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七年級生物下冊復習提綱
A. (北師大版)七年級生物下冊復習提綱
七年級下冊復習提綱
*概述人類的起源和進化
人類和現代類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現代類人猿包括:大猩猩、黑猩猩、長臂猿和猩猩。
在人類發展和進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製造和使用工具——大腦進一步發達——語言的產生。直立行走是進化發展的基礎。
*舉例說出人對生物圈的影響
森林遭到濫砍亂伐後,導致水土流失,沙塵暴等自然災害;
人為排放過多的廢水廢料到湖水中,導致湖水裡藻類等浮游植物因營養物質豐富而瘋長,影響了水中其他生物的生活;
排放過多的二氧化硫等有害氣體到大氣中,容易導致酸雨的產生,對各種生物和各種建築物都造成了巨大的傷害;過多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還會導致全球的溫度的提升,形成「溫室效應」。
含有貢、銀、鎘的固體廢物和工業廢水,會引發各種疾病:水 病、痛痛病等。
*擬定保護當地生態環境的行動計劃
*概述男性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完成右圖)
結構 功能 結構 功能
輸精管 輸送精子 附睾 貯存和輸送精子
尿道 排出精液和尿液 睾丸(是男性主要的性器官) 產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概述女性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
結構 功能
卵巢(是女性主要的性器官) 產生卵細胞,分泌雌性激素
輸卵管 輸送卵細胞
子宮 胚胎和胎兒發育的場所
陰道 精子進入和胎兒產出的通道
*描述受精過程
睾丸產生的精子和卵巢產生的卵細胞都是生殖細胞。精子和卵細胞受精的場所是輸卵管。
*描述胚胎發育的過程
發育:從受精卵形成胚胎並且長成為性成熟個體的過程
1、受精卵在移入子宮的過程中,不斷分裂發育成胚泡。移入子宮以後,植入子宮內膜,這個過程稱為懷孕;
2、胎兒與母體進行物質交換的場所是胎盤。
3、懷孕40周,胎兒基本發育成熟,從母體的陰道排出,這一過程稱為分娩。
*描述青春期的發育特點
(1)身高突增;
(2)神經系統以及心臟和肺等器官的功能明顯增強;
(3)性器官迅速發育和成熟,並伴隨一些生理現象。性器官在垂體分泌的促性腺激素的作用下得到迅速發展,男孩出現遺精,女孩出現月經現象,在性激素的作用下,出現第二性狀,如男孩的喉結等。
*養成青春期的衛生保健習慣
遺精是一種正常現象。「精滿自溢」,精液過多就會排出。
女孩月經期應該注意保持心態良好,堅持適當的運動,注意個人衛生等。
樹立偉大的理想,開展正常的人際交往,做到自尊自愛。
*說出人體需要的主要營養物質
六大營養物質:糖類、蛋白質、脂肪、水、無機鹽、維生素。
脂肪:人體內主要的儲能物質 富含脂肪的食物:花生、動(植)物油、肥肉、大豆等
糖類:人體內主要的供能物質 富含糖類的食物:蔗糖、大米、小麥、饅頭、馬鈴薯、紅薯等
蛋白質:為生長發育以及受損細胞的修復和更新提供原料 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奶、蛋、魚、肉等水:細胞的主要組成成分,約占體重的60%-70%。
維生素:人體需求量少,不能供能,但生命活動又必不可少的物質。
無機鹽的種類 缺乏時的症狀 維生素的種類 缺乏時的症狀 食物來源
含鈣的無機鹽 佝僂病、骨質疏鬆症 維生素A 夜盲症 肝、乳製品、魚類、西紅柿、胡蘿卜等
含磷的無機鹽 厭食、貧血、肌無力 維生素B1 神經炎、腳氣病 糙米、花生、瘦肉、酵母和楊梅等
