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是雜志社長
Ⅰ 本人懇請有了解者告訴我『求是雜志社秘書長劉彥華的簡歷。求是秘書長是什麼級別
廳級。相當於副省長或市長。
Ⅱ 求是雜志社秘書長主要職責是什麼有行政級別嗎
1、求是雜志社是副部級別,其社長是副部長級別
2、求是雜志社秘書長屬於雜志社的二級機構負責人,一般為副廳級(標配)。
3、極少數情況下,也有可能是正廳級(高配)。
Ⅲ 求是雜志社與地級市哪個級別高
求是雜志社級別高一些,這是中央直屬的報社,求是的前身-紅旗是正部級,文革結束復刊為求是時,確定為副部級。
求是雜志社是副部級單位,地級市是正廳級單位。
副部級單位高於正廳級單位。
Ⅳ 求是雜志社劉彥華是 什麼職務,級別是什麼----謝謝。
《求是》抄雜志社劉彥華擔任雜志社秘書長,級別為正廳級,相當於副省長或市長級別。
《求是》雜志是中共中央機關刊物之一,由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辦的理論刊物,擔負著全面系統地宣傳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完整准確地宣傳闡釋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引導黨員幹部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提高全黨馬克思主義水平,促進黨的事業發展的任務,是黨中央指導全黨全國工作的重要思想輿論工具,是黨在思想理論戰線的重要陣地。
(4)求是雜志社長擴展閱讀:
1、負責制度
求是雜志實行編委會領導下的社長負責制。內設辦公室、總編室、求是理論網編輯部、政治編輯部、經濟編輯部、文化編輯部、科教編輯部、國際編輯部、評論部、紅旗文稿編輯部、發行出版部、人事部、機關黨委、紀委;下設紅旗出版社、紅旗畫刊社、小康雜志社、事業服務中心。
2、雜志內容
《求是》雜志集中宣傳共產主義中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共產黨的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思想。
《求是》雜志的作者
《求是》雜志的作者是中國共產黨各層級的領導人或幹部,也包括中國解放軍軍隊的各階層等。
Ⅳ 《求是》雜志社總編輯:「中國震撼」是一種什麼樣的震撼
自上世紀80年代初開始,包括學術界、思想界在內的世界許多人都把眼光投向東方,關注著中國所發生的變化。的確,在中國這塊神奇的土地上發生了奇跡般的變化。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30多年,中國從貧窮落後的國家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外匯儲備第一,人均國內生產總值4000多美元,進入工業化中後期,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明顯改善,國際地位大幅提升。人們要問,中國在短短的時間內所發生的這種奇跡般的變化,魔力在哪裡、奧秘在哪裡?這是個「時代之謎」,揭示謎底就像魔法一樣吸引著所有關注和矚目中國的人。《中國震撼——一個「文明型國家」的崛起》(以下簡稱《中國震撼》)一書,給出了自己探究中國崛起之謎的答案。對於這個答案或許會有不同看法和評說,但在思想界、學術界乃至社會生活中所引起的沖擊和熱議則是肯定的,甚至可以說在對中國的發展持有種種頑固偏見和膚淺短視的議論那裡,也不失為一個「震撼」。 「中國震撼」首先來自中國的崛起。《中國震撼》一書,開篇之首,就是以翔實的資料和確鑿的事實講述了中國的發展和崛起。這不是一個單純的理論問題,而是一個真真切切的客觀實在。盡管還存在著發展不平衡、分配差距拉大、資源環境約束、權錢交易腐敗等種種問題,盡管還會有各種各樣的質疑和想法,盡管抱有偏見和別有用心的「唱衰中國」的聲音也從來沒有中斷過,但中國的發展和崛起卻是不爭的事實。那麼,來自中國發展和崛起的震撼,是一種什麼樣的震撼,讀完《中國震撼》一書,會很自然得出以下三點感悟。 一是和平發展崛起的震撼。在一個有著幾千年文明史、13億人口、幅員遼闊、經濟文化落後的東方大國實現現代化、實現振興和崛起,無疑是一個時代前沿的大課題。這個課題本身就具有難以比照的巨大吸引力。當代中國的發展和崛起不用說是始於當代,但作者分析探究的眼光並不固著於當代的幾十年、也不固著於近代以來的上百年,而是把當代中國的發展和崛起置放在幾千年的中國文明歷史的大背景下來考察,因而有了「中國震撼——一個『文明型國家』的崛起」這個主題。這個主題是獨一無二的,因為有著沒有中斷的五千多年文明歷史而又在現代發展崛起的國家,中國是絕無僅有的。正如作者所講:「數千年古老文明與現代國家形態幾乎完全重合的國家只有一個,那就是中國」。 那麼,文明型國家的崛起是什麼方式的崛起?