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考提綱
① 地理會考復習提綱
初中地理會考復習提綱
(一) 七年級上冊
第一章 地球和地圖
§1.1 地球和地球儀
一、認識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1、地球的形狀: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2、對地球形狀的說法:「蓋天說」和「渾天說」、麥哲倫(葡萄牙人)遊行圖:西班牙→大西洋→麥哲倫海峽→太平洋→菲律賓群島→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衛星照片。
2、意義:可以方便我們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種地理事物的分布。
2、連接南、北極並與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叫做經線。東西半球的劃分界線為20°W和160°E。經緯網:在地球儀上經線和緯線相互交織所構成的網格。
§1.2地球的運動
一、地球的自轉
1、含義:地球繞著地軸不停地旋轉。方向:自西向東。自轉一周的時間約為一天(24小時)。
2、地理意義:晝夜更替和地方時差。
二、地球的公轉
1、含義:圍繞太陽不停地運轉。方向:自西向東。公轉一周的時間為一年(365天)。
2、地理意義:形成四季(春夏秋冬)。
3、二分二至:春分日(3月21日前後)——太陽光直射在赤道(0°)上,春分日前後的3、4、5三個月是北半球的春季;夏至日(6月22日前後)——太陽光直射在北回歸線(23.5°N)上,夏至日前後的6、7、8三個月是北半球的夏季;秋分日(9月23日前後)——太陽光直射在赤道(0°)上,秋分日前後的9、10、11三個月是北半球的秋季;冬至日(12月22日前後)——太陽光直射在南回歸線(23.5°S)上,冬至日前後的12、1、2三個月是北半球的冬季。
4、五帶:熱帶、北溫帶、南溫帶、北寒帶、南寒帶。
5、海陸分布與氣候:緯度相同的地方,夏季海洋氣溫低,陸地上氣溫高;
冬季陸地氣溫低,海洋氣溫高。
地形地勢與氣候:一般情況下,每增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
§1.3地圖
三、從地圖上獲取信息:應用學過的知識,根據使用目的,正確地選擇地圖,才能及時、准確地獲得有用的信息。
第二章 陸地和海洋
§2.1 大洲和大洋
1、海洋與陸地:人們常用「七分(71%)海洋(四大洋),三分(29%)陸地(七大洲)」概括地球海陸分布。
2、七大洲:面積廣大的陸地叫做大陸。面積較小的陸地叫做島嶼。大陸和它附近的島嶼,合成大洲。世界共有七大洲,按面積大小排列為: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注意看P29圖2.6)。南極洲、北冰洋是跨經度最廣的大洲大洋。拉丁美洲:美國以南的美洲,指墨西哥等和南美洲國家。大洲分界線:亞、歐:烏拉爾山脈;大高加索山脈;土耳其海峽(溝通黑海和地中海);黑海;裏海;烏拉爾河。亞、非:蘇伊士運河(溝通地中海和紅海)。亞、北美:白令海峽。南、北美:巴拿馬運河(溝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3、四大洋:從大到小排列: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2.2海陸的變遷
大陸漂移假說:原始地球有一整塊大陸,成為「泛大陸」。
§3.1天氣:某個地方距離地表較近的大氣層在短時間內的具體狀態。
氣候:指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它具有相對的穩定性。
天氣預報和常用天氣符號:(書本46面圖3.6)
1、降水形成有兩個基本條件:空氣中含有足夠的水氣;空氣溫度下降到水氣能夠凝結出來的程度。
2、對流雨:濕潤空氣受熱膨脹上升,變冷凝結而形成的降雨。地形雨:濕潤空氣水平運動時,遇到山地,沿山坡「爬升」,溫度下降,水汽凝結,在迎風坡產生的降水。鋒面雨:類似的道理,當冷空氣與暖空氣相遇時,相對較輕的暖空氣被「抬升」,遇冷凝結而產生的降水。
3、世界降水的分布:赤道附近降水多,兩極地區降水少;中緯度地區大陸的西岸降水多於東岸和內陸地區;南北回歸線穿過的大陸西部或內陸地區降水少;通常情況下:山地的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世界「雨極」:乞拉朋齊;世界「干極」:阿塔卡馬沙漠。
§3.4世界主要氣候類型
1、熱帶的氣候類型:熱帶雨林氣候:最大的亞馬遜平原。熱帶草原氣候:最大的非洲草原。熱帶季風氣候:印度半島和中南半島。熱帶沙漠氣候:非洲撒哈拉大沙漠
2、亞熱帶的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和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地中海氣候: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
溫帶的氣候類型:溫帶季風氣候:中國的東北,俄羅斯的東南,朝鮮半島和附近的島嶼。溫帶海洋性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一年內降水均勻。溫帶大陸性氣候。寒帶氣溫和高山高原氣候。苔原氣候和冰原氣候。
