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期刊雜志 » 讓座的提綱

讓座的提綱

發布時間: 2021-03-15 11:44:42

① 作文提綱 舉例 10篇

簡單點:
題目:難忘的一件事
主要內容:我的腳扭傷,周麗照顧我。
中心思想:關心同學、急人所急。
一、在練習跳繩時,我扭傷了腳。(略)
二、周麗同學細心照顧我。(重點段)
1.周麗把我扶到她的家。(次詳)
2.周麗給我洗腳,噴「好得快」。(詳)
3.我好了一些,周麗又小心地攙我回家。(次詳)
三、我十分感動,至今記憶猶新。(略,點題)

(一)命題作文:請以「獨自面對」為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文體不限。
審題提示:沒有任何材料的命題作文,字數越少,限制越小,字數越多,限制越多。要確切理解題目中每一個詞的含義,要保證每一個詞都在作文中都得到體現。本題要扣住「獨自」來寫「面對」。

1、獨自面對
開頭 : 載歌載舞,歡聚一堂的熱鬧固然美好。可是,面對困難,獨自思考的人生也必不可少。齊心協力,眾志成城的合作固然重要,可是,獨自面對,依靠自己的力量也不容忽視。
段一:獨自面對,是一種直面困難的姿態。(引用埃及的一句古話;李時珍獨自面對撰寫《本草綱目》的困難;簡·古多爾獨自面對對大猩猩的深入了解;聖女貞德獨自面對殘暴英軍的烈火焚燒;)
段二:獨自面對,是一種思考人生的姿態。(孔子獨自面對黃河的感慨;梭羅獨自面對瓦爾登湖思考人生;陳子昂「前不見古人」的感慨;杜甫獨自面對泰山,「會當凌絕頂」的思考。)
段三:獨自面對,是一種步入成熟的姿態。(中國獨自面對社會主義道路的逐步成熟;鱷魚媽媽讓寶寶獨自面對世界,自力更生;「超女、快男」獨自面對,一步步走到最後;引用國外的成熟的古訓。)
結尾:獨自面對生活中的細雨,獨自面對生活中的冷雨敲窗,獨自面對生活中的點滴天明……,讓我們的生命學會一種獨自面對的姿態吧,那麼,勇敢、睿智、成熟將會成為你的本錢。

2、獨自面對
開頭:人生中有高潮,有低谷,生命中有彩色,也有黑色,有一些我們可以和別人分享,而有一些我們則要獨自面對。
1.寂寞,需要我們獨自面對。(納蘭容若和海子的寂寞)
2.挑戰,需要我們獨自面對。(馬丁路德、貝多芬的例子)
3.失敗,需要我們獨自面對。(歸有光的八次落第、愛迪生的試驗)
結尾:生命中不是所有的東西我們都可以跟別人分享的,有一些我們需要獨自面對。

3、獨自面對
每個人都有家人,朋友,夥伴……然而,在人生的關口,再親密的人有時也幫不了你,總有些危機,需要你獨自面對。
獨自面對,帶來一往直前的勇氣。(袁崇煥、貝.布托、毛澤東)
獨自面對,培育百折不撓的堅強。(鄧小平、里根、鄧肯)
獨自面對,成就永不言敗的自信。(王寶強、辛普森、羅琳)
神給你一道關卡,是為了讓你變得更加強大。獨自面對,不是狂傲,不是死板,那是一種實力的證明,風雨過後,更顯光彩。

4、獨自面對
開頭:阿桑用她寂寞的語調哼著:「狂歡,是一群人的孤單。」我靜靜地品味著這首歌,讓我在人群之外,感受那獨自面對一切帶來的愉悅。
1、獨自面對困境,讓自己走向成熟。(蘇軾多次被貶後變得豁達;曾寶儀脫離父親光環在台灣發展,成為有名主持人。)
2、獨自面對被挑戰的真理,讓自己趨於不凡。(魯迅、布魯諾)
3、獨自面對歲月的荒蕪,讓自己走向深邃。(三毛:「我們空空地來,空空地去,塵世間所擁有的一切都不過轉眼成空。」村上春樹:「沒有人會喜歡孤獨,只是不願意失望。」)
結尾:獨自面對是一種勇敢,一份堅持,願你走出人群,成就自我。
5、獨自面對
開頭:要走的,不論怎麼樣都攔不住。就像偌大的靈堂中,只剩下我和爺爺又如塵埃一樣靜默在一片死寂里,不同的僅僅是,他躺在冰冷的靈柩里,而我還活著。還活著的還有很多人,不過只有我一個獨自面對他即將被火化前的模樣。這一刻,我明白了獨自面對其實需要勇氣。
①在我心中,爺爺是很勇敢的,勇敢地獨自面對爸媽的鄙夷、姑媽的呵斥甚至是驅逐。(詳寫姑媽呵斥爺爺的情形,包括姑媽與爺爺神態的對比,細節描寫。)
②每當我看到爺爺裹在軍大衣縮在床的一頭,對著奶奶的遺像拉二胡,我都會升起由衷地歉意。(獨自面對已逝的愛人,他很堅強地活著。)
③沒有先兆地離開,只有手中只織了一半的菜籃子。(獨自面對孤獨,他很謙卑地活著)
結尾:或許這個時代能抹去許多像爺爺這樣的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但他卻在社會的底層高傲地獨自面對自己的世界,在孤獨中正視自己的情感,在壓力面前不屈服。是這樣無數堅強的人支撐起整個社會的宏偉夢想,你能說他們不重要嗎?

