活動范圍,改變了人類的社會面貌和生活方式,使人類聯系加強。比如:縮短了世界各地的距離;給人們帶來交通的便利;有利於人們物質文化的交流;有利於經濟的發展;帶來了環境污染;危害了人類的生命安全(戰爭、車禍、空難等)等。

第19課 締約結盟的狂潮

▲三國同盟:德國、義大利、奧匈帝國。 ▲三國協約:法國、俄國、英國。

▲歐洲兩大軍事集團形成的影響:歐洲兩大軍事集團形成後瘋狂的擴軍備戰,為了控制歐洲和世界霸權進行激烈的爭奪,使世界局勢日益緊張,世界大戰一觸即發。

第20課 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戰火

▲1914年6月28日塞爾維亞青年普林西普為了維護國家和民族的利益刺殺了在波斯尼亞首府薩拉熱窩參加指揮軍事演習的奧匈帝國皇太子斐迪南,這就是著名的「薩拉熱窩事件」,但是這一偶然發生的事件卻成為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給人類帶來了嚴重的災難。

▲1916年發生在法國境內的凡爾登戰役是一戰時期最殘酷,死亡人數最多的戰役之一,此後,法軍開始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

▲第一次世界大戰從1914德國向塞爾維亞宣戰開始,到1918雙方簽定停戰協定止,歷時4年零3個月,最後以同盟國的失敗而告終。參加這場世界大戰的共有33個國家,15億人口捲入了戰爭。戰火燃遍了歐、亞、非三大洲,雙方軍隊共有840萬人陣亡,另有2100萬人受傷,大戰中雙方共支出戰費2084億美元。年11月11日年7月28日

第23課 構建科學殿堂的巨匠

國家
人物
主要成就

英國
牛頓
建立經典力學體系—牛頓力學,被稱為「現代科學之父」

英國
達爾文
著有《物種起源》,提出「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美國
愛因斯坦
提出著名的「相對論」

