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戲自學提綱
① 復習提綱
語文
一、基礎
1、注意下列加點字的讀音與寫法。
踱步ó 腦髓suǐ 訕shàn笑 佇立zhù 沮喪jǔ 默契qì 顰蹙pín cù
熾痛chì 婦孺rú 腳踝huái 華裔yì 污穢huì 重荷hè 羈絆jībàn
深邃suì 白皙xī 門檻kǎn 嗔視chēn 粲然càn 愜意qiè 叱吒chìzhà
呷嘴xiā 蠕動rú 晦暗huì 冗雜rǒng 戛然jiá 歸省xǐng 悲愴chuàng
遒勁qiú 羸弱léi 凜冽lǐn 吞噬shì 步履lǚ 貯藏zhù 庇蔭bìyìn
陰霾mái 相覷qù 狩獵shòu 眼瞅chǒu 亢奮kàng 魯莽mǎng 剽悍piāohàn
2、注意變色字的寫法。
疲憊 炯炯有神 姍姍來遲 瀝盡心血 肆無忌憚 廢寢忘食 鋒芒畢露
辜負 海市蜃樓 鄭重其事 不毛之地 聊以自慰 斬釘截鐵 婦孺皆知
3、注意下列句子中標點符號的錯誤。
⑴1947年,茅盾在新創辦的《小說月刊》任編委,並在《文匯報》上發表長篇小說鍛煉。
⑵「一年之計在於春,」剛起頭兒,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⑶你不覺得我們的戰士是可愛的嗎,你不以我們的祖國有著這樣的英雄而自豪嗎?
⑷商店裡賣的東西很多:文具、食品、五金……等,樣樣都有。
⑸「不能,」他十分堅決地說:「不能這樣做!」
錯誤改正為:⑴《鍛煉》 ⑵「一年之計在於春」, ⑶?? ⑷刪去冒號或「等」字。⑸「 ,」 ,「 !」
4、提示:
⑴注意修辭方法的使用,包括: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對偶、反復、設問、反問。
⑵區別病句:缺少成分、語序不當、前後矛盾、搭配不當、詞義的種屬關系等。
⑶注意恰當的語言表述,符合語言環境、人物的身份。
二、文言文
(一)《狼》:節選自蒲松齡的代表作《聊齋志異》中的《狼三則》(第二則)。蒲松齡,字留仙,別號柳泉居士,清代小說家。「聊齋」是書屋名,「志」是記述的意思,「異」指奇異的故事。《狼》是一篇寓言故事,揭示了:狼無論多麼狡詐也不是人的對手,終歸會為人的勇敢智慧所戰勝。
1、解釋加點詞語。
(1)屠大窘
(2)綴行甚遠
(3)弛擔持刀
(4)一狼洞其中
(5)屠自後斷其股
(6)狼亦黠矣
⑺其一犬坐於前
⑻恐前後受其敵
⑼蓋以誘敵
⑽止有剩骨
⑾一狼得骨止
⑿狼不敢前
⒀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
⒁意暇甚
⑴困窘,處境危急。⑵緊跟 ⑶放下 ⑷打洞 ⑸大腿 ⑹狡猾 ⑺像狗一樣
⑻攻擊 ⑼敵方 ⑽通「只」 ⑾停止 ⑿上前 ⒀企圖 ⒁神情
2、「其」在古漢語中常做代詞,本文指代的內容是根據每句話的意思所決定的。如:
A.兩狼 B.麥場 C.柴堆 D.屠戶 E.半身入垛的狼
指出下列各句中「其」指代什麼。
(1)屠大窘,恐前後受其敵。(兩狼)
(2)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麥場)(麥場)
(3)屠自後斷其股,亦斃之。(後狼)
(4)一狼洞其中,意將隧人以攻其後也。(柴堆)(屠戶)
3、對下列一段話內容理解有誤的是( )。
屠大窘,恐前後受其敵。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A.這段文字表現出屠戶急中生智。
B.這段文字告訴我們,狼並不如我們想像中的凶惡、狡猾。
C.這段文字使故事的情節發生了轉化。
D.這段文字描寫了屠戶的心理和行動。( B )
4、翻譯下列句子。
(1)而兩狼之並驅如故
(2)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於前
(3)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4)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⑴但是兩只狼像原來一樣一起追趕。 ⑵一會兒,一隻狼徑直走開,另一隻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⑶才明白前面的那隻狼假裝睡覺,原來是用來誘惑敵方的。 ⑷禽獸的欺騙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過給人增加笑料罷了。
5、對最後一節大意判斷正確的是( )。
A.狼是一種狡猾的動物,人們要時刻提防它們。
B.狼雖然很狡詐,但人類的勇敢智慧一定能戰勝它。
C.狼很狡詐,給人類增加了許多笑料。
D.屠戶不一會兒工夫就殺了兩只狼,可見狼並不狡猾。( B )
6、本文的中心意思是( )。
A.說對於狼那樣的壞人,可能做必要的讓步,如果他們得寸進尺,貪得無厭,那就必須把它們消滅掉。
B.說明狼是一種貪得無厭,狡猾殘忍的動物,我們必須堅決消滅它,否則它將危害人類。
C.說明對於狼那樣攔路打劫的壞蛋,不能給他們財物,只能把他們消滅掉。
D.說明對於像狼那樣的敵人,不應該有絲毫畏懼,而要敢於斗爭,善於斗爭,從而戰勝他們。( D )
(二)《口技》節選自清代張潮編選的筆記體小說《虞初新志》。作者林嗣環,清代進士。課文記敘了一場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現了一位口技藝人的高超技藝。課文以「善」字總領全文,將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來突出口技藝人的技藝高超。
1、解釋加點詞語。
⑴會賓客大宴
⑵眾賓團坐
⑶意少舒
⑷兩股戰戰
⑸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
⑹一撫尺而已
⑺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⑻不能名其一處也
⑼兩股戰戰,幾欲先走
⑽於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
⑾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