6、獨自面對
開頭:誰在燈亮處錦衣夜行?誰在光的背後暗暗飲泣?
彼時光彩奪目,彼時掌聲雷動。卻不知,繁華背後,心靈一隅,生命的旅程不總是有明燈和掌聲相伴——能有知音同賞歲月自然好,但更多時候,長路漫漫,踽踽獨行,必須獨自面對。
萬物無心,人間有意。有些不為人諳的悲殉國殤,有些難以啟齒的強壓苦難,有些莫可名狀的內心信念,都需要,獨自面對。
1、獨自面對世界的黑暗,那悲殉國殤,是一種尊嚴。(周國平:「在最深重苦難中,沒有呻吟,沒有哭泣。沉默是絕望者最後的尊嚴。」例:張純如獨自面對南京大屠殺的血腥事實,她無法言語,哽咽於心,以死殉國。)
2、獨自面對強加於自身的風雨,那強壓苦難,是一種力量。(外部世界,我們能獨自面對,保持肅穆尊嚴。當苦難來襲自身時,這種獨自面對尤為堅定有力。例: 林海音《城南舊事》中英子在「爸爸的花落了」後獨自擔起家中大梁,安慰母親和弟弟妹妹。貝多芬:「命運扼住我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生命是如此美好,活它一百輩子吧!」)
3、獨自面對自己的內心,是一種勇氣。(無論世界風雨如晦,抑或自身遭遇苦難,都是外物,而又有幾人有勇氣獨自面對自己的內心?「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遲遲,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不被世人理解,孤獨感彌漫於心,要有勇氣獨自前行。)
結尾:日月經天,江河行地,以及立身處世,常逢生命的未知,深重的厄運,或是無人讀懂的心,要學會,獨自面對。

(二)命題作文:「人生如春蠶,作繭自纏裹。一朝眉羽成,鑽破亦在我」是詩人陸游的詩句。不論是作繭,還是破繭都會引起我們的聯想或感悟。請你根據自己讀這幾句詩的體會,以「繭」為題寫一篇文章。文體不限,不少於800字。
審題提示:有材料的命題作文,首先切記不要改題,要看清是「以……為題」,還是「以……為話題」。其次要根據材料理解題目,材料既是一種提示,更是一種限制。不可撇開材料,按自己對題目本身的理解來構思。對本題來說,無論把「作繭」和「鑽破」比作什麼,都一定要和「人生」有關。

1、繭
成功的蝴蝶,人們只驚羨於它現時的美麗,然而當初它的幼蟲,浸透了奮斗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題記
開頭:我想蝴蝶作繭的壯舉,只為破繭一刻的美麗。人生也如此,唯有讓自己在困境中磨煉,才能有沖破困境的力量,才能成就自己的人生。
主體:人要有作繭的決心。(越王勾踐卧薪嘗膽,正反論證;)
在繭中汲取能量,逐漸壯大自身力量。(這種過程需要堅毅,有永不放棄的精神並始終保持清醒的目標,否則容易在困境中變得麻木,滿足小小的安逸。史鐵生:「人生就是與困境周旋。」)
高三何嘗不是「繭」?(有人逃避高三,譏諷高三生活,但我甘願被高三所「縛。」用綵線串珠描寫高三生活點滴。)
結尾:「人生如春蠶,作繭自纏裹。一朝眉羽成,鑽破亦在我。」陸游的詩道出了困境與人的主觀能動性之間的關系。繭,或許是另一種使生命更具內涵的美麗。
2、繭
開頭:作繭並不一定是自縛。春蠶作繭為的是靜待成長,時日一至便掙扎著破繭而出,舒展翅膀。默默作繭,靜靜成長,最後破繭而出。這,恰似人生。
1、人生如春繭,作繭自纏裹。我們需要一處安謐的地點,作為自己的繭。(莊周的庭院,史鐵生的地壇,余秋雨的嶽麓書院;)
2、繭中勤修習,不知時日過。我們需要接觸先人的智慧,為著自我提升。(講述讀書修習:你可以讀史《史記》《左傳》……;你可以讀學說著作,《九章算術》《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天演論》……;你可以讀文學作品,唐詩宋詞元曲……)
3、一朝眉羽成,鑽破亦在我。我們需要一份必備的勇氣,以求破繭而出。(如果伽利略沒有勇氣,他不可能當眾驗證落體定律;如果梵谷沒有勇氣,他不可能頂著「瘋子」之名繼續作畫,如果哈利沒有勇氣,也不可能辭去穩定的工作去過「筆桿子生活」……)
結尾:尋處安謐處所,讀先人智慧,積累破繭的勇氣,人生便是如此一步一步走過,缺一步便是遺憾。繭內世界不寂寞,繭外蒼穹亦明凈。度過這「繭」樣人生,亦是吾輩的祈願。

