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港經濟雜志
A. 重慶直轄十年文章
重慶,一座充滿動感和韻律的城市。生機勃勃的巴渝大地,日新月異的城鄉變化……這一切,都得益於中央直轄和西部大開發開啟了重慶歷史的新航程。
中央直轄—-重慶騰飛的翅膀
將歷史翻回1997年,直轄之初的重慶,百事待舉。面對難題,自強不息的重慶人,肩負著中央交辦的「四件大事」,用智慧和汗水,實現了工作的穩步推進:
大事之一:扶貧攻堅萬眾一心。重慶3100萬人中,三分之二居住在農村,這就是大城市帶大農村的特殊市情。重慶人立足促進城鄉協調發展,點上,建立起布局合理的城鎮體系;線上,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構建起城鄉聯系大通道;面上,分類指導都市發達經濟圈、渝西經濟走廊、三峽生態經濟區等三大經濟區的發展。
為使農民增收致富,重慶先後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三百工程」相繼實施,使農民真正得到了實惠。每年都多渠道籌集投入10億多元,推進十個農業產業化百萬工程;出台了用地、戶籍、融資、基礎設施建設等6項配套扶持政策,實施百個經濟強鎮工程;採取了培訓補助、輸出獎勵、費用減免、權益保障、回鄉創業等5大措施,實施轉移百萬農村剩餘勞動力工程,先後有613萬農村勞動力實現轉移。全社會廣泛參與開發性扶貧,扶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直轄初的12個國家級、8個市級貧困縣已成建制脫貧,貧困人口由366萬人減至65萬人。
大事之二:百萬移民有序搬遷。三峽100萬移民被稱為「世界級難題」。移民工作的重點、難點都在重慶。重慶庫區動態移民達107萬人,占庫區移民的85%以上。重慶人把大規模的移民遷建、城鎮復建、產業重組、功能重構當作加快經濟社會發展的一次難得機遇。經過艱苦努力,已搬遷安置移民81.47萬,其中異地安置13.98萬,庫區基礎設施和城鎮各項功能得到完善,夯實了經濟發展基礎。復建房屋1338萬平方米,移民人均住房面積比搬遷前增加了10多平方米。移民的教育、文化和醫療條件都有了很大的改善。針對庫區出現的產業空虛問題,重慶人又開始了認真實施《三峽庫區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使移民「安穩,致富」。
大事之三:國企改革波瀾壯闊。作為老工業基地之一,重慶集「東北現象」和「西部現象」於一身。直轄初,國企歷史包袱沉重,結構性矛盾突出,負債率都在80—90%。為突出重圍,重慶響亮提出:舉全市之力打好國企改革攻堅戰!「5444」的新型工業化發展思路順勢萌生。計劃到2010年,工業經濟總量、工業集中度、工業經濟效益和質量、信息化水平和科技創新能力、人民生活和就業水平實現「五個顯著提升」;集中力量發展汽車摩托車、裝備製造、資源加工、高新技術「四大重點產業」;抓好優化調整生產力布局、改造提升傳統產業、著力發展循環經濟和充分發揮勞動力資源優勢「四大戰略任務」;實施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擴大對內對外開放、發揮人才支撐保障作用、加強組織領導「四大保障措施」,走一條有重慶特色的新型工業化道路。
幾年來,全市三分之二的企業改制為股份制企業,股份制經濟佔全市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60%以上。國有經濟比重由直轄前的70%下降到50%以下,非公有制經濟支撐起重慶經濟的半壁江山。2000年國有企業實現了整體扭虧,此後,企業盈利連年大幅攀升。2004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增長23%,利潤增長40%。
大事之四:生態重慶魅力初現。生態安全是重慶肩負國家和民族的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全市上下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進生態環保,直轄八年共投入200億元實施小流域和水土流失治理、「藍天工程」、「碧水工程」和「青山工程」。城市大氣和噪音污染得到明顯控制,一批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場建成投入運行,庫區水質保持在Ⅱ、Ⅲ類標准,地質災害防治、天然林保護和退耕還林還草初見成效,生態環境得到有效改善。
西部大開發——重慶加速發展的引擎
西部大開發戰略,吹響了重慶城鄉加速發展的號角。重慶,正以日新月異的速度變化著:
變化之一:經濟實力躍升台階。在健康、協調、可持續發展和「能快則快盡量快」思路指導下,重慶人創造了前所未有的「重慶速度」,GDP增長一年一個台階。2004年成為直轄以來發展最快最好的一年,地區生產總值實現2665.39億元,比上年增長12.2%。地方財政收入增長40.5%,絕對數是1996年的5.5倍。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3.9%,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4.5%。2004年中國城市競爭力排行榜上,281個參評城市中,重慶排名第12位,列西部城市第一。
變化之二:交通建設提速發展。伴隨著西部大開發,全市交通建設大提速。幾年時間,「八小時重慶」主幹工程和「半小時主城」暢通工程先後建成,最邊遠區縣到達市區的時間由過去的2天縮短到現在的8小時,主城九區間的通達不超過半小時。鐵路、高速公路、空港機場、航運碼頭建設此起彼伏。重慶人把交通發展目標整整提前了10年,「天塹變通途」的世代憧憬,正快速變為現實。到2010年全市將形成高速公路「二環九射」、鐵路「一環八射」、機場「一大兩小」、水運「一干兩支」,結合管道運輸的綜合立體交通網路。
變化之三:對外開放內外並重。近年來,重慶的開放型經濟加速發展,開始進入「引進來」「走出去」並舉的新境界。直轄八年來,外貿累計出口86.5億美元。2004年突破20億美元,同比增長31.9%。累計利用外資達到41億美元,引進外資企業3600多家。《財富》雜志把重慶列為中國第四大投資熱點。世界500強中的福特、ABB、拉法基、法國水務、家樂福、麥德隆等知名企業紛至沓來。國內區域經濟合作加強,2004年實際利用內資達86億元,同比增長51.7%,增速比上年提高40個百分點。
變化之四:商貿流通繁榮活躍。近年來,中央商務區、區縣商圈、專業特色街和社區商業四個層次的商業不斷發展,全市商業網點面積目前已達2600萬平方米,人均0.84平方米。2004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4.3%。市場購銷兩旺,消費品零售總額比1996年增長109.7%。住房、汽車、通信、教育和旅遊成為新的消費熱點。
變化之五:社會事業蓬勃發展。初中升入高中段教育的比率達到80.7%,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就業率居全國前列。重慶奧體中心、三峽博物館等社會公益設施順利建成,國際會展中心、重慶大劇院、科技館、城市規劃展覽館等十大文化建設項目先後啟動。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完善,80多萬下崗失業人員已有63萬實現了再就業,城鎮失業率控制在4.12%。
亞太市長峰會——重慶伸出了擁抱世界的雙臂
2003年10月,中國重慶市獲得2005年亞太地區市長峰會主辦權。亞太城市市長會議,是澳大利亞布里斯班市創設的國際性民間組織會議,是亞太地區城市政府及商界加強交流、推動合作的重要平台,是在國際上有著廣泛影響的市長論壇。
重慶經過激烈的角逐,從6個申辦城市中脫穎而出,成為2005年亞太城市市長峰會主辦城市。這是亞太城市市長峰會第一次在中國、第一次在亞洲舉辦,重慶獲得主辦權,是中國乃至亞洲城市的榮幸。
「內聚人心促發展,外樹形象交朋友」。重慶人把承辦好這次盛會作為一次機會。重慶先後安排了近70億元投資,開工建設了56個市政建設項目和77個配套項目。重慶的城市功能將更臻完善,核心競爭力將進一步增強。這一切,將給蒞會的嘉賓以全新的感受。
這些應該是直轄的變化吧 ``
B. 香港有幾個機場
截至2019年5月,香港處於使用中的機場只有一個,就是香港國際機場。香港國際機場位於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離島區大嶼山赤鱲角,距離香港的市中心約34公里。
香港國際機場自1998年7月啟用,先後超過60次獲選為全球最佳機場。機場擁有兩座客運大樓及兩條跑道,為香港帶來巨大的社會及經濟價值。2018年5月,香港機場再次榮登「世界十佳機場」榜首。
