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期刊雜志 » 孔子家族雜志

孔子家族雜志

發布時間: 2021-03-19 12:39:11

1. 推薦點講歷史的雜志吧。。

《中國野史》這是一本圖書,不是雜志,不過裡面還是寫了很多歷史野史的。內容如下:
先秦野史
追蹤軒轅黃帝/1
黃帝向素女學房中術/2
堯以圍棋教子/2
大禹破壞禪讓制/3
商紂王發明胭脂/4
紂王無道,商廷垂危/4
殷都屢遷/9
商紂王建「酒池肉林」/10
越王勾踐真的卧薪嘗膽了嗎/11
幽王寵褒姒,立庶近奸佞/12
衛昭伯娶庶母為妻/16
衛靈公與男寵「分桃」/17
楚懷王初置七夕/18
妃授秘訣於舜/18
禹帝女作酒/19
妹喜好聞裂帛之聲/19
商王妻婦好善武/20
妲已喜淫事/20
妲己發明炮烙之刑/21
鄭袖計取美人鼻/22
黃帝始創冠冕制/22
先秦的宗廟禮儀/23
先秦時的殉葬制度/24
周代脫履上殿/24
強忍悲痛周文王食子肉羹/25
商周時的飲食等級禮儀/26
西周皇太子由「三母」撫養*/26
早期宦官,閹割戰俘與奴隸/27
周代的後妃制度/29
春秋戰國互換人質制度/29
先秦時的宮殿前朝後寢/30
先秦帝王嬪妃的來源/31
周代首創內廷機構/32
活人殉葬,商周時期觸目驚心/32
與帝王共寢講究日辰/33
達摩創佛教禪宗/34
周公還政於成王是被迫的嗎/35
孔子是「野合而生」的嗎/36
《春秋》與孔子/37
孔子會武功嗎/38
雖不識字,六祖頓悟成佛/40
毛遂自薦,面責楚王/42
李斯設計陷害同門韓非/44
馮驥奇才,通曉世事/45
孫武與《孫子兵法》/49
西施的洗澡水勝似香水/50
西施究竟花落誰家/51
管仲為何被娼妓奉為「保護神」/52
欲化胡人,老子西出函谷關/53
姜子牙直鉤懸空「鉤」文王/54
先秦時稱性交為「行周公之禮」/55
我國上古時期有生殖器崇拜嗎/56
先秦時的男觀女浴之風/57
後羿專夏政,少康終復國/58
「馬陵之戰」真的是龐涓指揮的嗎/63
……
秦漢野史
魏晉南北朝野史
隋唐野史
宋、遼、金、元野史
明代野史
清代野史

2. 巜孔子乙》時代背景是

《孔乙己》這篇小說寫於1918年冬,發表於1919年4月的《新青年》雜志上。小說反映了在封建科舉制度下,一個舊知識分子的悲慘命運。小說發表於「五•四」運動前夕,這時封建帝制雖然被推翻,但封建勢力仍統治全國;封建科舉雖然廢止,但封建教育仍通過其他地方推行,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仍根深蒂固,毒害著廣大人民。
「五•四」前夕的中國社會,由於十月革命的影響,中國早期的共產主義者如李大釗、陳獨秀等領導的新文化運動,向封建思想和封建文化進行猛烈的抨擊,偉大的反帝反封建的「五•四」運動即將爆發。
魯迅是新文化運動的一員猛將,後來成為新文化運動、文化新軍的最偉大最英勇的旗手。他以鋒利的筆為武器,向封建思想道德、封建文化進行最無情最猛烈的攻擊。他在1918年初寫的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猛烈地攻擊了吃人的封建制度,在文化戰線上,為號召人民向封建堡壘進攻發出了第一聲進軍號。1918年冬,他又寫了第二篇白話小說《孔乙己》,揭露了封建科舉制度對人們的毒害,控訴了封建統治階級的罪惡。魯迅在「五•四」前夕發表的這兩篇小說,對「五•四」時期的新文化運動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小說反映的是清朝末年時的事,那時距1911年的辛亥革命還有十多年,距1919年的「五•四」運動約20年,距1905年的廢除科舉制度也還有一段時間。盡管在1898年中國社會有過失敗的「百日維新」運動,但並未動搖中國封建統治的根基。所以《孔乙己》反映的是封建階級統治時代的事,孔乙己生活在末經革新的古國里。《孔乙己》的矛頭直指封建制度。

3. 孔子的資料與論語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國夏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縣) ,生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省曲阜市)。中國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孔子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孔子曾受業於老子,帶領部分弟子周遊列國十四年,晚年修訂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相傳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賢人。孔子去世後,其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儒家經典《論語》。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大成至聖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其儒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孔子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被尊為儒教始祖(非儒學),隨著孔子影響力的擴大,孔子祭祀也一度成為和上帝、和國家的祖宗神同等級別的「大祀」。這種殊榮除老子外萬古唯有孔子而已。

《論語》是中國春秋時期一部語錄體散文集,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纂而成。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較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全書共20篇、492章,首創 「語錄體」 。中國現傳揚並學習的古代著作之一。
主要由仲弓、子游、子夏首先商量起草,和少數留在魯國的弟子及再傳弟子完成,紀念老師,憂慮師道失傳。並由子夏開創了章句的讀法。故漢儒曰:章句發明始於子夏。

4. 邱姓是孔子的後代嗎

邱姓由丘姓而來,最早一支丘姓源自姜姓、呂氏的姜尚,故姜太公為丘(邱)姓太始祖。邱氏望出河南,稱「河南衍派」。尤以四川、湖南、廣東、湖北等省多此姓,四省邱姓約佔中國漢族邱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丘(邱)姓是中國姓氏人口較多的一個大姓,約佔中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三。
丘、邱(qiū)姓同源,但現在大多都用「邱」為姓,源出有四:
1、出自姜姓,以地名為氏,是姜太公的後裔。西周初年,太師呂尚(姜姓,呂氏,名望)因輔佐武王滅商有功,被封於齊,建齊國,都營丘(今山東省淄博市東北舊臨淄),號稱齊太公,俗稱姜太公。其子孫中後有以地為氏的,稱為丘氏。史稱丘姓正宗。
2、出自姒姓。夏帝少康時,封其小兒子曲烈於鄫(今河南省柘城縣北),至周靈王時,為莒國所滅,其子孫去邑為曾氏,其後分支中就有以丘為氏。此為曾、丘聯宗之說。
3、出自媯姓,以地為氏。春秋時,陳國(開國君主是胡公滿)有宛丘,邾國(傳為顓頊後裔挾所建,曹姓)有弱丘,居者皆以「丘」為氏。
4、出自他族改姓。如漢代少數民族烏桓族有丘氏。南北朝時,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有鮮卑族復姓丘林氏、丘敦氏改為漢字單姓丘氏。又彝、蒙、苗、土等族均有邱姓。
以上這幾支以丘為姓的宗族,後來大多數都改了邱姓。滿清入關以前,這個家族大多是以「丘」(古時的「丘」與「邱」通用)為姓的,一直到清雍正皇帝時,才由於避諱孔子的名號,而下令把「丘」一律改為「邱」姓。民國初,一部分恢復為「丘」,近代詩人邱逢甲倡議復丘姓本字,他首先將自己的姓名寫作丘逢甲,閩、粵邱姓族人也紛紛響應改邱為丘,但仍有不少邱姓人繼續沿用邱字。