⑦ 初中歷史所以提綱、(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

字數限制........歷史初二的下半學期期中前的復習提綱 第五單元復習提綱 第五單元描述了人類社會經歷了史前時代、農耕文明時代的歷程後進入的第三個歷史階段——工業文明時代的歷史。本單元分別從經濟發展、思想觀念的變化、世界開始形成一體和建立新的政治制度等方面闡述了農業文明走向解體、人類新時代的到來。在此基礎上,指出明清中國社會面臨的危機與挑戰。 5-1工商業的興起 「工商業的興起」按照歷史發展的脈絡,從生產力與生產關系兩個角度,敘述了14~16世紀西歐工商業興起的歷程。手工工場的出現,是從農業時代過渡到工業時代的開始;手工工場出現以後促使工商業的發展,產生了新的階級。 5-1-1「工廠從這里發展而來」和「商人的地位變了」:通過觀察、比較圖文資料,了解手工工場的生產情況,知道手工工場的出現促使西歐工商業的興起。通過觀察、思考,知道手工工場的出現給人類社會帶來了很大的變化,人類社會從此開始向工業文明時代過渡。嘗試收集有關西歐與中國手工工場的某方面事例,分析說明手工工場的特點及其作用。 「工廠從這里發展而來」——首先概述了由於商業的發展,手工作坊發展到手工工場;然後說明手工工場的特點是規模大、分工合作、生產效率高,並進一步指出手工工場的出現改善了人們的社會生活,促進了商業的發展。此外,還著重指出西歐手工工場的范圍,以說明手工工場的出現只是工業文明的曙光,整個西歐還處於農業時代。手工工場時期是農業時代過渡到工業時代的准備階段。 「商人的地位變了」——從商人的經營地位、政治地位以及貴族經濟地位等方面,描述了工商業的興起改變了國家的經濟政策、階級結構及階級關系。手工工場的出現以及工商業的發展,逐漸產生了兩個新的階層:經營手工工場的商人與手工工場工人,改變了兩個舊的階層:貴族與農民。 隨著商業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小作坊發展成為手工工場 手工工場出現的時間和地點 最早出現於14世紀的義大利,後來擴展到西歐其他國家。 手工作坊和手工工場的比較 手工作坊 手工工場 所有者 手工作坊主 手工工場主 勞動者 作坊主與家人或幫工 手工工場工人 生產方式 作坊主進行全程工作 工人之間分工合作 生產關系 學徒不領取工資,依附於作坊主。 手工工場主與工人是僱傭與被僱傭的關系 手工工場的特點 生產規模大、產量高;工人多,分工合作;出現了僱傭勞動,工場主是生產的組織者和管理者,不再進行全過程的生產。 手工工場的作用 提高了生產效率,改善了人們的生活,進一步促進了貿易的發展。 生產力變化 手工作坊——手工工場——工廠 生產關系變化 作坊主——富商(既是手工工場主又是商人)——早期資產階級 失地農民——雇傭工人——早期工人階級 手工工場時代,是由農耕文明時代向工業文明時代過渡和准備階段。手工工場時期,農業仍然是主要產業。 5-2沖破思想的牢籠 本課的主題是人們在思想上走出中世紀宗教蒙昧和專制的束縛,追求人性 、科學與民主。它圍繞文藝復興、宗教改革、近代科學的誕生以及啟蒙運 動,向學生展示歐洲由中世紀社會邁向近代社會的思想旋律。 5-2-1「蒙娜麗莎的微笑」 教材結構分析:「蒙娜麗莎的微笑」主要圍繞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學藝術成就,以達•芬奇 和莎士比亞為例,闡述了這一時期的人文精神。課文還以《牡丹亭》為例 ,把同一時期中國在文藝領域中的思想突破展現出來,開闊學生的視野。 學習要求:通過學習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人物及文藝作品,了解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精神。在學習過程中自覺培養人文精神。 時間 14世紀-16世紀 發生地 義大利,後傳播到西歐一些國家 發生背景 工商業發展,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 代表人物 達•芬奇(義大利藝術家。被稱為「文藝復興時代最完美的代表人物」。代表作:《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 莎士比亞(英國劇作家。代表作:《羅密歐與朱麗葉》、《哈姆雷特》、《威尼斯商人》) 什麼是「文藝復興」運動 文藝復興時期,一些先進的知識分子藉助研究古代希臘羅馬的文化,通過文藝創作,宣傳人文精神。 性質及實質 資產階級文化的興起 人文精神的含義 肯定人的價值與尊嚴,重視人的作用和需要,主張一切以人為本,要求一切從人出發,最終一切為了人。 意義 文藝復興運動是一次思想解放運動,反映了當時新興資產階級的願望,使人們的思想從宗教愚味中解放出來。 5-2-2「『教皇奶牛』的解放」 教材結構分析:「『教皇奶牛』的解放」主要圍繞德國的宗教改革展開,簡要地說明了德 國宗教改革的歷史背景、核心觀念以及影響。通過宗教形勢圖,讓學生比 較直觀地了解新教的產生和發展對天主教會權威的沖擊。 學習要求:從宗教改革的歷史背景入手,知道以路德為代表的新教的核心思想以及宗教改革的影響和意義。 德國宗教改革的歷史背景 16世紀,羅馬天主教會日益腐敗。文藝復興運動興起。 馬丁•路德的主張 在信仰問題上,人人都是平等的。只要自己真誠懺悔,就可以得救。(因信稱義) 宗教改革的影響和意義 德國宗教改革運動席捲了全國,各地的教會紛紛獨立。這一時期,瑞士、英國等西歐國家也掀起了波瀾壯闊的宗教改革運動,相繼擺脫了羅馬教會的控制,走上了獨立發展的道路。 5-2-3「近代科學的誕生」 教材結構分析:「近代科學的誕生」以培根、哥白尼、布魯諾、牛頓為代表,闡述了這一 時期人類在認識自然方面的系列突破,讓學生知道近代科學的誕生對解除 宗教蒙昧以及重新塑造人們世界觀、價值觀方面所產生的巨大影響。 學習要求:通過了解科學史上代表人物的理論貢獻,感受近代科學的誕生對歐洲中世紀思想所產生的沖擊。在學習過程中自覺培養科學精神。 英國科學家培根提出了一個重要思想:「知識就是力量」 科學家研究自然 天文學 波蘭科學家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說」被譽為「科學革命的開端」。 比較托勒密、哥白尼以及布魯諾的思想,明白人類的科學探索是循序漸進的。 物理學 牛頓的突出成就是提出了「萬有引力定律」。 科學的作用 科學可以幫助人類認識自然,揭示自然界的奧秘,從而以科學、理性的態度看待世界。 5-2-4「理性之光」 教材結構分析:「理性之光」主要圍繞啟蒙運動而展開,通過介紹伏爾泰、盧梭以及網路全書派等思想,突出這一時期的思想主題,即批判專制主義和宗教愚昧,宣揚自由、平等和民主,讓學生了解近代政治文明的思想基礎。 學習要求:知道啟蒙運動的主要代表人物以及這一運動的思想主題,理解其對後世的影響。 