2018年9月20日,香港國際機場將正式啟用自助保安閘口,採用生物特徵技術,為離港旅客進入機場禁區前核對證件。2019年5月15日,第十屆世界航空公司排行榜新聞發布會暨第九屆世界空姐節頒獎典禮在香港舉行,香港國際機場連續第十次榮登「世界十佳機場」榜首。
(2)空港經濟雜志擴展閱讀
1998年7月香港國際機場啟用前,香港使用的是另一個機場——香港啟德機場,但該機場於1998年7月5日停止使用。
1998年7月5日晚上,啟德機場結束73年的歷史任務。最後一班在啟德機場降落的航班,為當晚11時38分由重慶江北國際機場抵港的港龍航空KA841號班機;而最後一班在啟德機場起飛的航班,則是7月6日深夜0時02分起飛,從香港前往倫敦希斯羅機場的國泰航空CX251號班機。
1998年赤鱲角的新機場落成,取代啟德成為今日的香港國際機場。而啟德機場關閉後,客運大樓並未立即被拆除,而是改作政府部門辦公室,並易名為啟德政府大樓。
C. 有誰知道t天津東麗區有哪些公司直招 空港經濟區也可以
技術,物流,汽車,金融等更多的比較,可以看作是受機場支援工業,科技大廈,融合廣場,TDF樓宇單位留多一些。當然,機場在施工階段,現在房地產行業也有一些公司。
D. 香港有幾個機場,分別叫什麼名字
香港只有一個國際機場。叫做香港赤鱲角國際機場。
E. 請問廣州哪個地區的發展潛力最大
「北京出版產業與文化」研究基地首席專家李頻4月24日做客人民網傳媒頻道,就「中國期刊業的發展趨勢」與網友進行了在線交流。這也是「傳媒·期刊產業發展系列訪談」繼《瑞麗》總編劉丹暉、《汽車族》總編孫剛和《南風窗》總編朱學東之後,邀請到的第四位嘉賓。
李頻在訪談中講到,「期刊是城市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沒有高度發達的城市文明就不可能有高度發達的期刊文化」。他認為「21世紀中國期刊的發展集中要審視的就是以北京為代表的京津塘地區和以上海為核心的長三角地區,和以廣州為代表的珠三角地區。這三個地區擁有中國相當大的期刊存量,從城市化發展看它們聚集了相當多的潛在讀者群。在今後一段時間內,這三個地區經營期刊能夠得到由『人口紅利』帶來的較大和較好利潤。」
訪談中,李頻還就「中國期刊業未來的發展」問題回答了網友的提問,「從整體上來講中國的期刊發展是處於轉軌過程中,是向好的方面在爬坡,我們不能夠簡單的以發行、以廣告這兩個指標體系來看中國的期刊。」他認為從媒體角度講,組成大規模的單媒體的期刊集團是不現實的,「主要原因是中國的期刊發展已經錯過了發展的最佳時機。如果在電視和網路發展起來之前還有可能考慮這個問題,但是電視和網路發展起來以後已經大大的削弱了期刊的發展空間。」
作為期刊業研究專家,李頻十分關注將於5月13日在京舉行的第三十六屆世界期刊大會,他表示,這將為中國期刊的發展提供有力契機。
李頻現任北京印刷學院編審,北京出版產業與文化研究基地首席專家,期刊研究所所長。《新華文摘》學術編輯委員會委員,中國期刊協會常務理事;中國編輯學會理事;中國茅盾研究會理事;中國葉聖陶研究會理事。主要從事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國期刊產業化集團化研究、北京市社科規劃項目北京地區刊型廣告現狀與管理對策研究等。
F. 國家建立蘭州新區的意義
國家建立蘭州新區的意義是:蘭州新區是未來發展的預留地。
蘭州新區被分成了現代農業示範園區、空港物流園區、臨空產業園區、裝備製造業園區、新興產業園區、循環產業園區、生態休閑區等十個園區。
其中僅生態休閑區就佔地50平方公里,將依託現有的一塊濕地,建成主題文化公園,此外還有248平方公里將被儲藏起來,表面是生態修復,其實質是未來發展的預留地。
(6)空港經濟雜志擴展閱讀:
蘭州新區位於隴西黃土高原的西北部,是青藏高原、蒙古高原和黃土高原的交匯地,也是祁連山脈東延之餘脈插入隴西盆地的交錯地帶。
地區屬典型的黃土高原丘陵地貌類型,平川、梁峁、溝壑及河谷地貌發育。整個地域寬闊,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東西兩面是低矮黃土山丘。
南北長60公里,東西最寬處21公里,平均海拔高度1910米。土質多為黃綿土,土層深厚,表面土層平均厚度在0.5~3米之間,自然植被稀疏。
G. 辦免費贈閱的廣告類期刊需要什麼手續
近幾年來DM雜志在我國迅速發展,全國各地DM雜志雖然沒有準確的統計,但估計在40—50家左右。但能夠跨省的也就只有一二十家。DM雜志發展迅速的原因是:不需要申請刊號;針對地域性的廣告主;完全放棄發行的贏利以廣告客戶為導向。在國外,DM雜志廣告已佔據廣告市場10%-20%的份額。而在國內,DM雜志廣告占還不到我國廣告市場的1%,與國外相比我們還有很大的空間。目前北京、上海、廣州都形成了當地優秀的DM類雜志,如北京的《目標》、上海的《生活速遞》等等。
一、引言
傳統上講DM(Direct Mail Advertising)是直郵廣告的簡稱,即指將宣傳品以指名的方式直接遞送給最終消費者。這一源於美國的新興廣告形式已成為西方繼電視、報紙後的第三大廣告媒體。而DM雜志因其針對性強,投遞准確,信息攻勢猛烈,免費贈閱等優勢,近年來在我國發展非常迅速,利用營銷資料庫及其它數據處理技術,有著與廣播, 電視, 報刊等傳統媒體截然不同的風格。DM雜志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內容和廣告客戶的結合更為緊密,甚至從某種意義上說,內容板塊的設定就是圍繞客戶的開發和服務來進行的。
二、DM雜志的特點:
1.免費發行
DM直投雜志,它區別於傳統期刊的優勢可能就是它的發行方式,免費贈閱。這種發行方式在期刊的運作上,其實是帶著另一種優勢的,就是你的雜志可以沒有選擇障礙地進入讀者手裡。因為免費贈閱,所以可以在內容策劃或封面策劃上,不必花傳統雜志那麼大的力氣去想怎麼做一場秀,吸引眼球購買;DM繞開了這一步,在內容運作上,DM要比傳統期刊的特色要求簡單得多。
2.目標明確
DM雜志不同於其他傳統廣告媒體,它可以針對性地選擇目標對象,有的放矢、減少浪費。是對事先選定的對象直接實施廣告推廣。客戶接受者容易產生其他傳統媒體無法比擬的優越感,使其更自主關注所宣傳的產品。一對一地直接發送,可以減少信息傳遞過程中的客觀揮發,使廣告客戶效果達到最大化。
3. 專業性強
DM雜志,讀者對象明確,讀者群也相對比較集中和穩定,因此採用點對點的定向發行手段更加有效。這也是DM雜志的特點,並不追求發行的絕對數量,而是追求發行的有效性。對於專業性較強的行業期刊,一般讀者也很難看懂,想提高也不太可能,也沒有必要。因為行業雜志的廣告也是有效的,靠行業價值鏈上下游的供應商的廣告存活,所以行業內的特定讀者並且有一定的采購決策權和話語權的讀者往往是客戶最關注的,其他的讀者再多也屬於無效發行。而且現在隨著印刷越來越精美,印製和發行成本往往高於發行收入,而達到一定發行量後廣告量並不隨發行量同比增長,所以很多DM雜志還要控制發行量,找到廣告與發行的最佳平衡點,使效益最大化。
4.廣告靈活
DM直投雜志,形式和內容高度統一, 受閱率提高, 讀者就是商品信息的接受者, 直投廣告這種形式豐富了媒體的層次, 起到引導消費的作用,DM廣告目前佔到我國廣告市場近1%的市場份額, 與國外相比, 成長空間巨大, 在廣告已經成為媒體主要收入來源的今天,廣告命中率極高的DM媒體將對廣告主產生巨大的吸引力。
三、行業管理
隨著期刊業的繁榮發展,期刊的贏利模式會從以發行收入為主(如《讀者》等大眾文化期刊)過渡到以廣告收入為主(如時尚類期刊、財經類期刊)。這就是所謂的廣告化。與之相適應,期刊的廣告版面比例會越來越大,設計會越來越精美,從內容策劃上會越來越多地考慮到廣告主的要求。由廣告化逐漸衍生出厚刊化、全彩化等發展趨勢。
與大多數的傳統媒體不同的是,DM雜志是以質量取勝的,要求的是傳閱率、有效率、關注率及影響率。所以我們在內容上必須滿足消費者的需要,符合政策的規定。信息本身就是內容,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信息的篩選是關鍵問題。DM雜志不是純粹廣告集錦的小冊子,相反, 看上去更應該像是一本高檔的服務性雜志。
DM雜志以她特有的魅力也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DM雜志隊伍中來。但對DM雜志而言,又決非遍地黃金,不成功也難。因為渠道資源的佔有及投資量的大小,始終是決定該類雜志發展的兩條生命線。渠道資源的佔有影響著目標受眾的精準化,從而決定著廣告投放效果,反過來也就是DM雜志的收益,我們的免費發行,要有準確無誤的渠道;雜志前期的投資量則是在前期只有投入而無收入的媒體運營的基礎,因為對一本新雜志而言,要得到廣告主的認可需要半年以上的市場導入期。這一點作為新的進入者我們必須有準備,可以說是萬事開頭難吧!