5. 有一本雜志里有一篇叫《梅花鹿先生》

本文選自1926年6月10日《莽原》第一卷11期
[編輯本段]作者簡介
魯迅(1881~1936),我國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 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1881年9月25日出生.出身於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時代受進化論、尼采超人哲學和托爾斯泰博愛思想的影響.1902年去日本留學,原在仙台醫學院學醫,後從事文藝工作,希望用以改變國民精神.1905~1907年,參加革命黨人的活動,發表了《摩羅詩力說》、《文化偏至論》等論文.期間曾回國奉母命結婚,夫人朱安.1909年,與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譯《域外小說集》,介紹外國文學.同年回國,先後在杭州、紹興任教.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回憶性散文寫於1926年9月18日,編入《朝花夕拾》,當時魯迅先生正在廈門大學任教.正值暑期,學生還沒有開學,魯迅回憶起少年時的往事,寫下這篇文章,最早發表在《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在文題下面寫了一個副標題為
《舊事重提之六》.後來魯迅先生把它和《舊事重提》的其它九篇一起編入《朝花夕拾》這個散文集中.
辛亥革命後,曾任南京臨時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員、僉事等職,兼在北京大學、女子師范大學等校授課.1918年5月,首次用「魯迅」的筆名,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基石.五四運動前後,參加《新青年》雜志工作,成為「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主將.
1918年到1926年間,陸續創作出版了小說集《吶喊》、《彷徨》、論文集《墳》、散文詩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雜文集《墳》《南腔北調集》《三閑集》《二心集》《而已集》《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編》等專集.其中,1921年12月發表的中篇小說《阿Q正傳》,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不朽傑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學生愛國運動,為北洋軍閥政府所通緝,南下到廈門大學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當時的革命中心廣州,在中山大學任教務主任.1927年10月到達上海,開始與其學生許廣平同居.1929年,兒子周海嬰出世.1930年起,先後參加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和中國民權保障同盟,反抗國民黨政府的獨裁統治和政治迫害.從1927年到1936年,創作了歷史小說集《故事新編》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雜文,收輯在《而已集》、《三閑集》、《二心集》、《南腔北調集》、《偽自由書》、《准風月談》、《花邊文學》、《且介亭雜文》、《且介亭雜文二編》、《且介亭雜文末編》、《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遺》等專集中.魯迅的一生,對中國文化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領導、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學團體;主編了《國民新報副刊》(乙種)、《莽原》、《語絲》、《奔流》、《萌芽》、《譯文》等文藝期刊;熱忱關懷、積極培養青年作者;大力翻譯外國進步文學作品和介紹國內外著名的繪畫、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學,編著《中國小說史略》、《漢文學史綱要》,整理《嵇康集》,輯錄《會稽郡故書雜錄》、《古小說鉤沈》、《唐宋傳奇錄》、《小說舊聞鈔》等等.
1936年10月19日因肺結核病逝於上海,上海民眾上萬名自發舉行公祭、送葬,葬於虹橋萬國公墓.1956年,魯迅遺體移葬虹口公園,毛澤東為重建的魯迅墓題字.
1938年出版《魯迅全集》(二十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魯迅著譯已分別編為《魯迅全集》(十卷),《魯迅譯文集》(十卷),《魯迅日記》(二卷),《魯迅書信集》,並重印魯迅編校的古籍多種.1981年出版了《魯迅全集》(十六卷).北京、上海、紹興、廣州、廈門等地先後建立了魯迅博物館、紀念館等.魯迅的小說、散文、詩歌、雜文共數十篇(首)被選入中、小學語文課本.小說《祝福》、《阿Q正傳》、《葯》等先後被改編成電影.魯迅的作品充實了世界文學的寶庫,被譯成英、日、俄、西、法、德、阿拉伯、世界語等50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地擁有廣大的讀者.
[編輯本段]作品原文
1)我家的後面有一個很大的園,相傳叫作百草園.現在是早已並屋子一起賣給朱文公的子孫了,連那最末次的相見也已經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 ;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
2)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雲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雲霄里去了.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牆根一帶,就有無限的趣味.油蛉在這里低唱, 蟋蟀們在這里彈琴.翻開斷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還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樑,便會啪的一聲,從後竅噴出一陣煙霧.何首烏藤和木蓮藤纏絡著,木蓮有蓮房一般的果實,何首烏有擁腫的根.有人說,何首烏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於是常常拔它起來,牽連不斷地拔起來,也曾因此弄壞了泥牆,卻從來沒有見過有一塊根像人樣.如果不怕刺,還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遠.
3)長的草里是不去的,因為相傳這園里有一條很大的赤練蛇.
4)長媽媽曾經講給我一個故事聽:先前,有一個讀書人住在古廟里用功,晚間,在院子里納涼的時候,突然聽到有人在叫他.答應著,四面看時,卻見一個美女的臉露在牆頭上,向他一笑,隱去了.他很高興;但竟給那走來夜談的老和尚識破了機關.說他臉上有些妖氣,一定遇見「美女蛇」了;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喚人名,倘一答應,夜間便要來吃這人的肉的.他自然嚇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卻道無妨,給他一個小盒子,說只要放在枕邊,便可高枕而卧.他雖然照樣辦,卻總是睡不著,——當然睡不著的.到半夜,果然來了,沙沙沙!門外象是風雨聲.他正抖作一團時,卻聽得豁的一聲,一道金光從枕邊飛出,外面便什麼聲音也沒有了,那金光也就飛回來,斂在盒子里.後來呢?後來,老和尚說,這是飛蜈蚣,它能吸蛇的腦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
5)結末的教訓是:所以倘有陌生的聲音叫你的名字,你萬不可答應他.
6)這故事很使我覺得做人之險,夏夜乘涼,往往有些擔心,不敢去看牆上,而且極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樣的飛蜈蚣.走到百草園的草叢旁邊時,也常常這樣想.但直到現在,總還沒有得到,但也沒有遇見過赤練蛇和美女蛇.叫我名字的陌生聲音自然是常有的,然而都不是美女蛇.
7)冬天的百草園比較的無味;雪一下,可就兩樣了.拍雪人(將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羅漢需要人們鑒賞,這是荒園,人跡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來捕鳥.薄薄的雪,是不行的;總須積雪蓋了地面一兩天,鳥雀們久已無處覓食的時候才好.掃開一塊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篩來,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條長繩,人遠遠地牽著,看鳥雀下來啄食,走到竹篩底下的時候,將繩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頰的「張飛鳥」,性子很躁,養不過夜的.