⑴適逢,正趕上,恰好。 舉行宴會 ⑵圍成一團 ⑶稍微 ⑷腿 ⑸只 聽見 ⑹罷了 ⑺稍微 漸漸 ⑻說出 ⑼腿 跑 ⑽在這時 ⑾餵奶 發出嗚嗚的聲音
2、古漢語中,往往在數詞的後面直接使用名詞,而省略了量詞。在下列括弧中填入適當的量詞。
①一( )桌 一( )椅 一( )扇 一( )撫尺而已
②俄而百千( )人大呼,百千( )兒哭,百千( )犬吠。
③雖人有百( )手,手有百( )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 )口,口有百( )舌,不能名其一處也。
①張 只 把 塊 ②個 個只 ③只根 張 條
3、默寫課文第2、3、4節,尤其注意描寫賓客反應的語句。
4、下列表示時間的詞語中不同於其他三項的一項是( )。
A.既而兒醒,大啼 B.未幾,夫鼾聲起
C.一時齊發,眾妙畢備 D.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兒哭,百千犬吠(C)
5、對下面一段話內容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婦亦起大呼,兩兒齊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兒哭,百千犬吠。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火爆聲,呼呼風聲,百千齊作;又夾百千求救聲,曳屋許許聲,搶奪聲,潑水聲。凡所應有,無所不有。
A.這段文字寫的是火起時的場景。
B.「凡所應有,無所不有」寫出聲音的多。
C.這段文字表現了口技者高超的技藝。
D.口技者為了模仿出這么多聲音,使用了許多道具。(D)
(三)《山海經》,作者不詳,共18篇。《誇父逐日》是我國最早的神話之一。《兩小兒辯日》選自《列子》,《列子》相傳為戰國時列禦寇撰寫。課文反映了古人認識自然、探求客觀事理而獨立思考、大膽質疑的精神。
1、解釋下列加點詞語。
⑴逐日:
⑵逐走:
⑶大澤:
⑷道渴而死:
⑸棄其杖:
⑹東游:
⑺問其故:
⑻去人近:
⑼一兒以日初出遠:
⑽探湯:
⑾不能決:
⑿孰為汝:
⒀多知乎:
⒁見兩小兒辯斗
⑴追趕 ⑵跑 ⑶湖 ⑷在半路上 ⑸遺棄 ⑹往東方 ⑺原因 ⑻距離 ⑼認為 ⑽熱水 ⑾決斷 ⑿誰 ⒀通「智」 ⒁爭論
2、默寫《誇父逐日》全文。
3、翻譯句子。
⑴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⑵及其日中如探湯。
⑶孰為汝多知乎?
⑴我認為太陽剛出來時距離人近,而正午時距離人遠。 ⑵到了正午熱得像把手伸向熱水裡。 ⑶誰說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四)期中之前三篇文言復習
1、為下列句中的加點詞選擇正確的解釋。
①蒙辭以軍中多務
A.言辭 B.推辭 C.告辭
②及魯肅過尋陽( )
A.到 B.經過 C.拜訪
③卿今當塗掌事( )
A.塗抹 B.通「途」 C.圖謀
①B ②A ③B
2、下列句中加點詞與例句加點詞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例句:父異焉,借旁近與之
A.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
B.自是指物作詩立就
C.余聞之也久
D.問焉,曰:「泯然眾人矣。」 ( A )
3、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
A.王安石,字介甫,晚號半山,北宋撫州臨川人,後人稱他為臨川先生。
B.仲永由神童變成平庸人,責任在於他父親。
C.王安石和同時代的韓愈、蘇軾均被列人唐宋八大家行列。
D.列寧評價王安石是「中國十一世紀的改革家」。( C )
4、關於《傷仲永》一文寫作特色,下列說法有誤的是( )。
A.本文運用了寓理於事的創作方法。
B.本文語言精練。如在寫別人對仲永的態度時僅用「異」「奇」這樣的詞就從正面點出了仲永的天資。
C.本文詳略得當,詳寫的是仲永才華極盛時期的情形,略寫的是仲永長大後的情形。
D.本文採用了對比的寫法,即仲永幼年的神奇天資與成人之後的平庸形成對比。( B )
5、背熟《木蘭詩》,填空:
萬里赴戎機,____________。朔氣傳金柝,____________。___________,壯士十年歸。
當窗理雲鬢,____________。 雄兔腳撲朔,____________。
關山度若飛 寒光照鐵衣 將軍百戰死 對鏡帖花黃 雌兔眼迷離
三、現代文閱讀
⑴課文《爸爸的花兒落了》重點寫什麼?
重點寫爸爸對自己的深情和盼望自己長大、懂事的情感。
⑵課文《社戲》描寫作者幼時一段看社戲的往事,表現對童年美好生活的回憶和留戀的心情。
⑶課文結尾說:「真的,一直到現在,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對這個結尾應該怎樣理解?
其實那夜的戲,並不好看;那夜的豆,吃起來也平常。文末所謂「那夜似的好豆」「那夜似的好戲」,代表了作者對天真爛漫自由有趣的童年美好的回憶,充滿一種浪漫的理想色彩,表現對人生理想境界的渴望和追求。
⑷《安塞腰鼓》主要想要表達什麼?
歌頌生命中奔騰的力量。
⑸課文的標題——「偉大的悲劇」是什麼意思?
斯科特探險隊員雖然都犧牲了,但他們為了人類勇於探索的精神,為了事業勇於獻身的英雄氣概和強烈的集體主義精神,足以證明他們是全人類的英雄,同時永遠給我們以精神上的鼓舞。所以稱之為「偉大的悲劇」。
⑹一般人是給勝利者作傳,為什麼茨威格卻充滿激情地給失敗者斯科特作傳?
茨威格是一個偉大的作家,想到的是許多歷史事件背後給人精神上的震撼和啟迪。他認為給斯科特作傳會給人們長久的思考。
⑺斯科特一行探險的意義何在?
認識自然,挑戰人類自我,實現生命的價值,給後人以精神的鼓舞。
⑻課文《荒島餘生》(節選自《魯濱孫漂流記》)的末尾——希望世上的人都取得一個經驗教訓:在這不幸的處境之中,我們可以把好處和壞處對照起來看,從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你能概括這段話蘊含的思想感情嗎?
一個人在逆境中不要悲觀絕望,而要努力地看到積極的因素,去改變自己被動的局面。
⑼課文《珍珠鳥》中「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這句話在全文有什麼作用?
