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觀察期刊
㈠ 張昶的論文輯要
目前,已經在國內行業高影響力雜志發表專業論文數27篇。
一、學術會議論文
2007年11月,以第一作者身份撰寫的論文《慢性腎小球腎炎蛋白尿的證治思想》被《第四屆國際傳統醫葯大會》收錄。
2011年10月,以第一作者身份撰寫的論文《健康管理的現狀與未來》被《第二屆中國醫院健康促進與風險管理學術論壇》收錄。
2012年6月1日,以第一作者身份參加《2012年航天醫學年會》,宣讀論文《針葯並用治療肩部經筋病思路探討》。
2013年7月10日,以第一作者身份參加《2013年航天醫學年會》,宣讀論文《中醫針灸臨床科研經驗漫談》。
二、核心期刊文獻
馬洪萍,熊會海,張昶,等. 補腎健脾通便顆粒治療脾腎陽虛型慢性功能性便秘的臨床研究[J]. 醫學綜述,2013,19(16):3061-3064.
王瑞紅,熊會海,張昶,等.電針配合火針刺絡放血治療坐骨神經痛80例療效觀察[J].健康必讀雜志.2013.08.
劉趙麗,張昶,徐耀等. 中葯腿足浴療法治療高血壓病探討[J],河南中醫,2013,33(7):1092-1093.
張昶,劉趙麗,周鷹等.電針手足陽明經穴治療慢傳輸型功能性便秘的臨床療效評價[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13,19(6):684-686.
張昶,李進,譚程等.針刺聯合紅外光療儀對比溫針灸治療原發性痛經的臨床療效評價[J].世界中醫葯,2013,8(6):664.
付鈺,張昶,王寶凱等.針刺從肺腸論治對支氣管哮喘患者中醫症狀的影響[J].北京中醫葯大學學報,2013,36(4):272-276.
張昶,熊會海,王瑞紅等.探析針葯並用治療肩部經筋病[J].遼寧中醫雜志,2013,40(3):434-436.
張昶,譚程,王軍,白鵬,趙吉平.當代名老中醫針刺治療支氣管哮喘經驗舉隅[J].國際中醫中葯,2013,35(6):563-565.
張昶,張怡,徐偉,等.溫針灸治療寒凝血瘀型原發性痛經的臨床療效評價[J].北京中醫葯,2013,32(4):284-286.
張昶,譚程,王軍,白鵬,趙吉平.基於「肺與大腸相表裡」理論觀察針刺對支氣管哮喘患者外周血EOS、ECP的影響[J].上海針灸雜志,2013,32(5):1-4.
譚程,張昶,高丹,等.從肺腸論治針刺對支氣管哮喘患者生命質量的影響[J].中國針灸,2012, 32(8):673-678.
張昶,王軍.趙吉賓士療產後身痛的經驗[J].北京中醫葯,2011,30(11):817-819.
譚程,趙吉平,張昶.近十年針刺治療支氣管哮喘的臨床及實驗研究現狀[J].針刺研究,2011,36(4):302-308.
王軍,白鵬,王朋,譚程,張昶,趙吉平.Bell麻痹60例針刺介入時機的臨床研究[J].臨床誤診誤治.
2011, 24(4):7-9.
張昶,譚程.抑鬱症從奇經取穴論治淺析[J].北京中醫葯,2010,29(3):196-198.
張昶,譚程,高丹,等.近30年國內體針治療支氣管哮喘隨機對照臨床試驗選穴及療程設定規律分析[J].北京中醫葯,2010,29(8):571-574.
王朋,訾明傑,王軍,白鵬,張昶,譚程,趙吉平.實施針灸臨床隨機對照研究的體會[J].北京中醫葯大學學報(中醫臨床版),2010,17(5):26-28.
張昶,譚程.電針天樞上巨虛治療糖尿病性便秘隨機對照研究[J].遼寧中醫葯大學學報,2010,12(4):114-116.
張昶,周鷹.黃芪在慢性腎病中的運用[J].新中醫,2009,41(1):88-89.
周鷹治療慢性腎小球腎炎蛋白尿經驗[J].北京中醫葯大學學報(臨床版),2009,16(1):24-27. 張昶.小議仙鶴草[J].環球中醫葯,2008,(2):20-21.
張昶,周鷹.周鷹治療慢性腎小球腎炎的基本處方分析[J].中國基礎醫學雜志,2008,14(4):297-299. 張昶.
張昶.小議仙鶴草-苦寒燥濕熱,性澀斂氣血[J].環球中醫葯,2008,2(5):20-21.
三、《航天臨床醫學》論文
劉趙麗,張昶,劉玉田.中葯腿足浴療法臨床應用[J].中國航天臨床醫學.2013,7(1):71-73.(理論研討)
劉趙麗,張昶,徐耀.中葯腿足浴療法治療高血壓病的思路探討[J].中國航天臨床醫學.2013,7(2):152-154.(理論研討)
張昶,劉趙麗,熊會海.紅外光照射治療寒凝血瘀型原發性痛經的臨床療效評價[J].中國航天臨床醫學.2013,7(2):104-107.(論著)
張昶.春季人體生理病理特點及養護要略[J].中國航天臨床醫學,2012,6(1):68-70.
張昶,劉趙麗.夏季人體生理病理特點及養生要略[J].中國航天臨床醫學,2012,6(3):227-230.
張昶.冬季人體生理病理特點及養護要略[J].中國航天臨床醫學,2011,5(1):26-29.
張昶.秋季人體生理病理特點及養生要略[J].中國航天臨床醫學,2010,4(4):275-277.
