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類研究雜志
『壹』 為什麼同樣是高蛋白食物,肉可以多吃,而堅果就不可以多吃呢
因為堅果含有不好的物質
『貳』 鄭州買雜志
新通橋北邊一點路西你去看看有沒有吧,那裡很全。
『叄』 肉類研究的期刊簡介
《肉類研究》雜志創刊於1987年,主辦單位為中國肉類食品綜合研究中心。《肉類研究》是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正式批准,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中文科技月刊。本刊集權威、理論與專業於一體,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2011年、2012年連續入選《中國科技核心期刊》,被《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中國期刊網》等資料庫全文收錄。
本刊主要欄目設有:基礎研究、加工工藝、質量安全、包裝貯運、分析檢測、專題論述等。
『肆』 省級三流食品雜志有哪些 請大家告知下哈~~
幫你提供一些非中文核心的食品類雜志,但不一定是三流的。希望對你的有所幫助!
包裝與食品機械 合肥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包裝與食品工程學會,機械部合肥通用機械研究所包裝機械分析
保鮮與加工 天津 國家農產品保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天津),天津市農業科學院信息研究所
餐飲世界 北京 中國烹飪協會,世界中國烹飪聯合會
餐飲世界.大眾版 北京 中國烹飪協會,世界中國烹飪聯合會
茶報 上海 上海市茶葉學會,上海茶葉進出口公司
茶葉通報 合肥 安徽省茶葉學會
茶葉 杭州 中國茶葉學會
茶葉科學技術 福安(福建)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
茶葉通訊 長沙 湖南省茶葉學會
茶葉信息 杭州 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等
當代烹飪文化 鄭州 河南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河南省豫菜文化研究會
澱粉與澱粉糖 石家莊 中國食品工業協會澱粉專業協會,中國澱粉工業協會
發酵科技通訊 杭州 杭州味精廠
福建茶葉 福州 福建省茶葉學會
甘蔗糖業 廣州 全國甘蔗糖業信息中心,廣州甘蔗糖業研究所
罐頭飲料工業 煙台(山東) 山東省食品罐頭工業科技情報站
廣東茶葉 廣州 廣東省茶葉學會
廣東烹飪 廣州 廣東烹飪協會
廣西蔗糖 南寧 廣西區糖業公司辦公室等
廣州食品工業科技 廣州 廣州市食品工業研究所
貴州茶葉 湄潭(貴州) 貴州省茶葉科學研究所,貴州省茶葉學會
國際食品 北京 中國糧油食品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
杭州食品科技 杭州 杭州市食品工業協會等
湖南食品 長沙 湖南省食品行業聯合會,湖南省輕工研究院
吉林糧食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長春 吉林糧食高等專科學校
江蘇食品與發酵 南京 江蘇省輕工業科學研究設計院
江蘇調味副食品 鎮江(江蘇) 江蘇省調味副食品行業協會
江西食品工業 南昌 江西省食品工業協會,江西省食品工業辦公室
冷飲與速凍食品工業 常熟(江蘇) 江南大學(原無錫輕工大學)等
糧食科技與經濟 長沙 湖南省糧食局等
糧食流通技術 鄭州 國家糧食儲備局鄭州科學研究設計院
糧食與食品工業 無錫(江蘇) 國內貿易部無錫科學研究設計院等
糧食與油脂 上海 上海市糧食科學研究所等
糧食知識 武漢 湖北省糧食局
糧油倉儲科技通訊 成都 國家糧食儲備局成都糧食儲藏科學研究所,國家糧食儲備局倉儲司
糧油加工與食品機械 北京 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
糧油食品科技 北京 國家糧食局科學研究院
美食 南京 江蘇省烹調協會
麵粉通訊 無錫(江蘇) 江蘇省糧食工業協會麵粉專業委員會,江南大學校友會
木薯精細化工 南寧 廣西南寧木薯技術開發中心等
釀酒 哈爾濱 中國食協白酒專業協會等
烹調知識 太原 太原市商業經濟學會
啤酒科技 北京 中國釀酒工業協會