含鐵的無機鹽 缺鐵性貧血 維生素C 壞血病 水果、蔬菜等
含碘的無機鹽 地方性甲狀腺腫 維生素D 佝僂病、骨質疏鬆症 動物肝臟以及牛奶等
含鋅的無機鹽 生長發育不良
*描述人體消化系統的組成
消化系統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組成。
1、消化道由上到下依次是:
(1)口腔——牙齒的咀嚼磨碎食物,舌的攪拌使食物和唾液混合
(2)咽和食道——食物的通道,沒有消化作用。
(3)胃——通過蠕動,使食物和胃液混合,並初步消化
(4)小腸——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場所(小腸的起始部位為十二指腸)
(5)大腸——使食物殘渣推向肛門(大腸的起始部位為盲腸)
(6)肛門
2、消化腺
(1)唾液腺——分泌唾液,唾液澱粉酶能初步消化澱粉(澱粉 麥芽糖)
(2)胃腺——分泌胃液,能初步消化蛋白質
(3)腸腺——分泌腸液,能消化糖類、蛋白質和脂肪
(4)胰腺——分泌胰液,能消化糖類、蛋白質和脂肪
(5)肝臟——分泌膽汁,不含消化酶,能乳化脂肪。
注意:唾液腺、胰腺、肝臟位於消化道外,胰腺和肝臟分泌的消化液注入到十二指腸後與食物接觸。胃腺和腸腺位於消化道內。肝臟是最大的消化腺。
*概述食物的消化和營養物質的吸收過程
1、食物的消化
蛋白質:消化始於胃,最終被消化成氨基酸
糖類: 消化始於口腔,最終被消化成葡萄糖
脂肪: 消化始於小腸,最終被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
2、吸收
小腸是吸收營養物質的主要器官,決定這個功能的結構特點是:1)成人小腸一般有5-6米,是消化道中最長的一段;2)小腸內有許多皺襞,皺襞上有許多絨毛狀突起——小腸絨毛,大大增加了小腸的吸收面積。被吸收後,隨即由內壁毛細血管吸收氨基酸和葡萄糖等營養物質運往全身。
*設計一份合理的食譜
早、中、晚餐的能量應當分別佔30%、40%、30%。三餐應該按時。
要合理補充各種人體所必須的五類食物,可以形象比喻成「平衡膳食寶塔」
*關注食品安全
食用蔬菜水果之前,應該浸泡、沖洗,或削皮;
買食品時,應注意檢驗是否合格,是否變質等;
發芽的馬鈴薯和毒蘑菇等有毒食品不要食用;
*描述人體呼吸系統的組成(完成右圖)
呼吸系統由呼吸道和肺組成。
呼吸道由上到下依次是:鼻 咽 喉 氣管 支氣管,是氣體進出肺的通道。能清潔、溫暖和濕潤空氣。
痰的形成:氣管和支氣管內表面有纖毛,能不停的塵粒、細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過咳嗽排出體外。
肺是氣體交換的場所,位於胸腔內,左肺兩葉,右肺三葉,組成單位是肺泡。一分鍾大約進行16次有節奏的呼吸。
*概述人體肺部和組織細胞處的氣體交換過程
1、肺泡內的氣體交換
由於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都是一層扁平的上皮細胞,當吸入的空氣到達肺泡時,空氣中的氧氣透過
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進入血液;同時,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透過毛細血管壁和肺泡壁進入肺泡,隨呼氣的過程排除體外。
2、血液與組織細胞的氣體交換
血液中的氧氣運送到組織細胞處,通過氣體的擴散作用,氧氣可以透過較薄的血管壁進入到組織細胞內,同時,細胞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氣體也通過擴散作用進入到血液中。進入細胞的氧氣,最終在細胞內的線粒體中參與呼吸作用,分解有機物,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
