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民族研究雜志社
① 廣西民族大學是一本還是二本
廣西民族大學是一本。
廣西民族大學是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和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省部共建」高校,坐落於中國「綠城」南寧市,是首批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入選「2011協同創新中心」、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廣西一流學科建設高校、「百校工程」、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
廣西民族大學是「國家外語非通用語種本科人才基地」(小語種人才基地),國家「863計劃」、「973計劃」承擔高校、「中國—東盟法律培訓基地」、「東盟國家漢語人才培訓中心」、「海外漢語教師來華培訓項目」、「孔子學院獎學金學生接收院校」,入選《環球人文地理》中國九所最富有詩情畫意的大學之一,是「十二五」時期廣西重點建設高校。
學校創辦於1952年,原為中央民族學院(今中央民族大學)廣西分院,1953年更名為廣西省民族學院,1958年改名為廣西民族學院,2006年更名為廣西民族大學。
(1)廣西民族研究雜志社擴展閱讀:
廣西民族大學學術研究
研究機構
截至2015年5月,學校擁有教育部區域研究中心(培育中心)1個,國家民委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個,自治區級重點實驗室2個,廣西高校協同創新中心(含培育建設單位)6個,廣西科學實驗(研究)中心1個,廣西高校重點實驗室(基地、中心)11個,廣西高校校企校地共建創新平台8個,自治區「八桂學者」科技創新平台2個,廣西高校人才小高地創新團隊3個。
教育部區域研究中心(培育中心):東盟研究中心。
② 廣西民族大學研究生宿舍條件怎麼樣。
還不錯,比本科生宿舍好多了,4人間,帶2個洗手間,寬頻一月最低22,上網是很方便的。就是廣西太熱了
③ 廣西民族大學在職研究生
在職研究生都是非學歷教育的!是學位教育,畢業後學校頒發結業證書,本科且獲得學士學位的有資格參加研究生碩士學位考試,獲得研究生碩士學位。不過你只要獲得碩士研究生學位社會是認可的
④ 廣西民族大學社會學怎麼樣
社會學是系統地研究社會行為與人類群體的學科,起源於19世紀三四十年代。是從社會哲學演化出來的現代學科。社會學是一門具有多重研究方式的學科。主要有科學主義的實證論的定量方法和人文主義的理解方法,它們相互對立相互聯系,發展及完善一套有關人類社會結構及活動的知識體系,並以運用這些知識去尋求或改善社會福利為主要目標。
社會學的研究范圍廣泛,包括了由微觀層級的社會行動(agency)或人際互動,至宏觀層級的社會系統或結構,因此社會學通常跟經濟學、政治學、人類學、心理學、歷史學等學科並列於社會科學領域之下。
社會學在研究題材上或研究法則上均有相當的廣泛性,其傳統研究對象包括了社會分層、社會階級、社會流動、社會宗教、社會法律、越軌行為等,而採取的模式則包括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方法。由於人類活動的所有領域都是由社會結構、個體機構的影響下塑造而成,所以隨著社會發展,社會學進一步擴大其研究重點至其他相關科目,例如醫療、軍事或刑事制度、互聯網等,甚至是例如科學知識發展在社會活動中的作用一類的課題。另一方面,社會科學方法(social scientific methods)的范圍也越來越廣泛。在20世紀中葉以來多樣化的語言、文化轉變也同時產生了更多更具詮釋性、哲學性的社會研究模式。
⑤ 廣西民族大學研究生函調啥時候開始啊
這問題應該咨詢當地的教育主管部門更好,每個地方的時間和要求不一樣,最好直接咨詢學校 更好
⑥ 王均的個人簡介
1953年加入中國民主促進會,1956年11月起先後任中國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少數民族語言研究所、民族研究所副研究員兼學術秘書。華中理工學院中國語言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委員。1979年起,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所語言研究室主任,創建《民族語文》雜志,任副主編。同年5月,中國民族語言學會成立,被選為副會長兼秘書長。1980年2月任中國科學院民族研究所研究員。同年,中國語言學會成立,被選為理事、學術委員,《中國語言學報》編委,後被選為常務理事。為中國民族古文字學會名譽會員,1980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3年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民族系博士生導師。同年11月應邀到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研究院任訪問研究員。