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雜志概述
① 什麼叫做電子雜志
電子雜志就是集合了聲音、圖像、動畫、視頻等元素綜合而成的數字雜志,它具有可視性、交互性、多樣性、娛樂性、傳播速度快、免費等特點。就廣義而言,任何以電子形式存在的期刊皆可稱為電子期刊,涵蓋通過聯機網路可檢索到的期刊和以 CD-ROM形式發行的期刊。
更嚴格地講,電子雜志是以電子媒體形式產生的,而且僅能以此媒體獲得的期刊。電子雜志從投稿、編輯出版、發行訂購、閱讀乃至讀者意見反饋的全過程都是在網路環境中進行的,任何階段都不需要用紙,它與傳統的印刷型期刊有著本質的區別。電子期刊是以高新技術,包括光碟、網路通訊技術為載體,經過信息技術人員加工處理,運用現代技術檢索手段,以滿足信息需求的出版物。
具有以下特點:
訂閱製作容易。用戶可以快捷方便地訂閱自己喜歡的電子雜志,並在其中找到自己喜歡的內容以及有用的資料。而且電子雜志形式多樣。可以滿足不同用戶群的需求。
用於宣傳廣告。電子雜志擁有傳播簡單,傳播速度快的優勢,再加上它漂亮的畫面,第一手的圖片文字,可以讓讀者在第一時間擁有第一手資訊,掌握第一手的資料和知識。在電子雜志里可以導入豐富的廣告圖片或文字,並可以有針對性的、持續性的發送給特定的用戶。
個人收藏包裝。我們可以在電子雜志中放入自己、家人、朋友的照片,故事,然後贈送給親朋好友。也可以用電子雜志製作自己的個人簡歷,迅速有效的找到合適自己的工作。
② 什麼叫電子雜志
電子雜志的優勢
1.首先,電子雜志是機讀雜志,它可以藉助計算機驚人的運算速度和海量存儲,極大地提高信息量;
2.其次,在計算機特有的查詢功能的幫助下,它使人們在信息的海洋中快速找尋所需內容成為可能;
3.再者,電子雜志在內容的表現形式上,是聲、圖、像並茂,人們不僅可以看到文字、圖片,還可以聽到各種音效,看到活動的圖像。
4.總之,可以使人們受到多種感官的感受。加上電子雜志中極其方便的電子索引、隨機注釋,更使得電子雜志具有信息時代的特徵。但由於受各種條件的限制,電子雜志目前在國內尚處於起步階段,大約於1993年在深圳由海天電子圖書公司首次開發成功。
值得一提的是,電子雜志在各種傳媒系統(如電視系統)和計算機網路的出現,已經打破了以往的發行、傳播形式,也打破了人們傳統的時、空觀念,它將會更加貼近人們的生活,更加密切人與人之間思想、感情的交流,更好地滿足新時代人們對文化生活的更高要求。
③ 什麼是電子雜志
說白了就是個小程序
功能就是瀏覽
把雜志的內容整合到一起,讓你在電腦上瀏覽的東東
④ 什麼是電子雜志
電子雜志,則是近年來隨著計算機事業的迅速發展,特別是由於計算機跨入多媒體世界而出現的一種新型出版物。這種新型出版物就其內容而言,也具有上述紙讀雜志的屬性,是有固定欄目、按順序連續出版的刊物。但是,由於它藉以存在的載體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已不再是普通的凸版紙、膠版紙,而變成了磁碟或光碟,這就使得電子雜志與一般的紙讀雜志相比,具有無可比擬的優越性。
電子雜志的優勢
1.首先,電子雜志是機讀雜志,它可以藉助計算機驚人的運算速度和海量存儲,極大地提高信息量;
2.其次,在計算機特有的查詢功能的幫助下,它使人們在信息的海洋中快速找尋所需內容成為可能;
3.再者,電子雜志在內容的表現形式上,是聲、圖、像並茂,人們不僅可以看到文字、圖片,還可以聽到各種音效,看到活動的圖像。
4.總之,可以使人們受到多種感官的感受。加上電子雜志中極其方便的電子索引、隨機注釋,更使得電子雜志具有信息時代的特徵。但由於受各種條件的限制,電子雜志目前在國內尚處於起步階段,大約於1993年在深圳由海天電子圖書公司首次開發成功。
⑤ 電子雜志是什麼
