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復習提綱
❶ 大一毛概課程的重點
重點知識梳理】
(一)總體上來把握毛概這門課程涵蓋的時間段:
宏觀時間把握:1919年五四運動1949年新中國成立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1.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1919~1949):國民革命(1919~1927)土地革命(1927~1937)抗戰(1937~1945)解放戰爭(1945~1949);
2.過渡時期(1953~1956);
3.社會主義初級階段(1956~)
(二)重點記憶毛概中的一些重要的知識點:
1.毛概中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的兩次結合:
(1)與中國革命相結合形成了完整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走出了一條有中國特色的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並建立了新中國。
(2)與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相結合,提出了社會主義矛盾理論(主要是人民內部矛盾及如何解決),以及探索中國工業化道路(主要是發展中農業,輕工業和重工業的關系問題)等等探索。
2.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特點和主要矛盾,構成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
在近代中國,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決定了近代中國人民始終面臨著兩大歷史任務:⑴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⑵實現國家的繁榮富強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3.近代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發生的歷史必然性: 1.從根本上說,是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主要矛盾斗爭及其尖銳化的結果。2.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近代中國社會矛盾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
4.舊民主主義向新民主主義的轉變的條件(五四運動標志著新民主主義的開端)
第一,經濟上,辛亥革命後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第二,政治上,中國工人階級的壯大和工人運動的發展。
第三,思想文化上,新文化運動的興起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
第四,國際環境上,俄國十月革命勝利的影響。
5.毛澤東思想是近代中國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和必然產物。
(1)近代中國社會矛盾和革命運動的發展,是毛澤東思想產生的現實需要。
(2)新的生產力的增長和工人運動的發展,是毛澤東思想產生的物質基礎和階級條件。
(3)馬列主義是毛澤東思想的主要理論來源,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毛澤東思想的重要文化來源。
(4)共產黨領導的人民大革命的偉大實踐,是毛澤東思想的實踐基礎。
(5)十月革命開辟了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的新時代,這是毛澤東思想產生的國際背景。
(6)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1948年毛在晉綏幹部會議上提出來的):
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
完成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統治的革命直接目標是實現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這一新民主主義革命之根本目的前提,而後者則是前者的必然結果。
反對官僚資本主義,並非因為它是資本主義,而是因為這種資本主義同外國帝國主義、本國地主階級和舊式富農密切聯系,具有買辦性、封建性、壟斷性,嚴重阻礙中國社會與經濟的發展。
7.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動力就是人民大眾,包括無產階級、農民、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
農民是中國革命的主力軍和無產階級最有力的同盟軍;小資產階級是中國革命的基本動力;具有兩面性的民族資產階級也是中國革命的動力之一。
最基本動力:無產階級。最廣大動力:農民中的貧農。
【注】農民以外的個體勞動者即小資產階級,包括廣大知識分子、小商人、手工業者和自由職業者
毛澤東指出:決定革命性質的力量是主要的敵人和主要的革命者兩方面。
由於中國革命的主要敵人是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因此,中國革命是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族民主革命,即使在五四運動後開始的無產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仍然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性質。
8.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關系
(1)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都是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
(2)民主主義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准備;社會主義革命是民主主義革命的必然趨勢。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必須由無產階級及其政黨——中國共產黨領導。工人階級代表先進生產力。
❷ 大學毛概復習資料
毛特課復習提綱
1、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與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的關系?P3-7
2、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系和主要內容P15-20
3、鄧小平理論形成的科學背景和實踐基礎P22-23
4、科學發展觀的內涵P36-38
5、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重要意義P52-53
6、如何正確理解解放思想?P55
7、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總路線P69-75
8、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綱領P76-78
9、社會主義過渡時期總路線的基本內容P93
10、資本主義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的內容P99-102
11、社會主義本質的科學內涵P118-120
12、為什麼說發展才是硬道理P122-124