這句話成了統領全篇的點睛之筆,閃耀著動人的思想光彩。不僅是人與動物,人與人之間又何嘗不是如此?尊重對方的生存空間、思想空間,真正做到不以強凌弱、不以大欺小,這是建立信賴關系的前提條件,而有了信賴就會使世界多一抹溫柔的色彩。
⑽聯系《斑羚飛渡》上下文,說說下列句子中加點的一段話有什麼含義。
a.山澗上空,和那道彩虹平行,又架起了一座橋,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橋墩架設起來的橋。
因為每一隻獲得新生的斑羚,都是以另一隻的斑羚身體為跳板完成飛渡的。是這些必死的斑羚組成了新生的橋,所以說是「用死亡做橋墩」。
b.它(鐮刀頭羊)走了上去,消失在一片燦爛中。
「燦爛」不光是指那道彩虹,更是象徵鐮刀頭羊行為和精神的閃光。
四、古詩詞背誦(填空)
① 滁州西澗 韋應物(唐代)
獨憐幽草澗邊生,______________。春潮帶雨晚來急,_____________。
② 江南逢李龜年 杜甫(唐代)
______________,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_____________。
③ 送靈澈上人 劉長卿(唐代)
蒼蒼竹林寺,______________。荷笠帶斜陽,________________。
④ 約客 趙師秀(宋代)
黃梅時節家家雨,______________。有約不來過夜半,_______________。
⑤ 論詩 趙翼
_______________,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代有才人出,_________________。
①上有黃鸝深樹鳴 野渡無人舟自橫 ②岐王宅里尋常見 落花時節又逢君 ③杳杳鍾聲晚 青山獨歸遠 ④青草池塘處處蛙 閑敲棋子落燈花 ⑤李杜詩篇萬口傳
各領風騷數百年
五、名著導讀
《童年》是高爾基以自身經歷為原型創作的自傳體小說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另外兩部是:《在人間》《我的大學》。
人物形象:
外祖父——吝嗇、貪婪、專橫、殘暴。
外祖母——慈祥善良,聰明能幹,熱愛生活,對誰都很忍讓,有著聖徒一般的寬大胸懷。如一盞明燈,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獨的心。
阿廖沙——在黑暗污濁的環境中仍保持著生活的勇氣和信心,並逐漸成長為一個堅強、勇敢、正直和充滿愛心的人。
《魯濱孫漂流記》簡要內容:出身於商人之家的魯濱孫,不甘於像父輩那樣平庸地過一輩子,一心嚮往著充滿冒險與挑戰的海外生活,私自離家出海航行,去實現遨遊世界的夢想,但每次都歷盡艱險。有一次,風暴將船隻打翻,魯濱孫一個人被海浪拋到一座荒無人煙的海島上,在那裡度過了28年孤獨的時光。
魯濱孫的性格:敢於冒險,勇於追求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生活;面對人生困境,顯示了一個硬漢子的堅毅性格和英雄本色,體現了資產階級上升時期的創造精神和開拓精神。在西方,「魯濱孫」已經成為冒險家的代名詞。
《昆蟲記》:法布爾的《昆蟲記》(又譯《昆蟲物語》或《昆蟲學札記》)被譽為「昆蟲的史詩」。
《昆蟲記》是優秀的科普著作,也是文學經典,它行文生動活潑,語調輕松詼諧,充滿了盎然的情趣。
法布爾的《昆蟲記》除了真實地記錄昆蟲的生活,還透過昆蟲世界折射出社會人生。昆蟲的本能、習性、勞動、婚戀、繁衍和死亡,無不滲透著作者對人類的思考。全書充滿了對生命的關愛之情,充滿了對自然萬物的贊美之情。
六、綜合性學習要點
1、戲曲大舞台(課本第147——150頁)
①中國戲曲的主要特點(角色與行當、「虛擬」、藝術手段和技術方法)
②幾個主要劇種:昆劇——中國戲曲之母、京劇——「東方歌劇」、黃梅戲——芬芳的泥土氣息。
③京劇的旦角流派:梅派(梅蘭芳)、程派(程硯秋)、荀派(荀慧生)、尚派(尚小雲)④京劇臉譜的含義(略)
2、黃河,母親河
課本第74——75頁的關於黃河的著名詩句,共5段——要背下來。
3、我也追「星」
對名人——要保持一顆平常心,既不要盲目崇拜,也不要求全責備。
4、馬的世界
復習有關馬的俗話和成語,了解有關馬的歷史故事。
5、探險的意義:能更好地開發地球資源,為社會發展進步作貢獻;是一項具有挑戰性的活動,更能證明生命的價值。
數學
一:整式的運算
公式:
1單項式的次數:一個單項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數和叫做這個單項式的次數。
2一個多項式中,次數最高的項的次數,叫做這個多項式的次數。
3整式的加減法,實質就是將整式中的同類項合並,如果有括弧應先去括弧,再合並同類項。
4同底數冪相除,底數不變,指數相減。
二:平行線與相交線
公式:
餘角和補角定律:1如果兩個角的和是直角,稱這兩個角互為餘角。如果兩個角的和是直角,稱這兩個角互為補角。
三:生活中的數據
1有效數字:對於一個近似數,從左邊起第一個不是零的數起,到精確到的數位止,所有的數字叫這個數的有效數字。
2平行線像這樣的,不會相交的兩條直線,就是互相平行的兩條直線,簡稱平行線。4四邊形:兩組對邊平行。
3統計圖:1條形統計圖:條形統計圖是用一個單位長度表示一定的數量,根據數量的多少畫成長短不同的直條,然後把這些紙條按一定的順序排列起來。從條形統計圖中很容易看出各種數量的多少。
條形統計圖分為:單式條形統計圖和復式條形統計圖,前者只表示1個項目的數據,後者可以同時表示多個項目的數據。
2折線統計圖:折線統計圖是用一個單位長度表示一定的數量,根據數量的多少描出各點,然後把各點用線段順次連接起來,以折線的上升或下降來表示統計數量增減變化。折線統計圖不但可以表示出數量的多少,而且還能夠清楚的表示出數量增減變化的情況。折線統計圖分單式或復式
3扇形統計圖:扇形統計圖是用整個圓表示總數用圓內各個扇形
的大小表示各部分數量占總數的百分數。通過扇形統計圖可以很清楚的表示出各部分數量同總數之間的關系。用整個圓的面積表示總數(單位1),用圓的扇形面積表示各部分佔總數的百分數.作用:能清楚地反映書各部分數同總數之間的關系.扇形面積與其對應的圓心角的關系是:扇形面積越大,圓心角的度數越大。扇形面積越小,圓心角的度數越小。扇形所對圓心角的度數與百分比的關系是:圓心角的度數=百分比*360度扇形統計圖還可以畫成圓柱形的。
四:三角形
三角形一公有三種,銳角三角形:並不是有一個銳角的三角形,而是三個角都為銳角,比如等邊三角形也是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有一個角為90度的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有一個角是鈍角的三角形叫鈍角三角形。任意一個三角形,最多有三個銳角;最多有一個鈍角;最多有一個直角。
一個三角形有三條中線,並且都在三角形的內部,相交於一點。三角形的中線是一條線段。
參考資料:可以給五分吧
有字數限制另答
② 魯迅的《社戲》 閱讀感受 我只想知道怎麼寫,請各位大神幫我列一下提綱,列好的提綱我再加分
這是魯迅曾走過的土地,是紹興的土地,中國的土地。
———題記「這聲音大概是橫笛,婉轉,悠揚,使我的心也沉靜,然而又自私起來,覺得要和他彌散在含著豆麥蘊藻之香的夜氣里。」
聽著車內的同學用自己所能體會到的感情念出這樣的語句,望著窗外與上海截然不同的風光景色,似乎我的心也跟著沉靜了。
當然,這次來到紹興最主要的是參觀魯迅先生的故居,祖居以及他書中提到的百草園和三味書屋。據導游介紹,那裡的建築大多都是去年才重建起來的,當年的建築有些已年久失修,有些也早已經被損壞了。
去過了先生兒時住過的房屋,待過的書塾,以及幼時的樂園,也淺略地了解了一些先生祖祖輩輩的事跡與他自己顛盪起伏的一生。接著最想去的地方,自然是魯迅先生在《社戲》中寫到的他祖母的家———安橋頭。
早先已經學過了《社戲》,今天經同學這一讀,便又勾起了我對安橋頭以及平安村的一分嚮往與憧憬。
在這個「一家的客,幾乎也就是公共的」淳樸小村中,如今是否依然住著如此熱情好客的居民呢?
