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七下復習提綱
第三章
44. 動物的一生要經歷出生、生長、發育、生殖、死亡的生長時期,這些周期構成了動物的生命周期。
45. 變態發育:變態:兩棲類(青蛙)
完全變態:受精卵→幼蟲→蛹→成蟲→受精卵:蝴蝶、蒼蠅、蚊子、蜜蜂
不完全變態:受精卵→幼蟲→成蟲→受精卵:蝗蟲、螳螂、蟋蟀
46. 精子和卵子(生殖細胞)結合產生受精卵(新生命的起點)的過程,叫受精。
47. 男性生殖系統:睾丸(最主要生殖器官,產生精子)、輸精管、精囊、前列腺。
48. 女性生殖系統:卵巢(最主要生殖器官,產生卵子)、輸卵管(受精場所)、子宮(胚胎發育場所)、陰道。
49. 母體和胎兒通過胎盤和臍帶進行物質(營養物質和氧氣)交換。
50. 第一性徵:男女生殖器官的差異
(青春期最大變化是生殖器官的發育和成熟,標志:男性出現遺精;女性出現月經)
第二性徵:除生殖器官以外的男女差異。 男:聲調較低、喉結突出、長胡須;
女:聲調較高、骨盆寬大、乳房發達。
51. 青春期特點:① 出現第二性徵 ② 生殖器官發育並成熟 ③ 內臟功能日漸健全
52. 有性生殖:通過精子和卵子結合形成受精卵產生新個體的生殖方式。
53. 受精方式:體內受精(昆蟲、爬行類、鳥類、哺乳類);體外受精(魚類、兩棲類)。
54. 胚胎發育方式:胎生(哺乳類);卵生(昆蟲、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假胎生(卵胎生)。
55. 無性生殖:無需經過精子和卵子結合,直接由母體產生新個體的生殖方式。分裂生殖(草履蟲、變形蟲)和出芽生殖(水螅)
56. 種子的基本結構:種皮和胚。胚又由胚芽、胚軸、胚根、子葉四部分組成。胚是新植物的幼體。
57. 種子(按有無胚乳):有胚乳種子(營養在胚乳內)和無胚乳種子(營養在子葉內); (按子葉數): 單子葉植物 和 雙子葉植物。
58. 種子萌發的外界條件:充足的水分、空氣、適宜的溫度(同時具備,缺一不可)
59. 花的結構(P108)——主要結構:雄蕊和雌蕊
60. 傳粉(花葯上花粉落到雌蕊的柱頭上的過程):自花傳粉;異花傳粉(蟲媒花、風媒花);人工授
㈡ 七年級下冊科學復習資料
1.人有聽覺、嗅覺、視覺、味覺等各種不同的感覺,能感受各種環境刺激。
2.人的皮膚有痛覺、觸覺、冷覺、熱覺等感覺。
3.氣味分子通過鼻腔,刺激嗅覺神經末梢,嗅神經將刺激傳到大腦的嗅覺中樞,從而形成了嗅覺。
4.嗅覺的特點:(1)嗅覺中樞會疲勞 (2)不同的動物的嗅覺敏感程度差異很大(3)嗅覺的靈敏度會隨年齡的增大而減弱(4)動物對不同物質氣味的靈敏程度不同的。
5.舌的表面布滿許多小凸點,內藏味蕾,味蕾內有許多味覺細胞,能感受各種不同物質的刺激,尤其液體物質和不溶於水的固體物質刺激特別敏感。
6.麻、辣、澀等味覺,是多種刺激綜合後產生的感覺。
第二節聲音的發生和傳播
1.聲音是由於物體的振動產生的。正在發聲的物體叫聲源。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中不能傳播)。
2.聲波:聲音是以波的形式通過介質將聲源的振動向外傳播的。
3.聲音在各種介質中傳播的速度:V固大於V液大於V氣(340m/s)
在氣體中聲音的速度,隨溫度每升高一攝氏度,速度增加0.6米/秒。
4.回聲:回聲是由於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被反射造成的。回聲與原聲的間隔大於0.1秒才能分辨出來。
第三節
1.耳的結構: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聽小骨、鼓室、咽鼓管;內耳包括耳蝸、前庭、半規管。(其中前庭和半規管是感受頭部平衡作用的位覺器官)
2.樂音特徵:(1)音調:感覺聲音的高低(頻率越大,音調越高)。
(2)響度:感覺聲音的強弱(響度與振幅大小和聲源遠近有關)。
(3)音色:能感覺聲音的品質。(音色與發聲體的性質、形狀、發聲方式有關)
頻率:物體在一秒內振動的次數叫頻率。(單位:赫茲)
分貝:計量聲音大小的單位,符號為dB
3.人能夠聽到的聲音頻率范圍大約是20~20000赫茲。
超聲波:頻率大於20000赫茲的聲波。
次聲波:頻率小於20赫茲的聲波。
4.噪音:聲源的無規則振動,令人感到煩躁不安。
5.控制雜訊污染的有效措施:(1)控源(2)截流(3)掩耳
6.我國政府規定工廠、工地的雜訊應不超過85~90分貝;白天不超過50分貝,夜間不能超過40分貝。
第四節
1.光源:正在發光的物體叫光源
2.光在同一種均勻(密度相等)的物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如:小孔成像、影子等。
3.光線:我們用一條帶箭頭的直線表示光的傳播路徑和方向。
4.在真空中光的速度 :3x10^8m/s
光年:是一個長度單位,表示光在一年裡傳播的距離(大約S=ct=9.46x10^12km。光在各種介質中的傳播速度是V氣>V液>V固。
5.光的色散:太陽光射到三棱鏡上,從另一側可以看到一條彩色的光帶.