3、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
4、人類活動與氣候: 氣候惡化:二氧化碳的溫室效應
第四章 居民與聚落
§4.1 世界的人口
1、世界人口的數量與增長:世界人口仍以較快的速度在持續增長。一般經濟水平高的國家,人口的自然增長率較慢,經濟發展水平低的國家,人口的自然增長率較快。
公式:出生率=出生人口數÷總人口數×100%;死亡率=死亡人口÷總人口數×100%
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
2、世界人口的分布:世界絕大多數人居住在中低緯度地區,在氣候溫和多雨的平原和盆地地區或是臨海地帶。有亞洲東部和南部、歐洲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東部。
3、世界的人口問題(有社會問題、資源問題、環境問題):亞、非一些國家增長速度過快;歐洲一些國家處於負增長。人口的增長應與社會、經濟的發展相適應,與資源、環境相協調。
4、世界的人種:人種是根據人類體質方面的特徵所劃分的人群。(書本71面)
黃色人種:分布在亞洲東部; 黑色人種:非洲中部和南部。
白色人種:分布在歐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亞洲西部和南部,大洋洲。
§4.2 世界的語言和宗教
1、世界上的主要語言: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也是聯合國工作語言。
漢語: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英語:世界上使用范圍最廣的語言。
2、世界的宗教:基督教 教堂:高高聳立;主要分布:歐洲、美洲、大洋洲;概述:世界上信徒最多和流傳最廣的宗教,經典:《聖經》。
伊斯蘭教 清真寺:星月照應;主要分布:亞洲的西部和東南部,非洲的北部和東部;經典:《古蘭經》。
佛教 廟宇:金碧輝煌;主要分布:亞洲的東部和東南部。
(道教:中國本土的宗教)
§4.3 世界的聚落
2、 國際合作
國際間的矛盾與沖突:當代世界存在著許多矛盾與沖突,導致這些矛盾和沖突的原因多種多樣。其中,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日益擴大的貧富差距。
世界的主題——和平與發展:國際合作與經濟合作化。
3、重要的國際組織
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中國、英國、美國、俄羅斯、法國;行政負責人:秘書長。總部:美國紐約;主要職責:防止戰爭,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發展國際間的友好關系;開展國際合作,解決國際的經濟、社會、文化和人道主義性質的問題。基本宗旨:「促進國家發展,維護世界和平」。
世界貿易組織:縮寫:WTO;行政負責人:總幹事;總部:瑞士日內瓦;主要職能:減少各個國家和地區之間的貿易限制,控制和減免關稅,促進國際貿易的發展。(中國:2001.12.11加入世貿組織)
(二) 七年級下冊
第六章 我們生活的大洲——亞洲
§6.1 亞洲及歐洲
「亞細亞」和「歐羅巴」:亞細亞:東方日出之地 歐羅巴:西方日落之地
亞洲和歐洲的大陸部分連為一體,合成亞歐大陸。亞洲東、南、北三面瀕臨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西與歐洲相連,西南與非洲為鄰,東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亞洲面積約4400萬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一大洲。歐洲北、西、南三面瀕臨北冰洋、大西洋、地中海,東與亞洲相連,南與非洲相望。
高原山地為主的亞洲地形:三大特徵:1. 地形以高原、山地為主,平均海拔高;2.地面起伏大,高低懸殊。3.地勢特徵:中部高,四周低。
§8.1中東 (長期熱點地區:頻繁的沖突、戰爭)
1、五海三州之地:地中海、黑海、裏海、紅海、阿拉伯海。亞洲、非洲、歐洲。這也是中國古代著名的「絲綢之路「。
2、豐富的石油資源:目前世界上石油儲量最大、生產和輸出石油最多的地區。中東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灣及其沿岸地區,佔世界總產量的25%。通過波斯灣運出,所產石油絕大部分通過海洋運往西歐、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對世界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
§8.2歐洲西部
1、位置與范圍:歐洲西部是指歐洲的西半部,面積約500萬平方千米,占歐洲的一半左右。這里人口稠密,國家眾多,共有30多個國家,。從經濟發展水平看,大多數屬於發達國家。
§8.4 澳大利亞
1、擁有一個大陸:澳大利亞是大洋洲最大的國家,西北面與亞洲相鄰,東臨太平洋,西臨印度洋,南與南極大陸遙遙相望,是世界上唯一擁有整個大陸的國家。澳大利亞領土包括澳大利亞大陸、塔斯馬尼亞等周圍島嶼,面積約769萬平方千米,居世界第六位。澳大利亞首都是堪培拉。通用語言是英語。
