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文學雜志
『壹』 推薦幾本好看的雜志 不要說那些很大眾的 讀者意林一類 最好是含蓋國際文學界的
世界文學
這個專門講國際文學 的
『貳』 文學雜志有哪些
《讀者》——最精緻的小資男人。
《讀者》的品位決定了讀者的銷量,這本創刊於八十年代,植根於內陸的文摘雜志在近十年的時間,一直盤踞在中國雜志業的顛峰。有人說三代創造一個貴族,但是《讀者》卻用十幾年的時間創造了中國雜志的一個貴族並且是唯一貴族,讀者的選材區別於國內大多文摘類雜志,在整個刊物中盡情流露著思想的細膩和深度,人文的博大和文化的精緻,這是影響著中國數千萬小知識分子的一個紙雜志,其中大量出現著國外精品啟迪散文和台灣林清玄的佛性散文以及劉墉的哲理化短文,當然也收羅有大量反應中國社會和文化現實的理性評論文章,不張揚的,透著內蘊和時代精髓的《讀者》,吸取了甘肅的黃沙蒼涼的藝術品位和蘭州的內斂風格,在不經意之間,自然的成長為中國雜志的貴族,他的未來,我們仍可熱情期待……
《知音》——最惡俗的偽真誠。
《知音》走的是煽情路線,並且走得相當成功,巨大的銷量只是證明這種成功的一個方面,知音以所謂的純情故事取勝,在整個刊物中大量的充斥了凡人的所謂不平凡的感情和愛情故事,相濡以沫,白頭偕老,風雨人生,以痛苦見證堅貞,以堅貞見證偉大,以偉大見證幸福,矯情的故事一次一次上演,在大量的故事被粗糙的復制以後,所謂的職業寫手成為一個邊緣而新興的職業,他們大量的復制著感動和幸福,而知音的責任就是不厭其煩的傳播和鼓吹這種感動和幸福,相同的故事,相同的煽情方式和相同的矯情,讓我們輕信了這個世界無言的美麗和無所不在的真誠,而據可靠的內幕消息,寫手們所創造的感天動地的人間眷屬,多是浮誇和任意杜撰之後形成了海市蜃樓,這是中國當代做虛偽和最矯情的一本雜志,盤踞於以女性為主要讀者的對象當中,而帶給社會的唯一結果就是,讓更多無辜女性更加輕信愛情的力量,並且沉迷於這種力量當中不可自拔,所以,知音讓我們讀到喜劇的同時,卻即將去導演並且正在導演著更多的人間悲劇,這就是虛偽矯情帶給讀者和社會的代價……
《青年文摘》——最文學的青年夢。
文學青年一般最先接觸的雜志多是《青年文摘》,這是一本傾向於青春路線的文摘雜志,如果說《讀者》是實力派歌手,那麼《青年文摘》就一定是一個偶像派明星,這樣的價值取向使青年文摘在風格上形成了與《讀者》不同的內容。但是這樣做的代價也是顯然的,在一個流行深度和內蘊的時代,青年文摘就象浮在水面的蘆葦,美麗的開,美麗的謝,但是卻沒有厚實的思想土壤。從文學青年的角度來看,這是一本在文字上對文學愛好者具有啟蒙價值的通俗語言老師,其間的文字多半親切純情而又富有感染力,是模仿和吸取營養的好地方,只是真正的文學青年不應該拘泥於此,以為等待他們的應該有更美麗的夢……
《家庭》——最粗俗的菜市場。
《家庭》和《知音》一樣,是一本標榜情感和幸福的雜志。不同之處在於《知音》善於營造美麗的彩虹,並且為了這彩虹的存在無所不用其極。而家庭的故事則顯得粗放而帶有真實的意味,家庭一般選取的是知名人物作為平凡大眾的愛情偶像和家庭關系指南,比如著名作家藝術家政客等,另外家庭還有一個主打節目就是性知識普及教育,題目涉及中國人曾經避諱現在仍然禁忌的性領域,包括做愛,避孕,生育,色情,自慰等任何性話題,是中國幾代人的性教育啟蒙老師,在這一點上,家庭就象一個粗俗的菜市場,傳播著大眾口味,粗俗但是實用,矯情但是有真情。流連於此,沒有小資情懷,但是卻可以買一籃子好菜回去招待丈夫和孩子……