四、著作情況
賀普仁主編.中華針灸寶庫·賀普仁臨床點評本(明清卷)[M].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北京:2012.(任編委)
張向群,廖奕歆主編.航天人養生備要[M]中國醫葯科技出版社,北京:2013.(任編委)
㈡ 請問<<理論觀察>>是不是國家級的刊物
理論觀察 國內刊號: 23-1465/C 國際刊號: 1009-2234 郵發代號: 14-287 定價: 9元/期 理論觀察 本刊是由社科聯主辦的、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省二級期刊。
㈢ 《理論觀察》雜志怎麼樣
投論文的朋友千萬不要投《理論觀察》這個期刊,特別垃圾,論文質量特別差都要版,要特別貴,最惡心的是服務權態度特別差,對你愛理不理,收了錢更不理你,說好的出刊日期,他們會給你改了還不通知你,打電話過去還一點歉意沒有。編輯主任一個男的,態度和接電話的兩個人一個差,惡心,千萬別投,再次告誡大家!
㈣ 聊城大學法學院的師資力量
張興堂,男,1969年生,法學博士,碩士生導師。聊城大學法學院副教授,院長,中國當代社會主義研究會理事、中國青少年研究會理事。1995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國政系,獲法學碩士學位,2009年6月畢業於中央民族大學,獲法學博士學位。主要講授《國際政治學》、《國際關系學》、《政治學》等課程。主要從事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研究、民族理論以及國際政治研究。在《馬克思主義研究》、《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理論前沿》等雜志上發表論文近20篇。
孔繁軍,男,1964年1月生,法學碩士,碩士生導師。1989年畢業於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律系。現任聊城大學法學院教授、副院長、校長辦公室副主任、法律顧問室主任。主要講授《憲法學》、《行政法學》等多門課程。主要從事憲法行政法學和衛生法學的研究。曾在《法學論壇》、《南京社會科學》、《東岳論叢》、《理論與改革》、《法制日報》、《南方周末》、《健康報》、《醫學與哲學》等報刊上發表論文、隨筆等60餘篇,著有《憲法原理》、《社會主義法治基本理論》等著作。主持司法部課題、山東省社科基金課題、中國法學會課題等5項。
張進軍,男,1969年12月生,法學碩士。聊城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副書記、副院長,聊城大學第三層次優秀人才。1993年參加教學工作,在2000年以來的歷次評教中均名列前茅。研究方向為《民法學》和《法理學》,已發表文章近20篇,其中多篇被人大復印資料復印。2001年—2003年3次獲得聊城大學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3等獎。曾主持山東省社科基金項目、山東省教育廳課題、聊城大學社科項目多項。
楊道波,男,1973年9月生,法學博士,碩士生導師。聊城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副院長。1998年獲得律師資格,並於同年在聊城大學參加教學工作。主要講授課程:經濟法學、商法學、金融法學、財稅法學等多門課程。主要研究領域為經濟法與社會法學,目前主要方向為非營利組織法律問題及其在經濟法、社會法框架中的運行機制。先後在《甘肅社會科學》、《中央民族大學學報》、《河北法學》、《法學論壇》、《理論探討》等中文核心期刊發表文章近30篇,出版專著1部,參編教材1部。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項目以及聊城大學社科項目各1項。
庄海麗,女,1974年5月出生,法學碩士。聊城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民商經濟法教研室主任。1991—1995、2001—2003分別在山東大學法學院和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民商法學專業學習。任教以來,曾講授《法學通論》、《民法學》、《債權法》、《合同法》等法學專業課程,尤其擅長《債權法》和《合同法》的講授。科研方面,曾在《山東社會科學》、《理論學刊》等核心期刊和其它學術期刊上發表法學論文10多篇。
付東年,男,1968年1月29日生,法學碩士。聊城大學法學院講師,刑事法教研室主任。2003年在重慶師范大學主講《刑法》,2004年9月-2005年1月在聊城大學政法學院主講《社會主義法治基本理論》,2005年3月至今在政法學院主講《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等多門課程。備課認真,講課有激情,講課內容涉及到的理論有深度,並注意將理論與實務相結合,深入淺出,有利於學生對法學基本理論的理解和進行研究生考試的學習准備,治學態度嚴格。講課能夠使用較為流利的普通話,講課水平得到了我院師生的好評。主要研究方向司法制度以及訴訟制度。
由龍濤,男,1970年2月13日出生,法學碩士。聊城大學法學院講師,法學實踐教研室主任。2001年畢業於武漢大學,2002年調入聊城大學從事教學工作,先後任教《法理學》、《刑法學》等學科。主要科研成果包括:中國法律類核心期刊《人民檢察》2001年第5期《相對刑事責任年齡人綁架殺人定性淺析》,中國法律類核心期刊《人民檢察》2004年第3期《具體用途與挪用公款罪犯罪構成關系思考》等。曾主持山東省教育廳課題1項。
王濤,男,1969年9月出生,在讀博士研究生。聊城大學法學院講師,國際法教研室主任。2003年7月在聊城大學政法學院從事法學教學工作以來,先後從事《國際經濟法》、《國際私法》、《國際公法》、《國際經濟組織法》的教學工作。曾在《蘭州學刊》、《行政與法》、《聊城大學學報》、《理論觀察》、《經濟論壇》和《山東師范大學學報》等雜志上發表論文多篇。
