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提綱
㈠ 高二生物提綱
高二(上)生物復習提要
緒言
生物的6個基本特徵有: 有共同的物質基礎和結構基礎(有嚴整的結構),都有新陳代謝,都有應激性,都有生長、發育、生殖現象,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都能適應一定和環境和影響環境
生物與非生物的最基本區別,生物的最基本的特徵是 新陳代謝,生物科學發展的三個階段是 描述性生物學階段、實驗生物學階段、分子生物學階段,生物發展的兩個方向是 宏觀方面、微觀方面,其中微觀方面已經從細胞水平發展到分子水平。
第一章 生命的物質基礎
大量元素:C、H、O、N、P、S、K、Ca等
微量元素:Fe 、Mn 、Zn 、Cu 、B、Mo等
生物界與非生物界是統一的:組成生物界的元素都可以在自然界找到,沒有一種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他們的差異性表現在:組成生物體的元素,在生物體內與在無機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原生質是指:細胞內的有生命物質,它分化為 細胞膜、細胞核、細胞質,代謝越旺盛,自由水的比例越大,活細胞內最多的化合物一般是水,幹細胞最多的化合物一般是蛋白質,無機鹽可維持細胞的滲透壓和酸鹼平衡,血液中鈣鹽含量太低,就會抽搐。
主要的能源物質是 糖類,儲存能量的主要物質是脂肪,體現生命的主要物質是 蛋白質,單糖有葡萄糖、核糖、脫氧核糖、果糖、半乳糖等,動物特有的糖是 半乳糖(單糖)、乳糖(二糖)、糖元(三糖),植物特有的糖是果糖(單糖)、蔗糖、麥芽糖(二糖)澱粉、纖維素(多糖),動物最重要的多糖是 糖元,植物最重要的多糖是 澱粉 、纖維素 ,動物、植物共有的糖:葡萄糖、核糖、脫氧核糖。
膽固醇、性激素、維生素D屬於 固醇,脂類(由C、H、O三種元素組成)包括 脂肪、類脂、固醇3種。
有機物 元素組成 功能
糖類 C、H、O 是生物體進行生命活動的主要能源物質
脂質 C、H、O(N、P)註:脂肪只含C、H、O 脂質中的脂肪主要是生命體內儲存能量的物質,此外,動物體內的脂肪還具有保溫、減少摩擦和緩沖壓力作用;類脂中的磷脂是生物膜成分;固醇類物質調節生物體的新陳代謝和生殖
蛋白質 C、H、O、N(主) 是細胞和生物體的組成成分;具催化、運輸、調節、免疫等作用,是一切生命活動的體現者
核酸 C、H、O、N、P 是一切生命的遺傳物質
氨基酸的通式 ,肽鍵通式 ,某蛋白質分子有氨基酸n個,由x條肽鏈組成,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是128,問在形成此蛋白質過程中脫水數目和肽鍵數目: n -x (氨基酸的數目— 肽鏈的數目=肽鍵的數目=脫去的水分子數)。此蛋白質的分子量是 128n-18(n-x), 蛋白質的特性由哪些方面的不同引起:氨基酸是種類不同,數目多、排列次序變化多端,肽鏈的空間結構差別大 核酸存在於 細胞核 和 細胞質 ,肯定含N的化合物有 蛋白質 、核酸等 ,另外固醇也含N,肯定含P的化合物有磷脂、核酸 、ATP等 ,只含C、H、O的化合物有糖類 、脂肪。
還原性的糖遇斐林試劑(0.1g/mL的NaOH和0.05g/mL的CuSO4)可以產生磚紅色沉澱Cu2O。註:斐林試劑混合均勻後再使用。脂肪遇蘇丹3染成橘黃色。蛋白質遇雙縮尿試劑(0.1g/mL的NaOH和0.01g/mL的CuSO4)變成紫色。
第二章 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細胞
除病毒外,生物的基本結構單位和功能單位是細胞,酵母菌、黴菌類、衣藻、蘑菇類屬於真核生物,細菌、藍藻、支原體、立克次氏體屬於 原 核生物,有核糖體沒有高等細胞器。細胞膜是單層膜,主要成分是 磷脂 和 蛋白質 細胞膜的機構特點是具有流動性,細胞的功能特點是具有選擇透過性,細胞膜上的 糖蛋白(糖被)具有識別作用,物質進出細胞膜的方式主要有自由擴散、主動運輸 ,
方式/項目 濃度 載體 能量 實例
自由擴散 高到低 不需 不需要細胞代謝釋放的能量(ATP) 水、O2、CO2、甘油、乙醇、苯等
主動運輸 低到高 需要 細胞代謝釋放的能量(ATP) 帶電的離子、氨基酸、葡萄糖、尿素等
單層膜的細胞器有內質網、高爾基體、液泡、溶酶體,雙層膜的細胞器有 葉綠體 、 線粒體 ,另外,具有雙層膜的細胞結構還有 核膜 ,無膜的細胞器有 核糖體、中心體 ,具有中心體的生物有 動物和低等植物細胞,與能量的轉化有關的細胞器是葉綠體、線粒體,線粒體是 有氧呼吸的中心,它的數目與細胞能量代謝的水平有關,核糖體主要功能是 合成蛋白質 。動、植物都有但功能不同的細胞器是高爾基體 ,可以產生水的細胞器是;葉綠體、線粒體、核糖體。 核 孔可以通過RNA,染色體(質)由 DNA 和蛋白質組成,細胞核是 遺傳物質儲存和復制的場所,是 細胞遺傳特性和細胞代謝活動的控制中心,細胞代謝的主要場所是細胞質基質,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最重要的區別是是否具有 核膜 ,原核生物的細胞壁成分是肽聚糖(蛋白質與糖類的聚合物)。
真 細胞壁(膜)
核 細胞質基質
細 細胞質
胞 細胞器
細胞核
細胞增殖(有絲分裂、無絲分裂、和減數分裂)的最主要方式是 有絲分裂,細胞周期概念:連續分裂的細胞,從一次分裂 完成 開始,到下一次分裂 完成 為止。間期最大特點是完成 DNA分子的復制和有關蛋白質的合成 , 前 期與 末 期相反,這兩個時期的2消失2出現分別是 前期核仁、核膜消失,出現紡錘體和染色體 ,赤道板和細胞板的區別: 赤道板是一個位置名稱,而細胞板則是出現在植物細胞赤道板的一個結構,計算觀察染色體的最佳時期是 中期 ,一般來說,動、植物有絲分裂的不同點在: 前 期的 紡錘體的形成 (植物細胞由紡錘絲形成紡錘體,動物細胞由星射線形成紡錘體)不同和 末 期的 分裂形成子細胞的方式(細胞質的分裂方式)不同,一定存在的不同點是 後者,因為 低等植物細胞也有中心體,由星射線形成紡錘體 有絲分裂的間期分為 G1 期(DNA合成前期)、 S 期(DNA合成期)和 G2 期(DNA合成後期),這三個時期的特點是合成了RNA 、酶、一些蛋白質, DNA復制加倍、合成一些組蛋白 , DNA合成終止、合成一些RNA 。有絲分裂的意義:通過 間期親代染色體的復制 和 後期染色體精確地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 保證了親子代遺傳性狀的穩定性。蛙的紅細胞進行 無絲分裂,人的成熟紅細胞 無細胞核,不能進行分裂。
細胞分化發生在整個生命過程,但在胚胎時期達到最大限度。心臟細胞有 合成胰島素的基因,有性染色體。高度特化的動物細胞,從整個細胞來說,它的全能性受到限制,但它的細胞核仍然保持全能性,因為細胞核有 保持物種遺傳性所需要的全套遺傳物質 ,癌細胞的形態畸變,細胞粘著性小,能無限增殖,衰老細胞的水分減少,代謝減慢,酶活性 降低,色素積累,呼吸速度減慢,細胞核體積增大,細胞膜通透性功能改變,物質運輸功能降低,染色質固縮,染色 加深。
第三章 生物的新陳代謝