我覺得你問的是如何推廣電子雜志的問題。說實話,我還是喜歡看紙張雜志(也就是傳統雜志)。因為紙張雜志最大的特點就是可以在任何地方看,這樣方便些,免得看電子雜志還要坐在電腦前幾個小時。當然,電子雜志,這是隨著電腦的普及而演變發展出來的一種新生事物,比較新穎也比較時尚,深受大家主要是年輕人的喜愛。電子雜志的出現,使得閱讀的方式更加多樣化,也是時代進步的一種表現吧。總之,電子雜志還是有他的發展空間的。
⑥ 什麼是電子雜志
電子雜志有別於電子書,可以呈現出豐富的多媒體影音互動效果,是傳統平面雜志功能增強與數位化的替代品,通常為數位格式的檔案,使用者可以透過網頁瀏覽器,進行線上閱讀或是下載觀看。
⑦ 電子雜志的概念是什麼
電子雜志,則是近年來隨著計算機事業的迅速發展,特別是由於計算機跨入多媒體世界而出現的一種新型出版物。這種新型出版物就其內容而言,也具有上述紙讀雜志的屬性,是有固定欄目、按順序連續出版的刊物。但是,由於它藉以存在的載體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已不再是普通的凸版紙、膠版紙,而變成了磁碟或光碟,這就使得電子雜志與一般的紙讀雜志相比,具有無可比擬的優越性。
電子雜志的優勢
1.首先,電子雜志是機讀雜志,它可以藉助計算機驚人的運算速度和海量存儲,極大地提高信息量;
2.其次,在計算機特有的查詢功能的幫助下,它使人們在信息的海洋中快速找尋所需內容成為可能;
3.再者,電子雜志在內容的表現形式上,是聲、圖、像並茂,人們不僅可以看到文字、圖片,還可以聽到各種音效,看到活動的圖像。
4.總之,可以使人們受到多種感官的感受。加上電子雜志中極其方便的電子索引、隨機注釋,更使得電子雜志具有信息時代的特徵。
值得一提的是,電子雜志在各種傳媒系統(如電視系統)和計算機網路的出現,已經打破了以往的發行、傳播形式,也打破了人們傳統的時、空觀念,它將會更加貼近人們的生活,更加密切人與人之間思想、感情的交流,更好地滿足新時代人們對文化生活的更高要求。
電子雜志的概念
如何提高雜志的粘性度?個人認為不管是傳統雜志還是電子雜志,最關鍵的還是把內容做好,讓讀者看了之後能夠認可。 作為電子雜志,最重要的一個就是互動性,要讓用戶看到適當的信息,有適當的指引,而且還可以通過互動活動讓讀者參與進來。 另外就是做一些系列性的選題內容讓讀者在讀完這期的同時,還會很期待下一期的內容。每一期都必須要有讀者調查和意見反饋,這樣可以保證和讀者盡可能直接的溝通來提升內容的質量。
現在很多廣告商都看好電子雜志,有人說,電子雜志正在搶食傳統媒體的廣告?從廣告的整體分布趨勢來看,確實是越來越多的廠商在投放比例上在逐步增加網路廣告的投放比例。而電子雜志的廣告投放屬於網路廣告投放的一部分,它的表現形式很特別,有精確的用戶定位,可以根據用戶的閱讀習慣和點擊量返回給廣告商的數據,所以電子雜志受到不少廠家的追捧。特別是那些定位比較時尚的產品,用電子雜志里的廣告來表現是非常吸引人的。
電子雜志的現狀?目前的電子雜志還處於叫好不叫座的階段。讀者群是越來越廣泛,但是廣告商大部分還處於觀望的階段,雖然已經有第一個吃螃蟹的,但是大部分還需要時間來真正接受和參與其中。應該說是讀者群先行了一步,而廣告商還在後面看著,尚未邁步。需要時間,這個市場才能逐步成熟起來,市場還是初級階段。
理想中的電子雜志?電子雜志首先設計的要很漂亮,讓眼睛得到享受。第二是內容很時尚,以新品、酷品的介紹為主,產品圖片要足夠多,各個角度的全方位展示。第三是要有時尚生活的理念引導,讓我能夠把握到時尚的脈搏。
電子雜志是否顛覆了讀者的閱讀習慣?個人認為電子雜志不是顛覆了讀者的閱讀習慣,而是給讀者增加了一種新的閱讀方式。我喜歡看傳統雜志,偶爾也會下載電子雜志來看,而這兩者是不沖突的。電子雜志就是集合了網路和平面優勢的一個優生品,兼具了兩種媒體的長處。大家瀏覽網站的主要目的就是獲取信息,解決問題,而平面雜志多半是娛樂享受,需要細細品位。
⑧ 電子雜志的介紹