《三聯生活周刊》——最花哨的新新人類。
《三聯》是中國第一本真正意義上的周刊,也是一個成長迅速的周刊,就好象當今流行於世的新經濟。三聯的排版可能是中國雜志目前最花哨的,同樣三聯的選題也可能是最前衛的,他依附於時事,明星,新科技和新話題,一切前衛的詞彙匯聚於此,象海上漸進的西風,吹拂著中國報刊雜志業,三聯不僅花哨而且小資,其讀者定位就是今天中國所謂的新白領和新新人類,是處於消費和文化的前衛邊緣,《三聯〉存在的意義,象徵多於實際,由於價值和輿論取向,三聯註定缺乏中國傳統文化作為雜志的精髓和價值核心,流行的文化,思想以及藝術都無法構建三聯的王者風范,從這個層面來講,實現三聯做中國第一周刊,做中國的時代周刊的宏願,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女報〉——最浪漫的小資女人。
女報更多的時候,讓人看不明白,她似乎傳承著太多的內容,她好象集中了時裝,影視,文化,當然好有美容和美食,總之女人迷信的東西,在〈女報〉上都可以找到,其中渲染的是無限的女性情懷,小資情愫和浪漫空間,她製造著女人的美麗神話,當然也為大多數化妝品和時裝廠家所重視。〈女報〉的內容涉獵范圍之廣,頁碼之多都是中國雜志比較罕見的,而零售價格也一度高高在上,但是在零售報刊廳里,這無疑是一本搶手的雜志,印刷精美的封面,醒目的標題當然還有讓男人側目的美女圖,這是男人和女人逛公園以及結婚旅行度假都很不可少的一本雜志,對於女人來說,〈女報〉意味著時尚和潮流,而對於男人來說,與女人一起看〈女報〉不失為趁機握著她白皙小手或者擁住她瘦小肩頭的一個絕佳機會……
〈演講與口才〉——學術界最大的騙子。
我一直認為這應該是一本學術刊物,或者至少應該在演講這一準學術領域應該有所建樹,但是這樣一本雜志,在其虛幻的外表之下掩藏的是無力甚至虛弱的內容空白,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演講與口才〉不如叫貧嘴實驗更確切,在這本刊物上,我們除了看到那些老掉牙的案例以及案例分析之外,充斥於其中的便是某些所謂的演講大家的理論文章。我曾經硬了頭皮使勁看了幾期,但是蒼白的內容和堆砌的辭藻以及充數的篇幅讓我大失所望,這本刊物是目前中國最空殼主義的一本刊物,我相信現今之國人,通過看〈演講與口才〉提高口才水平的,應該是絕無僅有,奇怪的是這樣一本虛弱缺血的刊物仍在暢銷,這是因為國情所限,中國人的性格里沉默和木納的成分太多了,並且將自己人生的失敗完全歸於這種沉默和木納的人也太多了,因此,一本刊物折射了一個民族的日常性格,只是無論我們看多少次〈演講與口才〉,口若懸河對讀者來說,仍然是一個不可能實現的夢
『叄』 大眾文藝的雜志目錄
大眾文藝 最近更新知網目錄
2014 年23期 目錄
那場雨 丁夢楠;
陽光中國夢 代謹思;謝霓;
趙旭耀作品選 趙旭耀;
時培文 唐鈺琪 王鑫 宣宏博作品 時培文;唐鈺琪;王鑫;宣宏博;
淺析喜劇小品表演藝術技巧 劉桂華;
華東師范大學美術研究院作品集選
淺析農村文化禮堂在推動群眾文化建設中的基石作用 來妍;
鄧鴻濤作品 鄧鴻濤;
探討群眾文化與農民的結合途徑 王蓓;
郭錦龍作品 郭錦龍;
探討如何加強基層群眾文化建設 何婷婷;
令曉君作品 令曉君;
提升城市老年健身舞蹈參與性的對策思考 肖鸝;
馬山 祝彬作品展集 馬山;祝彬;
文化館——公共文化服務的前沿陣地 李淑元;
西南大學美術學院研究生作品