3、繭
開頭:有人夢想著不勞而獲,一步登天,避開挫折和痛苦;有人在成功前漫長的黑夜裡死去,從此碌碌無為地長眠於世,永遠體會不到成功的滋味。我們要勇敢地「作繭」,又要毅然「破繭」。
1、我們要有「作繭自裹」的勇氣,讓自己經歷痛苦挫折的洗禮,從中學會成長。
舉例:①托爾斯泰;②順治、康熙、雍正、乾隆等皇帝;③毛澤東與他的兒女們;
2、我們要毅然地自己「破繭而出」,切忌在痛苦中沉淪,而要果斷地奮起。
舉例:①海倫·凱勒;②韓非子;③左丘;
3、我們還要享受「作繭自縛」和「破繭而出」,因為這是個痛並快樂著的過程。
舉例:①史鐵生;②貝多芬;③霍金;
結尾:「解鈴還須系鈴人」,自己的人生自己要負責。讓自己在經歷蛻變的痛苦中左邊的茁壯、高大。陽光始終會劃破黑暗的夜空,指引你展翅飛翔。

4、繭
開頭:人生如春蠶,纏裹著我們的繭,是囚籠,也是力量之源。一如孕育著胎兒的羊水,困在繭中的生命,吸收日月之精華、天地之靈氣、雨露之潤澤,只待一朝眉羽成。那一刻,沖擊、鑽破、迸發,生命的意義就在於破繭的瞬間,就在於那響徹靈魂的剛強。
1、破繭是一場與磨難抗爭的鏖戰。(史泰龍忍受被拒絕,布魯諾忍受被懷疑,梵高忍受世俗的不理解)
2、破繭是一次與夢想攜手的旅行。(袁隆平獨創超級水稻,貝多芬創作歡樂頌等名曲,艾金森成功飾演「憨豆先生」)
3、破繭是一個與信念同舟的航程。(昂山素姬在禁錮中的堅持,聯系自身努力積攢知識力量突破自我)
結尾:沒有人能了解繭中蠶如何掙扎,但絕對有人贊嘆破繭振翅飛翔那一刻的美麗驚艷。束縛,是為了生命中最燦爛的沖擊,是為了成長的靈魂在蠶絲糾纏下奮身而出的剎那。那一刻,所有的苦難與掙扎化作力量,心中的夢如夏花般絢爛。

5、繭
開頭:在千里鶯啼之際,他無暇顧及那沁人心脾的綠葉紅花。因為他要作繭,以待破繭之日,成為真正的蠶蛾。它就是蠶。其實,人生如蠶,與繭相隨。
1、即使破繭時困難重重,也應該持樂觀的心態。敘議結合,上海盲童學校的學生。
2、即使破繭時受盡阻撓,也應該堅定自己的去路。舉例:①巴爾扎克不願意當律師②法布爾觀察昆蟲四十載
3、即使破繭時會辛酸,也應吹響奮斗的號角。舉例:①宋濂《送東陽馬生序》;②高爾基集蠟讀書;③羅蒙諾夫勤學成才。
結尾:蠶與繭相伴,人生與困難同行。這個過程叫做成長。蠶破繭而出,是一隻堅強的蠶蛾。人歷經艱辛克服困難,最終成就的是輝煌的人生。

6、繭
開頭:或許人生真如春蠶,從作繭自縛的一顆便在黑暗中等待,真到有一天破繭而出,化成美麗翩翩的飛蛾。但個中煎熬誰能領會?
主體:
1、破繭而出是一場與黑夜的鏖戰。
舉例:①艾金森由受人排擠到成為頂級喜劇演員②海倫•凱勒走出黑暗與無聲的世界。
2、破繭而出是一次與夢想攜手的旅程。
舉例:①馬丁路德金:我有一個夢想②甘地的夢想
3、破繭而出是一個與自我抗爭的過程。
舉例:①越王勾踐②反例:項羽作繭自縛自刎烏江
結尾:宋代大詩人陸游詩雲:「人生如春蠶,作繭自纏裹。一朝眉羽成,鑽破亦在我。」是的,「鑽破亦在我」,作繭自縛的人是你自己,而破繭亦在你自己。倘若你仍在自縛的黑暗中等待,那麼請嘗試勇敢地掙破那束縛,向有夢的地方飛去吧!