何為「啟」「蒙」 就是「打破」「蒙昧主義」(迷信和無知) 興起時間 17、18世紀 啟蒙運動興起的背景 根本原因:西歐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 因素:文藝復興運動,宗教改革,科學革命等 頂峰 18世紀後半期,法國 性質 第二次思想解放運動 啟蒙運動的代表 代表人物 主要觀點 伏爾泰 啟蒙運動的旗手,提倡天賦人權 盧 梭 人民主權思想 孟德斯鳩 三權分立 狄德羅 網路全書派 啟蒙運動的影響 1、為資產階級取得統治地位作了思想和理論准備。 2、為法國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備。 3、啟迪了人們的思想,動搖了封建統治。 4、激勵了中日等國仁人志士為改造舊社會而斗爭。 5-3世界開始走向整體 教材結構分析:本課主要圍繞著14~16世紀歐洲的歷史展開。14~16世紀的歐洲處在封建社會解體、向資本主義社會過渡的時期,資本主義經濟有所發展,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開始形成,新興資產階級為求得自身的發展,需要開拓市場和沖破封建勢力的束縛。為此,新興資產階級進行了一系列的活動,新航路的開辟是其中重大活動之一。新航路的開辟對世界歷史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它擴大了歐亞非之間的貿易和往來,打破了世界各大洲彼此隔絕的封閉狀態,使世界從原來相對分散、隔絕的狀態走向一個相互聯系的整體;同時也促進了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資本主義的發展,歐洲人從此走上了殖民擴張的道路。 「發現新大陸」——主要是通過對新航路開辟的背景、經過的介紹,說明新航路的開辟為加強各個大陸之間的聯系創造了條件。教材首先以《馬可•波羅游記》為切入點,引出歐洲人對東方的嚮往;接著重點講述了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歷史事件及其歷史作用,即鼓舞了更多的人開始海上探險;隨後列舉了其他一些當時比較有名的航海家開辟新的航路的案例;最後點明新航路開辟的積極意義。 「全球聯系的加強」——重點介紹了新航路開辟對歷史發展的積極作用。教材選取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進行描述:新航路的開辟為各大陸之間人們的遷徙提供了方便;極大地促進了國際貿易的發展;在世界范圍內不同區域文明之間的交流日益頻繁。 「黑人是怎樣來到美洲的」——主要是講新航路開辟帶來的負面影響,即一些歐洲國家對美洲、非洲和亞洲進行殖民擴張,野蠻屠殺當地居民,掠奪土地和財富。具體表現為對財富的瘋狂掠奪,以及奴役和屠殺印第安人;毀滅印第安人之後,開始從非洲販賣黑人到美洲做奴隸,給非洲造成慘重的損失。 學習要求:1、通過學習新航路開辟的原因和條件等內容,學會從可能性和必要性兩方面把握歷史過程、歷史現象發生的原因。 2、知道新航路的開辟,一方面使全球聯系不斷加強的史實,另一方面使歐洲殖民者加緊殖民掠奪的歷史史實。 3、通過分析新航路開辟所帶來的正面和負面影響,培養以歷史的眼光、辯證地看待歷史現象的能力。 4、學習新航路開辟的過程,培養不畏艱險、勇於開拓進取的精神。 新航路開辟後的正面影響 新航路開辟後的負面影響 加強了各個大陸之間的聯系,拓展了人們的眼界,促進了人類文明的傳播與交融。為人們遷徙提供了方便,促成了新的民族產生;促進了國際貿易的發展;促進了不同地區文明的交流。總之,世界開始走向整體。 歐洲國家對美洲、非洲、亞洲進行殖民擴張,掠奪土地和財富;毀滅印第安文明;販賣黑奴。總之,造成了亞、非、拉美長期的落後與貧窮。 5-4資產階級革命:新體制的創立 本課通過講述17、18世紀,英國、美國和法國先後爆發的資產階級革命推翻封建專制制度、建立資本主義共和制度的經過,從不同層面展現出英國、美國和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基本狀況、特點和深遠影響。從中可以讓學生領略早期資產階級以革命方式推翻封建制度、向資本主義過渡的壯闊景象,同時了解資本主義制度確立的曲折歷程,激發學生探索人類文明向前發展的奧秘。 「議會對王權的勝利」——選取了英國革命的案例,首先介紹17世紀初英國國王查理一世統治期間,議會與王權的斗爭概況;接著重點說明資產階級通過革命取得政權後曾出現復辟,資產階級採取不流血的方式發動政變,最終完成資產階級革命並頒布了限制王權的《權利法案》。課文以歷史發展的時間線索為主線,引導學生深入體會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復雜性與曲折性;最後,總結了英國確立的君主立憲制對世界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歷史上第一位總統的產生」——從美國獨立戰爭的背景、經過、結果等方面進行敘述,讓學生在一個又一個的歷史事件中,逐漸把握美國獨立戰爭具有反對英國殖民統治、爭取民族解放的正義戰爭的特點。課文重點介紹了華盛頓在美國獨立戰爭中的突出作用及三權分立的學說。 「忘我獻身的法國公民」——選取了法國大革命中的重要歷史事件,首先通過對法國大革命爆發原因的分析,讓學生認識到法國大革命的爆發是對君主專制不滿的必然結果;其次介紹了巴黎人民的三次武裝起義,通過對三次武裝起義和每次起義所取得的革命成果,使學生懂得正是人民的力量把革命不斷推向高潮,明白「只有人民才是創造歷史的真正動力」的道理。 學習要求:1、通過閱讀、收集資料,知道資產階級革命產生的歷史背景、發展,掌握幾個有代表性的實行資產階級共和制度的國家。 2、能夠說出17~18世紀,英國、美國、法國建立資本主義制度產生的影響及其歷史作用。 3、能把握資產階級革命的主要線索,認識人類文明不斷進步的發展趨勢。 4、通過學習,知道資產階級革命中發生的重要歷史事件、重要歷史人物,知道它(他)們對歷史發展進程產生的積極影響;同時,通過分析具體的歷史事件,體會人民群眾在社會變革中所起的積極促進作用,明白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觀點。 對比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獨立戰爭和法國資產階級革命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美國獨立戰爭 法國資產階級革命 革命爆發背景 查理一世為了加強王權採取的措施,不僅招致了廣大民眾的普遍不滿,更使國王同議會中的資產階級新貴族的矛盾迅速激化,從而導致了革命的爆發。 英國殖民當局對北美13個殖民地進行殖民統治和壓迫,北美人民要求獨立。 路易十四和路易十六的君主專制統治。 經過 1、1640年,查理一世企圖解散議會 2、1642年,查理一世挑起內戰 3、1649年,議會軍在克倫威爾的領導下取得勝利。查理一世被送上斷頭台 4、1688年,宮廷政變(光榮革命) 5、1689年,議會頒布《權利法案》 1、導火線:波士頓傾茶事件 2、序幕:1775年,來剋星頓的槍聲,揭開了美國獨立戰爭的序幕 3、建國: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發表《獨立宣言》,美利堅合眾國正式誕生。 