8)這是閏土的父親所傳授的方法,我卻不大能用.明明見它們進去了,拉了繩,跑去一看,卻什麼都沒有,費了半天力,捉住的不過三四隻.閏土的父親是小半天便能捕獲幾十隻,裝在叉袋裡叫著撞著的.我曾經問他得失的緣由,他只靜靜地笑道:你太性急,來不及等它走到中間去.
9)我不知道為什麼家裡的人要將我送進書塾里去了,而且還是全城中稱為最嚴厲的書塾.也許是因為拔何首烏毀了泥牆罷,也許是因為將磚頭拋到間壁的梁家去了罷,也許是因為站在石井欄上跳下來吧罷……都無從知道.總而言之:我將不能常到百草園了.Ade(德語,再見的意思),我的蟋蟀們!Ade,我的覆盆子們和木蓮們!
10)出門向東,不上半里,走過一道石橋,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從一扇黑油的竹門進去,第三間是書房.中間掛著一塊匾道:三味書屋;匾下面是一幅畫,畫著一隻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樹下.沒有孔子牌位,我們便對著那匾和鹿行禮.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11)第二次行禮時,先生便和藹地在一旁答禮.他是一個高而瘦的老人,須發都花白了,還戴著大眼鏡.我對他很恭敬,因為我早聽到,他是本城中極方正,質朴,博學的人.
12)不知從那裡聽來的,東方朔也很淵博,他認識一種蟲,名曰「怪哉」,冤氣所化,用酒一澆,就消釋了.我很想詳細地知道這故事,但阿長是不知道的,因為她畢竟不淵博.現在得到機會了,可以問先生.
13)「先生,『怪哉』這蟲,是怎麼一回事?……」我上了生書,將要退下來的時候,趕忙問.
14)「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興,臉上還有怒色了.
15)我才知道做學生是不應該問這些事的,只要讀書,因為他是淵博的宿儒,決不至於不知道,所謂不知道者,乃是不願意說.年紀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見過好幾回了.
16)我就只讀書,正午習字,晚上對課.先生最初這幾天對我很嚴厲,後來卻好起來了,不過給我讀的書漸漸加多,對課也漸漸地加上字去,從三言到五言,終於到七言.
17)三味書屋後面也有一個園,雖然小,但在那裡也可以爬上花壇去折臘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樹上尋蟬蛻.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蒼蠅喂螞蟻,靜悄悄地沒有聲音.然而同窗們到園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書房裡便大叫起來:「人都到哪裡去了!」
18)人們便一個一個陸續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條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罰跪的規則,但也不常用,普通總不過瞪幾眼,大聲道:「讀書!」
19)於是大家放開喉嚨讀一陣書,真是人聲鼎沸.有念「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齒缺曰狗竇大開」的,有念「上九潛龍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錯厥貢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書.後來,我們的聲音便低下去,靜下去了,只有他還大聲朗讀著:
20)「鐵如意,指揮倜儻,一坐皆驚呢~~;金叵羅,顛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21)我疑心這是極好的文章,因為讀到這里,他總是微笑起來,而且將頭仰起,搖著,向後面拗過去,拗過去.
22)先生讀書入神的時候,於我們是很相宜的.有幾個便用紙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戲.我是畫畫兒,用一種叫作「荊川紙」的,蒙在小說的綉像上一個個描下來, 像習字時候的影寫一樣.讀的書多起來,畫的畫也多起來;書沒有讀成,畫的成績卻不少了,最成片斷的是《盪寇志》和《西遊記》的綉像,都有一大本.後來,為要錢用,賣給一個有錢的同窗了.他的父親是開錫箔店的;聽說現在自己已經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紳士的地位了.這東西早已沒有了吧.
九月十八日
(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下第一課所注為1926年9月18日)
正音正字
確鑿(záo) 菜畦(qí) 桑葚(shèn) 輕捷(jié)
油蛉(línɡ) 斑蝥(máo) 纏絡(chán) 攢(cuán)
珊瑚(shān hú) 豁(huō) 斂(liǎn) 腦髓(suǐ)
陌生(mò) 覓食(mì) 竹篩(shāi) 秕谷(bǐ)
人跡罕至(hǎn) 書塾(shú) 蟬蛻(tuì) 淵博(yuān)
人聲鼎沸(dǐnɡ) 宿儒(rú) 盔甲(kuī) 倜儻(tì tǎnɡ)
竇(dòu) 倘(tǎng)若 擁(yōng) 儒(rú) 柚(yòu)
長媽媽(cháng) 叵(pǒ) 拗(ǎo)厥(jué)
多音字:拗 攢 宿 折 系 長
Ade 是德語再見的意思,拼音可念做(a dèi)或(啊 德)或(啊 day)
(詞語解釋)
【確鑿】 確實. 【輕捷】輕快.
【攢】湊在一塊兒.
【斂】收攏.
【鑒賞】鑒別、欣賞.
【人跡罕至】少有人來.跡,足跡、腳印.罕,稀少.
【方正】正派.
【同窗】同在一個學校學習的人.
【人聲鼎沸】人聲喧鬧的意思.
【倜儻】灑脫;不拘束.
【敬】對尊長或賓客嚴肅有禮貌.
【纏絡】 纏繞在一起.
【覓食】尋找食物.覓,尋找.
【淵博】(學識)深而且廣.
【宿儒】書念得很多的老學者.宿,年老的;長久從事某種工作的意思.儒,指讀書人.
【鼎沸】形容喧鬧、混亂,像水在鍋里沸騰一樣.
【菜畦】菜地.畦,園地里劃分的小區.
【長吟】長聲鳴叫.動詞,偏正合成詞,在課文原句中作謂語.同義詞:長嘯.
【雲霄】極高的天空;天際.霄,雲.
【倘若】連詞,表示假設,基本上同「如果」,用於書面.
【後竅】肛門.
【擁腫】也寫作「臃腫」,過度肥胖,轉動不靈.課文中形容何首烏的塊根肥大粗壯.
【納涼】乘涼.納,享受.
【機關】計謀;心機.這里是秘密的意思.
【道】說.
[油蛉]直翅類昆蟲,俗名金鍾兒,形似西瓜子,黑色,晝夜都鳴.
{言}這里是「字」的意思.
[編輯本段]內容講解
一、主題思想
本文通過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回憶,表現作者兒童時代對自然的熱愛和對知識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歡樂的心理.同時對封建教育束縛兒童身心發展做出了批判.
二、文章思路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的標題是「從……到……」的格式,表明文章主要是以空間的變換為順序來記敘的,由此把握全文的結構就較為容易了.作者先寫百草園:「我家的後面有一個很大的園,相傳叫做百草園.」再寫三味書屋:「出門向東,不上半里,走過一道石橋,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書房中間掛著一塊匾額「三味書屋」.時間順序與空間的變換順序是一致的.在兩部分內容之間,作者安排了一個過渡段,即第九自然段.
全文可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1~8)記敘了百草園的生活;過渡段(9)從百草園變成了三味書屋,有承上啟下的作用.第二部分(10~結尾)記敘三味書屋的生活,思路非常清晰.在記敘百草園的有趣生活過程中,插敘了美女蛇的故事,這段插敘的作用在於映襯百草園具有神話般的色彩.
三、寫作特點
1.本文採取由遠及近、由高到低、從靜到動、先夏後冬的順序,對百草園的景物作了有層次的描述.先寫遠遠望見的、粗線條的景物,如菜畦、皂莢樹,再寫身邊、腳下、眼前的景物,如何首烏根、覆盆子果實;先寫靜止的,如石井欄,再寫動態的,如叫天子;先寫生機勃勃的夏季,再寫別有情趣的冬季.
2.運用對比方法,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3.用詞准確、鮮明、生動,突出了景物的特點.如作者用「掃開、露出、支起、撒些、系、牽、看、走、拉、罩住」等一連串的動詞,清晰、准確地寫出捕鳥的全過程,表現了兒童好動的性格,對捕鳥的喜好.
4.課文描寫滲透著作者的思想感情,狀物、敘事、寫人都真實具體,放得開,收得攏.
5.第2自然段順序鮮明,視覺==>聽覺==>味覺