13、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科學含義P137
14、如何理解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長期性P141-143
15、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P157
16、如何理解改革開放是一場新的偉大革命P160-163
17、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P168-169
18、如何理解對外開放與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關系?P171-172
19、十四大確認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內涵P182-183
20、我國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確立的根據P187
21、公有制經濟的科學內涵和公有制經濟主體地位的體現P188-189
22、按生產要素分配的內涵及其必然性?P194-195
23、如何理解我國當前出現的收入差距擴大的現象P196-197
24、我國當前提出「又好又快」發展理念的原因? P202-203
25、你認為在現階段我國經濟如何實現又好又快發展?P203-208
26、如何理解人民民主專政的實質是無產階級專政?P223
27、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度的特徵P230
28、依法治國的含義及其意義P235-237
29、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P256
30、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意義P250-251
31、如何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P251-255
32、如何准確把握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科學內涵P276-277
33、如何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P284-289
34、「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基本內涵P309-310
35、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則P330-331
❸ 毛概考試知識點有哪些
我們老師畫的
第一章
1、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科學內涵?P4
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就是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
(1)就是運用馬克思主義解決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際問題。
(2)就是把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經驗和歷史經驗提升為理論。
(3)就是把馬克思主義植根於中國的優秀文化之中。
2、科學發展觀的主要內容?P36
科學發展,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
第二章
1、實事求是是思想路線的基本內容?P48
黨的十二大通過的《中國共產黨黨章》明確指出:黨的思想路線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
(1)根本前提:一切從實際出發(2)根本途徑:理論聯系實際 (3)實質和核心:實事求是(4)根本目的和驗證條件: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 。
2、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重要意義?P52
(1)它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實踐過程中的運用、發展和豐富。
(2)它是制定並貫徹執行正確的政治路線的思想基礎。
(3)它是加強黨的思想作風建設和提高領導能力的重要內容。
3、如何理解黨的思想路線的實質和核心是實事求是?
以理論形態表現出來的黨的思想路線,是由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和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准這四個基本要素構成的。從理論結構上看,這四個基本要素是互相聯系、互相貫通、互相補充的統一整體,但它又不是不分主次的並列關系。「實事求是」是唯物論、辯證法、認識論三者相統一的概括,它體現了主觀和客觀、理論和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包含了一切從實際出發、堅持理論與實際相統一的原則,正確地把握事物發展規律等內容,因而是其它三個基本點的核心,但它並不能代替其他三個基本點。
4、在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進程中,為什麼要繼續解放思想?怎樣科學地理解理論創新?
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就要大力弘揚與時俱進精神,推進理論創新,不斷開拓馬克思主義新境界;
(1)與時俱進,就是黨的全部理論和工作要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於創造性。
(2)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是社會發展和變革的先導。
(3)理論創新必須堅持正確的方向和思想方法。
(4)理論創新必須服務於、落腳於實踐創新。
(5)創新必須建立在求真務實的基礎上。
第三章
1、如何理解中國革命實踐與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之間的關系?
毛澤東提出中國革命是「新民主主義革命」。這揭示了中國革命實踐與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之間的關系:
A、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領導階級是無產階級。
B、新民主主義革命屬於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范疇。
C、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指導思想是馬克思主義。
D、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前途是經過新民主主義逐漸過渡到社會主義。
總之,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和中國革命實踐,前者是後者的必要准備,後者是前者的必然趨勢。二者既有區別又有聯系。「二次革命論」和「畢其功於一役」的思想都是錯誤的。
2、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的主要內容是什麼?P60
1948年《在晉綏幹部會議上的講話》中完整地表述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的內容,這就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
3、如何理解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領導權問題?