王仰文,男,1973年8月16日生於山東聊城,法學博士。聊城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理論法學教研室主任。先後畢業於北京科技大學(1995)、西北政法大學(2002)和蘇州大學(2008),獲法學博士學位。師從我國著名行政法專家楊小君教授、王周戶教授、董和平教授和楊海坤教授研習憲法與行政法學多年,主要研究方向為憲法學與行政法學。曾在政府機關和解放軍某部任職多年,從事《軍事法學》、《武裝沖突法學》、《憲法學》、《行政法學》、《行政訴訟法學》和《法律英語》的教學科研與法律服務工作。現在聊城大學法學院主要講授《憲法學》、《政治學》、《法律邏輯學》等課程。在《中國軍法》、《中國黨政幹部論壇》、《求實》等軍內外各級刊物上公開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參編學術著作4部。
劉曉燕,女,1975年12月16日生,碩士,聊城大學法學院講師。自2003年來校後,先後講授過經濟法、企業與公司法、環境資源法學等課程。在科研方面,近年來在《中國教育與教學雜志》、《中華職教理論與實踐》、《經濟論壇》等刊物發表論文6篇。
秦莉莉,女,1974年8月出生,清華大學法學院雙學士畢業。聊城大學法學院講師。2002年以來先後主講婚姻家庭法、國際法、社會保障法、法治理論。授課效果以語言生動、說理透徹、通俗易懂、引領到位為特點,追求教學相長、思想互動。2002年以來撰寫文章6篇,編著1部,參與科研項目1項。
翟月玲,女,1973年11月生,法學碩士,2004年畢業於鄭州大學法學院,聊城大學法學院講師。從事法學教學工作以來,先後從事《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物權法》的教學工作。曾在《山東農業幹部管理學院學報》、《黃河口司法》、《行政論壇》、《黨史博採》和《聊城大學學報》等期刊上公開發表論文10多篇。
劉潔,女,1980年7月出生,煙台大學法學院刑法學碩士,聊城大學法學院講師,主要講授《刑法學》、《犯罪學》、《形勢與政策》等課程。主要研究方向為刑法學和犯罪學,曾發表《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探析》《新時期流動人口犯罪趨勢及對策》等數篇論文,並參與多個科研課題研究。
李永軍,男,1969年10月生,法學碩士,聊城大學法學院講師,2005年調入聊城大學從事教學工作。主講《中國法制史》、《中國法律思想史》等課程。主要研究方向經濟法律史以及非營利組織法律問題。從2006年至今,共發表論文10多篇,其中在全國中文核心期刊發表3篇。
劉海江,男,1980年5月生,法學碩士,聊城大學法學院助教。主講《國際公法》(雙語教學)、《國際經濟法》、《國際私法》等課程。主要研究方向為國際經濟法以及非營利組織法等,曾發表論文6篇。
庄玉友,1977年2月生,男,山東濰坊人,漢族,中共黨員。廈門大學國際經濟法學博士,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國際法學碩士,浙江工商大學國際企業管理本科,經濟學學士。現為聊城大學法學院教師,研究方向為國際金融法、日本金融法、證券法。2003年通過國家司法考試,獲法律職業資格證書,2004年獲經濟專業技術資格證書(中級經濟師,金融專業),2005年獲企業法律顧問資格證書,2007年獲證券從業資格。曾在《證券市場導報》(CSSCI期刊)、《國際經濟法學刊》(CSSCI集刊)、《民商法論叢》、《中國海洋法學評論》、《證券時報》等重要出版物上發表論文數篇。
孫潔麗,女,1983年9月出生,陝西省韓城市人。2002年考入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本科期間認真勤奮,考試成績名列班級前茅,獲得過校「海航獎學金」及校「三等人民獎學金」。2006年考入廈門大學法學院公費碩士研究生,師從著名知識產權法學專家林秀芹教授。2009年7月順利畢業後,進入聊城大學法學院任教,開始教書生涯。至今已公開發表法學論文3篇,曾參與國家社科基金課題一項,完成2萬字左右。主要教學與研究方向為經濟法學、知識產權法學。
馮玉廳,山西大同人,漢族,碩士研究生,2009年畢業於中國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主講課程:民事訴訟法學,研究方向:訴訟法學。主要學術成果:《死刑程序問題研究》(《山西師大學報》第34卷(2007)、《偵查監督程序完善芻議》(《黑龍江省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8年第4期)、《論刑事司法鑒定啟動程序的完善》(《中國司法鑒定》2009年第2期)。
㈤ 《理論觀察》審稿流程是什麼,5月投稿的話8月能出刊嗎
這個是雙月刊,投稿、審核、安排刊期,建議跟
期刊之家
編輯人員做直接的溝通,看看有沒有可能安排在8月份的刊期。
㈥ 中國黨報黨刊有哪些
中國黨報:《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經濟日報》、《新華每日電訊》、《解放軍報》、《半月談》、《人民日報海外版》、《中國日報》、《學習時報》。
中國黨刊分為中央級黨刊和地方黨刊
(1)中央級黨刊:《求是》、《黨建》、《黨建研究》、《人民論壇》、《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國行政管理》、《中國發展觀察》、《中國黨政幹部論壇》、《當代中國史研究》、《當代中國史研究》、《理論視野》、《理論前沿》、《黨的文獻》、《中共黨史研究》、《百年潮》。
(2)地方黨刊:北京市的《前線》、天津市的《天津支部生活》、河北省的《共產黨員》、山西省的《前進》、內蒙古自治區的《實踐》、遼寧省的《共產黨員》、吉林省的《新長征》、黑龍江省的《奮斗》、上海市的《上海支部生活》、江蘇省的《群眾》、浙江省的《今日浙江》、安徽省的《江淮》、福建省的《海峽通訊》、江西省的《當代江西》、山東省的《山東支部生活》、河南省的《黨的生活》、湖北省的《政策》、湖南省的《新湘評論》、廣東省的《南方》、廣西壯族自治區的《今日廣西》、海南省的《今日海南》、重慶市的《當代黨員》、四川省的《四川黨的建設》、貴州省的《當代貴州》、雲南省的《雲南支部生活》、西藏自治區的《新西藏》、陝西省的《當代陝西》、甘肅省的《黨的建設》、青海省的《黨的生活》、寧夏回族自治區的《共產黨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今日新疆》、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兵團建設》。
㈦ 關於《談企業質量管理和員工素質的關系》的參考文獻誰有
1.提高員工素質是提高企業質量管理能力的有效辦法
作者:張哈思,
期刊
石油工業技術監督TECHNOLOGY
SUPERVISION
IN
PETROLEUM
INDUSTRY
2008年
第03期
2.
