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采訪提綱
也可以到國濤期刊網 在網路里搜一下進去看看得 聽同事說也挺好的!
你自己看吧 想發呢就上網 跟他們談談 不想發我幫不了你!
自己問問嘛!對不對 他們找你未必安全啊!
1、題目:題目應簡潔、明確、有概括性,字數不宜超過20個字(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本專科畢業論文一般無需單獨的題目頁,碩博士畢業論文一般需要單獨的題目頁,展示院校、指導教師、答辯時間等信息。英文部分一般需要使用Times New Roman字體。
2、版權聲明:一般而言,碩士與博士研究生畢業論文內均需在正文前附版權聲明,獨立成頁。個別本科畢業論文也有此項。
Ⅱ 古鎮旅遊畢業論文的訪談提綱怎麼寫
內容等三部分。
(一)畢業論文提綱封面、內容摘要及關鍵詞
(二)畢業專論文提綱內容屬
1. 畢業論文提綱結構說明:論文提綱要求至少列出論文的章、節、目三級標題,用以反映論文的結構框架和邏輯層次;此外,論文提綱的各級標題後都應有簡潔的文字陳述觀點,必須准確、清楚、合理地表達其涵蓋的內容。
2. 畢業論文提綱格式要求
(1)畢業論文提綱提綱內容文字。
(2)畢業論文提綱內容標題:提綱一級、二級、三級及以下標題格式要求。
二、畢業論文提綱其他格式要求。關於紙型及頁邊距、版式與用字、標點符號、計量單位、頁碼等格式要求,請參照《理論研究型畢業論文寫作規范》中相應內容的具體要求,其中提綱內容頁碼的編排參照正文頁碼的編排要求。
呵呵,給分吧!
Ⅲ 急急急,急需采訪提綱,撤地設市10周年,要采訪旅遊局局長,不知問點什麼好
首先要對當地旅遊業狀況作一個大致的了解。
比如:目前正在開發哪些旅遊項目?
撤地設市10年,市旅遊業有哪些成績?
每年投入旅遊業的資金,回收到的資金?
旅遊業對當地商業經濟的影響?
如何理解低碳旅遊
遊客省內與省外客源對比,今後有哪些發展意向
市裡對旅遊內是否給予扶持
Ⅳ 采訪提綱怎麼寫
擬訂一個全面的、深入的、思路清晰的采訪提綱。采訪提綱是記者邏輯思維和思考問題層次的體現,一個好的采訪提綱,能夠幫助記者堅定信心,臨陣不亂、掌握采訪的主動權,使采訪得到完善的結果。杜駿飛在《深度報道原理》一書中提到,美國內華達新聞學教授拉魯·吉爾蘭德曾在擬定采訪提綱方面推出了設計問題的輔助公式,有一定的指導意義。他提醒記者在設 計提問時應該涉及到下列一些具體的問題:
目標———你們(或組織)要實現的目標是什麼?
障礙———你們遇到過什麼難題嗎?目前的阻力是什麼?
解決———你們是怎樣對付這些難題的?是否有解決矛盾的計劃?
開始———這一設想是什麼時候開始的?是根據誰的意見提出的?