DM雜志的經營模式實際上就是資料庫營銷模式。利用有價值的數據進行精確發行。並從廣告上那裡得到利益回報。其中資料庫的建立是關鍵。折舊需要我們有一批敬業的渠道開拓人員,在進行發行的同時,必須准確的錄入受眾信息。從而建立我們的准確的資料庫, 成為我們的盈利之本。
四、DM雜志的數據(以DM雜志《????》為例)
由廣告公司主辦的DM雜志《????》已經出了5期,《????》從小到大,從雜亂到有序,到目前逐漸固定了自己的風格。雜志的欄目設置日見明晰,很多版塊已趨於固定,並深受讀者的歡迎,此外還有大量專業人士賜稿,極大豐富了雜志的內容,提升了雜志檔次。成為行業內品牌媒體。
下面我們就以該刊為例說明行業DM雜志的特點。
《????》DM是市場細分的DM雜志。他適合更細分的讀者群的需求。他的發行量也不能作為評估DM雜志的唯一標准。假設一本專業雜志發行30000冊,如果這個發行區域內的目標受眾也只有30000餘人,雖然這個DM雜志發行量從絕對量來說是少的,但是從相對的意義上講,這的確是一本在本專業細分市場非常是有影響力的DM雜志。
1. 《????》DM雜志投放比例: ????
2.平均每期廣告版面占總版面的70-80%
3.《????》雜志的每期發行量為30000餘冊
4. 80%以上的讀者為企業有決策權的經理和采購人士
5.發行特點及優勢
(1)、發放對象皆是具有購買需求的企事業單位,符合各廠商的市場目標對象。
(2)、全國范圍動態發放,覆蓋面廣,廣告經費的投入,物有所值。
(3)、宣傳周期適中,完全迎合客戶廣告累積投放需要,效果突出。
(4)、內容資料由廠商和本刊專職采編每期更新30%以上,使用者的查閱頻率高。
(5)、便於保存和查詢,廣告效果持久。
6.發行區域分布:
邢台60%、邯鄲17%、衡水 15%、承德3%、其它 5%
《????》作為DM信息媒體,目前已成為業內讀者查找加盟連鎖的必需工具與資料。因此,他的廣告不僅可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同時,也引導了采購者購買的方向。
在這個傳媒行業山雨欲來的時期,作為傳媒人,潛心奠基,靜心沉澱,謀求長期、有序的發展才應是我們共同的目標。我們也期待籍此接觸更多的業界同仁和廣告主,發掘廣闊的市場空間,創造潛在機遇!
------------------------------
著石頭之美以快哉!
隘口石
等級:光明使者
積分:1752
帖子:1028
發表於:05-08-05 17:34 編輯 管理 引用 第2樓
DM雜志:都是免費惹的禍
編者按:前一段時間一本叫《福祿壽》的直投雜志倒閉了,而今後,可能有相當大的一部分目前正在經營的DM雜志將失去市場准入資格。因為國家工商總局從今年開始正式施行的「第17號令」中規定,DM雜志的承辦條件提升為150萬元以上的注冊資本,同時企業的成立時間必須在3年以上。一些地方工商局已發出通知,要求在2004年取得經營許可證的DM雜志在今年3月份重新申請登記。本期,我們從專家、從業人員和記者的角度全面解讀DM雜志的經營和未來的發展,希望為中國的DM市場從粗放式的經營模式走出來提供一些思路。
深度分析
慧聰國際媒體研究中心市場總監蘇玉平在前些日子表示,DM雜志的廣告份額2005年將會有30%以上的增長。但這樣的預測隨著新政策的出台將使很多經營者和投資者喜悅不再,於是,業內調轉目光,開始重新審視這個震盪中的行業。
天生黑戶?
但據筆者觀察,運營DM雜志的企業中,盈利狀況良好的卻不足1%。有人說,DM雜志獨特的風景是:一方面,總有熱血之人揭竿而起;另一方面,不斷有人慘烈地倒下。
在很多人的眼裡,DM雜志經營者手中握著合法的工商手續,卻很難擺脫「天生黑戶」的命運:投資者因擔心政策風險對其避而遠之;廣告代理公司因其同為廣告企業所以很難在心理上接受為其做廣告代理;行業協會或行業同盟也多年無法形成。所以,中國的DM雜志,幾乎都是孤軍奮戰。
看不見的讀者
免費直投——作為DM雜志的發行方式曾一度成其獨有的賣點,可實際情況卻是,直投出去的雜志在到達真正的讀者之前就已經大量流失了:一部分被門衛、秘書、服務員等不該拿的人拿走了;還有的在不願配合的小區物業等中間環節滯留起來;甚至還曾發現有人專門搜羅這樣的雜志去賣廢品……因為DM雜志是免費的。
針對DM雜志的發行之病,一種稱做讀者實名資料庫的發行控制方法有一定的療效,也備受推崇。北京一家叫做《精美》的DM雜志曾經認為:「資料庫是神,也是靈魂。」
資料庫營銷在國外由來已久,其最大的價值在於篩分出一定群體的共同興趣,並針對這些共同興趣進行營銷。而篩分共同興趣是一項復雜的信息處理工程,國內DM雜志的資料庫還普遍做不到這一點。他們往往是通過區分受眾的居住地點或購買某一物品等簡單因素設立資料庫,對於資料庫內受眾在不同時期的消費需求、實際經濟狀況乃至工作、生活上的重大變化都無法掌握。這些受眾對免費直接投來的DM雜志是否感興趣、是否真正會拿起來翻看,都仍舊是個謎。
居高不下的成本
印刷費的高昂令DM雜志的成本居高不下,通常一本160頁左右的雜志印刷費在10元左右。如以印量1.5萬冊計算,全年印刷費為10×1.5×12=180萬元,而管理等其他成本大約100萬元/年。如此算來,企業保本底線應為稅前廣告收入不低於300萬元/年。
我國雜志廣告在整個媒體廣告份額中僅佔1%左右,DM雜志則佔得更少。大多數的廣告主對投放雜志廣告還不太理解,對DM雜志更是慎而又慎、缺乏信任度。
在市場的壓力下,一部分DM雜志採用減少頁碼、降低印量的方法縮減成本。但社會影響力隨之減小,廣告收入愈加減少。另有部分DM雜志則利用自身的資源開發了畫冊製作、為政府部門做專刊、特刊等其他業務獲取了一定的收入對DM雜志進行貼補,在艱難維系中塑造著品牌。
同質化的競爭
DM雜志從一誕生面臨的競爭就異常激烈。首先,DM雜志政策上進入門檻低、技術上好像也很簡單,於是眾多廣告公司蜂擁而至,曾經一些國內的中型城市一度出現六七本DM雜志同台競技的場面。
其次,DM雜志的從業者大多為廣告人,對傳媒行業的理解較淺,傳媒專業知識也相對匱乏,再加上DM雜志這種新生業態幾乎沒有什麼固定成型的模式可以沿襲。於是,相互間的簡單模仿便成了在市場中渡河的惟一木板,各DM雜志間的同質化相當嚴重。
差異既然創造不出來,低層次的競爭便成了主流:相互間的詆毀、通過回扣做人脈生意、惡性價格戰等不勝枚舉。我們看到一些城市的DM雜志單版價格已降到1000元以下甚至免費,混亂局面撼動人心。
DM 做個命中率高的銷售公司
