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期刊格式
Ⅰ 考古學的有關雜志 有什麼啊
國內最主要的三大刊物:
《考古》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輯的考古刊物。月刊。出版地點北京。 第一任主編、副主編為夏鼐、 陳夢家。內容包括田野考古的調查發掘簡報,考古研究的一般性論述,考古工作簡訊,考古技術工作,書刊譯介,學術動態等。創刊於1955年,原名《考古通訊》。1955~1957年為雙月刊,1958年為月刊。1959年改名《考古》,出至1966年第 5期停刊(其中1960年出10期)。自1972年復刊至1982年為雙月刊,1983年改為月刊。
《文物》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文物局主辦的學術性、資料性刊物。月刊。出版地點北京。原名《文物參考資料》。創刊於1950年初,本是文物局資料室編輯的內部通訊性刊物,內容包括文物保護、博物館和圖書館 3個方面。1951年,編者改為文物參考資料編輯委員會,並公開發行,但有關考古的內容仍然較少。從1956年開始,內容不再包括圖書館方面。1959年改名《文物》,有關考古的文章進一步增多。1966年6月停刊,至1972年復刊,內容改為專一於古代文物,不再刊載革命文物方面的文章。該刊與《考古》在內容上的不同之處,在於除刊登考古發現與研究外,還注重碑帖、書畫、版刻和各種傳世文物。
《考古學報》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輯的考古刊物。季刊。出版地點北京。夏鼐主編。內容包括田野考古的調查發掘報告,考古研究的專題論文,以及與考古學關系密切的其他重要論著。它的前身是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於1936年出版的《田野考古報告》第 1冊。該刊1947~1949年改名《中國考古學報》,出版了第2~4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由考古研究所編輯,於1952年出版了第5冊。1953年改稱《考古學報》,為半年刊,至1955年出版了第6~10冊。1956~1960年改為季刊,1962~1965年復為半年刊。1960年下半年、1961年和1966~1971年停刊。1972年復刊至1977年為半年刊(其中1972年僅出1期),1978年起重新改為季刊。
其他:
刊名 創刊日期 出版頻率 主辦單位 附註
考古與文物 1980年1月 雙月刊 陝西省考古研究所
華夏考古 1987年7月 季刊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古脊椎動物學報 1957年 1967-1972 年停刊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 於1957年創刊英文版季刊,刊名為Vertebrata PalAsiatic, 1959年創刊中文版的《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1961年兩刊合並,刊名沿用《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1966年停刊,1973年復刊(1966和1973年均只出版了兩期),1984年起刊名改為《古脊椎動物學報》
江漢考古 1980年4月 季刊 湖北省博物館,湖北省考古學會
農業考古 1981年 季刊 江西省中國農業考古研究中心
史前研究 1986年4月20日 季刊,停刊 陝西省考古研究所,西安半坡博物館
人類學學報 1982年8月 季刊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
化石 1972年 季刊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
國立台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 1953年 年刊 國立台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編輯委員會
遼海文物學刊 1986年5月 半年刊 遼寧省考古博物館學會,遼寧省博物館
江西文物 1989年8月 季刊 江西省文化廳 由《江西歷史文物》與《江西革命文物》合並而成。1992年起改名《南方文物》。
中國歷史博物館館刊 1979年 半年刊 中國歷史博物館
北方文物 1985年2月 季刊 黑龍江文物管理局 原名為《黑龍江文物叢刊》
