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期刊雜志 » 強基計劃36所一流大學報名

強基計劃36所一流大學報名

發布時間: 2021-03-16 23:14:20

⑴ 《高校強基計劃》包括哪36所高校

都是教育部直屬的高校,差不多就是原來的985高校了。

⑵ 強基計劃36所一流大學名單是怎樣的

強基計劃的考核方式,每所院校的考核都不盡相同,一般來講,考核的方式主要圍版繞:筆試+面試+體測三個大權的方向展開,考查學生在問題的分析上、問題的解決的能力和創新思維等。

特別是面試,考核的重點傾向時事熱點方面,今年的新冠病毒及中美關系有可能入選強基計劃面試考核和筆試考題中,考生可以提前做相關的素材准備。名單如下:

強基計劃招生的專業主要以基礎學科為主,很多家長朋友認為這是冷門專業,不過相對其他熱門專業來講,確實有點偏冷,但是基礎學科如果能進行深造,將來成為一些重要領域的研究人員是可能的,因此高校探索本碩博連讀的方式。

但是如果孩子對基礎學科不感興趣的話,這里是不建議報名的,如何知道孩子適合什麼專業,一個專業的測評是少不了的。

⑶ 強基計劃怎麼報名

2020年高校強基計劃報名已經開始,強基計劃網上報名統一在「陽光高考」進行,報名時間具體可參閱所報考學校的招生簡章。

⑷ 明年高考強基計劃是報考36所學校都要校考嗎

強基計劃目前剛出台,尚未公布詳細實施辦法,應該不會再像以前的自招一樣校考。

⑸ 以被大學錄取後,再報強基計劃還行嗎

根據《意見》規定,今年共有36所雙一流高校會開展強基計劃招生,而各校強基計劃招生簡章也即將陸續公布,據目前消息,已有多校集中在5月6日之後。

目前,距簡章公布的時間越來越近,但仍有很多高三學生對強基計劃了解不夠透徹,想報名參加,卻又不知道適不適合自己,該不該報名。

一些家長朋友認為強基計劃是進入雙一流高校的「捷徑」,不報怕孩子吃虧,報了又怕後悔。到處查資料、咨詢相關人士之後,卻仍舊無法准確判斷自己的孩子是否應該報名參加。

其實,這就是由於大家對於強基計劃的政策意圖、招生院校和招生專業等問題了解的不夠清晰造成的。只要大家對這些相關問題有了清楚的認知,再結合自家學生的具體情況分析,就能很容易判斷是否應該報名參加強基計劃了。

所以,今天學習哥就結合大家近期反饋的關於強基計劃的主要問題,深入解析,帶大家重新認識一個真實的強基計劃。

其實,很多學生和家長覺得面對強基計劃有點「無從下手」的原因,主要是由於政策變化過快導致的:2020年,自主招生正式取消,強基計劃即刻落地,二者「無縫對接」,沒有任何緩沖期。

強基計劃作為「新政」,從實施范圍、招生錄取模式、人才培養目的等等方面都和原自主招生大相徑庭,這就使得很多「以自主招生為目標」的學生和家長一下子無所適從,原本為了自主招生而作了多年的准備,一下子卻連「目標」都沒了。

但事實既已如此,大家不僅要接受,更應該盡快接受,盡早了解,提前備考,因為無論從哪方面看,強基計劃都必將是一個長期計劃。

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曾說過:這個時代對一個國家來說,重心是要發展教育,而且主要是基礎教育;中國要踏踏實實在數學、物理、化學、神經學、腦科學……各方面努力去改變,我們才可能在這個世界上站起來。

而強基計劃的目的,就是要選拔培養有志於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且綜合素質優秀或基礎學科拔尖的學生。

所以說,強基計劃實質上是和國家發展和關鍵領域人才儲備息息相關的,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

了解其背景和意義之後,我們不妨再來重新認識一下強基計劃。相信大家都已經看過《意見》中對強基計劃的描述,不過其中信息過於龐雜,難以精準掌握,所以下面我們就用一張圖,來將其中關鍵信息提取出來,方便大家了解。

⑹ 強基計劃和自主招生的區別

2020新高考推出強基計劃很多人都不是很了解。強基計劃改變原自主招生「降分錄取」的做法,高校將考生的高考成績、高校綜合考核結果、綜合素質評價情況等摺合成綜合成績,由高到低順序錄取,體現對學生更加全面綜合地評價。下面給大家詳細講解一下強基計劃和自主招生的不同之處。
自主招生主要選拔「具有學科特長和創新潛質的學生」 ,而強基計劃主要選拔「有志於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且綜合素質優秀或基礎學科拔尖的學生」 。
招生方面的不同,招生高校的數量不同
自主招生:擁有自主招生資格的高校為90所,其中87所211(含985)高校,非211高校3所。
強基計劃:擁有強基計劃招生錄取的高校僅有36所雙一流高校(原985高校)。
招生衡定的標准不同
自主招生:招生要求高考成績一本線以上且具有學科特長與創新潛質的考生,尤其對具有學科競賽的學生情有獨鍾,也是入圍的標准。
強基計劃:招生要求是學科成績優秀(預估高考成績能在211高校最低錄取線 )、綜合素質高、綜合能力強並願意為國家重要發展戰略做貢獻的拔尖學生,入圍標准不再為學科競賽獎項或創新潛質證明,而是高考成績。
招生的專業不同
自主招生:招生專業由高校自主決定,沒有專業上特別的要求和明顯的限制。
強基計劃:招生明確在晶元、軟體、新材料、先進製造、智能科技、國家安全等專業涉及數學、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哲學、古文字學等基礎學科專業及其相關專業。
招生計劃下達方式不同
自主招生:自主招生有明確規定不超過當年計劃的5%,也不會按省市分配名額。
強基計劃:強基計劃招生規模由高校自主決定,並且招生計劃分配到各省市。
招生時間及流程不同
自主招生:時間是在3月初到4月上旬在教育部陽光高考網上申報,4月底到5月上旬高校初審完成,高考後參加高校組織的筆試面試,6月22日前前公布入圍名單及優惠分數。
強基計劃:招生是在4月份申請,高考成績發布後確定入圍名單,7月4前參加高校測試,7月5日前高校折算成績並擇優錄取。
培養模式與目標不同
模式:
自主招生:考入的考生與高考裸分錄取的考生混編一起普通培養。
強基計劃:錄取的考生實行單獨編班,導師制重點培養,並在獎學金、公派留學實行政策傾斜,同時在考研考博上實現推免制度。
目標:
自主招生:考入高校的考生沒有明確的培養目標與方向。
強基計劃:錄取的考生就是要培養服務於國家重大發展戰略的尖端人才。培養的目標與方向就是在專業領域培養成科學家、高端技術專家,強基計劃錄取學生將實行小班化、導師制,並探索本—碩—博銜接的培養模式,暢通學生成長發展通道,實現招生培養良性互動。
錄取方式的不同
自主招生:採取降分錄取的方式,最高可降至一本線;
強基計劃:將考生高考成績(不低於85%)、高校綜合考核結果和綜合素質評價等折算成綜合成績,從高到低順序錄取,體現對學生更加全面的考查。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