關於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研究 孫衛東;
無錫城市職業技術學院作品展集
鄉鎮圖書館與新農村文化建設探析 程華萍;
孫巍巍作品 孫巍巍;
淺談文化館工作機制的創新 楊春蕾;
四川文理學院美術學院教師作品
大數據時代下數字化文化館建設漫談 蔣君卉;
關於農村基層文化建設中文化產業的發展思考 李雨沛;
謝靈運山水賦的藝術特徵 袁凌;
「拯救」中的情感與哲思——淺析斯皮爾伯格「戰爭三部曲」中的「拯救」主題 馬驍;
「自是花中第一流」——試論李清照詩詞中的女性形象 鄧依晴;
艾麗斯·沃克《紫顏色》黑人婦女主義生存觀解讀 鄭麗;
《生死場》解讀 陳紅玉;
魯迅筆下的鬼神世界 冉思源;
谷崎潤一郎東洋回歸之路的「鑰匙」——關西女子 周曉彤;
文學性與文學批評之淺談 劉琳;
解讀哈利波特的救世主英雄主義形象 於海燕;李振;
論巴蜀地域對杜甫及其詩歌創作的影響 彭敏;
王國維之「古雅說」與「境界說」的比較研究 羅阿波;
光山縣火居道喪葬儀式音樂的傳承方式 王青;
解讀大汶口文化 李天一;
西海固民居文化之認識 柳真;
淺談東北大鼓的自身價值 胡曉旭;苗佳琪;
甲骨文形聲字的文化解讀 種亞丹;牟軍榮;
淺析化石的修復(海百合) 韓軍;
「江南地域」意象油畫的風格成因 張巧;
「美在和諧」在蘇州園林中的體現及對當代環境設計的啟發 吳承鈞;李夢露;
從「禪宗思想」解讀設計的本性回歸——以南嶽旅遊文化產品設計為例 姚奇志;康紅娜;
「文質彬彬」與「有意味的形式」 谷莉;趙長偉;
材質語言與中國傳統民居建築——以千燈傳統民居為例 王之千;
淺談包豪斯理念運動對中國當下設計運動的影響與借鑒 陳海喬;
談傳統中國水墨與西方水彩的結合 劉悅;
從民族文化的角度看我國當代藝術設計 劉雅麗;
從莊子的「自然美」思想看產品的仿生設計 劉潵潵;
淺談漢服飾與漢式禮儀在當代的傳承與發展 王雪妮;
讀馬薩喬《納稅錢》有感 張帥;
中國古代公共紀念性雕塑缺失的原因探討 楊志宇;
淺談民俗藝術對漢服飾典型化的影響 谷淑芳;
由林瑩漫畫版《梅蘭芳插圖集》分析中國畫技法在漫畫創作中的應用 楊梅;
當今地域人文景觀與大學校園特色建構的探索與思考——以福建師范大學旗山校區為例 施並招;施並塑;
談動畫片的受眾群體 任姍;
當代藝術設計創新思維培養的重要意義 張鵬;
非物質設計視野下的網路界面情感化設計研究 楊柳;
談中國工筆人物畫的時代性 許海燕;
談柴田文江設計中的「母性關懷」 徐敏潔;
服裝之圖案——無言語的語言 劉玉璟;
古典元素在室內設計中的運用 褚成陽;
關於平面設計元素視覺表現的多維化 龐娟;
論元代的審美與景德鎮「釉里紅」瓷 劉海英;趙曉雪;
論現代平面設計如何與傳統文化相結合 尹青;
貴州少數民族傳統工藝元素在現代設計中的運用 熊宏萍;
貴州省黔東儺文化旅遊商品保護性開發 張思華;
國畫在全球化背景下新的角色定位 蘇曉明;
淺談貝殼在現代首飾中的設計與運用 霍凱傑;王雪;
平面設計中「空符號」的設計研究 肖靜;王艷;
淺論山水畫中的意境 張雪姣;
基於老年人行為特徵的交互設計研究 懷曉迪;
漏窗在現代中式居住區景觀設計中的新演繹——以南京紫園景觀設計為例 陳良梅;
漢字的創意聯想在海報設計中的視覺傳達 張珊;
基於平面構成理論的古敢水族文化旅遊空間發展模式研究 文鴻;
論漫畫中的文學性 朱蘅初;
論傳統三雕藝術對繪畫創作題材與場景設計的啟發 馬永偉;
馬克思主義實踐理論對室內設計程序的啟示 馮乃曦;
淺談漆畫的發展與創新 蔣華;
