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期刊雜志 » 採油工程雜志

採油工程雜志

發布時間: 2021-03-15 12:08:48

1. 關於介紹石油方面的書籍有哪些

首先要看你從事石油的哪個環節研究!如果是石油工程(包括鑽井採油及油藏)建議看看油層物理,滲流力學,石油地質學(油藏地質學也可以),鑽井工程,油藏工程及採油工程,這是石油工程的基礎!
如果是搞油氣儲運工程,主要是油氣集輸,油氣存儲,流體力學,管罐結構設計及油氣長輸!這是油氣儲運的基礎。平時也可以多關注一下中國石油這個雜志

2. 張永平的工程師

基本信息
姓名:張永平
性別:男
出生日期:19640124
技術職稱:高級工程師
職務:副主任
畢業學校: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最高學位:工學碩士
所學專業:油氣田開發工程
從事專業:油田化學
工作單位:採油工程研究院油田化學研究室
通訊地址:大慶市讓胡路區西賓路九號
郵政編碼:163453 1、1986-7-1 大慶油田採油工藝研究所二室 實習員
2、1987-6-1 大慶油田採油工藝研究所二室 科研
3、1998-7-1 大慶採油工程研究院油田化學研究室 副主任
擅長專業及領域:油氣田開發專業 1、1989年,朝陽溝油田壓裂裂縫形態及方位的研究,市(局)級 科技成果一等獎,第五名
2、1991年,泡沫流變性及施工優化設計研究,市(局)級 科技成果二等獎,第四名
3、1991年,壓裂裂縫形態模擬與監測技術研究,市(局)級 科技成果三等獎,第三名
4、1994年,大慶榆樹林油田壓裂改造配套工藝,省(部)級 科技進步三等獎,第一名
5、1995年,朝陽溝油田區塊壓裂參數對產能影響試驗,市(局)級 科技進步三等獎,第一名
6、1995年,氣井大型壓裂改造現場試驗研究,市(局)級 科技進步二等獎,第一名
7、1996年,水平井壓裂優化設計計算機程序研究 ,市(局)級 科技進步三等獎,第一名
8、1998年,深層緻密氣藏壓裂優化設計研究,市(局)級 科技進步二等獎,第三名
9、2001年,侏羅系(4000m以內)特殊儲氣層壓裂工藝技術,局技術創新三等獎,第二名
10、2001年,葡西地區低孔滲透儲層改造及評價技術研究,局技術創新二等獎,第五名
11、2002年,徐家圍子斷陷興城大型氣藏發現的地質綜合研究,市(局)級 技術創新特等獎,第八名
12、2004年,大慶探區深層特殊岩性、特低滲透砂岩儲層增產技術,市(局)級 技術創新特等獎,第一名
13、2005年,徐家圍子深氣層增產改造工藝技術研究,省(部)級 科技進步一等獎,第三名
14、2005年,徐深氣田發現及勘探技術,市(局)級 技術創新特等獎,第二十八名
15、2005年,海拉爾盆地勘探突破及配套技術,市(局)級 技術創新特等獎,第三十四名 1、1995年,緻密氣層改造工藝技術研究與試驗,大慶油氣勘探論文集,發表論文,第三名
2、1996年,大慶低滲透油田水平井增產及開采技術,中國石油學會石油工程學會,獲獎論文優秀獎,四人合作,第三名
3、1997年,中國不同類型油藏水平井開采技術,石油工業出版社,著作,編者之一
4、1998年,水基壓裂液低傷害性能研究,黑龍江省石油學會油藏工程學會,獲獎論文一等獎,二人合作,第二名
5、2000年,非均質多層砂岩油田分層開采技術,石油工業出版社,著作,編者之一
6、2001年,測試壓裂技術在深層緻密儲層中的研究,黑龍江省石油學會年會,獲獎論文二等獎,五人合作,第四名
