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期刊雜志 » 考科一提綱

考科一提綱

發布時間: 2021-03-23 19:49:09

A. 初中所有科目的復習提綱!

恩 地理的初二上 不知道是不是一個版本的
第一章 遼闊的疆域
1、從東西半球看,她位於東半球,從南北半球看,她位於北半球。
2、從大洲大洋位置看,她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的西岸。
3、從緯度位置看,大部分位於屬於中緯度地區,屬於北溫帶,南部少部分位於熱帶,沒有寒帶。
4、我國陸地領土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僅次於俄羅斯和加拿大。
5、我國陸上國界線長達20000多千米,相鄰的國家有14個。
6、我國大陸海岸線長18000多千米,與我國隔海相望的國家有6個,分別是日本、韓國、菲律賓、汶萊、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
7、我國瀕臨的海洋從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黃海、東海、南海。
8、渤海有我國最大的鹽場長蘆鹽場,東海有我國最大的漁場舟山漁場。
9、全國的行政區域,基本分為省、縣、鄉三級。
10、我國共有34個省級行政區域,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
11、我國總人口為12.95億,人口特點是人口基數大,人口增長速度快。
12、為了使人口數量的增長,同社會經濟發展和資源環境條件相適應,我政府把實行集計劃生育作為一項基本國策。
13、我國人口分布不均,東部地區人口密度大,特別是東南沿海更大;西部地區人口密度小。
14、我國人口分界線是黑龍江省黑河市到雲南省騰沖市。
15、我國人口最多的河南省,面積最大的新疆省。
16、在我國56個民族中,漢族人口最多,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壯族。
17、漢族的分布遍布全國各地,以東部和中部最為集中,少數民族的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東北地區。
18 各民放分布具有大雜居,小聚居的特點。
20、我國在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實行民族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建立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民族鄉等。

第二章 中國的自然環境
21、我國西部地形多以山地、高原、盆地為主,東部則以平原和丘陵為主,地勢的特徵: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狀分布。
22、第一階梯青藏高原雄居西南,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號稱世界屋脊。
23、一、二階梯的分界線是昆侖山、祁連山、橫斷山;二、三階梯的分界線是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
24、四大高原是:黃土高原、內蒙古高原、青藏高原、雲貴高原 ;四大盆地是:四川盆地、柴達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爾盆地;三大平原是: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
25、黃土高原的特徵質地疏鬆,缺乏植被覆蓋的地方水土流失嚴重,溝壑縱橫,內蒙古高原的特徵地面平坦,一望無垠,青藏高原的特徵冰川廣布 ,雲貴高原的特徵地面崎嶇不平。
26、山區常見的自然災害是崩塌、滑坡、泥石流 。
27、開以利用山區和時候,要特別注意生態環境建設。
28、山區包括山地、崎嶇的高原和丘陵,約佔全國陸地面積的 2/3 。
29、冬季,我國南北氣溫差別很大,夏季,大多數地方普遍高溫。
30、1月0℃等溫線大致沿秦嶺——淮河一線分布。
31、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龍江漠河 ,夏季最熱的地方是新疆吐魯番 。
32、號稱我國「三大火爐」的是重慶、武漢、南京 。
33、劃分溫度帶主要指標是活動積溫 。
34、我國從北到南劃分為5個溫度帶是寒溫帶、中溫帶、暖溫帶、亞熱帶、熱帶 。還有一個地高天寒、面積廣大的 高原 氣候區。
35、我國年降水量的總趨勢是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 。
36我國降水最多的地方是台灣的火燒寮 ,降水最少的地方是吐魯番盆地的托克遜 。
37、一個地方的降水量和蒸發量 對比關系,反映該地氣候的濕潤程度。
38、干濕地區的劃分是依據氣候的干濕 程度,我國四個干濕潤是 濕潤地區、半濕潤地區、半乾旱地區、乾旱地區。
39、我國南北溫差大的主要原因是緯度位置,冬季風
40、季風區和非季風區的分界線是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
42、季風氣候的最大優點雨熱同期,是但它會帶來一些災害性天氣如寒潮、水旱災害、台風。
43、我國最大的內河流塔里木河 ,河水主要來自於昆龍山、天山的冰雪融水 。外流河如長江,河水主要來自於天然降水。
44、世界上最長,開鑿最早的人工河是京杭大運河。
45、黃河發源地巴顏喀拉山,注入渤 海。
46、具有「塞上江南」美稱的是寧夏平原 。
47、黃河上中游的分界是河口 ,中下游的分界是孟津。
48、黃河下遊河床逐漸抬高,成為「地上河 」。
49、黃河在流經中游 河段後,產生的泥沙最多,原因是流經的地形是黃土高原。
50、長江發源於唐古拉山山脈,注入東海,它是我國長度 最長、水量 最大、流域面積 最廣的河流,有「水能寶庫 」和「黃金水道 」之稱。
51、長江上游中游的分界宜昌,中游和下游的分界湖口。
52、長江水能資源主要集中在上游 河段。宜賓 城市以下四季都能通航。
53、有「九曲回腸」之稱的是荊江 ,本河段的治理措施是裁彎取直。
54、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區的三個主要來源是、宜昌以上的干支流,洞庭湖和鄱陽湖兩大水系,北面的漢江。

第三章 中國的自然資源
55、對於可再生資源,如果利用合理,並注意保護和培育 ,便能實現永續利用,對於非可再生資源,我們應該十分珍惜和節約使用 。
56、我國自然資源的特點是總量豐富,人均不足。
57、根據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的狀況把土地資源分為耕地、林地、草地、建設用地。
58、我國人均土地資源佔有量小,且各類土地資源所佔的比例不盡合理,主要是,耕地 少、林地多、難利用土地不足,特別是後備土地資源 與人與耕地的矛盾尤為突出。
59、我國的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氣候濕潤的東部季風區 ,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內陸地區。
60、土地資源的人為破壞現象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亂佔耕地。
61、土地資源的一項基本國策是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實保護耕地 。
62、地球上的水,海洋水佔97%,淡水資源 佔2.5%
63、地球上的淡水資源,絕大多數為兩極和高山的冰川 ,其餘大部分為深層地下水 。目前人類利用的淡水資源主要是江河湖泊和淺層地下水 。
64、我國水資源總量少於巴西、俄羅斯、加拿大、美國和印度尼西亞,,位於世界第 6 位,若按人均計算,則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 1/4 。
65、從時間分配看,夏季 季降水集中,冬春季降水少。有效調控徑流和水量的季節變化的措施興修水庫 ;
66、從空間分布看,我國水資源南豐北缺,特別華北和西北 地區缺水最為嚴重,進一步加劇了北方的缺水狀況。解決水資源地區分布不均的有效辦法之一是跨流域調水 。
67、南水北調工程就是把長江 水系水調到缺水嚴重的華北、西北 地區。
68、針對我國水資源嚴重緊缺的問題,節約用水尤為重要。
第四章 中國的經濟發展
69、經濟發展的「先行官」是交通運輸。
70、歷史上我國著名的四大「米市」是無錫、蕪湖、九江、長沙。
71、在各種交通運輸線中,鐵路運輸是我國最重要的運輸方式。經過西藏省的鐵路是青藏鐵路。
72、貴重或急需的貨物而數量又不大的,多由航空運送。
73、容易死亡或變質的貨物,多採用公路 運送。
74、大宗笨重貨物,遠距離運輸,一般選擇水運、鐵路 運送。
75、農業的生產部門有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
76、農業是支撐國民經濟建設與發民的基礎產業。
77、西部地區天然草場廣布,有我國四大牧區是內蒙古牧區、青海牧區、新疆牧區、西藏牧區。
78、林業集中分布在東北、西南、東南 地區。長江中下游地區地區是我國淡水漁業最以達的地區。
79、糧食作物中的水稻、小麥公布呈現「南稻北麥 」格局。
80、油料生產形成了長江油菜帶和黃淮花生區兩大生產區。
81、糖料作物則呈現明顯的「南甘北甜 」的分布特點。
82、棉花生產以北方為主,形成了新疆南部、黃河流域、長江流域 三大棉區。
83、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
84、北京的中關村是我國最早建立的高新技術開了試驗區。
85、高新技術產業主要特點1。從業人員中,科技人員 所佔的比重大。2。銷售收入中,用於研究與開發的費用比例大,3。產品更新換代快。
86、高新技術產為是以電子和信息 類主業為「龍頭」產業。
87、我國高新技術產業開民區多依附於大城市 ,呈現出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點。
88、因地制宜發展農業一方面要考慮自然環境的差異,另一方面要考慮社會經濟條件的制約。

B. 科目一知識點

每天做兩遍駕考寶典,估計也就一個小時,連續做五天,基本都能掌握了,這樣最多也就10個學時。不難的,希望你成功:)

C. 2020軍隊文職:全軍統一考試大綱包括哪些科目呀

(一)全軍統一考試科目是如何設置的,主要考核哪些方面?
答:全軍統一考試內容包括公共科目和1門相應專業科目,主要考核報考人員的綜合素質和專業基礎。

(二)全軍統一考試公共科目包括哪些?公共科目包括:
★基本知識部分(公基):全部為客觀題,主要包括政治、經濟、法律、人文與社會、科學技術、國防和軍隊
★崗位能力部分(行測) :主要包括語理解與表達、數量關系、判斷推理、資料分析
其中管理崗位和專業技術崗位共用公共科目考試大綱;專業科目考試大綱區分管理崗位和專業技術崗位兩類,按各專業領域和學科門類設置。