黑龍江文物叢刊 1981年10月 1984年11月停刊 黑龍江省文物出版編輯室 改名為《北方文物》
四川文物 1984年1月 雙月刊 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員會
文物世界 1999年11月 季刊 山西省文物局 原名為《文物季刊》
文物季刊 1989年5月 季刊 山西省文化廳文物局 1999年11月改名為《文物世界》
中原文物 1981年3月 雙月刊 河南博物院 原名為《河南文博通訊》
廣東文物 1996年8月 半年刊 廣東省文化廳,廣東省文物博物館學會
故宮博物院院刊 1958年 雙月刊 故宮博物院
博物館研究 1982年12月 季刊 吉林省博物館學會,吉林省考古學會
東南文化 1985年10月 月刊 江蘇省考古學會 原名為《文博通訊》
文博通訊 1975年5月 1984年停刊 南京博物院 1985年10月改名為《東南文化》
文博 1984年7月 雙月刊 陝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陝西省博物館
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 1989年6月 半年刊 上海博物館
鑒賞家 1995年5月 半年刊 上海博物館,《鑒賞家》編輯部
收藏 1993年1月 月刊 陝西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新疆文物 1985年 季刊 《新疆文物》編輯部
福建文博 1979年8月 半年刊 福建省博物館,福建省文博編輯組
故宮文物月刊 1983年4月 月刊 國立故宮博物院
中國歷史文物 2002年2月 雙月刊 中國歷史博物館 原名為《中國歷史博物館館刊》
Ⅱ 適合初中生看的考古雜志有嗎謝謝
各有側重點,並沒有誰比誰好的情況的。
1.這三種刊物不是報,而是期刊,《考古學報》目前是季刊,《考古》、《文物》是月刊。
2.《考古》、《文物》、《考古學報》內容都是考古類的,並且都堅持資料性和學術性並重,既有大量原始考古資料的報告,又有研究性論文,而且每期的順序都是田野考古報告或簡報在前、論文在後,絕無所謂「考古發掘論著「」側重於考古文物實物論著」之說。區別僅在於主辦單位不同。《文物》是由國家文物局主辦,前身是《文物參考資料》。《考古學報》、《考古》是社科院考古所主辦,前身分別是《田野考古報告》和《考古通訊》,唯一不同之處就是《考古學報》通常刊載的文章較少而且篇幅長。中國考古雜志《考古學報》、《考古》、《文物》,都是專業文物考古報刊;《考古學報》、《考古》側重於考古發掘論著;《文物》側重於考古文物實物論著;各有所長、各有千秋!
Ⅲ 怎麼給《考古學報》或者《考古》、《考古與文物》雜志投稿有沒有這三個雜志社的官網或者在線投稿郵箱
朋友你好,根據我多年從事文字工作的經驗,我認為:如果投稿更有針對性,命中率會更高一些。這就關繫到,你是哪裡的?干什麼的?寫的稿件是什麼體裁?什麼內容?如果說投稿的話,最好投當地的報刊、網路或者是你從事的職業報刊發表,要投哪個媒體首先要研究哪個媒體,看它需要什麼內容、什麼體裁、什麼格式的稿件,「對症下葯」,這樣會更輕松一些、方便一些,命中率會更高一些。如果你能夠告訴我你的具體情況(干什麼工作,哪裡的,寫的小說的大致內容等),我可以給你一些建議。我1993年開始在部隊時開始發表各類文章,包括:報告文學、新聞、詩歌、散文、小說、評論等體裁的,到目前,先後在《人民日報》《法制日報》《農民日報》《中國文化報》《法制文萃》《半月談》《解放軍報》《中國國防報》《中國綠色時報》《中國日報》《中國教育報》《人民公安報》《中國交通報》《中國安全生產報》《中國轉業軍官》《中國人事》《道路交通管理》等報刊發表的大約5000篇左右吧,有40多篇獲獎。另外:投稿時,第一要有信心,第二要投對報刊媒體,這兩點非常重要。祝你成功!
Ⅳ 中國考古雜志《考古學報》、《考古》、《文物》哪個好各有什麼側重點
各有側重點,並沒有誰比誰好的情況的。
1.這三種刊物不是報,而是期刊,《考古學報》目前是季刊,《考古》、《文物》是月刊。
2.《考古》、《文物》、《考古學報》內容都是考古類的,並且都堅持資料性和學術性並重,既有大量原始考古資料的報告,又有研究性論文,而且每期的順序都是田野考古報告或簡報在前、論文在後,絕無所謂「考古發掘論著「」側重於考古文物實物論著」之說。區別僅在於主辦單位不同。《文物》是由國家文物局主辦,前身是《文物參考資料》。《考古學報》、《考古》是社科院考古所主辦,前身分別是《田野考古報告》和《考古通訊》,唯一不同之處就是《考古學報》通常刊載的文章較少而且篇幅長。中國考古雜志《考古學報》、《考古》、《文物》,都是專業文物考古報刊;《考古學報》、《考古》側重於考古發掘論著;《文物》側重於考古文物實物論著;各有所長、各有千秋!