(三)話題作文:閱讀下面的材料,以「人與己」為話題,寫一篇作文,文體不限,不少於800字。
人生活在世界上,總要與他人發生關系。著名文化老人季羨林先生說:「考慮別人比考慮自己稍多一點就是好人。」近日去世的當代畢升、兩院院士王選教授說:「我覺得可以再降低一點,考慮別人與考慮自己一樣多就是好人。」孔孟的說法更經典。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孟子說:「敬人者人恆敬之,愛人者人恆愛之。」當然也有截然相反的說法。中國有所謂「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俗語,西方存在主義哲學則認為「別人是自己的地獄」。在這個人人不能迴避的問題上,你怎麼看?
審題提示:「人與己」只是一個話題,材料羅列了六種不同境界的觀點,意在引發思考,可以選用,也可以不用。審題的關鍵是要明確回答「你怎麼看」「人與己」的關系。

1、多一點考慮別人
開頭:我與別人,生命的重量是一樣的。我很重要,並不意味著我最重要。為自己考慮的同時是否想也到為別人考慮呢?考慮別人,打破以我為中心的自私與狹隘,為你我他之間注入溫情,拉近彼此心靈的距離。
1、考慮自己是人的本性,而考慮別人則是精神層次的飛躍。(綵線串珠,生活瑣事。)
2、只考慮自己,不考慮別人,是缺乏社會責任心的表現。(兩個乘客根據身份證比年齡大小來決定誰給一孕婦讓座;東航飛行員為了維權返航。)
3、只考慮別人,不考慮自己,是人性光芒的盡情展現。(特蕾莎修女、徐本禹。)
結尾:多一點考慮別人,在心中架起一座天線,向別人發出關懷的電波,讓每一個接收者感到溫暖,也讓自己心中的暖流源源不斷。

2、愛他人多一點
開頭:一個「人」為「人」,人若只顧自己,自私自利,變成孤立的人;兩個「人」為「仁」,仁者愛人,則人恆愛之;三個「人」為「眾」,人愛眾人,則眾人愛之,人便成為大寫的人。愛別人多一點,便是愛自己多一點。
1、愛他人多一點,或許只是一種習慣,卻拉近人與人的距離。
綵線串珠:你可曾在深夜為迎面而來的車輛熄滅遠光燈?你可曾在公眾場合熄滅手中的香煙?你可曾為需要的人捐過血?(舉生活中的小例子)愛他人多一點,為社會注入溫情。
2、愛他人多一點,可能只是一句問候,卻傳遞著溫暖。
舉例:①2007年寒冬,溫總理來到車站對人們說「保證把你們安全送回家」,溫暖著千萬乘客的心;②春運中的警察、志願者不回家,維持秩序,在人群中,人們一個接一個把暈倒的姑娘送出來。愛他人多一點,融化了無情的風雪。
3、愛他人多一點,也許只是一種執著,卻增加了生命的重量。
點例排比:孔子提倡「仁者愛人」,有教無類;周恩來為人民鞠躬盡瘁;雷鋒「愛別人勝過愛自己。他們的生命綻放異彩,照亮著他人的路。愛他人多一點,譜出生命最感人的贊歌。
結尾:懂得愛別人,為他人著想是一種氣質,一種智慧,我們「活在全人類這個概念中」。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愛別人,便是愛自己,成為一個大寫的人。
3、成人之美,就己之志
開頭:生命的軌跡總會交錯相遇,人總要與他人發生聯系。於是許多人因人與己的利益糾纏而停滯不前,但在我看來,與其僵持怒視,不如主動退一步,成人之美。
1、成人之美是善良者特有的高貴品質。(王羲之為買扇老婦題字;季羨林認為「考慮別人比考慮自己多一點就是好人」;孔子「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2、成人之美是成就自我的基礎。(孟子「敬人者人恆敬之,愛人者人很恆愛之」;范雎把相位讓給蔡襄,不僅保全了自己,也享受知恩之感的回報;劉邦給韓信施展抱負的機會,也成就了自己的偉業。)
3、其實,人與己的利益關系可以達到和諧,在成人之美的同時可以就己之志。(綵線串珠:列舉生活中的細小例子,並提出具體做法,以小見大。)
結尾:贈人玫瑰,手留余香。多為別人考慮一點,成就了別人,也成就了自己。

5、關於別人和自己
開頭:在闡述別人與自己的關繫上,古今中外有很多至理名言,也有眾多的截然不同的說辭。「考慮別人比考慮自己稍多一點就是好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想,每個人心中都有屬於自己的一套處理別人與自己關系的准則。
1、有些人考慮別人對考慮自己多一點,他們受到世人的敬仰。(叢飛、特雷莎修女、雷鋒)
2、有些人心中只裝著自己,他們受到世人的唾棄。(希特勒、秦檜、陳良宇)
3、我們或許很難像叢飛他們那樣把別人放在自己之前考慮,但也絕不能做一個心中只有自己的罪人。(要做到考慮別人和考慮自己一樣多,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結尾:選擇如何處理別人與自己的關系,就是在選擇自己的人生。你,又會怎樣做呢?