肉類工業 武漢 全國肉類工業科技情報中心站,武漢肉類聯合企業集團公司
肉類研究 北京 中國肉類食品綜合研究中心
乳品與人類 哈爾濱 全國乳品工業信息中心,國家乳製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
乳業科學與技術 上海 上海市奶業協會等
山東食品發酵 濟南 山東省食品發酵工業研究設計院
濟南市解放路41號
山東食品科技 濟南 山東省食品公司
山東鹽業 濟南 山東省鹽務局
山西食品工業 太原 山西省食品工業協會等
上海調味品 上海 上海海鷗釀造有限公司,上海市釀造科學研究所
食品信息 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
食品信息.我愛廚房 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
食品與生活 上海 上海市食品協會,上海市食品研究所
四川糧油科技 成都 四川省糧油科技情報總站
四川烹飪 成都 四川省烹飪協會,四川省蔬菜飲食服務總公司
四川烹飪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成都 四川烹飪高等專科學校
四川食品與發酵 溫江 四川省食品發酵工業研究所設計院等
蘇鹽科技 連雲港(江蘇) 江蘇省鹽業經濟技術信息站
西部糧油科技 西安 陝西糧油科學研究設計院
鹽業史研究 自貢(四川) 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
揚州大學烹飪學報 揚州(江蘇) 揚州大學旅遊烹飪學院
飲料工業 沈陽 全國飲料工業協會
飲食科學 沈陽 遼寧省輕工總會,遼寧省食品工業研究所
營養學報 天津 中國營養學會,衛生學環境醫學研究所
有機食品時代 南京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有機食品發展中心,國際有機作物改良協會中國分會
浙江鹽業 舟山(浙江) 舟山鹽業科學研究所,浙江省制鹽工業科技情報站
中國保健食品 北京 中國保健食品協會
中國茶葉 杭州 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
中國茶葉加工 杭州 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杭州茶葉研究所,全國茶葉加工科技情報中心站
中國畜產與食品 南京 中國畜產品加工研究會
中國酒 北京 中國釀酒工業協會,消費日報社
中國烹飪 北京 中國商業出版社
中國乳業 北京 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文獻信息中心
中國食品 北京 北京市食品研究所
中國食品工業 北京 中國食品工業協會
中國食品添加劑 北京 中國食品添加劑生產應用工業協會
中國食品學報 北京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
中國食品用化學品 上海 全國食品用化學呂行業聯合會
中國食品與畜產科學 南京 中國畜產品加工研究會
中國食物與營養 北京 國家食物與營養咨詢委員會
中國甜菜糖業 哈爾濱 中國輕工總會甜菜糖業研究所
中國鹽業 北京 國家輕工業局鹽業管理辦公室等
中國飲食服務年鑒 北京 國家國內貿易部
中華茶人 北京 中華茶人聯誼會,中國茶葉進出口公司
中外葡萄與葡萄酒 濟南 中國釀酒工業協會,山東省釀酒葡萄科學研究所
中外食品工業 北京 中國儀器工業(集團)公司,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
中外食品加工技術 北京 北京市食品研究所,全國食品科技情報中心站
中外煙酒茶 桂林(廣西) 灕江出版社
『伍』 吃了「人造肉」,會對我們的身體產生哪些影響
人造肉因其為保存或達到模仿肉質口感和顏色會添加一定量的添加劑,而過量的添加劑會刺激呼吸道,增加患慢性支氣管炎等疾病的患病幾率。
當然對於食品添加劑的含量都是有一定的標准管控的,所以一般正常食用是沒有任何危害性的,但長期過量的食用依然會造成有害物質堆積,所以需適量食用。
『陸』 中國肉類食品綜合研究中心是非盈利機構么
中國肉類食品綜合研究中心是中國唯一的一所肉類食品專業性研究機構,創建於1986年,其主要建築物和1000多台件先進的儀器設備由日本政府無償援助。2000年9月,經國家科學技術部批准,中國肉類研究中心正式掛牌「國家肉類加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並履行其職責(一個機構二塊牌子)。