電子雜志,又稱網路雜志、互動雜志。目前已經進入第三代,以flash為主要載體獨立於網站存在。電子雜志兼具了平面與互聯網兩者的特點,且融入了圖像、文字、聲音、視頻、游戲等相互動態結合來呈現給讀者。此外,還有超鏈接、及時互動等網路元素,並且其延展性強,未來可移植到PDA、MOBILE、MP4、PSP及 TV(數字電視、機頂盒)平板電腦等多種個人終端進行閱讀。但由於Flash技術將全部文字和圖片打包在swf格式文件內,所以搜索引擎目前不能收錄電子雜志的內容。因此,未來的電子雜志將不再使用Flash,而直接通過瀏覽器跨平台閱讀,使得各種移動設備也能無障礙地看到原版矢量的電子雜志,不再需要下載和存檔,大大提升了電子雜志的閱讀體驗。
⑨ 什麼叫電子雜志呀
電子雜志,又稱網路雜志、互動雜志。目前已經進入第三代,以flash為主要載體獨立於網站存在。電子雜志是一種非常好的媒體表現形式,它兼具了平面與互聯網兩者的特點,且融入了圖像,文字,聲音、視頻、游戲等相互動態結合來呈現給讀者,此外,還有超鏈接、及時互動等網路元素,是一種很享受的閱讀方式。電子雜志延展性強,未來可移植到PDA、MOBILE、MP4、PSP及TV(數字電視、機頂盒)等多種個人終端進行閱讀。電子雜志起源於20世紀80年代的BBS熱潮中。「亡牛的祭奠」(Cult of the Dead Cow)聲稱於1984年發行了第一部電子雜志,並且持續了20多年之久。但是,這個情況是否屬實存在激烈爭議。費力克(Phrack)於1985年發行了自己的電子雜志,不同於「亡牛的祭奠」的單篇文章雜志,費力克的電子雜志每期都包含了各種不同類別的文章,更近似於我們的紙質雜志的模式。網路合作小說雜志--《Dargonzine》於1984年在BITNET的學術網頁上製作了自己的電子版本,而且直至今日仍在發行。
「電子雜志"通常指的是完全以計算機技術、電子通訊技術和網路技術為依託而編輯、出版和發行的雜志。它的內容在早期順理成章地與計算機、通訊和網路等相關。它的出版發行手段既得益於技術,同時也不免受到當時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水平的局限。以由美國休斯頓大學圖書館創建於1989年的電子雜志《公共檢索計算機系統評論》(Public-Access Computer Systems Review,縮寫為PACS Review)為例,其辦刊宗旨是對圖書館所有的可以為公眾所利用的電子資源,包括聯機書目、CD-R0M資料庫等進行詳細而及時的介紹。其出版於1990年1月的第一期使用的文件格式是ASCII格式,通過「公共檢索計算機系統LIST」(PACS-L)發行。由於當時的電子郵件系統無法處理較大的文本文件,稍有長度的文章都不得不被分割成多個小文件向訂閱者發出。
「雜志的電子版',則通常指的是已發行印刷版的雜志,因為看好電子版面和電子發行手段的優勢,又補充發行的電子版。其電子版和印刷版的主要內容基本相同,只是版面和發行的手段有異。發行「雜志的電子版」的雜志,其印刷版往往已有相當大而穩定的讀者群。發行電子版是一個適應時代技術發展的嘗試。「雜志的電子版」,往往被界定為印刷版的附加物。但是由於雜志已有的基礎及實力,以及出版商相對豐富的出版稍發行經驗,這類「雜志的電子版」現在大有後來居上的趨勢。國內引進的美國《科學》雜志電子版,就是這種模式的一個很好的範例。就概念而言,「電子雜志"和「雜志的電子版」之間的差異現在已漸漸為人所忽略。當人們提到「電子雜志」(e-journal)時,指的往往就是所謂的「雜志的電子版」(Magazine Online)。
⑩ 微電子技術的專業概述
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信息技術,電子技術,自動化技術及計算機技術日漸融合,成為當今社會科技領域的重要支柱技術,任何領域的研發工作都與這些技術緊密聯系,而他們的相互交叉,相互滲透,也越來越密切。