懷著期待的心情來到了這里。
遠遠地望見了安橋頭,盡管它沒有想像中那般宏偉壯觀,但也還是喜歡上了它的安寧與平靜,橋下有一兩只停泊在岸邊的烏蓬船,猜想著其中的一隻會不會就是當年魯迅先生與小夥伴一起去看社戲而乘坐的那一艘?船的兩邊有兩支櫓,還真是和小說中描寫的一樣呢!於是便又聯想到了《社戲》中魯迅先生的好友雙喜和阿發,不知他們是否還活著呢?或者與先生一樣也早已過去了……
坐在返回上海的車上,望著漸漸離我遠去的紹興,我,又沉靜了。
曾經有一個偉大的人在這塊土地上成長,這個人記錄下了這里的點點滴滴,但他記錄下的卻又不僅僅只有這些。
然而這個名叫魯迅的人之所以偉大,不在於他的文采,而在於他的文字作品中所包含的精神。
也許若干年之後,這里的風景會被我遺忘,小說中的情節會被我遺忘,但這種精神,我想我定會記住的!
③ 作文題目關於社戲的自己立題目
作文能力一般包括認識生活和反映生活兩方面的能力。認識生活需要敏銳的觀察力和深刻的分析能力,而反映生活則需要准確的表達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採用多種方式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
1、課堂上進行口頭表達能力訓練。
學生表達能力的體現,首先表現在是否有敏捷的思維和准確的語言表達能力,因此,訓練口頭表達能力是不能忽視的。在課堂教學中,訓練口頭表達能力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例如講提綱,可讓學生口述自己作文的提綱大意,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構思能力,而且可以了解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再如,可採用講故事、談感想等方法培養學生不僅言而「有物」,還要言而「有序」。否則七嘴八舌,前後無序,雖訓練了說的能力,卻不能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就提出的問題進行研討或辯論,這樣可以鍛煉學生「言之成理」、「出口成章」的本領。
2、採用多種方法,訓練學生書面寫作能力。
寫作訓練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但無論哪種方法,目的都是為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它包括觀察能力、分析判斷能力和語言文字表達能力。因此,我們應首先讓學生養成寫日記和記筆記的好習慣,這樣有益於學生積累作文的素材,有效地解決作文時感到「無話可說」的問題。同時,培養學生寫真事、說實話的好文風,以及快速准確的文字表達能力。因此,它一向是中學語文教師作為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一項重要的經常性的工作。
其次,可進行模仿性寫作練習。因為我們的課文就是很好的範文,在學習了文章的寫作技法、特點後,可以讓學生模仿範文自行命題。如,學習了抒情散文《白楊禮贊》可讓學生模仿其筆法,寫一些抒情性文章《燭火贊》、《粉筆贊》、《雪》等等。如學習了說明文《景泰藍的製作》,可以讓學生模仿說明文的寫作方法,介紹一下自己的小製作、小發明或對某一事物進行觀察後,寫成說明文。像這樣類型的寫作訓練,既結合了教材、範文,又可跳出教材範文的框框,能較好地調動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對所學的文體能做到較好的掌握和訓練。
再者,教師可收集一些材料、漫畫、哲理故事等,讓學生根據所給的內容進行寫作,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觀察力、思考力、想像力,又能挖掘出學生的思想深度和認識程度,既培養了學生寫作的基本能力,又開發了他們的智力。
語言教學中能力的培養,重在寫作能力的培養。因為對學生作文能力的考核,實際上是對其思想認識水平、知識水平、能力與智力的綜合性考核,這種考核能在一定的廣度與深度上反映出學生實際的語文水平。由此可見,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④ 社戲的提綱怎麼寫呢
看社戲
戲前波折(開端)
夏夜行船(發展)
船頭看戲(發展)
月夜歸航(高潮、結局)
2)除了看社戲以外,文中還寫了其他活動或事件嗎?
明確:開頭寫了隨母親省親小住平橋村,釣魚放牛捉蝦等有趣的鄉間生活。結尾寫了六~公公送豆。請同學默讀課文"船頭看戲"的段落,思考在作者筆下,"我"所要急切看到的戲好看嗎?為什麼?