酶(活細胞都能產生酶)多數是蛋白質,少數是RNA ,有生物催化劑的功能。酶的特性有高效性、專一性、多樣性、易受溫度、pH值影響等,酶的命名一般根據功能命名,ATP中文名三磷酸腺苷(腺三磷),結構式簡寫 ,所有生命活動的能量直接來自 ATP,由ADP合成ATP 所需能量,動物來自 呼吸作用放能和磷酸肌酸的能量轉移 ,植物來自 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 ,ATP在細胞的葉綠體或線粒體細胞器中和在 細胞質 基質中合成。在細胞內ATP含量很少,轉化十分迅速,葉綠體色素吸收可見光,主要吸收 藍紫光 光和 紅橙光,(葉綠素a和葉綠素b主要吸收藍紫光和紅橙光,胡蘿卜素和葉黃素主要吸收藍紫光),光反應的場所是葉綠體的囊狀結構上(基粒上/基粒片層上),(因為所有色素和所有光反應的酶都在囊狀結構上),原料是水 ,動力是光,產物是O2 、[H] 、ATP ,暗反應場所是 葉綠體基質 ,原料是 CO2 ,動力是 [H]和ATP ,產物是 糖類等有機物(包括脂肪、氨基酸等) ,光反應為暗反應提供 [H]、ATP ,暗反映為光反映中的水反映提供了:ADP、Pi。CO2被還原前先要進行 二氧化碳的固定 ,C3化合物一部分 被 還原成糖類 ,另一部分又變成 C5 。自然界最基本的物質、能量代謝是 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來自 水 ,有機物中的O來自 CO2 ,光合作用的意義:1.製造有機物,固定太陽能,為其他生物提供物質和能量需要,2.製造氧氣,維持O2 與CO2的平衡,使好氧生物得以發展3.形成O3層,使生物由水生向陸生進化。
乾燥種子和根尖細胞主要靠 吸脹 作用吸水(蛋白質、澱粉、纖維素等親水物質吸水),形成 中央液泡 的成熟植物細胞通過 滲透 作用吸水。一個滲透系統必須具備 半透膜(玻璃紙、蠶豆的種皮、動物的膀胱膜) ,它要發生滲透作用還必須 在半透膜兩側的溶液存在濃度差 。植物細胞的原生質層包括 細胞膜 、液泡膜 、這兩層膜之間的細胞質 ,植物是否吸水決定於 細胞液濃度是否大於外界溶液濃度 ,植物吸收的水分多數用於 蒸騰作用 ,蒸騰作用的意義是促進 水分的吸收和向上運輸、促進礦質元素向上運輸 ,降低 葉片 溫度,礦質元素指除 C 、 H 、O 外,由根從土中吸收的元素,大量元素有 N、P、S、K、Ca、Mg ,微量元素有 Zn、Mo、Cl、Cu、Fe、Mn、B 。同樣條件下,吸收水和吸收礦質元素的量往往不同,原因是 兩者的吸收原理不同,水分的吸收是由滲透作用引起的,而吸收礦質元素是一個主動運輸的過程,它們是兩個相對獨立的過程。如果使用呼吸抑制劑,植物吸收礦質元素速度將 降低 ,可見這是 主動運輸 過程。植物吸收礦質元素的數量和種類主要由 該植物細胞膜上的載體的種類和數量 決定的。可以從老葉轉移到新葉的元素有 N 、P 、K 、Mg ,不能轉移的元素有 Ca 、Fe ,農民常用 鬆土 的方法促進植物吸收礦質元素,植物受水浸的危害是 根部缺氧,有氧呼吸作用受阻,影響對礦質元素的吸收,(無氧呼吸產生的物質毒害植物) ,無土栽培的營養液需要通氣是因為 促進植物根部的有氧呼吸,提供足夠的ATP,促進礦質元素的吸收 ,用一瓶溶液培養植物,溶液濃度往往會不斷增加,原因是 植物蒸騰作用散失過多的水分,使溶液濃度過大 ,補救措施是 及時地加入適量的清水 。礦質元素的用途:1、N促進細胞分裂和生長,使枯葉繁茂,缺N則植株矮小,葉片發黃。2、P使果實和種子提高成熟。缺P則植株矮小,葉片暗綠。3、K使莖稈健壯,促進澱粉的形成。缺K則倒扶。4、B促進花粉的萌發和花粉管的伸長,缺B花而不實。5、Fe是構成血紅蛋白的重要元素。6、Mg合成葉綠素。7、Zn是構成人體100多種酶的元素,如果缺Zn,則兒童會厭食、生長發育不良,長期缺Zn,還會引起智力低下。8、缺Na,則肌肉無力。9、缺Ca,不僅肌肉會抽搐,長期缺Ca,兒童會得佝僂病。10、I是合成甲狀腺激素的原料。
人的血糖的來源主要有 消化和吸收食物中的糖類物質 、 肝糖元的分解 、 由非糖物質轉變而來 ,脂肪以脂肪酸和甘油的形式被吸收後,在人體主要再度合成 脂肪 ,然後1. 儲存在皮下結締組織、腸系膜等處 ,2.再分解成 甘油 和 脂肪酸 ,一部分 氧化分解成CO2、H2O和能量 ,一部轉變成糖元等,血液中的氨基酸的來源有 消化和吸收食物中的蛋白質 、 由體內的蛋白質分解而來 、通過氨基轉換形成新的氨基酸 ,如何搶救輕度和重度的低血糖患者 輕的喝濃糖水 、 嚴重的靜脈輸入葡萄糖溶液 ,肝臟中多餘的脂肪要合成 脂蛋白 ,然後轉運出去, 磷脂 是合成脂蛋白的原料,不足可引起脂肪肝。胰島素分泌過多會引起人睏倦打瞌睡的原因是 使血糖濃度過低,引起供能不足,降低神經的興奮性 ,人體的體液由 細胞內液 和 細胞外液 組成,其中 細胞內液 較多。細胞外液 構成人體的內環境,它主要包括 組織液 、血漿 、淋巴液 ,
人血糖的正常濃度是80—120mg/dL, 空腹 時,血糖含量超過 130 mg/dL 叫高血糖,血糖含量高於160——180 mg/dL (腎糖閾)時,一部分葡萄糖將隨尿排出,叫 尿糖 。呼吸作用的本質是分解 有機物 ,釋放 能量 , 不一定需要氧氣,分為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兩種。有氧呼吸的反應式: C6H12O6 + 6H2O + 6O2→ 6CO2 + 12H2O +能量 ,第一階段在 細胞質基質 進行,原料是 C6H12O6 ,產物是 丙酮酸 、少量[H] 、少量能量 ,第二階段在 線粒體內 進行,原料是 丙酮酸 和 H2O ,產物是 CO2 、 少量[H] 、少量能量,第三階段在線粒體內 進行,原料是 O2 和 前兩階段產生的[H] ,產物是 H2O 、 大量能量 ,1MOL葡萄糖有氧呼吸產生能量 2870 KJ,可用於生命活動的有 1161 KJ( 38 個ATP),以熱能散失 1709 KJ,無氧呼吸產生的可利用能量是 61.08 KJ( 2 個ATP),寫出2條無氧呼吸反應式 C6H12O6 →2C2H5OH(酒精)+2CO2 + 能量 、 C6H12O6 → 2C3H6O3(乳酸) + 能量 ,無氧呼吸的場所是 細胞質基質 ,分 兩 個階段,第一個階段與有氧呼吸的相同,是由 葡萄糖 分解為 丙酮酸 ,第二階段的反應是 丙酮酸 分解成 酒精和CO2或轉化為乳酸。新陳代謝分 同化 作用( 合成 代謝)和 異化 作用( 分解 代謝)同化作用有2種類型 自養型 、 異養型 ,其區別依據是:是否能 將無機物合成有機物 ,異化作用有2種類型 需氧型 、厭氧型 ,酵母菌的異化作用類型是 兼性厭氧型 ,描述一種生物的代謝類型要同時寫出它的同化類型和異化類型。
植物的生長素和人的生長激素的共同點是含量 少 作用 大 ,不同點是人的激素是由專門的內分泌腺分泌的,而植物激素是在生長旺盛的器官產生的。植物莖的生長素產生部位和發生極性轉移的部位都在 尖端 ,發生作用的部位在 尖端下面的部位 ,植物生長素作用的規律是在 低濃度 時促進植物生長,而在濃度過高 時抑制生長,生長素還有促進 扦插枝條生根 、促進 果實發育 、防止 落花落果 的作用。植物生長素的運輸方式屬於 主動 運輸,修剪果樹、棉花摘頂是為了去除 頂端優勢 ,促進 側芽 發育,提高產量。人的生長激素、甲狀腺激素、促××激素、雄性激素、雌性激素、促××釋放激素由 垂體 、甲狀腺 、垂體 、 睾丸 、卵巢 、下丘腦 分泌產生。 下丘腦 是人體調節內分泌活動的樞紐。人的生長激素和甲狀腺激素表現為 協同 作用,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表現為 拮抗 作用。胰島素調節糖代謝的作用有促進血糖進入肝臟、肌肉、脂肪組織等細胞,並在這些細胞中合成為糖元 、氧化分解或轉化為脂肪,,並抑制 肝糖元的分解和非糖物質轉化為葡萄糖,從而 降低 血糖濃度,胰高血糖素則相反。