設計中色彩的應用——不同色彩不同的心理感受 劉興;
物盡其用——論竹文化在家居產品設計中的獨特魅力 陳文懿;
淺議吳冠中繪畫的藝術特色 楊勝軍;
油畫繪畫中光的探究 張大勇;
淺談傳統寫意風格在現代中廣告的應用 全苗;
淺析舞台燈光設計中的光色運用 王志;
淺談服裝色彩的影響因素 李春蕾;
明青花瓷器紋飾與社會生活的變異 劉穎睿;
談現代陶瓷雕塑創作 黃魯坤;
情境中的智能設備用戶體驗——以可穿戴設備為例 王璐;
手繪表現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的重要性 付偉;
威客網站中引入專利推廣模塊的交互設計研究 譚伊曼;蔣曉;趙春城;
淺析阿利卡的獨特藝術魅力 邵珠國;
徐州漢文化旅遊紀念品的「再設計」研究 何靖;
窨井蓋人性化設計 吳曉端;王艷敏;胡志平;
探析古村落視覺形象設計的必要性 路沙沙;
趣味產品設計的情感分析 閆家騏;
鐵山寺公園現況調查與保護研究 孫直法;
中國歷代植物染料的發展與研究 沈加芹;
依時為景,寄心於境——《園冶》借景理念探析 江子沂;
淺析愛德華·蒙克的《青春期》 崔揚;
如何為兒童選擇木製玩具 孟艷婷;靳桂芳;
意象油畫及油畫民族化的思考 張明星;
淺析點、線、面在建築上的應用 李曉楠;
未知方向:具象繪畫語言與抽象繪畫語言 彭博;
中原特色城市生態景觀建設創新研究 劉遲奇;
淺析商業攝影在平面廣告中的運用 黃鵬;
現代主義繪畫運動審美考察——從印象主義到抽象主義 蘇葆榮;
陽新布貼中重復和肌理形式美法則應用與研究 張淼淼;廖兆磊;
廣西當代繪畫語言的地域性研究 陸俞志;陸麗娟;
淺析油畫風景寫生中的情感表現 郭鵬;
中國傳統筆墨元素在廣告設計中的運用 徐聖超;
中德城市交通導向圖形人性化設計比較研究 孟娟;
試析裝飾畫的表現技法及其運用 楊琳;
論版畫在我國的發展演變 陳亮;
論中國畫構圖在陶瓷繪畫中的運用 許敬;
簡析現代平面設計中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應用 王雁軍;
淺議油畫色彩結構中的秩序 薛瑛;
東北地區抗聯題材雕塑的創作研究 張可佳;
淺談元代山水畫 胡飛;
論廣東客家民歌的形成 黃新媚;
貝多芬鋼琴奏鳴曲OP.27NO.1音樂探析 潘屹;
淺析阿沃派爾特轉型之後的創作特點 王婷;
Live House——中國內地流行音樂產業的新救贖 周丹;
電視綜藝節目中的音樂編輯 楊夢;
基於鋼琴演奏心理操作技能的幾點思考 楊忠林;
論肖邦《夜曲》的音樂特徵——以降b小調夜曲op.9—1為例 梁釗;
淺析歌曲演唱中的情感表達 田霞;
慢練鋼琴之內涵 穆珍;
對煙台市中老年業余合唱團發展現狀的調查研究 王舒;
莫扎特《C大調行板》(K315)演奏探析 趙婧;
淺談鋼琴協奏曲《黃河》的民族風格 顏超航;
淺談冀中傳統音樂的保護方式 毛硯;
架子鼓演奏中的肢體語言運用 陳俐君;
西藏林芝縣魯朗歌舞考察報告——以魯朗鎮扎西崗村為考察對象 蔣晶;
淺析現代爵士樂在「007」系列電影中的具體表現 錢若瑩;
《天空之城》電影音樂之賞析 朱丹;
人文情懷與審美在民族器樂審美中的應用 潘從明;
管窺音樂史學的方法論——20世紀80年代後我國音樂史學方法簡述 王艷;
元代江西舞蹈研究 江美玲;
棗庄地區城市廣場舞蹈研究 李丹;
傳統與現代撞擊背景下如何發展舞蹈藝術 周莉亞;
論黎族舞蹈的起源及其流變 孫乃反;
淺析「龍舞」在中國古典舞中的影響與體現 劉洋;
淺析《仫佬仫佬背背抱抱》作品中的母愛表達 郭神;
