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學報影響因子
南京醫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是北大核心(2019最新)
南京醫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同時也是CSCD,也是科技核心
月刊,影響因子0.58,主辦是南京醫科大學
收錄文章以本單位為主
⑵ 如何查找期刊的影響因子
由於它是一個相對統計量,所以可以比較公平地評價和處理各類期刊。通常內影響因子越大,它容的學術影響力和作用也越大。具體演算法為:
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s )=(該刊前兩年發表論文在統計當年被引用的總次數) ÷(該刊前兩年發表論文總數)。某刊2004年影響因子=(該刊2002年和2003年發表的論文在2004年的所有被引次數)÷(該刊2002年和2003年發表論文的總數)
由期刊影響因子的計算公式可以知道,期刊的影響因子是一個動態的指標,每年的影響因子不是一成不變的。
所謂影響因子的概念,僅對期刊而言,對於具體的某篇論文,是沒有影響因子的,單篇論文只能以被引幾次來評價。
⑶ 影響因子差不多3區和4區的期刊哪個更容易被接收
看看哪個一年收錄的文章多。
⑷ 影響因子多少算高
中文雜志影響因子大於2的算高。影響因子雖然只和被引次數和論文數直接相關,但實際上,它與很多因素有密切聯系。決定影響因子大小的因素現主要有以下5個方面:
(1)論文因素,如論文的出版時滯、論文長度、類型及合作者數等。
(2)期刊因素,如期刊大小(發表論文數)、類型等。
(3)學科因素,如不同學科的期刊數目、平均參考文獻數、引證半衰期等都會對期刊的影響因子和總被引頻次產生影響。
(4)檢索系統因素,如參與統計的期刊來源、引文條目的統計范圍等。
(5)名人效應的影響。
(4)南京學報影響因子擴展閱讀
影響因子是一個雜志中文章被引用次數的總和除以這個雜志的總文章數。但這個數字是平均數,它存在的問題是,平均之後並不能反映每一篇文章的引用情況。如果一個雜志只有兩篇文章,一篇文章的引用數是500,另一個文章的引用數是10,那麼影響因子反映出的數字是兩者的平均值255。
因此,一個有高影響因子的期刊,只能表明它擁有多篇被多次引用的論文,但並不意味著它刊載的每一篇論文都是高引用的。
資料顯示,由湯森路透公司計算的期刊影響因子,最初是用來幫助圖書館員確定購買哪些期刊的,並不是測度研究論文科學質量的指標。也就是說,影響因子用於評判一個期刊是可以的,但用來評判論文,並延伸到用來評判科學家是沒有借鑒意義的。
⑸ 南京大學學報》ei收錄嗎
不是
《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創刊於1955年1月,是建國以後創辦最早的大學學報之一,學報由教育部主管,南京大學主辦。主要報道自然科學領域的基礎性和應用基礎性最新研究成果。刊登有創造性,有較高學術價值的論文,反映自然科學研究的新成果與科研進展;跟蹤科學發展前沿,注重理論與應用結合,旨在促進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推動國內外學術交流合作。學報以「廣、嚴、快、活」為特色——報道內容廣泛涵蓋自然科學的多個方面,特別以地球科學、環境科學、電子和計算機科學等方面的論文見長。目前,稿件的審稿周期1個月左右,論文稿件的發表周期3-5個月。
創刊以來,學報發表了大量在國內外自然科學界產生了重大影響的論文,是在全國科技界具有廣泛影響的自然科學核心刊物之一,也是國內最有影響的大學自然科學學報之一,被《中國科技論文與引文資料庫》(CSTPCD)、《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CSCD)、中國核心期刊資料庫、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中國學術期刊文摘(中、英文版)收錄、《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CNKI)等收錄。在全國自然科學刊物被引頻次和影響因子排名中,歷年均居全國綜合性自然科學刊物之前列。學報在國際上也有一定影響,固定收錄《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的國外權威性資料庫和文獻雜志在4個以上,例如俄羅斯文摘雜志(PЖ)、美國數學評論(MR)、化學文摘(CA)和德國數學文摘(ZM)等。
⑹ 知網上有些有影響因子,有的期刊下面沒有,有的就是核心期刊嘛
影響因子(來Impact Factor,IF)是美國ISI(科學信息自研究所)的JCR(期刊引證報告)中的一項數據。 即某期刊前兩年發表的論文在統計當年的被引用總次數除以該期刊在前兩年內發表的論文總數。這是一個國際上通行的期刊評價指標。
簡單來說,只有被《期刊引證報道》(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JCR)收錄的期刊,才會有影響因子。JCR收錄了全球絕大多數領域的優秀期刊。
⑺ 你的學科排名前10的期刊影響因子你了解嗎
搜刊網上面很多啊,可以查詢,搜索搜刊網知道的
⑻ 中文雜志影響因子多少算高
中文雜志影響因子大於2的算高。
影響因子並非一個最客觀的評價期刊影響力的標准。一般來說影響因子高,期刊的影響力就越大。對於一些綜合類,或者大項的研究領域來說,因為研究的領域廣所以引用率也比較高。
比如,生物,和化學類的期刊,這類期刊一般情況下就比較容易有較高的影響力。影響因子雖然可在一定程度上表徵其學術質量的優劣,但影響因子與學術質量間並非呈線性正比關系,比如不能說影響因子為5.0的期刊一定優於影響因子為2.0的期刊,影響因子不具有這種對學術質量進行精確定量評價的功能。
國內部分科研機構,在進行科研績效考評時常以累計影響因子或單篇影響因子達到多少作為量化標准,有的研究人員可能因影響因子差0.1分而不能晉升職稱或評定獎金等,這種做法絕對是不可取的。
(8)南京學報影響因子擴展閱讀:
計算方法:
影響因子是以年為單位進行計算的。以1992年的某一期刊影響因子為例,IF(1992年) = A / B
其中,
A = 該期刊1990年至1991年所有文章在1992年中被引用的次數;
B = 該期刊1990年至1991年所有文章數。
影響:
許多著名學術期刊會在其網站上註明期刊的影響因子,以表明在對應學科的影響力。如,美國化學會志、Oncogene等。
中國大陸各大高校(如清華大學、武漢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南開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吉林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浙江大學、上海大學、大連理工大學等)都以學術期刊的影響因子作為評判研究生畢業的主要標准。
以1992年為例,計算某期刊在該年的影響因子:
X=以1992年為基點、某期刊於1990和1991年在1992年全部被引用之論文總次數
Y=以1992年為基點、某期刊1990和1991年全部論文發文量的總和
IF1992年 =(X(1990年,1991年) / Y(1990年,1991年))
參考資料:網路-影響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