7、2002年,多裂縫測試壓裂解釋技術在復雜岩性中的應用 ,黑龍江省石油工程年會,獲獎論文三等獎,四人合作,第一名
8、2003年,大慶深氣層壓裂優化設計研究,黑龍江省石油工程學會,獲獎論文一等獎,四人合作,第二名
9、2004年,松遼盆地北部火山岩儲氣層壓裂增產技術研究 ,松遼盆地深層天然氣勘探研討會,發表論文,四人合作,第一名
10、2005年,臨江「超欠壓」扶楊油層壓裂技術, 石油工業出版社,著作,編者之一
11、2005年,大慶火山岩儲氣層壓裂診斷方法與控制技術,《05國際油氣藏增產改造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二人合作,第一名
12、2005年,井眼周圍平面應力場分析,《05國際油氣藏增產改造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三人合作,三人合作,第一名
13、2005年,大慶深部火山岩儲集層壓裂改造技術難點,《05國際油氣藏增產改造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六人合作,第四名
14、2005年,多裂縫測試壓裂在火山岩儲氣層大型壓裂,《05國際油氣藏增產改造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二人合作,第二名
15、2007年,大慶火山岩儲氣層壓裂診斷方法與控制技術, 2007年壓裂酸化技術論文集,發表論文,二人合作,第一名
中華教育藝術研究會會員 1957年7月生,重慶人,重慶市武隆縣長壩中學高級歷史教師,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學術委員會特約研究員,中華教育藝術研究會會員,《發現雜志》副主編。中央黨校函授學院黨政管理專業畢業。在教育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在學生主體作用和老師的主導作用方面有系統、深入的研究。主研方向是歷史教學藝術和未來。撰寫的《淺談清王朝閉關政策的歷史教訓》發表於《德育報》。《系統記憶歷史知識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淺談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聯想能力》、《三點式四課型教學模式的實踐》、《試論太平天國運動的經驗教訓》、《淺談「三分教七分學」在歷史教學中的運用》、《「第一次鴉片戰爭」的教學談》、《農村初級中學對發展不平衡學生的轉化》、《淺談領導幹部密切聯系群眾的主要途徑》、《議走馬選「人才」》、《戊戌變法的進步性和局限性》等100篇論文和通訊報道發表在《教改探索》、《中小學教育與管理》、《學習方法報》、《中學生學習報》、《涪陵日報》等國家、市、地級報刊上,有兩篇獲得國家級優秀論文一等獎,有5篇獲得市級以上優秀論文二等獎,有3篇獲得市級以上優秀論文三等獎。1990年獲得地市級團隊工作先進個人稱號,1993、1994年分別獲得全縣通訊工作三等獎,1995、1996年度獲縣教委先進宣傳個人獎,1994、1995年獲縣優秀幹部的榮譽稱號,1997、1999年度獲縣研究先進個人獎。獲20世紀專業領域貢獻大獎,獲世界華人風雲人物大獎,中外名師等榮譽稱號。個人成就被載入《中外名師錄》、《中華優秀人物大典》(1999年)、《當代中國學者風采錄》、《二十一世紀人才庫》等5部書中。