動物到植物,順序清晰
四、第二自然段寫景的脈絡
本文第二自然段寫景相當精彩.作者用「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就有……」這樣一組詞語,引出13種景物(菜畦、石井欄、皂莢樹、桑葚、鳴蟬、黃蜂、叫天子、泥牆根、油蛉、蜈蚣、何首烏藤、木蓮藤、覆盆子)、4件趣事(找蜈蚣、按斑蟊、拔何首烏根、摘覆盆子),前兩個「不必說」略寫百草園概貌,「單是……就有……」則比較詳細地寫百草園一角「短短的泥牆根一帶」.先用兩個「不必說」宕開一筆,突出「單是」的內容.既然「單是」已趣味無窮,可見園子里佳趣俯拾皆是,渲染了百草園是「我的樂園」的感情色彩.寫景層次井然,條理分明.前一個「不必說」寫靜物由低到高,後一個寫動物由高到低.整體部分從植物寫到動物,局部部分則由動物寫到植物.
五、作者怎樣描寫百草園
第二自然段除了脈絡清晰的特點,作者還抓住景物特點,對百草園作了細致的描寫.這段文字著重描繪了百草園在春夏季節的景色,寫得精彩生動而富有情趣.在抓景物特點時,作者調動自己的全部感官,使百草園的景物有形有色,有聲有味.春末的菜花,盛夏的鳴蟬,秋天的蟋蟀,加上捕鳥的冬季——這一切綜合在一起,構成了豐富而美麗的四季風采.作者寫景用詞准確,語言生動形象.菜畦的「碧綠」,桑葚的「紫紅」,石井欄的「光滑」,黃蜂因為肥胖而「伏」在菜花上,叫天子因為輕捷而能從草間直「竄」向雲霄里去了.這些描寫體現了魯迅先生用詞的准確、生動;油蛉的「低唱」,蟋蟀的「彈琴」,這樣擬人化的寫作手法同時讓我們聽出了作者對百草園由衷的喜愛之情.
了解寫景的這些方法,不僅對於學習描寫景物的方法有很大幫,而且對於閱讀寫景的文字,加深對文章的理解都有好處.作者在描寫景物時,抓住了石井欄的「光滑」,黃蜂的「肥胖」……等諸多景物的特徵.要做到這點,必須做到用眼看,細細觀察;用心想,慢慢揣摩.還要注意寫景的順序.作者對百草園景物的描寫採用了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的寫景順序,這樣,就能把百草園給人的總的印象交代得清清楚楚.再其次,還要注意作者如何做到了多角度地觀察.例如:從聽覺角度寫「油蛉在這里低唱」,而從視覺角度寫「碧綠的菜畦」、「紫紅的桑葚」、「像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等景物.這些描寫從形狀、顏色、味道等方面把百草園在一個兒童眼裡的感受寫得有聲有色,加之動靜結合,動中有靜,靜中見動,靜動交錯變化運用,叫人讀來有滋有味,整個畫面才能給人生機勃勃、如臨其境的感覺.另外,寫景離不開抒情的支撐,在對百草園的描繪中,作者正是將自己童年時對百草園的喜愛之情融進對景物的描繪中,讓讀者受到強烈的感染.
六、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過渡
本文第9段為全文的過渡段,從內容到結構都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這段文字在全文中既照應課文前半部分「我」在百草園的快樂生活,又為下文將去三味書屋提前作了交代.本段用排比和擬人的修辭手法表現了自己對百草園的熱愛和戀戀不舍之情.至於因為何故而不能常去百草園玩樂,文章並沒有明確直接的交代,只是用了「不知道」、「也許」表示自己的推測.這些詞語不僅真實得反映了當時的心理,還對百草園的生活巧妙地進行了補充,同時也表達了自己離開百草園時那種無可奈何的心情.當然,百草園畢竟曾經給自己帶來無限樂趣,所以,在去三味書屋之前,還不忘用兩個「Ade」以表示與給自己帶來無窮樂趣的小動物告別,這也表達了作者對百草園生活戀戀不舍之情.
七、品味描寫捕鳥的一段文字
作者在描寫冬天的百草園的樂趣時,有一段描寫捕鳥過程的文字.這段文字的最大特點就是用詞准確精練,形象生動地描繪了雪地捕鳥的整個過程,讀來讓人如臨其境.其中一連串的動詞「掃、露、支、撒、系、牽、看、拉、罩」九個動詞用得十分准確.在組織學生欣賞這段文字的時候,可先讓學生進行圈點批註,鉤出這九個動詞來,然後試著讓學生作動作揣摩這個過程.課堂上要留出時間讓學生動筆進行仿寫.如讓學生用一連串不少於5個的動詞描寫一個游戲或者一個連續的動作,在同學間展開交流,議議誰仿寫的最好.這樣,讀寫有機地結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欣賞優美文字的時候,有一點值得注意.那就是一定要學習抓關鍵詞句.應當注意不要把關鍵語句誤解為華麗的語句,只是相對於其他詞語來說,它在描寫景物、刻劃動作、塑造形象、表達感情、點明中心等方面有著更為深刻准確的表達作用.以「雪後捕鳥」這段為例,那些表示捕鳥動作的九個動詞就成為描繪捕鳥過程的關鍵詞.正是這些詞語的運用,准確、生動、傳神地刻畫了捕鳥的整個過程.不僅僅是針對捕鳥這段進行分析,讀任何文章,理解關鍵語句,都絕不能脫離特定的語言環境妄加理解,而是必須結合上下文的意思認真揣摩,這樣才能准確理解作者所賦予這些詞語的特殊含義.
八、如何理解三味書屋的生活
長期以來,人們在分析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生活之間的關系的時候,主流的看法是認為二者形成了對比的關系.認為百草園的清新、亮麗、神奇與三味書屋的昏暗、枯燥、森嚴、無味之間形成了對比關系,前後分別包含了作者強烈的褒貶之情.
除此「對比說」之外,還有兩種認識:
一種意見認為,前後是和諧統一的.貫穿全文的,是中年的魯迅先生對兒時快樂生活的甜美回憶,是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好奇.即便是三味書屋的生活,對於同年的魯迅而言也同樣是新鮮而充滿快樂的.
第三種意見認為.前後是襯托關系,用百草園自由快樂的生活襯托三味書屋的生活,從而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對兒童身心的損害和束縛.
上述三種觀點都有一定道理,比較而言,這里所述的第二種看法更接近魯迅先生創作本文時的心理背景,更能為讀者所接受.實際上,我們從作者對三味書屋生活的描寫中,也不難發現自立行間洋溢著快樂的情趣.從「黑油的竹門」、大匾等陳設,從那沒有孔子牌位的拜孔子儀式,從同窗趁先生讀書入神時,溜到三味書屋後的小花園「折臘梅」「尋蟬蛻」到人聲鼎沸的課堂,自得其樂的老先生,頗有些成績的綉像,飛速進步的「對課」,處處洋溢著一種成年人回顧往事的樂趣,時時流露出新奇天真和快樂的情趣.
九、如何評價文中的私塾先生
三味書屋的先生是一位學問淵博的宿儒,但他對「怪哉」這蟲的問題是怎麼回事,卻不作回答,而且是臉上還帶著怒色,先生有一條戒尺,但不常用,有罰跪的規則也不常用,如何評價這位先生呢?
私塾是我國古代私人所設立的教學場所.它在我國兩千多年的歷史進程中,對傳播祖國文化,促進教育事業的發展,培養啟蒙兒童,使學童在讀書識理方面,起過重要的作用.但是私塾先生通常要求學生讀他所指定的書,書外的問題是不予回答的,況且提問者又是一個剛入學不久的學生,這大概是先生不作回答且有怒意的原因,這種教學思想是不可取的,它挫傷了學生求知的積極性.
打戒尺、罰跪,是私塾教育管理學生的方式,有戒尺、有罰跪的規則但不用,描寫出了先生嚴格而不厲害的形象,表現先生對他的學生管理中的開明思想,在魯迅眼裡,先生實際上是可親、可敬的.當然,也從一個角度反映了私塾教育管理方法的落後性.
《語文課程標准》要求7-9年級學段的學生能夠學會「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養成默讀習慣,有一定的速度,閱讀一般的現代文每分鍾不少於500字.」 教師要抓住「准確」、「迅速」、「適應」三個基本要求來訓練學生默讀.默讀後,應當讓學生先理清各段的主要內容,再把臨近的、意思相關的段歸並成部分,歸納各部分的大意,然後再把各部分的大意歸納出來,總結文章的中心意思.
十、默讀指導教學建議
從「三味書屋」的學習中,同學們應當通過魯迅先生對私塾先生或直接的評價(「方正、質朴、博學」),或言行的描述,准確把握作者對其先生的態度.至於這部分的一些生僻難解的詞語,則不必深究.
十一、第二自然段教學建議
對百草園部分的學習,第二部分是重點.作者用五彩的畫筆描繪自然美景、園中樂趣,我們也須細細揣摩其中深意.同時,從魯迅先生的筆下,我們也可以掌握一些寫景的基本原則和常用方法.諸如寫景首先要觀察,觀察則要調動起人的各種感官因素,從而抓住景物的特徵.寫景還要講究順序,使文章層次清晰.寫景還可以展開想像的翅膀,翱翔於更廣闊的天空,使優美的景緻中融入更濃厚的感情.
提倡「不動筆墨不讀書」,讓學生對這一段落中的好詞好句做圈點批註,或者自由發言,舉例說明自己對詞句意境的揣摩與理解.教師可將關鍵詞寫在黑板上,一邊寫,一邊幫助學生理清這段的脈絡.最後讓學生按照黑板上的關鍵詞復述,直至熟讀成誦.(書後沒有要求背誦這一段,但是對有能力的學生,背誦這樣的段落的要求是合理的)
提倡動筆進行仿寫練習.模仿「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就有……」的句式,進行景物描寫的練習,並在學生中進行交流,將仿寫優秀的段落抄在卡片上,辦成語文牆報進行展覽……總之,讓學生多讀多寫,學習優美的語言,圍繞課堂閱讀展開的活動要以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為基本出發點.
[編輯本段]段落大意