1)無產階級的領導權是中國革命的中心問題,也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的核心問題。區別新舊兩種不同范疇的民主主義革命,根本的標志是革命的領導權掌握在無產階級手中還是掌握在資產階級手中。
2)由於帝國主義要把中國變成它們的殖民地,由於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妥協性,領導中國革命取得成功的重任,歷史地落到了中國無產階級及其政黨的肩上。新民主主義革命不能由任何別的階級和任何別的政黨充當領導者,只能必須由無產階級充當領導者。
3)無產階級對中國革命的領導是通過自己的政黨來實現的;無產階級只有在其政黨的領導下,才能完成自己的歷史使命。
第四章
1、我國是如何社會主義改造的?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1)農業社會主義改造:通過合作化道路,把農民個體經濟逐步轉變為社會主義集體經濟的理論和實踐。1953年,中國農村開始了互助合作運動。到1956年底,基本實現了農業合作化。
(2)手工業社會主義改造:通過合作化道路,把個體手工業轉變為社會主義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經濟的理論和實踐。 改造採取合作化的形式和逐步過渡的步驟,從手工業生產合作小組、手工業供銷合作社,再發展為手工業生產合作社。1956年底基本上完成了對個體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3)資本主義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通過國家資本主義的形式,將民族資本主義經濟逐步轉變為社會主義經濟的理論和實踐。中國共產黨對資本主義工商業採取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對資產階級採取贖買政策。中國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包括對資產階級分子的改造,使剝削者逐步轉變為社會主義的勞動者。隨著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的完成,資產階級作為一個階級被消滅了。
社會主義三大改造是指建國初期,中國共產黨在全國范圍內組織的對於農業、資本主義工商業和手工業進行的社會主義改造。其中,對於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是三大改造的重點。 社會主義三大改造的勝利完成,為新中國從新民主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過渡創造了條件。
2、如何認識中國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重大意義?
答: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是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也是20世紀中國又一次劃時代的歷史巨變。進入到社會主義新時代,為後來中國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第一,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為中國現代化的建設創造了制度條件。第二,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使人民真正成為國家的主人和社會生產資料的主人.第三,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進一步改變了世界政治經濟格局,增強了社會主義的力量,對維護世界和平產生了積極影響。第四,佔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東方大國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這是世界社會主義運動歷史上又一個歷史性的偉大勝利。第五,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證明了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而且以其獨創性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
3、為什麼說新民主主義社會是一個過渡性的社會?
在新民主社會中,存在5種經濟成分
中國社會的階級構成主要表現為三中基本的階級力量;
隨著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逐步成為國內的主要矛盾。
第五章
1、怎樣全面、准確地把握鄧小平關於社會主義本質的新概括?
答: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鄧小平總結多年來離開生產力抽象地談論社會主義,把許多束縛生產力發展的、並不具有社會主義本質屬性的東西當作「社會主義原則」加以固守,把許多在社會主義條件下有利於生產力發展的東西當作「資本主義復辟」加以反對的歷史教訓,經過深邃的思考,創造性地對社會主義本質進行了新的概括,深化了對社會主義的認識。
首先,鄧小平提出了關於社會主義本質的科學論斷:「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其次,認真領會社會主義本質的科學內涵。最後,認識社會主義本質的重要意義。
總之,鄧小平對社會主義本質所作的理論概括,對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既是堅持和繼承,又是發展和創新,為我們真正搞清楚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和發展社會主義這個問題,並在實踐中創造出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奠定了科學的思想基礎。
2、為什麼說發展才是硬道理,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
答:A、改革開放以來,鄧小平在總結歷史經驗的基礎上一再強調了發展社會生產力的重要性。1992年他提出了「發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論斷。
第一,發展才是硬道理,把發展生產力作為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符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是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的必然要求。
第二,發展才是硬道理,是對社會主義實踐經驗教訓的深刻總結。
第三,發展才是硬道理,是適應時代主題變化的需要。
B、把發展作為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是由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所決定的,是對執政規律認識的深化,也是黨實現對所承擔的歷史責任的需要。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是人民的選擇,而人民之所以選擇中國共產黨,從根本上說是因為它能夠領導中國實現民富國強、振興中華。只有緊緊抓住發展這個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黨才能實現自己在新世紀新階段的歷史使命,承擔起自己的歷史責任。
3、如何理解黨必須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
答: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就是黨的理論、路線、綱領、方針、政策和各項工作,必須努力符合生產力發展的規律,體現不斷推動社會生產力的解放和發展的要求,尤其要體現推動先進生產力發展的要求,通過發展生產力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
第一,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大力促進先進生產力的發展,是中國共產黨站在時代前列,保持先進性的根本體現和根本要求。
第二,人類社會的發展,是先進生產力不斷取代落後生產力的歷史進程。社會主義現代化必須建立在發達生產力的基礎之上。
第三,先進生產力的發展是同生產關系、上層建築的不斷完善密切地聯系在一起的。黨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就要使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築的各個方面不斷體現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
第四,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黨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就必須充分發揮全體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不斷提高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和其他勞動群眾以及全體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不斷提高他們的勞動技能和創造才能。
第五,黨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還必須大力推進科技進步和創新,努力實現生產力的跨越式發展。先進生產力是用先進科學技術武裝起來的生產力。
第六章
1、如何理解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科學內涵及理論意義?