CO2是調節呼吸的有效生理刺激。人體的調節包括體液調節和神經調節,以 神經 調節為主。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 反射 ,完成反射的神經結構叫 反射弧 ,它的5部分是 感受器、傳入神經纖維 、神經中樞、傳出神經纖維、效應器 。組成神經系統的單位是神經細胞(神經元),神經元包括細胞體和突起兩部分,其中突起又分為 樹突 和 軸突,軸突和長的樹突以及套在其外面的髓鞘組成神經纖維,神經纖維末端的細小分枝叫 神經末梢 ,許多神經纖維集結成束,外麵包裹著結締組織膜,就成為一條 神經 ,神經元的細胞體主要集中在由 腦 和 脊髓 組成的 中樞 神經系統里,神經元的突起部分形成 腦 神經和 脊 神經,腦神經和脊神經組成周圍神經系統。神經細胞靜息時的電位是 外 正 內 負,神經細胞的某個部位受到刺激後將在受刺激點的兩側形成的局部電流(興奮),這個局部電流又引起臨近部位產生興奮,這樣,興奮就沿兩個方向傳遞開去,而興奮在神經細胞之間是通過 突觸 傳遞的。突觸由 突觸前膜 、突觸間隙 、突觸後膜 構成。突觸的傳遞是 單 向的,因為遞質(乙醯膽鹼或單胺類物質)只存在於突觸小體的 突觸小泡內,而且只能由突觸前膜釋放,然後作用於突觸後膜。 大腦皮層 是人最高級的神經中樞,人特有的中樞是 語言中樞 ,了解95頁表。判斷和推理是動物後天性行為發展的最高形式。反射分 條件 反射和 非條件 反射。
多細胞生物的發育一般從 受精卵 開始。生物的生殖分 有性 生殖和 無性 生殖,不經過 生殖 細胞結合,直接由 母體 產生新個體的生殖方式叫無性生殖,由 兩性生殖細胞 結合成合子,再由合子發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叫 有性 生殖,變形蟲、草履蟲、細菌等單細胞生物進行 分裂 生殖,酵母菌(條件好時)、水螅進行 出芽 生殖,黴菌、蕨類進行 孢子 生殖,馬鈴薯、草莓進行 營養 生殖,以上生物的生殖屬於 無性 生殖,多數生物進行 有性 生殖。有性生殖的後代具有雙親遺傳性,具有更強的生活能力和變異性,如果要保持植物親本的遺傳性狀不變,就要進行 無性(營養) 生殖如嫁接、扦插。植物組織培養的優點是: 取材少,培養周期短,繁殖率高,而且便於自動化管理。 綠色開花植物特有的受精方式是 雙受精 ,種子的胚由 卵細胞 和 精子 受精結合而成,胚將發育成新的植物體,胚乳由 精子 和 極核 受精結合而成。種子萌發的營養來自胚的 子葉 或來自種子的 胚乳 。薺菜的受精卵經過短暫的 休眠 後,就開始有絲分裂,第一次分裂成兩個細胞,其中靠近珠孔的叫基細胞,它發育成胚柄,吸取營養供球狀胚發育,另一個細胞叫 頂 細胞,它發育成球狀胚體,由球狀胚體發育成種子的胚(包括 胚芽、胚根、胚軸、子葉 ),薺菜的胚乳在發育過程中被胚吸收到 子葉 里。綠色開花植物的生長包括營養生長和 生殖 生殖生長, 花芽 的形成,標志著生殖生長的開始。高等動物的個體發育包括 胚胎 發育和 胚後 發育兩個階段。蛙的胚後發育屬於 變態 發育。蛙的受精卵的動物極卵黃 少 ,輕,顏色 深 ,朝上,利於吸收太陽光,植物極相反,蛙受精卵分裂到一定時期,細胞增多,內部出現空腔,叫 囊胚 腔 ,這時的胚胎叫 囊胚 ,後來因為 動物 極細胞分裂較快,新細胞向植物極推移,植物極細胞向囊胚腔陷入,形成 原腸腔,形成 原腸 胚,具有三個胚層的時期是 原腸 胚時期,在 原腸胚 時期出現細胞的分化。陸生動物出現羊膜的意義 保證胚胎發育所需要的水環境,還有防震和保護作用,增強適應陸地環境的能力
㈡ 高中生物大綱
高中生物知識列表
緒論
生物的基本特性 生物體具有共同的物質基礎和結構基礎
新陳代謝作用
應激性
生長、發育、生殖
遺傳和變異
生物體都能適應一定的環境和影響環境 生物體的基本組成物質中都有蛋白質和核酸。
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
核酸是遺傳信息的攜帶者。
細胞是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新陳代謝是活細胞中全部有序的化學變化的總稱。
新陳代謝是生物體進行一切生命活動的基礎。
生物學發展 三階段:
描述性生物學、實驗生物學、分子生物學 《細胞學說》——為研究生物的結構、生理、生殖和發育奠定了基礎;
《物種起源》——推動現代生物學的發展方面起了巨大作用;
孟德爾;DNA雙螺旋結構;
生物科學發展 生物工程、醫葯、農業、能源開發與環保 疫苗製造——核心:基因工程
抗蟲棉;石油草;超級菌
生命的物質基礎
生物體的生命活動都有共同的物質基礎
化學元素 在不同的生物體內,各種化學元素的含量相差很大。
分類:大量元素、微量元素
化合物是生物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
化學元素能夠影響生物體的生命活動。
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統一性和差異性
化合物 水、無機鹽、糖類、脂類、蛋白質、核酸。
水——自由水、結合水
無機鹽的離子對於維持生物體的生命活動有重要作用。
糖類——單糖、二糖、多糖。
脂質——脂肪、類脂、固醇
自由水是細胞內的良好溶劑,可以把營養物質運送到各個細胞。
維持細胞的滲透壓和酸鹼平衡,細胞形態、功能。
糖類是構成生物體的重要成分,也是細胞的主要能源物質。
脂肪是生物體內儲存能量的物質;減少身體熱量散失,維持體溫恆定,減少內臟摩擦,緩沖外界壓力。
磷脂是構成細胞膜的重要成分。
固醇——膽固醇、維生素D、性激素;維持正常新陳代謝和生殖過程。
蛋白質與核酸 蛋白質和核酸都是高分子物質。
蛋白質是細胞中重要的有機化合物,一切生命活動都離不開蛋白質。
核酸是遺傳信息的載體。
蛋白質結構:氨基酸的種類、數目、排列和肽鏈的空間結構。
蛋白質功能:催化、運輸、調節、免疫、識別
染色體是遺傳物質的主要載體。
生命的基本單位——細胞
細胞是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細胞結構與功能 細胞分類:真核生物、原核生物
細胞具有非常精細的結構和復雜的自控功能。 細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夠正常地完成各項生命活動。
細胞膜 結構:流動鑲嵌模型——磷脂、蛋白質。
基本骨架:磷脂雙分子層
糖被的結構:蛋白質+多糖。
細胞壁:纖維素、果膠 功能:流動性、選擇透過性
選擇透過性:自由擴散(苯)、主動運輸
主動運輸:能保證活細胞按照生命活動的需要,選擇吸收所需要的營養物質,排除新陳代謝產生的廢物和有害物質。
糖被功能:保護和潤滑、識別
細胞質 基質——營養物質
細胞質基質是活細胞進行新陳代謝的主要場所。
各種細胞器是完成其功能的結構基礎和單位。
線粒體是活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
葉綠體是細胞光合作用的場所。
內質網——光面:脂類、糖類合成與運輸
粗面:糖蛋白的加工合成
核糖體
高爾基體
液泡對細胞的內環境起著調節作用,可以使細胞保持一定的滲透壓和膨脹狀態。
細胞核 結構:核膜、核仁、染色質
核膜——是選擇透過性膜,但不是半透膜
染色質——DNA+蛋白質
染色質和染色體是細胞中同一種物質和不同時期的兩種形態 功能:
核孔——核質之間進行物質交換的孔道。
細胞核是遺傳物質儲存和復制的場所,是細胞遺傳特性和細胞代謝活動的控制中心。
細胞核在生命活動中起著決定作用。