Ⅳ 文物局都看些什麼報刊
1.考古文物類刊物
此類刊物44種。國家核心期刊20種,所佔比例較大。月刊4種,雙月刊12種,季刊17種,半年刊2種,年刊4種,不定期刊物5種。刊期以季刊為最多。刊物頁數為50-100的8種,100-150的18種,160-200的4種,210以上的5種,未查明頁數者9種。刊物頁數主要集中在100-150。這類刊物主要是對考古發掘和出土文物進行研究,其學術性較強,大多是學術刊物。
根據刊物的側重點,此類刊物又可細分為重考古研究類和重文物研究類。
重考古研究的刊物有:《考古》、《文物》、《考古學報》、《考古與文物》、《華夏考古》、《江漢考古》、《海岱考古》、《農業考古》、《邊疆考古研究》、《湖南考古輯刊》、《內蒙古文物考古》、《南方民族考古》等,這類刊物欄目大多為考古調查與發掘、考古報告、考古研究、科技考古等;重文物研究的刊物有:《東南文化》、《北方文物》、《中原文物》、《南方文物》、《浙江文物》、《遼海文物學刊》(停刊)、《文物世界》、《文物春秋》、《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中國文物科學研究》、《敦煌研究》、《敦煌學輯刊》、《文物研究》、《成都文物》等,這類刊物欄目主要為探索與研究、考古文物研究、文物保護、文物鑒賞等。
此類刊物內容的涵蓋面,除《考古》、《文物》、《考古學報》輻射全國的考古、文物研究,其餘的刊物地域性較強,大多以本區域考古文物研究為主,涵蓋周邊地區的相關研究。如《考古與文物》側重於陝西、甘肅地區的考古、文物研究,《東南文化》側重於江浙地區文物研究,《華夏考古》、《中原文物》側重於河南及周邊地區考古、文物研究。
此類刊物中的《古代文明》、《殷都學刊》側重於歷史文化研究;《美術研究》、《書畫藝術》、《中國藝術》、《美術學報》、《新美術》、《藝術史研究》、《民族藝術》設有考古學與藝術史研究、藝術考古欄目,側重於中國藝術史和藝術考古的研究。
2.收藏鑒賞類刊物
此類刊物20種。國家核心期刊2種。月刊11種,雙月刊2種,季刊6種,半年刊1種。刊期以月刊為最多。刊物頁數為50以下的1種,50-100的7種,100-150的7種,160-200的2種, 210以上的2種,未查明頁碼者1種。刊物頁數主要集中在50-150。其內容主要是對文物賞析與研究,文物收藏與拍賣進行介紹,語言生動活潑、深入淺出、圖文並茂。這類刊物通俗易懂,屬於大眾讀物。
《收藏》、《收藏家》、《收藏界》、《中國收藏》、《收藏參考》側重於介紹文物的收藏與拍賣,其欄目大多為文物研究與鑒賞、藏界新事、文物市場、拍賣點評。《收藏》內容較為廣泛,涵蓋了陶瓷、書畫、玉器、金銀、碑帖、錢幣等,側重於文物的賞析。《收藏家》、《中國收藏》、《收藏&S226;拍賣》、《成都收藏》其文物鑒賞與文物拍賣所佔比例相當。
《裝飾》、《榮寶齋》、《紫禁城》、《文物天地》、《中國錢幣》、《江蘇錢幣》、《新疆錢幣》、《陶瓷研究》、《中國陶藝家》、《寶藏》、《書法賞評》、《書畫世界》側重於文物的收藏與鑒賞,其欄目大多為收藏鑒賞、品鑒。《裝飾》集現代藝術與傳統藝術研究於一體。《榮寶齋》偏重於中國繪畫方面的研究,欄目設置眾多,有畫苑、鑒賞與收藏、藝術經典等。《紫禁城》涵蓋的內容不僅有文物收藏與鑒賞,而且也包括人物故事、雜記掌故、新書介紹等,但以故宮作為研究主題。《中國錢幣》、《江蘇錢幣》、《新疆錢幣》、《陶瓷研究》、《中國陶藝家》、《書法賞評》、《書畫世界》以錢幣、陶瓷、書畫鑒賞為主。
3.文博類刊物