(三)全軍統一考試專業科目包括哪些?
答:專業科目考試大綱分為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外國語言文學、歷史學、理工學、農學、醫學、圖書檔案學、藝術學、管理學等13類44個專業。
報考人員可登錄軍隊人才網瀏覽下載考試大綱。對專業科目考試大綱沒有覆蓋的小語種和少數民族語言專業崗位,專業科目筆試按照相應語種語言本科教育教學大綱命題。

(四)考試一共有幾門?一場考多久?
答:公共科目考試時間:考試當天9:00-11:00
專業科目考試時間:考試當天14:00-16:00

(五)全軍統一考試入圍人員名單如何確定?
答: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按照計劃招考人數1:5的比例,根據全軍統一考試成績劃定合格分數線,對達到合格分數線的再按照成績由高到低確定考試入圍人員名單,並在軍隊人才網公布名單。軍隊烈士、因公犧牲軍人的配偶子女公共科目考試成績加10分,現役軍人的配偶子女公共科目考試成績加5分。公共科目或者專業科目單科考試成績為零分或者缺考的,不列入考試入圍人員名單。

(六)全軍統一考試和面試的總成績如何計算?
答:全軍統一考試的公共科目、專業科目和面試成績滿分均為100分,總成績按百分制折算。其中,公共科目、專業科目、面試成績分別佔30%、30%、40%。各科目成績和總成績可保留到小數點後兩位。

D. 專業考試科目和考試大綱在官網上有嗎

嗯,應該是有的

E. 科目一是什麼提綱

在手機上下個駕考寶典,好好看上兩天,過科目一,一點問題也沒有。

F. 駕照考試科目一的考試大綱

考試項目 考試內容 考試要點 考試目標 1.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和規章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實施條例 燈光、喇叭的使用;
有劃分車道的道路通行;
無劃分車道的道路通行;
交叉路口通行;
變更車道;
機動車限速通行;
跟車與限制超車;
會車規定;
鐵路道口及渡口通行;
緩行、擁堵路段交替通行;
漫水路、漫水橋通行;
避讓行人和非機動車;
掉頭與倒車 熟練掌握各類道路條件下的通行規則;
熟練掌握駕駛證申領和使用的有關規定;
熟知相關權利、義務和法律責任;
掌握其他法律、法規和規章中與道路交通安全有關的主要規定 刑法 交通肇事罪;
危險駕駛罪 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處理程序規定 扣留車輛的情形;
扣留機動車駕駛證的情形 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 事故現場處置;
高速公路事故現場處置;
現場報警和處置;
自行協商事故處理;
事故現場的強制撤離 機動車駕駛證申領和使用規定 機動車駕駛證許可;
機動車駕駛證種類、准駕車型和有效期;
機動車駕駛證申請條件;
初次申領機動車駕駛證的車型;
駕駛人考試內容和合格標准;
駕駛人考試要求;
有效期滿換證;
轉入換證;
變更換證;
駕駛證遺失補證;
記分制度;
違法記分分值及考試;
駕駛證實習期;
駕駛證審驗;
駕駛人體檢;
駕駛證注銷;
違法處罰 機動車登記規定 機動車注冊、變更、轉移、抵押、注銷登記;
機動車登記證書滅失、丟失或者損毀;
機動車號牌、行駛證滅失、丟失或者損毀;
臨時行駛車號牌;
機動車檢驗 2.地方性法規 根據地方性法規選定的重點內容 掌握地方性法規的重點內容 3.交通信號 道路交通信號燈 紅燈;
綠燈;
黃燈;
車道信號燈;
箭頭信號燈;
黃色閃光警告信號燈;
道路與鐵路平面交叉道口信號燈 熟練掌握各類道路交通信號的種類、識別和作用 道路交通標志 警告標志;
禁令標志;
指示標志;
指路標志;
旅遊區標志 道路交通標線 指示標線;
禁止標線;
警告標線 交通警察手勢 停止信號;
直行信號;
左轉彎信號;
左轉彎待轉信號;
右轉彎信號;
變道信號;
減速慢行信號;
示意車輛靠邊停車信號 4.安全行車、文明駕駛基礎知識 駕駛行為 駕駛人駕駛行為要求;
駕駛人對所駕車輛應負的安全責任;
避讓特種車輛;
避讓道路養護作業車輛;
機動車停車;
高速公路安全行駛;
高速公路故障車處置;
故障車警示要求 掌握正確駕駛行為要領;
掌握主要交通安全違法行為情形、法律責任的基本知識 交通安全違法行為 駕駛機動車禁止行為;
對道路交通安全違法的處罰種類;
對違反交通信號的處罰;
對酒後、吸毒、服葯駕駛的處罰;
對涉機動車駕駛證違法的處罰;
對涉機動車號牌違法的處罰;
簡易程序處罰;
對不正當手段取得駕駛證的處理;
超員、超載違法消除規定 5.機動車駕駛操作相關基礎知識 儀表與指示燈 儀表;
霧燈指示燈;
機油壓力表與報警燈;
制動報警燈;
燃油報警燈;
水溫報警燈;
遠、近光指示燈;
安全帶報警燈;
危險報警閃光燈;
轉向指示燈;
其他指示燈 掌握機動車主要儀表、指示燈和操縱、安全裝置的基本知識 操縱裝置 轉向盤;
離合器踏板;
制動踏板;
加速踏板;
變速器操縱桿;
駐車制動器操縱裝置;
點火開關;
燈光開關;
風窗玻璃刮水、除霜和除霧裝置 安全裝置 安全頭枕;
安全帶;
防抱死制動(ABS)裝置;
安全氣囊 階段目標:了解機動車基本知識,掌握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及道路交通信號的規定。

G. 最難考試科目的提綱

緒論
1.土壤資源調查與評價的概念:其包括有土壤特徵的描述、土壤分類、土壤解譯和土壤制圖等,也是研究和評價土壤資源,以便充分、合理、持續利用土壤資源的最必要、最為基本手段。

第一章 土壤調查的准備工作
1.土壤概查:對大的河流流域或省以上范圍內的農業區劃或土壤改良區劃所做的中比例尺的土壤調查。
2.土壤詳查:對某一小區域的土壤進行比較詳細地了解,以便進行土壤改良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所做的土壤調查。
3.調查底圖比例尺的確定范圍
(1)詳細比例尺:1:200-1:5000 變種或更細。
(2)大比例尺:1:1萬-1:2.5萬 土種或變種。
(3)中比例尺:1:5萬-1:20萬 土屬、土種。
(4)小比例尺:<1:20萬 亞類、土屬。
(5)復合比例尺:在同一幅圖中有兩種比例尺。