3. 東北石油大學石油工程學院的院士簡介

王德民,採油工程專家,1937年2月出生於河北唐山市,教授級高工,中國工程院院士。1960年畢業於北京石油學院鑽采系採油專業。1994年當選為首屆中國工程院院士。歷任大慶石油管理局總工程師、副局長。現為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享受國務院授予的「政府特殊津貼」。國際石油工程師學會(SPE)傑出服務獎委員會委員、長遠規劃委員會委員、著名演講人評選委員會委員,中國礦業聯合會顧問、中國石油學會常務理事、黑龍江省科協副主席、黑龍江省高校科學技術顧問委員會委員、黑龍江省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黑龍江省石油學會常務副理事長,《科學》、《工程師論壇》等6種雜志編委。東北石油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
先後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一項、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二項、國家發明獎二等獎二項、,此外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國家科技大會獎、省科技進步一、二等獎以及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石油工業部)特等、一、二、三等獎等24項獎勵,並取得國家專利9項、國外發明專利3項。同時,在國內外核心期刊和重要學術會議上發表和宣讀論文40多篇,著有5部專著和譯著。1995年11月至1996年初,王德民院士作為亞太地區首位國際石油工程師學會(SPE)「傑出演講人」,先後赴印度、荷蘭、沙烏地阿拉伯等17個國家巡迴講學。1997年還獲得了SPE亞太地區「貢獻獎」。2001年榮獲了國際石油工程師學會(SPE)「傑出會員獎」,2007年,他獲得國際石油學會亞太地區授予的「油藏描述與開發貢獻獎」,2009年獲何梁何利科技成就獎,2010年獲國際石油工程師學會「提高採收率開拓獎」,SPE「終身會員」榮譽。
從1968年到1978年研製了一整套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分層注采和分層測試工藝;1979年至1985年提出和組織了「大慶油田高含水期採油工藝」的系統工程,使大慶油田開采技術在總體上具有世界水平,為大慶增加原油可采儲量6億噸;1986年至2000年大慶進入高含水後期,為再穩產10年而作技術准備的八個系統工程的主要提出者及組織者之一,為大慶提高採收率進行了系統研究,尤其是聚合物驅三次採油技術已大規模推廣應用,增加可采儲量三億多噸,年產油1000多萬噸;三元復合驅油技術正在推廣之中。這些工藝都是世界上油田開發方面意義最大、難度最大、工藝最先進的技術,為大慶油田的穩產提供了技術保證。目前,王德民院士正從事「四次採油」、「一元驅」、「二元驅」、「多元多相驅油」和與之配套的採油工藝技術等對石油工業有重大影響的理論和工程技術研究工作。 蘇義腦,油氣鑽井工程專家,蘇義腦1949年7月出生於河南省偃師縣。1976年畢業於武漢鋼鐵學院,1982、1988年分別獲碩士、博士學位,1990年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博士後流動站(力學)出站,2003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曾任國家科技部863計劃海洋領域820主題專家組專家,國家科技獎勵地礦專業組評委,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鑽井工藝研究所副所長,現任中華全國總工會黨組書記、副主席,教授級高工,博士生導師;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科技委員會委員,鑽井工程重點實驗室主任;《石油學報》等8刊物編委。
作為主研人員連續參加國家「七五」和「八五」、「九五」、「十五」及部級六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省部級二等獎4項、部級一等獎和總公司特等獎及重大成果獎各1項。獲國家專利18項,另8項發明待授權;
1991年被國家授予「做出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學位獲得者」稱號;1994年獲得首屆「國民博士後獎勵基金獎」,1999年獲得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科技鐵人獎」;2004年獲得國家「中央企業勞動模範」稱號;2005年被評為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特等勞動模範」和「首屆鐵人獎章獲得者」。出版專著7部,編譯著4部;論文160餘篇。
在定向井叢式井水平井等鑽井技術研究與應用方面有較深造詣。在鑽井力學、軌道控制和井下工具研究中多項創新成果居國際先進水平,形成體系用於生產效益顯著。創造性地把工程式控制制論和航天制導技術引入鑽井工程,開拓新領域,提出井下控制工程這一新概念並做開拓性基礎研究;主持研製P5LZ四大系列導向鑽具,主持導向鑽井工藝技術研究,主持高陡構造防斜打快研究,均取得很好的經濟效益;主持設計全國第一口薄油層中曲率水平井軌道控制方案並負責實施成功,首創鑽深2080m處水平擊中6m靶窗中線僅偏0.14m。 王玉普,油氣田開發工程管理專家,1956年10月生於遼寧省新民縣。博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中國工程院院士。1982年畢業於東北石油大學石油礦場機械專業,2003年獲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油氣田開發工程專業博士學位,2007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歷任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現任黑龍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長、黨組成員。
1999年獲得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科學技術進步獎,2004年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2005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007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005年獲世界石油工程師協會亞太地區技術獎。
領導組織實施化學驅三次採油工程化管理,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化學驅三次採油生產基地;組織實施勘探-開發一體化管理,推動海拉爾盆地石油勘探取得新突破,發現了我國東部陸上最大的深層火山岩天然氣田,有力地支撐了大慶油田的可持續發展。提出「創建百年油田」發展戰略,制定了階段性發展規劃。主持過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重大科技項目攻關多項。
中共第十七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