是一種和平發展的崛起。這是產生中國震撼的第一個沖擊波。該書在閱覽古今中外大國崛起的歷史軌跡之後寫道:「從世界歷史的角度看,中國崛起的最大特點就是和平,對外沒有發動戰爭,對內保持了安定團結,這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個非同尋常的奇跡。回顧世界歷史,西方崛起的過程幾乎就是一部動盪與戰爭的歷史。」史實確實如此。美國、英國、法國、義大利、日本等國家的崛起哪一個不是充滿侵略、戰爭、屠殺、征服、奴役,是不光彩的、血與火崛起的歷史。中國的發展和崛起則完全不同。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華民族的振興和復興走的是和平發展的道路,對外是推動和諧世界建設,對內是傾力建設和諧社會,這不就是當代文明的最重要內涵和標志!和平發展的道路是文明發展的道路,這取決於中國的國策方針、取決於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取決於當今以和平發展為主題的國際環境,但也取決於中國幾千年熱愛和平的文明歷史傳統。顯而易見,中國作為文明型國家的崛起是和平發展的崛起,是一種發展文明的崛起。所以,「中國震撼」首先是和平發展崛起的震撼。 二是發展模式崛起的震撼。《中國震撼》一書認為「一個『文明型國家』的崛起」,也是一種「發展模式的崛起」,「中國崛起的背後是自己獨特的發展模式」,並把中國發展模式概括為八大特點,即「實踐理性、強勢政府、穩定優先、民生為大、漸進改革、順序差異、混合經濟、對外開放」,強調「這些特點是我對30年中國改革開放經驗的總結。」顯然,在作者那裡,中國模式及其八大特點指的就是中國發展道路的基本特徵、中國發展經驗的基本概括,在這里,中國模式和中國經驗、中國道路是相通的,是中國經驗、中國道路的指代稱謂。應該講,經過新時期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30多年的發展,我們已經找到和形成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積累和凝聚了豐富的成功經驗,創立和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也是黨的十七大概括的,中國的成功發展最根本的原因就在於有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面旗幟、一條道路、一個理論體系」。這個概括既是中國現代化發展歷史的科學凝練的總結,也是中國與其他國家現代化發展歷史的鮮明顯著的區別。蘊含其中的主要原則、成功經驗和基本特徵,盡可以開掘和豐富,盡可以有或多或少的不同解讀,但其核心和精髓的內容大體是一致的。比如:書中用「實踐理性」來表述的實事求是,以及政府作用、社會穩定、注重民生、漸進改革、對外開放等等。這些原則和經驗,在研究和討論中國發展和崛起的境內外學術界、思想界就不斷地被提到、被闡述。為什麼用中國道路的基本特徵、中國模式的基本特點、中國經驗的基本原則所概括的當代中國的發展和崛起,竟那樣的相同相似、大同小異?原因就在於研究立場的公正客觀、理性良知,就在於受中國國情和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實際狀況的制約和決定。只要是從中國的實際出發去考察研究當代中國,就會走到一起,就會形成較多的共識。比如:講到政府的作用,作者說:「中國的超大型的規模意味著國家治理的復雜性和艱巨性」,「每年一個短短的春運就有超過20億的人次上路。2010年春運的客運流達到25億人次。」「這意味著把美洲、歐洲和非洲的人口在一個月內挪動了一下。除了像中國這樣一個比較高效運轉的政府體制外,沒有任何一種體制可以處理這種挑戰。」這樣的論證應該說是有力有理,令人信服的。其實,春運還不是最大最難的事情,中國的底子薄、基礎差、資源緊缺、發展不平衡,人口13億多,又處於轉軌變型的深刻變革中,吃穿住行、柴米油鹽哪一樣事情不大不難!抗擊汶川特大地震、玉樹地震、舟曲特大泥石流、洪災、旱災等,籌辦北京奧運會、上海世界博覽會、廣州亞洲運動會等,更是具有挑戰性的難事大事。如果沒有一個堅強有力的政府領導和組織,要辦大事、難事、喜事、急事是不可想像的,其結果也是難以預料的。此外,作者也指出,不能把中國模式絕對化、封閉化、凝固化,要作為不斷開放、不斷發展、不斷完善的過程來看待,這和不能把中國經驗、中國道路絕對化、封閉化、凝固化的道理是一樣的。由此可見,「中國震撼」又是中國發展模式崛起的震撼。 三是政治價值觀念崛起的震撼。作者還認為,中國的崛起不僅是文明型國家的崛起,也不僅是一種發展模式的崛起,還是一種政治話語的崛起,也就是一種政治價值觀念的崛起。這一看法是很有見地的。確實如此,中國的崛起,不單單是經濟的發展,也是民主政治的發展,是民主政治價值觀念的發展。