在一家旅遊網站當副總的李晨2004年入住北京某高檔住宅小區,於是每月他都能收到一本免費的雜志。開始以為不過是直投廣告罷了,但翻閱了幾期發現其實里邊的資訊還是很豐富的,而且還有一些有深度的專題策劃。「當時我正打算買一台筆記本電腦,剛好那期雜志介紹了多款名牌電腦,其中一款正在為讀者搞高爾夫卡、電子記事本、美容卡等抽獎活動,於是我就選擇了這款電腦。」李晨坦言這本雜志對自己還是有用的,他會花時間瀏覽里邊的廣告和內容。
不可忽視的傳媒
DM免費雜志是引進國外的一種直接投遞到消費者手中的新興雜志營銷方式,DM免費雜志面向特定的人群投放,一般為高檔社區或者是高檔消費場所,以擴展特定城市的消費影響力。從1998年中國出現第一本DM免費雜志《生活速遞》以來,這種媒體就分去了平面媒體的一杯羹,成為傳媒市場不可忽略的一股力量。
記者從國家工商管理總局廣告司了解到,截至2004年5月,全國正式批准發行的DM免費廣告雜志有40家,申報備案的還有200多家。據傳媒人俱樂部總經理郭峰介紹,其實全國市場上沒有合法身份但卻存在的DM雜志的數量非常可觀,估計有上千家。
由於DM雜志不需要申請刊號,針對地域性的廣告主,完全放棄發行的贏利以廣告客戶為導向,因此1998年以來,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DM雜志的競爭已經逐漸激烈,《生活速遞》、《目標》、《品味》、《資訊生活廣告》、《萬房》、《廣廈資訊》、《媽媽寶寶廣告》、《新生活》、《Flink Life》、《上海·百花》、《METRO ZINE》等發展初具規模,其中《生活速遞》一路領先,《目標》則後起之秀,他們成為DM雜志中的佼佼者。
「雖然在消費超級大國美國,DM廣告佔到了媒體廣告總量的20%左右,在中國,DM雜志僅占據國內廣告市場近1%的小小份額,但是DM雜志的發展已經成為不可小覷的一股媒體力量,市場前景巨大。」郭峰說。
延伸DM雜志的功能
據悉,經營《生活速遞》的宇宙流廣告公司在廣告經營處於相對穩定的情況下,已經開始調整經營戰略,從渠道開發轉向內容建設,他們從《時尚》、《瑞麗》等專業時尚雜志挖人強化內容,力求通過專業的內容吸引讀者,進一步提升DM雜志的閱讀率。
「國外DM有幾個特徵:它的印刷成本和製作成本相對是低廉的,它裡面的產品非常穩定,內容的指導性很強,對於消費和生活具有很直接的指導意義。《生活速遞》6年的發展,發行量的擴充很艱難,只增長了一倍,但我們現在正在轉變思路。現在讀者能夠選擇你這個雜志是因為你能夠更直接地、更貼近生活地來指導他日常生活,而不是你能到達他。」《生活速遞》出品人劉峻谷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除了把內容作為一個發展方向外,劉峻谷還在開發另外一個副產品——消費地圖。「假設咱們兩個人今天要約一頓飯,吃上海菜,這張地圖能夠滿足你的某些需求,電話你就可以查的到,還有區位。當然不僅僅局限在餐飲領域,可以開發出很多領域的消費地圖來。」 劉峻谷對記者說。
如今劉峻谷手裡有著大量的讀者數據,這種資源在消費層次越來越細分的市場經濟中顯得尤為重要。劉峻谷認為,DM不僅是直投廣告,而且是「Data Base Marketing」(基於資料庫的市場運作)。他相信,靠著數據的鋪墊,他能做起命中率更高的銷售公司,能做起更加紅火的生意。
逆向思維辦DM雜志
通常的DM免費雜志的經營思路是針對特定客戶辦一本雜志,然後再把雜志通過特定渠道送到目標客戶手中,然後再利用手中的客戶資源去吸引廣告客戶。在北京空港龍翔廣告公司副總經理吳波看來這種模式的風險比較大,前期投入比較大,如果資金不足以支撐,將很難繼續維持。
作為《北京攻略》的獨家經營者,北京空港龍翔廣告公司從一開始對這本雜志有著明確的經營思路,他們在「分眾傳播、渠道為王」的主導戰略下,採用逆向的思路,首先明確這本雜志服務於高端品牌,然後根據他們的需求開發高端媒體,繼而影響高端人群。傳播渠道的倚賴是其中至關重要的競爭形式之一。
「《北京攻略》是一本完全針對機場高端受眾人群,引導時尚消費資訊類的直投雜志,以『口袋書』的形式在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到達區獨家發行。這本雜志從一開始就天然具備『發行渠道優勢』,並因此而產生了『壟斷優勢』及目標受眾市場細分優勢。」 吳波說。
吳波最得意的是由於這種特殊的經營模式,雜志還沒有出來,就與多家廣告客戶簽訂了合約,前期資金投入的風險大大降低。
一期20萬冊的真實發行量和機場這個惟一的發行渠道可以保證對高端人群的覆蓋率。由於渠道的獨占性和發行數據的可控性,加上內容針對高端人群設置,無論在到達率還是閱讀率上預期都可以獲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前期的廣告銷售就順理成章地達到預期了。
「2005年我們將把這種模式復制到上海、廣州和其他城市,從而搭建起一個覆蓋全國主要機場和高端人群「城市攻略」的媒體平台,如果這個網路一旦建成價值不可估量。」 吳波表示。
何為DM雜志?
DM雜志是Direct mail的縮寫,意為「直接郵寄廣告或直投廣告」,它的法定稱謂為固定形式印刷品廣告,國家工商總局在第「17號令」中對其還有諸多規定,比如必須由主營廣告的廣告公司承辦、不能刊登非廣告信息、不能品人、編輯、出銷售發行、不能使用主辦、協辦、出版、雜志、本刊等容易與報紙、期刊相混淆的用語等。
------------------------------
著石頭之美以快哉!
隘口石
等級:光明使者
積分:1752
帖子:1028
發表於:05-08-05 17:35 編輯 管理 引用 第3樓
天堂向左,DM向右
我沒讀過慕容雪村的那本被炒得很熱的小說,也不怕被認為是在拾人牙慧。現在市面上看到的很多DM雜志,確實與人們想像中的成功偏離了方向。而這一切,又是為什麼呢?
D M(Direct Mail 的縮寫,譯為直接郵寄廣告或直投廣告)是地地道道的舶來品,前些年可真沒有多少人知道其確切含義。這一點從中國早期的DM雜志幾乎全是外文雜志,像《Beijing》、《WALK》、《That's Guangzhou》等,可以得到印證。
但近兩年來,我們看到,很多人在大談、特談DM,很多廣告公司已投資或正准備投資做DM。於是,這個以前並不為人熟知的領域剎那間變得熱鬧起來。似乎DM成了點石成金的神奇手指,成了門檻很低、誰都可以來做的媒體概念。
誠然,我們並不否認中國的DM廣告市場潛力很大,因為從美國看,DM期刊的廣告營業額佔到整個期刊廣告營業額的20%,每年高達37億美元;而我國,該比例僅1%多一點,一年的廣告營業額不過幾千萬人民幣。我們也不否認一些占盡先機的DM雜志已經開始贏利,如《生活速遞》、《目標》、《新地產》等。
可是,在中國目前的廣告市場上,DM果真看上去很美嗎?