4. 石油工業出版社的組織結構

著改革的不斷深化,石油工業出版社的綜合實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也明顯增強。目前年出版品種超過800種,總印數超過300萬冊。擁有一支高素質的編輯、發行隊伍,其中研究生佔12%,大學本科佔43%,大學專科佔28%;現有編輯82人,其中高級職稱佔41.5%,中級職稱佔46.3%,初級職稱佔12.2%。固定資產總值達1億元;建成了具有石油行業一流水平的展覽廣告業務系統,以及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書刊印刷、彩色印刷生產系統,市場競爭實力大大增強。
石油工業出版社現有職工236人,下設石油勘探、開發;教材、標准;煉油、石油經濟管理、企業文化;年鑒、雜志;大科技和社會圖書等編輯室。並設有石油彩色圖文中心、圖書發行部、石油展示中心、中油創意廣告有限公司、後勤服務中心等經營服務部門,以及辦公室、總編室、計財處、人事處等職能處室。石油工業出版社主要從事石油科技圖書、經濟管理類圖書、工具書、石油專業教材、石油行業標准以及英語、計算機等圖書的出版工作。同時,擁有先進的印刷設備和高水平的印刷能力,展覽展示工作也是我社對石油石化系統和社會服務實力強勁、富有特色的服務項目。 《中國石油勘探》
簡介:《中國石油勘探》(原《勘探家》);由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主管;中國石油勘探與生產分公司和石油工業出版社主辦;雙月刊,全彩色銅版紙印刷。
主要報道:國內外油氣勘探戰略決策,油氣勘探新理論、技術、方法和勘探管理,以及勘探案例分析等方面的內容。
主要欄目:勘探戰略石油地質勘探技術勘探管理海外勘探
重點推薦 (第三版)本書論述了現代完井工程的新概念、新思路,並系統地提出了完井工程的定義、理論基礎、工程內容和系統程序。是一本系統完整的完井工程專著。本書共分十一章。第一章主要敘述與完井工程相關的油田地質、油藏工程和採油工程等完井工程基礎知識;第二章敘述了射孔完井、裸眼完井、襯管篩管完井三大類完井方式;第三章介紹了油管及生產套管尺寸的選定方法,現代完井工程的做法是先選油管一生產套管一技術套管一表層套管,闡述其理論根據;第四、五、六、七章敘述了完井液、射孔液、生產套管及注水泥射孔、完井的試井評價等方面的新技術和優化;第八章敘述投產前的各項預處理,如何解除油層傷害;第九章給出了常用的完井管柱,特別是給出了高壓、高產油氣井的管柱,還介紹國外完井管柱發展趨勢;第十章重點講述了高壓高產、防腐蝕的井口裝置;第十一章講述了油氣井腐蝕機理、防腐實例及防腐措施。《復雜油氣田勘探開發技術新進展文集》本文集共收錄論文28篇,它集中了新星石油公司2002年度科技交流會的主要成果,反映了新星石油公司新疆塔問、川西、鄂爾多斯、松遼盆地南部、蘇北和江漢盆地西南緣等探區,當前的技術水平。文章依據不同分為10類,其中反映石油地質的論文9篇;反映地球物理勘探的論文5篇;反映油氣田開發與儲層保護的論文5篇;反映鑽井工藝的論文9篇。本書可作為大中院校石油勘探開發專業的老師、學生及國內個油田相關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書。編輯本段|回到頂部石油工業出版社-主管單位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簡稱中國石油集團)是一家集油氣勘探開發、煉油化工、油品銷售、油氣儲運、石油貿易、工程技術服務和石油裝備製造於一體的綜合性能源公司。在世界50家大石油公司中排名第7位。公司標識標識圖樣為紅黃兩色構成的十等分花圖形。標識色澤為紅色和黃色,取中國國旗基本色並體現石油和天然氣的行業特點。標識整體呈圓形,寓意中國石油全球化、國際化的發展戰略。十等分的花瓣圖形,象徵中國石油多項主營業務的集合。紅色基底凸顯方形一角,不僅體現中國石油的基礎深厚,而且還寓意中國石油無限的凝聚力與創造力。外觀呈花朵狀,體現了中國石油注重環境,創造能源與環境和諧的社會責任。標識的中心太陽初升,光芒四射,象徵著中國石油朝氣蓬勃,前程似錦。