6.白光是由多種色光混合而成的。不能再分解的光叫單色光;由單色光混合而成的光叫復色光。
7.物體的顏色:(1)透明物體的顏色是它能透過色光的顏色(2)不透明物體的顏色跟它被反射的色光的顏色相同,它徐壽跟物體顏色不同的色光。
8.自然界的三原色光:紅、綠、藍;
顏料的三原色:紅、黃、藍。
9.不可見光:(1)紅外線(家用電器遙控器);(2)紫外線(消毒滅菌作用;鑒別偽鈔;適量的紫外線有益身體健康;過量的紫外線誘發皮膚癌)。
第五節
1.光的反射:光從一種均勻的物質射向另一種均勻物質時,在它們的分界面上會改變光的傳播方向,一部分光返回到原來物質中,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 :(1)光反射時,入射光線、反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內;(2)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在法線的兩側;(3)反射角等於入射角。
3.光的反射:(1)鏡面反射:如水面、黑板反光看不見(2)漫反射;如電影屏幕、人 等。兩者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5.平面鏡成像:平面鏡所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虛像,像和物離鏡面的距離相等,像和物大小相等,像和物的連線和鏡面垂直。
6.凸面鏡:使平行光發散:平行與主軸的光射到平行與主軸的光射到凸面鏡上,反射光發散,反向延長線過焦點。
7.凹面鏡:使平行光會聚:平行與主軸的光射到凹面鏡上,反射光會聚,經過焦點。
8.光的折射:光斜射進入另一種物質時發生偏折叫折射。(P25頁的圖)
9.折射規律:(1)光折射時,入射光線、折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內;(2)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在法線的兩側;(3)在空氣中的角總是大的;(4)光垂直射入水或玻璃表面時傳播方向不變
第二章 運動和力
機械運動:物體空間位置的變化。
機械能:動能(運動著的物體所具有的能)和勢能(物體被舉高或發生形變多具有的能)。
參照物:判斷物體運動和靜止被選作標準的物體。選擇不同參照物,同一物體運動的描述也不同(物體的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
運動(按運動路線):曲線運動和直線運動
(按速度是否改變):勻速直線運動和變速直線運動
速度: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意義:表示物體的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V=S/ t S=V t t =S/V
1m/s=3.6km/h 1m/s意義:物體在1秒內通過的距離為1米。
力的作用效果:力能使物體發生形變;力能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速度大小和運動方向)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同時產生,同時消失),測量工具:測力計(實驗室常用彈簧秤),彈簧秤的工作原理:力能使物體發生形變(力越大,彈簧秤伸長越長)
力的單位:牛頓(牛),符號:N 一本科學書是2牛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力的作用點(改變一個要素,效果就改變)可以用力的圖示(帶箭頭的線段)表示出來。(注意:不要忘記標出單位線段表示力的大小)
重力:物體由於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施力物體:地球;作用點:重心),
方向:豎直向下(應用:重垂線、水平儀),大小與質量成正比
(G= m g m= G / g g = G / m )
g=9.8牛/千克:質量為1千克的物體受到的重力為9.8牛
相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物體會產生摩擦力,方向與物體相對運動和相對運動趨勢方向相反。(固體、液體、氣體都會產生摩擦力)
增大有利摩擦方法:增大壓力;增大接觸面粗糙程度,變滾動為滑動
減小有害摩擦方法:減小壓力;減小接觸面粗糙程度,變滑動為滾動,
加潤滑劑
牛頓第一定律:一切物體在不受外力作用時,原來靜止的,將保持靜止狀態;
原來運動的,將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慣性:一切物體都具有保持原有運動狀態(速度大小,運動方向)的性質。
慣性是物體的固有屬性(固體、液體、氣體,運動或靜止的物體都具有慣性)
質量大慣性大。
二力平衡:一物體在兩力作用下,如果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就二力平衡。
二力平衡的條件:同物、同線、等大、反向
結論:如果物體不受外力或二力平衡時,將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如果物體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時,則不受外力或二力平衡
第三章 代代相傳的生命
動物的一生要經歷出生、生長、發育、生殖、死亡的生長時期,這些周期構成了動物的生命周期。
變態發育:變態:兩棲類(青蛙)
完全變態:受精卵→幼蟲→蛹→成蟲→受精卵:蝴蝶、蒼蠅、蚊子、蜜蜂
不完全變態:受精卵→幼蟲→成蟲→受精卵:蝗蟲、螳螂、蟋蟀
精子和卵子(生殖細胞)結合產生受精卵(新生命的起點)的過程,叫受精。
男性生殖系統:睾丸(最主要生殖器官,產生精子)、輸精管、精囊、前列腺。
女性生殖系統:卵巢(最主要生殖器官,產生卵子)、輸卵管(受精場所)、子宮(胚胎發育場所)、陰道。
母體和胎兒通過胎盤和臍帶進行物質(營養物質和氧氣)交換。
第一性徵:男女生殖器官的差異
(青春期最大變化是生殖器官的發育和成熟,標志:男性出現遺精;女性出現月經)
第二性徵:除生殖器官以外的男女差異。 男:聲調較低、喉結突出、長胡須;
女:聲調較高、骨盆寬大、乳房發達。
青春期特點:① 出現第二性徵 ② 生殖器官發育並成熟 ③ 內臟功能日漸健全
