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長論壇雜志社
1. 浦東時報的發展歷史
2008年6月30日: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復同意創辦《浦東時報》,並設立出版單位——浦東時報社。
11月11日:浦東時報社舉行揭牌暨《浦東時報》首發儀式。
2009年5月:《浦東時報》獲「上海市編校質量檢查優秀報紙」稱號 2009年8月6日:原《南匯報》正式停刊,南匯報社和浦東時報社(《浦東開發雜志社》)合並,共同編輯出版《浦東時報》和《浦東開發》雜志。
8月7日:首次推出「公益紅娘」範本良的報道,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並不斷培育提升「范阿姨」公益品牌,使其成為浦東具有一定社會知名度的文明亮點。 2010年1月1日:站在浦東二次創業的新起點,策劃推出《魅力新浦東》特刊。
4月16日:出版40版紀念特刊《浦東征程》,首次採用四聯版印製方式,以1.5米巨幅畫面呈現浦東城市美景。
5月-10月:2010上海世博會期間,增出《世博周刊》26期,在浦東33個城市服務站點和世博園區內提供贈閱服務,發行量逾26萬份。
5月:報社與上海市攝影家協會聯合舉辦「聚焦世博·聚焦浦東」攝影大賽,並出版《魅力東方》攝影大賽作品選。
11月:由報社編輯的《在世博的日子裡——浦東184天的故事》一書正式由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
11月:本報榮獲上海市世博會宣傳及媒體服務指揮部社會宣傳部頒發的「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社會宣傳工作貢獻獎」。 2010年11月2日起:浦東時報在全市近2000家東方書報亭和郵政零售網點全面進行零售。
2011年2月:啟動浦東創評全國文明城區集中宣傳報道。至8月創評結束,《浦東時報》共推出60個版面的創評專版,8期創評專刊。
4月19日:浦東新區開發開放21周年之際,精心策劃推出52個版的《幸福浦東》特刊。
5月-7月:開展紀念建黨90周年系列宣傳報道。
5月-9月:啟動「我眼中的文明浦東」——「界龍藝術」杯浦東新區中小幼學生繪畫大賽。
7月:《浦東時報》數字報登陸《人民日報》電子閱報欄。
7月29日:首次創辦《浦東時報》豪華月末版《樂活浦東》。
7月30日:「浦東時報首屆讀者節」啟動。
8月9日:推出24版「文明浦東」珍藏版特刊。
8月:報社被評為2009-2010年度上海市市級文明單位。 2012年【轉型改版反響良好】在區委和區委宣傳部的直接指導和大力推動下,《浦東時報》從2012年1月3日起,開始轉型發展的嘗試,這次嘗試的關鍵詞是:增期、轉型、改版。增期,即由以前的周二刊,增至周三刊;轉型,即由社區報向財經報方向轉型;改版,即由四開小報改為對開瘦報。
4月10日:在看到社會各界反應的《反饋報告》時,上海市委常委、浦東新區區委書記徐麟批示對《浦東時報》表示祝賀,並要求《浦東時報》「再接再厲,創出時報特色。
【開拓京津地區發行】2012年,本報專程赴北京推動2013年在北京、天津等地區的首次訂閱發行工作。在北京發行近1500份,在天津超過800份,取得了新突破。
【推出重點宣傳報道活動特刊】2012年,《浦東時報》相繼推出重點宣傳報道活動特刊,受到各方好評。
4月17日:推出《長三角市長論壇》,上海市委常委、浦東新區區委書記徐麟作出批示:「本期《時報》是體現水準的。特刊內容和表現形式富有特色。望繼續努力,打造更多精彩。
4月19日:浦東時報推出「紀念浦東開發開放22周年特刊」,以「浦東:創新驅動策源地」為主題,分別報道了「4+3「重點區域:陸家嘴、張江、綜保區、金橋、世博園區、南匯新城、迪士尼。
【黨的「十八大」系列宣傳報道】2012年,圍繞黨的「十八大」,推出「科學人才觀引領浦東新跨越」、「創新驅動、轉型發展」、「創新先鋒」等喜迎十八大宣傳欄目和「喜迎十八大 科學發展十年路」街鎮、園區特刊,對浦東的經濟、社會、文化等領域進行深度報道。
【夏令熱線】2012年7、8兩個月,浦東時報開設「夏令熱線」,協助解決市民夏日裡的急、難、愁問題。
【《浦東開發》雜志創刊20周年】雜志第一期推出《20年,我們記錄浦東見證浦東》特稿,回顧了20年雜志與浦東開發一同走過的歷史,並請趙啟正談《我們如何傳承浦東開發文化》,共同展望浦東未來。