此類刊物45種。國家核心期刊4種。月刊6種,雙月刊5種,季刊10種,半年刊8種,年刊4種,不定期出版3種,未查明刊期者9種。刊期以季刊為最多。刊物頁數為50-90的4種,100-150的15種,160-200的2種,210以上的6種,未查明頁碼者18種。刊物頁數主要集中在100-150。這類刊物的主辦單位大多是各省市博物館以及博物館學會,側重於館藏文物、博物館學的研究與探討,也涉及考古研究與歷史文化研究,但所佔比重較少,其欄目大多為文物研究、文物保護、博物館學研究、文博簡訊。
此類期刊為核心期刊的較少,有的刊物目前還以書代刊,如《天津博物館(集刊)》、《湖南省博物館館刊》等。《湖南省博物館館刊》設計較為精製,目錄前約有30頁彩印的文物圖片,包括印章、漆器、玉器、陶俑、陶瓷、金銀器等;有的刊物為內刊,如《博物館研究》、《三蘇祠》等。而《絲綢之路》、《中國文化遺產》、《中外文化交流》、《美術館》也設有專欄對文物、博物館學進行介紹。
各省市博物館主辦的刊物為國家核心期刊的除《故宮博物院院刊》外,還有前面考古文物類的《中原文物》、《中國歷史文物》、《東南文化》。《東南文化》、《中原文物》欄目較多,約有7至8個,除考古研究外,大多為文物鑒賞與研究、博物館學研究等。這類刊物多以本區域館藏文物研究為主,輻射周邊地區,地域性較強。
各省市博物館主辦的刊物除故宮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館、天津博物館、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三蘇祠博物館、首都博物館、陝西歷史博物館以其「院刊」或「館刊」命名,其餘博物館都另闢蹊徑,盡量選取涵蓋面廣的刊名為其所辦刊物命名,如河南博物院的《中原文物》,南京博物院的《東南文化》,浙江省博物館的《東方博物》,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的《長江文明》,無錫市博物館的《無錫文博》,安徽省博物館的《安徽文博》,開封市博物館的《開封文博》。根據本次調查結果,至少20多家省級博物館有自己的刊物。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首都博物館有2-3本本館所辦的刊物。故宮博物院與首都博物館所辦刊物分兩種:一種為學術性刊物;一種為收藏鑒賞類刊物。
有部分博物館或博物館學會還創辦了博物館年鑒,記錄博物館大事。如中國博物館學會創辦《中國博物館年鑒》,中國國家博物館創辦《中國國家博物館年鑒》,東莞市博物館創辦《東莞市博物館年鑒》等。
Ⅵ 考古小論文怎麼寫呢有什麼詳細的格式
1、論文題目:要求准確、簡練、醒目、新穎。
2、目錄:目錄是論文中主要段落的簡表。(短篇論文不必列目錄)
3、提要:是文章主要內容的摘錄,要求短、精、完整。字數少可幾十字,多不超過三百字為宜。
4、關鍵詞或主題詞:關鍵詞是從論文的題名、提要和正文中選取出來的,是對表述論文的中心內容有實質意義的詞彙。關鍵詞是用作機系統標引論文內容特徵的詞語,便於信息系統匯集,以供讀者檢索。每篇論文一般選取3-8個詞彙作為關鍵詞,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題詞是經過規范化的詞,在確定主題詞時,要對論文進行主題,依照標引和組配規則轉換成主題詞表中的規范詞語。
5、論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稱前言、序言和導言,用在論文的開頭。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寫出作者意圖,說明選題的目的和意義,
