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彼得雜志
Ⅰ 誰是被英國《經濟學》雜志評選的「全球五位管理大師」
大師小傳:
普哈拉 (C.K. Prahalad),密西根商學院的企業管理教授,哈佛大學客座研究員,歐洲知名管理學院 INSEAD 及印度管理學院客座教授,被譽為全球最先進的策略思想家之一。普哈拉教授也向世界各地大企業提供管理咨詢服務。
普哈拉教授的研究重心在於大型多元化跨國企業的最高管理層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他們給企業所帶來的價值。他與哈默爾合著的《競爭大未來》一書,曾被美國《商業周刊》評選為1994年商業類書籍排行榜第一名。該書已被翻譯成十四種文字。普哈拉教授亦撰寫過好幾篇得獎文章,如獲得1989年與1990年"麥肯錫獎"的《策略意圖》(Strategy Intent)和《企業的核心競爭力》(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華爾街日報》在高階經理人教育專題報道中將普哈拉選為全球前十名最佳教授。美國競爭力協會也在 1995 年頒獎給他,表彰他對競爭力研究的貢獻。
羅伯特·卡普蘭論實施戰略圖的兩大挑戰
在實施戰略圖過程中面臨的兩大挑戰分別是溝通和持續性——溝通是指在使用「戰略圖」的時候,要讓所有人理解他的目標與公司願景的關系;持續性則是指一旦決定執行某個戰略,領導的長期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大師小傳:
羅伯特·卡普蘭(Robert S. Kaplan),平衡記分卡的創始人。1992年羅伯特·卡普蘭與戴維·諾頓(David P. Norton)發表了關於平衡記分卡的第一篇文章《平衡計分卡——業績衡量與驅動的新方法》。他們的著作還有《平衡記分卡的實際應用》、《戰略中心型組織》和《戰略地圖——化無形資產為有形成果》。
卡普蘭現執教於哈佛商學院領導力開發專業之Marvin Bower教席。
戴維·烏爾里克:企業何時該從外部納賢
企業在五種情況下適合從外部招賢納士:一是出於地域擴張的考慮,企業現有管理人士不熟悉當地情況,語言上也存在障礙;二是企業希望把眼光放得更遠、在一個增長迅猛的新領域加強專家實力時;三是招聘企業顧問或首席執行官的某些職位;四是物色合適人選幫助公司推出新的戰略業務;五是將內部經理人屢屢碰壁的業務交給一個外來經驗豐富的管理者。
大師小傳:
戴維·烏爾里克(David Ulrich)是美國密歇根大學羅斯商學院教授,人力資源領域的管理大師。在美國《商業周刊》舉行的調查中,烏爾里克是最受公司歡迎的進行企業內訓的管理大師,排在約翰·科特、彼得·杜拉克、邁克爾·波特等人之前。
大前研一論授權不能連累顧客
經理人在授權前,要認清下屬的能力和技能,並考慮他今後的發展方向,確定合適的許可權范圍;把握他現有的能力水平與許可權所要求的能力水平之間的差距,做好縮短這種差距的思想准備。在授權的過程中,切記不要連累顧客。
大師小傳:
大前研一,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博士,曾任麥肯錫日本分公司董事長,兼任許多跨國公司的管理顧問。1994年7月離開麥肯錫,1996年起任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斯坦福大學客座教授,現任創業者商學院校長。被英國《經濟學人》雜志評選為「全球最頂尖的五位管理大師」之一,「日本戰略之父」。
丹尼爾·卡尼曼論企業的決策毛病
最讓我驚訝的是,企業在不斷地決策,但對於決策的正確與否卻不予以跟蹤。他們不願從錯誤中學習,甚至不願為發現自己的錯誤做出一點點努力。這並不是偶然現象,他們就是不想知道。指派專人將決策登記在案,若干年後評估其中的偏差、失誤、錯誤的預期、判斷失當的因素——這都是為了讓決策流程更合理,可企業並不打算這樣做。
大師小傳:
丹尼爾·卡尼曼(Daniel Kahneman),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心理學和公共事務教授,擁有以色列希伯來大學、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和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教授頭銜。
卡尼曼的突出貢獻在於,將來自心理研究領域的綜合洞察力應用在了經濟學當中,特別是研究了在不確定狀態下人們如何作出判斷和決策。其研究成果挑戰了正統經濟學的邏輯基礎--理性人假定,並提出了著名的「前景理論」。
彼得·杜拉克論組織變革四原則
第一,有組織地放棄昨天,「放棄什麼內容」和「放棄什麼方式」需要有系統地進行;第二,有組織地改進,包括產品、服務、生產流程、市場營銷等方面;第三,挖掘成功經驗; 第四,系統化的創新原則。
大師小傳:
彼得·杜拉克(1909-2005),「現代管理之父」、「大師中的大師」。其多樣化的成長環境和豐富多彩的職業經驗,造就了一代管理宗師。他生於維也納並在那裡和英國接受教育,在德國法蘭克福當報紙記者的時候獲得公共與國際法博士學位,然後擔任倫敦一家國際性銀行的經濟學家。後來他去了美國,先是在大學里擔任政治與哲學教授,接著就在管理學院開始了長達60年的管理教育和咨詢工作。
他為許多世界上最大的公司和非贏利機構提供咨詢。他一生著作等身,撰寫了幾十本管理著作,其中《管理的實踐》和《管理:任務、責任和實踐》是他的巔峰之作。
在他的書中,杜拉克提出了「目標管理」、「知識工人」等眾多刷新管理界的創見。他的突破性思想用一句話來高度概括:管理學一起走過從目標管理到管理知識工人的過程。
Ⅱ 彼得老哥腿模雜志
什麼東西來的。。。。。?
