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期刊雜志 » 美洲雜志

美洲雜志

發布時間: 2021-03-18 13:20:22

⑴ 請知情人士告知「雜志的歷史」

一、外國雜志業
(一)英法德雜志業
世界上最早的雜志到底是哪一本?一直有兩種意見。一些學者認為是1731年英國人愛德華·凱夫出版的《紳士雜志》,不過更多的人則認為第一份雜志的桂冠應該歸於1665年法國出版的《學者雜志》。

德意志地區是世界上最早出現定期刊物的地方,1609年就出現了每周定期出版的新聞印刷品。德意志地區比較有影響力的早期雜志當推《學術紀事》。

18世紀後期,席捲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的工業革命使報刊走上了大眾化的道路。內容通俗、售價低廉的刊物大量出現,種類也越來越多。英國著名的報業大王北岩勛爵早年就以辦雜志起家,1888年他創辦的《回答》雜志通俗易懂,生動有趣,最後銷量高達100萬份。法國在19世紀末期也步人了廉價報刊的階段,著名報人埃米爾·德·吉拉丹在創辦《新聞報》之前,先後辦了《飛鷹》、《時尚》、《有益知識》等廉價雜志。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報刊市場最明顯的特點是壟斷。著名的雜志往往都歸於某一個大的傳媒集團旗下。

(二)美國雜志業
1741年安德魯·布雷福德創辦了美洲的第一份雜志——《美洲雜志》,三天後富蘭克林創辦了《綜合雜志》。不過在富蘭克林的時代,這兩份雜志在很短時間內就夭折了。

1883年,塞勒斯·H·K·柯蒂斯創辦了《婦女家庭雜志》,很快就獲得了50萬份的高發行量。與此同時,《柯里爾》、《芒西》、《麥克盧爾》等發行量巨大的低價雜志也成為原有老牌月刊的有力挑戰者。這些雜志的共同模式是:降低售價,用廣告來養活期刊。主要內容多為流行小說、主題廣泛的文章和生動的插圖。

1900年之後的10多年內,美國新聞界中以雜志為主體發起了一場揭露醜聞、譴責腐敗、呼喚正義和良心的運動,這就是著名的「扒糞運動」。他們不遺餘力地揭露工業壟斷和政治丑聞,鼓吹擴大政治和經濟民主,一時間在社會上掀起軒然大波,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一戰爆發。

20世紀20年代誕生的幾份重要雜志迄今仍在全世界發揮著重要的影響力。如1922年由德威特·華萊士和
莉拉·艾奇遜·華萊士夫婦倆創辦的《讀者文摘》,開創了雜志史上的奇跡。1923年3月,年輕的
利·R·盧斯和他的大學同學布里頓·哈登出版了《時代》,在此後的幾十年裡這個名稱給整個美國歷史都打上了烙印。當哈登英年早逝後,盧斯又相繼出版了《財富》、《生活》(Life)畫報和《體育畫報》(Sports illustrated)等一系列雜志。

(三)俄羅斯雜志業
俄羅斯的新聞傳播事業大致分為三個階段:帝俄時期、蘇聯時期和蘇聯解體後的俄羅斯時期。

1703年,彼得大帝下令在莫斯科創辦的《新聞報》成為俄國第一份定期刊物。18世紀70年代出現了具有民主主義傾向的雜志,但在俄國歷屆沙皇政府嚴厲控制雜志和報紙的發展。19世紀,俄國出現了一些早期資產階級雜志。最著名的有《同時代人》、《祖國紀事》和《俄國財富》。其中,《同時代人》是由著名詩人普希金在1836年創辦。

1901年3月列寧領導的《火星報》編輯部在德國出版了俄國第一個馬克思主義理論性政治雜志《曙光》。此後,《思想》、《啟蒙》、《青年國際》等一批無產階級雜志陸續問世,為十月革命的勝利奠定了思想基礎。

十月革命勝利後,蘇維埃政權把建立全國性報刊網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很快就創辦了《星火》、《布爾什維克》、《女工》等雜志。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成為其主要的繼承者,原有的社會主義雜志體系已發生了很大變化。

二、中國雜志業
近代報刊是在西方列強圖謀打開國門的過程中由西方傳教士傳人中國的。

世界上第一份中文近代刊物是英國傳教士米憐在1815年8月15日創辦於馬六甲的《察世俗每月統記傳》。該刊以傳教為宗旨,宣講基督教義和倫理道德。雕版印刷,中國書式。鴉片戰爭之前,外國人所辦的中文報刊基本上都是雜志。從1815年到19世紀末,我國報刊種數的80%以上都是外國人創辦的。
1833年,倫敦會傳教土郭士立在廣州創辦了《東西洋考每月統記傳》,這是中國境內的第一份中文雜志。與《察世俗每月統記傳》相比,《東西洋考每月統記傳》更重視現實社會,每期刊載中外新聞。