原核細胞 主要特點是沒有由核膜包圍的典型細胞核。
其細胞壁不含纖維素,而主要是糖類和蛋白質。
沒有復雜的細胞器,但有分散的核糖體。
擬核 裸露DNA
細胞相對較小
細胞增殖 方式:有絲分裂、無絲分裂,減數分裂。 細胞增殖是生物體生長、發育、繁殖、遺傳的基礎。
有絲分裂
細胞周期 有絲分裂是真核生物進行細胞分裂的主要方式。
體細胞進行有絲分裂是有周期性的,也就有細胞周期
動物與植物有絲分裂區別:前期、末期 不同種類的細胞,一個細胞周期的時間不同。
分裂間期最大特點:完成DNA分子復制和有關蛋白質的合成。
意義:保持了遺傳性狀的穩定性。
細胞分化 僅有細胞的增殖,而沒有細胞分化,生物體不能進行正常的生長發育。
細胞分化是一種持久性的變化,發生在生物體的整個生命進程中,胚胎時期達最大限度。
細胞穩定性變異是不可逆轉的。
細胞全能性:高度分化的植物細胞仍然具有發育成完整植株的潛在能力。 全能性表現最強的細胞是已啟動分裂的幹細胞;
受精卵具有最高全能性。
細胞癌變 細胞畸形分化。 (有一種學說認為是這樣,人體的體細胞是由原始的干祖細胞逐漸細胞分裂,在其過程中通過相關基因的選擇性表達,形成不同形態和功能的體細胞,這樣的過程就是分化。那麼在分化的過程中,出現基因表達的異常,而自身對其的監測和修復機制失效的話,異常表達的基因累積到一定程度就形成癌細胞了。所以癌細胞大多產生於經常更新而其更新過程又受到多種因素干擾的組織,也就認為細胞癌變是畸形分化的結果了。)
致癌因子:物理、化學、病毒。
癌細胞由於原癌基因從抑制變成激活狀態,使細胞發生轉化而引起的。 特徵:無限增殖;形態結構變化;細胞膜變化。
細胞衰老 是細胞生理和生化發生復雜變化的過程,最終反映在細胞的形態、結構、功能上發生了變化。 特徵:水分減少,新陳代謝減弱;酶的活性降低;
色素積累,阻礙了細胞內物質交流和信息傳遞;
呼吸速度減慢,體積增大,染色質固縮、染色加深,物質運輸功能降低。
第三章 生物新陳代謝
在新陳代謝基礎上,生物體才能表現(生長發育遺傳變異)生命的基本特徵。 新陳代謝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徵,是生物與非生物最本質的區別。
酶 酶是活細胞的一類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機物(蛋白質、核酸) 特徵:高效性、專一性。
需要的適宜條件:適宜溫度和PH
ATP ATP是新陳代謝所需能量的直接來源。
形成途徑:動物——呼吸作用
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形成方式:ADP+Pi+能量→(酶)ATP在細胞內含量很少,但轉化十分迅速,總是處於動態平衡。
光合作用 意義:除了將太陽能轉化成化學能,並貯存在光合作用製造的糖類等有機物中,以及維持大氣中氧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對穩定外,還對生物的進化具有重要作用。 藍藻在地球上出現以後,地球大氣中才逐漸含有氧。
水分代謝 滲透作用必備條件:
具有半透膜;兩側溶液具有濃度差。
原生質層:細胞膜、液泡膜和這兩層膜之間的細胞質。 蒸騰作用是水分吸收和礦質元素運輸的動力。
礦質代謝 礦質元素以離子形式被根尖吸收。
植物對水分的吸收和對礦質元素的吸收是相對獨立的過程。 礦質元素的利用形式:N、P、Mg
Ca、Fe
營養物質代謝 三大營養物質的基本來源是食物。
糖類:食物中的糖類絕大部分是澱粉。
脂類:食物中的脂類絕大部分是脂肪。
蛋白質:合成;氨基轉換;脫氨基
關註:血糖調節、肥胖問題、飲食搭配。
只有合理選擇和搭配食物,養成良好飲食習慣,才能維持健康,保證人體新陳代謝、生長發育等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
甘油&脂肪酸大部分再度合成為脂肪。
動物性食物所含氨基酸種類比植物性食物齊全。
三大營養物質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制約。他們之間可以轉化,但是有條件,而且轉化程度有明顯差異。
(三大營養物質代謝的關系
(1)糖類代謝和蛋白質代謝的關系
糖類和蛋白質在體內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幾乎所有組成蛋白質的天然氨基酸都可以通過脫氨基作用,形成的不含氮部分進而轉變成糖類;糖類代謝的中間產物可以通過氨基酸轉換作用形成非必需氨基酸。注意:必需氨基酸在體內不能通過氨基轉換作用形成。
(2)糖類代謝與脂質代謝的關系
糖類代謝的中間產物可以轉化成脂肪,脂肪分解產生的甘油、脂肪酸也可以轉化成糖類。糖類可以大量轉化成脂肪,而脂肪卻不能大量轉化成糖類。
(3)蛋白質代謝和脂質代謝的關系
一般情況下,動物體內的脂肪不能轉化為氨基酸,但在一些植物和微生物體內可以轉化;一些氨基酸可以通過不同的途徑轉變成甘油和脂肪酸進而合成脂肪。
(4)糖類、蛋白質和脂質的代謝之間相互制約
糖類可以大量轉化成脂肪,而脂肪卻不可以大量轉化成糖類。只有當糖類代謝發生障礙時才由脂肪和蛋白質來供能,當糖類和脂肪攝入量都不足時,蛋白質的分解才會增加。例如糖尿病患者糖代謝發生障礙時,就由脂肪和蛋白質來分解供能,因此患者表現出消瘦。 )
內環境與穩態 內環境相關系統:循環、呼吸、消化、泌尿。
包括:細胞外液(組織液、血漿、淋巴)
內環境是體內細胞生存的直接環境。
內環境理化性質包括:溫度、PH、滲透壓等
穩態:機體在神經系統和體液的調節下,通過各器官、系統的協調活動,共同維持內環境的相對穩定狀態。 體內細胞只有通過內環境,才能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
穩態意義:機體新陳代謝是由細胞內很多復雜的酶促反應組成的,而酶促反應的進行需要溫和的外界條件,必須保持在適宜的范圍內,酶促反應才能正常進行。
呼吸作用 分類:有氧呼吸、無氧呼吸
有氧和無氧呼吸的第一階段都在細胞質基質中進行。
無氧呼吸的場所是細胞質基質
生物體生命活動都需要呼吸作用供能 意義:呼吸作用能為生物體生命活動供能;呼吸過程能為體內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新陳代謝類型 同化作用
異化作用 自養型:光能自養、化能自養
異養型
需氧型
厭氧型
第四章 生命活動的調節
植物生命活動調節基本形式激素調節
動物生命活動調節基本形式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神經調節佔主導地位。
植物 向性運動是植物受單一方向的外界刺激引起定向運動。
植物的向性運動是對外界環境的適應性。
其他激素:赤黴素、細胞分裂素;脫落酸、乙烯。
植物的生長發育過程,不是受單一激素調節,而是由多種激素相互協調、共同調節。 生長素是最早發現的一種植物激素。
生長素的生理作用具有兩重性,這與生長素濃度和植物器官種類等有關。
生長素的運輸是從形態學的上端向下端運輸。
應用:促扦插枝條生根;促果實發育;防落花果。
動物——體液 體液調節:某些化學物質通過體液傳送,對人和動物體的生理活動所進行的調節。
激素調節是體液調節的主要內容。
反饋調節:協同作用、拮抗作用。
通過反饋調節作用,血液中的激素經常維持在正常的相對穩定的水平。 下丘腦是機體調節內分泌活動的樞紐。
激素調節是通過改變細胞代謝而發揮作用。
生長激素與甲狀腺激素;血糖調節。
動物——神經 生命活動調節主要是由神經調節來完成。
神經調節基本方式——反射。
反射活動結構基礎——反射弧
