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期刊雜志 » 民盟雜志

民盟雜志

發布時間: 2021-03-26 21:51:08

⑴ 民盟與書畫的關系

獲第一;《書法賞評》、中國美協主辦)、中國書協主辦);獲「中國根」全球華人書畫展」[二等獎](中國文聯;入圍第二屆全國草書展(中國書法家協會主辦);新疆七屆青聯委員、中國書協主辦);中國硬筆書法家協會常務理事、王鵬宇戴永芳,大學學歷;入展世界華人書畫展(中國書法家協會主辦)。1964年生於四川安岳縣、奧主委主辦);《中國書畫報》;獲第八屆中國鋼筆書法大賽[二等獎](中國硬筆書法家協會主辦)。作品先後被中國當代美術館、中國書法家協會等權威機構主辦的書法大展賽獲高獎、中國書協主辦);入展當代書壇名家系統工程全國千人千作書法大展(中國文聯。《青少年書法報》;入展第七屆全國書法篆刻展(中國書法家協會主辦)。中國民盟盟員;新疆中學《寫字》教材主編;入展第二屆「流行書風」展(中國書協,先後出版有《鋼筆臨寫古帖指南》(專著);入展第三;新疆書法家協會教育委員會委員;獲「永樂宮」國際書畫大展[優秀獎](中國書協、中國書協主辦,所教學生馬翠梅;《書法賞析與臨寫》(專著)等書籍。 其它;《藝術教育》;中國書法教育專業委員會委員;獲第七屆中國鋼筆書法大賽[優秀作品獎](中國硬筆書法家協會主辦),新疆昌吉學院副教授、十屆政協委員;獲「全國群眾書畫展」[銀獎](文化部主辦): 從事書法教學二十餘年;《新疆中青年代表書法家作品集—戴永芳卷》;獲新疆第二屆書法篆刻展[二等獎](新疆文聯、昌吉州政府主辦);入展「小攬杯」全國書法展(中國書法家協會主辦)、中國書協;《美術大觀》;《書畫世界》。 毛筆書法參展獲獎情況;入展中日自作詩書法交流展(中國書法家協會主辦);入展全國千名書法家精品進奧運場館展(中國文聯、王傲雲;新疆硬筆書法事業發展倡導者及主要發起人之一。系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戴永芳師生書法作品集》;獲第一;新疆;《作家》等報刊發表論文及作品數十篇(幅);新疆硬筆書法家協會首任主席;中央電視台,二屆「杏花村汾酒集團杯」CCTV全國電視書法大賽[入圍獎](中央電視台.昌吉州九;入展「三晉杯」全國公務員書法展(中國書法家協會主辦);入展紀念抗戰勝利60周年「高恆杯」全國書法展(中國書法家協會主辦);全國《院校書法教程》副主編;新疆昌吉州(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新疆昌吉州二屆「十大傑出青年」;國家體育館等單位和國際官員及友人收藏;入展首屆全國大字書法展(中國書法家協會主辦);中國軍事博物館:入展首屆全國硬筆書法展(中國書法家協會主辦);《收藏與鑒賞》雜志、當代美術館主辦);新疆昌吉州第六批拔尖人才(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別署四眼三毛;獲通州杯全國機關工作人員硬筆書法大展[金獎](中國硬筆書法家協會主辦)。在《中國書畫報》:入展中國書法最高獎「蘭亭獎」(創作獎)作品展(中國文聯;新疆電視台、四屆全國正書展(中國書法家協會主辦)、新疆書協主辦)、中國書協主辦)。 硬筆書法參展獲獎情況;入展第六屆全國楹聯書法展(中國書法家協會主辦);入展紀念老子誕辰2578年全國書法展(中國書法家協會主辦);入圍首屆全國冊頁書法展(中國書法家協會主辦);獲第四屆CCTV全國電視書法大賽[優秀作品獎](中央電視台,字二蛟、戴琨等數百名學生在教育部;中國書法家網等媒體均有專題介紹; 新疆昌吉州首批文化名人,二屆昌吉州政府文藝最高獎「奮飛獎」(昌吉州黨委,原名范永芳