目前,該中心正在按照國家有關科研院所改制的要求轉製成為科技型企業。
是盈利機構。
『柒』 貴州大學釀酒與食品工程學院的師資隊伍
邱樹毅,男,教授、工學博士、博士生導師、貴州省發酵工程與生物制葯重點實驗室主任、貴州大學釀酒與食品工程學院院長、貴州省優秀中青年科技人才。從事釀酒工程、發酵工程、 酶工程、食品生物技術等方面的教學與研究工作。主要兼職中國農業工程學會農產品加工及貯藏分會常務理事,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工業生化與分子生物學分會理事,貴州省化工協會常務理事,貴州省釀酒協會專家組成員,貴州省食品協會專家組成員,貴州省農業工程協會有機食品分會專家組副組長,生物資源與發酵技術應用四川省教育廳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貴州大學學位委員會委員;《中國釀造》、《釀酒科技》、《食品生物技術》、《葯物生物技術》、《山地農業學報》等國內學術刊物的編委、顧問或審稿人。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63高技術項目子課題、國家支撐計劃項目子課題、貴州省科技重大項目、省科技攻關項目等課題。通過貴州省科技廳省級科技成果驗收、鑒定10餘項。獲貴州省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省級教學成果獎(工學學科)1等獎1項,貴州省優秀教師稱號,貴州省教學名師。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其中SCI、EI、ISTP收錄30餘篇。申請專利21項,獲專利授權8項。
近期主講研究生「生物煉制與生化工程」、「現代釀造工程」等課程,編寫「十一五」普通高校規劃教材《生物工藝學》。
譚書明,男,教授、碩士生導師、愛爾蘭都柏林大學食品學院訪問學者、中國當代農業高級專家、貴州省農畜產品貯藏加工重點實驗室主任、貴州現代農業技術支撐體系蔬菜采後處理與加工實驗室主任、貴州省食品、釀造科學與工程特色重點學科帶頭人、貴州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術學科帶頭人、貴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院長。從事果蔬貯藏與加工方面的教學與研究工作。主要學術兼職有貴州省食品工業協會副會長、貴州省保健協會副會長、貴州省刺梨學會副會長、中國農學會農產品貯藏加工分會會員、貴州省微生物協會會員;《貴州農業科學》、《山地農業學報》等國內學術刊物的編委。
先後主持國家農業成果轉化項目、貴州省科技重大項目、貴州省科技攻關項目、貴陽市重大專項等課題。研究項目通過貴州省科技廳省級科技成果驗收、鑒定10餘項,其中3項成果達國內領先水平,獲國家發明專利2項。已在國內外發表學術論文60餘篇,其中SCI、EI、ISTP收錄2餘篇。
近期主講研究生「食品物流學、「野生植物資源開發利用」、「農業科技與三農政策」等課程。 吳天祥,男,教授、工學博士、碩士生導師、貴州大學釀酒與食品工程學院黨委書記、「西部之光」訪問學者、貴州大學食品科學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從事釀酒科學與工程、生物技術與工程、再生資源應用技術的教學與研究工作。兼職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兒童食品專業學會理事,中國釀酒工業協會釀酒品酒師、高級釀酒師,國家酒類及飲料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技術專家,貴州省食品工業協會白酒評委,貴州省食品工業協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貴州省釀酒協會和食品協會白酒專家組成員,貴州省國資委白酒項目決策咨詢專家,貴州省委專家智庫專家。任《生物加工過程》、《雲南農業大學學報》、《釀酒科技》、《中國釀造》等刊物的編委、審稿人。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省科技重大項目、省科技攻關項目、產學研合作研究項目等課題10餘項。曾獲得第四屆省級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一等獎、第三屆全國白酒行業科技與發展優秀論文二等獎和「中國標准創新貢獻獎」三等獎。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3項,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SCI收錄6篇,出版專著1部。