興奮傳導形式——神經沖動。
興奮傳導:神經纖維上傳導;細胞間傳遞
神經調節以反射方式實現;體液調節是激素隨血液循環輸送到全身來調節。體內大多數內分泌腺受中樞神經系統控制,分泌的激素可以影響神經系統的功能。 反射活動——非條件反射、條件反射。
條件反射大大地提高了動物適應復雜環境變化的能力。
神經中樞功能——分析和綜合
神經纖維上傳導——電位變化、雙向
細胞間傳遞——突觸、單向
動物——行為 動物行為是在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運動器官共同調節作用下形成的。
行為受激素、神經調節控制。
先天性行為:趨性、本能、非條件反射
後天性行為:印隨、模仿、條件反射
動物建立後天性行為主要方式:條件反射
動物後天性行為最高級形式:判斷、推理
高等動物的復雜行為主要通過學習形成。 神經系統的調節作用處主導地位。
性激素與性行為之間有直接聯系。
垂體分泌的促性腺激素能促進性腺發育和性激素分泌,進而影響動物性行為。
大多數本能行為比反射行為復雜。(遷徙、織網、哺乳)
生活體驗和學習對行為的形成起決定作用。
判斷、推理是通過學習獲得。
學習主要是與大腦皮層有關。
生物的生殖和發育
生殖 無性生殖、有性生殖
有性生殖使產生的後代具備了雙親的遺傳特性,具有更強的生活能力和變異性,對生物的生存和進化具有重要意義。 單子葉:玉米、小麥、水稻
雙子葉:豆類(花生、大豆)、黃瓜、薺菜
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維持每種生物前後代體細胞中染色體數目的恆定,具有遺傳和變異作用。
個體發育 從受精卵開始發育到性成熟個體的過程。
植物個體發育 花芽形成標志生殖生長的開始。 受精卵經過短暫休眠;受精極核不經休眠。
胚柄產生激素類物質,促進胚體發育。(胚柄可以從周圍組織中吸收並運送營養物質,供球狀胚體發育。研究表明,胚柄還能產生一些激素類的物質,促進胚體的發育。在胚體發育完成後,胚柄就退化消失了。)
動物個體發育 胚胎發育、胚後發育
含色素的動物極總是朝上,保證胚胎發育所需的溫度條件。(動物卵細胞的富含原生質的一端。動物的卵多呈球形,由於卵內所含細胞質、細胞器、核糖體、卵黃、色素粒及糖原顆粒等物質的不均勻分布而表現出極 性,分為動物極和植物極。營養物質(卵黃)較少、卵裂速度較快的一極稱為動物極。細胞核偏位於動物極。與動物極相對的一端含較多的卵黃顆粒或卵黃小板、卵 裂速度較慢的一極稱植物極。)
生物的個體發育是系統發育短暫而迅速的重演。 爬行類、鳥類、哺乳類的胚胎發育早期具有羊膜結構,保證了胚胎發育所需的水環境,具有防震和保護作用,增強了對陸地環境的適應能力。
遺傳和變異
遺傳物質基礎 DNA的探索:
轉化因子的發現→轉化因子是DNA→DNA是遺傳物質→DNA是主要遺傳物質
DNA復制是邊解旋邊復制的過程。
復制方式——半保留復制。
基因的本質是具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
基因是決定生物性狀的基本單位。
基因對性狀的控制:
1 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代謝過程;
2 通過控制蛋白質分子結構來直接影響 脫氧核苷酸是構成DNA的基本單位。
染色體是遺傳物質的主要載體。
DNA分子結構:DNA雙螺旋結構
鹼基互補配對原則
鹼基不同排列構成了DNA的多樣性,也說明了生物體具有多樣性和特異性的原因。
DNA雙螺旋結構和鹼基互補配對原則保證了復制能夠精確、准確地進行,保持了遺傳的連續性。
各種生物都公用同一套遺傳密碼。
中心法則的書寫。
一個性狀可由多個基因控制。
生物變異 不可遺傳:不引起體內遺傳物質變化
可遺傳:基因突變、基因重組、染色體變異
多倍體產生原因,是體細胞在有絲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完成了復制,但受外界影響,使紡錘體形成受破壞,從而染色體加倍。 基因突變是生物變異的根本來源,為生物進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人工創造多倍體的主要方法使原種或雜種體細胞內染色體數加倍,採用的方法主要是用秋水仙素進行加倍。秋水仙素是從秋水仙的鱗莖和種子中提練出來的(秋水仙Colchicum antumnale)。
秋水仙素能使分生組織的分生細胞染色體數加倍,當秋水仙素溶液滲入分生組織正在分裂的分生細胞,分生細胞就不能形成紡綞體,有絲分裂過程就停滯在中期狀 態,每個染色體復制的兩個姊妹染色體單體雖然彼此分開,卻不能分向兩極,當細胞中染色體數加倍後,加倍了的分生細胞,不再有秋水仙素滲入,它們就在比原來 的染色體數多一倍的基礎上恢復了正常的有絲分裂,最後長成多倍體。)
通過有性生殖過程實現的基因重組,為生物變異提供了極其豐富的來源,是形成生物多樣性的 重要原因之一。
多倍體育種營養物質增加,但發育延遲、結實少。(優點:形態上加大(如莖稈、葉片、果實、種子、花朵等)和營養物質增多(如蛋白質、糖類、脂肪)。)
單倍體育種可以在短時間內得到一個穩定的純系品種,明顯縮短了育種年限。
優生措施 禁止近親結婚;遺傳咨詢;適齡生育;產前診斷。
生物進化
進化基本單位——種群
進化實質——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
突變和基因重組只是產生生物進化的原材料,不能決定生物進化方向。
生物進化方向由自然選擇決定。
不同種群之間一旦產生生殖隔離,就不會有基因交流。 突變和基因重組是生物進化的原材料;
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方向;
隔離是新物種形成必要條件。
生物與環境
生態因素 非生物因素
光:光對植物的生理和分布起著決定性作用。
光對動物的影響很明顯。(繁殖活動)
溫度:溫度對生物分布、生長、發育的影響
水:決定陸地生物分布的重要因素。 生物因素
種內關系:種內互助、種內斗爭
種間關系:互利共生、寄生、競爭、捕食
種群 特徵:種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齡組成、性別比例。
數量變化:「J」曲線、「S」曲線。
研究數量變化意義:在野生生物資源的合理利用和保護、害蟲防治方面。 影響種群變化因素:氣候、食物、被捕食、傳染病。
人類活動對自然界中種群數量變化的影響越來越大。
生物群落 垂直結構、水平結構
生態系統 結構
成分: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
成分間聯系——食物鏈、食物網
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的總量是流經該系統的總能量。
能量流動特點:單向流動、逐級遞減
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沿著食物鏈、網進行的。
據此實現對能量的多極利用,從而大大提高能量利用效率。
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是生態系統的主要功能。
生態系統穩定性 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
一個生態系統,抵抗力穩定性與恢復力穩定性之間往往存在相反的關系。 生態系統成分越單純,營養結構越簡單,自動調節能力越低,抵抗力穩定性越低。
㈢ 高二生物知識點總結.