2、低平的地形:澳大利亞大陸地勢低平,平均海拔近300米,是世界上地勢起伏最和緩的大陸。西部是寬廣平坦的高原;中部平原區面積約佔大陸總面積的25%;東部山地北起的約克角半島。
3、古老的動物:「世界活化石博物館」——澳大利亞有很多特有生物:袋鼠、鴯鶓、鴨嘴獸、考拉等特有生物,是地球演化過程中保留下來的古老生物種類。
4、發達的農牧業和工礦業:澳大利亞是南半球經濟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
澳大利亞的自然條件和適宜發展農牧業。澳大利亞是世界上綿羊數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國家。因為羊特別多,有「騎在羊背上」的國家之稱;澳大利亞礦產資源十分豐富,許多礦產儲量居世界前列,由於礦產品出口額在出口總中佔有很大比重,即有「坐在礦車上」的國家美譽。
第九章 西半球的國家
§9.1 美國
1、美國的領土:997萬平方千米;組成:阿拉斯加州、「本土」、夏威夷州。國旗:星條旗。高度發達地經濟:美國是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二戰後,工業總產量一直居世界首位。美國是世界上的農業大國。美國自然資源豐富,交通運輸發達,科技力量雄厚,發展工業具有許多優勢。美國是世界上的工業大國。在對外貿易方面,美國既是輸出工農業產品最多、出口貿易額最大的國家,也是世界進出口小汽車、石油、紡織品最多的國家。
§9.2 巴西
人口與城市:巴西是南美洲人口最多的國家,巴西的最大城市:聖保羅。里約熱內盧是巴西第二大城市。巴西的首都是巴西利亞。
第十章 極地地區
北極地區和南極地區——冰雪世界,極地酷寒,多狂風,降水稀少。
(三) 八年級上冊
第一章 從世界看中國
§1.1 遼闊的疆域
1、偉大的祖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位於亞洲的東部、太平洋的西岸,海陸兼備;其地理位置十分優越:領土南北跨緯度很廣,大部分位於中緯度地區,屬北溫帶,南部少數地區位於北回歸線以南的熱帶,沒有寒帶。
最東:黑龍江與烏蘇里江匯合處(135°E);
最西:新疆帕米爾高原(73°E);
最南:曾母暗沙(4°N);
最北:漠河以北主航道的中心處(53° N)。
我國幅員遼闊,疆域廣大,陸地總面積約960萬Km2,差不多與整個歐洲的面積相等,在世界各國中居第3位,是世界上面積較大的國家。
我國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洋大國,瀕臨的海洋從北到南依次§1.2 眾多的人口
2、中國的人口特點:人口基數大,增長快。
3、中國的人口分布特點:東多西少(東南多西北少)。疏密不均劃分線:黑河(黑龍江省)——騰沖(雲南省),此線以東人口稠密,以西稀疏。
4、我國的人口政策:實行計劃生育,控制人口的數量,提高人口的質量,是我國一項長期的基本國策。
§1.3 多民族的大家庭
1、民族:我國是一個團結統一的多民族大家庭有漢、壯、蒙古、回、藏、維吾爾、苗族等56個民族成員。漢族人口眾多,接近全國總人口的92%;其他民族(55個)人口僅佔8%,被稱為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壯族;最少是珞巴族。
2、民族分布特點:大雜居、小聚居第二章 中國的自然環境
1、特徵:氣候復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1、氣候復雜多樣:冬季南北氣溫差異大,南方溫暖,而越往北氣溫就越低。夏季南北普遍高溫。 2、季風氣候顯著:我國雖然氣候類型多樣,但季風氣候顯著,季風氣候區最為遼闊。)
我國氣候類型分為:溫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高原高山氣候。
季風(特別是夏季風)的影響是導致降水時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
多災害天氣:主要有寒潮、台風、旱災、洪澇等。
多旱澇災害:洪澇是我國發生頻繁、損失嚴重的自然災害;乾旱是對我國農業生產影響最大、最常見且分布范圍最廣的一種氣候災害。
2、根據氣溫的南北差異,並結合農業生產的實際,我國從北到南可以分為5個溫度帶:寒溫帶、中溫帶、暖溫帶、亞熱帶、熱帶。另外還有一個地高天寒、面積廣大的高原氣候區。
4、我國可以劃分為:濕潤地區、半濕潤地區、半乾旱地區、乾旱地區。
§2.3河流和湖泊
我國外流河的水文特徵深受季風氣候的影響。以秦嶺—淮河為界,以南地區的河流流經濕潤地區,水量豐富。以北地區的河流流經半濕潤或半乾旱地區。
與外流河相比,我國內流河的水文特徵明顯不同。中國最大的湖泊:青海湖;最大的淡水湖是:鄱陽湖。
滾滾長江:長江源自唐古拉山,呈「V、W」字形,幹流先後流經青海、西藏等11個省,最終注入東海,全長6300千米,是我國第一長河,世界第三長河。上游:源頭——宜昌(武漢);中游:宜昌——湖口(江西);下游:湖口——入海口。滔滔黃河:黃河是我國第二長河,是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也是世界著名大河之一。它源自巴顏喀拉山,呈「幾」字形,徑流青海、四川等9省區,注入渤海,全長5464千米。
注意:黃河的憂患如何治理請看筆記。
第三章 中國的自然資源
§3.1 自然資源概況
什麼是自然資源:人們從自然界獲得並能為人類所利用的物質與能量。