主講本科生和研究生「食品現代高新技術」、「食品發酵與釀造工藝學」等課程。
秦禮康,男,教授、工學博士、博士生導師,釀酒與食品工程學院副院長。從事大宗糧油、薯類和雜糧雜豆深加工及副產物增值利用、傳統特色發酵食品工業化、食品安全控制等科研工作。任教育部食品科學與工程類專業教指委、國家食葯局保健食品審評專家、中食協食品安全師授證講師、省食品工業協會專家委員、省農業工程學會理事、省委服務決策專家智庫人員以及《食品科學》、《食品工業科技》、《食品生物技術》《食品安全質量檢測學報》等雜志審稿專家。
主持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子項目和省級各類縱向科研項目15項,橫向合作項目15項,獲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優秀論文一等獎、第二屆省級優秀學術論文三等獎。已在國內外發表學術論文40多篇(其中,被SCI收錄3篇),獲授權發明專利1件。
承擔研究生和本科「微生物代謝調控」、「食品安全控制」、「食品安全導論」、「澱粉化學與工藝學」、「食品發酵與釀造學」、「糧油加工工藝學」等課程教學工作。作為高校教材《食品安全導論》副主編。
朱秋勁,男,教授、工學博士、碩士生導師,貴州大學釀酒與食品工程學院副院長、貴州省農產品貯藏與加工重點實驗室副主任、貴州省優秀青年科技人才。從事畜產品加工與貯藏、食品質量安全檢測新技術和新型食品活性包裝材料領域的教學與研究工作。學術兼職有國家牛肉加工技術研發(永紅)分中心主任、貴州省委辦公廳服務決策專家智庫成員、貴州省食品安全委員會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畜產品加工研究會理事等。任《肉類研究》、《乳業科學與技術》期刊編委、《食品科學》、《食品安全質量檢測學報》、《Journal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等學術期刊審稿人。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國家農業成果轉化項目1項,省農業攻關2項;獲得貴州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黔東南州科技進步合作獎1項、省優秀論文三等獎2項、校教學改革成果二等獎1項;出版專著1部,參編2部,參與制定地標1項和企標近10項,有授權專利4件,發表學術論文90餘篇, SCI/EI論文5篇。
主講本科生和研究生「食品現代高新技術」、「農業推廣學」、「食品衛生學」、「畜產品加工學」等課程。
王明力,女,教授、理學博士、碩士生導師、貴州省發酵工程與生物制葯重點實驗室副主任、貴州大學釀酒與食品工程學院,學術骨幹。從事食品與科學工程、發酵工程、 酶工程、食品生物技術等方面的教學與研究工作。主要學術兼職有中國農業工程學會,貴州省食品協會,貴州省農業工程協會有機食品分會專家組成員,《中國釀造》、《貴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國內學術刊物的編委、審稿人。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貴州省科技攻關項目、貴州省中葯現代化專項項目、貴陽市重點支撐項目等課題。獲貴州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排名第二),獲貴州大學優秀科學獎,獲貴州大學五一標兵。已在國內外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其中SCI、EI、ISTP收錄4篇。申請專利十餘項,獲專利授權4項。
主講研究生「食品生物技術」、「食品貯藏與保鮮」等課程,編寫「十一五」普通高校規劃教材《園藝產品貯藏運銷學》。
盧紅梅,女,博士,教授。1990年於貴州工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畢業獲學士學位,1993年於華南熱帶作物學院食品貯藏與加工專業研究生畢業獲碩士學位,2006年於中科院地球化學研究所地球化學專業畢業獲博士學位。1999年12月到2001年7月在美國馬薩諸塞州大學食品系作訪問學者。現任貴州大學釀酒與食品工程學院釀酒與生物工程系副主任。從事釀酒工程、發酵工程、 酶工程、食品生物技術等方面的教學與研究工作。主要學術兼職有貴州省民營經濟發展促進會專家組成員,貴州省食品協會成員等。