3、肺與外界氣體交換的過程
1) 膈肌____,膈頂____,胸腔容積____,肺____,肺內氣體壓力相應____,氣體吸入;
2) 膈肌____,膈頂____,胸腔容積____,肺____肺內氣體壓力相應____,氣體排出。
*描述人體血液循環系統的組成
血液循環系統由心臟、血管和血液組成
1、血液:由血漿和血細胞組成,血細胞有三種:紅細胞(含有血紅蛋白,運送氧氣和部分二氧化碳)、白細胞(吞噬病菌)和血小板(止血和加速凝血)。
2、血管:
(1)動脈,將血液從心臟輸送到身體各部分去的血管。特點:管壁較厚,管腔較小,彈性大,血流速度快,不斷分支。
(2)靜脈:將血液從身體各部分送回心臟的血管。特點:管壁較薄,彈性小,管腔較小,血流速度較慢,通常具有靜脈瓣。
(3)毛細血管:連通於最小的動脈與靜脈之間。特點:只允許紅細胞單行通過,由一層扁平上皮細胞構成,血流速度慢。
3、心臟:左心室的壁最厚。
四腔:上面是心房,下面是心室。動脈與心室連接,動脈與心室之間有動脈瓣,使血液只能從心室流向動脈;靜脈與心房連接。同側的心房和心室相通,心房與心室之間有房室瓣,使血液只能從心房流向心室。
*概述血液循環
循環途徑:體循環是血液從左心室出發回到右心房,肺循環是血液從右心室出發回到左心房。
血液在心臟處的流動方向:靜脈→心房→心室→動脈
體循環的途徑:左心室→主動脈→全身各部及內臟毛細血管→上、下腔靜脈→右心房
肺循環的途徑: 右心室→肺動脈→肺部毛細血管→肺靜脈→左心房
肺循環和體循環在心臟處匯合。
*描述人體泌尿系統的組成
由腎臟(形成尿液)、輸尿管(輸送尿液)、膀胱(暫時貯存尿液)和尿道(排除尿液)組成
*描述尿液的形成和排除過程
1、腎小球的過濾作用:除血漿中的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以外,一部分水,無機鹽、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質透過腎小球和腎小囊壁濾過到腎小囊腔內,形成原尿。人體每天大約形成150升原尿。
2、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原尿經腎小管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無機鹽等被重吸收到腎小管周圍的毛細血管中。餘下的水、無機鹽和尿素形成尿液。每天排除的尿液大約為1.5升。
3、尿的排出:尿首先通過輸尿管到達膀胱,當膀胱里的尿儲存到一定量時,通過尿道排出尿液。
4、意義:排出廢物,調節體內水和無機鹽的平衡,
維持組織細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識圖並完成題目
(1) 如果右圖表示肺泡部位的血管,則Ⅰ表示_____血管,裡面流_____血,Ⅲ表示_____血管,裡面流_____血;
(2) 如果右圖表示組織細胞處的血管,則Ⅰ表示_____血管,裡面流_____血,Ⅲ表示_____血管,裡面流_____血。
(3) 如果右圖表示腎單位處的血管,則Ⅰ表示_____血管,裡面流_____血,Ⅲ表示_____血管,裡面流_____血,Ⅱ中的液體過濾出來後形成_________.
*描述排泄途徑
排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餘的水排出體外的過程。出汗、呼吸、排尿等是排泄的途徑。
注意與排遺區別:食物消化後形成的殘渣排出體外的過程是排遺。
*描述人體神經系統的組成
神經系統由腦、脊髓和它們發出的神經組成。
腦和脊髓組成中樞神經系統;腦神經和脊神經組成周圍神經系統。
大腦:包括左右兩個大腦半球,表面是大腦皮層,具有感覺、運動、語言等多種生命活動的功能區——神經中樞。
小腦:使運動協調、准確、維持身體平衡。
脊髓:具有反射和傳導的功能。(能對外界或體內的刺激產生有規律的反應,還能將對這些刺激的反應傳導到大腦,是腦與軀干、內臟之間的聯系通路)
