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期刊雜志 » 心血管病學進展雜志

心血管病學進展雜志

發布時間: 2021-03-16 10:25:34

㈠ 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社網上投稿是真的還是假的

《中華心血管病雜志》,是非常好的核心期刊

主辦單位:中華醫學會

出版周期:月刊

該刊被以下資料庫收錄:

CA化學文摘(美)(2014)

JST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資料庫(日)(2013)

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2015-2016年度)

CSCD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來源期刊(2015-2016年度)(含擴展版)

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來源期刊:2014年版


現在都是網上投稿!!在官網網站上注冊後進行投搞!還可以查看審稿進度。

㈡ 各位大牛們,心血管內科中文核心期刊有哪些

中華心血管病雜志 中華高血壓雜志 臨床心血管病雜志
中國循環雜志 中國動脈硬化雜志 中國心臟起搏與心電生理雜志
中國介入心臟病學雜志 中國心血管病研究 心血管病學進展
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 中國心血管雜志 心臟雜志
嶺南心血管病雜志 中國實用內科雜志 中華醫學雜志
國際心血管病雜志 心血管康復醫學雜志
國內基本就這么多

㈢ 心血管病學進展 到底是不是核心期刊

只能說曾經是 核心 很早了 92年的 北大核心

目前並不是核心 已經掉出核心目錄

㈣ 心血管病防治知識雜志是核心期刊嗎

《心血管病防治知識》由專家撰稿,融科學性、實用性、知識性和趣味性於一體,以老、中、青年為讀者對象,亦是基層醫療機構醫務人員良好的參考刊物。本刊立足於提高人們對心血管病的認識和介紹心血管病的防治方法,是每個家庭中增長醫療知識的一本良好讀物。

就是 健康讀物,每期上的學術論文都不多。
這就是一個最最最普通的 省級期刊,什麼核心期刊 都不是。

㈤ 《心血管病防治知識》雜志是否有科普版和學術版,這本雜志是正規合法期刊的嗎學術版的影響怎樣

《心血管病防治知識》雜志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中華醫專學會心血管病學會、衛屬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指導,廣東省科學技術協會主管,廣東嶺南心血管病研究所、廣東省介入心血管病學會主辦的國家一級專業刊物。本刊是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核心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統計源期刊、中文生物醫學期刊資料庫-CMCC收錄期刊。本刊國內刊號:CN 44-1581/R,國際刊號:ISSN 1672-3015。主編:馮建章,副主編:羅良平、秦衛國 。
《心血管病防治知識》雜志創刊於2002年,2010年7月經廣東省新聞出版局批准為半月刊,上半月為科普刊,下半月為專業學術刊。專業學術刊以廣大心血管疾病的預防與臨床工作者為主要讀者對象,報道最新專業領域資訊及臨床領先的科研成果和經驗,以及對臨床有指導作用且與臨床密切結合的基礎理論研究,並包括部分內科、外科、兒科臨床實踐的文章。本刊主要欄目有論著、臨床觀察/研究、綜述與進展、專題報告、理論探討、經驗交流 、病例討論、臨床護理等。

㈥ 國際心血管病雜志的影響因子是多少

國際心血管病雜志
主辦單位:上海市醫學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

出版周期:雙月
僅僅是 中國科技核心期刊!!
影響力不大!!