淺析「陶身體劇場」中的道家身體美學觀 塗琳璐;
對《紅藍軍》獲「滿分」的再認識——反思CCTV電視舞蹈大賽的歷史責任 張偲偲;
舞出生命的奇跡——走進殘疾人的舞蹈藝術 陳萌;
冷月猶得照詩魂——我眼中的越劇王派藝術 沈可娜;
論復州皮影戲舞台表演的創新實踐——以皮影戲《賣火柴的小女孩》為例 張小鷗;
靈寶市地方戲曲初探——淺論蒲劇唱腔藝術 孫建民;
獨特的戲曲獨特的美 王艷武;張金紅;
淺談如何提高戲劇演員的素質 李艷東;
電視劇對白的一級傳播與二級傳播 逄格煒;
新媒體時代影像藝術的發展傳播研究——以電影為例 邢桂真;
芻議我國真人秀電視節目的泛化 張曉婉;
郭在容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以郭在容的浪漫喜劇作品為例 周律;
解析影視後期製作在影視作品中的運用 姜毅;
近神遠勢——淺談二維動畫鏡頭的景別運用優勢 王苗苗;
論當代動畫發展中藝術與技術的關系 王菲;
淺談情感的表達方式——安東尼奧尼的三部曲《情事》《夜》和《蝕》 謝佩佩;
淺析張藝謀電影改編特色——文學的影像詮釋 王麗堯;南鋒;
淺析移動社交媒體對文化傳播方式的創新 裴旭;
史蒂芬·斯皮爾伯格的《侏羅紀公園》 潘明歌;王藝霖;
手機媒體的傳播探索 王臻;
竹鎮旅遊網路媒介形象分析 金霄;
博物館數字化建設與博物館信息傳播 白鵬飛;劉宗元;
文化的沖突與融合——電影《喜福會》的主題解析 袁月;付明忠;
當前我國消息寫作技法的缺陷和發展趨勢 李濤;
一花一世界 一葉一如來——動畫電影《霍頓與無名氏》 陳若飛;
論高校圖書館主導型服務的主導意識 楊海;
試述西吉縣圖書館發展現狀及發展思路 蘇芳;
「非遺」傳承與高校通識教育互動研究——以大湘西地區為例 彭濤;胡顯斌;
彈性教學和個性教學在大學鋼琴教學中的重組 孫丹青;
新課改下如何打造優質高效的初中音樂課堂教學新模式 宋網蘭;
對日用陶瓷設計課程創新的思考 方夢雪;
學前教育專業泥塑教學策略的探索 李婷花;
高職動漫專業《premiere視頻編輯》課程教學改革研究 周雯;
高職文秘專業口語交際類課程教學的優化與實踐 張艷艷;
談談學前教育專業中國畫教學的創新 李關亮;
地方高校美術學專業現當代美術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 金成輝;
漢字設計教學多元化的新思考 錢蕊;
聾人大學生二維動畫設計的教學方法研究 蘇力健;
千姿百態,不拘一格——改變中小學美術教學「單一化」的策略 秦霄;
淺談藝術實踐對高校音樂專業人才培養的作用 馬體亞;
淺談在造型基礎教學中的色調訓練 程建;
淺談中小學音樂課堂的多媒體教學 王順初;
淺談綜合性高校音樂鑒賞類課程課堂效果的提升 孫凱;
淺析高校理工科大學生的文學閱讀 閆永霞;張堯;
高職院校教學模式中借力Moodle平台的思考 陳倬豪;
淺析環境設計專業中引入「設計再造」教學活動的必要性 陳菁菁;
淺析街舞進校園的可行性 吳畏;
山西工藝美術設計人才培養與產業發展的關系研究 郭棟;
設計素描教學新探 左峻嶺;
試論「校企課題對接」在藝術設計專業畢設工作中的應用實踐 劉棠;
試論藝術設計專業優質資源共享課建設的社會化意義——以海南省瓊台師專藝術設計課程改革為例 張鷹;
舞蹈教學中學生的創編能力培養分析 張靜;
項目教學法在影視短片創作課程中的應用 曹陸軍;
高校品牌文化與高校內涵建設研究 李雷;王小文;李佳鴻;