6. 2010年10月,《中華遺產》雜志發布了該社組織的「100個最具中華文化意義的漢字」評選結果。在對

D
空,沒有,有也不應當是代表儒家文化的字,應當是佛教用語,如:四大皆"空"。

一 最小的數字,在正整數中找不到比它更小的數;又是最大的數字,意味著「一切」。始終如一的字形,象徵著中華民族統一、穩定與持久。
天 時而表示具體的人的頭頂,時而表示抽象的「上天」。一身二任根源於古代中國人天人合一的觀念。在有著深厚農耕文明的中國人心中,「天」「地」「人」三者的關系構成了社會的基本關系。
人 肢體站立,反映了人類祖先從猿到人的演化過程;精神站立,人的精神要上可達於天,下可立於地,要成為具有獨立人格的生命。人生在世,我們要始終保持一個姿勢「挺身站立為人,頂天立地做人。」
陰 本義為山北水南,可指月、地、夜、寒、女、死,與陽相生相剋。
陽 本義為山南水北,可指日、天、晝、熱、男、生,與陰相生相剋。中國古代哲學認為,宇宙中貫通物質和人事的兩大對立面是陰陽。
日 中國歷來有日神和火神崇拜。光明、文明,一直為人們所嚮往。作為自然神,日的地位低於天。作為時間單位,天和日有相似的意義。日在天上運行,因此天日常用在同一詞彙中。
月 自然界的月亮一圓一缺相隔30天,與日相對應,是人們常見的自然現象。關於月有不少美麗的神話傳說,並通過對月變化的觀察,產生了月蝕的知識和記載,以及對月的祭祀及禮儀等。
易 易為變易,宇宙的本性就是差異、變化,沒有兩個時刻完全相同,人類的歷史也是如此。這是中國儒家世界觀的第一信念,古往今來無人能將其顛覆。
化 變是外在的,化是內在的。文化、教化,都是內在的,現代的信息化,更是一種科技的大變革。
山 地上所突兀者,人間所仰望者,為山。山被中國人贊美成有脊樑的陽剛的代表,所以山就是男子的象徵。
水 五行之一,構成了中國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的要素。水是一種標准,也是一種境界。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體現出道家「無為而求治」的哲學思想。
禪 是中國化的佛,是神聖巔峰的封號,是超越言語的世俗智慧,是吾國吾民獨有的精神風景。
茶 人在草木之間,茶是將人與自然融為一體的聖物,令人身心柔軟、寧靜和從容。在中國,茶被稱為百病之葯,陸羽《茶經》將茶文化推向極致;在日本,茶被稱為神草,喝茶祛病延年,茶道成為日本人獨特的民族文化。
生 生即生命,「天地之大德曰生」。把天地看成是不斷生化的天地,用生命的觀點來看待天地、萬物和人體器官,是諸多中國文化的內核,表明了中國人傾向於在一切事情中尋找一種根本的調和與統一,而不是斗爭與混亂。
耕 耕地是人類社會進步的一個標志,是農業文明出現以後的重大進步。而耕地手段的進步,就是社會、經濟進步的表現。
春 春表示在太陽照耀下草木萌發,反映了先民對萬物生長靠太陽的樸素認識。春是生機的象徵,也是一年的開始。每到春節,極具裝飾性的「春」字遍布城鄉,成為中國人一年美好希冀的寄託。
工 「工」字承載著中國土木建築工程發展的豐富文化信息,使中國成為古代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的國度。
禾 中國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農業起源地之一。禾,最初指北方的粟。禾穗垂而向根,被古人引為君子不忘本、謙虛、感恩的美德。
休 甲骨文中像人靠著大樹休息,之後引申有休假、停止、喜樂、美好等意思,遠超一般人的想像,清晰地展現出中國文字演變的一個縮影。
田 經過人工開發,用於農業耕種的土地,在歷史進程中是統治者和人民共同關注的焦點,多少歷史事件由田地而發生和展開。
豐 遠古的氏族部落劃定疆域稱為「豐」。甲骨文中是樹木和下方的土堆的形象,後引申出草木茂盛,轉指人的容貌豐潤、體態豐滿。中國正是在對豐美、豐富、豐盛等的不斷追求中得到發展。
絲 甲骨文中有此字,說明我國絲綢在上古既已出現。絲綢是我國古代的一重大發明,在漢代即已遠銷到歐洲古羅馬,形成了著名的「絲綢之路」。
農 中國自古以農立國,統治者都把發展農業放在首位,所以「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百姓的溫飽問題都不能解決,那麼國將不國。
家 先民由游獵進入定居階段的標志,是人們生活的依託。因此保家衛國,匹夫有責。
安 體現了中國人特有的哲學思想。對民是「平安」,對國家就是「安定」,從國家層面而言,安與定、平等既表現為一種狀態,也是一種動態。
樂 甲骨文中「樂」字是一把類似二胡的樂器。音樂帶來快樂,這個字後來用於書寫世上一切的快樂。
道 道是處世的原則、事物的本質、宇宙的本質、是宗教,也是方術,人人有道,事事有道,是中國人對理想境界最樸素,也是最深刻的體悟。
法 平之如水,法律必須公道,猶如一碗水端平,體現了執著追求社會公平的傳統中國法律意識。
圓 是古代對「天」的形狀的樸素認識,即所謂「天圓地方」,這種觀念影響了古代天文學的發展,對建築學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圓」是中華文化的精神追求之一。中國哲學首先追求德行的修為,繼而作用於外部世界,即「內聖外王」。「內聖」境界表現之一即圓融、圓通,形成圓滿的生存邏輯,從而做一個有德行的人。
儒 春秋時,孔子創立儒家學派。漢武帝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學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
悟 「覺悟」,看見我的心。覺是一個瞬間,悟是一個長長的過程。把所有覺的瞬間與長長的悟的過程結合起來,我們就可以看見自己的心了。
佛 佛陀釋迦牟尼是覺者、知者。佛教起源於公元前六世紀的古印度,東漢時由官方正式引入中國。「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佛教在唐代達到鼎盛,其信仰在中國歷史上有很深厚的根基。
戒 古代中國的地方官有種「戒石」,是刻警戒官吏的銘文的石碑,凡事引以為「戒」,行事說話多加小心,從道德上約束自己,從而成了一種中華美德。
本 「本」是根本,「本草」指中葯。民以食為天,國以農為本,被視為社稷守業的不二法門,否則便是「捨本逐末」「本末倒置」。
元 中國人把最初的部分稱為「元」,以元為首,奮勇爭先,從春秋時代開始成為中國人品質中的一部分。
中 古有大事,聚眾於曠地,先建中,群眾望見而趨附之。「中」不僅有方位上居中,居要位的內涵,還有行為處事恰到好處的意蘊。喜怒不過節,度量把握恰當,是為「中庸」之妙。
東 在五行中,東為木,為春,為生,意喻日出東方。自古以來,中國人觀察黃河、長江,建立了「黃河之水天上來,東流到海不復回」「滾滾長江東逝水」的認識,因此,根深蒂固的內陸文明逐步接納了海洋文明,融入世界文化的趨勢。