淺析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與質量管理
Analysis
on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HRM)
and
Quality
Control(QC)
作者:龐江巍,
期刊
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SCI-TECH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
ECONOMY
2007年
第04期
3.
加強企業質量管理之淺見
Humble
Opinion
On
Strengthen
Quality
Management
of
Enterprises
作者:張秀濱,
期刊-核心期刊
理論觀察THEORETIC
OBSERVATION
2003年
第01期
㈧ 請問《理論觀察》是省級期刊嗎
是啊,《理論觀察》主管單位: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 主辦單位:理論版觀察雜志社 國際標准刊權號:ISSN 1009-2234國內統一刊號:CN 23-1465/C 郵發代號:14-287詳情請看理論觀察網路。
㈨ 馬克思主義思想在國內的傳播對新青年和共產黨的成立有什麼內在聯系
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和恩格斯的科學觀點的體系,是無產階級及其政黨的共產主義世界觀極其完整的理論形態。馬克思主義是全世界無產階級斗爭實踐的總結,是無產階級根本利益的科學表現,「是全世界無產階級的最正確的最革命的科學思想的結晶。」(1)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已經形成,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的斗爭日益尖銳化的時期,馬克思和恩格斯參加了當時的革命實踐,總結了歐洲工人運動的經驗,同時又批判地吸收了德國的古典哲學、英國的古典政治經濟學和法國的空想社會主義學說,兼容並包,創立了馬克思主義。就其內容,包含了三個組成部分,具體是:辯論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通過大量的事實材料和嚴密的邏輯論證,闡明了自然界、人類社會和思維發展的普遍規律,揭示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固有矛盾和資本主義社會的特殊運動規律。從而證明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共產主義必然要勝利的朕兆。相應指出無產階級是資本主義制度的掘墓人和共產主義社會的創造者。同時無產階級要實現自己的歷史使命,必須建立組織自己的先鋒隊——共產黨。在黨的領導下,通過暴力革命粉碎資產階級專政,進而又指出,無產階級在取得政權以後,不但要消滅一切剝削制度的剝削階級,而且要竭盡力量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完善和發展社會主義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築,並在這個基礎上,逐步消滅一切階級差別,逐步消滅一切主要由於社會生產力發展不足而造成的重大社會差別和社會不平等,直到共產主義的實現。1847年,馬克思參加「共產主義同盟」,並領導該同盟,受該同盟第二次代表大會的委託,同恩格斯一起起草了同盟的綱領,這就是科學共產主義綱領性文獻《共產黨宣言》,《宣言》總結了以往無產階級革命斗爭的經驗,論述了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極其重要的思想,完整、系統而嚴密地闡述了他們的偉大學說,成了世界各國無產階級運動的指南。
馬克思的學說開始傳入中國,是在19世紀末過渡到20世紀初。在它傳入適值中國國情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當時在中國: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日益加劇,封建專制統治日趨腐敗,民族危機一天比一天加重,有理想抱負愛國的知識分子矻矻孜孜無不向西方尋求強國經驗,努力學習西方的資產階級學說,為中國解除封建的桎梏發展資本主義開辟道路。同時也接觸到有關社會主義學說的思潮,對資本主義採取某些批判的態度。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俄國十月革命以後。經過五四運動的激盪,馬克思主義很快在進步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中傳播開來,形成中國的馬克思主義的思想運動。