4、勝利:1781年,美國人民在華盛頓的帶領下最終打敗了英國軍隊,取得了獨立戰爭的勝利。1783年英國正式承認美國獨立 5、1787年制定美國憲法,確定了美國的共和政體和三權分立原則。華盛頓當選為美國第一任總統。 巴黎人民三次武裝起義 1、1789年7月14日,攻克巴士底獄,掀開了法國大革命的序幕,並頒布了《人權宣言》 2、1792年,廢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國,國王路易十六被處死 3、1793年,領導者羅伯斯庇爾等實施了一系列革命政策,使大革命達到頂峰。 結果 英國確立君主立憲制(由議會限制王權的政體) 總統共和制 共和政體 歷史意義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是世界近代史開始的標志 美國獨立戰爭既是民族解放運動,又是資產階級革命運動。 結束了法國封建專制統治;沉重打擊了歐洲其他國家的封建制度;充分顯示了人民群眾的偉大力量。 5-5面臨挑戰的中國 第五課是在西方各國相繼爆發資產階級革命,開始向工業文明邁進的歷史背景下,從經濟、民族關系、政治制度及對外關系等方面,著重描述明清時期中國的繁榮及繁榮背後的危機。 5-5-1最後的盛世 教材結構分析:「最後的盛世」——通過介紹當時人口的眾多、手工業的繁榮、商業的發達和社會生活的變化,展示了明清時期中國社會的盛世景象。 學習要求:1、通過學習明清時期手工業和商業的發達、對外貿易的增長以及由此帶來的社會生活的變化等具體案例,了解這一時期社會呈現的繁華景象及其原因。 2、嘗試運用多種資源,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理解、分析明清時期中國呈現出的繁盛景象,同時把握盛世背後所隱藏的危機,以歷史的、辯證的眼光看待明清時期的中國社會。 3、鼓勵學生盡可能多地運用各種手段,收集、整理相關資料,進行歸納、分析,正確認識工業文明大潮中的中國農耕文明,從多方面探尋中華文明在世界近代化大潮下逐漸落伍的原因。 背景(明清時期) 1368年明朝建立,一直到1840年鴉片戰爭之前的明清歷史。其中1368~1644年是明王朝統治時期,從1644年清軍入關開始是清王朝統治時期,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皇帝進行統治的朝代。 「最後的盛世」的表現 農業 玉米、番薯等高產農作物傳入中國。中國的經濟重心已完全轉移到江南地區,「湖廣熟,天下足。」人口增長迅速。 手工業 絲織業、棉紡織業發達 商業 商幫的形成,工商業市鎮的興起,國際貿易頻繁。 社會生活 服務性行業興盛 如何正確看待「最後的盛世」 「夕陽無限好,只是已黃昏;盛世的背後,隱藏著危機。」 5-5-2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 教材結構分析:「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主要體現的是民族政策和民族關系方面的內容。從總體上看,明統治者側重於防禦,清統治者更重視懷柔政策,由此形成了「明修長城清修廟」兩種不同的邊防局面。避暑山莊的修建、達賴和班禪封號的冊封都表現了清統治者在民族問題上的政策和態度;此外,明代開始的「改土歸流」、清代平定少數民族叛亂的舉措,都有力地表現了明清統治者在處理民族問題上採取的積極措施。 學習要求:掌握明清兩朝統治者在處理民族問題時所持的不同態度,體會「明修長城清修廟」的內涵;同時了解統治者在維護國家統一,促進邊疆地區的經濟開發及與內地的文化交流等方面採取的積極措施。 明清時期與蒙古族、藏族以及西南少數民族的關系 與蒙古族:明-修築長城 清-土爾扈特部回歸、平定準噶爾叛亂 與藏族:清-冊封達賴和班禪、派駐藏大臣 與西南少數民族:改土歸流 明清統治者不同民族政策 明代統治者主要以防為主,採取了比較被動的防禦政策;清統治者則比較積極主動,採取懷柔的政策籠絡其他少數民族。 明清兩朝對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有什麼意義? 維護了國家統一,促進了邊疆地區的開發與內地的文化交流,奠定了今天我國多民族國家的疆域版圖。 5-5-3專制帝國 教材結構分析:「專制帝國」——從專制國家機構、文字獄、科舉考試及社會生活領域的專制等方面,重點描述了明清時期高度集中的專制皇權。此外,教材還補充了反對專制皇權的思想家的內容,有利於學生進一步了解明清時期的思想發展狀況。 學習要求:了解統治者在加強皇權方面採取的主要措施及其結果,進一步從社會生活領域加深對專制皇權的理解;知道反對專制皇權的代表人物,並嘗試與同時代的西方思想家進行比較。 明清時期高度集中的專制皇權的表現 1、設立專制國家機構:明朝建立廠衛等特務機構、清朝雍正設置軍機處 2、清朝大興「文字獄」 3、科舉考試以八股取士 4、社會生活領域的專制:建貞節牌坊、禁止世俗文化 反對專制皇權的思想家——明末清初學者黃宗羲提出「為天下之大害著,君而已矣」 5-5-4來自海上的挑戰 教材結構分析:「來自海上的挑戰」——以鄭和下西洋、傳教士來華、歐洲殖民者東來和馬戛爾尼來華等案例,描述了同一時代中外統治者在海外拓展上的不同態度:明清統治者對海外探索的嘗試與拒絕,西方文明的東來與野蠻侵略的並存,這也使中國人民開始了英勇的斗爭。最後,暗示出古老的中國開始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學習要求:通過對鄭和下西洋,新航路開辟後傳教士與歐洲殖民者東來史實的學習,知道這一時期中國政府對海外探索的態度,分析東西方在這一時期產生差距的原因。 鄭和下西洋 鄭和七下西洋的時間、路線、作用和失敗的原因 傳教士來華 傳教士帶來的西方文明及其對中國的影響 歐洲殖民者東來 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佔領澳門;1661年,鄭成功收復台灣(抗擊侵略者和維護祖國統一)。 馬戛爾尼使團來華 清朝統治者對西方殖民者的到來所持的態度與採取的措施,以及馬戛爾尼來華的目的與結果。 為什麼說中國在19世紀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從國家體制看,中國仍是皇權占統治地位的國家,皇權得到高度強化,人民沒有民主與自由;從思想觀念上看,掌握國家命運的上層統治者仍以中國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自居,不與其他國家進行交流;從對外政策上看,堅持閉關鎖國;從經濟發展來看,中國雖一度處於盛世的繁華,但舊有的體制與觀念,沒有形成良好的經濟運行機制等。因此,當西方國家先後進入革命的時代,國家體制發生巨大變化,尋求向外拓展時,中國仍然按照自己的軌跡發展,這不可避免地使古老中國面臨著來自外部與內部的雙重挑戰。
添加評論