⑵ 中國民主同盟原來有什麼刊物

民盟成員多為文化界、教育界的知名人士,他們根據自己的特點和優勢以及斗爭的需要,創辦了許多報刊,積極宣傳民盟的政治主張,爭取社會輿論的同情與支持,並引起了廣泛的社會影響。
1941年9月18日,第一張政團同盟的機關報--《光明報》,在香港正式出版,梁漱溟為社長,薩空了為經理,俞頌華為總編輯。其後,《光明報》發表"啟事",宣告中國民主政團同盟已在重慶成立,並公布了"十大政治綱領"和《中國民主政團同盟成立宣言》,向海內外公開宣布民盟的政治主張和斗爭目標。
1943年9月,各民主黨派掀起了第二次民主憲政運動。民主政團同盟領導人紛紛出面主辦刊物,宣傳民主憲政,如黃炎培創辦、張志讓主編的《憲政》月刊,左舜生主編的《民憲》(1944年11月起,正式由中國民主政團同盟接辦,由張瀾、沈鈞儒、左舜生等組成編委會),章伯鈞主編的《中華論壇》,聞一多、李公朴創辦的《自由評論》,加上成都盟員負責編輯工作的《華西晚報》等,在國統區形成了聲勢很大的社會輿論,特別是民盟西北總支部主辦的《秦風日報·工商日報聯合版》,民盟雲南省支部於1944年底創辦的《民主周刊》直接成為民盟的重要喉舌,大力地促進了民主憲政運動的開展。
1944年9月19日,中國民主政團同盟全國代表會議在重慶上清寺"特園"召開。會議決定改組民主政團同盟,將"中國民主政團同盟"改為"中國民主同盟",擴大了民盟的社會基礎,民盟的地方組織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壯大,並紛紛出版機關刊物,如雲南省支部的《民主周刊》(吳晗任社長),廣東省支部的《民主》周刊(陳此生主編)和《民主與文化》(黃葯眠主編),重慶市支部的《民主星期刊》(鄧初民主編)等;1946年2月民盟總部創辦機關報《民主報》,後總部遷往南京,《民主報》由重慶市支部接辦;1946年初,廣西省支部成立後,出版刊物《民主星期刊》。這些刊物為推動民盟的活動,廣泛的發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起到了重要作用。民盟被迫解散後,各地組織和廣大盟員轉入地下,堅持斗爭。1947年12月,民盟上海市支部秘密成立,還恢復了《滬盟通訊》,秘密發行,以指導上海民盟的工作和斗爭。解放戰爭時期,民盟地方組織與中共地方組織取得密切聯系,在國統區與國民黨展開了針鋒相對的斗爭。其中,利用報刊宣傳中共的有關政策,揭露國民黨的黑暗統治,教育廣大人民是民盟參與斗爭的重要方式。民盟蘇州市分部出版油印小報《光明報》、《民工通訊》,刊登解放區的廣播新聞和中共的工商政策、約法八章等重要文件;民盟廣東省中山縣分部創辦《群聲》通訊,向廣大盟員介紹馬列主義的基本知識,並主張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作為"革命實踐斗爭的指針"。此外,西康省支部的《光明》旬刊、重慶市支部的《反攻》等,也積極宣傳中共中央的各項政策,做好迎接解放的准備。
1948年1月,民盟一屆三中全會在香港召開,標志著民盟在中國革命道路上邁開了新的一步。會議決定,民盟的宣傳工作首先是接辦民盟南方總支部機關刊物《光明報》,作為民盟總部機關刊物,加強開展對海內外的宣傳活動,擴大民盟的影響。同時,民盟海外組織也積極開展民主斗爭,做了大量革命工作,民盟海外組織支持和主辦的馬來亞《南僑日報》、《風下》、《新婦女》,緬甸《人民日報》,暹羅《曼谷商報》、《民主新聞》、《光明》月刊,英國《民訊》,印尼《民主日報》,越南《中華日報》等報刊,大力宣傳反美反蔣斗爭,聲援祖國人民的解放斗爭。
1949年6月16日,民盟中央機關報《光明日報》在北平出版,由章伯鈞任社長,胡愈之任總編輯,薩空了任秘書長,林仲易任總經理。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分別為《光明日報》創刊題詞祝賀。1953年起,《光明日報》改為各民主黨派報紙,直到"文革"為止。1956年11月,為貫徹中共制定的"長期共存,互相監督"、"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民盟中央出版《爭鳴》月刊,並公開發行。1985年4月,民盟中央主辦的《群言》雜志創刊,並在國內外公開發行,編委會主任委員為陶大鏞,這是一份兼有政治和學術性的綜合刊物。
新中國成立後,民盟中央及各省市民盟組織均辦起了《盟訊》,作為機關刊物,為加強民盟組織建設和思想建設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⑶ 聞一多簡介