有性生殖:通過精子和卵子結合形成受精卵產生新個體的生殖方式。
受精方式:體內受精(昆蟲、爬行類、鳥類、哺乳類);體外受精(魚類、兩棲類)。
胚胎發育方式:胎生(哺乳類);卵生(昆蟲、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假胎生(卵胎生)。
無性生殖:無需經過精子和卵子結合,直接由母體產生新個體的生殖方式。分裂生殖(草履蟲、變形蟲)和出芽生殖(水螅)
種子的基本結構:種皮和胚。胚又由胚芽、胚軸、胚根、子葉四部分組成。胚是新植物的幼體。
種子(按有無胚乳):有胚乳種子(營養在胚乳內)和無胚乳種子(營養在子葉內); (按子葉數): 單子葉植物 和 雙子葉植物。
種子萌發的外界條件:充足的水分、空氣、適宜的溫度(同時具備,缺一不可)
花的結構(P108)——主要結構:雄蕊和雌蕊
傳粉(花葯上花粉落到雌蕊的柱頭上的過程):自花傳粉;異花傳粉(蟲媒花、風媒花);人工授粉。
無性生殖:孢子生殖;營養生殖(主要):分根、壓條、扦插、嫁接。
第四章 不斷運動的地球
地球自轉(地球繞地軸轉),特點:自西向東轉動,北極上空看為逆時針轉;南極上空看為順時針轉。周期:約24小時(1天)。效應:晝夜更替現象;日月東升西落。
地球公轉(地球繞太陽轉),特點:自西向東轉動,地軸傾斜指向北極星。周期:約365.2422天(1年)。效應:四季變化;晝夜長短變化;極晝極夜現象;日食月食現象
晨昏線:晨線,黑夜到白晝的界線(日出線);昏線,白晝到黑夜的界線(日落線)。
地方時:因經度不同而不同的時刻。(東早西晚)
時區:把全球分為24個地區,每一時區為150經度寬。
區時:一個時區中央經線的地方時,並為全時區統一使用的標准時間。本初子午線為中時區,1800經線為東西十二區,區時相同,日期不同。國際日期變更線(日界線):一天的開始。
注意:現實生活中使用的一般都是區時。「北京時間」為東八區的區時(1200E的地方時);「北京的時間」為1160E的地方時;東西十二區以1800經線為中央經線,區時相同,日期相差1天。
區時的計算:東加西減 日期的計算:東減西加
太陽高度(角):太陽光和地面的夾角。(直射緯度的太陽高度為900,並向兩側逐漸減小)
日變化:正午最高,晨昏最低——地球自轉
季節變化:夏季高,冬季低 ——地球公轉
關系:桿影隨太陽高度的改變而改變(太陽高度越大,桿影越短)
節氣的劃分依據(北半球):四季更替周期
春分(3月21日): 赤道00 全球晝夜等長
夏至(6月22日): 北回歸線23.50N, 晝長夜短(白晝最長),
北極圈及以北地區(66.50N以北地區)極晝
秋分(9月23日): 赤道00 全球晝夜等長
冬至(12月22日): 南回歸線23.50S, 晝長夜短(黑夜最長),
南極圈及以北地區(66.50S以南地區)極晝
太陽直射在南北回歸線之間來回移動,赤道上全年晝夜等長(太陽直射在哪半球就白晝長)
根據獲得太陽輻射能量的多少(從低緯到高緯逐漸減少),以南北回歸線、南北極圈為界,分為五個熱量帶:
北寒帶:(66.50N—900N)——有極晝、極夜 熱量最少
北溫帶:(23.50N—66.50N)
熱 帶:(23.50N—23.50S)——太陽直射 熱量最多
南溫帶:(23.50S—66.50S)
南寒帶:(66.50S—900S)——有極晝、極夜 熱量最少
歷法: 陰歷:以月相變化周期為依據
陽歷(最常用):以地球繞日公轉周期為依據
——公歷(年、月、日、星期):400年中插入97個閏年(366天,多2月29日)
陰陽歷:以月相變化周期為依據,並結合地球繞日公轉周期。
——農歷(年、月、日、節氣):19年中插入7個閏月。
71.地球內部結構(由內到外):地核(內地核、外地核);地幔(下地幔、上地幔);地殼。其中,軟流層位於上地幔;岩石圈:軟流層以上部分(地殼和上地幔頂部),分為六大板塊:亞歐板塊、非洲板塊、美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南極洲板塊、太平洋板塊(全部為海洋)。六大板塊漂浮在軟流層上,並不斷發生碰撞和張裂(地殼變動的主要原因),形成海溝、海嶺、巨大的山脈(分界線),所以板塊邊界(地殼活動最頻繁的地方)多火山、地震。火山、地震的分布:環太平洋地區和地中海—喜馬拉雅山地區。
72.陸地表面地形由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構成,是內力(火山、地震)和外力(風、流水)共同作用的結果。內力起主要作用,使地面變得凹凸不平;外力使地面變得平坦。
人們用等高線把它們表示在等高線地形圖上。
73.火山:由火山錐、火山口、岩漿通道組成。
火山噴發物:氣體、火山灰、熔岩流組成。
火山的壞處:毀壞交通、淹沒農田、引發火災、危及人類生命;
火山的好處:火山灰能為農田提供有機肥料,火山口富集大量的礦產,提供溫泉
回答者: 屬於你的旋律 - 初入江湖 二級 2009-4-21 20:44
第一節感覺世界
1.人有聽覺、嗅覺、視覺、味覺等各種不同的感覺,能感受各種環境刺激。
2.人的皮膚有痛覺、觸覺、冷覺、熱覺等感覺。
3.氣味分子通過鼻腔,刺激嗅覺神經末梢,嗅神經將刺激傳到大腦的嗅覺中樞,從而形成了嗅覺。
4.嗅覺的特點:(1)嗅覺中樞會疲勞 (2)不同的動物的嗅覺敏感程度差異很大(3)嗅覺的靈敏度會隨年齡的增大而減弱(4)動物對不同物質氣味的靈敏程度不同的。
5.舌的表面布滿許多小凸點,內藏味蕾,味蕾內有許多味覺細胞,能感受各種不同物質的刺激,尤其液體物質和不溶於水的固體物質刺激特別敏感。
6.麻、辣、澀等味覺,是多種刺激綜合後產生的感覺。
第二節聲音的發生和傳播
1.聲音是由於物體的振動產生的。正在發聲的物體叫聲源。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中不能傳播)。
2.聲波:聲音是以波的形式通過介質將聲源的振動向外傳播的。
3.聲音在各種介質中傳播的速度:V固大於V液大於V氣(340m/s)
在氣體中聲音的速度,隨溫度每升高一攝氏度,速度增加0.6米/秒。
4.回聲:回聲是由於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被反射造成的。回聲與原聲的間隔大於0.1秒才能分辨出來。
第三節
1.耳的結構: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聽小骨、鼓室、咽鼓管;內耳包括耳蝸、前庭、半規管。(其中前庭和半規管是感受頭部平衡作用的位覺器官)
2.樂音特徵:(1)音調:感覺聲音的高低(頻率越大,音調越高)。