⑧ 初中歷史提綱

還有恐龍等歷史生物的出現,最後才是「人」!!!!
一 、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1、元謀人
時間: 距今約一百七十萬年,是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
地點:雲南元謀縣。(長江流域)
2、北京人
時間:距今約七十至二十萬年。
地點:北京西南周口店龍骨山的山洞裡。(黃河流域)
二 、原始的農耕生活
1、河姆渡人
時間 :距今約六千多年。
地點:浙江餘姚市河姆渡村
主要農具和農作物:普遍使用磨製石器和骨器。水稻和蔬菜。(我國是世界上種植水稻最早的國家。)
2、半坡人
時間: 距今約五六千年。
地點:陝西西安市半坡村
主要農具和農作物:普遍使用磨製石器。種植粟。(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粟的國家。)
三、神奇的遠古傳說
1、華夏族的形成 炎帝和黃帝部落結成聯盟,後來發展成華夏族,成為漢族的前身。
2、炎帝:號神農氏,教民農耕,是農業生產的創始人。「嘗百草」,給人們尋找治病的草葯。
3、黃帝——人文初祖 (後人認為黃帝是中華文明的創始者。)有許多發明創造:做兵器,造車、船、宮室,教人挖井,染五色衣裳。
4、堯舜禹:相傳繼黃帝之後,我國黃河流域傑出的部落聯盟首領有堯舜禹。當時採用禪讓制,民主推選部落聯盟首領。(禪讓的依據:有德有才)
堯:節儉、樸素、愛民。
舜:吃苦耐勞,孝順父母。
禹:治水有功。

考點 2:國家的產生和社會的變革
知識清單—— 明確考什麼
一、夏朝
1、建立: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
2、政治制度:啟開始,王位世襲製取代禪讓制。(「公天下」變為「家天下」)
二、商朝
1、建立:約 公元前1600年,湯建立商朝。
2、政治:盤庚遷都至殷,統治穩定。
3、滅亡:約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紂,商朝滅亡。
三、西周
1、建立: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戰大敗商軍。滅商後,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鎬京。
2、政治經濟制度:分封制,土地國有制。
3、滅亡:公元前771年,西周滅亡。
四、東周
(1)春秋爭霸: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為春秋五霸。
齊桓公:最先稱霸:管仲改革,「尊王攘夷」,葵丘會盟。
晉文公:「退避三舍」。
楚莊王:問鼎中原。
越王勾踐:卧薪嘗膽。
(2)戰國七雄:齊,楚,秦,燕,趙,魏,韓。(形勢圖) (東齊、西秦、南楚、北燕、趙魏韓在中間。)
(3)商鞅變法: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
1、目的:富國強兵
2、內容:承認土地私有,允許土地自由買賣;獎勵耕戰;推行縣制。
3、影響:廢除了舊制度,促進了農業生產,提高了軍隊戰鬥力,使秦國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諸侯國,為以後兼並六國、統一中國打下堅實的基礎。
4、啟示:改革不是一帆風順的,有時甚至付出血的代價;順應歷史潮流的改革終究會取得勝利。同時我們要學習商鞅勇於改革、勇於創新,和他的獻身精神。