民主政治制度及其民主政治價值觀念的建設始終是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奮斗的目標,我們也矢志不渝地為之而奮斗。只要不是無知,只要不抱偏見,就會看到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中國的民主政治、平等自由、公平正義、人權保障等事業都取得了巨大進步和長足發展,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觀、人權觀、自由平等觀,這是不能否認的、也是難以抹殺的。但問題是,總有些人格外鍾情偏愛西方那一套政治制度以及附著其上的民主、人權、自由等價值觀念,把西方的政治制度以其價值觀念絕對化、神聖化,頂禮膜拜。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和政治價值觀念的過程中,要積極學習和借鑒包括西方發達國家在內的一切人類政治文明發展的優秀成果,這是沒有問題的,也是堅定不移的。但各國有各國的國情和實際。不顧中國的國情和實際,試圖機械照搬西方那一套政治制度和政治價值觀念,不僅是錯誤的,而且是行不通的。正如作者寫的:「中國這種『文明型國家』,如果採用西方政治模式,自己的優勢就會消失得無影無蹤,最後整個國家就會走向崩潰。」「中國模式的相對成功表明:不管什麼政治制度,最後一定要落實到『良政』才行,落實到中國人講的『以人為本』、『勵精圖治』才行。」「中國人認為無論是什麼制度,最終都必須體現在是否能夠實現良政上,體現在自己人民的滿意和認同上,並認為這才是民主的實質。」這些關於良政更為重要、更能體現民主實質的論述,是富有很大啟發意義的。尤其作者告誡:「不被西方話語忽悠」,「西方多黨民主制度在很多地方已經演變成了一種『游戲民主』,其特點是把民主等同於競選,把競選等同於政治營銷,把政治營銷等同於拼金錢、拼資源、拼公關、拼謀略、拼形象、拼演藝表演。」作為走過100多個國家、專注研究現實政治的作者,特別是親眼看到了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給某些國家帶來「散、軟、短、泛、粹」的民主綜合征以及經濟社會陷入停滯倒退的困境,他關於民主問題的告誡和論述是在比較鑒別中選擇,更是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深思和重視。顯而易見,「中國震撼」同時還是中國政治價值觀念崛起的震撼。 (作者張曉林 系《求是》雜志社總編輯) 《中國震撼》的思想震撼 清醒的自信 親和的解疑——讀《中國震撼》有感鄧小平英文翻譯張維為:中國崛起是非常不容易的
Ⅵ 求是雜志社的現任社長
李捷,求是雜志社社長。
1955年2月生,山東平陰人,漢族,研究生學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1973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69年12月入伍。1979年2月至1983年3月,北京師范大學一分校歷史系學習。1983年3月至1983年9月,北京師范大學分校歷史系教員。1983年9月至1986年8月,中央黨校理論部黨史專業碩士研究生。1986年8月至1987年4月,北京聯合大學職業技術師范學院歷史系教員。1987年4月起先後任中央文獻研究室毛澤東研究組研究人員、毛澤東研究組生平小組副小組長、第一編研部毛澤東研究二處副處長、第一編研部主任助理、第一編研部副主任、中央文獻研究室室務委員兼第一編研部副主任、中央文獻研究室室務委員兼第一編研部主任。2004年10月任中央文獻研究室副主任。2012年3月,任中國社會科學院黨組成員、副院長兼當代中國研究所所長、黨組書記。2014年4月,任求是雜志社社長。
中共十六大、十七大代表。中國中共文獻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毛澤東詩詞研究會會長、中國史學會副會長、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學會副會長、中國科學社會主義學會副會長、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副會長、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
Ⅶ 求是雜志社是部級還是局級單位
求是雜志實行編委會領導下的社長負責制。內設辦公室、總編室、求是理論網編輯部、政治編輯部、經濟編輯部、文化編輯部、科教編輯部、國際編輯部、評論部、紅旗文稿編輯部、發行出版部、人事部、機關黨委、紀委;下設紅旗出版社、紅旗畫刊社、小康雜志社、事業服務中心。