從19世紀80年代起,出現了中國人自己辦的雜志。如1884年匯編的《中西近事匯編》。但這時的雜志在內外壓力下慘淡經營。直到維新變法時期,中國雜志才出現了第一次高潮,一舉打破了外人壟斷中國報刊的局面。其中影響最大的是1896年在上海創刊的《時務報》。旬刊,每期32頁一冊,線裝書式,約3萬字。23歲的梁啟超為其總主筆,他撰寫的論說文最受讀者歡迎。其中《變法通議》長7萬余字,連載21期,全面闡述了維新派的變法主張。

資產階級革命派創辦的最有影響的雜志當屬1905年在東京創刊的《民報》。孫中山曾稱該刊是「自有雜志以來,可謂最成功者」,他還在《民報·發刊詞》中提出了著名的「三民主義」。

1904年,商務印書館出版《東方雜志》,這是解放前中國出版時間最長的大型綜合雜志。

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新青年》月刊,1917年,《新青年》隨陳獨秀就任北大文科學長遷至北京,吸引了一大批著名學者:胡適、魯迅、李大釗、高一涵、周作人、吳稚暉、錢玄同、劉半農、蘇曼殊、蔡元培、沈尹默、馬寅初等。

1922年在上海創辦的《向導》周刊是中共中央第一個政治機關刊物。《向導》周刊16開本,每期8頁,後增至12頁、16頁。抗日戰爭時期,解放區的《解放》周刊、《共產黨人》、《八路軍軍政雜志》、《中國青年》、《中國工人》、《晉察冀畫報》等雜志較有影響。

這段時間還誕生了一些以思想文化見長的著名雜志。如韜奮的《生活》周刊和儲安平的《觀察》。1926年,鄒韜奮接手《生活》周刊,期望能實現其「以讀者的利益為中心,以社會的改造為鵠的」的辦刊理想。《生活》以短小精悍的評論和有趣有價值的文章見長,注重與讀者的溝通,關注生活,伸張正義。儲安平1946年在上海創辦的《觀察》是當時較有影響的雜志,發行量一度高達10萬份以上,是一份大型時政性知識分子刊物,主要反映了歷史關頭自由主義知識分子對中國命運的思考。

⑵ 雜志一般有哪些分類

雜志按照按內容分可分為:綜合性期刊與專業性期刊兩大類。

按照學科可分類為:社科期刊、科技期刊、普及期刊三大類。

按照時間可以分類為:周刊、旬刊、半月刊、月刊、雙月刊、季刊、半年刊、年刊等。

按照讀者對象可分類為:兒童雜志、青年雜志、高校雜志、少年雜志、婦女雜志、老人雜志、工人雜志、農民雜志、幹部雜志、知識分子雜志、軍人雜志等。

按照文字種類可以分類為:中文雜志、英文雜志、日文雜志、俄文雜志等,以及滿、蒙、藏、維吾爾等我國少數民族文字雜志。

按照發行范圍可以分類為:內部發行、國內公開發行、國內外公開發行等。

按照雜志的性質可以分類為:學術性期刊、技術性期刊、普及性期刊、教育性期刊、情報性期刊、啟蒙性期刊、娛樂性期刊等。

(2)美洲雜志擴展閱讀

期刊雜志的歷史起源:

期刊形成於罷工、罷課或戰爭中的宣傳小冊子。這種類似於報紙注重時效的手冊,兼顧了更加詳盡的評論。所以一種新的媒體隨著這樣特殊的原因就產生了。

其中最早出版的一本期刊是於1665年1月在阿姆斯特丹由法國人薩羅(DenysdeSallo)出版的《學者期刊》(LeJournaldesSavants)。

1704年,倫敦出版了第一種介於報紙和期刊之間的定期刊物,發行者是《魯賓遜漂流記》的作者丹尼·笛福。刊物名叫《評論》,篇幅為四小頁,共發行九年。

美國最早發行的期刊是佛蘭克林的《美洲期刊》和《將軍期刊》,都是模仿英國期刊的月刊,同在1741年1月出版。

中國最早的期刊為德國漢學家郭實臘1833年7月在廣州創辦的《東西洋考每月統記傳》。發行時間延續5年多,版式採用中國傳統書本樣式,刊期使用清代皇帝年號紀年。

在最初,期刊和報紙的形式差不多,極易混淆。後來,報紙逐漸趨向於刊載有時間性的新聞,期刊則專刊小說、游記和娛樂性文章,在內容的區別上越來越明顯,在形式上,報紙的版面越來越大,為三到五英尺,對折,而期刊則經裝訂,加封面,成了書的形式。此後,期刊和報紙在人們的觀念中才具體地分開。