神經:由脊髓發出的神經叫脊神經,分布在軀干、四肢的皮膚和肌肉里。由腦發出的神經叫腦神經,大都分布到頭部的感覺器官、皮膚、肌肉等處。
神經元:又叫神經細胞,包括細胞體和突起兩部分。神經元是構成神經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細胞體上有許多突起,突起有兩種:長的突起和短的突起。
*概述人體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
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結構基礎——反射弧。反射弧應當包括五個部分: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
膝跳反射的反射弧:膝蓋處的韌帶(感受器)→傳入神經→脊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大腿肌肉(效應器)。
簡單的反射:人生來就具有,如:縮手反應,眨眼反應,排尿反應,膝跳反射。
復雜的反射:通過長期生活積累形成,如:望梅止渴、聽見上課鈴聲進教室。與語言文字有關的反射是復雜的,也是人類所特有的,如談梅生津、談虎色變。
*概述人體通過眼、耳等感覺器官獲得信息
眼:角膜 虹膜 瞳孔 晶狀體(睫狀肌) 玻璃體 視網膜 脈絡膜 鞏膜
視覺的形成過程:外界物體反射來的光線,依次經過角膜、瞳孔、晶狀體和玻璃體,並經過晶狀體等的折射,最終落在視網膜上,形成一個物象。視網膜上有對光敏感的細胞,這些細胞將圖象信息通過視覺神經傳給大腦的視覺中樞,人就產生了視覺。
近視形成:晶狀體的前後徑增加(過度變凸),物象落在視網膜前,形成近視。可以通過凹透鏡來調節。
遠視形成:晶狀體的前後徑減小(過度變凹),物象落在視網膜後,形成遠視。可以通過凸透鏡來調節。
外耳:耳廓(收集聲波)、外耳道
中耳:鼓膜(接受刺激,產生震動)、聽小骨、鼓室
耳: 半規管
前庭 感受頭部位置的變動的情況,與維持身體平衡相關(如暈車)
內耳 耳蝸:內有對聲波敏感的感覺細胞,這些細胞可以將聲波信息通過聽覺神經傳給大腦的聽覺中樞
咽鼓管:與咽相通,調節鼓膜兩側壓力差
注意:遇到巨大的響聲時,要迅速張口,使咽鼓管張開,使鼓膜內外的氣壓保持平衡,以免震破鼓膜。
鼻:鼻腔上端的黏膜中有許多對氣味十分敏感的細胞。
舌:上表面和兩側有許多對味道十分敏感的突起,能夠辨別酸、甜、苦、辣、咸等。
皮膚:感受外界冷、熱、痛、觸、壓等刺激的功能。
*舉例說明人體的激素參與生命活動調節
激素有內分泌腺分泌,內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不通過導管,直接進入到腺體內的毛細血管,並隨著血液循環輸送到全身各部。
垂體: 分泌生長激素 促進生物的生長和發育。異常:幼年過多,巨人症;幼年過少,侏儒症。
甲狀腺:分泌甲狀腺激素 促進生物的發育。 異常:幼年不足,發育遲緩,呆小症;成年過少,導致大脖子病。缺乏時可以通過食用含碘的食物來治療。如海帶。
胰島: 分布於胰腺中,分泌胰島素等 調節糖在體內的吸收和消化等。缺乏胰島素,導致細胞吸收和利用血糖的能力減弱,形成糖尿。可以通過注射胰島素制劑來治療。
卵巢: 分泌雌性激素等
睾丸: 分泌雄性激素等
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方式主要是神經調節,同時也受激素的調節
B. 我要一份北師大版七年級下冊生物半期復習提綱
七年級生物(下)半期復習題
一.選擇題(每小題 1分,共20分)
1、 下列為某成年女子紅細胞數量和血紅蛋白的含量,哪種情況無貧血趨向( )
A、 紅細胞4.5×10的12次方個\升,血紅蛋白90克\升
B、 紅細胞3.0×10的12次方個\升,血紅蛋白140克\升