1984—1990年先後任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及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文字改革》《語文建設》主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研究員,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語言學科規劃小組成員,全國文獻工作標准化技術委員會委員兼二分會主任委員,後又擔任中國語文現代化學會名譽會長。參加了國際標准化組織第46委員會(ISO/TC46)歷屆在各國召開的各種文字羅馬字母轉寫(或譯寫)國際標準的工作組專業研討會和大會討論,1990年以後任國家語委委員、科研領導小組組長、顧問。還曾任北京市語言學會副會長、中國語文現代化學會常務副會長、會長,中國少數民族雙語教學研究會顧問,中文信息學會理事和中國地名委員會、全國高等院校文字改革學會、北京市中學語文教學改革研究會、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國少數民族雙語教學研究會名譽理事長、中國民族語言學會顧問、中國音韻學研究會顧問、中國西南民族研究會等多種學會和《語言文字應用》《語言教學與研究》等多種語言學術書刊的顧問,北京大學王力語言學獎金及中國人民大學吳玉章獎金評委會評議員,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七屆、第八屆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2006年8月2日22點55分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4歲。 主要從事中國少數民族語言研究(壯侗語族諸語言)和普通語音學、音系學、應用語言學、語言規劃的研究。曾任《中國大網路全書》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分科副主編,《中國少數民族語言簡志》(獲中國社科院1979-1991年優秀成果獎)副主編,《中國語言地圖集》(中澳兩國科學院合作,先後獲社科院及國家圖書一等獎)中方主編之一,《當代中國的文字改革》主編(「當代中國叢書」之一,本叢書獲國家圖書榮譽獎),文標會的工作獲國家科委全國科技成果一等獎(1992)。90年代,曾主編《羅常培文集》(10卷,山東教育出版社)和《語文現代化論叢》(1-3輯)、《南通地區方言志》(江蘇教育出版社),擔任國家社科「九五」規劃重大課題《中國新發現語言研究叢書》編委。有著作論文多種。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1950年寫的《參加中央西北訪問團調查新疆兄弟民族語言的工作報告》(《科學通報》第2卷第3期)是他開始從事少數民族語言研究的標志。在普通語音學研究方面,他和羅常培合著的《普通語音學綱要》先以田恭的《語音學常識》的名義在《中國語文》上從1954年1 月到1955年5月連載了14期,後匯集成書,先後於1957年和1980年由科學出版社和商務印書館出版。該書結合中國語言實際來講解語音學和音系學的一般原理和應用,在普及現代語音學和音系學知識及豐富普通語言學的內容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是語音學研究與教學的一本重要的參考書,被列入《商務印書館文庫》。另有《語音的社會基礎》(合作,《中國語文》1956年第6期)、《語音的區別特徵和生成音系學》(1980年)等論文。
在對少數民族語言的調查和研究方面,半個多世紀以來,他的足跡所至包括雲南、貴州、廣西、廣東、海南、陝西、甘肅、寧夏、新疆等省、自治區,做了大量的調研與指導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幾點:領導並參與調查、研究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壯語方言,為壯族設計、制訂拼音文字方案;指導對廣西壯族自治區的黎語的調查與研究及黎語文字方案的設計工作;指導貴州省侗語的調查與研究工作,集體編寫《侗語方言調查報告》,著有《侗族的語言情況和文字問題》;調查、研究仫佬語、毛難語,填補了壯侗語族這兩種語言的空白;擔任《中國少數民族語言簡志叢書》壯侗語族8冊簡志的編委會副主任,並著有《仫佬語簡志》(合作)。此外,他還著有《壯語及壯漢人民怎樣互學語言》(合作,民族出版社,1979年)、《壯語概況》(署名壯語小組,《中國語文》1959年第10、11期)、《壯語中的漢語借詞》(署名壯語小組,《中國語文》1962年第6期)等論文。在從社會語言學角度研究少數民族的語言文字方面,他關注較多的是民族語文工作中的一些重要的宏觀的問題,對少數民族語言文字的規范化問題及民族語言的發展趨向和民族雜居區語言之間的相互影響等問題也多有涉及。