聞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本名聞家驊(huá),號友三,著名詩人、學者、愛國民主戰士。出生於湖北省黃岡市浠水縣。家傳淵源,自幼愛好古典詩詞和美術。
1912年考入北京清華學校,喜讀中國古代詩集、詩話、史書、筆記等。1916年開始在《清華周刊》上發表系列讀書筆記,總稱《二月廬漫記》。同時創作舊體詩。1919年五四運動時積極參加學生運動,曾代表學校出席全國學聯會議(上海)。
1920年4月,發表第一篇白話文《旅客式的學生》。同年9月,發表第一首新詩《西岸》。
1921年11月與梁實秋等人發起成立清華文學社,次年3月,寫成《律詩底研究》,開始系統地研究新詩格律化理論。
1922年7月趕美國芝加哥美術學院學習。年底出版與梁實秋合著的《冬夜草兒評論》,代表了聞一多早期對新詩的看法。1923年出版第一部詩集《紅燭》,把反帝愛國的主題和唯美主義的形式典範地結合在一起。1925年5月回國後,歷任國立第四中山大學(1928年更名為中央大學,1949年更名為南京大學)、武漢大學(任文學院首任院長並設計校徽)、青島大學、北京藝術專科學校、政治大學、清華大學、西南聯合大學教授,曾任北京藝術專科學校教務長、南京第四中山大學外文系主任、武漢大學文學院長、青島大學文學院長。
1928年出版第二部詩集《死水》,在頹廢中表現出深沉的愛國主義激情。此後致力於古典文學的研究。對《周易》、《詩經》、《莊子》、《楚辭》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被郭沫若稱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1937年抗戰開始,他在昆明西南聯大任教。抗戰八年中,他留了一把鬍子,發誓不取得抗戰的勝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戰到底的決心。
在西南聯大時期,特別是1943年以後,聞一多在中國共產黨的影響和領導下,積極投身於反對國民黨政權的獨裁統治、爭取人民民主的斗爭的洪流。 1944年,參加西南文化研究會,隨後加入中國民主同盟。從此,他以民主教授和民盟雲南省支部領導人的身份,積極參與社會政治活動,成為廣大革命青年衷心 愛戴和無比尊敬的良師益友。
在「一二.一」學生愛國運動中,聞一多始終站在廣大愛國學生一邊,指導和鼓舞他們敢於斗爭、善於斗爭,為「一二.一」運動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聞一多1945年為中國民主同盟會委員兼雲南省負責人、昆明《民主周刊》社長。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大會上,發表了著名的《最後一次的講演》,當天下午即被國民黨特務殺害。
21日,西南聯大校友會召開一多先生追悼會,朱自清出席並講了話。他一開頭便憤激地說:聞一多先生在昆明慘遭暗殺,激起全國的悲憤。這是民主主義運動的大損失,又是中國學術的大損失。
接著,他詳細地敘說了聞一多在學術上的巨大貢獻。首先告訴人們,聞一多是中國抗戰前「唯一的愛國新詩人」,「也是創造詩的新格律的人」,「他創造自己的詩的語言,並且創造自己的散文的語言」。又詳盡地介紹聞一多對神話、《楚辭》、《周易》、《詩經》等各方面研究的成就。他突出強調聞一多在學術上的偉大功績,目的就在告訴人們國民黨反動派殘殺了一個多麼有價值的學者,摧殘了中國學術界不可多得的人才!激起了人們對敵人更大的憤恨。最後他悲憤地說:他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常跟我們說要活到80歲,現在還不滿48歲,竟慘死在那卑鄙惡毒的槍下!有個學生曾瞻仰他的遺體,見他「遍身血跡,雙手抱頭,全身痙攣」。唉!他是不甘心的,我們也是不甘心的!
他暗下決心,一定要把聞一多的全部遺著整理出版,這是對敵斗爭的一種方法。他在給學生王瑤寫信說:一多先生之死,令人悲憤。其遺稿擬由研究所同人合力編成,設法付印。後編成《聞一多全集》四卷。
朱自清曾寫詩歌頌聞一多:
你是一團火,照徹了深淵;指示著青年,失望中抓住自我。你是一團火,照明了古代;歌舞和競賽,有力猛如虎。你是一團火,照亮了魔鬼;燒毀了自己!遺燼里爆出個新中國!