先後主持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貴州省科技攻關項目、貴州省自然科學基金、貴陽市科技重大項目、貴陽市科技攻關項目等課題。獲貴州省 「貴州省青年科技獎」提名獎。已在國內外發表學術論文40餘篇。申請專利8項,獲專利授權4項。
近期主講生物工程專業本科雙語課程「生物物資分離工程」、「生物技術概論」、「生物工程概論」,研究生課程「發酵動力學」課程。
王修俊,男,教授、碩士生導師。一直以來,主要從事食品貯藏與加工、食品質量安全與品質控制、發酵工程等方面的教學與研究工作。主要學術兼職有貴州省食品工業協會常務理事,貴州省食品工業協會專家組成員,貴州省食品安全專家委員會專家組成員,貴州省安全生產協會專家組成員。
先後主持省級工業攻關項目、農業攻關項目、社會發展攻關項目、市級重大科技專項子課題及企業橫向課題和參加國家級項目的研究,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40餘篇,申報發明專利4項。曾獲貴州省首屆青年科技創業獎、貴州大學優秀教學獎等。
主要講授「現代食品科學」、「食品保藏學」、「食品質量安全與品質控制」、「釀造工藝學」、「食品生物技術」等碩士研究生及本科生課程,參加編寫「十二五」普通高校規劃教材「食品營養學」、「食品保藏原理」教材兩部。
丁築紅,女,教授,碩士生導師,校學術骨幹。中國農學會農產品貯藏加工分會理事,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乳酸菌分會理事,貴州省食品工業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貴陽市食品工業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成都益生菌泡菜產業化工程技術中心首席專家,貴州大學生物基礎綜合實驗室副主任。從事園產品、農產品加工及綜合開發利用相關研究,主要涉及技術工藝、質量安全控制、綜合開發利用、精深加工等。
近年來主持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貴州省科學技術基金項目、貴州省科技攻關項目、省科技重大專項專題,省級區域合作項目、市星火計劃項目、市科技重大專項專題、地區基金項目等。負責參與其他橫向和縱向課題。
公開發表核心期刊以上學術論文70餘篇,申報受理或授權專利10項。主要承擔「農產品加工工藝學」、「食品發酵與釀造」、「功能性食品」、「食品風味學」等本科生及研究生課程教學工作。
徐俐,女,教授、農學學士、碩士生導師。長期從事果蔬貯藏運銷學、農產品加工、園藝產品加工、食品貯藏保鮮工程、食品添加劑等方面的教學與研究工作。
主要學術兼職國家保健食品評審專家、貴州省食品協會專家組成員;《食品安全質量檢測學報》、《湖北農業科學》、《山地農業生物學報》等國內學術刊物的審稿專家。
先後主持及參加國家科技人員服務項目、貴州省(貴陽市)科技重大項目子項目、貴州省科技攻關項目等課題20餘項。研究項目通過貴州省科技廳省級科技成果驗收8項。獲興義市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2011年被評為貴州大學學術骨幹,已在國內外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參編書有《辣椒開發與利用》、《農副產品加工》等。
近期主講本課生「果蔬貯藏運銷學」、「糧油加工學」、「農產品貯藏與加工」、「食品添加劑」;主講研究生「食品貯藏保鮮工程」、「食品貯藏與物流學」等課程。
何臘平,男,副教授、江南大學發酵工程博士、碩士生導師、高級食品安全師、貴州大學學術骨幹。從事食品科學與工程、發酵工程、 酶工程、食品營養與安全等方面的教學與研究工作。
近5年來,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二項、貴州省優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長專項基金一項、貴州省自然科學基金一項、貴州大學引進人才基金一項;以第一作者/通訊作者發表論文主要有19篇,其中SCI收錄5篇,申請專利2項。