(2)響度:感覺聲音的強弱(響度與振幅大小和聲源遠近有關)。
(3)音色:能感覺聲音的品質。(音色與發聲體的性質、形狀、發聲方式有關)
頻率:物體在一秒內振動的次數叫頻率。(單位:赫茲)
分貝:計量聲音大小的單位,符號為dB
3.人能夠聽到的聲音頻率范圍大約是20~20000赫茲。
超聲波:頻率大於20000赫茲的聲波。
次聲波:頻率小於20赫茲的聲波。
4.噪音:聲源的無規則振動,令人感到煩躁不安。
5.控制雜訊污染的有效措施:(1)控源(2)截流(3)掩耳
6.我國政府規定工廠、工地的雜訊應不超過85~90分貝;白天不超過50分貝,夜間不能超過40分貝。
第四節
1.光源:正在發光的物體叫光源
2.光在同一種均勻(密度相等)的物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如:小孔成像、影子等。
3.光)
㈢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科學復習提綱
在網路文庫上下 我有網址http://wenku..com/link?url=dbk-mIzRv2zG78DeW2NaSJO5FY-dxm7tjFBsi 就是第一單元在第三部專分 求採納屬
㈣ 科學七年級下冊復習提綱 華東師范
生物7年級下
人類的起源和發展:現在類人猿和人類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在距今1200多萬年前,森林古猿廣布於非、亞、歐地區,尤其是非洲的熱帶叢林。
人類起源與發展的示意圖:7下P5
300萬年前的人類化石:露西 175萬年前古人類:東非人
1929年:裴文中發現了第一個北京猿人頭蓋骨的化石。
生殖系統:人生要經歷由雌雄生殖細胞的結合,通過胚胎發育形成新個體的過程。這一過程是靠生殖系統來完成的。男人和女人的生殖系統不一樣,大人和小孩的也有差別。
男女生殖系統解剖圖:7下P9
生殖過程:7下P10
分娩:懷孕到第40周時,胎兒就發育成熟了。成熟的胎兒和胎盤從母體的陰道排出,這個過程叫做分娩。
青春期的特點:身高突增,神經系統以及心臟和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明顯增強。男孩出現遺精,女孩會來月經。
青春期的性意識:初期的與異性疏遠,到逐漸願意與異性接近,或對異性產生朦朧的依戀。
我國計劃生育的基本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優生 8上P19
食物中的營養物質:食物中含有糖類、脂肪、蛋白質、水、無機鹽和維生素等六類營養物質。
食物中的糖類、脂肪、蛋白質:提供能量7下P22
水和無機鹽:水可以運輸能量,無機鹽包括鈣,磷,鐵,碘,鋅。7下P24
維生素:7下P26
食物在消化系統中的變化:口腔是消化系統的開始部分,裡面有牙齒、舌和唾液腺。唾液腺有導管,它所分泌的唾液通過導管進入口腔。
消化系統的組成和功能:7下P32
消化系統:消化道:一條很長的管道。消化腺分為兩類:有的是位於消化道的大消化腺,如肝臟;有的是分布在消化道內壁的小腺體,如腸腺。
營養物質的吸收:食物在消化道內經過消化,最終分解成葡萄糖、氨基酸等能夠被人體吸收的營養物質。
食品的合理營養、食品安全:7下P37
呼吸系統:人體的呼吸系統是由呼吸道和肺組成的。呼吸系統具有適合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結構和功能。
呼吸道:鼻、咽、喉、氣管、支氣管,是氣體進出肺的通道。
呼吸道的作用:氣體的通道,對吸入的氣體進行處理,使肺部的氣體溫暖、濕潤、清潔。
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肺是呼吸系統的主要器官,它位於胸腔內,左右各一個,左肺有兩頁,右肺有三葉。在你不知不覺中,你的肺在有節奏地呼氣和吸氣。
肺的運動模式圖:7下P49
肺泡和血液之間的氣體交換:7下P50
一個人一天要呼吸兩萬多次,每天至少要與環境交換一萬多升氣體。
血液的組成:血液是由血漿和血細胞組成的。在兩層交界處,有很薄的一層白色物質,這是白細胞和血小板。
血漿:運輸血細胞,運輸維持人體生命活動所需要的物質和體內產生的廢物等。
血細胞:血細胞包括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血液分層後,紅細胞在下層,呈紅色,白細胞和血小板在兩層交界處,很薄,呈白色。
紅細胞:血細胞中數量最多,兩面凹的圓餅狀,沒有細胞核,有血紅蛋白,血紅蛋白可以運載氧氣。
白細胞:有細胞核,比紅細胞大,可以穿過毛細血管壁,包圍,吞噬細菌。
血小板:最小的血細胞,沒有細胞核,形狀不規則,可以釋放與血液凝固有關的物質。
動脈、毛細血管、靜脈:7下P67
心臟解剖圖:7下P68
心臟工作示意圖:7下P69
血液循環模式圖:7下P70
體循環:血液由左心室進入主動脈,再流經全身的各級動脈、毛細血管網、各級靜脈,最後匯集到上、下腔靜脈,流回到右心房。這一循環途徑叫做體循環。
肺循環:流回右心房的血液,經右心室壓入肺動脈,流經肺部的毛細血管網,再由肺靜脈流回左心房,這一循環途徑稱為肺循環。
體循環是血液從心臟左側出發回到右側,肺循環是血液從心臟右側出發回到左側,於是組成了一個完整的血液循環途徑。
1900年,奧地利科學家蘭德斯坦納發現血型。
輸血關系表:7下P76
腎:形成尿液的器官。每個腎包括大約100萬個結構和功能單位,叫做腎單位。每個單位由腎小球、腎小囊和腎小管等部分組成。
腎的內部結構示意圖:7下P81
尿的形成圖:7下P82
膀胱:暫時儲存原尿。
眼球的基本結構和功能:7下P89
視覺形成的過程:外界物體反射來的光線,依次經過角膜、瞳孔,晶狀體和玻璃體,並經過晶狀體等的折射,最終落到視網膜上,形成一個物象。視網膜上有對光敏感的細胞。這些細胞將圖象信息通過視覺神經傳給大腦的一定區域,人就產生了視覺。
歷史7年級下
1、簡述宋朝與周邊少數民族的關系。
(1)、北宋時遼宋議和,訂立澶淵之盟;宋與西夏連年交戰後議和,西夏向宋稱臣,宋給西夏歲幣。 (2)、南宋時,宋金議和,南宋向金稱臣,並給金歲幣。
2、簡述宋代南方經濟的發展情況。
(1)、南方農業有較大發展。水稻躍居宋朝糧食作物首位。棉花種植地推廣到長江流域。茶樹栽培也有很大發展。
(2)、南方手工業興旺。絲織業勝過北方。棉織業在南宋時已發展到東南沿海地區、;江南地區成為我國制瓷業重心;宋朝造船業居當時世界首位。
(3)、南方手工業繁榮,有開封、杭州等商業都市,有廣州、泉州等外貿商港,是當時世界上從事海外貿易的重要國家。
3、宋太祖是如何加強中央集權的?