明確:不好看。①想看鐵頭老生翻跟頭,但那老生卻沒翻;②想看"蛇精"和"跳老虎",等了許久都不見出來;③最怕看"老旦",然而"老旦終於出了台"並不停地唱著。除了正面寫出戲不好看外.文中孩子們"喃喃的罵","不住的吁氣","打起呵欠"等,這些對孩子神態的描寫,也從側面表現了戲不好看。
5.既然戲不好看,大家都一致贊成回去。請同學們齊讀寫"月夜歸航"的段落,並思考課後練習二。
明確:月下歸航寫了小夥伴們去"偷"羅漢豆的趣事。去時"我"的心情很急迫,總"以為船慢",而此時"我"和小夥伴們偷豆吃豆,心情無比歡暢。
6在寫孩子們偷豆的時候,有一句人物語言很能表現人物性格特徵,請同學們找
出來,並思考表現了何種性格特徵。
明確:阿發,"偷我們的罷,我們的大得多呢。"這句話足以表現出這群農家孩子熱情好客、淳樸善良、天真活潑的性格特徵。
3 挖掘人性的美。讓學生認真研讀課文,說說自己喜歡的一個人,並闡述理由。在人性美的挖掘中,一定要結合語言的品析。
4 品味景物的美。本文的景物描寫極富詩情畫意,要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品味。
動詞妙用:「點」「磕」「退」「上」「架」等幾個動詞,十分准確的展示了幾個少年架船的情狀,熟練的技術 去看戲是的愉悅心情。
精妙的比喻:「那航船,就像一條大白魚背者孩子在浪花里竄,連夜魚的幾個老漁夫,也停了艇子看者喝起彩來。」「回望戲台……滿被紅霞罩住了。」這些比喻,更流露了作者內心難以抑制的興奮。
豐富的感覺:月夜行船一段的景物描寫分別從視覺 聽覺 嗅覺 感覺等側面著筆,一片尋常的景物因為承載了作者無限美好的情思,變得讓人陶醉,另人嚮往。
故鄉美好的自然風光和熱情 誠摯 的人們,共同構築了一幅理想中的故鄉的圖景,讓作者難以忘懷,因而借「社戲」這一載體予以傾訴。
四 整體感知,把握作者旨意
閱讀全文,並整理所討論的一些問題,探究作者的寫作旨意。
作者記憶中的故鄉是童年時代的故鄉,那裡有質朴醇厚的人們 優美的農村風光 無憂無慮的童年,作者以社戲為依託,表達的是對精神故鄉的永久眷戀和對美好童年的真摯追懷。
自己濃縮吧!
⑤ 我要魯迅的《社戲》提綱..拜託啦..不要太多
看社戲
戲前波折(開端)
夏夜行船(發展)
船頭看戲(發展)
月夜歸航(高潮、結局)
2)除了看社戲以外,文中還寫了其他活動或事件嗎?
明確:開頭寫了隨母親省親小住平橋村,釣魚放牛捉蝦等有趣的鄉間生活。結尾寫了六~公公送豆。請同學默讀課文"船頭看戲"的段落,思考在作者筆下,"我"所要急切看到的戲好看嗎?為什麼?
明確:不好看。①想看鐵頭老生翻跟頭,但那老生卻沒翻;②想看"蛇精"和"跳老虎",等了許久都不見出來;③最怕看"老旦",然而"老旦終於出了台"並不停地唱著。除了正面寫出戲不好看外.文中孩子們"喃喃的罵","不住的吁氣","打起呵欠"等,這些對孩子神態的描寫,也從側面表現了戲不好看。
5.既然戲不好看,大家都一致贊成回去。請同學們齊讀寫"月夜歸航"的段落,並思考課後練習二。
明確:月下歸航寫了小夥伴們去"偷"羅漢豆的趣事。去時"我"的心情很急迫,總"以為船慢",而此時"我"和小夥伴們偷豆吃豆,心情無比歡暢。
6在寫孩子們偷豆的時候,有一句人物語言很能表現人物性格特徵,請同學們找
出來,並思考表現了何種性格特徵。
明確:阿發,"偷我們的罷,我們的大得多呢。"這句話足以表現出這群農家孩子熱情好客、淳樸善良、天真活潑的性格特徵。
3 挖掘人性的美。讓學生認真研讀課文,說說自己喜歡的一個人,並闡述理由。在人性美的挖掘中,一定要結合語言的品析。
4 品味景物的美。本文的景物描寫極富詩情畫意,要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品味。
動詞妙用:「點」「磕」「退」「上」「架」等幾個動詞,十分准確的展示了幾個少年架船的情狀,熟練的技術 去看戲是的愉悅心情。
精妙的比喻:「那航船,就像一條大白魚背者孩子在浪花里竄,連夜魚的幾個老漁夫,也停了艇子看者喝起彩來。」「回望戲台……滿被紅霞罩住了。」這些比喻,更流露了作者內心難以抑制的興奮。
豐富的感覺:月夜行船一段的景物描寫分別從視覺 聽覺 嗅覺 感覺等側面著筆,一片尋常的景物因為承載了作者無限美好的情思,變得讓人陶醉,另人嚮往。
故鄉美好的自然風光和熱情 誠摯 的人們,共同構築了一幅理想中的故鄉的圖景,讓作者難以忘懷,因而借「社戲」這一載體予以傾訴。
四 整體感知,把握作者旨意
閱讀全文,並整理所討論的一些問題,探究作者的寫作旨意。
作者記憶中的故鄉是童年時代的故鄉,那裡有質朴醇厚的人們 優美的農村風光 無憂無慮的童年,作者以社戲為依託,表達的是對精神故鄉的永久眷戀和對美好童年的真摯追懷。
⑥ 社戲的預習提綱!!!!!!!!!!!!!