第二章 成土因素與區域景觀研究
1.成土因素與土壤特性的關系:
答案一:(1)成土因素揭示土壤的發生與特性
a.關系式:道庫恰耶夫公式: S=f(C,O,R,P)T S:土壤體 R:地形C:氣候 P:母質 O:生物 T:成土時間
這個公式明確地表示了土壤與成土條件之間的聯系,即它是母質、氣候、生物、地形和時間等5種自然成土因素綜合作用的產物,而且各種成土因素所起的作用是互相不能代替的,所有的成土因素始終是同時同地,不可分割地影響著土壤的產生和發展,同時隨著成土因素的變化,隨著空間因素的變化,土壤也隨著不斷地形成和演化著。
(2)土壤發育與母質的關系
土壤母質是岩石風化的產物,它是土壤形成的物質基礎。母質中的一些性質例如機械性質、堅實度、滲透性、礦物組成和化學特性等都直接影響成土過程的速度和方向。母質中的磷、鉀、鈣、硫和其他元素也影響著土壤的自然肥力。
許多土壤的屬性繼承了母質的性質。酸性岩母質含石英、正長石、白雲母等抗風化力強的淺色礦物較多,多形成酸性的粗質土;基性岩母質含角閃石、輝石、黑雲母等抗風化力弱的深色礦物較多,多形成土層較厚的粘質土壤。從酸性岩母質到基性岩母質隨著硅含量的減少,而鐵,錳、鎂、鈣含量顯著增加,不同母岩發育的紅壤,其化學組成不同,富鋁化強度也有差異。一般說來,由玄武岩、石灰岩等基性母岩發育的紅壤,其淋濾系數、分解系數、鋁化系數和鐵化系數的相對值,均高於由花崗岩等酸性母質所發育的紅壤。如果母質層具有不同質地層次,亦影響到土壤中物質遷移轉化過程,非均質母質對土壤形成、性狀、肥力的影響較均質母質為復雜,影響土體中物質遷移轉化的不均一性,不同母質可以形成多種類型的土壤。
不同母質對土壤次生礦物也很有影響。斜長石和基性岩母質發育的土壤含有多量的三水鋁礦,酸性岩中的鉀長石發育的土壤則以高嶺石為多。冰漬物和黃土中,含水雲母和綠泥石較多;下蜀黃土以水雲母為主;頁岩和河流沖積物富含水雲母;紫色頁岩,湖積物和淤積物多蒙脫石和水雲母。蒙脫型粘性母質易發育成變性土。
不同母質所形成的土壤,其養分情況也不相同。鉀長石風化後所形成的土壤有較多的鉀;而斜長石風化後所形成的土壤有較多的鈣;輝石和角閃石風化後所形成的土壤有較多的鐵、鎂、鈣等元素;含磷量多的石灰岩母質,在成土過程中雖然石灰質遭淋失,但土壤含磷量仍很高。
成土母質影響土壤的質地。質地粗的母質上形成的土壤質地也較粗,質地細的母質形成的土壤質地也較細。粗質母質易發育成淋溶土,細質母質易發育成潛育土。
在一些土壤形成過程中,母質因素起著重要的作用。例如,在熱帶、亞熱帶地區,地帶性土壤是磚紅壤和紅壤等,但在石灰岩和紫色岩上發育的土壤,因含有大量碳酸鈣,阻滯和延緩了富鋁化作用的進行,因而分別發育成為石灰土和紫色土。
(3)土壤發育與氣候的關系
氣候因素直接影響土壤的水、熱狀況,而土壤水、熱狀況又直接或間接地影響風化過程,影響植物生長,微生物活動,以及有機質的合成與分解。可以說,土壤的水、熱狀況決定了土壤中所有的物理、化學和生物的變化作用,影響土壤形成過程的方向和強度。在一定的氣候條件下,產生一定性質和類型的土壤,因此,氣候是影響土壤地理分布的基本因素。在美國土壤系統分類學中,把土壤溫度和濕度作為診斷分類的一項重要指標。
氣候影響岩石礦物風化強度。礦物的風化有物理作用和化學作用,其速度和溫度有關。
氣候對次生礦物形成的影響,一般情況是,降水量增加,土壤粘粒含量增多。土溫高,岩石礦物的風化作用加強。因此,不同氣候帶的土壤中,具有不同的次生粘土礦物。
氣候對土壤有機質的積累和分解起著重要作用。過度濕潤和長期冰凍有利於有機質的積累,而乾旱和高溫,好氣微生物比較活躍,有機質易於礦化,不利於有機質積累。
不同氣候帶土壤中微生物的數量和種類也不相同。草甸土中微生物數量最多,黑土中微生物數量每克土可達數千萬個,乾旱和半乾旱地區的栗鈣土、棕鈣土、灰鈣土中,微生物數量在數百萬到數千萬個之間,濕潤地區的紅壤,磚紅壤中,微生物數量較少,但某些磚紅壤中也可達兩千萬個左右。
氣候影響著土壤分布規律,尤其是地帶性分布規律。不同氣候帶分布著不同的地帶性土壤類型,如寒溫帶分布著灰化土,溫帶分布著暗棕壤,暖溫帶分布著棕壤,亞熱帶和熱帶分布著紅壤、磚紅壤等。同時由於氣候干濕程度的差異,也分布有相應的土壤類型,如溫帶濕潤氣候區,分布有淋溶土,溫帶半濕潤半乾旱區,分布有弱淋溶土,鈣積土,溫帶乾旱區分布有荒漠土。
(4)土壤發育與生物的關系
土壤形成的生物因素,包括植物、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動物,它們是土壤有機質的製造者,同時又是土壤有機質的分解者。它是促進土壤發生發展的最活躍因素。其中植物,特別是高等綠色植物及其相應的土壤微生物類群,對土壤的作用最為顯著。綠色植物對分散在母質、水體和大氣中的營養元素有選擇地加以吸收,利用太陽輻射能進行光合作用,製造成活體有機質,並把太陽能轉變為潛能,再以有機殘體的形式,聚積在母質表層,然後,經過微生物的分解,合成作用,或進一步轉化,使母質表層的營養物質和能量逐漸豐富起來,產生了土壤肥力特性,改造了母質,推動了土壤的形成和演化。
不同的植被類型所形成的有機質的性質、數量和積累的方式各不相同,因而對成土過程所產生影響也不同。一般說來,熱帶常綠闊葉林的有機殘體的數量多於溫帶夏綠闊葉林,溫帶夏綠闊葉林又多於寒帶針葉林,草甸植物多於草甸草原植物,草甸草原植物多於乾草原植物,乾草原植物又多於半荒漠和荒漠植物
土壤微生物在成土過程中的作用也是很重要的,並且是多方面的。它最主要的作用是分解動植物有機殘體,使其中潛藏著的能量和養分釋放出來,供生物再吸收利用,使生物能世代延續下去。土壤物質的生物循環不斷反復進行,土壤肥力也不斷地演化和發展。微生物在分解有機質的同時,還參與土壤腐殖質的形成。此外,某些特種微生物,如固氮菌能增加土壤氮素養分。各種自養性細菌對礦物質的分解等,都對土壤形成和發展起一定的作用。
土壤動物中的原生動物,各種土棲昆蟲、蚯蚓和鼠類等,它們的殘體也是土壤有機質的一種來源,同時它們以特定的生活方式,參與土壤有機殘體的分解、破碎,以及翻動、攪拌疏鬆土壤和搬運土壤的作用。土壤動物種群的組成和數量,在一定程度上是土壤類型和土壤性質的標志,並可作為肥力指標
(5)土壤發育與地形的關系
地形對土壤的影響不同於母質、氣候、生物因素,它沒有給土壤提供任何新的物質,它的作用只是引起地表物質與能量的再分配,它和土壤之間並未進行物質與能量的交換,而只是影響土壤和環境之間進行物質和能量交換的一個條件。它是通過其他成土因素對土壤起作用的。
不同地形影響地表水熱條件的重新分配。主要表現在不同高度、坡度和方向等對太陽輻射的吸收和地面輻射是不同的。隨著海拔高度的增加,氣溫逐漸下降,而在一定的高度范圍內,濕度逐漸增大,因而自然植被也隨之發生變化,相應地形成了不同的土壤類型,出現土壤垂直分布的規律。在北半球,南坡接受光熱比北坡強,但南坡土溫及濕度的變化較大,北坡則常較陰濕,平均土溫低於南坡,因而影響土壤中的生物過程和物理化學過程。在一般情況下,南坡和北坡的土壤發育,甚至土壤發育類型均有所不同。
地形支配著地表徑流,水從高處流向低處,斜坡排水快,土壤物質易遭淋溶,常見礫質薄層土壤;在低窪處,易積水,細土粒和腐殖質易積累,土色較暗,土層深厚。高地和低地之間表現為共軛關系。在相同的降水條件下,平原、崗丘、窪地等不同地形接受降水的狀況不同。
不同的地形部位的母質分配是不同的,山地上部或台地上其母質主要是殘積母質,從上部質地較細的土層到較粗的碎屑物,過渡到基岩。坡地和山麓的母質多坡積物,粗碎屑和粗顆粒分布在地形高處,愈遠則顆粒愈細小,多由細砂和粘性物質組成。在山前平原的沖積錐或沖積扇地區,成土母質為洪積物,從地形部位較高處向低平處,土壤質地由粗逐漸變粘。土壤分布的特點是礫質土→砂土→壤土→粘土。
地形發育深刻地影響著土壤發育。由於地殼的上升和下降,或局部侵蝕基準面的變化,不僅影響土壤的侵蝕與堆積過程,而且還要引起水文、植被等一系列變化,從而使土壤形成過程逐漸轉向,使土壤類型依次發生演替。
(6)土壤發育與時間的關系
時間(年齡)是一個重要的成土因素。它可闡明土壤在歷史進程中發生、發育、演變的動態過程,也是我們研究土壤特性、發生分類的重要基礎。
母質、氣候、生物、地形等因素在土壤形成過程中的作用強度,均隨著土壤年齡的增長而加深,並可從土壤剖面分異,以及土壤的形態和性質上反映出來。
年齡反映了土壤在歷史過程中發生、發育、演變的動態過程,它是一個重要的成土因素。
2.地形因素研究中的一些概念
山地:海拔高度在500米以上,相對高度在100米以上
丘陵:絕對高度在500米以內,相對高度在200米以內
平原:絕對高度在200米以內,相對高度在10米以內
河谷階地:原是河谷的谷底(河床),經地殼上升,河流下切侵蝕,地勢相對抬高超出一般洪水位以上,沿谷坡伸展的階梯狀地形。
河漫灘:即高出於中水位以上,又能被洪水淹沒的平坦谷地。
自然堤:由於下遊河面寬廣,流速減緩,河水攜帶的泥沙便在河床兩側沉積下來,逐漸形成堤壩(自然堤)。
喀斯特:岩溶作用及其所產生的水和地貌現象的總稱,也叫岩溶。
風蝕地形:雅丹地形、風蝕窪地、風蝕蘑菇、風蝕谷、風蝕丘、風蝕帶和搖擺石等。

答案二:各成土因素與土壤特性間的關系
成土因素與土壤的關系:
1、 成土因素揭示土壤的發生與特性:
(1)土壤是氣候、生物、地形、母質等因素長時間作用的產物;(2)土壤分類系統的制定依據;
(3)土壤肥力及障礙問題產生的根源;(4)航衛片判讀的直接標志。
2、 成土因素是土壤改良分區高一級制圖單元制定的依據。
3、 道庫恰耶夫公式: S=f(C,O,R,P)T S:土壤體 R:地形 C:氣候 P:母質 O:生物 T:成土時間
含義:土壤是氣候、生物、地形、母質等因素長時間作用的產物。

岩溶地形的含義、分清幾種土壤類型
岩溶地形:指以地下水為主的作用因子對可溶性岩石進行化學溶解作用所形成的特殊地表形態和地下形態
按成因劃分的地形類型:流水地形、波浪作用地形、重力作用地形、岩溶作用地形、風沙地形和黃土地形、冰川地形