土 中國自古以農立國,土地是最基本的農業生產資料。土,也是構成萬事萬物的「五行」之一,對於土地和土地上生長的作物的崇拜,乃有社稷之神的出現,社為土地之神,稷為五穀之神,社稷也因此成為國家的象徵。
北 陰陽家以玄武表北方,中國人以北為上,有尊北的意思。「坐北朝南」的觀念深入到中國人的建築文化和禮儀之中。
社 土生萬物,地是先民賴以生存的依託,有土才有國。自古先民春秋祭社,平日撮土為堆進行結拜,以及各地都建有土地廟進行肅拜。這些都不是迷信,反映了人們對大地的感謝,對國家的崇敬,對疆土的珍視。
九 在中國文化中,「九」是「天地之至數」,上踞於天,下臨於地。「九」「久」諧音,「九」也因此成為中國人喜聞樂見的表示永恆、喜慶意味的吉祥數字之一。
鼎 鼎在古代是最常見和最神秘的禮器。作為一種重要的宗廟禮器,它又是國家政權的象徵。象形所形成的獨特視覺效果,它的莊重感認人不由自主產生信任感,「一言九鼎」即是如此。
漢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是漢族。漢語、漢字、漢學、漢人、漢賦、漢朝……在中國人心中,「漢」幾乎成為與「中國」有等同的意思了。
瓷 中國為瓷器之國,英文China就是「瓷」的意思。瓷、茶、絲,作為古代中國向世界輸出的重要商品,由於影響久遠而廣泛,往往成為中國的代名詞也就見慣不驚了。
國 「國」字記錄了中國歷史的重要訊息:從最初的定居點,到稍後的初級城市,到更加發達的都城,這些被稱為「國」的所在,是時代風雲的匯聚之地。「國」字在新中國簡化後...
帝 「帝」字在戰國以前專屬天帝,戰國是始以指人間君主,秦以後為「皇帝」簡稱保國古代歷史的傳述體系中,帝系是中國歷史之始,也是古代統治秩序之體現。
王 「王」字像斧鉞。古代氏族首領率軍打仗,斧鉞象徵其軍事統帥權。進入階級社會,王為最高統治者稱謂,王權、王道、帝王文化等有其豐富內涵。也有將「王」字型與「三才者,天地人」聯系起來,說上橫為天,下橫為地,中橫為人,人能上順天道,下達民意,即為王者,頗具情趣。
兵 兵對中國文化的意義更重要的是作戰的策略和方法,即兵法。這是世界公認的中國智慧,如今已運用到社會生活方方面面。
車 據說車起源於黃帝時期。先秦以來,就根據不同的用途、等級劃分為不同的類型,最高級的可以嵌金鑲玉,最低級的是不加修飾的本色木材,由此形成豐富多彩的車文化。
寶 甲骨文中,「寶」是會意字,表示屋子裡有一串玉。在古代,玉是珍稀的東西,也是人們十分財富的表現之一。後來,添加了「貝」「缶」,由會意字變成了形聲字,是漢字形體演變的重要一步。簡化後的寶回到了甲骨文的寫法。
龍 龍是中華文明的象徵,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標志,是中國上古時期眾多民族的圖騰。龍又是中國古代王權、皇權的象徵,無論在天上還是在人間,龍都具有很高的權威。龍也是幾千年來億萬蒼生們喜愛和親近的神靈,豐富多彩的龍文化,影響到中國古代的各個方面。龍,溝通了中華大地歷史上不同民族、信仰的人們的關系,今天仍是海內外龍的傳人——炎黃子孫心心相印、息息相通。
鳳 鳳是古人把很多鳥的美麗部位匯集、變形、組合而成。在神話傳說中,它是最有權威的神鳥。中國傳統文化中大量與龍鳳有關的內容被稱為「龍鳳文化」。
玉 玉是天地華育之精華,不僅有外在美,更有內在美。以玉比德是中國特有的觀念。以玉作為禮天的主禮器,是人們與生俱來的「石崇拜」觀念的理性升華。
禮 禮樂文化在中國文化中佔有重要的位置。作為教化體系,「禮教」十分受重視。禮樂之道跟隨孔子周遊列國的足跡四散傳播,成為幾千年來中國人待人接物的准則和教育子女的良方。
倫 「倫」有次序、輩之意。「序」在中華文化中一直占據重要地位,古代政治文明中的禮制便是以次序為物征。在社會結構層面,等級制的實質也是一種規定的次序,破壞了尊卑次序,將被視為「儹越」;在社會生活層面,倫理綱常的核心還是約定俗成的次序,破壞了既定的長幼關系,即被視為破壞了人與人之間的道德關系。
忠 中心為忠。最大的忠誠不是忠於外表,而是內心,正如中國老百姓所說的,做事認真,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恕 如心,將心比心,互相理解,做人、讀書都應該有這份胸懷。孔子的恕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已成為國際間公認的道德黃金律,指導個人及社會間的行為准則。
仁 中國哲學的核心概念,也是宗法社會的德性所在。仁者愛人,智者知人。
義 狹義的義是社會和人際關系的規范,廣義的義是一切文化。荀子說「人能群而有義」,從而區別於禽獸,「義」就是文化。殺身成仁,捨生取義,不僅是儒家提倡,現代也表揚。
智 在儒家的道德規范體系中,「智」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德目之一,也是儒家理想人格的重要品質之一。
信 人言為信,人無信則不立。信是理想社會存在的基礎,也是作為人與其他人發生聯系的紐帶。中國傳統社會不是規則社會,而是人情社會,不需要什麼法律的憑證,但只要言從口出,就要一諾千金,為之負責。「誠信」自古以來不僅作為一個人應該具備的基本道德品質,也是衡量一個團隊、政府的考量標准,從而為誠信社會的的構建奠定基礎。
孝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生養之,死祭之,永懷之,被視為「仁之本」。做忠臣孝子,一向是為人的最高境界。孝是社會和諧的基礎,一個「孝」字,維系了中華民族大一統的國家,奠定了社會和諧安定的基礎。
敬 中國人自古對自然、對人保有的尊崇尊敬的心態。做事時要嚴肅恭敬,把事情做好。
祭祭祀在科學不發達的古代先民的思想觀念中是件大事,是不忘本的樸素思想與追求人與自然和諧關系的良好願望的反映。幾千年來,皇帝祭天地,庶民祭祖先,百姓祭神靈,以至今天的祭黃陵、祭孔子,「祭」字已融入我們的生活之中,成了一道可觀的風景。
祀甲骨文的「祀」像未成形的胎兒形,本義為求子之祀。繁衍後代在成活率較低的古代是民族延續的根本任務,顯示中華民族對繁衍後代、教育子女的一貫重視。
祖古人相信,死去的先人能夠保護自己家人的平安。從商代甲骨文中對商族祖先隆重祭祀的記載,到近代農村祠堂的勢力之大,無不顯示了中國人對祖先神的崇拜。我們今天仍然把自己的國家稱為「祖國」,把自己的老家稱為祖籍,把為家族爭光叫做「光宗耀祖」,把忘本思想和行為斥為「數典忘祖」。
宗示是祖宗神主牌。神主牌所置之屋宇,即為宗。祖與宗是中國古代社會祭祀文化的核心,對統治階級內部穩定和民間社會的和諧起了重要作用。
福甲骨文「福」字似手捧酒樽往祭桌上進奉酒食,是以酒祭神以求降福,後引申為神靈所降賜的「福氣」。小篆的「福」,一人有田地,有吃喝(口旁),還有精神生活(示旁),也算是幸福了。
壽作為對個體生命延續的最朴實的希冀,「壽」一直是中國社會最普遍的生活理想之一。對壽的渴求,也是中國人重視世俗生活,寄希望於現世的精神反映。
神在中國人的原始看法中,神、人、物三個概念並提,指代三種生命形態。神字內涵的演化表現觀念的大變革,是中國文化史重大特色。因為社會文化由個人精神歷史的積淀形成,又是個人精神的教養-規范-導引和創新集成者。