文章釋義
社,指土地神及祭祀土地神的活動;同時,又是古代的一個地區單位。
社戲,指在社中進行的有關宗教、風俗的戲藝活動。在紹興,社日演戲是由來已久的了,南宋時,陸游的「社日」詩中就已經有「太平處處是優場,社日兒童喜欲狂」的題詠。至清代,社戲成為亂彈戲劇的主要演出形式。
紹興亂彈戲班所演的戲,大致可以分為廟會戲、節令戲、祠堂戲、喜慶戲、事務戲、平安大戲等等。
紹興的大部分地區以廟會戲為主。廟會戲是指在各種神道如關帝、包公、龍王、火神、岳五猖、城隍、土地等等誕辰祭祀活動中演出的戲。祭祀神道的誕辰,是神廟所在地的農村的盛大慶典,通常舉行迎神賽會,綿延數里乃至十數里,哄動村社。同時,農村的貿易集市活動,也在廟會期間舉行,百貨駢集,稱為會市。演戲酬神,也是活動,也在廟會期間舉行,百貨駢集,稱為會市。演戲酬神,也是祭祀活動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屆時,村民們遍邀外地鄉戚,備灑備飯,招待看戲。
其實,廟會戲的演出,也不僅在二月至五月,差不多是全年陸在紹興城鄉,這種廟會戲的演出十分頻繁。李慈銘《越縵堂日記》(《紹興公報》社編印)中說:「越人好,多淫祀,自二月至五月,賽會無虛日,大率非鬼之祭,唯(馬臻)太守功德在人,雖遠益彰,歌舞其下,猶為近古。」其實,廟會戲的演出,也不僅在二月至五月,差不多是全年陸續不斷,演出的目的是求福佑、保平安、祈豐收、逐瘟疫。
廟會戲是紹興亂彈戲班所演社戲中的大宗,不勝編記。在紹興城郊,有四月初六西郭門蔣家溇廟會戲是紹興亂彈戲班所演社戲中的大宗,不勝編記。在紹興城郊,有四月初六西郭門蔣家溇的「黃老相公會」,有七月十三昌安門外文應橋的「朱(買臣)太守會」,是規模最大、異常熱鬧的兩次大廟會,都是數十副戲班沿河搭台演出,各地「成頭」(接洽戲班演出業務者)也趕來觀劇,以品評高下,定價定戲,聯絡戲班,洽談業務。戲班的演出也特別地巴結,以求有好的名聲,高的戲價,多多益善的演出機會廟會戲是紹興亂彈戲班所演社戲中的大宗,不勝編記。在紹興城郊,有四月初六西郭門蔣家溇的「黃老相公會」,有七月十三昌安門外文應橋的「朱(買臣)太守會」,是規模最大、異常熱鬧的兩次大廟會,都是數十副戲班沿河搭台演出,各地「成頭」(接洽戲班演出業務者)也趕來觀劇,以品評高下,定價定戲,聯絡戲班,洽談業務。戲班的演出也特別地巴結,以求有好的名聲,高的戲價,多多益善的演出機會趕來觀劇,以品評高下,定價定戲,聯絡戲班,洽談業務。戲班的演出也特別地巴結,以求有好的名聲,高的戲價,多多益善的演出機會。
編輯本段作者簡介
魯迅(1881-1936),清光緒七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生於浙江省紹興府會稽縣(今紹興市)東昌坊口。原名周樟壽,字豫才,後改名為周樹人。至三十八歲,始用「魯迅」為筆名。浙江紹興人(祖籍河南省正陽縣),是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華民族文化偉大的奠基人,魯迅的精神被稱為中華民族魂,並且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之一,母親魯瑞、父親周伯宜。在這一生中他寫了小說,散文,雜文100多篇.
魯迅出身於沒落的士大夫家庭。1898年到南京求學,先入江南水師學堂,次年考入江南陸師學堂附設的礦務鐵路學堂。其間接觸了西方資產階級的「科學」與「民主」。1902年赴日本留學,入東京弘文學院。1904年到仙台醫學專科學校學醫,後因為在那裡發生的兩件事對他影響很大,從此棄醫習文。
⑦ 2010級的中考復習各科提綱。
中考化學總復習
基本概念:
1、化學變化:生成了其它物質的變化
2、物理變化:沒有生成其它物質的變化
3、物理性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
(如:顏色、狀態、密度、氣味、熔點、沸點、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學性質: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還原性、酸鹼性、穩定性等)
5、純凈物:由一種物質組成
6、混合物: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純凈物組成,各物質都保持原來的性質
7、元素:具有相同核電荷數(即質子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
8、原子:是在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學變化中不可再分
9、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在化學變化中可以再分
10、單質: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
11、化合物: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
12、氧化物:由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種元素是氧元素
13、化學式:用元素符號來表示物質組成的式子
14、相對原子質量:以一種碳原子的質量的1/12作為標准,其它原子的質量跟它比較所得的值
某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
相對原子質量 ≈ 質子數 + 中子數 (因為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15、相對分子質量:化學式中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的總和
16、離子:帶有電荷的原子或原子團
17、原子的結構:在原子里,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18、四種化學反應基本類型:
①化合反應: 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物質生成一種物質的反應
如:A + B = AB
②分解反應:由一種物質生成兩種或兩種以上其它物質的反應
如:AB = A + B
③置換反應:由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起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的反應
如:A + BC = AC + B
④復分解反應:由兩種化合物相互交換成分,生成另外兩種化合物的反應
如:AB + CD = AD + CB
19、還原反應:在反應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奪去的反應(不屬於化學的基本反應類型)
氧化反應:物質跟氧發生的化學反應(不屬於化學的基本反應類型)
緩慢氧化:進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覺的氧化反應
自燃:由緩慢氧化而引起的自發燃燒
20、催化劑:在化學變化里能改變其它物質的化學反應速率,而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在化學變化前後都沒有變化的物質(註:2H2O2 === 2H2O + O2 ↑ 此反應MnO2是催化劑)
21、質量守恆定律: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於反應後生成物質的質量總和。
(反應的前後,原子的數目、種類、質量都不變;元素的種類也不變)