【獲獎榮譽】2012年,浦東時報7件作品榮獲上海市區縣報好新聞獎一等獎5項,二等獎2項,1人榮獲區縣報「十佳好新聞工作者」,1人榮獲2012年度上海市區縣報好新聞評選責任人優秀獎。「相約范阿姨」項目榮獲上海市優秀品牌活動社會貢獻獎。報社還榮獲浦東文化藝術節「特別貢獻獎」。 2013年3月3日:浦東新區文明辦、志願者協會共同主辦的「尋找雷鋒style」微博接力大行動在浦東八佰伴商業廣場啟動。
3月12日:在在上海科技館旁的砂岩廣場香樟林內,來自仁恆置地的業主、大別山小學的孩子們以及《浦東時報》熱心讀者代表,為100餘棵香樟樹掛上了認養牌
3月23日:由浦東新區總工會和浦東時報社聯合發起,和記黃埔地產御沁園、周浦鎮、範本良公益紅娘工作室協辦的「那些年,我們一起度過的童年」大型動漫主題白領交友派對在張家浜「派對新天地」內舉行。
4月18日 :出版特刊《浦東的基因密碼:創新 創新》,紀念浦東開發開放23周年,講述浦東在經濟、社會、文化、科技各個領域的創新故事。
4月19日: 出版特刊《眼界》,用直接感受中國其他改革開放先行區的方式,找到那些經驗和過程對浦東的觀照,找到那些努力和嘗試對浦東的啟示。
4月20日:2013年上海車展在浦東新國際博覽中心開幕。
5月22日:浦東時報公眾微信平台正式上線。
5月30日:2013「美麗浦東」攝影大賽徵稿正式開始至14年1月28日刊登出獲獎名單。
7月5日:高行鎮第七屆讀書節拉開帷幕。
7月16日:愛知書店借閱點浦東時報站啟動儀式在《浦東時報》社舉行。
8月24日:由浦東時報社與上海慈善基金會浦東分會合辦的「集善地」公益集市首次在啟動。
9月30日: 出版特刊《號外》,用12個版面重點聚焦「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掛牌事件。
10月19、20日:浦東時報圓夢基金與上海市慈善基金會浦東分會共同舉辦的公益集市「集善地」的第二場活動在浦東聯洋廣場成功舉辦。
11月7日:2013年中國圖書館年會在浦東開幕。作為中國圖書館界最高層次、最大規模的行業盛會,本屆年會以「書香中國——閱讀引領未來」為主題,旨在倡導「全民閱讀」理念,營造多讀書、讀好書的良好氛圍,為推動「書香中國」建設發揮積極作用。
2. 劉金才的人物簡介
劉金才 ,教授。男,漢族,1940年2月23日生,陝西省三原縣人,中共黨員,1960年畢業於長春美術學院美術系國畫專業、一級美術師。乾隆年間,文華藝爐第三代傳人。貴族出身。現任中國文化藝術發展促進會副會長、中國書畫家協會主席、文化部ISC中國藝術品價值評審上網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市長論壇》雜志社專家指導委員、司法部中央司法警官學院客座教授、中國美術學院老教授藝術中心教授、北京師范大學文化藝術中心教授顧問、廣東華南農業大學文化藝術中心教授顧問、福建省漳州市殘疾人協會名譽會長、新加坡中華文化藝術交流中心主席,兼任聯合國和平與工作中國研究院顧問委員、研究員,國際美術家聯合會首屆主席、首創始人之一,曾獲博士勛章、世界和平勛章、世界名人勛章、世界名人藝術家勛章。
3. 城市問題的雜志欄目
城市問題雜志設有欄目有:城市科學,市長論壇,城市建設與發展,經濟與社會,城市管理,外國城市,城市瞭望。
4. 世界城市科學發展論壇是中央管理部門嗎
世界城市科學發展論壇是中央管理部門
世界城市科學發展論壇是中國人民外交學會、世界城市科學發展聯盟、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執行機構——國際信息發展組織(DEVNET)、上海世博會國際信息發展網館、世界華人協會、中國領導科學研究會、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國家安全政策委員會、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世界新經濟研究院、中國對外貿易經濟合作企業協會、中國新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中國國際慈善基金總會、中華友好城市交流協會、市長論壇雜志社、中國生態文明促進會聯合主辦的,並共同成立了常設機構世界城市科學發展聯盟工作委員會(以下簡稱:工委會),並定於每年9月8日(暨聯合國千年目標紀念日)在不同的國家和地區舉行世界城市科學發展論壇。
5. 全球市長論壇的官方支持機構
1.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作為聯合國統籌全世界環境事務的組織,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於1973年正式成立,總部位於非洲肯亞內羅畢。致力於為全球環境保護提供領導,促進夥伴關系的建立,激勵各國政府及其人民,向他們提供信息,提高其能力,以改善他們的生活質量,不危及後代人的利益。