評價信息
(2016版)復合影響因子:0.785
(2016版)綜合影響因子:0.703

㈦ 國際心血管病雜志的投稿須知

1、 綜述主要參考5年內公開發表的國內外文獻,論述與分析並重,全面反映所選命題的最新發展現狀。綜述一般不超過4000字,文前置200字左右摘要和3~5個關鍵詞。
論著須附中英文摘要,摘要應寫成冠以「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s)」、「結果(Results)」、「結論(Conclusion)」小標題的結構式摘要,並用第三人稱撰寫。英文摘要還應包括題名、作者姓名、單位名稱、所在城市名、郵政編碼及國名。中文摘要一般不超過400個漢字,英文摘要為250個實詞左右, 3~5個關鍵詞。中、英文內容要對應。論著一般不超過5000字。每幅圖表分別按其在正文中出現的先後次序連續編排,且應冠有圖(表)題。說明性的資料應置於圖(表)下方注釋中。本刊採用三橫線表(頂線、表頭、底線),表內數據要求同一指標有效位數一致。病理照片要求註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數。圖表中如有引自他刊者,應予註明出處。當以人為研究對象的試驗時,作者應該說明其遵循的程序是否符合負責人體試驗的委員會(單位性的、地區性的或國家性的)所制定的倫理學標准並得到該委員會的批准,是否得到受試對象的知情同意。
2、參考文獻按GB 7714-87《文後參考文獻著錄規則》採用順序編碼制著錄,依照其在文中出現的先後順序用阿拉伯數字加方括弧標出。盡量避免引用摘要作為參考文獻。外文期刊名稱用縮寫,以《Index Medicus》中的格式為准;中文期刊用全名。
3、醫學名詞應使用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名詞。不常用的、尚未被公知公認的縮略語以及原詞過長、在文中多次出現者,若為中文可於文中第一次出現時寫出全稱,在圓括弧內寫出縮略語;若為外文可於文中第一次出現時寫出中文全稱,在圓括弧內寫出外文全稱及其縮略語。
4、來稿除註明作者及審稿者的所在單位外,還應聲明無一稿兩投、署名無爭議等項。作者姓名排序在編排過程中不應再作改動,確需改動時必須出示單位證明。作者單位名稱(寫出所在科室)及郵政編碼,註明通信作者的Email地址。綜述和論著涉及的課題如取得國家或部、省級以上基金項目,應註明基金項目名稱及編號,並附相關證書復印件,本刊將優先發表。文章一旦錄用後全部作者將簽注論文著作授權書。
5、依照《著作權法》有關規定,編輯對來稿有權進行文字修改刪節,凡涉及原意的修改則提請作者考慮,不錄用稿件將以電子郵件退稿單告知作者;修改稿超過3個月不寄回者,視為自動撤稿。凡來稿在收到本刊回執後2個月內未接到稿件處理通知者,系仍在審閱中。作者如欲投他刊,請先與本刊聯系,切勿一稿兩投。論著稿一經接受刊登,全部作者須依次在《論文專有使用權授權書》上簽名。來稿刊登後,作者著作權使用費與稿酬一次性付給並贈當期雜志,如作者不同意將文章收錄資料庫,請來信聲明,編輯部將另行處理。
6、投稿請使用電子郵件。紙質信件請寄上海市建國西路602號《國際心血管病雜志》編輯部,郵政編碼:200031。 免收審稿費,歡迎廣大讀者向本刊投稿,並對雜志的內容、欄目設置提出建議和意見。

㈧ 心血管病學進展的期刊簡介

(1)1981年被中國醫學科學院和國家科技出版社選入全國科技資料目錄。
(2)1984年被收入「國家衛生年鑒」。
(3)1991年被美國Urich』s國際期刊目錄(Urich』s Intemational Periodicals Directory)收錄。
(4)1996年為「中國生物醫學文獻資料庫」收錄。為「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來源期刊。為「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統計源期刊。為「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及「中國期刊網」收錄並發行。
(5)1999年為國家科技部「萬方數據網路系統—數據化期刊群」收錄並發行。
(6)2001年被列入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並被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國生物醫學期刊資料庫」收錄。
(7)2002年被國家科技部西南信息中心「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收錄。
(8)2003年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國務院新聞辦審核備案,將《心血管病學進展》作為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Chinese Joumal Full-Text Database)全文收錄期刊。被中國醫科院醫學信息研究所「中文科技資料目錄—醫學衛生」收錄。 (1)1992年《心血管病學進展》被選入「全國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成為「首屆全國醫葯衛生類中文核心期刊」。
(2)1990—1993年獲「四川省首屆科技期刊優秀編輯加工獎」;「四川省第二屆科技期刊優秀編輯加工獎」。
(3)1995年被評為四川省首屆優秀期刊,並獲「優秀期刊獎」。
(4)1997年中國科學技術編輯學會向劉運德同志頒發「優秀編輯金牛獎」。
(5)1999年四川省委宣傳部、省新聞出版局、省科委聯合領導小組按國家「五類期刊質量要求及評估標准」的要求,對《心血管病學進展》的考評結果為:學術質量一級期刊,評分91分。
(6)2000年獲四川省優秀期刊三等獎。省委宣傳部、省新聞出版局、省科技廳聯合向主編杜傳禮,編輯部主任劉運德頒發了表彰榮譽證書。
(7)2001年被評為四川省第二屆優秀期刊,並獲「優秀期刊獎」。
(8)2001年被成都市新聞出版局評為「編,校質量優秀期刊獎」。
(9)2004年被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收錄為: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

㈨ 中國心血管病研究雜志屬於什麼核心期刊

期刊名稱 中國心血管病研究
期刊CN號 11-5122/R
主管單位 衛生部
主辦單位 中國醫師協會、煤炭總醫院
文種 漢文
發行范圍 公開

是統計源核心期刊,具體查詢統計源核心期刊,可登陸中信所(全稱: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
)查詢或發郵件跟我索取相關核心期刊目錄。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