6、心懷他人,成就自我
開頭:孟子說:「敬人者人恆敬之,愛人者人恆愛之。」是的,唯有真心替別人著想的人,才能贏得他人的尊重和擁護,才能成就自我的輝煌。
1、心常懷他人,短暫的生命也因此成為永恆。(蘇軾為民修堤,百姓懸掛他的畫像,為他立生祠,將堤命名為蘇公堤;傑克·倫敦為被壓迫的人民揭露資本主義的醜陋面目,成就自身名氣;華益慰用盡心血,為了不負病人生命的囑托,終感動人民,成為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
2、自私自利的人,生命也因此變得暗淡而且醜陋。(紂王;葛朗台;葯物局局長鄭筱萸)
3、多替別人著想,別人亦會為我們著想;多幫助別人,他人也會在我們困難時伸出援手。(楚王考慮到酒後失態乃人之常情,沒有責罰冒犯許姬的伐鄭,伐鄭後來在戰爭中拼力死戰,才敗敵軍。)
結尾:世界是普遍聯系的,人總是離不開他人,要想成就自我,就必須常心懷他人。

7、為別人著想,也是成己之美
開頭: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有的人只顧自己前進,不肯因別人而停下步伐,有人卻願意與同伴攜手同行,為別人讓一讓,等一等;有人篤信「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有的人卻深諳「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之道理。當面對人與己的矛盾時,在不損害自己的利益的情況下也為別人著想,你將收獲更多友善、寬容和和諧。
1、學會換位思考,為別人著想一下,你會發現自己的心胸因此更寬廣,社會也會更加和諧。(點例:愛迪生對助手的寬容;俄羅斯著名體操運動員涅莫夫為了給對手一個安靜的比賽環境,請求自己的支持者停止喧鬧;荷蘭古鎮德拉赫藤無紅綠燈的交通奇跡。最後加王選教授的話加以評論。)
2、給與別人幫助,其實也是利己,你會發現共贏得果實也是如此甜蜜。(有一位農夫,他種的玉米品質優良,暢銷市場。市場競爭激烈,他卻願意與附近的農夫一起分享自己的優質玉米種。因為他知道,如果鄰居種的劣質玉米的花粉飄到自己田裡,也會影響自己玉米的品質。加上對玉米結果的評論。)
3、至於「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樣的道理,我想為之加一個前提:不損害別人的利益。我們可以為己,但不能損人;當別人損害我們的利益,成為我們的地獄時,我們應該為己。(綵線串珠)
結尾:在生活的路上,為別人讓一讓,等一等,也使自己的路越走越寬,一路陽光明媚。

還有打不下,你可以去這里看看:
http://www.bantu88.com/stlx/ShowArticle.asp?ArticleID=266

希望可以幫到你!

② 作文題目為「讓」的提綱

我們高淳有句俗語:「端凳子給別人坐,就是端凳子給自己做。」這足以說明,「讓」是一種美德,別人快樂了,自己也得到了一份收獲。 「讓」在現實生活中無處不在:車讓人,讓出一份安全;車讓車,讓出一份秩序;人讓車,讓出一份文明;人讓人,讓出一份友愛…… 在這個社會上,「讓」隨處可見。同學們都應該乘坐過公交車吧!公交車上的「讓」最普遍的也就是「讓座」了。 有一年清明節,我和父母搭乘著公交車去鄉下祭拜我的外公。坐在座位上,看著車窗外美麗的景色:大片大片金黃的油菜花種植在土地上,就像金山一樣,發出閃亮的光芒;野花野草在風的引領下,快樂地扭動自己的腰身,邊跳起歡快的舞蹈,邊和我們揮手……欣賞地入迷的同時,司機的剎車把我從美麗的景色拉到了現實,我看到一位老人,她大約有六、七十歲左右,正環視著車內,看看有沒有座位可坐。誰知車廂里已經坐滿了人,只好失望地拉著吊環,等待一位好心人為她讓座。我看著別人無動於衷、只顧著自己的表情,實在看不下去了。起身對老婆婆大聲地說:「奶奶,你是不是沒有座位可坐?正好我也坐不下去了,您老就坐這兒吧!如果您暈車,這個座位正好臨近窗戶,您可以開窗透透氣。」話音落下後,所有的人都看向我。老婆婆也驚訝地不知所措:「真的嗎?小朋友?」「是的。」老奶奶松開吊環,坐在我的座位上,滿臉謝意:「謝謝你!本以為我今天只能握著吊環站在車廂上,沒想到這位熱心的小朋友幫助了我。小朋友素質好,父母也教導有方吶!」我紅著臉,坐在媽媽的腿上。媽媽贊許地對我說:「今天你可做了一件好事呀!」 其實,不僅僅人有這種美德,連動物也有一種謙讓的意識。 有這樣一則寓言,說的是兩匹馬同行,一匹將另一匹的脖頸咬傷了,結果被咬的反而主動安慰因咬傷自己而羞愧不安的那匹馬。故事雖小,卻揭示了天地間動人的品德,那便是讓。 寓言中動物的讓是以德報怨,佛教中彌勒的讓是「肚裡能容天下事」。但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人只顧著自己的利益,對別人的困難卻置之不理。連動物都懂的謙讓,那麼這些人,也就是自私自利的人,他們連動物也不如! 當然,讓同「嚴以律己,寬以待人」是不矛盾的。輕易原諒自己,那不是讓,而是懦夫。「寬以待人」,也得先看對象。讓不珍惜讓的人,是濫情;讓不值得讓的人,是姑息;讓不可饒恕的喪盡天良的人,則是放縱。所以,讓本身,也是生活的一門學問。 在我們的人生道路上,發生的決不是兩匹馬這樣簡單的事。生活,往往紛繁,又常常平淡。正因為讓如水,使紛繁經過過濾變得純凈;正因為讓似火,使平淡通過鍛燒日趨鮮明;更因為有這詩般的讓,才賦予人生以藝術,賦予生命以永恆。希望大家都能有這種「美德」,讓社會上的每一個地方都開滿「謙讓之花」、「美德之花」吧!