第三章 土壤剖面性態的觀察研究
土壤剖面形態:是諸成土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土壤內在性質和外在形態的綜合表現,是成土過程的客觀記錄。
1.土壤剖面:土壤剖面是一個具體土壤的垂直斷面,一個完整的土壤剖面應包括土壤形成過程中所形成的發生學層次,以及母質層。
2.單個土體:土壤作為一個三維實體,其最小體積的「一個土壤」就叫做「單個土體」。
3.聚合土體:是在一定面積內,一群單個土體都具有的統計相似性,這是我們進行土壤分類的最基本的分類單位,相當於美國的土系或土型;大致相當於中國的土種或變種。
4.土壤剖面的類型
(1)自然剖面:因各種工程建設,使土壤的垂直斷面裸露出來,並長期保留下來,成為土調中可以利用的現存剖面。
(2)人工剖面:根據土調的要求,臨時開挖出來的土壤垂直切面。可分為主要剖面、檢查剖面和定界剖面三種。
5.土壤剖面點的設置原則
答案一:土壤剖面點的野外選擇原則
(1)剖面點要有相對穩定的土壤發育條件。
(2)不宜在人為干擾較大而沒有代表性的地方挖掘剖面。
(3)如發現有未預料的因素使土壤發生變化,重設剖面點。
答案二:土壤剖面點的設置原則:(一)常規布點發:應從土壤調查要求出發,全面考慮剖面點的代表性和均勻性原則。1.中、小比例尺土調的剖面點設置:制圖單位通常是亞類或土屬,一般只能在調查范圍內選擇主要的具有代表性的地形單元設置主要剖面;2.大比例尺土壤調查的剖面點設置:制圖單位是土種或變種,所以在制圖允許的范圍內應注意一切可能引起土壤發生變化的因素,以觀察基層分類中的土種或變種分異。(二)統計抽樣法:一般在地形變異不大的地區。其優越性:首先,它可用不多於常規布點的剖面數量,達到、甚至超過常規布點調查的精度;其次,可以獲得一系列統計數據來說明土壤分類的可靠性和制圖的精度水平。
剖面數量的確定原則:地區分級原則、精度要求原則、地圖質量原則、因人制宜原則
6.土層:土壤剖面中與地表大致平行的一些層次
7.土壤發生層:通過淋溶—淀積、氧化—還原和人為耕作等成土作用形成的土層
8.土壤構型:所謂土體構型是指土壤發生型範圍內,具有各種具體性質、形態的土層相互組合的類型。
9.土壤顏色三要素
(1)色調:區分物體所呈顏色的主要特徵,與物體反射光的主波長有關。
(2)明度:物體顏色的相對明亮程度。
(3)彩度:物體呈現顏色的鮮艷程度或濃淡程度,與其相對純度或飽和度有關。
10. 土壤質地:沙土,沙壤土,壤土,粉壤土,黏壤土,黏土。
土壤質地:土壤基層分類和土壤肥力分級的重要指標。
分級:(1)礫石與岩屑:
豐度(占所在土層的體積%):無0;很少0-2%;少 2%-5%;中 5%-15%;多15%-40%;很多40%-80%;極多 >80%。
大小(單位:mm):很小2-5;小5-20;中20-75;大75-250;很大>250。
形狀:扁平;角狀;次圓;圓形。
(2)細土顆粒分組(粒徑:mm):極粗砂 2.0-1.0;粗紗1.0-05;中砂0.5-0.25;細砂0.25-0.1;極細砂 0.1-0.05;粉粒0.05-0.002;粘粒<0.002。
(3)細土質地分級:砂土;粉砂壤土;砂壤土;粘壤土;壤土;粘土(三角圖示法)。
11.土壤PH常規測定方法:混合指示劑瓷盤比色法(宜室內)和混合指示劑薄膜比色法(宜野外)。——先滴混合指示劑,再放土壤。
(可以不記,了解)分級:極酸性:pH<4.5、較強酸性:pH4.5 -5.0、強酸性pH5.1-5.5、中酸性:pH5.6-6.0、弱酸性pH6.1-6.5、中性pH6.6-7.3、弱鹼性pH7.4-7.8、中鹼性pH7.9-8.4、強鹼性pH8.5-9.0、極強鹼性pH>9.0。
12.土壤石灰性反應常規測定方法:泡沫反應(可以指示土壤中碳酸鹽的大體含量)——先將新鮮土樣壓碎,用少量水浸潤後,滴加10%的鹽酸,觀察泡沫反應。
(了解)分級:(1)無:無起泡反應。
(2)輕度石灰性:緩慢放出氣泡或難以覺察,但可聽到聲音,泡沫產生量1%。
(3)中度石灰性:明顯放出氣泡,產生量1-5%。1)赤血鹽顯色法:無:無色、輕度:淺藍、中度:藍色、強度:深藍。
(4)強度石灰性:氣泡急劇,歷時很久,產生量>5%。
13.土壤氧化還原電位常規測定方法:鉑電極直接測定法
(了解)分級:Eh(土壤)=E(實測)+E(飽和甘汞)
氧化狀況:Eh>400mv、中度還原狀況:Eh200-400mv 、強還原狀況:Eh<0mv。
14.土壤亞鐵反應常規測定方法:赤血鹽顯色法和鄰啡羅啉顯色法
(了解)分級:1)赤血鹽顯色法:無:無色、輕度:淺藍、中度:藍色、強度:深藍。
(2)鄰啡羅啉顯色法:無:無色、輕度:微紅、中度:紅色、強度:深紅。
15.土壤標本有哪些類型,各分為幾類
(1)土壤分析標本:a.全量分析標本 b.農化性狀分析標本 c.物理性狀測定樣本
(2)比樣樣本
(3)整段標本:a.木盒標本 b.膠布薄層標本 c.板底粘結薄層土壤標本

第四章 土壤分類與土壤野外製圖
(打*號代表答案不確定)
1.美國、俄羅斯的土壤分類體系
答案一:美國:a.分類依據:診斷層和診斷特性
***b.分類方法:按照土體已經反映出來的剖面形態,理化性狀等特徵加以歸納,並經診斷層和診斷特性作為劃分土壤類型的重要指標。
c.分的級次:級次(六級):土綱、亞綱、土類、亞類、土族、土系
***d.結構:命名方法:每級單元是採用連續命名法,多數是以拉丁或希臘字根演變得來,而且是取代現代語言的字根,由命名可以分辨出整個土壤的分類系統和級別;土族以下的命名是單獨的。
前蘇聯(地理發生學派):a.分類依據:土壤形成條件、成土過程、發生學屬性。
***b.分類方法:以土壤成土因素學說為理論基礎;即土壤是在氣候、生物、母質、地形、時間等諸因素作用下發展起來的。
c.分的級次:土類、亞類、土屬、亞屬、土種、亞種、變種、土組、亞組。
***d.結構:命名方法:採用連續命名法,即將不同的分類單元依次全部表示出來。
答案二:
A地理發生學土壤分類體系(俄羅斯):
○1原則:以土壤成土因素學說為理論基礎;即土壤是在氣候、生物、母質、地形、時間等諸因素作用下發展起來的。
○2依據:土壤形成條件、成土過程、發生學屬性。1)成土條件:地帶性條件、地域性條件、人為耕作條件。2)成土過程:不同的成土條件下,作用下都有相應的成土過程。3)發生學屬性:包括土壤的形態和微形態特徵及土壤物理、化學、物理化學和礦物學特性等。
○3級次:土類、亞類、土屬、亞屬、土種、亞種、變種、土組、亞組。○4命名方法:採用連續命名法,即將不同的分類單元依次全部表示出來。
B土壤屬性分類體系(美國):
○1原則:按照土體已經反映出來的剖面形態,理化性狀等特徵加以歸納,並經診斷層和診斷特性作為劃分土壤類型的重要指標。
○2依據:診斷層和診斷特性。
○3級次:級次(六級):土綱、亞綱、土類、亞類、土族、土系。○4命名方法:每級單元是採用連續命名法,多數是以拉丁或希臘字根演變得來,而且是取代現代語言的字根,由命名可以分辨出整個土壤的分類系統和級別;土族以下的命名是單獨的。
***2.不同野外製圖制圖單元的確定
土壤分類與土壤野外製圖的關系、單元確定方式
★土壤分類與制圖單元相一致的狀況
(1)上圖圖斑:一幅圖件全是單一的圖斑,則分類系統和制圖單元一致。
(2)圖上表示方法:Ⅰ、Ⅱ……代表土類;A、B……代表亞類;a、b……代表土屬;1、2……代表土種。
★土壤分類與制圖單元不一致的情況
(1)復區、復域圖例。(2)土壤組合圖例:二元組合:5:5、6:4、7:3 三元組合:4:3:3、4:4:2、5:3:2。
(3)無差異圖例。(4)土相圖例。
★建立調查地區土壤分類體系和確定製圖單位
①凡成土生物氣候條件和自然植被(自然土)或耕作制(農業土壤)明顯相異的土壤,由於其主導的成土過程和熟化過程的明顯差別(屬於質變的),必然在土壤剖面形態特徵和肥力特性上反映出來,產生顯然有別的土壤類型。這種相異的土壤往往就是不同的土類或亞類。
②在已分開的若干土類或亞類內部,由於地形、母質,水文地質等條件的差異,反映出地域性的特徵,引起了成土過程和熟化過程中強度上的差別(屬於量變的),往往反映到土壤剖面形態和肥力性狀上也有相應差別的土壤組合,便可續分為不同的土屬。
③在土屬以內,凡土壤剖面層次(發生層)構造和形態特徵及生產性能明顯有別的土壤個體,便可續分成不同的土種。
④土種以內,由於耕作管理或微域地形所引起的耕層肥力性狀的高低,包括耕層厚薄、土色深淺、結構好壞、養分含量高低等等,以至障礙因素侵害的程度,可續分為不同的變種。