C、 紅細胞4.6×10的12次方個\升,血紅蛋白130克\升
D、 紅細胞3.0×10的12次方個\升,血紅蛋白9克\升
2、 左心室心壁肌肉比右心室厚,是因為( )
A. 左心室血液輸出量比右心室要大 B.主動脈出口比肺動脈出口小
C.左心室血液比右心室血液多 D.左心室輸送血液的距離長些
3.闌尾炎患者的血常規化驗結果顯示( )
A.紅細胞數量和血紅蛋白含量低於正常值 B.白細胞數量高於正常值
C.血小板含量減少 D.各種血細胞數量明顯增多
4.當吸氣剛剛停止時,肺內氣壓、氣體成分分別是( )
A.低於外界大氣壓,新鮮氣體 B.等於外界大氣壓,新鮮氣體
C.高於外界大氣壓,混合氣體 D.等於外界大氣壓,混合氣體
5.某同學上肢的傷口感染,醫生在其臀部注射葯物治療。葯物到達傷口經歷的血液循環路線是( )
A.只有體循環 B.先肺循環,接著體循環,再肺循環
C.只有肺循環 D.先體循環,接著肺循環,再體循
6.長跑運動員的肺活量比一般人大得多,其主要原因是( )
A.肺泡數量多於一般人 B.呼吸頻率加快 C.肺比一般人的肺大
D.呼吸肌收縮力量較強,參與氣體交換的肺泡數量增多
7.給危重病人輸氧的主要目的是( )
A.用於體內有機物氧化分解 B.形成二氧化碳刺激呼吸中樞
C.防止進行無氧呼吸 D.參加酶的催化作用
8.腎單位的結構不包括( )
A.腎小管 B.收集管 C.腎小球 D.腎小囊
9.回收原尿中葡萄糖的部位是( )
A.腎小囊 B.腎小球 C.腎小管 D收集管
10.正常情況下,原尿與最終排出體外的尿液的區別在於,原尿中含有( )
A.蛋白質 B.無機鹽 C.尿素 D.葡萄糖
11.對初診為急性闌尾炎、蛔蟲病和急性腎小球腎炎的病人,應分別化驗他們的( )
A.血液、糞便、血液 B.糞便、血液、尿液
C.血液、糞便、尿液 D.尿液、糞便、血液
12.人體產生精子和卵細胞的部位分別是( )
A.睾丸和卵巢 B.陰莖和陰道
C.睾丸和子宮 D.輸精管和輸卵管
13.人類在生育後代的過程中,常常出現多胞胎現象,要形成異卵四胞胎,在母體內至少有多少個卵細胞同時受精( )
A.4個 B.2個 C.1個 D.可能是A、B、C中任一種
14.有關男性遺精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
A.遺精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 B.頻繁遺精會影響身體健康
C.為防止頻繁遺精,應在醒後一個小時內起床
D.遺精是男子進入青春期後,有時在睡夢中精液自尿道排出的現象
15.一般情況下,人體主要的貯能物質是( )
A.蛋白質 B.無機鹽 C.脂肪 D.糖類
16.有些人從不吃動物肝臟等動物性食物,但很喜歡吃蔬菜,這些人不一定會患夜盲症,這是因為有些蔬菜中含有( )
A.維生素D B.維生素B C.維生素C D.胡蘿卜素
17.下列消化液中,哪一種不含消化食物的酶( )
A.腸液 B.唾液 C.胃液 D.膽汁
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8分)
1.大氣中的污染物對人體健康的危害極大。這些有毒有害物質既可以引起包括肺癌在內的 疾病,還可以通過呼吸系統進入 ,引起其他系統的疾病。
2.人從平原到高海拔地區,由於空氣稀薄,頭幾天體內血液中的
數量增多,這樣就可以有更多的 來輸送氧。
3人類最基本的血型為 血型系統,它將人的血型分成四種。輸血時,應以 為原則。
4.能消化糖類、蛋白質、脂肪這三種有機物的消化液是
和 。
三.綜合題(每空1分,共12分)
圖4-Z-2-8是「人體血液循環模式圖」,箭頭表示血流方向,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圖見書上)
1. 寫出圖中各標號代表的結構名稱:
A.頭部和上肢的毛細血管網,B. ,C.
