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大語文雜志
㈠ 請問電大的大學語文教材中有哪些現代詩和古詩謝謝了
"月下獨酌四首·其一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雲漢。
原詩共四首,此是第一首。詩寫詩人在月夜花下獨酌,無人親近的冷落情景。詩人運用豐富的想像,表現出由孤獨到不孤獨,再由不孤獨到孤獨的一種復雜感情。 李白仙才曠達,物我之間無所容心。此詩充分表達了他的胸襟。詩首四句為第一段,寫花、酒、人、月影。詩旨表現孤獨,卻舉杯邀月,幻出月、影、人三者;然而月不解飲,影徒隨身,仍歸孤獨。因而自第五句至第八句,從月影上發議論,點出「行樂及春」的題意。最後六句為第三段,寫詩人執意與月光和身影永結無情之游,並相約在邈遠的天上仙境重見。全詩表現了詩人懷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也表現了他放浪形骸、狂盪不羈的性格。 邀月對影,千古絕句,正面看似乎真能自得其樂,背面看,卻極度凄涼。"
㈡ 電大現代語文教學內容觀包括哪些內容
教學觀
1、以人為本、不教之教的教學理念
語文是一門工具,但在教學理念上,與一些排斥人文教育的極端工具論者不同。他有一個偉大的人文主義口號: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
1977年12月葉聖陶在給〈中學語文〉的題詞中說:「我想,教任何功課,最終目的都在於達到不需要教。假如學生進入這一境界,能夠自己去探索,自己去歷練,從而獲得正確的知識和熟練的技能,豈不就不需要教了嗎?而學生所以要學要寫,就為要進入這樣的境界。給指點,給講說,卻隨時准備少指點,少講說,最後做到不指點,不講說。」
這種「不教之教」的教學理念闡明了教與學的辨證統一關系,為我們處理教與學這一對矛盾提供了理論依據。在教學中,教是手段,學是目的;教學的「最終目的為: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自能作文,不待老師改,……」。教師的教授方式不應當是「填鴨式」的「滿堂灌」,而應是啟發誘導;學生從教師那裡學到的不僅僅是知識,最緊要的是學到能夠進行自我教育的學習方法。
2、以養成習慣為高標的的閱讀教學觀
語文學科的目的是「整個的對於本國文字的閱讀與寫作的教養」。換句話說,語文教學目的就是要使學生「養成閱讀能力」、「養成寫作能力」。可見,他認為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其「半壁江山」。並且閱讀與寫作是緊密相連的:「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傾吐能否合於法度,顯然與吸收有密切聯系。」「閱讀與寫作是一貫的,閱讀得其法,閱讀程度提高了,寫作程度沒有不提高的。」因此,他在閱讀教學方面多有論述。
在閱讀教學目的方面。閱讀教學目的「首在養成讀書之良好習慣。教師輔導學生認真誦習課本,其意乃在使學生漸進於善讀,終於能不待教師之輔導而自臻於通篇曉明。課外更選讀本,用意亦復如是。」葉老的這種「習慣論」是基於他對閱讀的意義的深刻理解之上的:「『憑文字吸收』與『用文字發表』都是隨時需要的事。大凡一輩子需要的事最需養成好習慣。……好習慣已經養成,足夠一輩子受用。」
在閱讀教學任務方面。在以「養成習慣」為目的的閱讀教學思想指導下,1945年,葉聖陶先生在〈國文教學序〉中提出了閱讀教學的三重任務:一方面訓練了理解的能力;一方面傳播固有的和現代的文化;另一方面提出寫作的範本。這三項任務,以培養閱讀能力和習慣為主,同時兼顧文化即人文內容的傳播及寫作範本的提出,全面而平衡。
在閱讀教學過程方面。把一篇課文的閱讀教學過程分三個階段:預習—討論—練習。預習是訓練閱讀的主要階段,也是整個訓練過程的准備階段。它是學生獨立閱讀的開始,有利於培養學生閱讀書籍的習慣。討論是訓練閱讀的中心環節。它是師生集體閱讀的階段,是預習的延伸,有利於糾正預習中的錯誤、彌補個體閱讀中的不足。練習是整個閱讀教學過程的最後階段。或吟誦文本,向縱深處理解;或參讀相關文章,向廣度延伸;或應對教師考問,把前後所學鉤連起來。經過經常的練習,最終形成習慣。
在閱讀方式上,「精讀」和「略讀」相結合。他從精讀和略讀的地位、效果、與功能三個方面作了准確闡述:精讀是主體,略讀是補充;精讀是准備,略讀是應用;精讀是「舉一」,略讀是「反三」。
3、以生活為源泉的寫作教學觀
葉聖陶先生認為:(文章)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種發明,一種享受。惟有生活才是作文的源泉:生活猶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流,泉源豐盈,溪流自然活潑潑地晝夜不息;生活充實到什麼程度,就會作成什麼樣的文字。因而只有「生活充實,才會表白出、發抒出真實的深厚的情思來。」葉聖陶先生在寫作教學上的觀點和主張基本上都是建立在這種他對生活與寫作關系的獨到見解之上的。