⑷ 我為什麼想加入民盟

或許是帶著江南學子固有書生氣,文人的士官情節吧!曾經一篇《費孝通:中國最後的士大夫》躍入我的眼簾。「他(費孝通,前民盟主席)貌似曲折跌宕的一生,其實最終仍是在循著中國知識分子最本分的路徑前行——以士大夫的結局終其畢生。」我瞬間在為他所折服,便尋到了我的夢想,造福萬方的人民公僕,活躍在學術舞台的學者。費老也就一直是我奮斗的目標,也是一直是在我人生低谷時的精神支柱。 為此,我開通了自己的新浪博客,恬不知恥的將我的鄙見,我拙劣的文字,上傳到網路這一個社會平台,即便是沒多少人會關注。即便我的博文與費老相差甚遠,多是一些日常瑣事,還有青年時期的迷惘,怨懟,僝僽。偶爾的時評寫的也是在沒有生活閱歷的基礎之上,顯得幼稚不堪。 當然,我與費老不得相提並論,也就只是向費老看齊。 在專業選擇上我選擇了公共管理,公務員考試踏上仕途,自然是最好歸屬。當然我的士官情節並不是官本位思想的延續,或許出身農村,我更好服務這一個群體。 對費老的崇拜讓我萌生拜讀費老著作的興致,群言出版社出版的費孝通全集(全十四卷)我已閱讀了八卷,《江村經濟》《鄉土中國》,對於學術的嚴謹,對於問題的分析透徹,讓我也獲益匪淺。 當然,或許還有一些其他私人原因,小時候對於共產黨萬分敬仰,成為少先隊員,戴上紅領巾,我總是會無比自豪,也會效仿作文里的做了好事之後,道上一句「我是紅領巾」。每天早起,穿上衣服的第二件事就是帶上那條鮮紅的綢帶,朝氣蓬勃的奔向學校。 當我再初二加入共青團時那時的心情也是無以言表,擺弄著團徽在鏡子前照。也欣於參與團的活動。可漸漸地隨著我的長大,更加的貼近了生活,網路,報紙,雜志讓我認識到這個世界還有不平,還有人興風作浪,在從前的敬意也就盪然無存或許我過於悲天憫人,杞人憂天,那些事又能與自己有何相關現,明哲保身,處之泰然才是王道。但我不能,處於不曾泯滅的良知,讓我的同情憐憫與日俱增,我也愈發的痛苦。 我知道民盟成員 主要由從事文化教育以及科學技術工作的高、中級知識分子組成的 ,但各民主黨派除了在協商的范圍內發展成員外,還有30%的比例可以發展協商范圍之外的有一定代表性的人士為其成員。 記得費老在《人民·政黨·民主》寫到:民主國家的政黨不是一個做官的,或者是想做官的集團,而是整理民意,推薦人才的政治機構,這機構的基礎有二:一是人民可以自由結社,自由言論,二是用選舉票來決定政策和官吏任用。民主政治不能沒有政黨,可是政黨的積極作用也必須在民主政治中才能表現。所以我希望民盟能給我一個機會! 如果我能加入民盟,我願意服從共產黨的領導, 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為新時期統一戰線的鞏固和發展,為實現祖國和平統一貢獻智慧和力量。為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服務,為維護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服務,為實現祖國統一服務,努力貢獻智慧和力量。

⑸ 為什麼加入民盟

中國民主同盟,簡稱民盟,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愛國統一戰線的組成部分,是同中國共產黨通力合作的參政黨,是主要由從事文化教育以及科學技術工作的高、中級知識分子組成的,具有政治聯盟特點的,致力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參政黨。

一般而言,加入都是為了致力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過,由於工作性質、生活環境的原因,加入民盟更有利於個人對國家的奉獻!