考點 3:統一國家的建立
知識清單—— 明確考什麼
一、秦朝的統治與秦末農民戰爭
(1)秦朝的統治
1、統一時間: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統一。(秦始皇圖)
2、秦始皇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
建立中央集權;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焚書坑儒,控制思想。
3、秦朝的疆域:東到東海,西到隴西,南到南海,北到長城一帶。(考圖)
4、統一的意義: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長期分裂割據,開創了中國歷史上首次大一統局面。秦朝時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
(2)陳勝吳廣起義
1、地點:大澤鄉(安徽)
2、意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在這次起義的推動下,劉邦項羽推翻秦朝的殘暴統治。起義具有革命首創精神。
二、漢朝的統治
1、西漢
時間:前202年,劉邦建立,都城長安。
漢初:郡縣制,分封制,休養生息政策。
西漢的強盛:漢武帝統治時出現大一統局面。
2、東漢:時間:25-----220年。建立者:劉秀。都城:洛陽。
三、秦始皇,漢武帝
(一)秦始皇——我國古代封建社會第一個皇帝。
功勞:1、實現統一,滅六國,結束春秋戰國以來長期分裂割據局面,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
2、鞏固統一,創立了一套封建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制度,影響深遠。
3、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和車軌,有利於經濟文化交流和發展。
4、北擊匈奴,修築萬里長城;開發南疆。
過 :統治殘暴: 賦稅繁重,刑法苛嚴,兵役徭役繁多,加速了秦朝滅亡。
焚書坑儒:摧殘了文化,鉗制了思想。
(二)漢武帝的大一統
背景 :經濟繁榮,國力強盛。
措施:1、政治:頒布推恩令,削奪大批列侯的爵位。解決王國問題,加強中央集權。
2、經濟:將地方上的鑄幣權和鹽鐵經營權收歸中央,統一鑄造五銖錢。
3、思想:接受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興辦太學,大力推行儒學教育,任用儒生做官。實現思想上的大一統。
4、軍事:派衛青、霍去病等多次大規模攻打匈奴,基本上解除了匈奴對北部邊郡的威脅。
結果:出現大一統局面。
四、絲綢之路
1、張騫通西域
西域:漢朝時,指玉門關,陽關以西、蔥嶺以東、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天山南北的今新疆地區。
目的:為了聯合大月氏夾擊匈奴,受漢武帝派遣,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張騫兩次出使西域。
影響:第一次了解西域的情況和西域人像和漢朝交往的願望。
第二次建立了西漢與西域各國的友好關系,加強了經濟文化交流,促進了西域的開發,為絲綢之路的開辟創造了條件。
2、絲綢之路
開辟時間:西漢漢武帝時。
路線:從長安出發,經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區,到達中亞、南亞、西亞,再轉運到大秦。
意義:促進了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
初一歷史下復習提綱
第1課 繁盛一時的隋朝
一、隋朝的統一:581年北周外戚楊堅奪取政權,建立隋朝,定都長安,(年號開皇)。589年,隋滅陳,統一南北。(618年,隋煬帝在江都被殺死,隋朝滅亡。)結束了西晉末年以來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對峙局面,開創隋唐時期三百二十餘年的「大一統」局面,為經濟文化的繁榮發展奠定了基礎。
思考:聯系南北朝歷史的特點,想想為什麼在經歷了魏晉南北朝的大分裂後,隋朝能實現重新統一?
①長期的分裂和戰亂,人民渴望統一
②北方:經過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民族界限縮小,為南北統一創造了條件。
南方:江南經濟的發展,南北人民要求結束分裂局面,加強雙方的經濟交流;
③隋朝勵精圖治,國力強盛。陳朝統治腐敗,力量衰弱。
二、開皇之治:隋文帝在位期間隋文帝的統治措施:①改革制度 ②發展生產 ③注重吏治,勵精圖治,提倡節儉。隋文帝在位時期,國家統一安定,人民負擔較輕,社會經濟繁榮,史稱隋文帝的統治為「開皇之治」。(國家統一,社會安定,人口激增,墾田擴大、糧倉豐實。史稱「開皇之治」。)
三、隋朝大運河:
目的:為遊玩江都,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朝對全國的統治,隋煬帝派人開鑿了大運河。路線: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南至餘杭,全長兩千多公里,分為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四段,連接五條河流(自北向南):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意義:這是古代世界上最長的運河,它的開鑿,大大促進了南北的經濟交流。
第2課 「貞觀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李淵在太原起兵,618年攻佔長安,建立唐朝。(時間:618年 開國皇帝:唐高祖李淵 都城:長安)
二、貞觀之治:人物:唐太宗。措施:注重總結歷史經驗教訓,重視人民群眾的力量;注重發展生產,減輕人民負擔;崇尚節儉;任用賢才(房玄齡謀杜如晦斷)、虛心納諫(魏徵)。表現:政治比較清明,經濟發展較快,出現繁榮景象,國力逐步強盛。歷史上稱當時的統治為「貞觀之治」。
三、女皇武則天:我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晚年稱帝,改國號為周。武則天重視發展農業生產,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郭沫若稱其統治「政啟開元,治宏貞觀。」( 為什麼歷史上稱武則天的統治為「政啟開元,治宏貞觀」?答:武則天當政期間,繼續實行唐太宗發展農業生產、選拔賢才的政策,使唐朝社會經濟進一步發展,國力不斷增強。為開元盛世開辟了道路。)