上篇 刊號是一種說不出的痛
在傳統報刊當中,DM是一個異類。它打破了先發行後廣告的模式(即發行量達到一定規模後,廣告才會源源而來),反其道行之,在媒體市場上單取廣告收入之一瓢。從某種意義上講,跟內容類網站的運作有異曲同工之妙。
DM與傳統報刊的區別,不僅在於經營理念與收入模式的不同,更重要的在於有沒有一個正式的刊號,由此而造成DM雜志在內容、發行、收入等方面陷入困境。而一旦DM雜志擁有了正式刊號,或是一本正規雜志按照DM的方式來做的時候,整個市場又將發生何種變化?
細說DM
在中國,DM雜志的正式名字叫「固定形式印刷品廣告」,經國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的審批,可獲得有效期一年的廣告刊登許可證。其依據的法規主要是《印刷品廣告管理辦法》和《關於固定形式印刷品廣告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
按照相關的規定,DM雜志名稱必須帶有「廣告」兩字,英文不得大於中文;內容必須全部是廣告,不得刊登其他非廣告信息;必須全部免費發行,一年內發布的廣告期數不少於6期,每期發行量不少於5000份(專業類)、10000份(綜合類)。
簡而言之,DM雜志就是以雜志形式出現的廣告信息,免費提供給讀者,廣告收入是其惟一的收入來源。它跟普通雜志有什麼不同呢?這里先看一下普通雜志的做法,再進行比較。
普通雜志按照《期刊管理暫行規定》第三章第十九條的規定,「正式期刊申請登記表經審核無誤後,發給編有『國內統一刊號』的『報刊登記證』」,經新聞出版管理部門審批後可獲得國內統一刊號,公開發行的還可獲得國際標准刊號,其一般格式如下為「ISSN XXXX-XXXX」和「CN XX-XXXX/YY」,其中ISSN為國際標准刊號的標識,CN為國內統一刊號的標識。
刊號只是普通報刊運作的一個起點,它並沒有去硬性規定具體的運作內容和方式。這里,我們簡單介紹一下媒體及其受眾的屬性,典型報刊的營收模式。
報刊等媒體作為文化產品,具有雙重屬性:商品性(實現經濟價值)和宣傳性(遵守國家的宣傳政策,保持公信力,實現文化、社會價值)。媒體受眾同樣具有雙重屬性:現時消費者(對報刊而言)和潛在消費者(對其他商品來說)。
報刊是一種可以售賣的商品,為讀者提供資訊信息,從而得到直接的發行收入。發行收入(R1)取決於發行價格(P)和發行量(Q)。
用數學公式表示為 R=λPQ,λ表示批發價與零售價之間的平均比率。
一般來說,由於同類報刊的可替代性比較強,所以很難通過調整價格達到提高發行收入的目的;而由發行渠道商決定的λ,通常也是報刊難以控制的外生變數。所以,實現發行收入最大化的方法主要是擴大發行量。
由於受眾具有雙重屬性,既是報刊的現時消費者,又是其他商品的潛在消費者,所以媒體又可以把受眾資源出售給企業獲得廣告收入。具體的形式是報刊通過廣告版面影響受眾的消費行為,企業為廣告版面向報刊支付推廣費用。廣告收入(R2)是間接收入,它是由廣告均價(p)和廣告版面數(q)共同決定的。
R2= pq
表面上看,廣告收入是由廣告價格和數量決定的;而實際上,它是由廣告投放效果決定。廣告投放效果則是取決於發行的有效性、精準性。這一點正是報刊市場細分化的理論起點。
最後,由於媒體除商品性外,還具有宣傳性、影響力,故憑借影響力組織或參與經濟活動可以獲得衍生的收入(R3)。這一點跟許多非贏利性民間組織比較類似。R3不易量化,但它取決於媒體影響力的大小,影響力則是由影響范圍、有效性、內容的客觀公正性、廣告質量等決定的。
對普通報刊來說,追求的是以上三項收入總和(λPQ+ pq+ R3)的最大化。但應當注意的是,三項收入的取得通常有先後順序,呈遞進關系,發行收入在創刊上市後馬上取得,廣告收入要在經營一段時間之後,衍生收入必須在具有一定的媒體影響力之後;另外,因雜志類型與經營模式的不同,不同雜志對三項收入的倚重比例不同,甚而會一項或兩項收入缺失。
DM雜志正是其中的一個特例。該類雜志採用免費派送的方式,所以發行收入為零;按規定只能刊登廣告信息,因此也就談不上什麼宣傳性和公信力(當然,我們不排除會有一定的影響力),衍生收入故忽略不計。這樣,DM雜志的收入就只剩下廣告收入。
前面分析過,廣告收入的多少取決於廣告投放效果和發行的有效性。而這兩點也正是DM雜志區別於普通報刊的特點,倘若這兩點做不好,DM雜志就很難取得成功。所以,對DM雜志來說,廣告看似最重要,但實際上最講究、最精華的卻是發行。這兩部分將在後文中詳細展開,這里不再贅述。
刊號之擾
DM雜志與普通雜志的不同表現在發行渠道、贏利模式、市場分類、受眾的資訊接受習慣等很多方面,但最終似乎都能歸結為刊號的不同。這張「准入證」的差異決定了媒體具體運作的差異,同時也為DM雜志的發展築起了一道更高的門檻,或者說是與其他雜志相比較的先天不足。
(一)信息與廣告孰重?
按規定,DM雜志的名稱中必須含有「廣告」兩字,雜志內容必須全部是廣告,不得刊登非廣告信息。而擁有正式刊號的雜志,則以刊登新聞等非廣告信息為主,並且沒有限制廣告版面所佔的比例。
這可以說是普通雜志與DM雜志在產品形態上的最大不同,也是刊號之於DM雜志最大的製作之困。
從形式上講,廣告不僅可以用圖片的形式來表達創意,還可以通過文字形式來實現。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軟文。正是以此為掩護,眾多DM雜志開始向非廣告內容領域拓展空間。「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大家看到的DM雜志,似乎沒有一本恪守著廣告內容的底線,而是任意過界。
至於這種行為,首先,從法規上講並沒有清晰界定什麼是文字形式的廣告,因此這只能算灰色區域的違規;其次,真是存在著許多的隱患。當DM雜志處於初創期,沒什麼名氣的時候,內容的違規根本無人理睬;可一旦具有一定的市場影響力的時候,就會有人找上門來。這時候,刊號也就成了制約DM雜志進一步發展的瓶頸。
回過頭來講,一本完全遵守規矩的DM雜志,僅相當於一本廣告作品集,如何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單憑廣告,又如何能培植起雜志的公信力、影響力?