Ⅲ 西蒙諾夫
西蒙諾夫(1915~1979) Simonov,Konstantin Mikhailovich
前蘇聯小說家,詩人,劇作家。1915年11月28日生於一個沙俄軍官家庭,卒於1979年8月28日。曾參加反法西斯衛國戰爭。1938年他在高爾基文學院畢業後投身文學創作。曾任蘇聯作協書記處書記、《新世界》月刊主編和《文學報》主編。西蒙諾夫的成名作是頭一個劇本《我城一少年》,早期作品還有詩歌《等著我吧》、《打死他》等,隨後又創作了表現衛國戰爭中俄羅斯人英雄主義精神的《俄羅斯人》。1943~1944年西蒙諾夫完成描寫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的中篇小說《日日夜夜》。此外,衛國戰爭期間他還創作了大量詩歌。50年代後西蒙諾夫致力於表現戰爭題材的小說創作。從1959年起用了12年的時間完成了他的代表作:三部曲長篇小說《生者與死者》(第一部《生者與死者》,第二部《軍人不是天生的》,第三部《最後的夏天》)。小說既有反映衛國戰爭這一偉大歷史事件的真實內容,又有迎合某種需要的主觀描寫.
Ⅳ 更新彼得老哥腿模雜志為什麼緩存沒了
這個你應該問老哥
Ⅳ 攝影大師Peter Lindbergh逝世,他的作品你記得多少
一、這是一個比較出名的攝影師,他的作品大多都以黑白色的形式展現的,其中就有章子怡的圖像,而且他也為很多優秀的雜志創造過很多的經典圖像,這位攝影師生前為我們的上街做了很大的貢獻。
Megan Marco)編輯的英國版《Vogue》9月號封面涵蓋了所有領域和種族的15位女性,詮釋了變革力量的封面主題,這也是彼得·林德伯格(Peter Lindbergh)的封面。最後一套作品。
Ⅵ 彼得老哥腿模雜志有沒有ios
你沒搜到就是沒有咯
Ⅶ Peter Lindbergh逝世,給時裝攝影留下了什麼
一、他的離世給一些模特留下的是很多的遺憾,因為沒有更好的攝影師為他們攝影,他把自己也比較著名的一些作品留在了時尚界,讓我們看到作品就會想起這個著名的攝影師,這樣對他也是一種懷念。
四、英國《觀察家報》評論員夏洛特·科特曾經說過,「華麗的黑白圖像,卻散發著未被觸及的自然情感。」對林德伯格來說,每部時尚大片在某種意義上都是一個拍攝人物。不管時尚感有多重要,彼得總是認為他的外表是為了拍女人。「任何時尚攝影師,他的照片都應該有助於定義一個時代的女性形象。
這個定義應該遠比槍殺一群穿著漂亮衣服的女孩深刻得多。」
Ⅷ 彼得原理的創作背景
彼得原理是彼得根據千百個有關組織中不能勝任的失敗實例的分析而歸納出來的。其具體內容是:「在一個等級制度中,每個職工趨向於上升到他所不能勝任的地位」。
《彼得原理》是美國學者勞倫斯·彼得在層級組織進行多年調查研究之後發現一個顛覆傳統思想的「彼得原理」:在層級組織中,員工傾向於晉升到自身不勝任的職位,其結果是,企業中的每個職位終將由不勝任的員工所佔據。這本書在為不勝任職位上痛苦掙扎的人開出獲得快樂的處方,為滯留在層級組織底層鬱郁不得志的人指點順利晉升的捷徑,為高層管理者提供知人善任的方法。
Ⅸ 歐美雜志《playgirl》中哪些男模即成熟又很有男人味
無法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