主要包括氣候資源、水資源、土地資源、生物資源、礦產資源以及海洋資源等。
我國自然資源的特徵:總量豐富,人均不足。在自然界,自然資源的數量是巨大的,但又是有限的;自然資源的質量各個地區是有差異的。我國自然資源僅次於美國和俄羅斯。自然資源由於受到某些成因的制約,其分布具有一定的規律性,但他們在地區分布上一般都是均勻的。自然資源的狀況處在不斷的變動之中。
§3.2土地資源(6月25日 世界土地日)
土地是人類生活生產活動的舞台。「人多地少」是我國的基本國情。
1、類型齊全:我國各類土地資源齊全,形成了耕地、林地、草地等多種土地類型,這有利於因地制宜。我國草地面積廣大、居世界前列,為發展畜牧業提供了較好的資源條件。我國耕地面積不到一億公頃。我國土地類型:耕地、沙漠、林地、草地、戈壁、高寒荒漠、石山。
2、區域差異明顯:我國土地資源的空間分布不平衡,土地生產力的區域差異明顯。根據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的狀況,我們把土地資源分為耕地、林地、草地(屬於農業用地)和建設用地(屬於非農業用地)等。我國的天然林地主要分布在東北、西南;東南部山區的林地多為人工林。我國草地主要分布在內蒙古的東部、青藏高原的東部與南部。我國各地區土地資源的質量差別很大。西北內陸光照充足,熱量較為豐富,但乾旱少雨,水源不足,以草地和荒漠為主。
4、「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實保護耕地」作為一項基本國策。
§3.3 水資源 (3月22日 世界水日)
1、我國水資源的特點(問題):⑴水資源短缺(總量豐富,人均不足;污染、浪費嚴重)⑵時空分布不均(①時間上:夏秋多、冬春少(解決辦法有「興建水庫」)②空間上:南多北少,東多西少,即東南多,西北少(解決辦法有「跨流域調水等工程」))
2、時間分配不均:我國水資源在時間分布上具有夏秋多、冬春少和季節、年際變化大的特點有關。合理利用每一滴水:有必要興建水庫、跨流域調水等工程(如:引黃濟青、南水北調)。
3、解決水資源問題的措施:①興建水庫②跨流域調③節約用水④保護水資源⑤處理並防止水污染⑥植樹造林等。
第四章 中國的經濟發展
§4.1逐步完善的交通運輸網
1、交通運輸:指的是利用交通工具把人或物從一個地方運送到另一個地方。
2、交通運輸發展變化:手提肩扛→牲畜馱運→現代運輸(公路、鐵路、航空、水路和管道)
3、目前分布特點:東部密集,西部稀疏。
現代各種運輸方式的比較
運輸方式
優點
缺點
公路運輸
方便、機動靈活、速度快
運費較貴、運量較小
鐵路運輸
速度快、運費低、運量大、連續性好
靈活性較差、短途運輸成本高
航空運輸
速度最快、舒適、安全
運量最小、運費最高
水路運輸
運費最低、運量最大
速度最慢、受天氣影響較大
管道運輸
方便、速度快運量大、運費低、損耗小、安全可靠、連續性強、管理方便
靈活性差
類型:單一型和綜合型。
§4.3 工業——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
1、 工業生產:從自然界獲得物質資料,對原材料進行加工再加工的過程。
2、 業生產特點:階段性、關聯性、計劃性。
工業基地
發展工業的有利條件
遼中南工業區
煤、鐵、石油等礦產資源豐富,交通便利。
京津唐工業區
鐵、石油、海鹽等資源豐富,靠近山西能源基地,有統一的電網,交通便利,技術力量雄厚。
滬寧杭工業區
工業歷史悠久,工業基礎和技術力量雄厚,有統一的電網,交通便利。
珠江三角洲工業區
靠近港澳地區和東南亞,很多地方是僑鄉,便於引進外資發展工業,有先進技術和管理方法。
(四) 八年級下冊
項目
秦嶺—淮河線以北
(北方地區)
秦嶺—淮河線以南
(南方地區)
1月平均氣溫
低於0°C
高於°C
年降水量
少
多
主要地形
高原、平原、山地
高原、盆地、平原、丘陵
糧食作物
小麥
水稻
油料作物
大豆、花生
油菜
糖料作物
甜菜
甘蔗
主要水果
蘋果
柑橘
主要能源
煤、石油
水能
主要金屬礦產
鐵
有色金屬
生活主食
麵粉
大米
傳統交通工具
馬
船
住宅特點
屋頂坡度較小、牆體較厚(保暖防寒)
屋頂坡度較大,牆體高(通風散熱)
運動項目
滑冰
游泳
植被
溫帶落葉闊葉林
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河流流量
小
大
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東北地區)、兩年三熟(華北地區)
一年二熟至三熟
土地利用類型
旱地為主
水田為主
§4.3 青藏地區和西北地區
1、「高寒」的青藏地區:主要包括西藏自治區、青海省和四川省的西部。青藏地區的主體是由「世界屋脊」之稱的青藏高原。
高:不僅海拔高,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而且在青藏高原上還有很多高大的山脈,有些山峰的海拔在8000米以上;
寒:因為高所以寒,這里許多山峰終年積雪不化,冰川廣布,又加劇了寒冷的程度。
豐富的太陽能資源:(原因)空氣稀薄潔凈、水汽含量很少,陽光穿過大氣時損耗少,直接輻射較強。
農作物:青稞、豌豆、小麥、油菜。宗教:藏傳佛教。地勢:山嶽縱橫,冰川廣布,交通十分困難。
字數不允許,見諒。
② 高二化學會考提綱
http://www.e-huaxue.com/file3/8457.htm
權威的化學教育網
http://www.ezy.org/word/01/59/015915.htm
來看看吧,十分詳細.