22、溶液:一種或幾種物質分散到另一種物質里,形成均一的、穩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組成:溶劑和溶質。(溶質可以是固體、液體或氣體;固、氣溶於液體時,固、氣是溶質,液體是溶劑;兩種液體互相溶解時,量多的一種是溶劑,量少的是溶質;當溶液中有水存在時,不論水的量有多少,我們習慣上都把水當成溶劑,其它為溶質。)
23、固體溶解度:在一定溫度下,某固態物質在100克溶劑里達到飽和狀態時所溶解的質量,就叫做這種物質在這種溶劑里的溶解度
24、酸:電離時生成的陽離子全部都是氫離子的化合物
如:HCl==H+ + Cl -
HNO3==H+ + NO3-
H2SO4==2H+ + SO42-
鹼:電離時生成的陰離子全部都是氫氧根離子的化合物
如:KOH==K+ + OH -
NaOH==Na+ + OH -
Ba(OH)2==Ba2+ + 2OH -
鹽:電離時生成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的化合物
如:KNO3==K+ + NO3-
Na2SO4==2Na+ + SO42-
BaCl2==Ba2+ + 2Cl -
25、酸性氧化物(屬於非金屬氧化物):凡能跟鹼起反應,生成鹽和水的氧化物
鹼性氧化物(屬於金屬氧化物):凡能跟酸起反應,生成鹽和水的氧化物
26、結晶水合物:含有結晶水的物質(如:Na2CO3 .10H2O、CuSO4 . 5H2O)
27、潮解:某物質能吸收空氣里的水分而變潮的現象
風化:結晶水合物在常溫下放在乾燥的空氣里,
能逐漸失去結晶水而成為粉末的現象
28、燃燒:可燃物跟氧氣發生的一種發光發熱的劇烈的氧化反應
燃燒的條件:①可燃物;②氧氣(或空氣);③可燃物的溫度要達到著火點。
基本知識、理論:
1、空氣的成分:氮氣佔78%, 氧氣佔21%, 稀有氣體佔0.94%,
二氧化碳佔0.03%,其它氣體與雜質佔0.03%
2、主要的空氣污染物:NO2 、CO、SO2、H2S、NO等物質
3、其它常見氣體的化學式:NH3(氨氣)、CO(一氧化碳)、CO2(二氧化碳)、CH4(甲烷)、
SO2(二氧化硫)、SO3(三氧化硫)、NO(一氧化氮)、
NO2(二氧化氮)、H2S(硫化氫)、HCl(氯化氫)
4、常見的酸根或離子:SO42-(硫酸根)、NO3-(硝酸根)、CO32-(碳酸根)、ClO3-(氯酸)、
MnO4-(高錳酸根)、MnO42-(錳酸根)、PO43-(磷酸根)、Cl-(氯離子)、
HCO3-(碳酸氫根)、HSO4-(硫酸氫根)、HPO42-(磷酸氫根)、
H2PO4-(磷酸二氫根)、OH-(氫氧根)、HS-(硫氫根)、S2-(硫離子)、
NH4+(銨根或銨離子)、K+(鉀離子)、Ca2+(鈣離子)、Na+(鈉離子)、
Mg2+(鎂離子)、Al3+(鋁離子)、Zn2+(鋅離子)、Fe2+(亞鐵離子)、
Fe3+(鐵離子)、Cu2+(銅離子)、Ag+(銀離子)、Ba2+(鋇離子)
各元素或原子團的化合價與上面離子的電荷數相對應:課本P80
一價鉀鈉氫和銀,二價鈣鎂鋇和鋅;
一二銅汞二三鐵,三價鋁來四價硅。(氧-2,氯化物中的氯為 -1,氟-1,溴為-1)
(單質中,元素的化合價為0 ;在化合物里,各元素的化合價的代數和為0)
5、化學式和化合價:
(1)化學式的意義:①宏觀意義:a.表示一種物質;
b.表示該物質的元素組成;
②微觀意義:a.表示該物質的一個分子;
b.表示該物質的分子構成;
③量的意義:a.表示物質的一個分子中各原子個數比;
b.表示組成物質的各元素質量比。
(2)單質化學式的讀寫
①直接用元素符號表示的:a.金屬單質。如:鉀K 銅Cu 銀Ag 等;
b.固態非金屬。如:碳C 硫S 磷P 等
c.稀有氣體。如:氦(氣)He 氖(氣)Ne 氬(氣)Ar等
②多原子構成分子的單質:其分子由幾個同種原子構成的就在元素符號右下角寫幾。
如:每個氧氣分子是由2個氧原子構成,則氧氣的化學式為O2
雙原子分子單質化學式:O2(氧氣)、N2(氮氣) 、H2(氫氣)
F2(氟氣)、Cl2(氯氣)、Br2(液態溴)
多原子分子單質化學式:臭氧O3等
(3)化合物化學式的讀寫:先讀的後寫,後寫的先讀
①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讀成「某化某」,如:MgO(氧化鎂)、NaCl(氯化鈉)
②酸根與金屬元素組成的化合物:讀成「某酸某」,如:KMnO4(高錳酸鉀)、K2MnO4(錳酸鉀)
MgSO4(硫酸鎂)、CaCO3(碳酸鈣)
(4)根據化學式判斷元素化合價,根據元素化合價寫出化合物的化學式:
①判斷元素化合價的依據是: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
②根據元素化合價寫化學式的步驟:
a.按元素化合價正左負右寫出元素符號並標出化合價;
b.看元素化合價是否有約數,並約成最簡比;
c.交叉對調把已約成最簡比的化合價寫在元素符號的右下角。
6、課本P73. 要記住這27種元素及符號和名稱。
核外電子排布:1-20號元素(要記住元素的名稱及原子結構示意圖)
⑧ 魯迅《社戲》主要內容
《社戲》是現代文學家魯迅寫於1922年的短篇小說,這篇小說以作者少年時代的生活經歷為依據,用第一人稱寫「我」20年來三次看戲的經歷:兩次是辛亥革命後在北京看京戲,一次是少年時代在浙江紹興鄉村看社戲。作者以飽含深情的筆墨,刻畫了一群農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現了勞動人民淳樸、善良、友愛、無私的好品德,表達了作者對少年時代生活的懷念,特別是對農家朋友誠摯情誼的眷念。
雙喜是小夥伴中「最聰明的」,小領袖一般,他心細如發,聰明伶俐,當「我」看不成戲,「急得要哭」時,雙喜馬上能想出「好主意」,並且能舉出讓「外祖母和母親也相信」的理由;鐵頭老生夜晚不翻筋頭,「我」很失望,雙喜又用「誰肯顯本領給白地看」來安慰「我」,表現了他的親切體貼。
六一公公是淳樸鄉民的代表,六一公公對於孩子們偷他的豆,只是責備「不肯好好的摘,踏壞了不少」,聽說摘豆是為了請客,馬上說「這是應該的」,他並不是吝嗇的人;後來他又親自送豆,表現了他熱情好客的性格。「我」誇了他一句,「竟然非常感激起來」,體現了老實厚道的農民本色。
(8)社戲自學提綱擴展閱讀
《社戲》寫於1922年10月。作品寫到在北京看戲的時候,說那是「倒數上去二十年中」的事。從作品發表時算起,倒數上去二十年,便是辛亥革命前十年左右。當時災難深重的中華民族正處在水深火熱之中,如剛剛經過了1894年的中日甲午戰爭,1898年的戊戌變法,1900年的八國聯軍入侵中國的戰爭……清王朝的反動統治者正在「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和帝國主義勾結起來,加緊奴役和盤剝中國人民。
魯迅於1902年懷著救國救民的思想,留學於日本,1909年至1911年年底先後任教於杭州、紹興。資產階級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專制主義的清王朝,於1912年1日建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對此,魯迅非常興奮,熱情地歡迎和支持,並應當時教育總長蔡元培的邀請,赴南京教育部任部員,後隨教育部遷北京。
此後接連發生了袁世凱稱帝,張勛復辟……他說「看來看去,就看得懷疑起來,於是失望,頹唐得很了。」終於使他認識到,經過辛亥革命,中國的社會現狀「招牌雖換,貨色照舊」,沒有什麼改變。
十月革命給正在沉思,探索的魯迅以強烈的震動,使他看到了「新世紀的曙光」和人民革命的希望。「五四」愛國運動暴發,使魯迅的革命精神更加振奮,於是用筆起來無情地揭露封建制度和孔孟之道的吃人本質,發出「救救孩子」和推翻封建「鐵屋子」的號召。他從此「一發而不可收」,以徹底的反封建的思想向敵人接連投去匕首和機槍,表現了鮮明的革命者的立場。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發表了小說《社戲》。
⑨ <<在烈日和暴雨下>>和<<社戲>>復習提綱
《在烈日和暴雨下》
一,辨音釋義(除課文上已有的注釋,下列詞語供選用參考):
1.憋(biē)悶:由於心裡有疑團不能解除或其它原因而感到不舒暢.文中指悶熱給人帶來窒息感.