《求是》雜志是中共中央機關刊物之一,由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辦的理論刊物,擔負著全面系統地宣傳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完整准確地宣傳闡釋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引導黨員幹部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提高全黨馬克思主義水平,促進黨的事業發展的任務。
(7)求是雜志社長擴展閱讀:
一、雜志內容
《求是》雜志集中宣傳共產主義中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共產黨的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思想。《求是》雜志的作者是中國共產黨各層級的領導人或幹部,也包括中國解放軍軍隊的各階層等。
二、雜志由來
《求是》的前身是中國共產黨主辦的雜志《紅旗》,半月刊,1958年6月1日於北京創刊,1988年6月停刊,7月1日正式創刊,易名為《求是》雜志。《求是》的刊名是由中國前領導人鄧小平題寫。
在文化大革命期間,《紅旗》是官方的重要宣傳陣地,被稱為兩報一刊之一。
文化大革命時期,由於其他新聞媒體主管都被打倒,《人民日報》和《紅旗》由中央文革小組組長陳伯達為首工作組領導。
Ⅷ 求是雜志社長在地方權力大不大
權力只局限於求是雜志社,但是求是雜志社社長這個級別是正部級級別,和省長一個級別。
Ⅸ 求是雜志社長是什麼級別
求是雜志社,黨中央直屬事業單位,中共中央機關刊,黨中央新聞機構,所以社長應該屬於副部級。
《求是》雜志是中共中央機關刊物之一,由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辦的理論刊物,擔負著全面系統地宣傳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完整准確地宣傳闡釋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引導黨員幹部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提高全黨馬克思主義水平,促進黨的事業發展的任務,是黨中央指導全黨全國工作的重要思想輿論工具,是黨在思想理論戰線的重要陣地。
社長:職位名稱。最先是由元朝時期設置的,以鞏固其統治。現在一指報社等社會團體的負責人;二指現在行政體制中最基礎的行政單位負責人,在現行行政體制中,分為省(直轄市、自治區)、區(地區、市)、鄉(鎮)、村(社區、街道)、社,其中社在農村地區為最基層的行政管理層級,其負責人稱為社長。
社長的職責是全面領導雜志社工作,主持召開常委會,傳達上級指示精神,制定業務工作的長遠規劃和雜志社年度工作計劃。
Ⅹ 求是的現任社長
求是雜志社現任社長為李捷。
2014年4月30日上午,求是雜志社召開領導幹部會議,宣布中央關於求是雜志社社長調整的決定。中央決定,李寶善同志調任人民日報社總編輯,李捷同志任求是雜志社社長。中央組織部副部長潘立剛宣布中央決定並作重要講話,中央宣傳部常務副部長雒樹剛出席會議並作重要講話。李寶善、李捷同志分別講話,求是雜志社總編輯陶驊主持並講話。
李捷簡歷
1955年2月生,山東平陰人,漢族,研究生學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1973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69年12月入伍。1979年02月至1983年03月,北京師范大學一分校歷史系學習。1983年03月至1983年09月,北京師范大學分校歷史系教員。1983年09月至1986年08月,中央黨校理論部黨史專業碩士研究生。1986年08月至1987年04月,北京聯合大學職業技術師范學院歷史系教員。1987年4月起先後任中央文獻研究室毛澤東研究組研究人員、毛澤東研究組生平小組副小組長、第一編研部毛澤東研究二處副處長、第一編研部主任助理、第一編研部副主任、中央文獻研究室室務委員兼第一編研部副主任、中央文獻研究室室務委員兼第一編研部主任。2004年10月,中央文獻研究室副主任。2012年03月,任中國社會科學院黨組成員、副院長兼當代中國研究所所長、黨組書記。
2014年04月,任求是雜志社社長。
中共十六大、十七大代表。中國中共文獻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毛澤東詩詞研究會會長、中國史學會副會長、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學會副會長、中國科學社會主義學會副會長、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副會長、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