參考資料:目前版最好的下載權地址http://www.ezy.org/word/01/59/015915.htm
③ 高中生物會考提綱
去網路文庫找 很好找
④ 會考歷史提綱
上傳了附件 請你看下
滿意請採納
⑤ 高中文科提綱和會考重點知識點
高中文科會考。。總復習提綱 看網路文庫 孩子,別人的始終不如自己會考的話,沒有那麼麻煩。你就把基本知識點看看就行,很好過的。書上都有
⑥ 初中地理會考提綱
學案里的填空題和填圖題就是最好的輔導材料,你相信嗎?如果你有認真去做的話,應該沒問題的,初中地理會考很簡單的,只要你那三本練習好好做,那份考卷只是小菜一碟!
⑦ 生物會考提綱
生物7年級上
生物的共同特徵: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2.生物能進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身體內產生的廢物4.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5.生物能生長和繁殖
生物的分類:(1)動物,植物,其他生物(2)陸生生物,水生生物(3)作物,家禽,家畜,寵物
生物圈的范圍:厚度為20千米左右的圈層,包括大氣圈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生物圈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條件:動物、植物等所有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條件是一樣的,它們都需要營養物質、陽光、空氣和水,還有適宜的溫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間
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生物的生活都會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響。當環境中一個或幾個因素發生急劇變化時,就會影響生物的生活,甚至導致生物死亡。
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捕食關系,競爭關系,合作關系
生態系統:在一定地獄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的整體叫做生態系統。其中有生產者(植物),消費者(動物),分解者(微生物)
食物鏈和食物網: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關系,主要是吃與被吃的關系,這樣就形成了食物鏈。一個生態系統中,往往有很多條食物鏈,他們彼此交錯連接,形成了食物網。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和能量就是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的。
生物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
多種多樣的生態系統:森林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淡水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
生物圈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每一個生態系統都與周圍的其他生態系統相關聯:從非生物因素來說,從地獄關系來說,從生態系統中的生物來說。7上P31
練習使用顯微鏡:先調粗准焦螺旋,後調細准焦螺旋。7上P37
觀察植物細胞:常用的玻片標本有:切片——用從生物體上切取的薄片製成;塗片——用液體的生物材料經過塗抹製成;裝片——用從生物體上撕下或調取少量的材料製成。
細胞壁:是最外層一層透明的薄壁,起保護和支撐細胞的作用。
細胞膜:緊貼細胞壁內側的一層膜,非常薄。
細胞核:植物細胞有一個近似球形。
細胞質:細胞膜以內,細胞核以外的結構。
細胞質里有液泡,液泡內的細胞液中溶解著多中物質,在植物體綠色部分的細胞中,細胞質內還有葉綠體。(動物細胞沒有葉綠體,細胞壁,液泡)
植物細胞模式圖 7上P45 動物細胞模式圖 7上P48
細胞中有哪些物質:許多物質都是由分子組成的。
無機物:分子比較小,一般不含碳,如水、無機鹽、氧等。
有機物:分子比較大,一般含有碳,如糖類、脂類、蛋白質和核酸。
細胞在生活中會產生一些廢物,如尿素、二氧化碳等。
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 細胞質中有能量轉換器
葉綠體將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儲存在它所製造的有機物中。
線粒體將細胞中的一些有機物當作燃料,使這些有機物與氧相結合,經過復雜的過程,轉變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時將有機物中的化學能釋放出來,供細胞使用。
細胞核中有儲存遺傳信息的物質——DNA,遺傳信息的載體是一種中,它的結構像一個螺旋形的梯子。DNA分子很長,它可以分成許多個片段,每一個片段具有特定的遺傳信息,這些片段就叫做基因
DNA和蛋白質組成染色體。
細胞通過分裂產成新細胞:生物體由小長大,是與細胞的生長和分裂分不開的。但細胞不能無限制的長大,一部分細胞長到一定的大小,就會進行分裂。
細胞分裂過程與染色體變化7上P59
細胞分化形成組織:上皮組織:保護分泌等功能 肌肉組織:收縮舒張功能 神經組織:產生和傳導興奮 結締組織:支持、連接、保護、營養等功能7上P62