(1)、宋太祖即位後,解除了石守信等大將的兵權。
(2)、宋太祖將地方的政權、財權、軍權,收歸中央,大大加強了中央集權。
4、鄭和下西洋的目的和歷史意義(作用)是什麼?
(1)、目的:為了加強和海外各國的聯系。
(2)、意義:鄭和下西洋比歐洲航海家的遠航早半個多世紀,鄭和是我國也是世界歷史上偉大航海家。
(3)、作用:鄭和的遠航,促進了中國和亞非各國的經濟交流,加強了我國和亞非各國的友好關系。
5、簡述《尼布楚條約》的簽訂的歷史意義。
《尼布楚條約》從法律上肯定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都是中領土。
6、隋唐時期,我國取得的居世界領先地位的科技成就哪些?
(1)、隋朝工匠李春設計並主持修建的趙州橋,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橋。
(2)、唐都長安規劃整齊,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3)、我國在世界上最早發明印刷術
(4)、唐朝的《金剛經》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標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7、清朝前期對外實行什麼政策?清政府為什麼要實行這種政策?實行些政策造成的危害是什麼?
(1)、清朝前期實行的是閉關鎖國政策。
(2)、實行閉關鎖國政策的原因是:第一,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佔主要地位,統治者認為天朝的物產豐盈,無須同外國互通無關;第二,害怕外國商人和沿海人民往來會滋擾生事,威脅其統治。
(3)、閉關鎖國造成的危害是:使中國失去對外貿易的主動權,阻礙了手工業的進步和發展;清政府看不到世國界形勢發展變化,不能同外國進行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交流,中國在世界上逐步落伍了。
8、簡要分析經濟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1)、南方戰亂較少,許多中原人南遷,帶去了先進的技術,增加了那裡的勞動人手
(2)、加上自然條件的優越性,江南地區的農業發展較快,逐漸超過北方。
9、明朝前期加強君主專權制的措施:
(1)、政治方面:①中央廢除丞相和中書省,由六部分理朝政;②地方廢除行中書省,設立三司;③設立錦衣衛、東廠等特務機構,加強對臣民的監督;④遷都北京,加強對北方的控制;⑤執行削藩政策。
(2)、文化方面:採取八股取士,從思想上控制知識分子。
地理
1.世界面積最大的大洲是亞洲,面積是4400萬km2,該洲也是世界上跨緯度最廣、東西距離最長的大洲。
2. 澳大利亞被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和「坐在礦車上的國家」。
3.日本的國土面積是37.8萬km2,人口有1.27億(2000),首都是東京,經濟:由於該國缺乏礦產資源,因此需要大量進口工業原料、燃料,大量出口工業製成品,發展成了加工貿易型的經濟。
4.日本最大的平原是關東平原。居民主要是大和族。通用日語。
5.歐洲西部的三大地形區是:北部是以斯堪的納維亞山為主的山地,中部是西歐平原和波德平原為主的平原區,南部是阿爾卑斯山系為主的山地延伸到三大半島。
6. 巴西的傳統節日是狂歡節,節日期間人們載歌載舞,通宵達旦。
7.東南亞的氣候主要有兩種:熱帶雨林氣候,分布在馬來半島南部和馬來群島大部分; 熱帶季風氣候,分布在中南半島和菲律賓群島北部。
8.美國共有50個州和一個首都所在的哥倫比亞特區,其中的兩個海外州是阿拉斯加和夏威夷州。人口有2.82億(2000), 面積是937萬km2 。世界最大的平原是亞馬孫平原。
9.世界上著名的工業密集地帶是自英國向東到波蘭境內,自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向南到義大利。
10. 巴西有世界現已建成最大的水電站是伊泰普水電站,是由巴西和巴拉圭兩國合建的。
11. 澳大利亞大陸地勢低平,平均海拔僅300米,是世界上地勢起伏最和緩的大陸。分為三大地形區,東部:大分水嶺為主的山地;中部:澳大利亞大盆地為主的平原;西部:寬廣平坦的高原。
12.俄羅斯的交通以鐵路運輸為主。北美國家通用的語言是英語。拉丁美洲的人種以混血人種為主。 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是貝加爾湖。屬於(淡、咸)淡水湖。
13.南極特有的鳥類是企鵝。個體數量最多的生物是磷蝦。北極的主要動物有北極熊。俄羅斯的氣候主要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冬季漫長而嚴寒,夏季短促而涼爽。北冰洋沿岸是終年嚴寒的極地氣候,太平洋沿岸是溫帶季風氣候。其中歐洲部分鐵路網非常稠密,以莫斯科為中心呈放射狀,主要承擔內河航運的河流是伏爾加河。
14. 美國農業的特點是實現了農業地區專門化和農業生產專門化。
15. 世界最大的盆地是剛果盆地。該盆地所在的大洲號稱「高原大陸」「熱帶大陸」。該盆地內部的氣候類型屬於熱帶雨林氣候。 俄羅斯管道運輸的主要對象是石油和天然氣。
16.巴西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東部沿海,其中東南沿海最為稠密。人口有 1.70億(2000年)。巴西的城市化水平是70%以上。
17.東南亞的主要物產:稻米:緬(甸)、越(南)、泰(國)。橡(膠)油(棕):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椰子: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
18.南亞有兩條河流,位於印度境內的是恆河,另一條是印度河,位於巴基斯坦國境內。南亞的氣候屬於熱帶季風氣候,一年分三季:3~5月為熱季,西南季風尚未來臨,高溫少雨;6~10月為雨季,西南季風帶來大量降水,佔全年降水總量的80%~90%,濕熱多雨;從11月~次年2月為涼季,盛行乾燥的東北季風,氣候涼爽宜人。
19.世界上的第二人口大國是印度,2000年人口已達到10億。 南亞的三大宗教是佛教、印度教、伊斯蘭教。印度80%的人信仰印度教,巴基斯坦把伊斯蘭教定為國教,97%以上的人口為穆斯林。