D. E.左心房,F.左心室,G.腹腔內器官的毛細血管網,H.下肢的毛細血管網,I. ,J.右心室,K.右心房,L. ,M.上腔靜脈。
2.圖中進行氣體交換的部位是 ,交換後動脈血變成靜脈血的部位是 ,靜脈血變成動脈血的部位是 。(填字母)
3.圖中流動脈血的部位有 ,流靜脈血的部位有 。(填字母)
4.在輸血時,醫生往往選擇 (填字母)血管所在的循環途徑為注入點,原因是
。
C. 七年級下冊生物復習提綱 北師大版精編版
*****************初一下學期生物總復習資料*******************
1.什麼叫呼吸作用,呼入的氣體與吸出的氣體成分的變化。****************************************
呼吸作用:生物體細胞內葡萄糖等有機物氧化分解並釋放能量的過程。
呼出與吸入氣體成分變化實驗過程簡介:
①准備好大小相同的A、B、C、D四個瓶子(250ml)
②打開A和B的瓶蓋,至於空氣中3min後蓋上瓶口。瓶內氣體成分與空氣相同。
③取一根玻璃管向C和D連續呼氣,然後蓋緊瓶口,使瓶內氣體成分中含有較多的由肺呼出的氣體。
④將燃著的蠟燭分別放入A和C瓶中,記錄蠟燭燃燒時間的長短。
⑤分別向B和D瓶中倒入50ml澄清的石灰水,比較兩瓶的渾濁程度。
實驗結果:
蠟燭在A瓶中比在C瓶燃燒的時間長,說明空氣中的氧氣含量高於肺呼氣。
D瓶里的澄清石灰水變得比B渾濁,這證明肺呼出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於空氣。
2.掌握呼吸系統的組成器官及各器官的功能,肺泡適於進行氣體交換的結構特點***********************
呼吸系統:人的呼吸系統是由呼吸道和肺組成的。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氣管和支氣管。
人體呼吸系統組成 肺泡結構示意圖
鼻:①內有鼻腔,鼻腔內表面有鼻黏膜。鼻黏膜內有豐富的毛細血管和黏液腺,黏液腺可以分泌黏液(鼻涕),這些結構能使吸入鼻腔的空氣變得溫暖、濕潤。
②鼻腔上部黏膜內還有接受氣味刺激的嗅覺細胞(能接受氣味刺激而產生興奮)。
咽和喉:①咽位於鼻腔的後方,是氣味的通道,也是食物的通道。
②喉位於咽的後下方,由軟骨和聲帶組成。氣體經過時引起聲帶震動而發聲。
③吞咽時,會厭軟骨會蓋住喉的入口處,以防止食物入喉。
氣管:①分成左右兩支,再分成較小的支氣管、細支氣管等。氣管壁由C型軟骨支撐。
②管壁上有黏液腺,分泌黏液能粘住灰塵。
③管壁內表面有纖毛,將黏液推向喉的方向,通過咳嗽排出,這就是痰。
肺: ①是呼吸系統的主要器官,是完成氣體交換的重要場所。位於胸腔,左右各一個。與左右氣管相連接。
②新鮮的肺是粉紅色的,由細支氣管的樹狀分支和肺泡組成。最細的支氣管末端有許多囊泡,就是肺泡。
肺泡適於氣體交換的結構特點:⑴數量多:肺泡總數約有3億個;⑵面積大:總面積約有100m2;⑶壁極薄:肺泡壁很薄,僅由單層細胞構成:⑷外表面纏繞著豐富的毛細血管和彈性纖維,這些結構有助於進行氣體交換
3.掌握呼吸的全過程(4個步驟)****************************************************************
呼吸的4個步驟:
①肺通氣:外界與肺泡之間的氣體交換。是通過胸廓和隔的運動引起的。(具體過程見書p54`55)
②肺換氣:肺泡與血液之間進行氧氣和二氧化碳的交換。是通過氣體擴散實現的。書p56
③氣體在血液中的運輸:動靜脈血的原理。書p56
④組織氣體交換:血液與細胞之間進行氧氣和二氧化碳的交換。,也是通過氣體擴散實現的。書p56`57
4.理解代謝廢物的產生部位,掌握排泄的定義,途徑************************************************
產生部位:在細胞的線粒體中(*皮膚與汗腺分泌 書p66~67)。有機物徹底氧化分解產生的物質就是代謝廢物。
定義:人體將代謝廢物和二氧化碳、尿素等以及多餘的水和無機鹽排出體外的過程稱為排泄。
途徑:①全部的二氧化碳和少量水,以氣體的形式由呼吸系統排出。
②絕大部分水、無機鹽以及尿素等物質形成尿液,由泌尿系統排出。
③一部分水和少量無機鹽、尿素等,以汗液的形式通過皮膚排出。