⑹ 聞一多的資料

聞一多(1899~1946)

中國詩人,文史學者。名亦多,字友三,亦字友山,家族排行叫家驊 。後改名多,又改名一多。生於湖北浠水。1912年考取北京清華學校,曾任《清華周報》編輯、《清華學報》學生部編輯,發表舊體詩文多篇。1920年7月,第一首新詩《西岸》發表,以後連續發表新詩。早期的詩,形式多為自由體,較為突出地表現了唯美的傾向和穠麗的風格。1921年11月,清華文學社成立,為其重要成員。同年12 月,在清華文學社作《詩的格律研究》的學術演講,次年寫成《律詩底研究》,開始進行系統的新詩格律化的理論研究。1922年去美國留學,學習繪畫,進修文學,研究中國古典詩歌和英國近代詩歌。其間創作、發表了《太陽吟》、《孤雁》等詩,表達對祖國的思念。還在《創造周報》上發表《〈女神〉之時代精神》等有影響的新詩評論。1923年印行第一本新詩集《紅燭》後,開始致力於新詩創作。1925年自美回國,在北京藝術專科學校任教,並成為徐志摩主編的《晨報副刊·詩鐫》的主要撰稿人。1926 年發表論文《詩的格律》,提出新詩要具有「音樂的美(音節),繪畫的美(詞藻),並且還有建築的美(節的勻稱和句的均齊)」。開創了格律體的新詩流派,影響了不少後起詩人。

1928年,第二本詩集《死水》出版,收1925年以後的詩作28首,作品內容更為充實,形式整齊,語言凝練,形成了獨具的沉鬱奇麗的藝術風格。同年3月,《新月》雜志創刊,列名編輯,在該刊上發表少量譯著。秋後,任武漢大學文學院院長兼中文系主任,從此致力於中國古代文學研究。1930年轉任青島大學文學院長兼國文系主任。1932年定居北京,任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抗日戰爭爆發後,在由北大、清華、南開三校組成的長沙臨時大學任教。 1938年到昆明西南聯合大學任教授。此時,他廣泛地研究了中國古代文化遺產,由唐詩研究開始,上溯先秦漢魏六朝,乃至於古代神話、甲骨文和鍾鼎文,以文學為中心,旁涉民俗學、社會學、人類學,形成一個完整的中國文學史和文化史的研究體系。對《周易》、《詩經》、《莊子》、《楚辭》研究的學術貢獻尤大,著有《神話與詩》、《唐詩雜論》、《古典新義》等專著。1942年出版《楚辭校補》,得到學術界的普遍贊譽。1944年加入中國民主同盟,抗戰勝利後出任民盟中央執行委員、雲南總支部宣傳委員兼《民主周刊》社社長,成為積極的民主鬥士。1946年7月15日在雲南大學舉行的李公朴追悼大會上講演,抨擊國民黨,當晚被國民黨特務暗殺。1948年開明書店出版了《聞一多全集》。

聞一多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標。
著作書目:

《冬夜草兒評論》與梁實秋合著,1922,清華文學社
《紅燭》(詩集)1923,泰東;1981,人文
《死水》(詩集)1928,新月;1980,人文
《聞一多全集》(1一4冊)1948,開明;1982,三聯
《聞一多選集》1951,開明
《聞一多詩文選集》1955,人文
《聞一多青少年時代詩文集》1983,雲南人民
《聞一多論新詩》(評論)1985,武漢大學出版社
《楚辭補校》(古典文學研究)1942,重慶國民圖書出版社
《神話與詩》(古典文學研究)1956,古籍
《古典新義》(上下冊,古典文學研究)1956,古籍
《唐詩雜論》(古典文學研究)1956,古籍
《聞一多論古典文學》1984,重慶出版社
《離騷解詁》(古典文學研究)1985,上海古籍

