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期刊雜志 » 童年雜志

童年雜志

發布時間: 2021-03-15 07:54:33

① 關於高爾基的:《童年》

高爾基(1868.3.28―1936.6.18)英文Gorky·Maksim,全名高爾基·馬克西姆,原名阿列克賽·馬克高爾基西莫維奇·彼什科夫也叫斯克列夫茨基,前蘇聯偉大的無產階級作家,列寧說他是「無產階級藝術最偉大的代表者」,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奠基人,無產階級革命文學導師,蘇聯文學的創始人。1868年3月28日出生於俄國伏爾加河畔的下諾夫戈羅德城(今高爾基城)。
他早年喪父,寄居在經營小染坊的外祖父家。11歲開始獨立謀生,其童年和少年時代是在舊社會的底層度過的。高爾基早年的不平凡的經歷在他著名的自傳體三部曲中作了生動的記述。人間的苦難,生活的辛酸,磨練了他的鬥志;他在繁重勞動之餘,勤奮自學不息。對社會底層人民痛苦生活的體驗和深切了解成為他創作中永不枯竭的源泉。 1892年,以馬克西姆・高爾基(意為最大的痛苦)這個筆名,發表了處女作《馬卡爾・楚德拉》。高爾基早期作品中,最有名的浪漫主義短篇《伊則吉爾老婆子》和《鷹之歌》、描寫流浪漢生活的代表作《切爾卡什》,都是在1895年發表的。1899年,高爾基完成了第一部長篇小說《福馬・高爾傑耶夫》。 1901年,高爾基因參加彼得堡的示威遊行而被捕。著名散文詩《海燕之歌》就是他參加這次示威遊行後寫的,他以這篇豪情洋溢的革命檄文,迎接了20世紀無產階級的革命風暴。同年,他寫了第一個劇本《小市民》,其突出成就是塑造了世界文學史上第一個革命無產者(革命工人尼爾)的形象。1902年,寫了劇本《在底層》,它是作者20年觀察流浪漢生活的總結,是高爾基戲劇的代表作。在1905年革命形勢高漲的歲月里,高爾基作為戰士參加了革命運動,他的住宅成為1905年莫斯科武裝起義的據點之一。
蘇聯作家伊・卡爾納烏霍娃曾寫了一篇關於高爾基的文章,名為《意外》,講了作家與高爾基碰面了,但卻未認出。(在語文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下冊第六課會學)