從19世紀末20世紀初,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直到馬克思主義和工人運動相結合成為中國革命斗爭指導思想,是經歷了一個發展過程的。我們不能割斷歷史,否定在十月革命以前資產階級改良派,資產階級革命派和早期的無政府主義者,曾經接觸或介紹過馬克思主義的歷史事實,但也不能對此作充分的估計或過高的評價。以孫中山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派,雖然曾經從馬克思主義那裡吸取了一些政治營養,但由於他們的立場和世界觀的局限,並沒有真正理解和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精神實質,更談不上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因此從嚴格的意義上講,在十月革命以前的中國,並沒有人真正懂得馬克思主義。在十月革命以後這種情況才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十月革命幫助了全世界的也幫助了中國的先進分子,用無產階級的宇宙觀作為觀察國家的命運的工具,重新考慮自己的問題。走俄國人的路——這就是結論。」(7)歷史事實證明這一論斷是十分正確的。在十月革命的影響下,一批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迅速成長起來。他充分認識到十月革命具有劃時代的偉大意義,對世界無產階級事業滿懷信心。他們開始拋棄了資產階級共和國和方案,熱烈地嚮往社會主義的俄國,並迫切地期望以俄國為榜樣來改造中國。他們的代表人物就是陳獨秀,當然還有李大釗。陳獨秀是中國近代最偉大的啟蒙運動——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旗幟,是把古老的中國推向現代的重要人物之一。
陳獨秀是中國近現代史上著名的人物,他是中國近代偉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啟蒙運動的領袖。傑出的民主主義者、愛國主義者和社會主義者。陳獨秀出身於書香門第的「一個小戶人家」,幼承庭訓學習舉業,18歲中秀才,第二年鄉試落第,由選學妖孽轉變為康梁立憲改良派,後因反清活動,被通緝東渡日本,在東京參加留日學生組織「勵志會」,由「改良」轉向「革命」,1902年回國在安慶組織愛國會,公開反對滿清政府。1905年以後,轉向擁護孫中山,服膺「三民主義」,並與安徽革命黨人柏文蔚等秘密組織「岳王會」,進一步從事反清活動。辛亥革命安徽光復後,任安徽都督府秘書長。1915年6月到上海,9月創辦《青年雜志》(第二年改名為《新青年》),這是陳獨秀一生最重要的轉折。從此他由封建改良派,轉為民主革命派。他是五四運動的掛帆人,經過運動波濤的激盪,開始接受馬克思、列寧主義,認識到欲救中國必學蘇俄,走社會主義的道路,並與李大釗攜手「南陳北李」創建中國共產黨。為中國人民找到了一條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新民主主義的革命道路。
陳獨秀在五四運動時期,是以中國急進的民主派著稱,當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以後,他成了有很大影響的社會主義宣傳者,五四運動後到黨的成立時,他基本上成為一個馬克思主義者和黨的發起者,他是中共創始人,是中共中央一至五屆最高領導人,在中國共產主義運動史和中共黨史上,從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傳播到對中共、對革命運動的組織領導,陳獨秀有著別人不可替代的崇高地位。當時在全國人民和廣大青年中,陳獨秀是享有很高威望的。毛澤東同志曾經說過, 陳獨秀在當時是對他影響最大的一個人。1936年6月他和埃德加??斯諾談話中多次談到陳獨秀對他的影響。例如:《在長沙的日子》一節中談到:新民學會「這些團體的大多數,或多或少是在《新青年》影響之下組織起來的。《新青年》是有名的新文化運動的雜志,由陳獨秀主編。我在師范學校學習的時候,就開始讀這個雜志了。我非欽佩胡適和陳獨秀的文章。他們代替了已經被我們拋棄的梁啟超和康有為,一時成了我的楷模。」(8)在《革命的前奏》一節中指出:「1919年我第二次前往上海。在那裡我再次看見了陳獨秀。我第一次同他見面是在北京,那時候我在國立北京大學。他對我的影響也許超過其他任何人。……在上海,我和陳獨秀討論了我們組織『改造湖南聯盟』的計劃。接著我回長沙著手組織聯盟。」(9)在《國民革命時期》一節中還提到「一九二一年五月,我到上海去出席共產黨成立大會,在這個大會的組織上,起領導作用的是陳獨秀和李大釗,他們兩人都是中國最有才華的知識界領袖。我在李大釗手下在國立北京大學當圖書館助理員的時候,就迅速地朝著馬克思主義的方向發展。陳獨秀對於我在這方面的興趣也是很有幫助的。我第二次到上海去的時候,曾經和陳獨秀討論我讀過的馬克思主義書籍。陳獨秀談他們自己的信仰的那些話,在我一生中可能是關鍵性的這個時期,對我產生了深刻的印象。」(10)
《新青年》為社會科學、人文科學、文藝作品、時事新聞四合一的綜合性刊物。是中國現代革命史上一份重要的刊物。1915年9月15日創刊於上海。陳獨秀是它的創辦人和早期的主編,在他的主持下,這個刊物一開始就提出了反對封建主義,主張民主主義和提倡科學的口號,旨在喚起廣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熱情和科學社會主義思想在中國的傳播。創刊一開始就舉起民主與科學的大旗,向封建制度及其意識形態進行了猛烈的攻擊,點燃了啟蒙的火炬。從1915年創刊,幾經變動,1926年最終停刊,存在十年以上,跨越了舊民主主義結尾直到新民主主義開端幾個時期,充分反映了五四時期反封建的新文化運動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廣泛傳播的過程。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知識界,尤其是對知識青年產生巨大的影響,從《新青年》開始。