當然,采訪提綱的擬訂還和記者本人的采訪習慣、交流方式有很大的關系,但確保問題的獨特、准確、連貫、創意、引人入勝是更為重要的因素。
歸根結底,一次采訪無非是一場生動活潑而富於思想的交談,具體的提問技巧包括:
1、抓住核心問題,開門見山,切中要害。這種方法是一開始就提出硬性的、緊扣主題的問題,然後擴展為比較籠統的問題。它適用於采訪那些善於言辭、敏於思考、感覺自信的對象。開門見山會讓對方覺得你坦率有效率,切中要害可以使對方覺得你懂行,值得交談。
2、由淺入深,追問問題,發掘未知的細節。深度報道的提問有許多尖銳的問題,有時難免讓記者碰壁,采訪對象要麼 拘謹不安,支支吾吾,談不到要害,要麼有心拒絕,閃爍其辭,加以敷衍。這就要求記者具備追問的毅力和技巧。可以先用一些寬泛的話題緩解氣氛,逐漸引入正題;或旁敲側擊,追本溯源,引出未知的細節。
3、誘導性的提問,引出生動活潑、論點鮮明的談話。在誘導性提問中,采訪對象得有較好的敏感性,並肯於爭辯,而記者則需要掌握好談話的時機,運用語氣、聲調或措辭來引誘對方作肯定性回答。誘導性提問會產生什麼樣的結果,取決於記者和采訪對象之間建立融洽關系的程度。因為誘導性提問容易使談話達到互不相讓的地步,但只要融洽關系得以保持,便可能引出意想不到的真話。
4、適度的沉默。沉默也是深度報道采訪提問中的一個重要的技巧,因為深度報道的提問多是要點性、針對性、獨家類的提問,需要給采訪對象留出思考和闡述問題的時間。聰明的記者一般不會打斷采訪對象的話,這樣可能得到直接詢問得不到的情況。故意地不露聲色,有時同樣有效。美國著名的電視節目主持人邁克·華萊士說:「我發現,在電視采訪中最有趣的做法就是問一個漂亮的問題,等對方回答完畢你再沉默三、四秒鍾,彷彿你還在期待著他更多的回答。你知道會怎樣嗎?對方會感到有點窘促而向你談出更多的東西。」
善於觀察與傾聽,捕捉采訪問答中所不能顯現的事實。艾豐提醒所有的記者「在采訪時別忘了帶上眼睛和耳朵」。我們強調觀察和傾聽是因為深度報道采訪需要記者全身心地投入,許多鮮為人知的原因和珍貴的新聞事實,都是記者調動所有感官包括心靈去感知到的。
(1)選擇正確的視角進行細致入微的觀察。這個視角可能是指宏觀的,把握事物相互關聯的全局視角;也可能是指記者個人情感、思想的視角;還可能是指在現場觀察時的微觀視角。總之,正確的視角加上細致的觀察,會讓記者獲得准確的、直接的、富有特徵的資料。
(2)做一個有心的聽眾,鄺雲妙在《當代新聞采訪學》中提出:一名記者,特別是一名老練的記者,應該是最善於傾聽的人,而不是喋喋不休的人。的確,善於傾聽的記者往往更容易有豐厚的收獲,也更容易與采訪對象溝通。稍縱即逝的新聞線索,談話對象的弦外之音,都會因為你的有心傾聽而被發掘,對新聞事實的領悟或許就會更接近其本來面目。
采訪具體要求:
1.時間、地址的預約;
2.如有變動,第二方案的制定;
3.采訪內容的擬定,包括問題的准備;
4.事前對采訪對象的背景了解和資料收集;
5.事前對中大歷史(包括康樂園和石牌)要有一定了解;
6.對於是否可錄音和照相要事先詢問被采訪者;
7.采訪進行時對主題的把握(盡量不要離題)、時間的控制;
8.采訪時要與被采訪者形成互動;
9.采訪時注意自己的表情和語速、說話的清晰和明了;
10.采訪時遇到不清楚的地方要及時提問,絕對避免主觀編造和添加;
11.采訪後可詢問是否可以提供相關資料;
12.贈送一定的禮品表示感謝;
13.將完成的采訪稿寄回給被采訪人,請其過目並可適當讓其修改;
14.將最終出版物寄送一份給被采訪人並再次表示感謝
Ⅳ 要采訪義大利文化處處長,怎麼列采訪提綱呢,要與我們雜志社酒店、旅遊這一塊搭邊。跪求。
1、義大利文化的核心在哪裡?
2、民族文化是否會影響到一個地方的旅遊特色和旅遊業的發展?
3、義大利旅遊文化和中國的旅遊文化有何不同?
4、對這次旅行中,感受最深的是什麼?