5. 加拿大留學的話工程碩士有推薦的學校嗎

你本科是什麼專業?均分和雅思都是多少?可以把自己的詳細信息告知下我,我給你免費評估、定位下學校~

6. 中海油田服務股份有限公司的企業管理

通過幾年的努力,COSL的管治水平獲得了資本市場的認可,也受到了資本市場和媒體的廣泛關注,並獲得多項獎勵,2003年COSL被《亞洲金融》評為亞洲十大「最佳管治企業」之一,被《歐洲貨幣》雜志評為2003年度亞洲十大「最易溝通管理層」和「最佳小型上市公司」之一,2004和2005年均被標准普爾推薦為全球30支最具投資潛力的股票之一,2005年度公司CFO吳孟飛先生獲得機構投資者研究集團頒發的油氣行業「最佳首席財務官」稱號。2009年,中海油田服務股份有限公司憑借其優秀的市場業績和良好的品牌印象成功入選由全球領先的財經雜志《巴菲特雜志》、《世界經濟學人周刊》和世界權威的品牌價值研究機構——世界企業競爭力實驗室聯合舉辦「2009年(第六屆)中國25家最受尊敬上市公司」。
管理隊伍
劉健董事長 劉健先生,中國國籍,男,1958年出生,中海油服董事長、非執行董事,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獲學士學位,並於2000年獲天津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劉先生是一位高級工程師。他於1982年到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任職,在石油天然氣行業擁有逾30年的工作經驗。曾擔任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附屬公司-中國海洋石油渤海採油公司經理、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副總經理、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總經理、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兼開發生產部總經理。劉先生亦擔任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的董事、中國海洋石油國際有限公司的董事以及中國海洋石油東南亞有限公司的董事。2005年10月,劉先生擔任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主要負責公司的海上油氣田開發生產管理工作。2009年3月,劉先生獲任為中海油服首席執行官,並於同年6月兼任中海油服副董事長。2010年5月,劉先生獲任為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副總經理,並分別於同年8月、12月兼任中海油田服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李勇總裁
李勇,中國國籍,男,1963年出生。1989年和2001年分別獲得義大利馬太依商學院石油經濟碩士學位和北京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2009年4月至今,任COSL總裁。2006年5月至今,任COSL執行董事、執行副總裁、首席運營官。2005年10月至2006年5月,任COSL執行副總裁、首席運營官;2003年至2005年,任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副總經理;1999年至2003年任中海油鑽完井辦公室主任;1993年至1999年,任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勘探部綜合技術處處長、鑽井測試處處長;1984年,加入海油總公司,先後在中國海洋石油開發工程設計公司、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生產作業部任助理工程師、工程師,在石油和天然氣行業擁有逾24年的工作經驗。
鍾華執行副總裁兼首席財務官
鍾華,中國國籍,男,1960年出生,1982年從西南石油學院採油工程畢業後加入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1988年獲得英國Heriot-watt大學石油工程碩士學位,期間於1985年至1987年期間在英國Expro公司參加雇員培訓。1982年-1999年,歷任中海石油南海西部公司工程師,井下作業公司副經理、潿10-3礦經理、總公司印尼項目組油田總監、崖21-1-3井項目測試監督、鑽采所副經理、科技部經理、行政部經理;1999年至2005年,歷任中海油有限公司行政管理部總經理和發展與規劃部總經理;2005年至今,歷任中海油田服務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執行副總裁、執行副總裁兼首席財務官。
楊海江 董事會秘書
楊海江先生,中國國籍,男,1969年出生,1991年畢業於解放軍國際關系學院英語專業,獲學士學位,並自2003年以來擁有中國律師資格。於2008 年,楊先生取得上海證券交易所頒發的公司秘書資格。楊先生於1998年從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尉軍銜退役後加入本公司,自2003年5月起分別擔任本公司董事 會秘書辦公室及法律事務部法律顧問、公司治理與證券業務經理、公司證券事務代表,負責處理本公司董事會、監事會及股東的法律事宜,2010年4月,楊先生 獲任為本公司的董事會秘書。