如何提高鋼琴即興伴奏的教學效率 於曉雨;
以《音樂教學法》課程培養音樂教育專業學生的課堂教學能力 黃小歡;
試論高校舞蹈編導教學中創造力的培養 尹珂;
河北省動漫產業創新人才培育問題研究 史愛兵;田野;
淺談高中美術書法模塊的教學及意義 苗玲;
中小學藝術教育的探索與研究——以廣西貴港市桂平縣大洋鎮為例 周婷;
巴彥淖爾市農牧區中小學美術教育的現狀及改革策略 石鑫;
家庭環境下幼兒畫畫支持和評價體系研究 張英;張莉;
輔導員在班級文化建設中的創新與實踐 楊森清;
園林景觀設計校內實踐教學的應用研究 叢林林;
探究高校舞蹈基本功訓練課程的教學方法及其應用 楊勤;
完善實踐教學保障體系建設 史濤;楊濤;
為宜春培養應用型人才,服務地方文化建設——以培養音樂應用型人才為例 蔣帆;
提升大連文化創意產業國際競爭力的策略研究 余楊;夏佳;
東陽市農村文化禮堂建設的研究 朱俊芬;
試析荻生徂徠的「義利」觀 李宗鵬;
紅火的鄉村旅遊背後的一些思考 郭小清;
話劇表演與聲樂的融合 王小春;
利奧塔及其學術思想評述 劉振;
明清時期「賈客書船」經營一瞥 王宇;
90後大學生文藝消費的心理特徵與營銷策略 王汝虎;劉偉龍;孫雅麗;
《閩南文化大辭典》藝術類詞條編纂研究 陳凱麗;
《吃碗茶》中「茶」式隱喻 王昕;
武漢科技大學城市學院美術作品選
安徽師范大學皖江學院軟裝飾設計部分優秀作品選登
『肆』 大眾文藝雜志怎麼樣好發嗎
《大眾文藝》雜志由河北省文化廳主管,河北省群眾藝術館主辦,是本半月刊,驗證是否正刊到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查詢即可,國際、國內刊號及郵發代號都有!我們學校老師都在一個地方投稿,陳編輯是位很負責的編輯,我們合作多年,她的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希望能幫助到大家,注大家評職成功,工作順利!
『伍』 哪位高手有中國文學雜志排行榜
中國流行雜志絕對排行榜!!!
《讀者》——最精緻的小資男人。
《讀者》的品位決定了讀者的銷量,這本創刊於八十年代,植根於內陸的文摘雜志在近十年的時間,一直盤踞在中國雜志業的顛峰。有人說三代創造一個貴族,但是《讀者》卻用十幾年的時間創造了中國雜志的一個貴族並且是唯一貴族,讀者的選材區別於國內大多文摘類雜志,在整個刊物中盡情流露著思想的細膩和深度,人文的博大和文化的精緻,這是影響著中國數千萬小知識分子的一個紙雜志,其中大量出現著國外精品啟迪散文和台灣林清玄的佛性散文以及劉墉的哲理化短文,當然也收羅有大量反應中國社會和文化現實的理性評論文章,不張揚的,透著內蘊和時代精髓的《讀者》,吸取了甘肅的黃沙蒼涼的藝術品位和蘭州的內斂風格,在不經意之間,自然的成長為中國雜志的貴族,他的未來,我們仍可熱情期待……
《知音》——最惡俗的偽真誠。
《知音》走的是煽情路線,並且走得相當成功,巨大的銷量只是證明這種成功的一個方面,知音以所謂的純情故事取勝,在整個刊物中大量的充斥了凡人的所謂不平凡的感情和愛情故事,相濡以沫,白頭偕老,風雨人生,以痛苦見證堅貞,以堅貞見證偉大,以偉大見證幸福,矯情的故事一次一次上演,在大量的故事被粗糙的復制以後,所謂的職業寫手成為一個邊緣而新興的職業,他們大量的復制著感動和幸福,而知音的責任就是不厭其煩的傳播和鼓吹這種感動和幸福,相同的故事,相同的煽情方式和相同的矯情,讓我們輕信了這個世界無言的美麗和無所不在的真誠,而據可靠的內幕消息,寫手們所創造的感天動地的人間眷屬,多是浮誇和任意杜撰之後形成了海市蜃樓,這是中國當代做虛偽和最矯情的一本雜志,盤踞於以女性為主要讀者的對象當中,而帶給社會的唯一結果就是,讓更多無辜女性更加輕信愛情的力量,並且沉迷於這種力量當中不可自拔,所以,知音讓我們讀到喜劇的同時,卻即將去導演並且正在導演著更多的人間悲劇,這就是虛偽矯情帶給讀者和社會的代價……