2.聯合國人居署(UN-HABITAT):聯合國人居署是聯合國系統內負責協調人居發展活動的領導機構,2001年12月從原聯合國人居中心升格為聯合國人類住區規劃署,總部位於非洲肯亞內羅畢。UN-HABITAT的使命是促進社會和環境方面的可持續性人居發展,以達到所有人都有合適居所的目標。
3.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UNDP成立於1965年,總部位於美國紐約,UNDP是聯合國從事發展的全球網路,該組織以倡導變革並為各國提供知識、經驗和資源,幫助人民創造更美好的生活為使命。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在 166 個國家開展發展援助,通過與這些國家的合作,幫助各國應對全球和各國國內面臨的發展挑戰。
4.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CPAFFC):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是1954年5月3日由10個全國性的社會團體聯合發起成立的。總部位於中國北京。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從事民間外交工作的全國性人民團體,它以增進人民友誼、推動國際合作、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為宗旨。在二十一世紀的國際舞台上,它代表中國人民同各國對華友好的團體和各界人士進行聯系,開展相互間交往。它的各項活動受到中國政府和社會各界的支持和贊助,已和世界上148個國家的458個民間團體和組織機構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
5.中國國際友好城市聯合會(CIFCA):中國國際友好城市聯合會成立於1992年,總部位於中國北京。中國國際友好城市聯合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具有法人地位的全國性社會團體。由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發起。該組織共有包括中國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在內的300多個會員城市(不含港、 澳特別行政區和台灣省)。 作為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的姐妹組織,中國國際友好城市聯合會以促進中國城市與外國城市之間的了解和友誼,開展雙方在經濟、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推動社會繁榮與進步,維護世界和平為宗旨。
6. 劉金才是書法家嗎他的作品每平方尺值多少錢啊vv
劉金才,教授。男,漢族,1940年2月23日生,陝西省三原縣人,中共黨員,1960年畢業於長春美術學院美術系國畫專業、一級美術師。現任中國文化藝術發展促進會副會長、中國書畫家協會主席、文化部ISC中國藝術品價值評審上網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市長論壇》雜志社專家指導委員、司法部中央司法警官學院客座教授、中國美術學院老教授藝術中心教授、北京師范大學文化藝術中心教授顧問、廣東華南農業大學文化藝術中心教授顧問、福建省漳州市殘疾人協會名譽會長、新加坡中華文化藝術交流中心主席,曾獲博士勛章、世界和平勛章、世界名人勛章、世界名人藝術家勛章。
編輯本段個人成就
師承齊白石、王子元、於右任,是於右任先生標准草書社「牧羊書童」;歷經三十餘載的書畫藝術求索,致力繼承孫中山先生倡導的社會教育事業,同中華全國總工會原主席劉寧—創辦了中國書畫函授大學及西安分校、後又籌建陝西藝術進修學院、中國人才大學、中國書畫藝術大學等院校,並參與籌建成立上海國際藝術學院,為社會教育和書畫藝術的繁榮及「希望工程」作出了一定的貢獻,是當代傑出的社會教育家、藝術活動家、慈善家,多才多藝、學識淵博、知天地哲理,藝界人稱鬼筆奇才、詩書畫三絕奇人、三奇吉星。
編輯本段所獲榮譽