(二)免費發行增加運營成本
在中國,報攤零售可謂一份報刊是否正規、合法,商業運作是否成功的試金石。當然,可以舉出例子,像科技期刊、學術期刊大多是通過郵訂來發行的;但並非說明它們不能擺上報攤,只能說它們不是商業化運作。
通過圖書引進方式進來的境外報刊是不能通過報攤零售的,只能在機場、賓館等指定場所零售。主要因為其刊號非國內新聞出版管理部門批準的,而是境外刊號。
DM雜志同樣不能擺上報攤,按規定只能免費派送,最根本的原因是由於其刊號是工商號。缺少一個由新聞出版管理部門審批的正式刊號,可以說造成了DM雜志在發行上的先天不足。
雖然說DM雜志顛覆了普通雜志先發行後廣告的贏利模式,並且把媒
H. 推薦一些好看的雜志
1.意林
2.作文素材(推薦中學生看,也有高中的)
3.青年文摘
4.兒童文學(選萃+經典)
5.中國兒童報 動物大世界
6.讀者
7.特別關注
8.中國國家地理
I. 求關於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的書籍,報刊,雜志等等。 一定要有詳細出處,作者姓名等等。 給的多給的詳細的
第一章 發展基礎
第一節 發展現狀
(一)經濟穩步增長。2000年至2007年,經濟區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3%,2007年達到3765億元,佔西北地區的28.6%;地方財政收入年均增長15%,2007年達到189億元,佔西北地區的16.3 %。經濟增長速度不斷加快,運行質量明顯提升,發展實力顯著增強。人均地區生產總值接近2000美元,工業化、城鎮化加速推進。
(二)基礎設施明顯改善。2000年至2007年,共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9511億元,年均增長23.4%,相繼建成一批國家重大工程項目。區域綜合交通設施日趨完善,電力、通信、市政等基礎設施保障能力不斷增強。
(三)產業發展邁出新步伐。農業基礎地位進一步鞏固,現代農業快速發展。工業增勢強勁,產業結構調整加快,2007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實現1271億元,佔西北地區的23.8%。商貿旅遊業等第三產業不斷壯大,所佔比重明顯高於西部地區平均水平。
(四)社會事業加快發展。基本公共服務逐年改善,教育、衛生、文化事業不斷進步,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健全。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2007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均比2000年翻了一番。
第二節 發展優勢
戰略區位重要。經濟區處於我國內陸中心,是亞歐大陸橋的重要支點,多條鐵路、公路、航線、管線在此交匯,是全國交通、信息大通道的重要樞紐和西部地區連通東中部地區的重要門戶。
科教實力雄厚。擁有80多所高等院校、100多個國家級和省級重點科研院所、100多萬科技人才,2007年研究與發展經費支出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2.7%,顯著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科教綜合實力居全國前列。
工業基礎良好。擁有國家級和省級開發區21個、高新技術產業孵化基地5個和大學科技園區3個,是國家國防軍工基地、綜合性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和重要裝備製造業聚集地。
文化積淀深厚。該區域是華夏文明重要發祥地,著名的絲綢之路源頭和羲皇故里,也是13個王朝古都所在地,擁有大量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和豐富的人文自然資源。
城鎮帶初步形成。西安特大城市對周邊地區輻射帶動作用明顯,區域內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2007年底,經濟區城鎮化率達到43%以上,西隴海沿線城鎮帶已具雛形。
第三節 發展機遇
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機遇。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以來,經濟區的軟硬環境已經得到極大改善,產業投資的集聚效應逐步凸顯,為跨越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國家堅定不移地繼續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必將為經濟區跨越式發展帶來更多新的機遇。
進一步擴大國內需求機遇。隨著全球經濟形勢的發展變化,隨著我國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快推進,居民消費結構不斷升級,擴大內需成為保持經濟增長最重要的推動力。經濟區人口密集、市場廣闊、需求旺盛、潛力巨大,有利於吸引海內外投資等各類要素在此集聚和重組。
積極承接產業轉移機遇。東部沿海地區要素成本持續上升,加快經濟轉型和結構升級的需求極為迫切,產業轉移動力日趨增強。經濟區基礎設施比較完善,要素成本優勢明顯,具備了承接產業轉移的有利條件。
加快構建創新型社會機遇。實施創新型國家戰略,為經濟區加強科技資源整合,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帶來機遇。經濟區科教、人才資源富集,高技術產業快速發展,重要領域科技創新能力位居全國前列,具有成為創新型發展區域的有利條件。
第四節 面臨挑戰
當前,經濟區總體經濟實力還有待進一步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不強,產業集聚度不高。體制機制創新活力不足,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相對滯後。城鄉發展失衡,城鄉人民生活水平差距明顯。社會事業發展仍較薄弱,基本公共服務、人力資源開發水平亟待提高。水資源總量不足、綜合利用水平較低,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任務繁重。與周邊地區和國際市場的聯系不夠緊密,對內對外開放力度需要進一步加大。
第二章 總體要求
推進經濟區科學發展,必須進一步明確發展的指導思想和原則,找准發展重點,明確發展目標,創新發展模式,提升發展質量,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第一節 指導思想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在西部地區實現率先發展。著力轉變發展方式,提高區域綜合競爭力,率先建成內陸開放型經濟區;著力推進自主創新,優化經濟結構,率先構建創新型區域;著力統籌城鄉改革,加快城鎮化進程,率先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著力改善民生,加強社會事業建設,率先建成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示範區。力爭用10年多一點的時間,把經濟區建設成為全國區域協調發展新的重要增長極,實現經濟繁榮、山川秀美、人民富裕、社會和諧。
第二節 基本原則
——堅持以人為本,促進和諧發展。努力改善民生,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堅持統籌兼顧,注重協調推進。注重城市與農村、人與自然、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相協調,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堅持深化改革,推進體制創新。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和經濟體制改革,為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堅持開放合作,實現互利共贏。積極參與國內外區域分工與合作,尋求合作機遇,拓寬合作領域,在合作中謀求發展。
第三節 戰略定位
——全國內陸型經濟開發開放戰略高地。優化對外開放格局,創新區域合作機制,拓展對外開放空間,提升對外開放水平。
——統籌科技資源改革示範基地。推進科技創新體制改革,加快產學研一體化,統籌軍民科技互動發展,促進科教優勢向經濟優勢轉化,為建設創新型國家探索新路徑。
——全國先進製造業重要基地。以裝備製造業和高技術產業為重點,打造航空航天、機械製造等若干規模和水平居世界前列的先進製造業集群,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和知名品牌。
——全國現代農業高技術產業基地。以楊凌國家級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為依託,發展新型農業生產方式,建設代農業技術推廣服務平台。
——彰顯華夏文明的歷史文化基地。充分發揮歷史文化資源集聚優勢,建設國際文化交流平台,打造一批具有世界影響的歷史文化旅遊品牌,展現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第四節 發展目標
——綜合經濟實力實現新跨越。到2020年,經濟總量佔西北地區比重超過三分之一,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翻兩番以上,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自我發展能力顯著增強。