組織進一步形成器官 器官構成系統和人體
人體內的八大系統:運動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泌尿系統、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生殖系統。這八大系統協調配合、使人體內各種復雜的生命活動能夠正常進行。
植物體的結構層次:受精卵經過細胞分裂、分化,形成組織、器官,進而形成植物體。
綠色開花植物有六大器官:根、莖、葉(營養)花、果實、種子(發育)
植物的幾種主要組織:分生組織、保護組織、營養組織、輸導組織等7上P67
幾種單細胞生物:酵母菌,草履蟲,衣藻,眼蟲,變形蟲,草履蟲。
草履蟲結構示意圖,單細胞生物與人類的關系:7上P70
病毒的種類:病毒都沒有細胞結構,而且比細胞小的多,只能用納米來表示他們的大小。病毒不能獨立生活,必須生活在其他生物的細胞內。根據他們寄生的細胞的不同,可以將病毒分為三大類:動物病毒,植物病毒,細菌病毒。
病毒的結構和生活:病毒的結構很簡單,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沒有細胞結構。
病毒與人類的關系:7上P73
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藻類植物(最低等),苔蘚植物,蕨類植物(最高等),種子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種子的結構(菜豆,玉米):7上P85
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適應陸地生活,在生物圈中的分布更廣泛,種類更多。
種子萌發的自身條件: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氣7上P92
種子萌發的過程:當一粒種子萌發時,首先要吸收水分。子葉或胚乳中的營養物質轉運給胚根、胚芽、胚軸。隨後,胚根發育,突破種皮,形成根。胚軸伸長,胚芽發育成莖和葉。
植株的生長:7上P97
植株的生長需要營養物質:水、有機物和無機鹽(氮、磷、鉀)
桃花的基本結構:7上P102
傳粉:花葯成熟後會自然裂開,散發出花粉。花粉從花葯落到雌蕊柱頭上的過程,叫做傳粉。
受精:花粉落到柱頭上以後,在柱頭上黏液的刺激下開始萌發,長出花粉管,花粉管穿過花柱,進入子房,一直到達胚珠。花粉管中的精子隨著花粉管的伸長而向下移動,最終進入胚珠內部,胚珠裡面有卵細胞,它跟來自花粉管的精子結合,形成受精卵。
種子和果實的形成:受精完成後,花瓣、雄蕊以及柱頭和花柱都完成了「歷史使命「,因而紛紛凋落。惟有子房繼續發育,最終成為果實。其中子房壁發育成果皮,子房裡面的胚珠發育成種子,胚珠裡面的受精卵發育成胚。
根適於吸水的特點:根吸水的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區。成熟區生有大量的根毛。
水分的運輸途徑:7上P111
綠色植物對有機物的利用7上P123
綠色植物與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1773年,英國科學家普利斯特利的實驗)7上P127
愛護植被,綠化祖國。7上P132
生物7年級下
人類的起源和發展:現在類人猿和人類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在距今1200多萬年前,森林古猿廣布於非、亞、歐地區,尤其是非洲的熱帶叢林。
人類起源與發展的示意圖:7下P5
300萬年前的人類化石:露西 175萬年前古人類:東非人
1929年:裴文中發現了第一個北京猿人頭蓋骨的化石。
生殖系統:人生要經歷由雌雄生殖細胞的結合,通過胚胎發育形成新個體的過程。這一過程是靠生殖系統來完成的。男人和女人的生殖系統不一樣,大人和小孩的也有差別。
男女生殖系統解剖圖:7下P9
生殖過程:7下P10
分娩:懷孕到第40周時,胎兒就發育成熟了。成熟的胎兒和胎盤從母體的陰道排出,這個過程叫做分娩。
青春期的特點:身高突增,神經系統以及心臟和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明顯增強。男孩出現遺精,女孩會來月經。
青春期的性意識:初期的與異性疏遠,到逐漸願意與異性接近,或對異性產生朦朧的依戀。
我國計劃生育的基本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優生 8上P19
食物中的營養物質:食物中含有糖類、脂肪、蛋白質、水、無機鹽和維生素等六類營養物質。
食物中的糖類、脂肪、蛋白質:提供能量7下P22
水和無機鹽:水可以運輸能量,無機鹽包括鈣,磷,鐵,碘,鋅。7下P24
維生素:7下P26
食物在消化系統中的變化:口腔是消化系統的開始部分,裡面有牙齒、舌和唾液腺。唾液腺有導管,它所分泌的唾液通過導管進入口腔。
消化系統的組成和功能:7下P32
消化系統:消化道:一條很長的管道。消化腺分為兩類:有的是位於消化道的大消化腺,如肝臟;有的是分布在消化道內壁的小腺體,如腸腺。
營養物質的吸收:食物在消化道內經過消化,最終分解成葡萄糖、氨基酸等能夠被人體吸收的營養物質。
食品的合理營養、食品安全:7下P37
呼吸系統:人體的呼吸系統是由呼吸道和肺組成的。呼吸系統具有適合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結構和功能。
呼吸道:鼻、咽、喉、氣管、支氣管,是氣體進出肺的通道。
呼吸道的作用:氣體的通道,對吸入的氣體進行處理,使肺部的氣體溫暖、濕潤、清潔。
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肺是呼吸系統的主要器官,它位於胸腔內,左右各一個,左肺有兩頁,右肺有三葉。在你不知不覺中,你的肺在有節奏地呼氣和吸氣。