書畫作品曾獲國際金獎、全國《大師懷》榮獲金獎。文化部ISC2003證書編號:03010115,評審價值國內為書法3000元/每平方尺、美術4000元/每平方尺,倡導與主編《世界書畫家銘錄大典》、《國際名人大典》等100多部書畫工具辭書,其本人傳略先後編入《中國藝術界名人錄》、《中國現代著名書畫家大辭典》、《中國當代科學專家大觀》、《中國當代文藝群世辭典》、《中國當代著名作品大觀》、《劉氏名人錄》大典。作品流傳美、日、英、法、泰、菲律賓、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家和友人及博物館收藏;是海內外著名書畫大師,是有突出貢獻的傑出畫家。
7. 富硒榜的第二屆評選
第二屆富硒榜評選是中國富硒雜志社聯合中國國際生態產業研究院、全國紅色之旅文藝巡展組織委員會、中國富硒網、安康市富硒信息研究所、北京環球北方國際展覽有限公司主辦的第二屆中國富硒生態產業發展高峰論壇暨中國十大富硒榜評選活動的簡稱。在第一屆基礎上,實現完善、創新、跨越!特別是「富硒榜」評選程序進行了新改革,從第一屆的「網路評選」革新為「政府、協會推薦;專家、學者、媒體考評。」體現出「公平、公正、公開、權威」宗旨。 胡石英 聯合國北北合作組織副主席
中國政策研究會副會長
董彥璋 聯合國世界人民委員會亞洲特使
市長論壇雜志社社長/總編
馮宏章 中國國際生態產業研究院院長
張寶華 全國紅色之旅文藝巡展組織委員會秘書長
黃家裕 中國富硒雜志社執行社長/總編
江順林 美國紐約醫葯研究所所長
董照和 原山東科技廳廳長
肖志龍 中國國際生態產業研究院副院長
胡紹松 廣銀集團清遠市銀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
劉金林 中國國際生態產業研究院國際部部長
魏正中 中國富硒雜志社主編
王祖剛 中國富硒茶葉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
候富勝 中國富硒雜志社專家團主任專家
郭小娥 中國富硒網總助
袁 潔 安康市富硒信息研究所副所長 中國十大富硒品牌;
中國富硒行業金獎產品;
中國富硒行業特別貢獻獎;
中國富硒行業十大風雲人物; 獲利能力指標 企業/產品銷售力、運營力、資金周轉力 20%
成長力指標 企業/產品特色、增長幅度、運營新模式 25%
創新力指標 創新團隊、創新產品、創新觀念 25%
綜合競爭力指標 綜合的客觀體現與主觀評價 30% 企業、個人申請(龍頭企業),官方網站下載申請表,填寫整齊加蓋公章;
二、當地縣級及以上主管部門、富硒協會推薦(推薦單位限推薦一名,填寫推薦理由並加蓋公章);
三、組委會考評組考評(邀請組委會派考評組實地考察;)
四、組委會評委團評審;
五、官方媒體公示(中國富硒網/《中國富硒》雜志);
六、會議公布頒獎。
國內雜志主要由以下十二個刊物個人感覺不錯的,當然其他的未列入的也不錯,只是我不太熟悉。
1、《城市規劃》雜志
2、《城市規劃學刊》
3、《國際城市規劃》雜志(原名《國外城市規劃》)該期刊為目前國內唯一一份介紹國外城市規劃理論與實踐的國家級專業刊物,建設部優秀期刊, 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每期一個主題:對於城市規劃的重點和熱點進行深入系統的專題研究。海外信息速遞:提供海外最新理論和實踐的發展動態。欄目文章:涵蓋城市規劃和建設領域的各個層面。
4、《規劃師》雜志
5、《上海城市規劃》由上海市城市規劃管理局主辦,為雙月刊。
6、《中國城市規劃》(英文版)雜志,可能就是《城市規劃》的英文版。
7、《城市問題》雜志
8、《城市發展研究》雜志,該雜志是國家級專業學術性期刊。國內外公開發行。自1994年創刊以來,根據國家經濟發展戰略,立足專家學者,面向城市決策者,架起專家學者與決策者之間的橋梁,為城市的健康發展而奮斗。主要業務范圍是刊載國內外城市科學研究成果,最新城市發展理論和城市發展趨勢,對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和城市總體發展方面的熱點問題進行專論、綜述或討論,及時反映學術動態和各城市發展的成功實踐。2004年被北京大學圖書館《中國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04年版)確定為中國經濟、經濟計劃與管理的中文核心期刊,並被編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04年出版(即第四版)。2009年北大、南大中文核心期刊。主要欄目:
城市科學、城市交通、城市經濟、城市管理、區域與城市、城市發展理論前沿、城市規劃、住房保障、創意產業、產業結構、城市生態、城市社會學、市長論壇等。由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主辦,為雙月刊。