⑺ 自然雜志 中國十大科學家

1、李四光(1889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世界著名科學家、地質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我國現代地球科學和地質工作奠基人。中國地質事業的奠基人之一和主要領導人。 1949年李四光被邀請任政協委員。12月和夫人秘密回國。先後任地質部部長、中國科學院副院長、科聯主席、政協副主席。為我國的地質、石油勘探和建設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最大貢獻是創立地質力學,以力學的觀點研究地殼運動現象,探索地質運動與礦產分布規律,新華夏構造體系的特點,分析了我國的地質條件,說明中國的陸地一定有石油。從理論上推翻了中國貧油的結論,肯定中國具有良好的儲油條件。毛澤東、周恩來根據他的建議,在松遼平原、華北平原大規模的石油普查。1956年他主持石油普查勘探,在很短時間里,發現大慶、勝利、大港、華北、江漢等油田,為中國石油工業建立了不朽的功勛。在國家建設急需能源的時候,滾滾石油冒了出來。摘掉了中國貧油的帽子,李四光獨創的地質力學理論得到最有力的證明。

2、鄧稼先(1924.6.25—1986.7.29)中國核武器研究奠基人。中國原子彈氫彈之父 1950年在美國普渡大學獲物理學博士學位,同年回國。10月到中國科學院。曾任中國科學院原子能研究所副研究員,核工業部第九研究院院長,核工業部科技委員會副主任,參加組織和領導我國核武器的研究、設計工作。是我國核武器理論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從原子彈、氫彈原理的突破和試驗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製試驗,做出了重大貢獻。作為主要參加者,其成果曾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和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3、錢學森 1911.12.11出生,中國著名物理學家,世界著名火箭專家。浙江人,杭州,被譽為「中國導彈之父」,「中國火箭之父」,中將軍銜。 1935年作為公費留學生赴美國學習和研究航空工程和空氣動力學。10年後,發表了「時速為一萬公里的火箭已成為可能」的驚人火箭理論而譽滿全球,成為當時一流火箭專家,任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超音速實驗室主任和古根罕噴氣推進研究中心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後,錢學森和夫人蔣英按1950年開始爭取回歸祖國,當時美國海軍高級將領金布爾說:「他知道所有美國導彈工程的核心機密,錢學森無論走到哪裡,都抵得上5個師的兵力,我寧可把他擊斃在美國也不能讓他離開。」錢學森受到美國政府迫害,失去自由。

4、錢三強(1913.10.16——1992.6.28)。1940年取得法國國家博士學位,繼續跟隨第二代居里夫婦當助手。1946年與同一學科的才女何澤慧結婚。夫妻二人在研究鈾核三裂變中取得了突破性成果,被導師約里奧向世界科學界推薦。不少西方國家的報紙刊物刊登了此事,並稱贊「中國的居里夫婦發現了原子核新分裂法」。同年,法國科學院向錢三強頒發物理學獎。他與夫人何澤慧被譽為「原子世界的科學伴侶,中國的居里夫婦」。 1948年夏,回國。新中國建立起,錢三強投入原子能事業的開創。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原子能研究所)副所長、所長。1955年中央決定發展本國核力量後,他又成為規劃的制定人。1960年中央決定完全靠自力更生發展原子彈後,兼任二機部副部長的錢三強任技術上的總負責人、總設計師。