第五章 遙感土壤調查制圖
1.遙感制圖的優越性和缺點
優點:a.土壤制圖的速度大大加快
b.土壤制圖的進度得到提高
c.調查工作的主動性和預見性增強
d.節省費用
缺點:a.比例小、地面解析度低
b.影像的綜合性干擾因素較多:「同像異物」或「同物異像」等現象無法直接區分。
c.光譜范圍有限,不能解譯全部內容。
2.大氣窗口的概念,分為幾個波段,波段的范圍
所謂「大氣窗口」是指可以透過大氣層的電磁波段。目前這些波段主要還限制在可見光和近紅外波段范圍。包括可攝影窗口(0.3-1.3um)、近紅外窗口(1.3-2.5um)、中紅外窗口(3.5-4.2um)、遠紅外窗口(8-14um)、微波窗口(0.8-25um)。
3.遙感感測器材的名稱
主要感測器:多波段掃描儀(MSS)、反速光導管電視攝象機( RBV )、專題制圖儀( TM )、可見光高解析度感測器( HRV )。
4. 遙感影像資料的判讀解譯,**判讀標准
遙感圖像的解譯標志:a.直接解譯標志:指在遙感圖像上地物本身的特性所反映的、能夠直接看到的、可供解譯的影像特徵。包括:形狀、大小、色調、陰影、圖型、微陰影
b.間接解譯標志:根據地學、氣象、水文、農學等專業知識,應用直接解譯標志,推斷出影像上確實存在的地物。例如地形、基岩、母質、土地利用方式等因素。
遙感影像方法:成土因素分析法、圖型分析法、景觀分析法、對比分析法、邏輯推理法
遙感圖像目視解譯方法:
答案一:遙感影像方法:成土因素分析法、圖型分析法、景觀分析法、對比分析法、邏輯推理法
答案二:a.直接判定法:通過遙感圖像的解譯標志直接確定地物類型和屬性的直觀判譯法。
b.對比分析法:用不同波段、不同時相的衛片以及地面的已知資料進行對比。
c.邏輯推理法:根據地物在自然界中固有的相互依存關系和規律,進行演繹推理。
目視判讀標志:
a.直接判讀標志:圖型、形狀、大小、紋理、色調、陰影、位置、組合、相關體
b.間接判讀標志:運用其他專業知識,推斷出影象上確實存在的地物。如:目標地物與其相關指示特性、地物與環境的關系、目標地物與成像時間的關系。

第六章 土壤調查成果的整理與總結
1,五圖一書是什麼?
五圖是指:土壤類型圖、土地利用現狀圖、土壤養分圖、土壤評級圖、土壤改良利用分區圖。
一書是指:土壤調查報告或者相應的調查報告。
2,土壤調查報告的編寫。
一、總論 說明調查地區的行政區域、地理位置、調查方法、主要成果;以往的調查研究資料及其評價、工作的經驗及問題。
二、調查地區的自然和農業概況
三、土壤性態描述
1、土壤的形成;
2、土壤的分類原則與系統;
3、各種土壤的特性:土壤分布與生態環境、土壤的形態特徵、土壤理化性狀、土壤的生產性能幾存在的問題。
四、土壤與土地資源評價 1、土地利用現狀 2、土壤資源評價
五、土壤改良利用分 1、分區的目的 2、分區的原則 3、分區各論
六、其他