⑶ 歐洲/美洲口腔正基學雜志

去圖書館查電子資料庫,希望你學過文獻檢索

⑷ 文獻後面的【J】或者【M】表示什麼意思

J的意思是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的簡稱。M的意思是專題著作,是monograph的簡稱。

1、journal article

讀音:英 [ˈdʒɜːnl ˈɑːtɪkl] 美 [ˈdʒɜːrnl ˈɑːrtɪkl]

雜志文章;期刊論文;期刊文章;期刊文獻

2、monograph

讀音:英 [ˈmɒnəɡrɑːf] 美 [ˈmɑːnəɡræf]

n.專論;專題文章;專著

短語:

1、Monograph review專題綜述

2、Proct Monograph產品專論 ; 葯品專論 ; 產品專題材料

3、Final Monograph最終決議

4、monograph h專文 ; 專論

5、monograph editors專刊編輯

(4)美洲雜志擴展閱讀

期刊形成於罷工、罷課或戰爭中的宣傳小冊子。這種類似於報紙注重時效的手冊,兼顧了更加詳盡的評論。所以一種新的媒體隨著這樣特殊的原因就產生了。

其中最早出版的一本期刊是於1665年1月在阿姆斯特丹由法國人薩羅(DenysdeSallo)出版的《學者期刊》(LeJournaldesSavants)。

1704年,倫敦出版了第一種介於報紙和期刊之間的定期刊物,發行者是《魯賓遜漂流記》的作者丹尼·笛福。刊物名叫《評論》,篇幅為四小頁,共發行九年。

美國最早發行的期刊是佛蘭克林的《美洲期刊》和《將軍期刊》,都是模仿英國期刊的月刊,同在1741年1月出版。

中國最早的期刊為德國漢學家郭實臘1833年7月在廣州創辦的《東西洋考每月統記傳》。發行時間延續5年多,版式採用中國傳統書本樣式,刊期使用清代皇帝年號紀年。

在最初,期刊和報紙的形式差不多,極易混淆。後來,報紙逐漸趨向於刊載有時間性的新聞,期刊則專刊小說、游記和娛樂性文章,在內容的區別上越來越明顯,在形式上,報紙的版面越來越大,為三到五英尺,對折,而期刊則經裝訂,加封面,成了書的形式。此後,期刊和報紙在人們的觀念中才具體地分開。

⑸ 有名的財經類的雜志報紙有哪些

比較有名的財經類雜志報紙有:

1、《福布斯》():是美國一本福布斯公司商業雜志。該雜志每兩周發行一次,以金融、工業、投資和營銷等主題的原創文章著稱。福布斯還報道技術、通信、科學和法律等領域的內容。福布斯雜志總部設於紐約市,它在美國商業類雜志的主要競爭對手是《財富》和《彭博商業周刊》。該雜志因其提供的列表和排名而為人熟知,包括最富有美國人列表(福布斯400)和世界頂級公司排名(福布斯全球2000)。福布斯雜志的座右銘是「資本家工具」(The Capitalist Tool)。

拓展資料

1、雜志(Magazine),有固定刊名,以期、卷、號或年、月為序,定期或不定期連續出版的印刷讀物。它根據一定的編輯方針,將眾多作者的作品匯集成冊出版,定期出版的,又稱期刊。「雜志」的形成來源於罷工、罷課或戰爭中的宣傳小冊子。這種類似於注重報紙的時效的手冊,兼顧了更加詳盡的評論,一種新的媒體也就因這樣特殊的原因而產生了。最早出版的一本雜志是於1665年1月在阿姆斯特丹由法國人薩羅出版的《學者雜志》。我國最早的中醫雜志——《吳醫匯講》,創刊於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停刊於清嘉慶六年(公元1801年),前後歷時10年,共刊出11卷,每卷均合訂為一本,是類似年刊性質的中醫雜志。它的稿件是當時江南一帶的名醫所供給的,故名《吳醫匯講》。任何一種雜志以自己的「ISSN"(國際標准連續出版物號)進行出版。

2、雜志形成於罷工、罷課或戰爭中的宣傳小冊子,這種類似於報紙注重時效的手冊,兼顧了更加詳盡的評論。所以一種新的媒體隨著這樣特殊的原因就產生了。

最早出版的一本雜志是於1665年1月在阿姆斯特丹由法國人薩羅(Denys de Sallo)出版的《學者雜志》(Le Journal des Savants )。

1703年,倫敦出版了第一種介於報紙和雜志之間的定期刊物,發行者是《魯賓遜漂流記》的作者丹尼·笛福。刊物名叫《評論》,篇幅為四小頁,共發行九年。

美國最早發行的雜志是佛蘭克林的《美洲雜志》和《將軍雜志》,都是模仿英國雜志的月刊,同在1741年1月出版。

(資料來源:網路:雜志)