陳獨秀創辦《新青年》,一開始就提出和民主與科學,反對專制和迷信,主張中國需要「改弦更張」。他在創刊號上發表的發刊詞《敬告青年》中指出「國人而欲脫蒙昧時代,羞為淺化之民也,則急起直追,當以科學與人權並重。」(11)這里說的人權,就是民主。他反對封建等級制,認為人是應該平等的,「各有自主之權,絕無奴隸他人之權利,亦絕無以奴自處之義務。」(12)他指出中國的文化和社會制度落後於歐洲和近千年,已經一文不值,非常激憤地說:「吾寧忍過去國粹的消亡,而不忍現在及將來之民族,不適世界之生存而歸功於消滅也。」(13)關於科學,陳獨秀認為他與民主同樣重要,他說:「近代歐洲之所以優越他族者,科學之興,其功不在於人權說下,若舟車之有兩輪焉,今且日新月異,舉凡一事之興,一物之細,罔不訴之科學法則,以定其得失從違;其效將使人間之思想雲為,一遵理性,而迷信斬焉,而無知妄圖作之風息焉。」(14)他呼喚「宇宙間之事理無窮,科學領土內之膏腴待辟者,正自廣闊。青年勉於哉!」(15)翻開第一卷,幾乎每一號的打頭文章都是陳獨秀的力作:《法蘭西人與近代文明》(1號)、《今日之教育方針》(2號)、《抵抗力》(3號)、《東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異》(4號)、《一九一六年》(5號)、《吾人最後之覺醒》(6號)。無不體現出主編陳獨秀火熱激情的激進思想風格和「改弦更張」思想傾向。從《法蘭西人與近世文明》及以後幾期的文章里,明顯地表現了陳獨秀當時的政治思想心態,他對法蘭西文明為代表的近世文明潮流與方向的心儀與傾倒。至於代表這個所謂的「近世文明」的「特點」的只是三種學說,即:人權說、生物進化論、社會主義。陳獨秀認為,這三種學說的創始者便都是法蘭西人,「近世三大文明皆法蘭西人之賜。」值得注意的是這里陳獨秀已接觸到了「社會主義」的一些根本原理。他的理解和敘述從空想的到科學的發展,從法蘭西革命時巴布夫(Babeuf)至聖西門(Saint-Simon)及博立葉(Fonrier)一直到德意志的拉薩爾(Iassalle)及馬克思(Karl-Marx)大都切合其要義。他熱情歌頌了「人人於法律之前,一切平等。」的法蘭西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的文化,把「自由、平等、博愛」看成是「近世界文明」的精華。他希求中國應仿效法、英等國的資產階級革命,實現民主共和,把中國建立成為一個「唯民主義的新國家。」
《新青年》從1918年1月四卷1號起,改由陳獨秀、錢玄同、高一涵、李大釗、胡適、沈尹默等輪流主編,十月革命勝利後,李大釗1918年7月1日在《言治》季刊第3冊上發表《法俄革命之比較觀》,接著在《新青年》第五卷第5號上發表《庶民的勝利》和《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等文章,分析了俄國十月社會主義的革命和法國資產階級的根本區別,並以極大的熱情歌頌了十月社會主義革命,迎接新時代的到來。他說:「由今以後,到所見都是布爾什維主義的凱歌聲。人道的警鍾響了!自由的曙光現了!試看將來的環球必是赤旗的世界。」(16)接著李大釗在《每周評論》第3號(1919年1月5)又發表《新紀元》一文,他看到了當時彌漫歐洲的革命潮流,「赤色旗到處翻飛,勞工會紛紛成立,可以說完全是俄國式革命,二十世紀式革命」這個革命「是只能迎,不能拒的。」(17)同時陳獨秀在《每周評論》第19號(1919年4月27日)發表《二十世紀俄羅斯的革命》的隨感錄,他也把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當做人類社會變動和進化的大關鍵。」李大釗和陳獨秀的這些文章,開始把探索中國的出路同俄國式革命聯系起來,宣傳馬克思主義,標志著他們已經是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先進知識分子了。
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影響帶動了世界革命運動的興起,一時風起雲涌,驚醒了正在尋求國家出路頭腦清醒的中國先進分子們,使他們看到了世界文明的新曙光和民族解放的新希望,以及謀求國家繁榮昌盛的新出路。在十月革命戰爭影響下,馬克思主義首先為少數先驅者們所接受,緊接五四運動的興起,又大大地鼓舞和教育升溫了革命群眾的火熱激情,從而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以致當時在中國的馬克思主義運動造成聲勢,激發了學習和宣傳的熱潮。1919年5月,李大釗幫助《晨報》副刊開辟「馬克思研究」專欄,同時又以《新青年》為載體,把他負責的《新青年》六卷5號(1919年5月)上,推出《馬克思主義研究》專號,刊載了顧兆熊(孟余)的《馬克思學說》;凌霜(黃文山)的《馬克思學說批評》;起明譯的《俄國革命之哲學的基礎》;陳啟修的《馬克思的唯物史觀與貞操問題》;淵泉的《馬克思的唯物史觀》和《馬克思奮斗的生涯》;劉秉麟的《馬克思傳略》;李大釗的《我的馬克思主義觀》(分上、下,下篇載於後期6號上);克水的《巴枯寧傳》。其中李大釗發表的長篇文章《我的馬克思主義觀》,是自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以來,介紹馬克思主義學說最完整、最系統的一篇重要文章。文章中介紹了馬克思主義的三個組成部分,即唯物史觀、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內容,並指出:「他這三部分理論,都有不可分的關系,而階級競爭說恰如一條金線,把這三大原理從根本上聯絡起來。」(18)由於《新青年》本是一個自由論壇,因此專號的文章並未一面倒地宣傳和頌揚馬克思,顧兆熊的文章便對唯物史觀提出很有見地的批判。而且在專號的重要文章中還有《馬克思學說批評》、《巴枯寧傳》、《俄國革命之哲學基礎》等幾篇文章里鼓吹修正主義和無政府主義觀點的。這些都反映了李大釗當時在思想理念上還不夠成熟,這正如他自己說的,對馬克思主義的研究「極其貧弱」、「知能淺陋有誤解馬氏學說的地方。」(19)這是歷史條件的限制,不宜苛求。並且他和辛亥革命前資產階級革命派對非馬克思主義的混淆誤解有著本質的區別。在那時沒有人信仰馬克思主義,而李大釗能揭櫫建立起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並把馬克思主義作為「世界改造原動的學說」進行宣傳,這實在是難能可貴的。