H. 初一七科科目的復習大綱或重要知識點

第一節 地球和地球儀
1.地球的形狀: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徑6371千米 最大周長4萬千米 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
3.地球是球體的證據:⑴麥哲倫環球航行P2 ⑵月食⑶輪船由遠駛近,先見船桿後見船身P4 ⑷地球衛星照片 ⑸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等
4.經線和緯線的區別(見P5—P7)
緯線 經線(又名子午線)
定義 與地軸垂直並且環繞地球一周的圓圈 接南北兩極並和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
形狀 圓 半圓
長度 從赤道向極點逐漸縮短 等長
指示方向 東西方向 南北方向
相互關系 平行 相交
5.經度和緯度(見P6-P7)
經度(子午線) 緯度
劃分起點 0°經線(本初子午線) 0°緯線(赤道)
劃分方法 0°經線以東為東經(E)以西為西經(W 0°緯線以北為北緯(N)以南為南緯(S)
數值由0°經線向東向西同時增大 數值由0°緯線向南向北同時增大
數值范圍 0°—180°(180°W和180°E重合) 0°—90°(90°N(北極) 90°S(南極))
表達方式 度數+W或E 數值+N或S
變化數軸 半球劃分 20°W以東至160°E以西為 赤道以北為北半球
東半球(20°W-0°-160°E) 赤道以南為南半球
20°W以西至160°E以東為
西半球(20°W-180°-160°E) 另:經線圈——兩條相對的經線(即經度差為180°的兩條經線)組成的圓圈
例題1
1. 寫出A、B的坐標 (A:15°W,15°S B:75°E,0°)
解題方法:①確定經線、緯線:直線型經緯網中橫緯豎經;其他經緯網看線條的相互關系,相交或最終會相交的線條為經線,始終平行的是緯線
②判斷東、西經,南、北緯:有0°的可以直接判斷,0°經線以東是E、以西是W,0°緯線以北是N、以南是S;沒有0°經線或緯線的經緯網根據數值的增加方向來判斷—數值向東增為東經(E),數值向西增為西經(W),向北增為北緯(N)向南增為南緯(S)『註:判斷的起點,要依據此圖的經(緯)度間距來確定』
2. 判斷A、B的半球位置 (A:東半球、南半球 B:東半球、南北半球的分界處)
①根據緯度判斷南、北半球。緯度後面的字母為N即北半球,為S即南半球,既無N也無S即在赤道,位於南北半球的分界②根據經度判斷東、西半球,有兩種方法:其一數軸法,畫出半球劃分數軸(如上),將要判斷的點在數軸相應的位置標出,然後讀出半球位置。其二數值法,大部分東經度在東半球,東經度>160°的在西半球;大部分西經度在西半球,西經度<20°的在東半球。此外,0°經線在東半球,180°經線在西半球,20°W和160°E在東西半球的分界處(既不在東半球,也不在西半球)
3. A在B的 方向 (A在B的西南方)
解題方法:①根據經度判斷東西方向:東經度大在東,西經度大在西(如:甲110°E乙10°E,則甲在東乙在西;丙110°W丁50°W,則丙在西丁在東;戊10°E己40°W,則戊在東己在西;兩地一地在東經度一地在西經度時,要特別注意兩地經度和是否超過180°,若超過180°則東經度在西,西經度在東如:庚100°W辛100° E,則庚在東辛在西)②根據緯度判斷南北方向:北緯度大在北,南緯度大在南③綜合①②判斷結果即為所求方向
例題2
1.標出C、D的經度
解題思路:由中心的北極點(N)知,此圖為北極俯視圖,
由北逆南順知此圖中地球自轉方向為逆時針(可在圖
中用鉛筆標出該方向,以輔助答題)。A的經度為0°,
B的經度為180°,可知C、D的經度均為90°。自A至C
數值增大,且增大方向與地球自轉方向相同,即向東增
大,所以C為東經度即90°E。自A到D數值也增大,但
增加方向與自轉方向相反,即向西增大,所以D為西經度90°W
2. A在B的 方向 (A在B的西北)
求A在B的何方向,即求A相對於B的方位,A為要確定方向的點B為參照點。解題思路如下:①判斷東西方向:從參照點出發到要確定方向的點去,若行進方向與自轉方向相同則要確定方向的點在參照點的東方,反之在西方②判斷南北方向:離北極點 (N)近則為北方,離南極點(S)近則為南方③綜合①②判斷的方向即為所求方向。
1. 地球的運動
地球的運動 自轉 公轉
方向 自西向東 自西向東
繞轉中心 地軸 太陽
周期 一天(約24小時) 一年(365或366天)
產生現象 晝夜更替時間差異 晝夜長短變化四季更替
產生原因 地球是不透明球體和自轉 繞日公轉地軸與公轉軌道呈66. 5°夾角
註:時間差異-位置越向東去,時間越早
地球的自轉方向為自西向東,在北極上空俯視地球的自轉為逆時針旋轉,在南極上空仰視地球的自轉為順時針旋轉,即北逆南順
2.一年中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一年中白晝長短的變化
3.四季知識歸納(見下左圖)
日期 太陽光直射的緯線 北半球晝夜長短情況 節氣 北半球季節
A 3.21 0° 平分 春分 春季3、4、5
B 6.22 23.5°N 晝長夜短 夏至 夏季6、7、8
C 9.23 0° 平分 秋分 秋季9、10、11
D 12.22 23.5°S 晝短夜長 冬至 冬季12、1、2
4.五帶的劃分(見下右圖)
溫度帶 范圍 氣候特點 特殊地理現象
熱帶 南北回歸線間(23.5°S—23.5°N) 終年炎熱 太陽直射
南溫帶 南回歸線與南極圈間(23.5°S—66.5°S) 四季分明 無
北溫帶 北回歸線與北極圈間(23.5°N—66.5°N) 四季分明 無
南寒帶 南極圈與南極點間(66.5°S—90°S) 終年嚴寒 極晝極夜
北寒帶 北極圈與北極點間(66.5°N—90°N) 終年嚴寒 極晝極夜
5.高、中、低緯的劃分:0°-30°為低緯,30°-60°為中緯,60°-90°為高緯。 第三節 地圖
1 地圖:把大范圍的地區如一個省一個國家甚至全球的地理事物按一定比例縮小後,用不同的符號、顏色在平面上表示出來
2. 地圖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圖例
⑴比例尺 a公式: 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縮尺,是圖上距離比實地距離縮小的程度)
b大小: 比例尺是一個分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所畫實地范圍越小,內容較詳細
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所畫實地范圍較大,內容較簡略
c表示方法: 文字式-圖上1cm代表實地距離40km
數字式-1:4000000(1km=1000m=100000cm) 線段式- (厘米化千米去5個0,千米化厘米加5個0)
⑵方向:a一般情況下,採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定向
b指向標定向:箭頭所指方向為正北 方法是將指向標平移到參照點再確定方向
c經緯網定向: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⑶圖例與注記:圖例-地圖上用來表示地理事物的符號(牢記P14常用圖例)
注記-用來說明地理事物名稱的文字和說明山高水深的數字
3.地形圖 ⑴等高線地形圖:用等高線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圖
⑵分層設色地形圖:能一目瞭然的看到地面高低形態和海底起伏狀況
⑶地形剖面圖:能直觀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勢的起伏坡度陡緩
4.海拔:地面某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
相對高度:某點高出另一點的垂直距離,即兩地的海拔差
5.等高線:在地圖上將海拔相同的各點連接成線
6.等高線地形圖的判斷(見P16、P17)
山地 a.山頂:等高線呈閉合曲線,數值內高外低
b.山脊:等高線向低處凸出
c.山谷:等高線向高出凸出
d.鞍部:一對數值相等的等高線之間
e.陡崖:等高線重合處
f.等高線分布密集,坡度陡峻;等高線分布稀疏,坡度平緩
高原:海拔較高>500m邊緣陡峻,內部較平坦
平原:海拔很低<200m地面平坦、起伏小
盆地:四周高,中間低
丘陵:海拔較低,有起伏,坡和緩 陸地和海洋
第一節 大洲和大洋
⒈地球表面71%(3.61億km2)是海洋,而陸地面積僅佔29%(1.49億km2)。概括地說,地球上是七分水三分地,海陸分布不均勻。陸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極周圍卻是一片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極周圍卻是一塊陸地
2.無論我們怎樣將地球平分為兩個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積大於陸地面積
3.海是海洋的邊緣部分,洋是海洋的中心部分,海峽是溝通兩個海洋的狹窄水道
4.四大洋面積從大到小是: 太平洋(面積最大、島嶼最多、水溫最高、水體最深);大西洋(形狀如同「S」);印度洋;北冰洋(面積最小、跨經度最廣、緯度最高)
5.大陸架、大陸坡、海溝
6.全球陸地被海洋包圍,並分割成大大小小許多塊,其中面積廣大的叫大陸(共六塊大陸:亞歐大陸、南美洲大陸、北美洲大陸、非洲大陸、澳大利亞大陸、南極洲大陸),面積較小的是島嶼。大陸與它周圍的島嶼合起來稱為大洲,半島則是陸地伸進海洋的凸出部分。世界上最大的大陸是亞歐大陸,最小的大陸是澳大利亞大陸,最大的島嶼是北美洲的格陵蘭島,最大的大洲是亞洲,最大的半島是阿拉伯半島
7.全球陸地共分為七個大洲:亞、非、北美、南美、南極、歐、大洋(面積由大到小排列)面積最大的是亞洲,面積最小的是大洋州;平均海拔最高的是南極洲,平均海拔最低的是歐洲;主要位於東半球的大洲有亞洲、歐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極洲,全部位於東半球的大洲有非洲,全部位於西半球的是南美洲和北美洲;主要位於北半球的大洲是北美洲、亞洲、歐洲、非洲,全部位於北半球的大洲是北美洲和歐洲,全部位於南半球的大洲是南極洲;被三大洲包圍的大洋是北冰洋,被三大洋包圍的大洲是南極洲;緯度最高、跨經度最廣的大洲都是南極洲;緯度最高、跨經度最廣的大洋都是北冰洋;
8.大洲的分界: 亞歐的分界是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脈、土耳其海峽;亞非的分界是蘇伊士運河;南、北美的分界是巴拿馬運河;亞、北美的分界是白令海峽;北美、歐的分界是丹麥海峽;南美、南極的分界是德雷克海峽;歐、非的分界是直布羅陀海峽 第二節 海陸的變遷
1.地殼的變動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陸變遷的主要原因。人類活動,例如填海造陸等,也會引起海陸的變化(海陸變遷的實例舉證:喜馬拉雅山中方向海洋生物化石;我國東部海底的古河道遺跡;荷蘭的圍海大堤)
2.德國科學家魏格納提出了大陸漂移的假說。其觀點是:兩億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連接的一塊大陸,它的周圍是一片汪洋。後來,原始大陸才分裂成幾塊大陸,緩慢的漂移分離,逐漸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狀況
3.板塊構造學說的觀點:a地表岩層並不是整體一塊,而是由六大板塊拼合而成(圖P37)
b各大板塊處於不斷的運動中。
c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板塊交界地帶地殼比較活躍。
(註:每個板塊都是由陸地和海洋共同組成,其中太平洋板塊幾乎全部由海洋組成)
4.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塊交界的地帶。世界上的兩大火山、地震帶是: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最大) 和 地中海—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
5.板塊的運動可以分為張裂和碰撞擠壓兩種運動。板塊發生張裂運動時,地表會產生裂谷、出現新的海洋,如:東非大裂谷、紅海面積擴大將成為新的海洋;板塊發生擠壓碰撞時地表會形成山脈、海洋面積縮小甚至消失如:地中海面積不斷縮小(亞歐板塊和非洲板塊發生擠壓運動)、喜馬拉雅山脈(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發生碰撞擠壓運動) 第四章 天氣與氣候
第一節 多變的天氣
1.天氣與氣候的對比
天氣 氣候
概念 一地短時間的風雨、陰晴、冷熱等大氣狀況 一地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
特點 短時間;經常變化
同一時間不同地方天氣差異可能很大 長時間;變化不大
描述內容 陰晴、降水概率、風向、風力大小、氣溫 氣溫、降水、氣壓、風
註:降水概率表示降水的可能性的大小。降水概率為100%,表示肯定「有雨」;降水概率為0,表示肯定「無雨」。氣溫是大氣冷熱的程度。風向是風的來向,有「北、南、西、東」四個基本方向。風向為「北」,說明風來自北方。風力是風的強弱,共分13級(0-12級),級數越大,風力越強。
詞語判斷:夜裡風雨聲,花落知多少;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天氣)
岳陽冬冷夏熱,四季分明;長冬無夏(氣候)
暴風驟雨,飛砂走石,風和日麗、陰雨綿綿(天氣)
四季無寒暑,一雨便成秋(天氣)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氣候)
五原春色歸來遲,二月垂柳來掛絲(氣候)