第3課 開元盛世
一、「開元之治」
人物:唐玄宗。措施:①任用賢才(姚崇);②重視地方吏治;③注意節儉。(唐玄宗勵精圖治的表現:(1)任用賢才(姚崇)(2)重視吏治(3)崇尚節儉) 表現:唐玄宗統治前期(開元年間)政治清明,經濟空前繁榮,倉庫充實,人口明顯增加,唐朝進入了全盛時期,歷史上稱為「開元盛世」或「開元之治」。
二、唐朝經濟
1、農業方面:①興修大型水利工程。②農耕技術提高:水稻廣泛採用育秧移植。③茶葉生產的發展:唐朝出現了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作者陸羽被後人稱為「茶神」。飲茶之風開始在唐朝盛興。④生產工具的改進:出現新的農業工具──曲轅犁;創制新灌溉工具──筒車。
手工業方面:①絲織業:花色品種多,技術高超。②陶瓷業:越窯青瓷、邢窯白瓷、唐三彩(世界工藝的珍品)。
商業繁榮:①著名的大都市:長安、洛陽、揚州、成都。②長安城:城內分為坊和市,坊是居民宅區,市為繁榮的商業區。①城市布局:宮殿、衙署、坊、市分置,宮殿區位於全城北部中央;全城呈東西對稱分布;全城街道整齊,樹木成行。②人口:百萬人。③邊疆各族和各國人士雲集,商業繁盛。唐都長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市。
第4課 科舉制的創立
一、魏晉以來,官員大多從高門權貴的子弟中選拔。
二、科舉制的誕生與完善
階段 人物 貢獻 影響
科舉制的創立 隋文帝 開始用分科考試的方法選拔官員 1、改善了用人制度:門弟不高的讀書人,可以憑才學做官,使得有才識的讀書人有機會進入各級政府任職。選拔官吏的權力也從地方集中到朝廷。
2、促進了教育事業的發展,士人用功讀書風氣盛行。
3、促進了文學藝術的發展,尤其因為進士科重視考詩賦,也大大有利於唐詩的繁榮。
4、科舉制度在我國封建社會延續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廢除。
隋煬帝 正式設置進士科,科舉制正式誕生
科舉制的完善 唐太宗 擴充國學的規模,增加考試的人數
武則天 增設殿試、武舉
唐玄宗 豐富考試的內容:詩賦成為進士科主要的考試內容。
三、科舉制的影響
1、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識的讀書人有機會進入各級政府任職。2、促進了教育事業的發展。3、促進了文學藝術的發展。(直到清朝末年才廢除)
第5課 「和同為一家「
唐朝時,唐太宗和武則天在今新疆地區先後設立了管轄西域的最高行政和軍事機構──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
一、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
1、吐蕃的風俗習慣 ①生活的地區:青藏高原一帶。②生產:游牧為業,有的以農耕為生。③崇尚戰功,以戰死為榮。
2、文成公主入吐蕃
文成公主與松贊干布和親有什麼意義?①維護了和平,增強了友誼。②密切了雙方經濟文化交流
3、金城公主入吐蕃
二、唐朝周邊的少數民族(唐代民族關系處理)
民族 祖先 首領 生活
區域 方式(各親、冊封) 意義
藏族 吐番 松贊干布贊普 青藏高原一帶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 密切了唐番經濟文化交流,增進了漢藏之間的友好關系
尺帶珠丹贊普 唐朝把金城公主嫁給尺帶珠丹
維吾爾族 回紇
(鶻) 懷仁可汗 甘肅新疆一帶,色楞格河流域 唐玄宗封其首領為「懷仁可汗」 雙方關系友好,經濟和商業繁榮
靺鞨 渤海郡王 東北松花江、黑龍江 唐玄宗封其首領為「渤海郡王」 面積不斷擴大,人口增多,與內地貿易往來頻繁,經濟文化水平提高,有「海東盛國」之稱
彝族白族 六詔居民 雲南王 雲南蒼山洱海 唐玄宗封首領為「雲南王」 在唐朝支持下實現了統一
第6課 對外友好往來
隋唐對外交往比較活躍,與亞洲以至非洲、歐洲的一些國家,都有往來。主要的對外友好往來城市:長安、洛陽、廣州、揚州。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聲望,各國人稱中國人為「唐人」。
一、唐與日本的關系──遣唐使和鑒真東渡
1、隋唐時,中日兩國交往密切。貞觀年間,日本有很多遣唐使、留學生和留學僧來唐學習。
2、遣唐使回國後很受重用,他們以唐朝的制度為模式,進行政治改革,還參照漢字創制了日本文字,在社會生活上至今都保留唐朝人的某些風尚。
3、唐朝赴日本的使節和僧人中,最有影響的是鑒真,曾六次東渡日本,在日本傳播唐朝文化。
唐朝文化對日本的影響:政治制度、文字、建築、錢幣、習俗等。
二、唐與新羅的關系
1、方式:①派遣使節和大批留學生到唐朝學習;②新羅商人來中國經商,新羅物產居唐朝進口首位。朝鮮的音樂傳入中國,豐富了中國的文化。
2、表現有:仿唐制建立政治制度、採用科舉制選官吏、引入了中國的醫學、天文、歷算等科技成就。
三、唐與天竺的關系──玄奘西遊
唐朝時中國與天竺交往頻繁,最傑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貞觀初年,他從長安出發,前往天竺。回國後,專心翻譯佛經,還寫成著名的《大唐西域記》。這部書是研究中亞、印度半島以及我國新疆地區歷史和佛學的重要典籍。
為什麼唐朝與世界各國保持頻繁的友好往來?1、唐朝的強盛、繁榮、先進,對世界各國產生了巨大的吸引力。2、唐朝比較開放的政策和比過去發達的對外交通,給唐朝與各國友好往來提供了條件。新 課標 第 一 網
唐太宗唐玄宗武則天比較
唐太宗 武則天 唐玄宗
統治方法 勤於政事,重視發展生產,減輕農民的賦役和徭役,重用賢才,虛心納諫。 繼續實行唐太宗發展農業生產、選拔賢才的國策 任用熟悉吏治、富於改革精神的姚崇,重視地方吏治,中央優秀官員到地方任職,燒毀珠玉錦綉,提倡節儉,發展農業生產。
統治美稱 貞觀之治 政啟開元,治宏貞觀 開元盛世,開元之治
科舉制 擴充國學規模,增加學員。 開創殿試和武舉 詩賦成為進士科的主要內容
對外交往 玄藏西遊 鑒真東渡
民族關系 把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 封回紇首領為「懷仁可汗」封靺鞨首領為「渤海郡王」封南詔首領為「雲南王」
任用賢才 房玄齡,杜如晦,魏徵 駱賓王 姚崇
名言名句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自古皆貴中華,賤狄夷,朕獨愛之如一。