仙仙人多住在山上。中國人對仙有一種特別的嚮往,相信通過修煉可得道成仙,也可通過行善在死後上天成仙。而如果在世時作惡多端,死後將下地獄。因此,中國人把神仙的生活作為最理想、愜意的追求。
德西周初年,周人確立了以「德」為核心,「以德配天」「敬德保民」的禮樂文明,由此開啟了中國步入人本社會的大門。在古代,「德」不僅指人的修養和品行,更是指對天道、對自然規律的把握與體認。
真 真人就是仙人,字的構成也是上為升天,下為登遐,中間是開天目者。傳統哲學不在乎事物的真假,而注重研究人際關系,因此就用「誠」「信」一類判斷人情的詞來定義真偽。
善 善即良,是人性的本色,是知行的原點。上善若水,於柔中見剛,於纖中見強,是進取而內斂。人生苦短,上下求索,但求止於至善。在中國人的哲學理念中,有一種以卓越為核心要義的至高境界的追求,那就是「止於至善」,上升到人性的層面來說,那是大真、大愛、大誠、大智的體現。
美 古人認為一個人除了他的形體之外,還有一種朦朧模糊之感,就是美。中國文學藝術講究意境,「美」字的構形,就是原始意境的萌芽。
令 本義為命令,又可表「言辭」,即「辭令」。辭令刻意求美求善,自然使辭令被賦予「美善」的內涵,「令」表現了中華語言之美的歷史沉澱。最大的令,是每個月來自自然、四時節氣的命令,即月令、時令。時令之中所包涵的關於人的行為與自然生態之間的關系的命題,蘊涵著古人天人合一的哲思。
俠 俠客與俠氣都是中國先民心中的理想人格,有英雄志趣兼有刀劍功夫的成為俠客,沒有拳腳功夫,只有心智上表現痛快淋漓、英雄風范的稱為俠氣。「俠肝義膽」歷來是中國人推崇的風骨。
士 春秋以前,士是武士,春秋以後的士是文士,逐漸成為統治階級知識分子的通稱,也指一般知識分子,一直是中華文化得以傳承和生長、提煉的主要力量。
名 名位代表著一個人的社會地位。中國是個世俗的國家,有無名位、何等名位,往往成了一個人人生價值的評價標准,所以中國人看重名位,追求名位。名分與權、位、利、祿、譽緊緊捆綁在一起,所以有無名分,成了人們極為重視的事。
文 文是漢字的構建基礎,「文」指有條理的紋路。古人很看重紋路,這是一種有規律的存在,西方叫血管,我們叫血脈,同指紋路。水稱水文,山稱山脈。
武本指軍事,但真正深深影響中國的卻是「武文化」,它詮釋了中國人看待武力、權勢、力量的擁有者的態度。
書 甲骨文「書」是人手執毛筆。毛筆是中國古代發明的一種獨特的書寫和繪畫工具,因為它富有彈性,表現力強,因此也是形成後世書法藝術的重要物質因素。書法是中國特有的一種藝術形式,「書」字的構形,形象地體現了中國書法藝術的久遠起源。
冊 古代稱編好的竹簡為冊,後演變成動詞,如「冊封」「冊立」,都是國家大事。作為動詞,其擁有了莊重的意味,而這些大事又被載入史冊。
淡 水、火中和,冷熱中和,反映了中國人的中庸之道和「淡定」的處世哲學,心態平和、不溫不火是為「淡定」。「君子之交淡如水」「平平淡淡才是真」是中國人看待社會生活的深刻體會。
貪 中國古代文化的核心層面是官文化。官文化的核心是治人,其特徵是人治。在人治的社會里,貪就如同附著在中國文化上的斑斑銹跡,伴隨著國人幾千年。其中是非得失,尤其是「只在意今天財富」這直觀感受在新的時代特別值得我們反思。
財 中國人尊敬「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者,而憎恨取財無道的昏君貪官,可以說,「財」與「貪」的對弈,一直穿插在中國人的歷史進程中。
鬼 鬼文化在中國經過漫長演變,人們對鬼的態度早已超越了最初的畏懼,發展出形形色色的鬼故事……鬼的世界,是中國人生活的一面鏡子。
羞 從敬獻於神的珍饈,謹呈於帝王貴族的美味,變成了表現內心羞慚,甚至於兒女情長的「羞人答答」,漢字中恐怕沒有哪個字有「羞」字這樣兜兜轉轉、跌宕起伏的命運了。
醫 對戰斗中受到的箭傷進行治療,箭取出來了,還被規規矩矩地放在匣子里。「持中守一而醫百病」,身體若無陽燥,又不陰虛,一直保持中和之氣,就會百病全無,「中醫」真實地反映了中國醫學造福百姓、慈惠無窮的智慧與思想。
酒 古老的酒不僅僅是一種飲料,而且在祭祀中是必不可少的祭品,溝通人神關系的巫覡,更要把酒作為祭祀活動時的重要工具。酒不僅是養生所必須,而且是最重要的葯品。酒更是文化的重要載體,飲到盡興時,文人墨客留下千古絕唱;飲到激昂處,將士游俠顧盼自雄,豪氣干雲。
糧 民以食為天。中國是個農業國家,糧食收成不僅牽系千家萬戶生存問題,也是關繫到社會穩定、國家安危的頭等大事。
民 數千年來,中國的「民」紮根泥土,努力攀升。「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盡管是一種理想狀況,但「得民心者得天下」,民其實決定了整個社會的發展方向。
網 細密的漁網不進入魚塘,這樣才會有更多的魚吃,這是中國人最早對於保護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的一種觀念。「網」字的生命力在於它能由實而虛,由虛而實,今天人們生活在網路時代,網更是虛實結合,無處不在,無遠弗屆。
堂 「堂」是同祖的旁系親屬關系。堂屋同親屬關系發生的牽扯有中華傳統文化的因由,表現了傳統人倫關系與傳統建築格局的奇妙融合。
井 懂得鑿井,中國人得以脫離對大河的依賴,可以把生活的地帶擴大到更遠闊的地方;而均分井田,古制八家為一井,先公後私,「井」已經成為代表中國人最為依戀的家鄉的一個文化符號。
院 住在自己的院子里,是中國人的居住理想。「院」是本無言的書,院里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養育了一茬又一茬在院里長大的人,傳統中國大家庭的形式得以延續數千年。
年 最初的「年」指五穀成熟。糧食收成事關國計民生,因此,占測糧食收成也就成為古代統治者最為關心的大事,也是當時知識精英的職責。由於禾穀類糧食作物多為一年一熟,因此,「年」成為了最大、最重要的時間節點,而過年也就成為人們慶祝豐收,企盼來年風調雨順最重要的節日。在中國人的心中,「年」是又一個輪回的開始,是一切美好希望的開始,並以詩意浪漫又厚重地植根在每一個中國人的心中。
食 古文字中,「食」是一個像器皿盛著食物之形,有的字還在旁邊加上幾個點,表示所釜底抽薪提穀物之類。我國的膳食結構與歐美以肉食不同,是以穀物為主。遠古時代,北方吃小米「粟」,南方吃大米「稻」。
羊 在中華文明的發展進程中,人們發現羊性情溫順善良,不犯眾物,繁殖能力強,就將其馴養,人與羊的關系越來越密切。人們出於對羊的重視和喜愛,賦予羊許多美好的象徵意義,如「美」「善」「祥」「羲」等,表明古人心中羊確是美好、善良、吉祥的象徵,並且是知禮義的動物。
和 在浩繁的漢字中,「和」結構簡單,人人共識,但卻又內涵豐富、意境深遠。它植根於中國人的血脈深處,滲透著中國人幾千年來待人接物的原則與智慧,體現了中國思想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遠流長。孔子說「君子和而不同」,把和看作是人際關系的最佳狀態。