2.在衛星雲圖上:綠色表示陸地;藍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雲區,雲的顏色越白表示雲層越厚,雲層厚的地方一般是陰雨區
3.熟悉城市天氣預報圖中常用的天氣符號(見P46圖3.6)
有時一個城市名稱旁邊會出現兩個天氣符號,表示天氣將從某種天氣狀況轉變成另一種天氣狀況
4.空氣質量的高低,與空氣中所含污染物的數量有關,可以用污染指數來表示。清新的空氣,污染指數小,對人體健康有利;污濁的空氣,污染指數大,對人體健康有害。(見P48圖3.9空氣質量級別和污染指數、空氣質量狀況的對應關系)空氣質量高低一方面受自然因素影響,另一方面受人類活動影響 第二節 氣溫和氣溫的分布
1.氣溫的測量是用放在百葉箱里的溫度計測得的。溫度計放置的高度,離地面1.5米。單位:℃(攝氏度)。日平均氣溫一般取8時、14時、20時、2時四個時刻的氣溫均值
2.氣溫的變化:(見P51圖3.12、3.13,會做活動題1.2)
⑴日變化指以一天為周期的氣溫變化。
氣溫的日較差=(該天)最高氣溫-(該天)最低氣溫
一天中最高氣溫出現在午後2點,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後(南北半球一樣)
⑵年變化指以一年為周期的氣溫變化。
氣溫年較差=最高月平均氣溫-最低月平均氣溫
一年中北半球氣溫,大陸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北半球相反:一年中南半球氣溫,大陸上1月最高,7月最低;海洋上2月最高,8月最低)
3.氣溫分布規律:(見P53圖3.17)
⑴世界氣溫由低緯向高緯逐漸降低(不同緯度)
⑵同緯度相比,夏季陸地氣溫高於海洋,冬季相反(同緯不同海陸)
⑶同緯度相比,海拔越高氣溫越低-0.6攝氏度/100米(同緯同陸)
⑷世界最低氣溫分布在南極地區,最高氣溫在西亞巴士拉
4.將氣溫相等的各點連接成線即等溫線。在同一條等溫線上的各點氣溫相等
5.等溫線呈封閉形狀,如果中心氣溫低,表示這里是低溫中心,反過來就是高溫中心
6.等溫線判斷:⑴等溫線密,溫差大;等溫線稀,溫差小
⑵等溫線與緯線平行,說明氣溫主要受緯度影響
⑶等溫線與海岸線平行,說明氣溫受海陸影響顯著
⑷等溫線呈封閉曲線,氣溫內高外低為盆地,低地;反之為高原、山地
⑸等溫線向北數值增大為南半球,向南增為北半球
⑹等溫線向高緯凸起說明該地氣溫比同緯高;向低緯凸起氣溫比同緯低(若為夏季,等溫線向高緯凸起處為陸地,向低緯凸起處為海洋;
若為冬季,等溫線向低緯凸起處為陸地,向高緯凸起處緯海洋)
7.兩地溫差=兩地相對高度/100×0.6℃
第三節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1.從大氣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統稱為降水。降雨時降水的主要形式。
2.降水量的測量:測量的基本儀器是雨量器,單位:mm(毫米),一般每天8時和20時各測量一次,測量結果之和為日降水量。(註:日平均氣溫取四時刻的平均值,日降水量取兩時刻的和)
3.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狀圖來表示一個地方一年內降水的季節變化
用等降水量線圖來表示世界各地降水量的分布情況
4.世界降水的分布規律:赤道地區多雨,兩極少雨;
南北回歸線附近,大陸西岸少雨、東岸多雨;
中緯地帶沿海多雨,內陸少雨;
山地迎風坡多雨,背風坡少雨 第四節 世界的氣候
1.氣候是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一個地方的氣候具有一定的特徵,一般變化不大。
2.氣候的兩大因素:氣溫和降水
3.掌握世界主要的氣候類型及分布和氣候特徵(見P58圖3.23)
世界主要氣候類型分布模式圖(以北半球為例)
大陸西岸 內陸 大陸東岸
極地冰原氣候(全年少雨)
極地苔原氣候(全年少雨)
亞寒帶針葉林氣候(全年少雨)
溫帶海洋(常年濕潤) 溫帶大陸性氣候 `溫帶季風(夏季多雨區)
地中海氣候(冬季多雨區 (全年少雨區) 亞熱帶季風(夏季多雨區)
熱帶沙漠氣候(全年少雨區) 熱帶季風氣候(夏季多雨區)
熱帶草原(夏季多雨區)
熱帶雨林(全年多雨) 4.影響氣候的因素
⑴緯度:緯度高氣溫低、緯度低氣溫高;低緯降水多、高緯降水少
⑵海陸:距海近多雨、距海遠少雨;距海近溫差小、距海遠,溫差大
⑶地形:海拔高氣溫低,海拔低氣溫高( 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就下降0.6攝氏度);迎風坡多雨,背風坡少雨
⑷洋流:暖流增溫增濕。寒流減溫減濕
⑸人類活動:植樹造林、修水庫則風調雨順旱澇災害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多形成溫室效應,冰雪融化、水溫上升,引發洪澇災害
氣候也影響人類的日常生活和生產活動(其中對農業生產的影響最顯著) 5.能通過氣溫降水圖判斷氣候
步驟 依據 因素變化 結論
①判斷南北半球 最高(或最低)氣溫月份 6、7、8三個月氣溫最高 北半球
12、1、2三個月氣溫最高 南半球
②判斷所屬溫度帶 最冷月平均氣溫 最冷月均溫>15℃ 熱帶氣候
最冷月均溫在0-15℃之間 亞熱帶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
最冷月均溫在-15-0℃之間 溫帶氣候
最熱月<5℃ 寒帶氣候
③確定具體的氣候類型 降水量的年內分配情況 年雨型 熱帶 熱帶雨林氣候>2000mm
溫帶 溫帶海洋性氣候700-1000mm
夏雨型 熱帶 熱帶草原氣候750-1000mm
熱帶季風氣候1500-2000mm
亞熱帶 亞熱帶季風氣候>1000mm
溫帶 溫帶大陸性氣候<300mm
溫帶季風氣候500-600mm
冬雨型 亞熱帶 地中海氣候300-1000mm
少雨型 熱帶 熱帶沙漠氣候<200mm
寒帶 苔原氣候、冰原氣候<250mm 居民與聚落
第一節 人口與人種
1.世界人口增長規律:18世紀前緩慢之後迅速,特別是20世紀以來增長速度大大加快
2.人口增長速度由出生率(一年內出生的嬰兒數占總人數的比率)和死亡率(一年內死亡的人數占總人數的比率)決定。從全球看,隨著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現在每年新出生的嬰兒數大大多於死亡的人數,使得人口總數得以不斷增長。
3.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0人口增長;=0人口不增不減;<0人口減少,負增長)
一般經濟發達國家人口增長速度慢,經濟落後國家人口增長速度快
出生率=出生嬰兒數/總人數 死亡率=死亡人數/總人數
4. 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總數達60億,現在世界每年增加人口近8000萬
5.人口密度指平均每平方千米面積內居住的人口數。單位:人/平方千米 一個國家或地取區的人口密度=人口總數/總面積
6.亞洲東部和南部(主要原因:自然條件優越、農業發展較早、歷史上人口密集)、歐洲及北美洲東部(主要原因:工業發展較早、經濟發達、人口稠密)等中低緯度近海的平原地區是人口稠密地區(圖P66)
7.人口稀少區:乾旱沙漠地區、過於潮濕的雨林地區、高緯地區、地勢高峻的高原山區
8.人口問題:人口過多導致資源破壞、環境污染、交通堵塞、就有困難、飢餓貧困、居住條件差;人口過少導致國防兵源不足、勞動力減少人口老齡化等問題
9.人口問題對策控制人口數量(人口過多的國家進行計劃生育,人口過少的國家鼓勵生育),提高人口素質,使人口的增長與社會、經濟的發展相適應,與環境、資源相協調
10.鄉村人口向城市遷移的原因:農村人多地少生活困難;城市裡有較好的醫療、教育條件,較多的發展機會等。過多人口向城市遷移導致城市病:住房擁擠、交通堵塞、垃圾噪音污染等
11.根據人類體質方面的特徵,人類可以分為白種、黃種和黑種三個主要人種。人類早期長期生活在一個地方,深受環境的影響,身體逐漸形成了適應環境的特徵,大體上從高緯度向低緯度,人的膚色和眼色逐漸變深。
12.人種的分布(見P72圖4.11)
人種 分布地區 包括人群 特徵
白種人 歐北美洲大洋洲 阿拉伯人 白皮膚藍眼睛黃頭發
黃種人 亞洲東部 因紐特人、印第安人 黃皮膚黑眼睛黑頭發
黑種人 非洲撒哈拉以南 黑皮膚黑眼珠黑而卷的頭發 第二節 世界的語言和宗教
1.世界主要語言的分布(見P75圖4.13) 世界主要語言(也是聯合國工作語言) 主要分布地區
漢語(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 中國、東南亞
英語(使用范圍最廣的語言) 歐洲西部、北美洲、亞洲南部
法語 法國以及前殖民地
俄語 俄羅斯
西班牙語 西班牙、拉丁美洲
阿拉伯語 亞洲西部、非洲北部
2.三大宗教(見地圖冊P30)
宗教 發源地 信奉的神和教主 經典 宗教建築 分布
基督教
(第一大) 巴勒斯坦 上帝和耶穌 聖經 教堂、十字架 歐美、美洲、大洋洲
伊斯蘭教(第二大) 阿拉伯半島 安拉(真主)和穆罕默德 古蘭經 清真寺、星月形標志 亞洲西部和東南部、非洲北部和東部
佛教(第三大) 南亞(古印度) 釋迦牟尼 三藏 佛塔、寺廟 亞洲東部和東南部
3.在中國,多數人不信教;少數民族中,維吾爾族、回族等多信仰伊斯蘭教,藏族、蒙古族多信仰喇嘛教(佛教中的一派)。中國的本土宗教為道教 第三節 人類的居住地——聚落
1.聚落是指人們的集中居住地,也是人們進行勞動生產和社會活動的場所。分為鄉村和城市兩種形式。一般來說,先有鄉村聚落,後有城市聚落。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從事工業、服務業等工作。鄉村聚落有農村、牧村、漁村、林場等不同類型,這里的居民分別從事耕作、放牧、捕魚、伐木等農業生產活動
2.早期的聚落大都選擇在地形、氣候、資源等自然條件優越的地點。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區,工農業生產較發達,聚落分布比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區,少或沒有聚落
聚落形成和發展的主要影響因素有:地形、氣候、水源、土壤、自然資源、交通及經濟狀況等等(P80)
3.在世界不同的國家和地區,聚落的建築外貌、建築材料等因環境而異。如:東南亞高架屋、因紐特人冰屋、黃土高原窯洞、西雙版納的傣家竹樓、西亞小窗厚牆的村莊等等
4.傳統聚落是歷史時期人類活動和自然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它們從不同側面記錄了當時社會經濟、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但是,隨著聚落的發展,傳統民居在逐步消失,我們該如何處理好聚落發展和保護的關系呢?如北京四合院的改造:對四合院進行既符合現代居住要求又不破壞原有風貌的合理改造。
5.世界遺產可分為文化遺產、自然遺產和自然與文化遺產三大類。目前,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文化遺產有300多處。傳統聚落是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法國的「巴黎塞納河岸」、義大利的威尼斯城、我國山西的平遙古城、雲南省的麗江古城等已被列入該名錄之中 第五章 發展與合作
1.世界上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分布在除南極洲以外的各大洲
2.國界是一國與鄰國或公海之間的界線。它是國家主權范圍的邊界。國界是人為劃分的,有的依據山脈、河流、海洋、經緯線來劃分,有的依據民族、語言、宗教等來劃分。
3.國界范圍以內的領陸、領水和領空,總稱領土P88
4.世界上陸地面積最大的國家是俄羅斯(1707平方千米、最小的是梵蒂岡
5.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是中國。下來印度、印度尼西亞、美國(北美洲)、巴西(南美洲)、巴基斯坦、俄羅斯
6.世界各國政治制度也不一樣,主要有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種。中國為社會主義國家
7.世界各國在地位上都是平等的。中國一貫主張「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和平共處,平等互利」的五項原則,以求得世界各國的共同進步和發展
8.根據經濟水平的差異,通常把世界上的國家分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目前,世界上有20多個發達國家,主要分布在歐、北美、大洋洲,包括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澳大利亞、紐西蘭,以及亞洲的日本。發展中國家有150多個,主要分布在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9.多數發展中國家長期受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的侵略與剝削,大量資源被掠奪,導致經濟發展滯後。
10.發達國家多分布在北半球,南半球大部分國家都是發展中國家。世界重要的國際組織:
世界貿易組織 世貿組織 WTO 瑞士的日內瓦 經濟組織
美洲國家組織 OEA 美國的華盛頓
非洲聯盟 非盟 AU 衣索比亞的亞的斯亞貝巴
阿拉伯國家聯盟 阿盟 LAS 埃及的開羅
11.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國際組織是聯合國。聯合國正式成立於1945年,總部設在美國紐約,其基本宗旨是「促進國家發展,維護世界和平」。聯合國有6個主要機構,是聯合國大會、安全理事會、經濟及社會理事會、託管理事會、秘書處和國際法院。中國、法國、俄羅斯、英國美國5個常任理事國和10個非常任理事國組成