5、中國的飲食習慣跟國外的不同,不知道酒店文化是否也跟義大利有所差異?
6、每到一處,對於一個地方的旅遊業和酒店飲食行業是最為直觀的感受,談談他這次旅行對中國這方面的看法?
7、中國文化和義大利文化的差異在哪裡?這種差異是否會表現在日常生活中,比如酒店食宿、旅遊景點等。
Ⅵ 采訪提綱範文
我:你好,來請
問你可以接
受我的采自訪么?
班幹部:----------------
我:請問你為什麼可以當上班幹部?
班幹部:--------------
我:你回怎樣管理班級?
班幹部:-----------
我:謝謝你接受我的采訪。
Ⅶ 采訪提綱怎麼寫
采訪提綱在記者的調查采訪活動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采訪前沒有擬定一個相關的采訪提綱,采訪時就很可能會陷入盲目,成為一隻「無頭蒼蠅」。當今很多新聞專業學生一提到采訪提綱就頭疼,不知這個東西究竟要如何著手。下面我就來談一談采訪提綱的問題。
首先要明確兩個概念。新聞的采訪提綱和報道提綱不是一樣的。很多人易混淆這兩者,錯誤地把報道提綱當成了采訪提綱。從廣義上來說,新聞的報道提綱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采訪提綱,二是寫作提綱。顯然,報道提綱的內涵大於采訪提綱,它包括采訪提綱。
采訪提綱,說起來也可以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采訪計劃,二是調查綱目。所謂采訪計劃,是指大體的活動步驟、方式,確定要采訪的部門、人員名單及其先後順序,設想一下寫什麼體裁、多少字、采寫周期等。所謂調查綱目,是指所要提問的大綱細目。
舉個例子,長沙市某地新出土一批漢代古墓,報社第一時間指派你去進行采訪報道。你在去之前可以利用幾分鍾的時間擬定一個簡單的采訪提綱:
關於采訪長沙市某地出土漢墓的采訪提綱
采訪計劃:
1,記者趕到漢墓出土地進行現場觀察,出土盛況、文物實景;
2,采訪現場考古部門負責人或專家,聽取專業解釋。
調查綱目(問題):
1,文物何時、何地、何人最先發現?
2,漢墓的具體年代?墓主是誰?什麼身份?
3,墓中有些什麼文物?數量多少?有什麼價值?
4,和以前出土的漢墓相比,有什麼異同?
5,該處漢墓的出土有什麼意義?
6,其他補充性的考古專業知識。(視臨場情況待問)
實際采訪活動中,可以既寫出采訪計劃,又列出調查綱目,也可以只擬定其中一個。一般來說,記者更多的是列出調查綱目,即在本子上列出自己所要提的問題,而采訪計劃心中是有數的,沒必要一一寫出來。所以說,談到擬定一個好的采訪提綱,關鍵是看所列出的問題是否到位。
以上只是一份簡短的采訪提綱,熟練的記者只需要幾分鍾就可以搞定的。真正遇到某些深度報道之類的任務,采訪提綱比這復雜得多。如果時間充足,這個采訪提綱可以擬定得更詳細,多采訪一些內容,如采訪現場圍觀群眾,看他們有何反應等等,會使報道更生動詳實。但以上所列的,是必備內容。我認為,我們在實際新聞工作中,應該有一個認真勤懇的精神,不管什麼采訪,哪怕預計發出來的稿子將只是一則簡短的消息,都要盡心盡力地去采訪,去盡量完備手中的材料,這樣寫出來的報道才可以得心應手、靈活自如。
Ⅷ 要給一個剛上任的旅遊局局長做一個專訪。請問采訪提綱應該怎麼寫怎麼問問題很急。。。
你想唄
Ⅸ 一份完整的采訪提綱需要包含哪幾個部分
1.采訪對象
2.采訪主題
3.采訪內容問題幾方面
4.結束語
Ⅹ 十一旅遊新聞采訪提綱
1.先去雲南一帶.
2.再去四川和貴州
3.再去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