③ 我長大了的提綱

無意中,我看見了那張我在一歲時照的照片:幼稚的我正在玩一隻臭襪子,再加上腦門正中貼著的紅點點,可笑極了;看完後,我又照了照鏡子,再看看現在的我,已成了一個身材高大、活潑的小女孩。我發現我長大了。說到長大,它不僅是身體長大,而品質、精神上有所作為也是一種長大。

記得那是四年級時暑假的一個炎熱的中午,我正坐在公共汽車上,准備去上電子琴課。因為天氣太熱,我漸漸眯上了眼睛,倒在椅子上睡著了。不知過了多久,我被一陣哭聲驚醒了。真討厭!究竟是誰呀?我順著哭聲回過頭去,只見一個阿姨抱著個小弟弟,那個小弟弟正在哇哇大哭,臉哭的像個紅蘋果,眼淚就像開了的水龍頭。嘴裡還直嚷嚷:「不,我要坐著嘛……嗚……不嘛……」阿姨好言相勸,可是他依然我行我素。售票員阿姨見此情景,便大聲問:「誰讓個座給這位帶小孩的同志?」原本喧鬧的車廂里,一下子就安靜了下來,沒有一個人起來讓座,竟然一個個若無其事的樣子。

我想:我可是個少先隊員啊!讓吧?可路還長著呢,這么熱的天,要讓了,我怎麼辦?我的腦子里直打架。突然我望見了胸前紅領巾,又看到小弟弟哭的紅紅的臉,阿姨那無奈的樣子,我站了起來,說:「阿姨,到這兒來坐吧,我馬上就要下車了。「不行,還是……」沒等阿姨說完,小弟弟已經掙脫阿姨的手,坐到了我的位置上。阿姨連忙對小弟弟說:「快,還不謝謝人家?」小弟弟望著我,俏皮地說:「謝謝大姐姐!?他把」大「字說得特別響。車上的人都向我投來了贊許的目光。猛然間,我意識到我長大了,我的的確確是長大了。一陣涼爽的風吹來,我的心情無比舒暢,太好了,居然有人叫我大姐姐了!我心裡比吃了蜜還甜。

回到家以後我把這件事告訴了媽媽,媽媽高興地說:「我的孩子終於長大了!」我明白了媽媽話里的意思,我真正明白了,我長大了!長大真好!

④ 讓座提綱怎麼寫

今天早晨78路公交車上跟往常一樣的擁擠,我站在靠後門的位置,旁邊的兩個"老弱病殘專座"上前後坐著一對母子,母在後,子在前,兒子約9歲左右,兒子座位旁邊站著一位大媽,論年紀應該屬奶奶級別吧。車站不時的有老人家上車,喇叭不時傳來"請主動給老弱病殘孕讓座"的聲音,那位母親也不失時機的教育起孩子,教育場景如下:
一、一位老大爺上車。
上車後別人已先讓座,媽媽對兒子說:「你怎麼不站起來讓座呢?老師怎麼教你的?書本上怎麼寫的?!」兒子無語。
二、又一位大爺上車。
兒子看了看媽媽,媽媽說:「趕快過來,給老人家讓座。」兒子站起來,同時,前座的人也站起來讓座,大爺就在前面座位坐下,兒子有點不好意思再坐,想往媽媽這邊靠,媽媽又把他推回到座位上,說:「以後見到老人家上車要讓座,知道嗎?這樣才是好孩子。」
三、再一位大爺上車。
此大爺非彼大爺,頭發花白,衣衫簡陋,形容憔悴,一看就知道鄉下大爺,他艱難的從前門一直擠到後門,扶著扶手,可能有點疲勞,他蹲了下來。兒子發現了大爺,望著他媽媽,指著那位大爺,媽媽回頭看了看,伸手把兒子轉過身,不語,兒子還不時的回頭看看大爺。(大概過了三、四站,在一位中年大姐的呼籲下,後面才有人給這位大爺讓座)
四、一位老奶奶上車。
兒子看見奶奶上車無動於衷,媽媽開始教育:「你怎麼不站起來讓座啊?老師是怎麼教你的?媽媽平時怎麼跟你說的,快起來!」孩子很不情願的被媽媽拉起來,奶奶坐在了孩子的座位上。
兒子在媽媽的懷里感覺很不舒服,媽媽說:「平常老師教的,媽媽說的都是口頭的,今天算是實踐了,以後要記住。」兒子說:「那媽媽叫我讓座,你為什麼不讓座啊?」……媽媽說:「呃……媽媽是大人嘛,你是小孩,小孩就要讓座的,……你看你,不主動讓座,媽媽小時候可比你懂事多了……」
怎麼樣?這個媽媽的教育比較強吧!