2.吆(yāo)喝:大聲喊叫(多指叫賣東西,趕牲口,呼喚等),文中指叫賣.
3.膽怯(qiè):膽小;畏縮.
4.拿起巴蕉扇扇扇:扇(shàn名詞)扇扇(shānshān,動詞,後字輕聲)
5.儲藏(chǔcáng):保藏;蘊藏.
6.驚惶失措(cuò):因害怕,慌張而失去主意.
二,讀課文,思考:
1.編者為什麼不把節選的這段文字用"在惡劣的天氣里"做題目 (惡劣的天氣特徵不具體)
2."在烈日和暴雨下"這個介賓短語能否概括祥子這一天生活的天氣情況 (文章共16個自然段.第1至6節明顯的寫祥子在烈日下的情況;第9至16節明顯的寫祥子在暴雨中的情況.第7,8節則反映的是天還很熱,但開始有了涼風到風大起來暴雨即將到來時的過渡性天氣.這個短語概括了祥子這一天生活的全部天氣情況.)
3.這個題目從語法上看,是個介詞("在")和它的賓語("烈日和暴雨下")構成的短語,如果補全了句子成分,下面還要怎樣說 補全了之後看看,句子的主幹成分是什麼 句子表達的重點又在哪裡 (結合解題,檢查了解第三冊學過的《句子的主幹》中有關知識的掌握情況,並據此了解編者用這樣的短語做題目的用心)
三,揣摩語言:
1,按照"ABB"這種疊詞方式將課文中這一類詞找出來.
2,完成下列疊詞作業:濕 ,暖 ,白 ,黑 ,香 ,臭 ,硬 ,軟 ,活 ,死 .
3,思考:假如不用這種疊詞方式,事物的情態能表現得這么真切嗎
《在烈日和暴雨下》一,寫烈日的"熱",是從"太陽剛一出來"開始寫到"午後一點的時候",按照"太陽剛出"→"太陽升起"→"太陽當頂"的線索行文;寫暴雨又按照"暴雨的前兆"→"傾盆大雨"→"雨點漸小"的線索行文.都是以過程為線索.閱讀時應理清文章的線索.
二,老舍作品的語言特色之一是語言平實活潑,不飾華采.如"打盹","爽性",水往上漾","膩煩","攥","響晴"等.同學們要反復揣摩作者語言運用的妙處,可以通過換詞練習揣度體會,知道好的語言運用並不全在華麗.
1.從《社戲》第10節中選出描寫少年朋友們開船動作的動詞。這些傳神的行動描寫用意是什麼?
【參考答案】動詞有:拔、點、磕、退、上、架。這段課文寫少年朋友們高興地開船出發時的動作。「雙喜拔前篙,阿發拔後篙,……我們已經點開船,在橋石上一磕,退後幾尺,即又上前出了橋。於是架起兩支櫓……」這些動詞准確而形象地寫出了少年們開船的動作,用意是表現出少年朋友們架船熟練、敏捷的技巧、聰明能乾的性格和去看戲的愉快心情。
2.夏夜行船,月夜歸航在寫景敘事上都很精彩。夏夜行船通過哪些所見所聞所感烘託了「我」的急迫心情?月夜歸航中「我」的心情與去看戲時有什麼不同?
【參考答案】所見:月色便朦朧在這水氣里。漆黑的起伏的連山,彷彿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地向船尾跑去了。……漸望見依稀的趙庄,……還有幾點火……
所聞:而且似乎聽到歌吹了,……那聲音大概是橫笛,婉轉、悠揚……
月下歸航寫了眾小夥伴們去「偷」羅漢豆的趣事。去時「我」的心情很急迫,總「以為
船慢」,而此時「我」和小夥伴們偷豆吃豆,心情無比歡暢。
3.課文結尾說:「真的,一直到現在,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
到那夜似的好戲了。」對這個結尾應該怎樣理解?
【參考答案】其實那夜的戲,看得叫人「打呵欠」「破口喃喃的罵」,那夜的豆,第二天吃起來也實在平常。所謂「那夜似的好豆」「那夜似的好戲」,代表了作者對天真爛漫自由有趣的童年美好的回憶,充滿一種浪漫的理想色彩,表現對人生理想境界的渴望和追求。
4. 揣摩下列詞語,回答括弧中的問題。
①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輕鬆了,身體也似乎舒展到說不出的大。
(「輕松」和「舒展」表現了「我」什麼樣的心情?)
「輕松」和「舒展」與前文因看不成戲而沮喪形成鮮明對比,表現「我」歡喜輕快的心情。
②淡黑的起伏的連山,彷彿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地向船尾跑去了。
(山為什麼說「踴躍」?)
以動詞「踴躍」寫山,把靜物寫活了。這個詞的含義與現在不一樣,作者在這里是創造性地賦予了這個詞以新的含義。
③回望戲台在燈火光中,卻又如初來未到時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樓閣,滿被紅霞罩著了。(「回望」表現了「我」怎樣的心情?「罩」表現了怎樣的情形?)
「回望」兩字,表現「我」依依的心情。「罩」通過視覺表現戲台如夢如幻的情景,與來時呼應。
④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來,將大拇指一翹,得意的說道……
(被人偷了豆,六一公公為什麼還要「感激」?)
因為城裡讀過書的「我」對他的豆子的誇獎。表現了六一公公淳樸厚道的性格。
⑤那航船,就像一條大白魚背著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躥。連夜漁的幾個老漁父,停了艇
子看著喝彩起來。(這句話用了什麼修辭方法?表現了什麼?)
比喻的修辭,形象地寫出航船行駛飛快的樣子,而且富有童趣,符合兒童心理。(表現孩子們駕船技術高,而且富有童趣 寫老漁父有側面烘托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