肺內及組織中氣體交換示意圖
5.掌握腎單位的結構及尿液的形成過程。掌握血液,原尿,尿液三者的成分差異。************************
*皮質與髓質 書p61面
腎單位:每個腎臟由100多萬個腎單位組成。每個腎單位包括腎小球、腎小囊和腎小管。腎小球和腎小囊組成腎小體。(具體介紹書p62)
尿液的形成過程:當人體的代謝廢物運輸到腎臟,血液流經腎小球時,除了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外,血漿中的一部分水、無機鹽、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質由腎小球濾到腎小囊形成原尿。當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部分無機鹽被重吸收進入毛細血管中,剩下的由腎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流向腎盂。
血液與原尿相比:原尿不含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
原尿與尿液相比:尿液不含蛋白質。
血漿與原尿相比:原尿中不含大分子蛋白質
腎臟縱剖面模式圖
6.掌握神經系統的組成概況********************************************************************
神經系統;中樞神經系統和周圍神經系統。兩神經系統直接連接。
中樞神經系統(位於身體的中央):腦(大腦、小腦、腦干)和脊髓。
周圍神經系統:腦神經(12對)和脊神經(31對)
神經系統的組成
7.神經元的結構和功能。**********************************************************************
神經細胞又叫做神經元。
結構:由胞體和突起組成。
胞體:是神經元的代謝中心。
突起:沿一定的方向傳導沖動。分為樹突和軸突。每個神經元的樹突數量不確定,但軸突只有一個。樹突將沖動傳入胞體,軸突是將沖動從胞體傳出。
在周圍神經系統中,神經元胞體集中出現的部位叫神經節;由一些神經元突起聚集成束、外被結締組織膜組成的結構叫做神經。
在中樞神經系統內,神經元胞體集中出現的部位叫灰質,神經元突起成束聚集之處叫白質。
基本功能:接受刺激、產生沖動、傳導沖動。
神經元模式圖
8、神經活動(調節)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神經結構是反射弧********************************
人體通過神經系統對刺激做出的規律性反應,叫做反射。完成這個過程的結構是反射弧。
9、掌握反射弧的結構,神經沖動在反射弧各結構中傳導的方向。*************************************
反射弧:感受器、傳入神經元、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元、效應器。神經中樞是反射弧上位於中樞神經系統內的有關聯系結構。但有例外:「膝反射」就是「兩神經元反射」
反射弧模式圖
10、能夠區分反射與應激性、條件反射與非條件反射的不同。了解條件反射的建立過程。*****************
反射與應激性的區別:一個是神經系統的刺激,一個是生物的刺激。
非條件反射是生來就建立的先天性反射,條件反射是逐漸形成的後天性反射。
條件反射是建立在非條件反射上的。比非條件反射復雜。
條件反射的建立過程:略。(是經過訓練逐漸形成的)
11、大腦皮層是神經系統的最高級中樞,能夠對語言和文字建立條件反射是人類條件反射的最突出特徵。*******************************************************************************************
能夠對語言和文字建立條件反射是人類條件反射的最突出特徵。
12、掌握視覺、聽覺的感覺器官,感受器,形成部位。************************************************