首先,在寫作內容上,葉老主張「求誠」。他說:「我們作文,要寫出誠實的、自己的話,」「鳴出內心的感受」;「在人群中表白自我」,「假如有所表白,這當是有關於人間事情的,則必須合於事理的真際,切乎於生活的實況;假如有所感興,這當是不傾吐不舒快的,則必須本於內心的郁積,發乎情性的自然。這種要求可以稱為『求誠』。」也就是說「要寫出自己的經驗」。
「求誠」觀,主張學生「我手寫我口」,或敘寫自己的身邊人身邊事,或述說自己內心的真情和實感。這從根本上改變了學生寫作時感到的「無話可寫」的尷尬處境,使他們不僅感到有話可寫,而且樂於去寫。
其次,在寫作教學目的上,應立足於「應需」。「練習作文是為了一輩子學習的需要,工作的需要,生活的需要,並不是為了應付升學考試,也不是為了當專業作家」故課內外作文的訓練必須立足於「應需」。他說:「惟練似宜通乎課內課外,不宜專以課內作文為主。課外應需而作文,固用也,而亦練也。學生能明乎此,則隨時隨處認真,不以課內作文為特殊事項,進步殆可較大。復次,課內作文最好令作應需之文,易言之,即令敘非敘不可之事物,令發非吐不可之議論。課內練習,固將求其應需,非欲其徒然弄筆也。」
再次,在寫作訓練的方式上,應以「寫生為主,臨摹為輔」。作文之形式為文字,其內容實不出思想情感兩端。以言思想,則積理必富而為文始佳。若但讀物得宜,便令仿其詞句,握管撰作,則收效猶薄。因為「學寫文章從臨摹的方法入手,搞得不好,可能跟一個人的整個生活脫離,在觀念上和實踐上都成了為寫作而學習寫作。還有,在實踐上容易引導到陳詞濫調的路子上,阻礙自己的獨立思考和創意鑄語。通常說的公式化的毛病,一部分就是臨摹來的。」
這種「寫生為主,臨摹為輔」的寫作訓練觀是以他對語言形式與思想內容二者關系的認識為基礎的。他說:「蓋文之所載者實質,而文之所以成者方術也。質之不存,術將焉用?昧乎此而但以作文練習作文,不及其他,其卒無成效,固應得之果矣。或者乃專務形式方術,以文篇之峭拔波折,字句之研練雕琢,為作文之進步,而於內容實質轉無所措意,亦捨本逐末矣。」這對於那些妄圖以純技能訓練來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做法從理論上做了否定。
最後,在作文的評價上,其客觀依據是「通而且好」。「通」即詞使用得適合,篇章組織得調順。「好」的標準是誠實與精密。「誠實」是有什麼說什麼;「精密」是文字里要有由寫作者深摯地發現出、親切地感受到的意思情感,而寫時又能不漏失它們的本真。這里,我們可以看出,「通」只是作文最低度最起碼的要求,「通」而且「好」,才能引起觀賞者的感興,並給寫作者以創造的喜悅。
對「通」與「好」這兩個層次寫作程度的理解,既顧及到了作文本身的語言形式和思想內容兩個方面,又注意到了學生個體寫作水平的差異,避免了對學生作文評價的「一刀切」的弊端。這對我們建立科學的作文評價標准不無啟示。
㈢ 最新電大《小學語文教學研究》形考作業任務01-05網考試題和答案
我覺得你可以考慮一下在考試的時候用「大象找答案」小程序去搜答案呀,考試也不怕掛科啦,直接搜就ok啦
詼諧幽默、寓悲於喜,形成"含淚的微笑"的獨特風格的作家是( )國作家。 單選題 英 法 美 俄 C
杜甫的《登高》是()詩 單選題 七律 七絕 五律 五絕 A
提出"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著名主張的作家是( ) 單選題 杜甫 白居易 辛棄疾 韓愈 B
下列文句中與"落葉或飄搖歌舞或坦然安卧"運用相同修辭手法的是( ) 單選題 長城的文明是一種僵硬的雕塑,它的文明是一種靈動的生活 小火柿子讓冬日的太陽一照,更是紅得透亮 兩股水分別撞到了一道堅壩,立即乖乖地轉身改向 樹幹上留著一隻蟬蛻,寂寞如一間空屋 C
我國古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是( ) 單選題 屈原 白居易 杜甫 辛棄疾 C
詩集《女神》的作者是( ) 單選題 聞一多 戴望舒 郭沫若 冰心 C
在一篇文章中,記述兩件或多件同時發生的事件,就是( ) 單選題 順敘 倒敘 插敘 平敘 D
㈣ 電大 語文教學研究有哪些主要內容
內容涉及素質教育與小學語文教學、小學語文課程標准與教材、小學語文教學過程和教學原則、識字寫字教學、口語交際教學、閱讀教學、習作教學、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小學語文課程評價、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小學語文教師專業發展等有關小學語文教學與研究的方方面面
㈤ 電大學習語文本科要多久
電大應該沒有語文本科吧,只有漢語言文學本科,本科層次學制2年,正式取得學歷一般為2年半。
㈥ 急求電大語文高手
蒼蒼:茂盛的樣子
涘:水邊
文章:錯雜的花紋.古以青與赤相配為文,赤與白相配為章
內美:8知道啊
厭:滿足?抑或是討厭?
灧灧:水波搖動的樣子
究竟:完畢?窮盡?二選一吧~~~~
本人實在沒耐心了.........只提供這點吧.........如果以後還有空,再來發........8要打我
㈦ 國家開放大學語文,裡面要不要上傳附件
國家開放大學語文裡面要不要?
㈧ 國家開放大學《大學語文》形成性考核任務試題
想要多選復習題的資料,個人建議到電大題酷小程序上面去找會比較方便與齊全。平時還可以在上面做做練習題來鞏固自己的專業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