《青年文摘》——最文學的青年夢。
文學青年一般最先接觸的雜志多是《青年文摘》,這是一本傾向於青春路線的文摘雜志,如果說《讀者》是實力派歌手,那麼《青年文摘》就一定是一個偶像派明星,這樣的價值取向使青年文摘在風格上形成了與《讀者》不同的內容。但是這樣做的代價也是顯然的,在一個流行深度和內蘊的時代,青年文摘就象浮在水面的蘆葦,美麗的開,美麗的謝,但是卻沒有厚實的思想土壤。從文學青年的角度來看,這是一本在文字上對文學愛好者具有啟蒙價值的通俗語言老師,其間的文字多半親切純情而又富有感染力,是模仿和吸取營養的好地方,只是真正的文學青年不應該拘泥於此,以為等待他們的應該有更美麗的夢……
《家庭》——最粗俗的菜市場。
《家庭》和《知音》一樣,是一本標榜情感和幸福的雜志。不同之處在於《知音》善於營造美麗的彩虹,並且為了這彩虹的存在無所不用其極。而家庭的故事則顯得粗放而帶有真實的意味,家庭一般選取的是知名人物作為平凡大眾的愛情偶像和家庭關系指南,比如著名作家藝術家政客等,另外家庭還有一個主打節目就是性知識普及教育,題目涉及中國人曾經避諱現在仍然禁忌的性領域,包括做愛,避孕,生育,色情,自慰等任何性話題,是中國幾代人的性教育啟蒙老師,在這一點上,家庭就象一個粗俗的菜市場,傳播著大眾口味,粗俗但是實用,矯情但是有真情。流連於此,沒有小資情懷,但是卻可以買一籃子好菜回去招待丈夫和孩子……
《三聯生活周刊》——最花哨的新新人類。
《三聯》是中國第一本真正意義上的周刊,也是一個成長迅速的周刊,就好象當今流行於世的新經濟。三聯的排版可能是中國雜志目前最花哨的,同樣三聯的選題也可能是最前衛的,他依附於時事,明星,新科技和新話題,一切前衛的詞彙匯聚於此,象海上漸進的西風,吹拂著中國報刊雜志業,三聯不僅花哨而且小資,其讀者定位就是今天中國所謂的新白領和新新人類,是處於消費和文化的前衛邊緣,《三聯〉存在的意義,象徵多於實際,由於價值和輿論取向,三聯註定缺乏中國傳統文化作為雜志的精髓和價值核心,流行的文化,思想以及藝術都無法構建三聯的王者風范,從這個層面來講,實現三聯做中國第一周刊,做中國的時代周刊的宏願,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女報〉——最浪漫的小資女人。
女報更多的時候,讓人看不明白,她似乎傳承著太多的內容,她好象集中了時裝,影視,文化,當然好有美容和美食,總之女人迷信的東西,在〈女報〉上都可以找到,其中渲染的是無限的女性情懷,小資情愫和浪漫空間,她製造著女人的美麗神話,當然也為大多數化妝品和時裝廠家所重視。〈女報〉的內容涉獵范圍之廣,頁碼之多都是中國雜志比較罕見的,而零售價格也一度高高在上,但是在零售報刊廳里,這無疑是一本搶手的雜志,印刷精美的封面,醒目的標題當然還有讓男人側目的美女圖,這是男人和女人逛公園以及結婚旅行度假都很不可少的一本雜志,對於女人來說,〈女報〉意味著時尚和潮流,而對於男人來說,與女人一起看〈女報〉不失為趁機握著她白皙小手或者擁住她瘦小肩頭的一個絕佳機會……
〈演講與口才〉——學術界最大的騙子。