眼的結構:分為眼球壁和內容物。(書p81~82)
眼球壁:分為外膜、中膜、內膜。
外膜:前部是無色透明的角膜,後部是白色不透明的鞏膜(對眼球有保護、支持作用)
中膜:後半部是脈絡膜,含豐富的血管的黑色素,有對眼球營養作用。使之成為「暗室」前端游離部分是虹膜,中央圍成瞳孔,膜內的平滑肌控制著瞳孔的大小,調節進入眼內的光線。虹膜與脈絡膜連接部分加厚,含較多平滑肌,是睫狀體。
內膜:為光感受器視網膜,是有感受光線刺激後產生沖動的感光細胞。與視神經相連接,產生沖動後傳入腦到大腦皮層視覺中樞。
內容物:房水是稀薄的物體,充盈在角膜與晶狀體之間,虹膜前後方的間隙里:玻璃體是膠凍液體,填滿晶狀體後方的空間;晶狀體是一個有彈性的凸透鏡狀結構,懸掛與睫狀體上,睫狀體內平滑肌的舒縮引起它的曲度變化。
視覺的產生部位:是大腦皮層的視覺中樞。視網膜是形成物像的部位。
眼球結構圖
耳的結構:外耳、中耳、內耳。(書p84~85)
外耳:耳廓和外耳道。耳廓有收集聲波作用。外耳道有傳送聲波的作用。
中耳:鼓膜、鼓室和聽小骨。鼓膜在外耳道底部,橢圓形,聲波能使鼓膜振動。鼓室是在鼓膜裡面的一個腔,鼓室內下還有一條小管與咽部相連,叫做咽鼓管。當吞咽或打哈欠時使空氣能從咽部進入鼓室,維持鼓膜兩側的氣壓平衡。三塊聽小骨在鼓室里,從外到里的順序分別是分別是錘骨、砧骨、鐙骨,它們形成一條「聽骨鏈」。
內耳:耳蝸、前庭和半規管(都充滿液體,相應的感受器就分布在位於官腔的膜質上)。耳蝸含有聽覺感受器,能接受刺激產生神經沖動,最後在大腦皮層聽覺中樞產生聽覺。前庭和半規管含有頭部位置變動的感受器,頭部位置變動會使這里的感受器受刺激而也產生沖動。最終在大腦皮層相應部位產生頭部位置變動的感覺。所以內耳兼有聽覺和感受位置變動的雙重功能。它們三個不同的感受器產生的沖動會先沿同一腦神經傳入腦干,再傳入不同的中樞部位。
聽覺的產生部位:大腦皮層的聽覺中樞。
耳朵結構圖
13、掌握近視的原因、成像特點、矯正方法。*******************************************************
原因:眼球前後徑過長(真性近視),或晶狀體的曲度過度調節而過大(假性近視)
成像特點:平行光線進入眼內就會在視網膜前方成像,因而不能看清近處物體。
矯正方法:近視眼配戴凹透鏡。
如果是遠視和近視都相反。
14、掌握生長激素,性激素、甲狀腺激素、胰島素的分泌部位,異常症狀。*******************************
生長激素:與人體的生長(體重和身高)變化規律有關,由垂體分泌。
如果幼年時期分泌不足。則生長遲緩,身高到成年時過矮(常不到100cm),叫做侏儒症。
相反,分泌過多成年是會過高,叫做
15、傳染病的定義、特點。預防傳染病的一般措施有哪些。******************************************
16、掌握什麼叫免疫,計劃免疫。能夠區分非特異性免疫、特異性免疫。理解什麼是抗原、抗體*************
免疫:是人體內的一種防禦功能,人體依靠這種功能識別「自己」和「非己」成分,從而破壞和排斥進入人體內的外來侵害物質,以及人體本身所產生的損傷細胞和腫瘤細胞等,以維護人體內部環境的平衡和穩定。免疫還能及時清除體內衰老的、死亡的或損傷的細胞;隨時識別和清除體內的異常細胞(腫瘤細胞)
計劃免疫:計劃免疫是依據國家對消滅傳染病的要求,在易感人群中,有計劃的進行預防接種,能有效的增強人體的免疫力。
非特性免疫:它們對多數病原體都起作用,而不是對某一種特定的病原體起作用,所以稱為非特異性免疫,它們是先天性的,而不是病原體侵後才產生的,它們的作用沒有特異性。
(如皮膚和黏膜的屏障作用,白細胞的吞噬作用,唾液中溶菌酶的殺菌作用等)
特異性免疫:特異性免疫是機體與外來侵害物接觸之後才獲得的免疫特性,不能遺傳,有的可獲得持久免疫,有的不能獲得持久免疫。
非特異性免疫與特異性免疫的共同點:排除和消滅侵入人體的病原微生物,維護人體的健康。
不同點:一個是先天性,一個不是。
抗原:引起人體產生抗體的物質(如水痘病毒等)叫做抗原。
抗體:抗體是身體免疫系統受抗原刺激後產生的一類蛋白質,能與相應抗原發生特異性結合,具有專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