9、《江蘇城市規劃 》期刊由江蘇省城市規劃協會主辦,月刊。
10、《現代城市研究》期刊,月刊。
11、《城市建設》雜志,內有一部分是關於城市規劃專業的,內容不錯。
12、《城市中國》雜志,是由建設部、同濟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山大學、廣州美術學院、重慶大學等學術智慧資源共同參與
9. 中國新經濟發展研究中心是什麼單位為什麼查不到
《市長論壇》雜志是他們的
10. 全球市長論壇的「全球市長論壇」理事會
1.世界城市和地方政府聯合組織(UCLG)
世界城市和地方政府聯合組織於2004 年5 月由世界城市協會聯合會、地方政府國際聯盟和世界大都市協會合並成立,秘書處設在西班牙巴塞羅那。是目前最大的世界城市和地方政府國際組織。該組織的會員來自世界127個國家,包括112 個國家的地方政府協會和來自95 個國家的超過1000 個城市。該組織在全球設立了七大執行機構,分別為非洲、亞太、歐亞、歐洲、拉丁美洲、北美洲、中東及西亞七大區,其下分別設立理事會和執委會。
2.世界城市運動(World Urban Campaign)
世界城市運動是由人居署協調,於2010 年世界城市論壇上發起, 由懷有共同志向的公共、私營和公民社會合作夥伴組成的全球聯盟,旨在倡導全球城市的積極作用,促進可持續城市化政策、戰略和做法。 世界城市運動WUC 是聯合國人居署的核心智庫,致力於在國際、國家以及地方層面提高可持續城市化進程在公共政策和實踐中的重要性,同時WUC 也被看作是推進「世界城市論壇」知識化的核心部門。它是聯合國人居署中期戰略制度計劃(2008-2013)倡導、監督和合作活動的先行者。
3.亞太城市間合作網路(CITYNET)
亞太城市間合作網路成立於1987 年,總部位於韓國首爾,致力於溝通城市間的相互學習和共同發展,並促進地方政府、非政府和國際組織間的交流與合作。亞太城市間合作網路擁有來自亞太地區和歐洲22 個國家或地區的116 個城市和國際組織會員。
4.國際城區協會(IDA)
國際城區協會成立於1954 年,總部位於美國華盛頓,是一個致力於傳達,影響和鼓勵城區的領導者和擁護者以創建充滿活力和適宜居住城市中心為目標的國際組織。至今擁有600 多名來自世界各地的會員組織。
5.全球房地產投資與開發博覽會(CITYSCAPE)
全球房地產投資與開發博覽會於2002 年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迪拜創辦,是世界最大的地產投資於開發領域盛會,每年都吸引全球范圍內的政府官員、規劃師、投資者及地產領域相關人士的極大關注,其年度城市化建設方面的地產大獎頒獎和慶典更是為全球地產與投資界所矚目,更擁有近33,000 個全球地產投資、融資客戶,全球擁有360000 會員。
6.國際市長交流中心(IMCC)
國際市長交流中心是一家總部位於香港,服務遍及全球,致力於促進世界和平與人類文明進步,推動世界城市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國際咨詢機構。IMCC 以「融通文化,共謀發展」為宗旨,以「做世界城市文化的傳播者」為使命,已得到全球城市決策者、利益相關者高度贊譽。 程萬琦博士:全球市長論壇理事長、國際籃球聯合會永遠榮譽會長
金蘭女士:全球市長論壇理事會副理事長兼永久秘書長、國際市長交流中心執行主席、2002 年-2004 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平大使「、2005 年「聯合國世界和平文化使者」
Bernadia Irawati Tjandradewi博士:全球市長論壇理事會副理事長、世界城市和地方政府聯合組織(UCLG-ASPEC)秘書長
Budiarsa Sastrawinata先生:全球市長論壇理事會副理事長、國際城市發展協會(INTA)主席
Jane McRae女士:全球市長論壇理事會副理事長、國際可持續發展中心(SCI)首席執行官
Mary Jane C. Ortega女士:全球市長論壇理事會副理事長、亞太城市間合作網路(CITYNET)秘書長
David T. Downey先生:全球市長論壇理事會副理事長、國際城區協會(IDA)主席
Rohan Marwaha先生:全球市長論壇理事會成員、全球房地產投資與開發博覽會(Cityscape)管理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