必修一
1、蛋白質的基本單位_氨基酸, 其基本組成元素是C、H、O、N
2、氨基酸的結構通式:R 肽鍵:—NH—CO—
|
NH2—C—COOH
|
H
3、肽鍵數=脫去的水分子數=_氨基酸數—肽鏈數
4、多肽分子量=氨基酸分子量 x氨基酸數—x水分子數18
5 、核酸種類DNA:和RNA;基本組成元素:C、H、O、N、P
6、DNA的基本組成單位:脫氧核苷酸;RNA的基本組成單位:核糖核苷酸
7、核苷酸的組成包括:1分子磷酸、1分子五碳糖、1分子含氮鹼基。
8、DNA主要存在於中細胞核,含有的鹼基為A、G、C、T;
RNA主要存在於中細胞質,含有的鹼基為A、G、C、U;
9、細胞的主要能源物質是糖類,直接能源物質是ATP。
10、葡萄糖、果糖、核糖屬於單糖;
蔗糖、麥芽糖、乳糖屬於二糖;
澱粉、纖維素、糖原屬於多糖。
11、脂質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
12、大量元素:C、H、O、N、P、S、K、Ca、Mg(9種)
微量元素:Fe、Mn、B、Zn、Cu、Mo(6種)
基本元素:C、H、O、N(4種)
最基本元素: C(1種)
主要元素:C、H、O、N、P、S(6種)
13、水在細胞中存在形式:自由水、結合水。
14、細胞中含有最多的化合物:水。
15、血紅蛋白中的無機鹽是:Fe2+,葉綠素中的無機鹽是:Mg2+
16、被多數學者接受的細胞膜模型叫流動鑲嵌模型
17、細胞膜的成分:蛋白質、脂質和少量糖類。細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雙分子層。
18、細胞膜的結構特點是:具有流動性;功能特點是:具有選擇透過性。
19、具有雙層膜的細胞器:線粒體、葉綠體;
不具膜結構的細胞器:核糖體、中心體;
有「動力車間」之稱的細胞器是線粒體;
有「養料製造車間」和「能量轉換站」之稱的是葉綠體;
有「生產蛋白質的機器」之稱的是核糖體;
有「消化車間」之稱的是溶酶體;
存在於動物和某些低等植物體內、與動物細胞有絲分裂有關的細胞器是中心體。
與植物細胞細胞壁形成有關、與動物細胞分泌蛋白質有關的細胞器是高爾基體。
20、細胞核的結構包括:核膜、染色質和核仁。
細胞核的功能:是遺傳物質貯存和復制的場所,是細胞代謝和遺傳的控制中心。
21、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最主要的區別:有無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
22、物質從高濃度到低濃度的跨膜運輸方式是:自由擴散和協助擴散;需要載體的運輸方式是:協助擴散和主動運輸; 需要消耗能量的運輸方式是:主動運輸
㈣ 高二生物復習提綱及知識點
第一章、生命的物質基礎第一節、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
名詞:
1、微量元素:生物體必需的,含量很少的元素。如:Fe、Mn、B、Zn、Cu、Mo,巧記:鐵門碰醒銅母(驢)。
2、大量元素:生物體必需的,含量占生物體總重量萬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如:C、 0、H、N、S、P、Ca、MgK( 巧記:洋人探親,丹留人蓋美家。
3、統一性:組成細胞的化學元素在非生物界都可以找到,這說明了生物界與非生物界具有統一性。
4、差異性 :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細胞內的含量與在非生物界中的含量明顯不同,說明了生物界與非生物界存在著差異性。
語句:
1、地球上的生物現在大約有200萬種,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有20多種。
2、生物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是指組成生物體的各種元素和化合物。
3、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的重要作用:① C、H、O、N、P、S 6種元素是組成原生質的主要元素,大約占原生質的97%。②.有的參與生物體的組成。③有的微量元素能影響生物體的生命活動(如:
第二節、組成生物體的化合物
名詞:
1、原生質:指細胞內有生命的物質,包括細胞質、細胞核和細胞膜三部分。不包括細胞壁,其主要成分為核酸和蛋白質。如:一個植物細胞就不是一團原生質。
2、結合水:與細胞內其它物質相結合,是細胞結構的組成成分。
3、自由水:可以自由流動,是細胞內的良好溶劑,參與生化反應,運送營養物質和新陳代謝的廢物。
4、無機鹽:多數以離子狀態存在,細胞中某些復雜化合物的重要組成成分(如鐵是血紅蛋白的主要成分),維持生物體的生命活動(如動物缺鈣會抽搐),維持酸鹼平衡,調節滲透壓。
5、糖類:有單糖、二糖和多糖之分。a、單糖:是不能水解的糖。動、植物細胞中有葡萄糖、果糖、核糖、脫氧核糖。b、二糖:是水解後能生成兩分子單糖的糖。植物細胞中有蔗糖、麥芽糖,動物細胞中有乳糖。c、多糖:是水解後能生成許多單糖的糖。植物細胞中有澱粉和纖維素(纖維素是植物細胞壁的主要成分)和動物細胞中有糖元(包括肝糖元和肌糖元)。
6、可溶性還原性糖:葡萄糖、果糖、麥芽糖等。
7、脂類包括:a、脂肪(由甘油和脂肪酸組成,生物體內主要儲存能量的物質,維持體溫恆定。)b、類脂(構成細胞膜、線立體膜、葉綠體膜等膜結構的重要成分)c、固醇(包括膽固醇、性激素、維生素D等,具有維持正常新陳代謝和生殖過程的作用。)
8、脫水縮合:一個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與另一個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相連接,同時失去一分子水。
9、肽鍵:肽鏈中連接兩個氨基酸分子的鍵(-NH-CO-)。
10、二肽:由兩個氨基酸分子縮合而成的化合物,只含有一個肽鍵。
11、多肽:由三個或三個以上的氨基酸分子縮合而成的鏈狀結構。有幾個氨基酸叫幾肽。
12、肽鏈:多肽通常呈鏈狀結構,叫肽鏈。
13、氨基酸:蛋白質的基本組成單位 ,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約有20種,決定20種氨基酸的密碼子有61種。氨基酸在結構上的特點:每種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個氨基(-NH2)和一個羧基(-COOH),並且都有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連接在同一個碳原子上(如:有-NH2和-COOH但不是連在同一個碳原子上不叫氨基酸)。R基的不同氨基酸的種類不同。
14、核酸:最初是從細胞核中提取出來的,呈酸性,因此叫做核酸。核酸最遺傳信息的載體,核酸是一切生物體(包括病毒)的遺傳物質,對於生物體的遺傳變異和蛋白質的生物合成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15、脫氧核糖核酸(DNA):它是核酸一類,主要存在於細胞核內,是細胞核內的遺傳物質,此外,在細胞質中的線粒體和葉綠體也有少量DNA。
16、核糖核酸:另一類是含有核糖的,叫做核糖核酸,簡稱RNA。
公式:
1、肽鍵數=脫去水分子數=氨基酸數目—肽鏈數。
2、基因(或DNA)的鹼基:信使RNA的鹼基:氨基酸個數=6:3:1
語句:
1、自由水和結合水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如血液凝固時,部分自由水轉化為結合水。自由水/結合水的值越大,新陳代謝越活躍。自由水是細胞內的良好溶劑。
2、能源物質系列:生物體的能源物質是糖類、脂類和蛋白質;糖類是細胞的主要能源物質,是生物體進行生命活動的主要能源物質;生物體內的主要貯藏能量的物質是脂肪;動物細胞內的主要貯藏能量的物質是糖元;植物細胞內的主要貯藏能量的物質是澱粉;生物體內的直接能源物質是ATP;生物體內的最終能量來源是太陽能。
3、糖類、脂類、蛋白質、核酸四種有機物共同的元素是C、H、O三種元素,蛋白質必須有N,核酸必須有N、P;蛋白質的基本組成單位是氨基酸,核酸的基本組成單位是核苷酸。(例: DNA、葉綠素、纖維素、胰島素、腎上腺皮質激素在化學成分中共有的元素是C、H、O)。
4、蛋白質的四大特點:①相對分子質量大;②分子結構復雜;③種類極其多樣;④功能極為重要。
5、蛋白質結構多樣性:①氨基酸種數不同,②氨基酸數目不同,③氨基酸排列次序不同,④肽鏈空間結構不同。