20. 世界最大的內陸國是哈薩克。被譽為「白金之國」的國家是烏茲別克。
21. 馬來西亞的錫礦產量居世界首位。被稱為「花園城市」的國家是新加坡。
22. 世界上石油儲量最大、生產和輸出石油最多的地區是中東地區。主要分布在波斯灣及沿岸地區。中東地區是世界著名的三大宗教伊斯蘭教、猶太教、基督教的發源地,三大宗教的「聖城」是耶路撒冷。
23. 東南亞最大的平原是湄公河三角洲。中南半島的地形特點是:山河相間、縱列分布。東南亞的范圍由兩部分組成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
24.歐洲流經國家最多的國際性河流是多瑙河,歐洲最長的河流是伏爾加河。南極地區的氣候特點是乾燥、嚴寒、烈風。
政治
第一課 珍惜無價的自尊
一、自尊自信人人都需要的
2. 自尊:即自我尊重,指既不向別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許別人歧視、侮辱。
3. 一般來說,一個沒有自尊的人,也很難得到別人的尊重。
4. 別人欣賞我們的長處,不恥笑我們的弱點與缺點,這種被尊重更能使我們體驗到快樂與感動。自尊與被人尊重都是快樂的。
5. 真正有自尊心的人,必定是知恥的人。
6. 知恥是自尊的重要表現。 唯有知恥,才有自尊
7. 虛榮心:是一種追求表面上的榮耀、光彩的心理。
二、尊重他人是我的需要
1. 尊重他人是自尊的需要,也是自我完善的需要。
2. 我們有責任去關心他人的自尊,維護他人的尊嚴。
3. 要想贏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
三、彼此尊重才能贏得尊重
1. 自尊的人最看重自己的人格。
3. 自尊者達觀:不必太在意他人的議論和態度,要適度自尊。
4. 尊重他人的最基本的表現,就是對人有禮貌,尊重他人的勞動,尊重他人的人格。
5. 怎樣尊重他人? ⑴首先,要善於欣賞、接納他人;⑵其次,不做有損他人人格的事情。
6. 尊重可以使人理智,尊重可以使人悔過,尊重可以喚醒人的良知,產生無法估量的下面效應。
第二課 揚起自信的風帆
一、「我能行!」
1. 每個成功者都相信「我能行」。
2. 「我能行」的經歷歸結起來,就是在思想上相信我能行,行為上表現我能行,情感上體驗我能行。
3. 自信,是對自身力量的確信,深信自己能做成某件事,實現所追求的目標。
4. 自卑與自負都是自信的誤區。⑴自卑的人,輕視自己,看不到自己的能力,可以做得很好,也不敢嘗試;⑵自負的人,自以為了不起,過高的估計自己,看不起別人,自以為是。 二、自信是成功的基石
1. 自負與自卑都是以我為中心,以我為中心的心態會使他遠離成功。
2. 自信有助成功 自信者良好的心理品質:⑴樂觀,⑵好奇,⑶專注。
三、唱響自信之歌
1. 有了自信才能有成績,有成績就會更自信。
2. 看到我們學習、生活中的進步 3. 發現自己的長處,是自信的基礎。
4. 實力,才是支撐信心最重要的杠桿。
5. 我們只有把個人的命運與祖國的發展結合在一起,的自信才有堅如磐石的根基。 第三課 走向自立
一、自己的事自己干
1. 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2. 自立在生活中的表現 (舉例)
二、告別依賴 走向自立
1. 依賴思想的危害: ⑴會使人喪失獨立生活的能力和精神,會使人缺乏生活的責任感,造成人格的缺陷。⑵只想不勞而獲,貪圖享受,就不能適應社會生活,甚至危害社會和他人,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是。
2. 告別依賴,一個重要的表現是獨立地生活。
3. 自己的事自己負責的前提是要自主。 (自主就是遇事有主見,能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4. 自立與自主的關系:自立的前提是自主,自主的表現是自立。
5. 有了獨立自主的願望,即自立的意識後,又該怎樣培養自己的自立能力呢? 最基本的就是立足於自己當前的生活、學習中的問題,從小事做起。多實踐多鍛煉。
6. 請你談:你如何「告別依賴,走向自立」? ⑴從思想上認識到依賴的危害,主動告別依
㈤ 七下科學復習提綱(浙教版)
第四章 不斷運動的地球
第一節 地球的自轉
1.地球的自轉:地球繞地軸不停地旋轉的運動。
2.地球自轉的方向:自西向東。
(1)從北極上空俯視,地球作逆時針方向旋轉。
(2)從南極上空俯視,地球作順時針方向旋轉。
3.地球自轉的周期:約一天(約24小時)。
4.地球自轉產生的現象。
(1)太陽東升西落:由於地球繞地軸自西向東自轉,因此太陽相對於地球自東向西運動,所以在地球上看太陽是東升西落。
(2)晝夜交替:由於地球是一個不發光、不透明的球體,在同一瞬間,太陽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被照亮的一半為白晝,背著太陽的一半為黑夜。地球不停地自轉,晝夜就不斷地更替。
5.晨昏線(圈):晝夜半球的分界線,它由晨線和昏線構成。
(1)昏線:隨著地球的自轉,逐漸由晝變成夜的界線。
(2)晨線:隨著地球的自轉,逐漸由夜變成晝的界線。
第二節北京的時間和「北京時間"
1.地方時。
世界上不同的地區(不同經度)在同一時間時刻不同的現象,它是人為規定的。例如:杭州是中午12時,英國倫敦才4時。
2.時區的劃分。
(1)時區:分區計時制把全球劃分成24個150經度寬的地區,每個地區就叫做一個時區。
(2)劃分法:以中時區為標准向東、向西各劃分12個時區,其中東十二區與西十二區重合,全球共劃分24個時區。
中時區(零時區):以O。經線作為中央經線的15。經度寬的地區。
東時區:中時區的東邊分成12個時區,依次為東一區、東二區等。
西時區:中時區的西邊分成12個時區,依次為西一區、西二區等。
東、西十二區:都以1800經線作為中央經線,向東向西各跨7.50。
3.區時。
以中央經線的地方時作為全區統一使用的標准時間,即區時,又叫標准時。例如:倫敦所在的O0經線是中時區的中央經線,所以倫敦的地方時就是中時區的區時;北京在東八區,東八區的區時就是該區的中央經線即東經1200的地方時。
(1)區時的計算原則:
東加西減:所求地點在已知地點的東邊時,則所求地時間應加上時差;所求地點在已知地點的西邊時,則所求地時間應減去時差(因為東邊時區的區時總是要比西邊時區的區時早)。
(2)時差的計算原則:
同區相減,異區相加:所求地點均為東時區或均為西時區時,時差為兩地所在時區