國慶50周年前夕,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向錢三強追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5、周光召(1929.5----)中科院院士,理論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副所長、所長,中國科學院院長,中國科協主席,人大副委員長 他主要從事高能物理、核武器理論等方面的科學研究並取得多面重要成果,在中國的第一顆原子彈、第一顆氫彈和戰略核武器的研究設計方面進行了大量工作,為中國物理學研究、國防科技和科學事業的發展作出了突出的貢獻。他參加並領導了爆炸理論、內爆動力學、輻射流體力學、高溫高壓物理、計算機學和中子物理等領域與核武器有關的研究工作,取得多項有實際應用價值的重要成果。在高能物理研究方面,他首先推導出贗矢量流部分守恆定理,對弱相互作用理論起了重大推進作用,對其後流代數和涉及π介子的理論發展有重要影響。他是首先提出利用丟失能量來尋找新共振粒子的學者之一。他首先建議利用原子核吸收探測弱相互作用中的致磁效應。在凝聚態物理研究方面,他在閉路格林函數、量子場論的整體拓撲性質等研究中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 1958年在國際上首先提出粒子的螺旋態振幅,並建立了相應的數學方法。是世界公認的贗矢量流部分守恆定理的奠基人之一。參加領導了爆炸物理、輻射流力學、高溫高壓物理、計算力學等研究工作。在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和氫彈的理論設計中作出貢獻。1996年3月,由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觀測發現的、國際編號為3462號小行星,被命名為「周光召星」。 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他「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6、錢偉長(1912.10.9-),中國力學家、應用數學家、教育家。中國近代力學、應用數學的奠基人之一。政協副主席,民盟中央副主席,上海大學校長 1940年1月考取中英庚款會的公費留學生,赴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學習,跟隨導師辛吉研究,用50天時間完成論文《彈性板殼的內稟理論》,發表於世界導彈之父馮·卡門的60歲祝壽文集內,並受到愛因斯坦的稱贊,奠定了其在美國科學界的地位。1942年獲博士學位。 1942年在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和噴射推進研究所做博士後研究,與錢學森等一起,在馮·卡門教授指導下從事航空航天領域的研究工作,參加火箭和導彈實驗,並發表了世界上第一篇關於奇異攝動的理論。 1946年5月,錢偉長以探親為名隻身返國,應聘為清華大學教授,兼北京大學、燕京大學教授。錢偉長的成名之作是薄板薄殼的統一內稟理論。在1941年錢偉長和他的導師辛格合作發表的彈性板殼內稟理論一文中,作者成功地用張量符號建立了薄板薄殼內力素張量所應滿足的6個靜力宏觀平衡方程,並把微元體的平衡及變形協調方程寫成適當的形式,避免了對板殼變形的先驗假設。從這一精確理論出發,可以根據不同的實際情況做不同的近似處理,發展出系統的理論方法,成為中國近代力學的奠基人之一。

7、華羅庚(1910.11.12—1985.6.12)世界著名數學家,是中國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安函數論等多方面研究的創始人和開拓者 在國際上以華氏命名的數學科研成果就有「華氏定理」、「懷依—華不等式」、「華氏不等式」、「普勞威爾—加當華定理」、「華氏運算元」、「華—王方法」等。他為中國數學的發展作出了舉世矚目的貢獻。美國著名數學家貝特曼著文稱:「華羅庚是中國的愛因斯坦,足夠成為全世界所有著名科學院院士」。被列為芝加哥科學技術博物館中當今世界88位數學偉人之一。 被毛澤東、周恩來等領導人盛贊為「人民科學家華羅庚」。

8、茅以升(1896.1.9---1989.11.12),中國橋梁學家、土木工程學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中國現代橋梁之父 1916年畢業於唐山工業專門學校土木系。次年獲美國康奈爾大學土木專業碩士學位。1921年獲美國卡內基·梅隴大學理工學院工學博士學位。其博士論文《橋梁桁架的次應力》的科學創見,被稱為「茅氏定律」。 1933以茅以升為首的我國現代橋梁工程先驅在錢塘江上建成了中國人自己設計和施工的第一座現代鋼鐵鐵路公路兩用大橋,他採用「射水法」、「沉箱法」、「浮遠法」等,解決了建橋中的一個個技術難題。在中國橋梁工程史上樹立了一座不朽的豐碑。 他參加新中國第一座現代化大橋——武漢長江大橋的建造。5任由中外專家組成的技術顧問委員會的主任委員,解決了武漢長江大橋建設中的14個難題。茅以升成為中國現代橋梁工程學的重要奠基人,為我國和世界橋梁建築事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從此,茅以升一輩子愛橋、建橋,他足跡遍布大江南北,他的名字和新建的大橋一起留在祖國各地。