由於十月革命影響,擴大宣傳了馬克思主義,陳獨秀接觸了更多的社會主義理論書籍,並積極參加五四群眾運動和實際斗爭,對布爾什維克在態度上表示深刻同情與虔誠服膺,對軍國主義和資本主義的罪惡殘暴非常憤恨,這個時候陳獨秀也大力傳播馬克思主義。1919年12月他在《過激派與世界和平》中寫道:「擾亂世界和平,自然是極大的罪惡,布爾什維克是不是擾亂世界和平,全靠事實證明,用不著我們去辯護或攻擊;我們冷眼旁邊觀的,恐怕正是反對布爾什維克的先生們來擾亂世界。」(20)在他起草的《新青年宣言》中,明確指出:「我們相信世界上的軍國主義和全力主義(這里顯然是指帝國主義或資本主義),已經造成了無窮的罪惡,現在是應該拋棄的了。」「我們主張是民眾運動社會改造。」(21)「我承認用革命手段建立勞動階級(即生產階級)的國家……為現代社會第一需要。」(22)他還認為:資產階級「共和政治為少數資本階級把持,無論哪國都是一樣,要用他來造就多數人的幸福,簡直是妄想,」「主張實際的多數幸福,只有社會主義。」社會主義起來代替共和政治,也同當年共和政治代替封建制度一樣,「按諸新陳代謝的公例,都是不可逃的命運。」(23)這就是說他已經從斗爭實踐中,認識到必須發動廣大群眾,以馬克思主義階級斗爭為武器,著手改造中國社會,象俄國布爾什維克那樣,廢除資產階級剝削,實行社會主義生產。他在《談政治》、《社會主義批評》、《馬克思學說》等文章中,宣傳了馬克思主義的剩餘價值、唯物史觀、階級斗爭等學說,並批判了無政府主義和第二國際機會主義。這時陳獨秀的主導思想是虔誠心切信仰和宣傳社會主義,已經由急進的民主主義者蛻變發展成社會主義廣泛的傳播者,已經從以馬克思主義階級斗爭理論觀察中國社會問題到運用它開展工人運動著手改造中國社會。他還強調建立無產階級政黨的重要性,指出要造成無產階級「強大的組織力和戰鬥力」,「非有一個強大的共產黨做無產階級先鋒隊與指導者不可。」(24)已經從思想上考慮到為建立共產黨進行了多方面的活動。
五四運動興起,共產主義小組成立,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有了進一步的傳播,並和馬克思主義相結合。在這種情況下,陳獨秀也隨著向前發展了,這個時候他接受了馬克思主義,開始運用了馬克思主義的觀點來分析中國社會的實際問題。陳獨秀的馬克思主義階級斗爭認識與覺悟雖然比李大釗晚了一些,但他對馬克思主義學說的內涵實質的了解不單純在學理上,而著重在於「行」,理論與實際的結合,針對實際分析和解決問題。在他一旦接觸到了馬克思主義,他的思想認識與哲學立場立即發生了質的飛躍。他在一個短的時間里把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與經濟史學的基本觀點都通讀理解了一遍,並且提綱挈領地理出頭緒,很快就能運用它來解讀中國的社會形勢、經濟生態與革命實際,並且對馬克思學說的理論深處有其獨到的感悟,理解相當透徹,掌握得心應手。此時他把革命眼光更多地轉移到中國的無產階級勞苦大眾上,開始注意「中國的勞動問題」、「中國產業世界的純粹資本作用」和「各都會各商埠的財產工商階級」的發達程度等等的問題。這時他把「五四」以來的「德先生」的政治內涵提升到無產階級的階級要求上,他在《告北京勞動界》一文中明白地說:「如今二十世紀的德莫克拉西,乃是被征服的新興無產勞動階級,因為自身的共同利害,對於征服階級的財產工商界要求權利的旗幟。」而且正大光明告「自命為智識階級士大夫」:「不要太高興,不要以為無產勞動階級永遠可以欺負,不要永遠把他們踏在朝靴低下不當做人看待。」(25)陳獨秀這種對「新興無產勞動階級」的關心與支持,《新青年》第七卷第6號推出「五一勞動節紀念號」,篇幅較平時增加一倍多,其中主要文章有李大釗的《五一運動史》、陳獨秀在上海船務機房工界聯合會演說《勞動者的覺悟》和《上海厚生紗廠湖南女工問題》。這一期以大量篇幅刊載了全國各地工人生活和斗爭情況的調查報告,反映了革命知識分子到工人中去的初步成果。同時上海的《星期評論》、北京的《晨報》等名牌報刊也都積極配合,推出「五一專號」,一時勞工運動的聲勢轟轟烈烈。事實表明陳獨秀當時的思想心態實際,已真正地與勞工相結合了。「紀念號」還全文刊登了蘇俄政府的第一次宣言,宣布廢除沙皇俄國在中國的一切特權,引得中國社會各界15個團體8家報刊的一片喝彩與贊賞。
1920年月,《新青年》改組為中國共產黨上海發起的機關刊物。八卷1號,陳獨秀發表《談政治》一文,明確表示了擁護馬克思主義的態度和革命的立場,宣布「承認用革命手段建立勞動階級(生產階級)的國家,創造那禁止對內對外一切掠奪的政治法律,為現代社會的第一需要。」從這一號起《新青年》又設立了「俄羅斯研究」專欄,譯載有關蘇俄革命和建設的材料,並發表了列寧某些著作和譯文、列寧傳略和列寧主要著作目錄,進一步擴大馬克思主義影響。1921年7月,《新青年》在出完九卷之後,曾經休刊。1923年6月,《新青年》改組為季刊,並成為黨的理論刊物。由於革命形勢發展很快,人力不足,季刊不能按期出版僅出四期。1925年4月2日改為不定期刊,共出五期。《新青年》季刊一直由瞿秋白主編,成為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刊物,為中國革命的發展作出了重大的貢獻。陳獨秀在十卷9期季刊上,先後發表具有馬克思主義學說理念的文章計有:《殖民地及半殖民地職工運動問題之題要(譯)》、《科學與人觀序》、《答張君勵及梁任公》、《二十七年以來國民運動中所得教訓》、《列寧主義與中國民族運動》、《孫中山三民主義中之民放主義是不是國家主義》、《世界革命與中國民族解放運動》等,陳獨秀創辦《新青年》前後歷經十年,為在中國傳播馬克思主義,善始全終,光輝業績,可謂偉矣!