⑹ 請問jump egg是什麼意思

跳蛋,這都不懂...小學英語沒學好吧

⑺ 雜志怎麼發行

估計要先做試刊吧

⑻ 雜志的起源

雜志形成於罷工、罷課或戰爭中的宣傳小冊子,這種類似於報紙注重時效的手冊,兼顧了更加詳盡的評論。所以一種新的媒體隨著這樣特殊的原因就產生了。
最早出版的一本雜志是於1665年1月在阿姆斯特丹由法國人薩羅(Denys de Sallo)出版的《學者雜志》(Le Journal des Savants )。
1703年,倫敦出版了第一種介於報紙和雜志之間的定期刊物,發行者是《魯賓遜漂流記》的作者丹尼·笛福。刊物名叫《評論》,篇幅為四小頁,共發行九年。
美國最早發行的雜志是佛蘭克林的《美洲雜志》和《將軍雜志》,都是模仿英國雜志的月刊,同在1741年1月出版。

⑼ 如何判斷一種期刊屬於哪一個級別(國家級、省級、市級)

具體分類以期刊的主管單位為依據。

所謂「國家級」「省級」「市級」期刊的說法是不規范的。能夠區分的只是期刊的主管和主辦單位。

如「教育部XX中心」「中國XX教育學會」「北京XX」「教育部直屬高校」「XX省教育廳」「XX省出版集團」等等,一般認為帶有「中國」「教育部直屬單位或高校」「國家級教育學會」的就是國家級,「北京」其實就僅僅是省一級的期刊,依此類推。

嚴格說來,「國家級」教育類期刊,即由教育部及所屬各部門,或國家級教育學會、教育部直屬高校主辦的期刊,其主管部門必須是教育部,且是G4類期刊(當然體育是G8類,信息技術是TP類,其他不一一列舉),這樣的期刊才能稱得上是國家級教育期刊。

國家級教育類期刊大都是核心期刊,老師們您可以網路《中國學術期刊資料庫》或《2012北大核心期刊目錄》,也可以上中國新聞出版署或是中國記者網去查詢,打開這個刊物頁面就會顯示刊號、主管及主辦單位。

刊物的級別是由主管單位來決定的(中文核心及cssci刊物除外)。部級單位主管就是國家級,省廳及同級別單位主管就是省級。

查詢期刊主管單位可登陸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查詢。

(9)美洲雜志擴展閱讀:

雜志的歷史起源:

期刊形成於罷工、罷課或戰爭中的宣傳小冊子。這種類似於報紙注重時效的手冊,兼顧了更加詳盡的評論。所以一種新的媒體隨著這樣特殊的原因就產生了。

其中最早出版的一本期刊是於1665年1月在阿姆斯特丹由法國人薩羅(DenysdeSallo)出版的《學者期刊》。

1704年,倫敦出版了第一種介於報紙和期刊之間的定期刊物,發行者是《魯賓遜漂流記》的作者丹尼·笛福。刊物名叫《評論》,篇幅為四小頁,共發行九年。

美國最早發行的期刊是佛蘭克林的《美洲期刊》和《將軍期刊》,都是模仿英國期刊的月刊,同在1741年1月出版。

中國最早的期刊為德國漢學家郭實臘1833年7月在廣州創辦的《東西洋考每月統記傳》。發行時間延續5年多,版式採用中國傳統書本樣式,刊期使用清代皇帝年號紀年。

在最初,期刊和報紙的形式差不多,極易混淆。後來,報紙逐漸趨向於刊載有時間性的新聞,期刊則專刊小說、游記和娛樂性文章,在內容的區別上越來越明顯,在形式上,報紙的版面越來越大,為三到五英尺,對折,而期刊則經裝訂,加封面,成了書的形式。此後,期刊和報紙在人們的觀念中才具體地分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期刊

參考資料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期刊查詢

⑽ 有什麼好看的適合高中生看的雜志

文學類的一直以為《收獲》是最守文學底線的了,如果是看選刊不如《小說月報》,但鑒於你是高中生,那就還是《萌芽》
科技類的首推《科學畫報》,當然本人在中學時酷愛讀《大自然探索》與《中國國家地理雜志》就是後者太貴,不太適合中學生的消費習慣。
時事類的我就給你推薦一本《中國新聞周刊》,一周一本,保你盡覽天下大事,它裡面還有一些娛樂和體育方面的文章,基本會有一片影評,一片寫旅遊的,有時還會介紹一些尖端數碼產品和其他工業產品。如果你喜歡國外新聞,那就不妨在配一本姊妹版的《環球》,這樣你就國內國外盡覽無余了。像我就比較喜歡看《南風窗》外加《南方周末》,我覺得更深刻一些。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