⑤ 以讓為話題寫提綱要怎麼寫,急用啊!

關鍵字是:讓
「讓」,看到這個字你會想到什麼呢?
影子想到的是孔融讓梨,版還有讓座。
影子就以這兩個權為例子吧,給你濾個思路過來。
所謂提綱,就是文章的開頭、中間、結尾,既然是包含觀點,那就算是一篇議論文,要有論點、論據和論證。
包含觀點的開頭,指的是在「讓」這個字中你所能感受到的思想。像影子剛才說的,孔融讓梨、讓座等,其實都包含著一個思想,那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所以,開頭你可以把這個觀點說出來,比如說開門見山的一句話就是:讓,在我看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就是論點)
接下來是中間,論據,論據就是我上述提到的孔融讓梨和讓座。
而論證便是孔融讓梨和讓座這兩個故事都發生在誰身上,孔融讓梨是流傳已久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所以這表明「讓」的美德自古以來就有,而「讓座」則是發生在身邊的事,無論是你看到的還是你聽到的,在讓座這個故事中,誰給誰讓了座,你要說清楚,兩者之間的對比很重要。
最後,重復一次你的觀點,這一次重復會讓人深刻的感覺到「讓」的沉重和自豪。

⑥ 讓座的提綱

今天早晨78路公交車上跟往常一樣的擁擠,我站在靠後門的位置,旁邊的兩個"老弱病殘專座"上前後坐著一對母子,母在後,子在前,兒子約9歲左右,兒子座位旁邊站著一位大媽,論年紀應該屬奶奶級別吧。車站不時的有老人家上車,喇叭不時傳來"請主動給老弱病殘孕讓座"的聲音,那位母親也不失時機的教育起孩子,教育場景如下: 一、一位老大爺上車。 上車後別人已先讓座,媽媽對兒子說:「你怎麼不站起來讓座呢?老師怎麼教你的?書本上怎麼寫的?!」兒子無語。 二、又一位大爺上車。 兒子看了看媽媽,媽媽說:「趕快過來,給老人家讓座。」兒子站起來,同時,前座的人也站起來讓座,大爺就在前面座位坐下,兒子有點不好意思再坐,想往媽媽這邊靠,媽媽又把他推回到座位上,說:「以後見到老人家上車要讓座,知道嗎?這樣才是好孩子。」 三、再一位大爺上車。 此大爺非彼大爺,頭發花白,衣衫簡陋,形容憔悴,一看就知道鄉下大爺,他艱難的從前門一直擠到後門,扶著扶手,可能有點疲勞,他蹲了下來。兒子發現了大爺,望著他媽媽,指著那位大爺,媽媽回頭看了看,伸手把兒子轉過身,不語,兒子還不時的回頭看看大爺。(大概過了三、四站,在一位中年大姐的呼籲下,後面才有人給這位大爺讓座) 四、一位老奶奶上車。 兒子看見奶奶上車無動於衷,媽媽開始教育:「你怎麼不站起來讓座啊?老師是怎麼教你的?媽媽平時怎麼跟你說的,快起來!」孩子很不情願的被媽媽拉起來,奶奶坐在了孩子的座位上。 兒子在媽媽的懷里感覺很不舒服,媽媽說:「平常老師教的,媽媽說的都是口頭的,今天算是實踐了,以後要記住。」兒子說:「那媽媽叫我讓座,你為什麼不讓座啊?」……媽媽說:「呃……媽媽是大人嘛,你是小孩,小孩就要讓座的,……你看你,不主動讓座,媽媽小時候可比你懂事多了……」 怎麼樣?這個媽媽的教育比較強吧!

⑦ 談論需不需要給老人讓座的作文怎麼寫!

記得在很早之前,我小學的時候,在車上給老人讓座的風尚還沒有流行開來,後來上了初中高中這種上車給老人讓座就成為了各大教科書,宣傳語等等道德宣講的事情。

我覺得其實應該改為在公交上給需要的人讓座,而不是特注為老人,因為有的老人可能還沒有一個來大姨媽的小姑涼更需要這個座位。給老人讓座是受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的演化所表現出來的當前社會文明的狀態,一個國家,在公交上,如果有很多人主動把座位讓給老人,而老人也會感激於心,這個國家,最起碼是存在著善良,尊重以及美好的成分在裡面,我們也相信社會是在一點一點的進步的。