《新青年》除通過期刊傳播反帝反封建與馬克思主義學說的信息外,還於1920年以新青年社出版了《共產黨宣言》的第一個中文全譯本。1902年,梁啟超在《新民叢報》上開始介紹了馬克思。1905年,朱執信在《民報》第二號上介紹了《共產黨宣言》的片斷。此後《共產黨宣言》曾一次次被節譯,刊載於中國報刊。這本具有強烈的革命性、實踐性,其「根本解決」、徹底革命的主張為迷茫中的人們提供了一把解放被壓迫階級鑰匙的《共產黨宣言》,在中國一直沒有全譯本,如要了解共產主義,怎麼能不讀《共產黨宣言》?第一個籌劃把《共產黨宣言》譯成中文的是戴季陶(當時他在上海主編《星期評論》)。他讀過一本日文版《共產黨宣言》,深知這本書的份量。曾想譯此書,感到難度相當大,因為譯者不僅要諳熟馬克思主義理論,而且要有相當高的中國文學修養。邵力子得知此事後,便向戴季陶舉薦了陳望道。1920年春,陳望道因「浙江一師風潮」被迫離開杭州來到上海,適《新青年》雜志回遷上海,作為上海發起組機關刊物出版發行,應陳獨秀邀請,陳望道擔任了《新青年》編輯,他注重刊載介紹馬克思主義,贊揚十月革命的文章。由於邵力子的推薦,又著手翻譯《共產黨宣方》,根據《星期評論》提供的日文本和陳獨秀取自北大圖書館的英文本,相互對照,開始了翻譯工作,1920年8月譯成出版在滬問世,在翻譯過程中,亦經陳獨秀、李漢俊審閱校訂,這本震撼世界馬恩著作經典引進中國,對擁護馬克思主義的信仰者堤是一個莫大的鼓勵。毛澤東說,《共產黨宣言》是他青年時受影響最大的三本書之一,「這三本書是:《共產黨宣言》,陳望道譯,這是用中文出版的第一本馬克思主義的書;《階級斗爭》,考茨基著;《社會主義史》,柯卡普著。」(26)同時,陳望道還翻譯了《馬克思的唯物史觀》、《勞動運動通論》、《勞工問題的由來》等文章,對馬克思主義的傳播都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當啟蒙的火炬——《新青年》照亮了中國大地,隨著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在廣大先進分子和進步青年中,學習和宣傳馬克思主義成為一股昂揚勇進的氣勢,他們精神煥發,思想解放,以火熱的激情,積極勇敢的投身於愛國民主運動,熱烈學習馬克思主義,從一開始就不是把它當作單純的學理來探索,而是把它作為觀察國家命運的工具。歌頌勞工神聖,貼近生活與勞工為伍。並把這種學習同實際斗爭聯系起來,同反帝反封、改造社會的討論相結合,探討中國的出路,從中涌現一批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其中表現有作為的自當首推毛澤東、周恩來,以及後來諸多共和國的諦造者和革命征途中壯烈犧牲的諸英烈。由於心儀十月革命、五四運動影響,景仰馬克思主義,接受傳播洗禮的諤諤之士的光明磊落言行和對國家命動前途興革氣勢,適足使後人傳承而光大民族復興之大業。
周恩來在馬克思主義傳播聲浪中,也積極乘熱宣傳馬克思主義。1919年4月,周恩來離開日本回天津,在母校南開學校主持《學聯報》,旗幟鮮明地宣傳反帝反封建思想,號召青年和各界人民再接再厲地向舊勢力作無畏的斗爭。9月他又同鄧穎超、郭隆真等20個青年組織成立覺悟社,出版《覺悟》不定期刊,由周恩來主編,領導愛國反帝的群眾斗爭。當時天津《益世報》贊揚「男女學生組織學生會,是天津男女解放的起點。」北京《晨報》也曾報導,覺悟社是由「天津學界中最優秀、純潔、奮斗、覺悟的青年結合的小團體」,是「天津的小明星。」1921年1月,他因進行愛國運動被捕,在獄中還向難友講述馬克思學說,包括唯物史觀、唯物史觀總論同階級斗爭史,經濟論中的資本論同資產集中說及馬克思傳等。1922年他曾發表論文研究共產主義與中國的關系,認為「共產主義與世界上已成無產階級全體的救時良方」,在中國也只有共產主義才是出路。他毅然宣布:「我認的主義一定是不變的,並且很堅決地要為他宣傳奔走。」決心為在中國「共產花開」,「赤色的旗兒飛揚」而「耕耘」、「播種」,奮斗終生。
欣喜這一批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革命青年迅速成長起來,他們充分認識到十月革命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對世界無產階級革命事業滿懷信心,他們開始拋棄資產階級共和國的方案,熱烈地嚮往社會主義的俄國,並迫切地期望以俄國人為榜樣,來改造中國。曾經多年追隨孫中山革命的老同盟會員朱德、林柏渠、董必武、吳玉章等在舊民主義革命失敗之後,經過苦悶、徘徊和探索,努力尋找新的救國出路。受俄國革命與五四運動的影響,通過不同的途徑相繼接受了馬克思主義思想學說,開始新的革命斗爭,這些有著不同經歷的先進分子殊途同歸的事實表明,認定科學社會主義指引的道路,是他們自學的在實踐中,經過反復比較作出的歷史性的選擇。正是這一代青年,在1919年與他們的導師陳獨秀、李大釗等人一起,團結了其他廣大青年,掀起了五四愛國運動,接受馬克思主義,組織共產黨,又經過幾十年艱苦卓絕的斗爭,終於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的偉大勝利,實現了中國近代化,開始向現代化進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