——創新能力有新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和綜合科技實力居全國領先地位,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大幅提升。基本建成以西安為中心的統籌科技資源改革示範基地、新材料基地、新能源基地、先進製造業基地、現代農業高技術產業基地。
——基礎設施建設有新突破。交通、水利、市政、信息等基礎設施得到根本改善,覆蓋經濟區的綜合交通運輸網路基本建成,水資源優化配置和管理水平取得明顯提高。
——城鎮化水平有新提高。實現西(安)咸(陽)經濟一體化,形成國際現代化大都市,城鎮群集聚發展,城鄉統籌取得突破,城鎮化率達到60%。
——公共服務達到新水平。努力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從業人員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2年。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體系和社會保障體系。
——生態環境建設取得新進展。森林覆蓋率達到47%以上,自然濕地保護率達到60%以上;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顯著降低,渭河幹流達到Ⅲ類水質,中心城市市區空氣中SO2和NO2含量達到國家二級標准,城鎮污水、生活垃圾、工業固體廢物基本實現無害化處理。
第三章 空間布局
根據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現有開發強度和發展潛力,科學確定功能分區,優化經濟區人口分布、生產力布局、產業結構和城鄉布局,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第一節 空間結構
城市地區。按照土地集約、產業集聚、資源集合、人口集中的原則,夯實基礎設施,改善投資環境,優化工業布局,提升產業層次,形成較大規模的產業集聚和較高水平的工業園區。適當擴大城市空間,提升城市服務功能,有序承接人口轉移。以特大城市為依託,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形成輻射帶動作用強的城市群。
農村地區。穩定基本農田數量,加大關中平原、渭北旱塬、天水川道、商丹盆地耕地保護力度。根據當地農業資源條件,實現種植業、養殖業的良種化、專業化、規模化和基地化。加強閑散用地整合,鼓勵低效益用地增容改造和深度開發。結合新農村建設積極推進節地型村鎮改造,合理減少農村居住用地,促進農村各項建設節約集約用地。
生態地區。堅持保護優先、適度開發、點狀發展,對秦嶺北麓、黃土丘陵溝壑水土流失防治區,以及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等地區,因地制宜發展資源環境可承載的生態旅遊等特色產業,加強生態修復和環境保護。對自然保護區、重要水源地、重要濕地等實行強制保護,嚴格控制人為干擾,禁止各類開發建設活動。
第二節 空間戰略
構築「一核、一軸、三輻射」的空間發展框架體系。
「一核」:即西安(咸陽)大都市,是經濟區的核心,對西部和北方內陸地區具有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
「一軸」:即寶雞、銅川、渭南、商洛、楊凌、天水等次核心城市作為節點,依託隴海鐵路和連霍高速公路,形成西部發達的城市群和產業集聚帶。
「三輻射」:即核心城市和次核心城市依託向外放射的交通干線,加強與輻射區域的經濟合作,促進生產要素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帶動經濟區南北兩翼發展。以包茂高速公路、西包鐵路為軸線,向北輻射帶動陝北延安、榆林等地區發展;以福銀高速公路、寶雞至平涼、天水至平涼等高速公路和西安至銀川鐵路為軸線,向西北輻射帶動隴東平涼、慶陽等地區發展;以滬陝、西康、西漢等高速公路和寶成、西康、寧西鐵路為依託,向南輻射帶動陝南漢中、安康和甘肅隴南等地區發展。
第三節 城鎮體系
構建由核心城市、次核心城市、三級城市、重點鎮和一般鎮五級組成的城鎮體系。
——核心城市:加快推進西(安)咸(陽)一體化建設,著力打造西安國際化大都市。2020年,都市區人口發展到1000萬人以上,主城區面積控制在800平方公里以內。把西安市建設成國家重要的科技研發中心、區域性商貿物流會展中心、區域性金融中心、國際一流旅遊目的地以及全國重要的高新技術產業和先進製造業基地。
——次核心城市:寶雞、銅川、渭南、商洛、楊凌、天水的中心城區。以這些次核心城市為節點,加快人口聚集、產業聚集,構築較大規模的城市群。支持寶雞等條件較好的城市率先發展,將寶雞建成百萬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經濟區副中心城市。
專欄3: 次核心城市功能和規模
寶雞市。主要發展機床製造業、重型汽車製造業、有色金屬加工製造業、商貿旅遊業。2020年,城市建成區人口達到120萬人,面積控制在130平方公里,建成區域重要的交通樞紐,國家新材料研發和生產基地,生態園林城市。
銅川市。主要發展能源、建材、農副產品加工業。2020年,城市建成區人口達到55萬人,面積控制在60平方公里。
渭南市。主要發展機械電子、生物醫葯、農副產品加工業,適度發展煤化工產業。2020年,城市建成區人口達到75萬人,面積控制在80平方公里。
商洛市。主要發展現代材料、現代中葯、綠色食品加工以及生態旅遊等產業。2020年,基本實現商(州)丹(鳳)一體化,城市建成區人口達到50萬人,面積控制在68平方公里。
楊凌區。主要發展現代農業示範、現代農業科教和裝備製造、生物醫葯、食品加工與農資等產業。2020年,城市建成區人口達到30萬人,面積控制在35平方公里,建成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
天水市。重點發展機械製造、電工電器、醫葯食品、現代農業及商貿旅遊等產業。2020年,城市建成區人口達到80萬人,面積控制在80平方公里。
——三級城市:包括韓城、彬縣、蒲城、華陰、禮泉、蔡家坡、洛南、柞水、鳳翔、隴州、長武、甘谷、秦安、武山等中小城市。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產業發展基礎和條件,促進企業集中布局和配套生產,提高經濟發展的集約化水平,大量吸納周邊農村富餘人口,打造一批特色鮮明、功能完善、產業配套的中小城市。
——重點鎮:靠近中心城市和交通樞紐等基礎較好的中心鎮,重點發展農副產品加工業、采礦業和旅遊業,實施「關中百鎮」建設工程和經濟綜合開發示範鎮建設工程,合理安排重點鎮建設、農田保護、產業集聚、村莊分布、生態環境等空間布局。
——一般鎮:其他建制鎮,重點提升面向農業、農村、農民的公共服務和市場服務能力,促進城鎮發展。
第四章 構建創新型區域
第一節 體系創新
堅持政府引導和市場配置相結合,整合創新資源,聚集創新要素,強化創新功能,建設特色鮮明和優勢突出的區域創新體系。支持西安在統籌科技資源、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方面開展綜合配套改革試驗。依託高新技術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大學科技園區等,大力扶持科技創新型企業,積極承接國家重大科技項目,把各類園區建設成為高新技術研發聚集地、孵化基地和產業化基地。加強重點實驗室、工業研究院、工程研究中心和企業技術中心建設。統籌軍民結合、軍地結合、寓軍於民的國防科技創新體系的協調發展。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以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為支撐,產學研相結合的創新體系。
第二節 技術創新
統籌原始科學創新、關鍵技術自主創新、重大系統集成創新的協調發展,統籌支持基礎研究、高技術創新、知識技術轉移轉化和規模化產業化的協調發展。不斷提高關鍵核心技術創新、系統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在重點領域和核心技術實現突破性進展。大力支持產業技術聯盟,搭建公共服務、技術轉移和知識產權交易平台,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和區域核心競爭力。重點推進航空航天、新材料、電子信息、先進製造、現代農業等領域的研發創新和成果轉化。在重點領域掌握一批核心技術,擁有一批自主知識產權,造就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
第三節 環境創新
構建區域創新網路,促進企業之間、企業與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之間的信息傳遞、知識流動和技術轉化。大力培育和發展各類科技中介服務機構,鼓勵科技中介服務機構面向企業為自主創新和成果轉化提供專業化服務。引導各類金融機構重點支持自主創新,改善對中小企業科技創新的金融服務,加快發展創業風險投資。加大財政對競爭前技術和共性技術研發、引進技術消化吸收再創新、初創型科技中小企業的引導性投入。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加強知識產權的創造、運用和管理。
第四節 人才開發
優化人力資源開發環境,創新人才開發機制,培養和吸引創新型人才。鼓勵創新人才通過兼職、定期服務、技術開發、項目引進、科技咨詢等方式自由流動,吸引和留住各類人才服務經濟區建設。健全人力資源市場體系、人才公共服務體系和人才社會保障體系。改革和完善企業分配激勵機制。組織實施一批人才開發重點項目, 加大引進高端人才力度。依託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大中型企業,以重大科研項目為載體,加快建設創新型人才培養基地。加強國際合作交流,發展和完善多種形式的科技創新人才國際化培養模式。