下面說一些亂七八糟的個人看法。

但是總有一些比較不明事理的老人以此把別人給予你的善良視為理所當然,所以就會出現現在很多新聞上老人暴打不給讓座的年輕人這樣讓人可笑的事情,大家都知道給你讓座是情分,不讓座是本分,我的座位我為什麼要讓給你,先來後到也是社會的規矩,但是為什麼有的老人就不明事理呢?你要知道老人這個年齡基本上是處於六十到七十的范圍內,這個年紀的人出生於我過五六十年代,那時的中國一心求建設搞發展,念過四書五經的人都可以做一個小學老師,所以出生於那時的人們很少會接受文化思想教育,他們的認知一般都是比較愚昧且教條主義,現在各大宣傳語貼上了,那我是老人,國家的方針就應該給老人讓座,所以你就應該給我讓座,所以你不讓座,就是你的不對,你不對,我就得收拾收拾你,所以,那些可笑的新聞事件就出現了。

但是把這個社會現象完全歸罪於時代的錯實為不妥,比如這一代的老人由我們這一代主動讓座的人去接捧還會出現倚老賣老的行為嗎?

會的,這是一個肯定答案,因為從古至今,人類文明確實一直在發展,科學技術越來越有提升,可是人類的道德卻是一直不變的,你不知道,可能今天給老人讓座的年輕小伙,他曾經為了某位利益做了什麼出格的事情,下到平民,上到達官顯貴,因為給老人讓座就說這個人應該是善良的或者道德高尚的人,這樣定義本就不是合適的,人是這個萬千世界的主要統治者,每個人作為獨立個體都有著獨立思想,所以啊,關於怎麼看待給老人讓座的問題這個提問就和怎麼看待萬州公交落水的問題是一樣的,說來說去,這種問題,永遠都存在著,除非人類意識消亡的那天,或者公交車消失的那天,就沒有給老人讓座這個難題了。

⑧ 讓座的作文題綱

讓座作文:
有一次,我和媽媽從老家回來,坐在六路公共汽車上。媽媽坐在後排,我坐在離車門較近的座位上,玩媽媽手機上的游戲。
我玩得正興致勃勃,突然車停了,上來一位老爺爺和一位老奶奶。可是,車上的人很多,已經沒有座位了,老爺爺和老奶奶只好站在離我不遠的地方,車一開動他們就搖搖晃晃地站不穩。
車又停了,車燈也亮了,又上來幾個人,車上更擁擠了。這時,一個小夥子站起來分開別人對老爺爺說:「您老人家來坐這個座位吧,我就要下了。」老爺爺讓老奶奶坐,老奶奶讓老爺爺坐,兩個人推讓著。這時,原來坐在小夥子旁邊的一個姑娘站起來說:「您二老坐在一起吧!」兩個老人說了聲「謝謝」才落座了。
小夥子一直站在我身邊,我聽見他在低聲咳嗽。過了好幾站,他才下車,借著路燈,我看見他進了武警醫院。這時,老爺爺說:「這小夥子可能是有病了,可他把座位卻讓給了我們。真是個好人啊!」
我聽了心裡酸酸的,很慚愧,我是一個少先隊員,為什麼就沒有給老人讓座啊?下車後,我把這件事對媽媽說了,媽媽也贊揚了那個小夥子,說我應該學習尊老愛幼、助人為樂的好品德。
那天夜裡,我想起了爸爸說過的古人的話: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意思是說不要因為壞事小就做,

⑨ 讓座作文提綱,開頭,材料,主題

我們要大力提倡在公交車上給老弱病殘讓坐。尤其是中小學生應該補上這一課。我覺得良好的社會風氣應該發揚,人的一生中不可能沒有困難、沒有不便、永遠不老,乘我們的身體能堅持、還能多站一會兒的時候,完全應該給老年人、病殘、孕婦和帶著很小孩子的人等讓座。道理很簡單:我們大家都會有老、病的那一天!但是,我反對給那些已能有「半自治能力」的學生讓座,除非他有殘疾或病痛。而是應該叫他們養成給其他人讓座的好習慣。當然這教育不是單單學校的事情,還有家庭的教育很重要。父母帶孩子出去時的言傳身教更不用說了。幾年前,我抱著幾個月的兒子乘公車,坐在很後排的一個年輕女士叫著我過去讓給我坐,讓我好生感動了一番,同時心裡也很遺憾,為什麼坐在那裡那麼多的學生沒有一個懂得這起碼的道理(一個星期五,剛好放學時間)。從那以後,我們夫妻不管多累,我的腰有多疼(有陳舊傷),在公車上一直堅持給老、弱、病、殘等讓座,也教育我們的兒子當你有能力在公交車站穩的時候一定要那樣做。別在意對方是否說了「謝謝」,至少自己的心靈是明凈的。

⑩ 以 讓 為話題議論文 的提綱

中心論點:」讓」是一種小中見大的品質
第一層次:分論點:讓是一種小品質
事例:讓座行為等日常小事
第二層次:分論點:小可以影響大
事例:孔融讓梨以及孔融長大後的為人
第三層次:分論點:這種品質的重要性以及我的親身感受
事例:中國的傳統以及我的親身經歷
總結:雖然現在是物質至上的時代了,但是作為一個頂天立地的」人」,不能遺忘了這兩劃所顯示的正氣,而讓就是一種正氣的表現...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