其它 被北方、西域首領奉為「天可汗」。歌舞《秦王破陣樂》 參與編創《霓裳羽衣舞》
第7、8課 輝煌的隋唐文化
一、高超的建築水平
1、趙州橋 設計者:隋朝李春。趙州橋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橋。
2、唐長安城 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二、雕版印刷術的發明
1、隋唐時期,已發明雕版印刷術
2、《金剛經》: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標有確切日期的雕刻印刷品。
三、光耀千古的詩壇
詩人 代表作 特點
李白 《早發白帝城》《蜀道難》 豪邁奔放,想像豐富。 詩仙
杜甫 「三吏」「三別」 或雄渾或沉鬱,反映社會現實。 詩聖
白居易 《秦中吟》《新樂府》 通俗易懂,反映社會現實。
四、燦爛奪目的書法和繪畫
1、書法 2、繪畫
書體 書法家 代表作
顏體 顏真卿 《多寶塔碑》
柳體 柳宗元 《玄秘塔碑》
閻立本 《步輦圖》
吳道子 《送子天王圖》 畫聖
五、藝術寶庫莫高窟 世界上最大的藝術寶庫之一。
六、盛大歡騰的樂舞 著名的歌舞大麴有歌頌唐太宗的《秦王破陣樂》、唐太宗參與編創的《霓裳羽衣曲》。
第9課 民族政權並立的時代
安史之亂,唐朝由盛轉衰。907年,唐朝為藩鎮所滅。
一、遼宋西夏的並立
1、契丹的興起 (1)契丹的生活習俗:游牧為主,唐末開始逐漸有了農耕生活。(2)契丹國的建立
2、北宋的建立 (1)北宋的建立(2)杯酒釋兵權:用設酒宴的方法解除了統兵大將的兵權。
3、西夏的建立
4、北宋與遼的和戰
(1)宋初,對遼用兵失敗,只好採取防禦政策。
(2)宋真宗時,遼宋澶淵之盟:遼撤兵,宋朝給遼歲幣。
5、北宋與西夏的和戰
宋與西夏的和議:①元昊向宋稱臣;②宋給西夏歲幣;③雙方在邊界開放貿易。
二、金與南宋的對峙
1、金的建立 2、金滅遼和北宋 3、南宋的建立 4、岳飛抗金 5、紹興和議
南宋向金稱臣,並給金歲幣;雙方以淮河至大散關一線劃定分界線。宋金對峙局面形成。
政權 民族 建立時間 建立人 都城
契丹(遼) 契丹 10世紀初(916年) 遼太祖阿保機 上京
北宋 漢族 960年 宋太祖趙匡胤 東京(今開封)
西夏 黨項 11世紀前期(1038年) 李元昊 興慶
金 女真 12世紀初期(1115年) 金太祖阿骨打 會寧 後遷到中都
南宋 漢族 1127年 宋高宗趙構 臨安(今杭州)
宋代的和約
和約 簽定雙方 內容 意義
澶淵之盟 北宋-遼 遼軍撤兵,宋給遼歲幣 遼宋之間保持很長時期的和平局面
南宋-西夏 元昊向宋稱臣,宋給西夏歲幣 宋夏邊界貿易興旺,西夏設、譯漢文書,汲取中原文化
南宋-金 南宋向金稱臣,並給歲幣,雙方以大散關一線劃定分界線 宋金對峙局面形成
第10課 經濟重心的南移
一、南方農業的發展
1、江南農業發展的表現:
(1)農作物品種的引進(占城稻) (2)以水稻為主的糧食產量的大幅提高(「蘇湖熟、天下足」)
(3)茶葉、棉花等經濟作物種植的推廣(棉花:從兩廣、福建到長江流域)
2、江南農業迅速發展的原因?
(1)經濟因素:大量中原人口的南遷,增加了南方的勞動力,帶來了先進的技術和生產經驗;
(2)自然因素:宋代南北氣候變冷,南方相對適宜農作物的生長;南方自然條件保持較好。
(3)政治因素:南方戰亂較少,為經濟發展提供較為穩定的社會環境。
二、南方手工業的興旺
1、絲織業水平的提高(蜀地絲織業「號為冠天下」) 2、棉織業的興起(海南島發展到東南沿海)
3、制瓷業的成就(哥窯的冰裂紋瓷器;瓷都:景德鎮)
4、造船業的發展(宋朝的造船業成當時世界首位;廣州、泉州造船業發達)
三、南方商業的繁榮
1、南方商業都市的發展(商業都市:開封、杭州)
杭州改為都城臨安後,繁榮程度遠遠超過了北宋時的開封。
2、海外貿易的發展
(1)聞名世界的大商港:廣州、泉州;(2)中國商船近至朝鮮、日本,遠達阿拉伯半島和非洲東海岸;
(3)市舶司的設立(管理海外貿易的機構)
3、貨幣制度的變化(四川出現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
第11課 萬千氣象的宋代社會風貌
一、衣食住行等習俗的變化
1、衣:各級官員服色有嚴格規定,百姓只穿黑白兩色衣服。勞動者多穿小袖狹身的短衣。婦女纏足的陋習逐漸傳開。
2、食:北宋肉食以羊肉為多,南宋時南方人吃魚多。宋代時,北方以麵食為主,南方以稻米為主。
3、住:百姓住房多為低矮茅屋,貴族宅第宏麗,前堂後寢,兩側有耳房和偏院。
4、行:宋代缺馬,多用牛車,也有驢車。達官貴人出門乘轎,士大夫一般騎驢、騾。
二、熱鬧的瓦子和歡樂的節日
1、「瓦子」和「勾欄」:東京城內的娛樂兼營商業的場所,稱「瓦子」。瓦子中圈出專供演出的圈子,稱為「勾欄」。它們的出現是宋朝市民階層不斷擴大的結果。
2、宋代傳統節日有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宋代稱春節為元旦,最為重視。除夕夜,百姓要祭祖、迎神功佛、掛年畫、貼「桃符」、守歲等。
第12課 蒙古的興起和元朝的建立
一、「一代天驕」統一蒙古 (1、馬背上的民族——蒙古 2、一代天驕——成吉思汗)
蒙古的興起 1206年,鐵木真統一蒙古,召開蒙古貴族大會,被推舉為大汗,尊稱為成吉思汗,蒙古國建立。從此,蒙古草原結束了長期混戰的局面,實現了統一。
二、忽必烈建立元朝 1271年,忽必烈定國號為元,1272年定都大都。忽必烈就是元世祖。
三、元朝的政治與經濟
1、1276年元軍佔領臨安,南宋滅亡。出現「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抗元英雄文天祥(元朝滅南宋和文天祥抗元)。
2、元世祖恢復和發展農業的主要措施:元世祖重視發展農業,治理黃河,推廣棉花種植,北方農業得以恢復和發展。為了便利南糧北運,他下令開鑿兩段新運河,與原有的運河連同,使糧船從杭州直通大都。還開辟規模空前的海運。
3、元朝大都,既是政治中心又是聞名世界的商業大都市。義大利旅行家馬克?波羅的《馬克?波羅行紀》,描述了大都的繁華景象。頻繁的中外往來 元朝時對外往來的一個著名使者就是馬可波羅。
4、行省制度的建立
蒙古帝國空前遼闊,為對全國實行有效的統治,元朝建立了行省制度。元世祖在中央設中書省,地方設行中書省,簡稱「行省」。我國省級行政區的設立,始於元朝。在中央設宣政院,西藏成為元朝的正式行政區。設澎湖巡檢司管轄澎湖和琉球(今台灣)。
中央:中書省、宣政院
西藏——宣政院轄地
地方:行中書省 台灣和澎湖列島地區——澎湖巡檢司。
廣州——江西行省
元朝最大的行省是嶺北行省。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