肺的運動模式圖:7下P49
肺泡和血液之間的氣體交換:7下P50
一個人一天要呼吸兩萬多次,每天至少要與環境交換一萬多升氣體。
血液的組成:血液是由血漿和血細胞組成的。在兩層交界處,有很薄的一層白色物質,這是白細胞和血小板。
血漿:運輸血細胞,運輸維持人體生命活動所需要的物質和體內產生的廢物等。
血細胞:血細胞包括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血液分層後,紅細胞在下層,呈紅色,白細胞和血小板在兩層交界處,很薄,呈白色。
紅細胞:血細胞中數量最多,兩面凹的圓餅狀,沒有細胞核,有血紅蛋白,血紅蛋白可以運載氧氣。
白細胞:有細胞核,比紅細胞大,可以穿過毛細血管壁,包圍,吞噬細菌。
血小板:最小的血細胞,沒有細胞核,形狀不規則,可以釋放與血液凝固有關的物質。
動脈、毛細血管、靜脈:7下P67
心臟解剖圖:7下P68
心臟工作示意圖:7下P69
血液循環模式圖:7下P70
體循環:血液由左心室進入主動脈,再流經全身的各級動脈、毛細血管網、各級靜脈,最後匯集到上、下腔靜脈,流回到右心房。這一循環途徑叫做體循環。
肺循環:流回右心房的血液,經右心室壓入肺動脈,流經肺部的毛細血管網,再由肺靜脈流回左心房,這一循環途徑稱為肺循環。
體循環是血液從心臟左側出發回到右側,肺循環是血液從心臟右側出發回到左側,於是組成了一個完整的血液循環途徑。
1900年,奧地利科學家蘭德斯坦納發現血型。
輸血關系表:7下P76
腎:形成尿液的器官。每個腎包括大約100萬個結構和功能單位,叫做腎單位。每個單位由腎小球、腎小囊和腎小管等部分組成。
腎的內部結構示意圖:7下P81
尿的形成圖:7下P82
膀胱:暫時儲存原尿。
眼球的基本結構和功能:7下P89
視覺形成的過程:外界物體反射來的光線,依次經過角膜、瞳孔,晶狀體和玻璃體,並經過晶狀體等的折射,最終落到視網膜上,形成一個物象。視網膜上有對光敏感的細胞。這些細胞將圖象信息通過視覺神經傳給大腦的一定區域,人就產生了視覺。
耳的基本結構和功能:7下P93
聽覺形成的過程:7下P94
神經系統的組成部分:神經系統是由腦、骨髓和它們發出的神經組成的。
神經系統的組成和功能:7下P98
神經元:神經元又叫神經細胞,是構成神經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人體內有數以億計的神經元。
神經的基本調節方式是反射。
反射:人體通過神經系統,對外界或內部的各種刺激所發生的有規律的反應。
松開放手饅頭示意圖:7下P102
人體通過各種簡單或復雜的反射,來調節自身的生命活動,從而能夠對體內外的刺激迅速做出適當的反應。
構成內分泌系統的主要內分泌腺:7下P106
人體的生命活動主要受到神經系統的調節,但也受到激素調節的影響。
生物8年級上
魚:魚所以能夠在水中生活,有兩個特點是至關重要的:一是能靠尾部的擺動和鰭協調作用游泳來獲取食物和防禦敵害,二是能用鰓在水中呼吸。
其他水生動物:
腔腸動物:有口無肛門,食物從口進入消化腔,消化後的事物殘渣仍由口排出體外。
軟體動物:身體柔軟靠貝殼來保護(烏賊、章魚貝殼退化,也是軟體動物)
甲殼動物:體表長有質地較硬的甲。
蚯蚓的生長環境,家兔的內部結構 8上P16
空中飛行的動物:自然界中空中飛行的動物早在幾億年前就出現了。先是無脊椎動物中的昆蟲,後來是有脊椎動物中的鳥,以及哺乳動物中的蝙蝠。他們既是陸生動物,又適於飛行。
世界上的鳥有9000多種 100萬種以上的昆蟲
鳥適於飛行的特點:鳥類的體表被覆羽毛,前肢變成翼,具有迅速飛翔的能力;身體內有氣囊;體溫高而恆定。鳥類的身體結構和生理特點是與它的飛行生活相適應的。
昆蟲的特徵:昆蟲有三對足,能爬行;有的昆蟲的足特化成跳躍足,能跳躍;大多數昆蟲都有翅,能飛行。昆蟲是無脊椎動物中惟一會飛的動物。
昆蟲的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運動器官——翅和足都生在胸部。外骨骼是覆蓋在昆蟲身體裡面的堅韌的外殼,有保護和支持內部的柔軟器官、防止體內水分蒸發的作用。
昆蟲的分類:昆蟲的分類屬於節肢動物(身體由很多體節組成;體表有外骨骼;足和觸角分節的是節肢動物)
兩棲動物:水陸兩棲生活,用肺呼吸,同時用皮膚輔助呼吸,這樣的動物叫做兩棲動物。
動物的運動:家兔的骨骼,關節模式圖,肌肉與骨和關節的關系8上P29
骨、關節和肌肉的協調配合:骨的位置的變化產生運動,但是骨本身是不能運動的。骨的運動要靠骨骼肌的牽拉。
運動需要運動系統,神經系統的控制和調節。需要能量的供應,因此還需要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等系統的配合。
動物的行為:取食行為,防禦行為,繁殖行為,遷徙行為等。也可分為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社會行為的特徵:具有社會行為的動物,群體內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組織,成員之間有明確的分工,有的群體中還形成等級。這是社會行為的主要特徵。
群體中的信息交流:8上P39
生態平衡:食物鏈和食物網中的各種生物之間存在著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關系。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佔比例總是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這種現象就叫做生態平衡。
動物與生物反應器:利用生物反應器來生產人類所需要的某些物質,可以節省建設廠房和購買儀器設備的費用,可以減少復雜的生產程序和環境污染。
動物與仿生:科學家通過對生物的認真觀察和研究,模仿生物的某些結構和功能來發明創造各種儀器設備,這就是仿生。