作為信息科技的前沿應包括下面一些內容:微電子學與納米電子學;RISC精簡指令系統與並行計算技術;Multimedia(多媒體)與Virtual Reality(虛擬現實,(又稱靈境)技術;軟體工程、CASE軟體工程開發環境以及根據人的一般思維方法和認知過程去開發的面向對象的軟體技術;自動控制(除了第一、第二代控制理論及系統外,還有模糊控制、人工智慧、神經網路的理論與系統等),最後是與近代通信相關的科技……我們從微電子學與納米電子學、電子計算機科技與現代通信這幾個方面做簡要介紹。
微電子學與納米電子學
微電子技術是現代電子信息技術的直接基礎,它的發展有力推動了通信技術,計算機技術和網路技術的迅速發展,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科技進步的重要標志。美國貝爾研究所的三位科學家因研製成功第一個結晶體三極體,獲得195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晶體管成為集成電路技術發展的基礎,現代微電子技術就是建立在以集成電路為核心的各種半導體器件基礎上的高新電子技術。集成電路的生產始於1959年,其特點是體積小、重量輕、可靠性高、工作速度快。衡量微電子技術進步的標志要在三個方面:一是縮小晶元中器件結構的尺寸,即縮小加工線條的寬度;二是增加晶元中所包含的元器件的數量,即擴大集成規模;三是開拓有針對性的設計應用。
大規模集成電路指每一單晶矽片上可以集成製作一千個以上的元器件。集成度在一萬至十萬以上元器件的為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國際上80年代大規模和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光刻標准線條寬度為0.7一0.8微米,集成度為108 。90年代的標准線條寬度為0.3一0.5微米,集成度為109。集成電路有專用電路(如鍾表、照相機、洗衣機等電路)和通用電路。通用電路中最典型的是存貯器和處理器,應用極為廣泛。計算機的換代就取決於這兩項集成電路的集成規模。
存貯器是具有信息存貯能力的器件。隨著集成電路的發展,半導體存貯器已大范圍地取代過去使用的磁性存貯器,成為計算機進行數字運算和信息處理過程中的信息存貯器件。存貯器的大小(或稱容量)常以位元組為單位,位元組則以大寫字母B表示,存貯器晶元的集成度已以百萬位(MB)為單位。目前,實驗室已做出8MB的動態存貯器晶元。一個漢字佔用2個位元組,也就是說,400萬漢字可以放入指甲大小的一塊矽片上。動態存貯器的集成度以每3年翻兩番的速度發展。
中央處理器(CPU)是集成電路技術的另一重要方面,其主要功能是執行「指令」進行運算或數據處理。現代計算機的CPU通常由數十萬到數百萬晶體管組成。70年代,隨著微電子技術的發展,促使一個完整的CPU可以製作在一塊指甲大小的矽片上。度量CPU性能最重要的指標是「速度」,即看它每秒鍾能執行多少條指令。60年代初,最快的CPU每秒能執行100萬條指令(常縮寫成MIPS)。1991年,高檔微處理器的速度已達5000萬一8000萬次。現在繼續提高CPU速度的精簡指令系統技術(即將復雜指令精減、減少)以及並行運算技術(同時並行地執行若干指令)正在發展中。在這個領域,美國矽谷的英特爾公司一直處於領先地位。
此外,光學與電子學的結合,成為光電子技術,被稱為尖端中的尖端,為微電子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找到了新的出路。美國《時代》雜志預測:「21世紀將成為光電子時代。」其主要領有激光技術、紅外技術、光纖通信技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