主講本科課程:「食品營養與分析」、「生物統計」、主講研究生課程:「數據處理與研究方法」、「高級食品微生物學」。
『捌』 中國肉類食品綜合研究中心的發展戰略
用三年時間,通過調整與發展使肉研中心成為具有國內一流水平、在國際上有一定知名度的食品科研機構。
這一目標分解到技術、經濟、人才三個領域:
在技術領域,通過承擔國家重點攻關項目、「863」高新技術項目,努力在「奧運食品安全行動計劃』』中發揮主要作用,充分利用生物技術與信息技術,促進傳統食品產業向信息時代轉變,在發酵肉食品加工、清潔生產與資源綜合利用、食品安全檢驗與質量信息溯源保證體系、食品領域的環保技術、關鍵設備開發研製等方面達到國內先進、行業領先的水平,並大力發展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產品和產業,提高中心的核心競爭力。
在經濟領域,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大力擴展試驗廠、香辛料實業部的銷售規模和市場佔有率,不斷提高技術研究與技術服務能力,大力提升食品安全檢測在行業中的知名度,拓展業務范圍。並帶動其它產業共同發展,開創中心齊心協力、努力拚
搏的大發展、快發展的新局面。同時確保人才的引進與培養,確保基礎設施得以更新維護,確保一定比例的自主科研投入(基礎研究與應用基礎研究),為中心的可持續發展打好基礎,並在此基礎上實現新的騰飛。配合集團大發展、快發展戰略,到2 009年底,中心的總收入達到4000萬元。實現經營利潤在150萬元以上,職工人均收入在04年的基礎上「翻一番。
在人才領域,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進步,進入2 1世紀後,企業的發展主要是靠人才,人才是決定企業發展和企業未來的中堅力量,企業競爭更表現在人才的競爭。因此培養和建立一支知識結構符合科研工作需要、年齡結構符合長遠發展需求的人才隊伍,是決定中心未來發展的關鍵。這支人才隊伍主要由博士、碩士等較高學歷人員,教授級高工、高級工程師、高級技師和工程師等中高級職稱人員和一批全國知名專家以及學科帶頭人組成,為中心可持續發展奠定好技術與人才基礎。 為實現中心成為國內一流、並在國際上有一定知名度的食品科研機構的宏偉目標,我們將通過科研與技術服務、食品安全檢測、技術產業化與產業經營這三個方面的快速發展和全面提升,形成支撐中心整體發展的三大支柱。
1、 技術研究與技術服務
以國家肉類加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為平台,以研究部、環境工程部為主,培訓部、認證中心輔以配合,緊扣世界食品界「生物技術」與「食品安全」兩大主題,按照國家「十一五」提出的「建設節約型社會,發展循環經濟」和六中全會提出的「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的要
求,開展重點的項目研究和系列化的技術服務工作。
主要技術研究方向:發酵製品與發酵劑的開發,清潔生產與資源綜合利用,污水治理、節約用水技術與設備研製等。尤其是對食品安全追溯體系的研究,要善於將現代信息技術與傳統食品產業相融合,全面提升食品產業和食品安全保障的技術水平。
主要技術服務方向:肉食品企業工程化技術服務、食品企業的管理體系和衛生質量保證體系的建立與認證審核,食品企業中產品開發人員、生產管理人員、質量監督人員的培訓,並積極推動新技術盡快形成新的服務項目。
通過承擔「十一五」攻關項目和「8 6 3」高科技項目,形成一批核心技術(專利技術),確立肉研中心在國內肉類行業的技術引領地位。通過為行業的全面技術服務,推動行業整體的技術進步,引領行業的發展方向,使中心邁入國內一流、並在國際上有一定知名度的行列。
繼續促進環境工程部的發展,並探討多種合作模式,逐步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拓寬環保業務范圍,使其經營額得到極大的增長,成為中心產業新的生力軍,成為國內有影響的專業環境治理單位。
同時,與集團主導產業協調發展,為集團的肉食屠宰加工和其他產業提供產品開發、質量控制、工程咨詢、人員培訓等全方位的技術服務。
2、食品安全檢測:
「國家肉類食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和「北京市食品質量監督檢驗三站」要在政府委託監督、為行業研究開發新的檢驗方法標准這兩個方面,瞄準、跟蹤國際食品安全的動向,開展肉食品中興奮劑殘留、抗生素殘留、激素殘留和過敏源等檢驗方法的開發,充分發揮「QS認證主任委員單位」和「肉類食品標准化分技術委員會委員單位」的作用,為行業制定科學、可行的標准,為政府提交公正、准確的質量報告,為企業提供全面、可靠的質量服務。與此同時,重點研究奧運食品供應安全指標檢測方法,承擔奧運食品安全供應保障的檢測任務,