菌落:細菌的菌落比較小,表面光滑或黏稠,或粗糙乾燥。真菌的菌落一般比細菌菌落大幾倍到幾十倍。黴菌形成的菌落常呈絨毛狀、絮狀或蜘蛛網狀,有時還呈現紅、褐、綠、黑、黃等不同的顏色。
細菌的發現:荷蘭人列文•虎克製作了200~300倍的顯微鏡,觀察老人的牙垢,發現細菌。
巴斯德用鵝頸瓶證明了細菌是由原已存在的細菌產生的。還發現了乳酸菌和酵母菌,提出了保存酒和巴氏消毒法以及防止手術感染的方法,後人稱他為「微生物學之父」。
細菌的形態和結構:細菌的個體十分微小,大約10億個細菌堆積起來,才有一顆小米粒那麼大。只有用高倍顯微鏡或電鏡才能觀察到細菌的形態……細菌沒有細胞核8上P60
細菌的生殖:細菌是靠分裂來進行生殖的,有些細菌在生長後期,個體縮小、細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是細菌的休眠體,對不良環境有較強的抵抗能力
真菌的繁殖:真菌是通過產生大量的孢子來繁殖後代的。
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作為分解者參與物質循環2.引起動植物和人患病3.與動物植物共生。
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8上P70
生物分類:分類的依據是生物在形態結構等方面的特徵。分類的基本單位是種。
植物的分類:8上P81
生物分類從大到小依次是:界,門,綱,目,科,屬,種。
生物8年級下
植物的生殖:
有性生殖:它們通過開花、受粉並結出果實,由果實的種子來繁殖後代。種子中的胚,是由兩性生殖細胞結合成受精卵而發育出來的。
無性生殖: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
嫁接:就是把一個植物體的芽或枝,接在另一個植物體上,使結合在一起的兩部分長成一個完整的植物體。
變態發育:在由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過程中,家蠶的幼蟲與成體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差異很大。這種發育過程稱為變態發育。
完全變態:經過卵、幼蟲、蛹、成蟲四個時期,這樣的發育過程為完全變態。
不完全變態:經過卵、若蟲、成蟲三個時期,這樣的發育過程為不完全變態。
鳥類的生殖和發育過程:包括求偶、交配、築巢、產卵、孵卵和育雛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遺傳是指親子間的相似性,變異是指親子之間和子代個體間的差異。生物的遺傳和變異是通過生殖和發育而實現的。
相對性狀: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形式。
基因和染色體:細胞核內有染色體,染色體內有蛋白質和DNA。每一種生物細胞內染色體的形態和數目都是一定的。
在生物的體細胞(除生殖細胞外)人的體細胞中染色體為23對
1883年比利時胚胎學家比耐登發現馬蛔蟲的精子和染色體都只有2對染色體中的其中2條。
基因經精子或卵細胞的傳遞8下P30
1858~1865奧地利的孟德爾發現了基因的顯性和隱性
1902年美國細胞學家麥克郎在男性細胞中發現一對染色體與其它染色體不一樣,他把這對染色體稱為性染色體。
1905年美國細胞學家威爾遜把男性性染色體稱為X染色體和Y染色體,女性細胞中同一對染色體是一樣的,都是X染色體。
1953年美國青年學者米勒模擬原始的地球條件和大氣成分,合成了多種氨基酸。
生物進化的趨勢: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陸生。
達爾文的自然學說:在自然界中,生物個體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只有那些具有有利變異的個體,在生存斗爭中才容易生存下來,並將這些變異傳給下一代,而具有不利變異的個體則容易被淘汰。像這樣,自然界中的生物,通過激烈的生存斗爭,適應者生存下來,不適應者被淘汰掉,這就是自然選擇。生物通過遺傳、變異和自然選擇,不斷進化。
病原體:引起傳染病的細菌、病毒和寄生蟲等生物。
傳染病流行的三個基本環節
傳染源:能夠散播病原體的人或動物。
傳播途徑:病原體離開傳染源到達健康人所經過的途徑。如空氣傳播、飲食傳播、生物媒介傳播等。
易感人群:對某種傳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該病的人群。
傳染病的預防措施:傳染病的預防措施可以分為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和保護易感人群三個方面。
人體的三道防線:1.皮膚和黏膜2.體液中的殺菌物質和吞噬細胞3.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細胞產生的抗體。
第三道防線是人體在出生以後逐漸建立起來的後天防禦功能,其特點是出生以後才產生的,只針對某一特定的病原體或異物起作用,因而叫做特異性免疫(又稱後天性免疫)
免疫的三個功能:1.清除體內衰老、死亡和損傷的細胞2.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產生3.監視、識別和清除體內產生的異常細胞。
免疫的害處、計劃免疫:8下P78
處方葯(RX):必須憑執業醫師或執業助理醫師的處方才可以購買,並按醫囑服用葯物。
非處方葯(OTC):不需要憑醫師處方即可購買,按所說說明服用葯物。
人工呼吸的方法,胸外心臟擠壓:8下P84
外出血:可分為毛細血管出血、靜脈出血和動脈出血8下P85
吸煙吸毒的害處:8下P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