9、朱光亞(1924.12----)中國科學院、工程院院士、院長;中國核科學技術的主要開拓者之一,是中國原子彈、氫彈科技攻關組織領導者之一 1946年赴美國密執安大學研究生院從事核物理實驗研究工作,獲物理學博士學位;1950年春回國。曾任核武器研究所副所長、核武器,國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主任,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中國工程院首任院長。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名譽主席。在原子彈研製的關鍵時刻,朱光亞出任4個技術委員會之一的中子點火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主持起草的《原子彈裝置國家試驗項目與准備工作的初步建議與原子彈裝置塔上爆炸試驗大綱》提出了將核爆炸試驗分兩步走,第一個裝置先以地面塔爆方式,然後以空投航彈方式進行的方案,不但提前了我國第一次原子彈爆炸的時間,更重要的是能安排較多的測試項目,用來監視原子彈動作的正常與否,檢驗設計的正確性。這個大綱在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研究及試驗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60年代中期,朱光亞就認識到將核試驗轉入地下,無論從減少放射性污染的角度,還是從更深入地研究核武器爆炸過程規律的角度,都是很有必要的。地下核試驗可以貼近核裝置進行精確的物理診斷,這對於研究核爆炸過程,用試驗數據驗證理論設計、校正數值模擬的方法和參數都是十分有利的。在他的大力支持下,1969年9月23日,我國成功地進行了第一次地下核試驗。他還非常重視貫徹「一次試驗,多方收效」的方針,主張在一次試驗中盡可能多安排一些診斷項目,多解決幾個科學技術問題。正是這些做法,使我國能依靠較少次核試驗,取得更多的核爆過程的規律性認識,對加快核武器的發展步伐起了關鍵作用。 在我國核武器發展的歷史中,他始終處於高層科技決策的中心,為發展我國的核武器事業和國防科學技術事業作出了突出的貢獻。現在他還兼任國家科技領導小組成員。198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988年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他「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10、袁隆平(1930.9.1-)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 「雜交水稻之父 國際水稻研究所所長、印度前農業部長斯瓦米納森評價說:「我們把袁隆平先生稱為『雜交水稻之父』,因為他的成就不僅是中國的驕傲,也是世界的驕傲,他的成就給人類帶來了福音。」2007年4月29日,世界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正式就任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並出席了有世界數百名頂級科學家參加的美國科學院院士年會。袁隆平院士是中國工程院院士中的惟一當選者。 世界著名科學家、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美國科學院院長西瑟羅納在新當選院士就職典禮上介紹袁隆平院士的當選理由時說:袁隆平先生發明的雜交水稻技術,為世界糧食安全作出了傑出貢獻,增產的糧食每年為世界解決了3500萬人的吃飯問題。 2001年2月1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隆重舉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授予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2000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表彰袁隆平在基層潛心研究,突破經典遺傳理論的禁區,提出水稻雜交新理論,實現了水稻育種的歷史性突破。現在我國雜交水稻的優良品種已佔全國水稻種植面積的50%,平均增產20%。從推廣種植雜交水稻以來,已累計增產稻穀3500億公斤,產生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1999年10月,經國際小天體命名委員會批准,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項目組發現的一顆小行星(8117)被命名為「袁隆平星」。 

⑻ 聞一多的簡介

聞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本名聞家驊,字友三,生於湖北省黃岡市浠水縣,中國現代偉大的愛國主義者,堅定的民主戰士,中國民主同盟早期領導人,中國共產黨的摯友,新月派代表詩人和學者。

1946年7月15日,在雲南大學舉行的李公朴追悼大會上,主持人為了聞一多的安全,沒有安排他發言。但他毫無畏懼,拍案而起,慷慨激昂地發表了《最後一次演講》。

下午,他主持《民主周刊》社的記者招待會,進一步揭露暗殺事件的真相。散會後,聞一多在返家途中,突遭國民黨特務伏擊,身中十餘彈,不幸遇難。

(8)民盟雜志擴展閱讀

主要成就

在創建格律體時,聞一多提出了具體的主張,就是三美:詩的實力不獨包括著音樂的美,繪畫的美,並且還有建築的美。

音樂美是指詩歌從聽覺方面來說表現的美,包括節奏、平仄、重音、押韻、停頓等各方面的美,要求和諧,符合詩人的情緒,流暢而不拗口——這一點不包括為特殊效果而運用聲音。

繪畫美是指詩歌的詞彙應該盡力去表現顏色,表現一幅幅色彩濃郁的畫面。建築美是指針對自由體提出來的,指詩歌每節之間應該勻稱,各行詩句應該一樣長——這一樣長不是指字數完全相等,而是指音尺數應一樣多,這樣格律詩就有一種外形的勻稱均齊。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