6、蛋白質分子結構的多樣性決定了蛋白質分子功能多樣性,概括有:①構成細胞和生物體的重要物質如肌動蛋白;②催化作用:如酶;③調節作用:如胰島素、生長激素;④免疫作用:如抗體,抗原(不是蛋白質);⑤運輸作用:如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 注意:蛋白質分子的多樣性是由核酸控制的。
7、一切生命活動都離不開蛋白質,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承擔者。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遺傳物質,是遺傳信息的載體,存在於一切細胞中(不是存在於一切生物中),對於生物的遺傳、變異和蛋白質的合成具有重要作用。
8、組成核酸的基本單位是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一分子含氮鹼基組成。組成DNA的核苷酸叫做脫氧核苷酸,組成RNA的核苷酸叫做核糖核苷酸。
第二章、生命的基本單位——細胞第一節、細胞的結構和功能
名詞:
1、顯微結構:在普通光學顯微鏡中能夠觀察到的細胞結構。
2、亞顯微結構:在普通光學顯微鏡下觀察不能分辨清楚的細胞內各種微細結構。
3、原核細胞:細胞較小,沒有成形的細胞核。組成核的物質集中在核區,沒有染色體,DNA 不與蛋白質結合,無核膜、無核仁;細胞器只有核糖體;有細胞壁,成分與真核細胞不同。
4、真核細胞:細胞較大,有真正的細胞核,有一定數目的染色體,有核膜、有核仁,一般有多種細胞器。
5、原核生物:由原核細胞構成的生物。如:藍藻、綠藻、細菌(如硝化細菌、乳酸菌、大腸桿菌、肺炎雙球菌)、放線菌、支原體等都屬於原核生物。
6、真核生物:由真核細胞構成的生物。如:酵母菌、黴菌、食用菌、衣藻、變形蟲、草里履蟲、瘧原蟲等。
7、細胞膜的選擇透過性:這種膜可以讓水分子自由通過,細胞要選擇吸收的離子和小分子(如:氨基酸、葡萄糖)也可以通過,而其它的離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如:信使RNA、蛋白質、核酸、蔗糖)則不能通過。
8、膜蛋白:指細胞內各種膜結構中蛋白質成分。
9、載體蛋白:膜結構中與物質運輸有關的一種跨膜蛋白質,細胞膜中的載體蛋白在協助擴散和主動運輸中都有特異性。10、細胞質:在細胞膜以內、細胞核以外的原生質,叫做細胞質。細胞質主要包括細胞質基質和細胞器。
11、細胞質基質:細胞質內呈液態的部分是基質,是細胞進行新陳代謝主要場所。
12、細胞器:細胞質中具有特定功能的各種亞細胞結構的總稱。
13、細胞壁:植物細胞的外面有細胞壁,主要化學成分是纖維素和果膠,其作用是支持和保護。其性質是全透的。
語句:
1、地球上的生物,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的生物體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生物分類也就有了細胞生物和非細胞生物之分)。
2、細胞膜由雙層磷脂分子鑲嵌了蛋白質。蛋白質可以以覆蓋、貫穿、鑲嵌三種方式與雙層磷脂分子相結合。磷脂雙分子層是細胞膜的基本支架,除保護作用外,還與細胞內外物質交換有關。
3、細胞膜的結構特點是具有一定的流動性;功能特性是選擇透過性。如:變形蟲的任何部位都能伸出偽足,人體某些白細胞能吞噬病菌,這些生理的完成依賴細胞膜的流動性。
4、物質進出細胞膜的方式:a、自由擴散:從高濃度一側運輸到低濃度一側;不消耗能量。例如:H2O、O2、CO2、甘油、乙醇、苯等。b、主動運輸:從低濃度一側運輸到高濃度一側;需要載體;需要消耗能量。例如:葡萄糖、氨基酸、無機鹽的離子(如K+ )。c、協助擴散:有載體的協助,能夠從高濃度的一邊運輸到低濃度的一邊,這種物質出入細胞的方式叫做協助擴散。如:葡萄糖進入紅細胞。
5、線粒體:呈粒狀、棒狀,普遍存在於動、植物細胞中,內有少量DNA和RNA內膜突起形成嵴,內膜、基質和基粒中有許多種與有氧呼吸有關的酶,線粒體是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生命活動所需要的能量,大約95%來自線粒體。
6、葉綠體:呈扁平的橢球形或球形,主要存在植物葉肉細胞里,葉綠體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器,含有葉綠素和類胡蘿卜素,還有少量DNA和RNA,葉綠素分布在基粒片層的膜上。在片層結構的膜上和葉綠體內的基質中,含有光合作用需要的酶。
7、內質網:由膜結構連接而成的網狀物。功能:增大細胞內的膜面積,使膜上的各種酶為生命活動的各種化學反應的正常進行,創造了有利條件。
8、核糖體:橢球形粒狀小體,有些附著在內質網上,有些游離在細胞質基質中。是細胞內將氨基酸合成蛋白質的場所。
9、高爾基體:由扁平囊泡、小囊泡和大囊泡組成,為單層膜結構,一般位於細胞核附近的細胞質中。在植物細胞中與細胞壁的形成有關,在動物細胞中與分泌物的形成有關,並有運輸作用。
10、中心體:每個中心體含兩個中心粒,呈垂直排列,存在動物細胞和低等植物細胞,位於細胞核附近的細胞質中,與細胞的有絲分裂有關。
11、液泡:是細胞質中的泡狀結構,表面有液泡膜,液泡內有細胞液。化學成分:有機酸、生物鹼、糖類、蛋白質、無機鹽、色素等。有維持細胞形態、儲存養料、調節細胞滲透吸水的作用。
12、與胰島素合成、運輸、分泌有關的細胞器是:核糖體、內質網、高爾基體、線粒體。在胰島素的合成過程中,合成的場所是核糖體,胰島素的運輸要通過內質網來進行,胰島素在分泌之前還要經高爾基體的加工,在合成和分泌過程中線粒體提供能量。
13、在真核細胞中,具有雙層膜結構的細胞器是:葉綠體、線粒體;具有單層膜結構的細胞器是:內質網、高爾基體、液泡;不具膜結構的是:中心體、核糖體。另外,要知道細胞核的核膜是雙層膜,細胞膜是單層膜,但它們都不是細胞器。植物細胞有細胞壁和是葉綠體,而動物細胞沒有,成熟的植物細胞有明顯的液泡,而動物細胞中沒有液泡;在低等植物和動物細胞中有中心體,而高等植物細胞則沒有;此外,高爾基體在動植物細胞中的作用不同。
14、細胞核的簡介:(1)存在絕大多數真核生物細胞中;原核細胞中沒有真正的細胞核;有的真核細胞中也沒有細胞核,如人體內的成熟的紅細胞。(2)細胞核結構:a、核膜:控制物質的進出細胞核。說明:核膜是和內質網膜相連的,便於物質的運輸;在核膜上有許多酶的存在,有利於各種化學反應的進行。b、核孔:在核膜上的不連貫部分;作用:是大分子物質進出細胞核的通道。c、核仁:在細胞周期中呈現有規律的消失(分裂前期)和出現(分裂末期),經常作為判斷細胞分裂時期的典型標志。d、染色質:細胞核中易被鹼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提出者:德國生物學家瓦爾德爾提出來的。組成主要由DNA和蛋白質構成。染色質和染色體是同一種物質在不同時期的細胞中的兩種不同形態!(3)細胞核的功能:是遺傳物質儲存和復制的場所;是細胞遺傳特性和代謝中心活動的控制中心。
15、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的主要區別是有無成形的細胞核,也可以說是有無核膜,因為有核膜就有成形的細胞核,無核膜就沒有成形的細胞核。這里有幾個問題應引起注意:(1)病毒既不是原核生物也不是真核生物,因為病毒沒有細胞結構。(2)原生動物(如草履蟲、變形蟲等)是真核生物。(3)不是所有的菌類都是原核生物,細菌(如硝化細菌、乳酸菌等)是原核生物,而真菌(如酵母菌、黴菌、蘑菇等)是真核生物。
16、在線粒體中,氧是在有氧呼吸第三個階段兩個階段產生的氫結合生成水,並放出大量的能量;光合作用的暗反應中,光反應產生的氫參與暗反應中二氧化碳的還原生成水和葡萄糖;蛋白質是由氨基酸在核糖體上經過脫水縮合而成,有水的生成。
第二節、細胞增殖
名詞:
1、染色質:在細胞核中分布著一些容易被鹼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這些物質是由DNA和蛋白質組成的。在細胞分裂間期,這些物質成為細長的絲,交織成網狀,這些絲狀物質就是染色質。
2、染色體:在細胞分裂期,細胞核內長絲狀的染色質高度螺旋化,縮短變粗,就形成了光學顯微鏡下可以看見的染色體。3、姐妹染色單體:染色體在細胞有絲分裂(包括減數分裂)的間期進行自我復制,形成由一個著絲點連接著的兩條完全相同的染色單體。(若著絲點分裂,則就各自成為一條染色體了)。每條姐妹染色單體含1個DNA,每個DNA一般含有2條脫氧核苷酸鏈。
4、有絲分裂:大多數植物和動物的體細胞,以有絲分裂的方式增加數目。有絲分裂是細胞分裂的主要方式。親代細胞的染色體復制一次,細胞分裂兩次。
5、細胞周期:連續分裂的細胞,從一次分裂完成時開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時為止,這是一個細胞周期。一個細胞周期包括兩個階段:分裂間期和分裂期。分裂間期:從細胞在一次分裂結束之後到下一次分裂之前,叫分裂間期。分裂期:在分裂間期結束之後,就進入分裂期。分裂間期的時間比分裂期長。