的區號之差;所求地點一個為東時區,另一個為西時區時,時差為兩地所在時區的區號
之和(因為相鄰兩個時區間的區時相差1小時。不同時區的兩地,間隔幾個時區,區時就相差幾個小時)。
4.北京的時間和「北京時間」。
(1)北京的時間:北京位於東經1160,北京的時間是指東經1160處的地方時。
(2)北京時間:中國把北京所在的東八區的區時作為全國除新疆外統一使用的時間,稱為「北京時間」。北京時間實際上是指東八區的區時,即東經1200經線的地方時。
5.日界線。
以1800經線為基線,有幾處轉折的線,稱為國際日期變更線。
(1)東十二區和西十二區的時刻相同,但日期相差一天。
(2)日界線的西側是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起點。
(3)從西十二區越過日界線進入東十二區,日期要增加一天,反之就要減去一天。
第三節地球的繞日運動
1.地球的公轉:地球繞日不停地旋轉
春分日(3月21日前後)直射赤道 ①一年中,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來回移動
夏至日(6月22日前後)直射北回歸線 ②夏至後直射點雖南移但直射點還在北半球
秋分日(9月23日前後)直射赤道 ③秋分後直射點繼續南移但直射點在南半球
冬至日(12月22日前後)直射南回歸線 ④冬至後直射點雖北移但直射點還在南半球
2.正午太陽高度的緯度變化:正午太陽高度在不同的緯度、不同的時間其分布是不同的,就全球正午太陽高度的緯度分布來看,它的分布總是從直射點向兩側減小。
3.正午太陽高度的季節變化:
北回歸線以北的地區:夏至日達到最大值,冬至日達到最小值。
南回歸線以南的地區:冬至日達到最大值,夏至日達到最小值。
回歸線之間的地區:太陽兩次直射,但回歸線上只直射一次。
4.晝夜長短的變化:(南半球與北半球相反,赤道全年晝夜等長)
全球晝夜等長
①晝長>夜長,且晝越來越長
春分 ②極晝范圍由北極點向北極圈擴大,且緯度越高晝越長
晝最長;北極圈內全為極晝
夏半年 夏至 ①晝長>夜長,但晝越來越短
②極晝范圍由北極圈向北極點縮小
全球晝夜等長
北半球 秋分 ①夜長>晝長,且夜越來越長
②極夜范圍由北極點向北極圈擴大,且緯度越高夜越長
冬半年 夜最長;北極圈內全為極夜
冬至 ①夜長>晝長,但夜越來越短
②極夜范圍由北極圈向北極點縮小
春分 全球晝夜等長
(5)五帶的劃分:
第四節 日歷上的科學
1.年、月、日的科學概念。
(1)人們根據地球繞太陽公轉產生的四季交替現象而形成了「年」的概念。
(2)人們根據月亮繞地球公轉,產生朔望,形成「月」的概念。
(3)人們根據地球自轉所產生的晝夜交替的現象形成了「日」的概念。
2.歷法的種類。
(1)陽歷:
①陽歷又稱為太陽歷,是以地球繞太陽公轉的運動周期為基礎而制定的歷法。它是目前世界上通用的歷法,所以又叫公歷。
②置閏方法(閏日):凡公元年數能被4整除的是閏年,但當公元年數後邊是帶兩個「0」
的「世紀年」時,必須能被400整除的年才是閏年。(如:1600年是閏年,1700年、1800年、1900年皆不是閏年,2000年是閏年)
③公歷平年365天,閏年366天,公歷閏年多出1天安排在2月,平年2月28天,閏年就29天。
(2)陰歷:是根據月相圓缺變化的周期(即朔望月)來制訂的。
(3)陰陽歷:
①兼顧月亮繞地球的運動周期和地球繞太陽的運動周期而制定的歷法。陰陽歷月的平均長度接近朔望月,年的平均長度接近地球的公轉周期,是一種「陰月陽年」式的歷法。它既能使每個年份基本符合季節變化,又使每一月份的日期與月相對應。
②置閏方法(閏月):由於地球公轉周期比12個朔望月的日數多,而比13個朔望月短,古代天文學家在編制農歷時,為使一個月中任何一天都含有月相的意義,即初一是無月的夜晚,十五左右都是圓月,就以朔望月為主,同時兼顧季節時令,採用十九年七閏的方法:在農歷十九年中,有十二個平年,每一平年十二個月;有七個閏年,每一閏年十三個月。
③農歷平年是354天,農歷閏年是384天,農歷閏年不閏日,而是閏月。
3.二十四節氣。
(1)節氣就實質而言屬於陽歷范疇,從天文學意義來講,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地球繞太陽運行的軌道(黃道)360度,以春分點為0點,分為二十四等分點,兩等分點相隔15度,時間約隔半個月。每個等分點設有專名,含有氣候變化、物候特點、農作物生長情況等意義。
(2)節氣歌: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第五節地殼變動和火山地震
1.地球內部結構。
地殼:厚約0~17 km。
地幔:厚約17~2 900 km,分為上地幔和下地幔。
地核:厚約2 900—6 371 km,分為外核和內核。
2.軟流層與岩石圈。
軟流層:位於上地幔深約50~250 km的范圍內,據推測是由於放射性元素大量集中,蛻變放熱,產生高溫異常,將岩石熔融後形成的。這里可能是岩漿的發源地。
岩石圈:地殼和上地幔頂部(軟流層以上)是由岩石組成的,合稱為岩石圈。
3.火山和地震:地球內部能量強烈釋放的形式,也是地殼運動的表現形式。
4.火山。
(1)結構:由火山錐、火山口、火山通道組成。
(2)噴發物:有氣體、岩漿和火山灰噴發物。
(3)分類:按活動情況可分為活火山、死活山、休眠火山。
(4)分布:環太平洋火山帶、地中海火山帶、東非火山帶、大西洋海底火山帶。
(5)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①益處:火山灰和火山塵可為農田提供無機肥料,並且火山口可富集大量的礦產,
如硫礦等。同時火山口形成的火山湖,湖水在醫療衛生方面有較大價值。
②危害:毀壞交通,埋沒農田,引起火災,甚至危及人類生命。
5.地震。
(1)震源、震中、震中距、震源深度。
①震源:地下發生地震的地方。
②震中:震源正對著地面上的地方。
③震中距:地面上任意一點到震中的距離。
④震源深度:震中到震源的垂直距離。
(2)分布:環太平洋帶、地中海——喜馬拉雅山帶。
(3)防震自救的措施。
發生地震時千萬不要慌亂,要冷靜、快速地離開房屋,跑到空曠的地方,或躲到面積較小的房間里或桌子下等。
第六節地球表面的七巧板——板塊
1.大陸漂移說。
地球的岩石圈被一些構造帶分割成許多板塊,板塊漂浮在軟流層之上,處於不斷運動之中。
2.六大板塊。
亞歐板塊、非洲板塊、美洲板塊、南極洲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
3.板塊與地殼活動。