7. 華東石油技師學院

華東石油技師學院(華東石油高級技術學校)隸屬於中國石化集團新星石油公司。1978年9月建校。1994年被地礦部評為部重點技校;1997年被勞動部確認為國家級重點技校;1999年12月又通過了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國家級「高級技術學校」的驗收;2001年6月被江蘇省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確立為「華東石油技師學院」,連續三年被華東石油局、中石化新星石油公司、揚州市政府命名為「文明單位」。2001年度被江蘇省政府授予「省級文明單位」。辦學20多年來,學校先後為石油地質系統培養培訓了8000多名中高級技能型人才,成為中國石化集團新星石油公司、華東石油局的綜合性培訓基地。
學校地處江蘇揚州瓜洲。東臨長江,西依潤揚大橋北橋頭堡。校園內依水旁柳,空氣清新,自然景色怡人。校園佔地207700m2,建築總面積4萬多平方米。擁有兩幢教學樓、一幢實驗樓、二個食堂、五幢學生宿舍樓;建有多媒體語音教室1個、計算機教學專用機房4個、多功能報告廳1 個,鋪設了校園區域網和遠程教育培訓網;設有理化、電子、電工、機械、汽駕汽修等12個實驗、實習室和鑽井、柴油機等3 個陳列室,擁有各種實驗、實習儀器、設備近1000台套。從美國引進、改進後的DS-100C型鑽井模擬裝置,已為中國石化、中國石油兩集團公司的十五個油田單位井控技術操作人員進行了培訓。建有一幢圖書館樓,設置三個閱覽室,訂閱各種報刊雜志270餘種,總藏書6萬余冊;學校還擁有一個400米跑道的標准運動場,配齊了各種體育設施。
師資力量
學校師資力量雄厚。現有專職教師82人,其中95%具有大專以上學歷。其中,具有高級技術職稱的有22人,中級技術職稱的43人。專業結構、文化結構、年齡結構科學合理,為圓滿完成教學任務,使學生學有所成,學有所能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證。
新沂分部
新沂分部是我院的唯一分校。位於徐州新沂市鍾吾南路。面向蘇北、魯南招生。所招生員就近入學,享受院本部學生同等待遇,畢業後推薦就業。
培養目標
為油田生產一線培養高級工、預備技師、技師和高級技師等高級技能人才是石油技師學院的目標。這對師資隊伍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應從基本素質、職能職稱結構、專業理論和技能等方面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以適應培養目標的需要。
學校著重圍繞石油地質專業開設了石油鑽井、石油機械、採油工程等三大特色專業以及相關其它專業。近年來又面向市場開設了計算機應用、機電一體化、電工電子、汽駕汽修、旅遊服務等專業,特別是石油的三大專業在系統內享有很高的聲譽。另外,作為中國石化集團新星石油公司的綜合性培訓基地,學校被批准成立了國家職業技能鑒定所,擁有石油主專業八大工種和其它專業共十多個工種的技能鑒定發證權,而且,學校還被中石化、新星公司系統委以井控培訓發證資格,已獲准成為江蘇省計算機信息高新技術智能化考試站和美國ATA公司的授權考核發證書.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