著有《關於劃分黎語方言和創制黎文的意見》(合作,1957年,海南黎族語言文字科學討論會大會報告)、《關於侗語方言的劃分和創立侗文問題》(1957年,侗族語文問題科學討論會預備會議報告)、《少數民族人員應該按照什麼地方的語音來學習漢語》(《民族團結》1958年第8期)、《侗族的語言情況和文字問題》(1959年)、《壯文創制和修訂中的若干問題》(1982年)、《壯文工作漫話》(《中國民族語言論文集》,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壯文創制30年的回顧》(《民族文化研究》第2輯,廣西民族出版社,1987年)等一系列論文,對語言學中的一些理論問題,如語言與民族的關系、語言與方言的區分、漢語與民族語的歷史比較研究問題及中國語言的系屬問題等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在語文政策和語言規劃方面,他結合民族語文的研究對漢語拼音方案的推行、漢語的規范化等給以關注,並著有《語言中的並存並用和規范化問題》(《中國語文》1962年第2期)、《少數民族文字中借詞的標音標准和標調問題》(合作,《中國語文》1959年第5期)、《漢語拼音方案和少數民族語文工作》(《光明日報》1963年12月25日,《文字改革》1964年第1期)、《民族語文研究工作中的幾個迫切問題》(《民族語文》1979年第3期)、《語言的發展和語言的規范化》(《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79年第4期)、《民族文字工作中的若干問題》(《中國語文》1980年第2期)、《中國少數民族語言研究情況》(收入《把我國語言科學推向前進》(商務印書館,1980年)、《漢語拼音方案與少數民族文字》(《文字改革》1983年第3期,《新華文摘》1983年第5期)、《民族語言政策是我國民族政策重要組成部分》(《民族語文》1983年第3期,《新華文摘》1983年第9期)、《談談學習和研究語言的問題》(《青海師范學院學報》社科版1983年第3期)、《推廣普通話和貫徹落實民族語文政策》(《貴州民族研究》1986年第1期)、《新時期的語文工作和少數民族語文政策》(《貴州民族研究》《雲南民族語文》1987年第2期)、《我國語言的功能分類和語言政策》(《語文研究》1988年第2期)、《民族地區推廣普通話的問題》(《漢語學習》1990年第5期)等論文。在漢語應用語言學研究方面,著有《對漢字改革問題的幾點體會》(《中國語文》1954年第5期)、《音系學在語言研究中的應用》(《語言調查研究講座》,青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文字改革與新技術革命》(《文字改革》1984年第5期)、《新時期與推廣普通話》(《文字改革》1985年第2期)、《推廣普通話的戰略要求和測試標准》(湖北《普通話》1986年第4期)、《新時期的語文工作與推廣普通話》(上海《漢語拼音小報》,1986年6月20日)、《關於出版物上數字用法的試行規定》(合作,《語文建設》1986年第1期)、《漢語拼音的擴大使用范圍和完善化》(《語文建設》1987年第5期)、《語文現代化與雙語雙文制》(《美國漢語教師聯合會會刊》[英文]第31卷第3期,1996年;《語文現代化論叢》第3輯,1997年)、《出版物上數字用法的規定》(合作,《語文建設》1995年第9期)等。他還給多種語言學著作寫過序文或評介,如《介紹〈廣東人學習漢語法〉》(《中國語文》1952年第2期)、佟樂泉、張一清《「注音識字,提前讀寫」研究》序(語文出版社,1992年)、陳保亞《語言接觸與語言聯盟》序(語文出版社,1996年)、《羅常培文集》序(山東教育出版社,1999年)、黃行《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活力研究》序(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0年)、許嘉璐、陳章太主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叢書》簡介(《語言文字應用》2000年第4期)、《張清常文集》序(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2001年)等。此外,他特別重視少數民族和各地漢族基礎教育中語文素質的提高的問題,為此,他不顧年屆古稀,先後到廣西、廣東、福建、雲南、貴州、四川、湖南、河南、河北、山東、江蘇、上海、浙江、遼寧、黑龍江等地,親赴實驗基地進行調查測試,召開座談,具體指導,並為少數民族雙語教育以及小學語文教學的實驗教學等撰寫了多篇論文。
⑦ 民族互嵌理論新思考 廣西民族研究
民族互嵌型社區是民族社區的次級概念,研究其形態變遷有著重要的意義。本文首先在辨析社區、民族社區和多民族社區概念的基礎上,明確了 民族互嵌型社區 的涵義;並以 民族互嵌 的兩個關鍵屬性 空間關系 與 精神關系 為變數,通過2×2矩陣將民族互嵌型社區分為四種類型:區隔型、接觸型、融洽型和交融型;最後認為,民族互嵌型社區的理論研究有待進一步深入,應當運用法治思維推進 民族互嵌型社區 建設,也需要構建相關評價指標體系和資料庫進行必要的評估監督
⑧ 有沒有人接到廣西民族大學文博研究生的錄取通知書
沒有這么快。正常的年份在6月中旬發錄取通知書,今年可能會晚一點,起碼在六月下旬或月中上旬左右發錄取通知書。
⑨ 廣西民族大學研究生怎麼樣
即將大四,簡單介紹一下我母校。二本學校中各方面都比較不錯的大學,甚至強於一部分一本大學,少數民族進入這所學校有很大的分數優惠。
這所學校分為東西兩個校區,西校區較新,算得上是新建的校區,食宿條件都要比老校區優越不少。但是,東西校區是分專業安排的,所以新生會在哪個校區上學,可以去官網上查看具體的安排情況。
二本學校的劣勢也很明顯,就是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夠,只有少數學生能夠做到認真學習,大都是考試前夕的緊張學習,掛科率不高,學校不會為難學生。
學校的活動有很多,學生很自由,可以根據自己的喜歡來選擇參加各種活動,課餘生活很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