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板塊交界處,地殼比較活躍。
4.板塊運動。
(1)板塊張裂(生長邊界)地區。
裂谷或海洋(例證:大西洋、東非裂谷)。
(2)板塊相撞(消亡邊界)地區。
①大洋板塊與大陸板塊相撞:大陸板塊邊緣受擠壓隆起為島弧或海岸山脈(例證:太平洋西部的島弧鏈、美洲西部的海岸山脈);大洋板塊俯沖到大陸板塊之下形成海溝(例證:馬里亞納海溝)。
②大陸板塊與大陸板塊相撞:形成巨大的褶皺山系(例證:喜馬拉雅山系、阿爾卑斯山系)。
第七節地形和表示地形的地圖
1.海拔和相對高度。
海拔:地面上某一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
相對高度: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
2.常見的地形。
地形類型 特 征
山地 海拔500米以上,相對高度大,坡度較陡
丘陵 相對高度不超過200米,地勢起伏較小,坡度較緩
平原 海拔200米以下,平坦,起伏很小
高原 海拔500米以上,內部相對高度小,范圍大
盆地 中間低,四周高
3.在等高線地形圖上識別各種地形。
(1)同一條等高線上,各點的海拔高度相同。
(2)等高線密集處表示陡坡。
(3)等高線稀疏處表示緩坡。
(4)等高線重疊處表示懸崖。
(5)等高線內部呈很小的封閉曲線,並且由外向內海拔增高,表示山峰;其中內部很小的封閉曲線表示山頂。
(6)兩個山頂之間的部位為鞍部(即等高線突出的部位相對稱的地方)。
(7)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出的地方為
山谷(山谷水向中部集中)。
(8)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出的地方為山脊(山脊水向兩側分流)。
(9)等高線內部呈很小的封閉曲線,並且由外向內,海拔降低,表示窪地。
4.地形的變化。
(1)內力作用:能量來源於地球內部的熱量,它能使地表起伏加大,具有階段性。
地殼運動 褶皺一隆起一高山或高原
斷層一凹陷一盆地或低地
火山、地震:是地球內部能量的強烈釋放,能在短時間內使局部地形發生急劇變化
(2)外力作用:能量來源於太陽能,它能使地表趨於平坦,具有廣泛性和持續性。
表現形式:風、流水、波浪、冰川作用, 侵蝕——高山削低 搬運
堆積——低谷填平
(3)地形是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結果,一般來說,內力作用對地殼的發展變化起主導作用,但在一定時間、一定地點往往是某一作用占優勢。
㈥ 科學七年級下冊第二章復習提綱要完整的
第二章 運動和力
使物體在空間的位置發生了變化,這種運動稱為機械運動。
物體機械運動所具有的能量叫做動能。
當物體被高舉或發生彈性形變時所具有的能量叫做機械能。
貯藏在食物和燃料中的能稱為化學能。
電具有的能叫做電能。
聲音具有的能叫做聲能。
光具有的能叫做光能。
人們判斷物體的運動和靜止時,被選為標準的物體叫做參照物。參照物事先假設不動。
根據物體運動路線的形狀,可以將運動分為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
在相等的時間內通過的路程相等,運動快慢保持不變,這種運動叫做勻速直線運動。
在相等的時間內通過的路程不相等,運動快慢發生變化,這種運動叫做變速直線運動。
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叫做速度。
速度=路程/時間 v=s/t
1米/秒=3.6千米/時 1千米/時=1/3.6米/秒
注意解題格式
由公式v=s/t算出來的速度稱為平均速度。
力能改變物體的形狀。
力能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物體在發生形變時,會產生一個反抗形變的力,這個力叫做彈力。物體的形變越大,彈力越大。
力的單位是牛頓,簡稱牛,單位符號是N。
測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測力計。彈簧秤是一種常用的測力計。
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三個因素有關,這三個因素叫做力的三要素。
在科學上常用一根帶箭頭的線段來表示力的各個要素,這種表示方法叫做力的圖示。
作力的圖示時,應當注意:
1線段的起點(或終點)表示力的作用點,他必須畫在受力物體上。
2線段的箭頭方向必須跟力的方向一致。
3線段的長度(包括箭頭在內)要跟力的大小成比例,同時要標出單位線段表示力的大小。
只需在物體上沿力的方向畫一個箭頭來表示力,這樣的圖叫做力的示意圖。
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
物體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質量成正比:
重力/質量=9.8牛/千克
用G表示重力,m表示質量,g代表9.8牛/千克,則G=mg。
阻礙物體運動的力叫做摩擦力。
兩個物體發生相對運動時會產生摩擦力。兩個保持相對靜止的物體之間也存在摩擦力。
固體、液體和氣體都會產生摩擦力。
增大摩擦力:增大壓力、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減小摩擦力:減小壓力、減小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利用滾動摩擦代替滑動摩擦、加潤滑油、利用氣墊。
牛頓第一定律: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時候,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
一切物體都具有保持原有的速度大小和運動方向的性質,這種性質叫做慣性。牛頓第一定律也叫慣性定律。
一個物體在兩個力的作用下,如果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就說這兩個力是平衡的。
二利平衡的條件: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並作用在同一直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