第五章 產業發展
第一節 航空航天
依託西安閻良國家航空高技術產業基地,重點發展大型運輸機、渦槳支線飛機、通用飛機等主幹產業,航空發動機及配套產業、機載系統等分支產業,航空關鍵部件、專用設備、維修業務等配套產業。加快新舟系列飛機產業化、大型飛機零部件生產及服務外包。以西安國家民用航天產業基地為載體,重點培育和發展航天運載動力產業集群、衛星及衛星應用產業集群。
專欄4:西安閻良國家航空高技術產業基地
閻良航空製造園。重點發展大型運輸機、渦槳支線飛機以及大型客機零部件製造。
蒲城通用航空產業園。依託蒲城通用機場和低空空域資源,重點發展通用航空飛行員培訓、航空俱樂部等通用航空產業項目。
咸陽空港產業園。重點發展民用飛機維修、定檢、大修、客改貨、公務機託管、零部件支援、航空物流等項目。
寶雞航空安全裝備產業園。重點發展光纖通信系統、組合導航系統、飛行安全監測系統等。 19
第二節 裝備製造
以西安、咸陽、寶雞、天水為集中布局區域,加強重點產業集群建設,強化區域整體實力和競爭能力,全面提升重大裝備製造水平。重點發展數控機床、汽車、特高壓輸變電設備、電子及通信設備、工程機械和特種專用設備、太陽能電池等產業。加快企業優化重組和戰略性調整,打造一批主業突出、技術領先、管理先進、具有核心競爭力的裝備製造企業集團。
第三節 資源加工
以寶雞、渭南、銅川、商洛、天水等地為重點,加快重要礦產資源開發及深加工。寶雞重點發展鉛鋅、鈦產業,建設鈦材料生產和集散基地。渭南重點發展煤炭、化肥、鉬精深加工等產業,建設鉬產業生產科研基地。銅川重點發展鋁加工、建材、陶瓷等產業,建設現代建材基地。商洛重點發展鉬、釩等采冶加工和多晶硅等新型材料產業。天水以非金屬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為重點,大力發展建材產業。依託輻射區內延安、榆林、平涼、慶陽等地的煤炭、石油、天然氣資源,促進能源化工產業向資源綜合利用延伸。
第四節 文化產業
發揮該地區歷史源遠流長、文化積淀深厚的優勢,積極發掘歷史文化遺產,傳承和創新秦風唐韻、佛道宗教等歷史文化。大力弘揚現代文化,發展廣播影視業、新聞出版業、文娛演出業和創意產業。構建一批文化產業基地,壯大一批名牌文化企業,培育陝西作家群、唐樂舞系列、長安畫派等現代文化品牌。
第五節 旅遊產業
以西安為中心,加快旅遊資源整合,大力發展歷史人文旅遊、自然生態旅遊、紅色旅遊和休閑度假旅遊。加強精品旅遊景區和精品旅遊線路建設,完善配套設施和服務功能,提升旅遊資源產業化經營水平。加強旅遊管理機制創新,大力發展旅遊經濟,把經濟區建設成為國際一流的旅遊目的地。
第二節 農業產業化
優化農副產品加工布局,促進農副產品加工聚集區建設。大力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重點發展糧油、果蔬、畜禽、奶製品等深加工業。以培育龍頭企業發展帶動農產品基地建設,積極培育一批知名品牌和競爭力強的企業。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壯大縣域經濟。加快發展楊凌國家級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
第三節 農業服務
加快構建以公共服務機構為依託、合作經濟組織為基礎、龍頭企業為骨幹、其他社會力量為補充,公益服務和經營性服務相結合、專項服務和綜合服務相協調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搞好農業產前、產中、產後服務。加強農業技術推廣、疫情疫病防治及農業信息化建設。建立健全農村金融體系,辦好村鎮銀行,加大對「三農」的信貸投入。加快發展「三農」保險,擴大農業保險覆蓋面。開拓農村市場,推進農村流通現代化,繼續實施「萬村千鄉」、「農產品批發市場升級改造」等工程。
第四節 城鄉一體化
統籌城鄉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勞動就業、社會管理等,積極推進農村綜合改革,形成城鄉互促共進機制。加強村莊規劃,改善村容村貌。加快建立以城帶鄉、以工促農的長效機制,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引導農民就近轉移就業,扶持農民工創業,加大對農村實用人才和農村創業人才的培養力度。加快建設寶雞—蔡家坡、銅川—富平、渭南—華陰、楊凌—武功—扶風、彬縣—長武—旬邑、韓城—蒲城、天水—秦安、禮泉—乾縣、商州—丹鳳等城鄉統籌重點示範區。
第七章 基礎設施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構建布局合理、設施先進、暢通便捷、城鄉共享的基礎設施網路,為加強經濟區內部經濟聯系和擴大對內對外開放奠定堅實基礎。
第一節 交通
加強交通運輸體系建設,提高綜合運輸能力。充分發揮各種運輸方式的優勢,擴大規模、完善網路、優化結構,建設現代化綜合交通網路。加快鐵路客運專線、煤炭運輸通道、關中城市群城際鐵路以及西安鐵路樞紐建設,構建以西安為中心的發達的鐵路網路。加快陝甘兩省高速公路網和連接中心城鎮及資源富集區、通達縣鄉(鎮)村的道路建設,提高公路等級和通達能力。力爭到2010年,實現區域內部通道和對外交通干線網路化;到2020年,實現區域內所有縣(市、區)通高等級公路,通鄉(村)公路全部實現水泥或瀝青路面,形成以西安為中心的「兩環三橫四縱六輻射」高速公路網路。進一步強化西安咸陽國際機場樞紐功能,有序建設支線機場。建成覆蓋中心城市和重點用戶的油氣管網系統。
專欄10:交通建設重點工程
一、公路建設
新建國家高速公路連霍線寶雞—牛背、滬陝線西安—藍田—商州、福銀高速公路聯絡線、十堰—天水等線;新建平涼—寶雞—漢中、咸陽—旬邑、渭南—蒲城—白水—黃龍、府谷—華陰—商州、西安大環線、西咸北環線、合陽—銅川—彬縣—鳳翔、大荔—銅川—淳化—永壽—岐山、乾縣—扶風—鳳翔、商州—柞水、丹鳳—鎮安—寧陝、法門寺—絳帳、太白—鳳縣、平涼—天水、天水—武都等線。改擴建國家高速公路連霍線潼關—西安—寶雞、包茂線西安—銅川—黃陵等線。
二、鐵路建設
建設鄭州—西安—蘭州客運專線、西安—漢中—成都鐵路快速客運通道、大同—西安鐵路、西安—平涼鐵路、平涼—天水鐵路、黃陵—韓城鐵路以及一批鐵路支線和專線;西安—合肥鐵路復線、西包鐵路擴能改造、西康鐵路二線、隴海、寶中鐵路擴能改造,西安、寶雞、天水鐵路樞紐工程。關中城市群城際客運系統。
三、航空和機場建設
擴建西安咸陽國際機場,新建寶雞機場,遷建天水機場。
四、管道建設
加快陝北—隴東—關中的石油、天然氣管道建設,積極推進建設新疆—西安—廣東輸氣管道以及蘭州—天水—寶雞天然氣管道輸送工程。
第二節 能源
優化發展火電,加快淘汰小火電機組,優先建設「上大壓小」電站項目。鼓勵發展熱電聯產,重點解決地級城市集中供熱問題。科學布局煤電基地,採用高效、清潔技術改造現役火電機組。建設好西安灞橋熱電廠、渭河發電廠改擴建,秦嶺電廠「上大壓小」擴建、韓城二電廠二期、蒲城電廠三
26
期。有序開發旬(邑)耀(州)、彬(縣)長(武)、麟(游)隴(縣)等地煤炭資源。扎實推進彬長、平涼、慶陽煤電一體化等大型燃煤坑口電廠等項目。積極發展新能源和清潔能源。
建設乾縣、渭南、寶雞、西安南等750千伏變電站,建成經濟區750千伏網架。建設陝北、陝南、天水至關中、天水至隴南的750千伏輸電通道。優化330千伏及以下電網結構,實現各級電網協調發展,提高網架運行穩定性。
第三節 水利
堅持節約優先、合理開發、優化配置的原則,加快重點水利工程建設。重點實施一批骨幹水源工程、城鎮供水工程、大型灌區續建配套節水改造工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防洪保安工程和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加快實施渭河流域重點治理工程,加強渭河流域水資源管理。抓緊推進大中型水庫、水源工程前期工作。建立城鄉供水安全保障體系和綜合防洪減災體系。強化農業和城鄉節水措施,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實施跨流域調水工程,有效緩解水資源瓶頸制約,滿足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用水需求。
專欄11:重點水利工程項目
一、渭河流域重點治理工程、涇河流域綜合治理工程。
二、「引紅濟石」、「引漢濟渭」、「引洮一期工程向渭河補水」等跨區域調水工程。
三、涇河東庄水庫、黑河亭口水庫、藍田李家河水庫等水源工程。
四、寶雞峽、涇惠渠、東雷抽黃等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和小型農田水利設施項目。
五、渭河中游干支流防洪、渭洛河下游治理、農村飲水安全、城鎮供水、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三門峽庫區防洪保安工程。 27
第四節 信息
積極發展第三代移動通信,推動電信基礎設施共建共享和業務應用。加快關中—天水干線光纜環形結構網路建設。積極採用光纖接入技術,大力發展用戶寬頻接入網。推進數字化區域建設,建成有線、地面和衛星三位一體的廣播電視傳輸網路,全面推進數字電視業務發展。
第五節 市政
加快城鎮道路、給排水、污水和垃圾處理、集中供熱、供氣、通信、綠化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形成便捷通達的城市道路網路和公共交通體系、配套完善的供排水系統、清潔安全的城市能源供給系統、完善可靠的城市防災減災和預警、應急處理系統,努力營造良好的人居環境。加快城市之間公路交通和城市路網的全面對接,加快西安(咸陽)地鐵建設,加快核心、次核心城市與三級城市、重點鎮間的快速幹道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