7. 哪些雜志或報社可以發表詩歌

1、凡是有工商注冊登記在冊的新聞、出版、報社、文學網站都可以發表詩歌

2、發表之前可先與相關機構取得聯系,或者寄送作品。

8. 記得不知在哪本雜志上看到,孔子師徒飢寒交加,來一人家,主人要殺只母雞,公冶長聽到的母雞與小雞的對話

當敬母愛

孔子帶著弟子周遊列國時,在陳蔡被困絕糧。他的弟子們都愁懷了,四下奔走,乞討吃食。
一天晌午,子路乞討到一位朋友家中,苦訴了理由:遇難受飢,求助給點吃食,以救老師性命。怎奈他這位朋友家境貧寒,拿不出一點像樣的東西。正在為難時,這家的老母雞領著一群小雞進到院里。子路的朋友頓時有了主意,對子路說:「嗨,我把這只老母雞殺掉,燉熟了拿去給你的老師補養身體吧!」他的話剛落音,只見那老母雞領著小雞掉頭就往外跑。
正在這時,公冶長攙扶著孔子走了過來。他們見一隻老母雞領著一群小雞驚惶失措地跑著叫著,孔子問公冶長:「你懂禽鳥之音,聽聽這只老母雞在說什麼?」
公冶長聽了一會兒,對孔子說:「這只老母雞在說,孩子們,快過來,老娘有話對你們講。因為孔子絕了糧,掌櫃的今兒個要殺娘。只嘆你們小,叫娘好悲傷。娘死後,你們日出三竿離門去,日頭不落早回房。聽見炸雷響,快往檐下躲;聽見老鷹叫,剌林里邊藏。不和貓狗交朋友,莫與鼠蛇有來往。尋食別往遠處跑,喝水不要下深塘。……處處小心保平安,可憐你們沒了娘!」
孔子聽了公冶長述說的老母雞的這番話,心中甚感不安,捋須長嘆道:「人有愛子之心,禽鳥走獸,與人無異呀!這雞的主人要殺它,原來是為我絕糧的緣故,不可,不可。」說著就和公冶長去找這雞的主人。
這時,子路的朋友和子路走出門來,他們只是找那隻老母雞的。孔子看見子路就明白是怎麼回事了,又一問,果然不錯。孔子向子路的朋友道了謝,說了不讓殺雞的理由。子路的朋友聽了不相信,走近老母雞一看,只見老母雞和小雞個個眼中都掛著晶瑩的淚珠!子路的朋友頓時百感交集,一把抱起老母雞,一行熱淚滴落在老母雞身上。
子路見這情景,「撲通」一聲跪在孔子面前:「恩師呀,你已經餓了7天啦!」孔子扶起子路說:「你為師求食,乃仁愛也;母雞對小雞的牽掛,乃母愛也。母愛是最崇高的愛,人當敬之!」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