把中心的質檢服務做成一個品牌,成為國內權威的檢驗機構,全面提升檢測中心在國內和國際的影響力。
3、技術產業化與產業經營:
以中心實驗廠、香辛料實業部為平台,把中心的研究開發優勢轉化為生產經營優勢和取得經濟效益、支撐中心可持續發展的優勢。實施「品牌戰略」,在保持質量、技術含量優勢的同時,通過品牌的宣傳,擴大產銷規模,實現經濟效益的最大化。
實驗廠要不斷擴大經營規模提高市場佔有率。在主要經營方向上:一方面,利用中心自主研究的成果、專利,增加新產品,擴大產品在市場的影響,採取多種經營模式與同行業較高水平的企業強強聯合,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另一方面,調整產品品牌戰略,經營上通過引入和建立新的生產銷售機制,調動全體員工的積極性,使其在生產經營及盈利能力上有一較大突破,成為中心的經濟支柱。
香辛料實業部要在分析研究自己產品特點、企業特點和人員特長的基礎上,選定主攻目標。瞄準中高端市場、出口產品市場和特色餐飲市場,開發生產特色產品,努力成為一個特色鮮明、具有一定影響力的香辛料生產銷售企業。
在三大支柱發展的同時,中心的其它部門也要借勢發展。展廳在繼續辦好全國肉類加工技術及機械科技周的基礎上,研究探討解決展會與經營效益問題;《肉類研究》雜志社要探索多種組織和經營模式,突出肉類專業的研究與學術的特點,成為肉類行業有影響力的權威雜志和國內科技核心刊物;培訓部要發揮好「亞太地區肉類科技培訓中心」的作用,借中非高層論壇後中國要為非洲培養1 5 000名各類人才的契機,集中財力、物力,繼續爭取對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培訓任務,使其成為國際培訓的知名單位。 為實現一個目標和三大支柱發展,採取以下三項保障措施。
1、加強機構改革,構建標准化管理體系
按照高效、規范的理念,堅持以科學化和「嚴、細、實」為根本要求,構建中心標准化管理體系。
按市場經濟和現代化企業管理要求,建立科學合理的現代企業管理制度,改革與此不相適應的管理模式,提高管理隊伍素質,提高工作效率。
完善並建立相關規章制度,實現管理科學化,提高員工法律、制度意識。
科學合理地調整組織機構,並實行定崗、定責,做到機構精煉、一崗多能,完成全員勞動合同和聘任合同工作。
大力推進企業信息化建設,提高管理效率。實現企業辦公的信息化、工藝流程的信息化和企業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的信息化,推動企業管理再上新台階。
2、堅持人才強企戰略,保證中心可持續發展
堅定不移地實施人才強企戰略,有計劃、有步驟地引進和培養高層次人才及實用人才,充實目前技術人員及產業部門隊伍,為實現中心總體發展提供強有力保證。
一是牢固樹立人才是企業第一資源的理念,以「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合理配置』』為目標,大力凝聚優秀人才、盤活現有人才,合理使用各類人才。
二是以加強交流和培訓為手段,強化對人才的培養和素質能力的提高。大力培養年輕技術骨幹,為中心持久發展做好技術人才儲備工作;注重培養學術帶頭人,使其成為行業知名專家。完善建立立體多元的交流機制,對各類人才進行縱向和橫向多崗位交流鍛煉,培養一批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使中心成為二商集團技術人才儲備基地。
三是以方式創新為突破口,積極構建市場化的人才選用機制。建立健全以品德、知識、能力和業績為導向的人才資源評價體系和選用標准,樹立正確的用人導向。
四是改善科研與生產條件,建立新的工資制度,完善獎勵機制,大幅度提高核心技術人員的待遇。逐步改善職工生活質量,使其安居樂業,用飽滿的工作熱情投入到中心發展中來。
五是注重管理人才的培養,為中心逐步向企業化過渡准備好管理人才和經營人才。
3、推進四項建設,提高黨組織的凝聚力、戰鬥力和創造力
發揮黨組織的政治工作優勢,團結帶領全體員工著力推進四項建設,結合科研、經營、人才、統戰及群眾工作,營造一種有益於科研創新,有益於經營創效,有益於新人培養與專業人才成長,有益於團結凝聚一切力量構建和諧肉研的氛圍。