我一直認為這應該是一本學術刊物,或者至少應該在演講這一準學術領域應該有所建樹,但是這樣一本雜志,在其虛幻的外表之下掩藏的是無力甚至虛弱的內容空白,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演講與口才〉不如叫貧嘴實驗更確切,在這本刊物上,我們除了看到那些老掉牙的案例以及案例分析之外,充斥於其中的便是某些所謂的演講大家的理論文章。我曾經硬了頭皮使勁看了幾期,但是蒼白的內容和堆砌的辭藻以及充數的篇幅讓我大失所望,這本刊物是目前中國最空殼主義的一本刊物,我相信現今之國人,通過看〈演講與口才〉提高口才水平的,應該是絕無僅有,奇怪的是這樣一本虛弱缺血的刊物仍在暢銷,這是因為國情所限,中國人的性格里沉默和木納的成分太多了,並且將自己人生的失敗完全歸於這種沉默和木納的人也太多了,因此,一本刊物折射了一個民族的日常性格,只是無論我們看多少次〈演講與口才〉,口若懸河對讀者來說,仍然是一個不可能實現的夢……
『陸』 求可以投稿的幻想類文學雜志
《萌芽》
如果是青春校園類的還有《新蕾》《九州志》(魔幻?)《花火》之類
《青年文學》雜志辦的不錯。新蕾 花火 花溪 後來 南風 漫客小說繪 男生女生 其中力薦花火和新蕾啊 望採納。
《科幻世界》國內原創科幻小說雜志,80%為國產小說,每期一到兩篇譯文小說,10%的科幻/科普類欄目;
《科幻世界·譯文版》單元為科幻,雙月為奇幻。考慮到大幻想的融合,無法嚴格鑒定科幻還是奇幻的小說越來越多了;
《新科幻》原《科幻大王》,今年改版,內容比例基本與《科幻世界》同,使用後者斃稿的情況越來越少,質量上升,可惜發行很成問題,晉外基本只能靠網路訂購;
《九州幻想》月刊(以書代刊),前科幻作家主辦的雜志,潘海天現在已成功過度為大幻想雜志,科幻約佔20%-40%比例;
《阿飛幻想》月刊(以書代刊),幻想類雜志,以奇幻為主,偶爾有科幻出現,其投資人為老牌科幻作家蘇學軍;
《新幻界》資深科幻迷製作的免費PDF電子雜志,按月發稿,且均為知名作者首發原創稿。
今古、知音漫客等雜志財團均有涉獵科幻領域,但都淺嘗輒止,因為無論是武俠還是動漫,科幻與之相比都是一塊很小的蛋糕。《小說月報》曾於2009年出過科幻小說增刊,近幾年來時長有科幻小說被刊載在老牌主流文學雜志上。《新發現》《大眾軟體》均曾有科幻欄目保存最近的消息是雙月刊雜志《天南》剛推出一期科幻專刊。
PS:注意投稿是不能一稿多投的哦~如果你想一次性給「所有」的雜志都丟出去的話……那個後果~咳咳……建議最好不要的。
請採納哦~
『柒』 電影雜志投稿網址——不要《大眾電影》《電影文學》這一類核心刊物的~
看電影月末版
『捌』 《文學與藝術》 與 《大眾文藝》 雜志 哪個好
前者更注重文學的藝術性,後者強調通俗性
『玖』 國內辦的比較好的文學期刊有哪些,我想投稿。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08年版里的中國文學作品類共包括以下25種核心期刊,按排名順序如下:
1.人民文學
2.當代
3.收獲
4.十月
5.上海文學
6.中國作家
7.鍾山
8.作家雜志(改名為:作家)
9.花城
10.長城
11.大家
12.山花
13.天涯
14.解放軍文藝
15.清明
16.芙蓉
17.北京文學.原創版
18.詩刊
19.青年文學
20.莽原
21.飛天
22.劇本
23.小說界
24.時代文學
25.民族文學
讀者根本就不是什麼文學期刊,是大眾娛樂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