並指出論文寫作的范圍。引言要短小精悍、緊扣主題。
〈2)論文正文:正文是論文的主體,正文應包括論點、論據、論證過程和結論。主體部分包括以下內容:
a.提出-論點;
b.分析問題-論據和論證;
c.解決問題-論證與步驟;
d.結論。
論文提綱也可以用最簡單的格式和分類,簡單明了地說明論文的目的、依據和意義,甚至是兩句話。這種提綱往往是用於科學論文,而且在對於各種概念有相互聯系而不是孤立的出來討論的情況下。如果總要分出1、2、3......點來寫的話,往往會變成「八股文」的模式,這樣的論文往往是應付式的論文,其真正的科學價值會大打折扣。
Ⅶ 考古類哪些核心期刊容易發表
核心的那個都不太好發表,你要提前做准備。這個科目比較偏。
K85/K87 文物考古類核心期刊表專
1、文物
2、考屬古
3、考古學報
4、考古與文物
5、中原文物
6、華夏考古
7、東南文化
8、敦煌研究
9、中國歷史文物
10、四川文物
11、江漢考古
12、農業考古
13、故宮博物院院刊
14、北方文物
Ⅷ 求《考古》《文物》《考古與文物》這三本期刊的電子版。越多越好 追加財富值
全套的話博雅上有
可以去新浪分享上看,資源還挺多,同時還可以去博雅上問問有沒有人把資料上傳到網盤了…
東西太大了
Ⅸ 文物考古類核心期刊表有哪些
2008北大版核心期刊: 85 文物考古 1.文物 2.考古 3.考古學報 4.考古與文物 5.東南文化 6.農業考古 7.中原文物 8.北方文物 9.華夏考古 10.江漢考古 11.敦煌研究 12.故宮博物院院刊
Ⅹ 農業考古的投稿須知
1、來稿要求論點明確、數據可靠、邏輯嚴密、文字精煉,每篇論文必須包括題目、作者姓名、作者單位、單位所在地及郵政編碼、摘要和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和第一作者及通訊作者(一般為導師)簡介(包括姓名、性別、職稱、出生年月、所獲學位、目前主要從事的工作和研究方向),在文稿的首頁地腳處註明論文屬何項目、何基金(編號)資助,沒有的不註明。
2、論文摘要盡量寫成報道性文摘,包括目的、方法、結果、結論4方面內容(100字左右),應具有獨立性與自含性,關鍵詞選擇貼近文義的規范性單詞或組合詞(3~5個)。
3、文稿篇幅(含圖表)一般不超過5000字,一個版面2500字內。文中量和單位的使用請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最新標准。外文字元必須分清大、小寫,正、斜體,黑、白體,上下角標應區別明顯。
4、文中的圖、表應有自明性。圖片不超過2幅,圖像要清晰,層次要分明。
5、參考文獻的著錄格式採用順序編碼制,請按文中出現的先後順序編號。所引文獻必須是作者直接閱讀參考過的、最主要的、公開出版文獻。未公開發表的、且很有必要引用的,請採用腳注方式標明,參考文獻不少於3條。
6、來稿勿一稿多投。收到稿件之後,5個工作日內審稿,電子郵件回復作者。重點稿件將送同行專家審閱。如果10日內沒有收到擬用稿通知(特別需要者可寄送紙質錄用通知),則請與本部聯系確認。
7、來稿文責自負。所有作者應對稿件內容和署名無異議,稿件內容不得抄襲或重復發表。對來稿有權作技術性和文字性修改,雜志一個版面2500字,二個版面5000字左右。作者需要安排版面數,出刊日期,是否加急等情況,請在郵件投稿時作特別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