答:A:第一,我國社會已經是社會主義社會。我們必須堅持而不能離開社會主義。第二,我國的社會主義社會還處在初級階段。我們必須從這個實際出發,而不能超越這個階段。前一層含義闡明的是初級階段的社會性質,後一層含義則闡明了我國現實中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程度。
B理論意義:
1) 這是對科學社會主義的發展,對進一步探索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規律,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2)是鄧小平理論的基石,是黨制定現行路線方針政策的根本依據,保證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
3)在實踐中警惕右主要是防止「左」的有力思想武器。
2、如何理解黨的十七大提出的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新要求?提出了那些要求?
a) 增加發展協調性,努力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b) 擴大社會主義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權益和社會公平正義
c) 加強文化建設,明顯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質
d) 加快發展社會事業,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e) 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
3、如何堅持黨的基本路線?
(1)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必須緊緊圍繞經濟建設為中心;(2)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必須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正確處理改革開放和四項基本原則的關系,把二者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中統一起來。(3)毫不動搖地堅持黨的基本路線,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同四項基本原則、改革開放這兩個基本點統一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
第七章
1、如何正確認識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
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之間的矛盾、上層建築和經濟基礎之間的矛盾,它們不但表現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而且貫穿於社會主義社會的始終,是推動社會主義社會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第二,系統地闡明了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性質和特點。第三,提出了通過社會主義制度本身解決社會基本矛盾的思想。 第四,在闡明中國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狀況和性質的基礎上,毛澤東進一步分析了中國的社會矛盾。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鄧小平充分肯定了毛澤東關於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理論,同時他在總結歷史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對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特別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矛盾狀況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在新的實踐中豐富和發展了這一理論,為社會主義改革提供了理論基礎。
2、怎樣全面認識中國的社會主義改革?
中國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這是由改革所擔負的任務所決定的。這場革命既然要大幅度地改變落後的生產力,就必然要多方面地改變生產關系中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的部分,改變上層建築中不適應經濟基礎變化的部分,改變一切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的管理方式、活動方式和思想方式,使之適應於現代化大經濟的需要。1992年,黨的十四大把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確立為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並由此加快了全面改革的進程,到20世紀末,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我國已經初步確立。在全面改革中,經濟體制改革是重點。經濟體制改革需要政治體制及其他體制改革的配合。改革觸及到了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和各個層面。改革使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歷史性變化。它深刻改變了中國的面貌,極大改善了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顯著提升了中國社會的文明程度,大大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
3、為什麼說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
(1)當今的世界是開放的世界,這是對世界經濟發展歷史的深刻總結,是生產社會化和商品經濟、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在開放的世界中不實行開放政策,只能限制自己的發展,甚至會給國家和民族帶來災難。
(2)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這是對中國發展歷史的深刻總結。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的大國,在實現現代化的進程中存在著許多困難和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實行對外開放,對外開放不僅是為了解決當前經濟建設中的矛盾和困難,而且也是我國經濟長期發展的客觀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