——加強黨對中心的政治領導,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政治優勢,為中心的快速發展保駕護航。一要發揮黨組織的凝聚作用,動員全體黨員發揮先鋒模範作用,調動全體職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把力量凝聚到實現本次大會奮斗目標上來,著力營造干好本職工作、愛崗敬業、無私奉獻、共同努力,促進中心發展的良好氛圍。二要為中心的改革發展發揮推動作用,把黨組織的凝聚力、戰鬥力、創造力同中心的各種獎勵制度相結合,把黨的工作與中心的經營目標績效同步考核,確保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的發揮落實在中心的發展中,體現在實際成果上。
——加強黨風廉政建設,構築懲防體系,推進源頭治理工作。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促進中心改革發展的重要保證。黨委要認真貫徹中紀委、集團紀委文件精神,緊密圍繞中心改革發展、穩定和國有資產保值增值任務,建立與現代企業制度相適應的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長效機制。各級幹部要堅持做到勤政、廉潔,保持謙虛謹慎、艱苦奮斗的工作作風,傾聽員工呼聲,關心員工疾苦,扎扎實實為員工辦實事、辦好事,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通過深入開展各項教育,不斷完善廉潔自律的制度和規定,引導全體幹部築牢反腐倡廉思想道德防線。堅持和完善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嚴格執行黨政領導班矛議事規則和責任追究制度,構建教育、制度、監督三位一體的懲罰和預防腐敗體系,推進源頭治理,努力把中心的黨風廉政建設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加強企業文化建設,構建和諧肉研。大力加強思想政治工作與企業文化建設,是促進中心健康發展的精神動力和思想保證。我們要堅持以人為本,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通過創新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弘揚企業文化,化解矛盾、理順情緒、凝聚人心、弘揚正氣、鼓舞鬥志。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和主題教育活動,增強中心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認真學習二商集團企業文化的同時,形成具有肉研中心鮮明特點的企業文化體系,凝聚職工力量,提高職工隊伍的整體素質,構建一個和諧的肉研中心。
——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的作用,做好統戰工作和離退休幹部工作。要進一步健全完善以職代會、所務公開為基本形式的企業民主管理制度,大力加強維護職工合法權利的工作力度,充分發揮工會優勢,組織職工民主參與、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推動所務公開,落實集團工會提出的工作要求。通過積極的工作,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集團、中心各級黨、政、工的主要思想和工作目標轉化為職工的實際行動,最大限度地調動好、保護好廣大職工的積極性,為中心的改革發展、和諧穩定打好基礎。
大力加強對共青團的領導,發揮共青團組織聯系青年的橋梁和紐帶作用,深化「推人薦才、推優入黨」工作,支持他們開展具有中心特色、符合青年特點的活動,推進團建工作的創新,落實集團提出的「黨建帶團建,團建促黨建」工作,充分調動青年科技人員與青年員工服務中心、立足崗位做貢獻的積極性與創造性。
肉研中心作為非黨知識分子較為集中的單位,調動和發揮好統戰成員的積極性、創造性,是我們黨組織的重要職責之一,要通過「愛、獻、做」活動,抓好正確引導、積極培養、搭建平台三個環節,把非黨知識分子的聰明才智凝聚到推動中心科研創新、提高盈利能力、做好集團科技支撐的目標上來。
『玖』 中國肉類技術論壇怎麼樣
國內比較權威的了!雖然泛泛的太多,可哪還有更好的呀!能了解一些動態就行了!
我們以後努力一下,相互溝通,互相了解自己建立一套不就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