I. 科目一知識點:通過橋面時該如何行車

勻速
通過,不得超車
,站點五十米 路口橋段
三十米禁止停車!夜晚開啟近光燈。

J. 機動車駕駛培訓教學與考試大綱的科目一

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和相關知識 。
階段目標:了解機動車基本知識,掌握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及道路交通信號的規定。
教學大綱 教學項目 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學時安排 C1 C2 C3 C4
D
E
F C5 B2 A3 A1
B1 A2 12 12 12 10 12 12 14 10 10 1.機動車基本知識 車輛結構常識 了解車輛的基本構成 1 1 1 1 1 1 1 1 1 車輛主要安全裝置 熟悉各主要安全裝置的配置;
掌握儀表、報警燈的作用;
掌握安全頭枕、安全帶、安全氣囊、燈光、喇叭、防抱死制動系統的作用 駕駛操縱機構 掌握轉向盤、加速操縱裝置、制動操縱裝置、變速器操縱桿、駐車制動操縱裝置及其他操縱裝置的作用 1 1 1 1 1 1 1 1 1 掌握離合器踏板的作用 * * 車輛性能 了解車輛性能與安全行車的關系;
了解制動性能對行車安全的影響 1 1 1 1 1 1 1 1 車輛檢查和維護 掌握日常檢查和維護的基本內容 車輛運行材料 了解燃油、潤滑油、冷卻液、風窗玻璃清洗液等運行材料的使用常識 客車制動系統及車門 了解客車行車制動裝置、緩行器和駐車制動裝置、客車乘客門、安全出口、客車外推式安全窗的結構特點 * * * * * * 1 1 * 公交車制動系統及車門 了解公交車行車制動裝置、駐車制動裝置、乘客門的結構特點 * * * * * * 1 * * 汽車列車制動系統、連接與分離裝置 了解汽車列車制動系統的結構特點;
了解汽車列車連接與分離裝置的結構 * * * * * * * * 1 2.法律、法規及道路交通信號 機動車駕駛證申領與使用 熟練掌握機動車駕駛證申領與使用的規定、考試標准、記分標准 1 1 1 1 1 1 1 1 1 道路通行規則 熟練掌握道路交通信號的種類、識別和作用;
熟練掌握各類道路條件下的通行規則;
熟練掌握變更車道、跟車與限制超車、會車規定、避讓行人和非機動車、掉頭與倒車的規定 4 4 4 3 4 4 4 1 1 駕駛行為 熟練掌握正確駕駛的行為要求 1 1 1 1 1 1 1 1 1 違法行為處罰 掌握主要交通安全違法行為情形、法律責任的基本知識、駕駛機動車禁止行為 2 2 2 2 2 2 2 2 2 機動車登記 掌握機動車登記的有關規定 1 1 1 1 1 1 1 1 1 交通事故處理 了解道路交通事故現場處置方法 3.綜合復習及考核 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及相關知識 熟練掌握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交通信號等相關知識;
考核不合格的,可根據實際情況增加相應的內容和學時 — — — — — — — — — 註:1.本階段理論知識應當採用課堂多媒體教學。
2.本階段所有車型綜合復習及考核不計學時。
考試大綱 考試項目 考試內容 考試要點 考試目標 1.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和規章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實施條例 燈光、喇叭的使用;
有劃分車道的道路通行;
無劃分車道的道路通行;
交叉路口通行;
變更車道;
機動車限速通行;
跟車與限制超車;
會車規定;
鐵路道口及渡口通行;
緩行、擁堵路段交替通行;
漫水路、漫水橋通行;
避讓行人和非機動車;
掉頭與倒車 熟練掌握各類道路條件下的通行規則;
熟練掌握駕駛證申領和使用的有關規定;
熟知相關權利、義務和法律責任;
掌握其他法律、法規和規章中與道路交通安全有關的主要規定 刑法 交通肇事罪;
危險駕駛罪 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處理程序規定 扣留車輛的情形;
扣留機動車駕駛證的情形 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 事故現場處置;
高速公路事故現場處置;
現場報警和處置;
自行協商事故處理;
事故現場的強制撤離 機動車駕駛證申領和使用規定 機動車駕駛證許可;
機動車駕駛證種類、准駕車型和有效期;
機動車駕駛證申請條件;
初次申領機動車駕駛證的車型;
駕駛人考試內容和合格標准;
駕駛人考試要求;
有效期滿換證;
轉入換證;
變更換證;
駕駛證遺失補證;
記分制度;
違法記分分值及考試;
駕駛證實習期;
駕駛證審驗;
駕駛人體檢;
駕駛證注銷;
違法處罰 機動車登記規定 機動車注冊、變更、轉移、抵押、注銷登記;
機動車登記證書滅失、丟失或者損毀;
機動車號牌、行駛證滅失、丟失或者損毀;
臨時行駛車號牌;
機動車檢驗 2.地方性法規 根據地方性法規選定的重點內容 掌握地方性法規的重點內容 3.交通信號 道路交通信號燈 紅燈;
綠燈;
黃燈;
車道信號燈;
箭頭信號燈;
黃色閃光警告信號燈;
道路與鐵路平面交叉道口信號燈 熟練掌握各類道路交通信號的種類、識別和作用 道路交通標志 警告標志;
禁令標志;
指示標志;
指路標志;
旅遊區標志 道路交通標線 指示標線;
禁止標線;
警告標線 交通警察手勢 停止信號;
直行信號;
左轉彎信號;
左轉彎待轉信號;
右轉彎信號;
變道信號;
減速慢行信號;
示意車輛靠邊停車信號 4.安全行車、文明駕駛基礎知識 駕駛行為 駕駛人駕駛行為要求;
駕駛人對所駕車輛應負的安全責任;
避讓特種車輛;
避讓道路養護作業車輛;
機動車停車;
高速公路安全行駛;
高速公路故障車處置;
故障車警示要求 掌握正確駕駛行為要領;
掌握主要交通安全違法行為情形、法律責任的基本知識 交通安全違法行為 駕駛機動車禁止行為;
對道路交通安全違法的處罰種類;
對違反交通信號的處罰;
對酒後、吸毒、服葯駕駛的處罰;
對涉機動車駕駛證違法的處罰;
對涉機動車號牌違法的處罰;
簡易程序處罰;
對不正當手段取得駕駛證的處理;
超員、超載違法消除規定 5.機動車駕駛操作相關基礎知識 儀表與指示燈 儀表;
霧燈指示燈;
機油壓力表與報警燈;
制動報警燈;
燃油報警燈;
水溫報警燈;
遠、近光指示燈;
安全帶報警燈;
危險報警閃光燈;
轉向指示燈;
其他指示燈 掌握機動車主要儀表、指示燈和操縱、安全裝置的基本知識 操縱裝置 轉向盤;
離合器踏板;
制動踏板;
加速踏板;
變速器操縱桿;
駐車制動器操縱裝置;
點火開關;
燈光開關;
風窗玻璃刮水、除霜和除霧裝置 安全裝置 安全頭枕;
安全帶;
防抱死制動(ABS)裝置;
安全氣囊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