6、紡錘體:是在有絲分裂中期細胞質中出現的結構,它和染色體的運動有密切關系。
7、赤道板:細胞有絲分裂中期,染色體的著絲粒准確地排列在紡錘體的赤道平面上,因此叫做赤道板。
8、無絲分裂:分裂過程中沒有出現紡錘體和染色體的變化。例如,蛙的紅細胞。
公式:
1)染色體的數目=著絲點的數目。
2)DNA數目的計算分兩種情況:①當染色體不含姐妹染色單體時,一個染色體上只含有一個DNA分子;②當染色體含有姐妹染色單體時,一個染色體上含有兩個DNA分子。
語句:
1、染色質、染色體和染色單體的關系:第一,染色質和染色體是細胞中同一種物質在不同時期細胞中的兩種不同形態。第二,染色單體是染色體經過復制(染色體數量並沒有增加)後仍連接在同一個著點的兩個子染色體(姐妹染色單體);當著絲點分裂後,兩染色單體就成為獨立的染色體(姐妹染色體)。
2、染色體數、染色單體數和DNA分子數的關系和變化規律:細胞中染色體的數目是以染色體著絲點的數目來確定的,無論一個著絲點上是否含有染色單體。在一般情況下,一個染色體上含有一個 DNA分子,但當染色體(染色質)復制後且兩染色單體仍連在同一著絲點上時,每個染色體上則含有兩個DNA分子。
3、植物細胞有絲分裂過程:(1)分裂間期:完成DNA分子的復制和有關蛋白質的合成。結果:每個染色體都形成兩個姐妹染色單體,呈染色質形態。(2)細胞分裂期:A、分裂前期:①出現染色體、出現紡錘體②核膜、核仁消失;記憶口訣:膜仁消失兩體現(說明是染色體出現和紡錘體形成 )B、分裂中期:①所有染色體的著絲點都排列在赤道板上②在分裂中期染色體的形態和數目最清晰,觀察染色體形態數目最好的時期;記憶口訣:著絲點在赤道板。C、分裂後期:①著絲點一分為二,姐妹染色單體分開,成為兩條子染色體,並分別向兩極移動②染色單體消失,染色體數目加倍;記憶口訣:著絲點裂體平分。D、分裂末期:①染色體變成染色質,紡錘體消失②核膜、核仁重現③在赤道板位置出現細胞板。記憶口訣:膜仁重現新壁成。
4、動、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異同:①相同點是染色體的行為特徵相同,染色體復制後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去。②區別:前期(紡錘體的形成方式不同):植物細胞由細胞兩極發出紡錘絲形成紡錘體;動物細胞由細胞的兩組中心粒發出星射線形成紡錘體。末期(細胞質的分裂方式不同):植物細胞在赤道板位置出現細胞板形成細胞壁將細胞質分裂為二;動物細胞:細胞膜從中部向內凹陷將細胞質縊裂為二。
5、DNA分子數目的加倍在間期,數目的恢復在末期;染色體數目的加倍在後期,數目的恢復在末期;染色單體的產生在間期,出現在前期,消失在後期。
6、有絲分裂中染色體、DNA分子數各期的變化:①染色體(後期暫時加倍):間期2N,前期2N,中期2N,後期4N,末期2N;②染色單體(染色體復制後,著絲點分裂前才有):間期0-4N,前期4N,中期4N,後期0,末期0。③DNA數目(染色體復制後加倍,分裂後恢復):間期2a -4a,前期4a,中期 4a,後期 4a,末期 2a;④同源染色體(對)(後期暫時加倍):間期N前期N中期 N後期2N末期N。
7、細胞以分裂方式進行增殖,細胞增殖是生物體生長、發育、繁殖和遺傳的基礎。細胞有絲分裂的重要意義(特徵),是將親代細胞的染色體經過復制以後,精確地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親代和子代間保持了遺傳性狀的穩定性,對生物的遺傳具重要意義。
第三節、細胞的分化
名詞:
1、細胞的分化:在個體發育過程中,相同細胞(細胞分化的起點)的後代,在細胞的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上發生的穩定性差異的過程。
2、細胞全能性:一個細胞能夠生長發育成整個生物的特性。
3、細胞的癌變:在生物體的發育中,有些細胞受到各種致癌因子的作用,不能正常的完成細胞分化,變成了不受機體控制的、能夠連續不斷的分裂的惡性增殖細胞。
4、細胞的衰老是細胞生理和生化發生復雜變化的過程,最終反應在細胞的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上。
語句:
1、細胞的分化注意點:a、發生時期:是一種持久性變化,它發生在生物體的整個生命活動進程中,胚胎時期達到最大限度。b、細胞分化的特性:穩定性、持久性、不可逆性、全能性。c、意義:經過細胞分化,在多細胞生物體內就會形成各種不同的細胞和組織;多細胞生物體是由一個受精卵通過細胞增殖和分化發育而成,如果僅有細胞增殖,沒有細胞分化,生物體是不能正常生長發育的。
2、細胞的癌變特點:a、癌細胞的特徵:能夠無限增殖;形態結構發生了變化;癌細胞表面發生了變化。b、致癌因子:物理致癌因子:主要是輻射致癌;化學致癌因子:如苯、坤、煤焦油等;病毒致癌因子:能使細胞癌變的病毒叫腫瘤病毒或致癌病毒。c、機理是癌細胞是由於原癌基因激活,細胞發生轉化引起的。d、預防:避免接觸致癌因子;增強體質,保持心態健康,養成良好習慣,從多方面積極採取預防措施。
3、細胞衰老的主要特徵:a.水分減少,細胞萎縮,體積變小,代謝減慢;b、有些酶活性降低(細胞中酪氨酸酶活性降低會導致頭發變白);c.色素積累(如:老年斑);d.呼吸減慢,細胞核增大,染色質固縮,染色加深;e.細胞膜通透功能改變,物質運輸能力降低。
4、從理論上講,生物體的每一個活細胞都應該具有全能性。在生物體內,細胞並沒有表現出全能性,而是分化成為不同的細胞、器官,這是基因在特定的時間、空間條件下選擇性表達的結果,當植物細胞脫離了原來所在植物體的器官或組織而處於離體狀態時,在一定的營養物質、激素和其他外界的作用條件下,就可能表現出全能性,發育成完整的植株。
㈤ 高二生物上冊知識點總結
必修一
1、蛋白質的基本單位_氨基酸, 其基本組成元素是C、H、O、N
2、氨基酸的結構通式:R 肽鍵:—NH—CO—
|
NH2—C—COOH
|
H
3、肽鍵數=脫去的水分子數=_氨基酸數—肽鏈數。
4、多肽分子量=氨基酸分子量 x氨基酸數—x水分子數18。
5 、核酸種類DNA:和RNA;基本組成元素:C、H、O、N、P
6、DNA的基本組成單位:脫氧核苷酸;RNA的基本組成單位:核糖核苷酸。
7、核苷酸的組成包括:1分子磷酸、1分子五碳糖、1分子含氮鹼基。
8、DNA主要存在於中細胞核,含有的鹼基為A、G、C、T。
RNA主要存在於中細胞質,含有的鹼基為A、G、C、U。
9、細胞的主要能源物質是糖類,直接能源物質是ATP。
10、葡萄糖、果糖、核糖屬於單糖。
蔗糖、麥芽糖、乳糖屬於二糖。
澱粉、纖維素、糖原屬於多糖。
11、脂質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
12、大量元素:C、H、O、N、P、S、K、Ca、Mg(9種)
微量元素:Fe、Mn、B、Zn、Cu、Mo(6種)
基本元素:C、H、O、N(4種)
最基本元素: C(1種)
主要元素:C、H、O、N、P、S(6種)
13、水在細胞中存在形式:自由水、結合水。
14、細胞中含有最多的化合物:水。
15、血紅蛋白中的無機鹽是:Fe2+,葉綠素中的無機鹽是:Mg2+。
16、被多數學者接受的細胞膜模型叫流動鑲嵌模型。
17、細胞膜的成分:蛋白質、脂質和少量糖類。細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雙分子層。
18、細胞膜的結構特點是:具有流動性;功能特點是:具有選擇透過性。
19、具有雙層膜的細胞器:線粒體、葉綠體。
不具膜結構的細胞器:核糖體、中心體。
有「動力車間」之稱的細胞器是線粒體。
有「養料製造車間」和「能量轉換站」之稱的是葉綠體。
有「生產蛋白質的機器」之稱的是核糖體。
有「消化車間」之稱的是溶酶體。
存在於動物和某些低等植物體內、與動物細胞有絲分裂有關的細胞器是中心體。
與植物細胞細胞壁形成有關、與動物細胞分泌蛋白質有關的細胞器是高爾基體。
20、細胞核的結構包括:核膜、染色質和核仁。
細胞核的功能:是遺傳物質貯存和復制的場所,是細胞代謝和遺傳的控制中心。
21、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最主要的區別:有無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
22、物質從高濃度到低濃度的跨膜運輸方式是:自由擴散和協助擴散;需要載體的運輸方式是:協助擴散和主動運輸; 需要消耗能量的運輸方式是:主動運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