1、早期生活與創作
高爾基4歲喪父,和母親一起被接到外祖母家,母親是一個五大三粗的女人,外祖母對高爾基很好。外祖父做小本生意,生意不好,脾氣暴躁,曾經打斷過一根擀麵杖。他11歲起獨立謀生,當過學徒、搬運工和麵包師。1884年流落到喀山,19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兩次漫遊俄國各地,廣泛了解民情;其間因參加秘密革命組織於1889年被捕,獲釋後行動仍受憲警監視 。1892年發表處女作《馬卡爾·楚德拉》,不久開始在地方報刊當編輯、記者。1898年出版兩卷集《隨筆和短篇小說 》,從此蜚聲俄國和歐洲文壇。他只上過2年學 ,完全靠自學成才。
早期創作多為短篇體裁。其中,《馬卡爾·楚德拉》和《少女與死神》、《伊則吉爾老婆子》和《鷹之歌》等作品以黑暗與光明的強烈對比,歌頌嚮往光明及為人民大眾的利益獻身的 英雄人物,具有 鮮明的浪漫 主義特色。《 切爾卡什》、《柯諾瓦洛夫》和《因為煩悶無聊》等小說,則著力真實具體描寫下層人們的苦難生活,表現他們對現實的憤怒情緒,藝術上屬 於現實主義 。收入兩卷 集的短篇 小說《讀者》和評論文章《保爾·魏爾蘭和頹廢派》等,還表現了作者一開始就重視文學的社會作用和鮮明的反頹廢派藝術立場。
在19世紀和 20 世紀之交完成的《 福瑪·高爾傑耶夫 》和《三人》兩部中篇小說,通過較廣闊的現實畫面,著重揭示青年主人公人生探索的主題
從1900年起,高爾基參加並主持知識出版社的工作,通過出版《知識》叢刊團結了當時俄國大批具有民主主義傾向的作家。1901年他在聖彼得堡寫傳單揭露沙皇政府鎮壓示威學生的暴行,號召推翻專制制度,同年發表的散文詩《海燕之歌》,充滿革命激情,被認為是「革命的宣言書」;這一年他還受革命政黨的委託建立秘密印刷所,為此第二次被捕、遭流放。
20世紀初高爾基接連寫了幾部劇本,其中的《小市民》揭露了資產階級保守派與自由主義者的矛盾,塑造了活生生的工人形象;《底層》深刻批判對幸福的消極等待思想,劇中的一個人物 宣布:「人這個字 聽起來 多麼自豪」《避暑客》、《太陽的孩子》和《野蠻人》三劇則及時揭示了當時俄國知識分子的分化,鞭笞拋棄革命理想的人。1905年革命爆發初期,他曾以目擊者的身份寫了討伐沙皇政府槍殺請願群眾的傳單,號召人民奮起斗爭,同時積極參加社會民主工黨的《新生活報》和《戰斗報》的出版,多方努力為起義者籌劃經費和武器。這期間他還發表大量政論,其中《談談小市民習氣》一文深刻分析小市民習氣的社會根源、心理特徵及其對革命事業的危害。
《海燕之歌》
《母親》
《童年》
《在人間》
《我的大學》
《馬卡爾·楚德拉》
《伊澤吉爾老太婆子》
《聖誕節的故事》
《加那瓦洛夫》
《在草原上》
《奧爾洛夫夫婦》
《滄落的人們》
《春天的旋律》
《戈爾特瓦的集市》
《一本令人不安的書》
《阿爾達莫洛夫家事》
《克里姆·沙姆金的一生》
《小市民》
《鷹之歌》
2、中期生活與創作
1906年初,高爾基秘密離開俄羅斯到美國,在那裡宣傳革命,為黨募集經費。同年在美國寫成劇本《敵人》和長篇小說《母親》。前者通過一個工廠的工人群眾同工廠主面對面的激烈沖突,成功地表現了工人階級不怕犧牲的團結戰斗精神;後者取材於1902年索爾莫沃工人五一遊行事件,突出塑造了自覺為社會主義事業而奮斗的巴維爾及其在現實的教育下由逆來順受轉變為堅定的革命戰士的母親尼洛夫娜的形象。兩部作品都滲透著對歷史進步的堅定信念,體現了在現實的革命發展中表現現實的創作原則,是公認的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奠基之作。在美國期間,作家還寫了揭露和抨擊資本主義制度的政論《我的訪問記》和特寫《在美國》。
革命暫告失敗後,高爾基於1906年秋從美國到義大利 ,定居卡普里島。這段時間里他幾乎只為俄羅斯革命工作。他和列寧一起成立了一個培養革命家和宣傳員的學校,接見了許多特地來拜訪他的人。他收到許多來自俄羅斯各地的信,在這些信中許多人將他們的希望和憂愁講給他聽,他也回復了許多信。
在這段時間里他和列寧發生了第一次沖突。對高爾基來說宗教是非常重要的。列寧將此看做是「偏離了馬克思主義」。這次沖突的直接原因是高爾基的一篇小文《懺悔》,在這篇文章中他試圖將基督教與馬克思主義結合起來。1913年這個沖突再次爆發。
1913年就羅曼諾夫王朝掌權300周年的特赦給予高爾基重返俄羅斯的機會。
高爾基對1917年的十月革命的悲觀看法是他與列寧發生第二次大沖突的原因。高爾基從原則上同意社會革命,但他認為俄羅斯民族還不成熟,大眾還需要形成必要的知覺才能從他們的不幸中起義。後來他說他當時「害怕無產階級專政會瓦解我們所擁有的唯一的革命力量:布爾什維克的、獲得政治培養的工人。這個瓦解會長時間地破壞社會革命本身……」。
1921年夏天,因病復發出國就醫 ,直到 1928 年基本上住在義大利索倫托。他一邊治病休養,一邊通過書信和會見來訪者盡力抵制拉普等一些團體的極「左」和宗派主義錯誤,為培養青年作者及團結不同風格的作家做了大量工作。他還努力創作,發表回憶錄《列夫·托爾斯泰》和特寫《列寧》,完成自傳三部曲《童年》、《在人間》和《我的大學》,描寫了作家從生活底層走向革命道路,勞動者尋找真理、追求光明的歷程。1924~1925年創作的長篇小說《阿爾塔莫諾夫家的事業》,在從19世紀中葉俄國農奴制改革到十月革命的廣闊歷史背景上描寫一個家庭三代人的變遷,從心理和道德角度表現了資產階級的必然衰落。
革命後高爾基立刻組織了一系列協會來防止他所擔心的科學和文化的沒落。「提高學者生活水平委員會」的目的是保護特別受到飢餓、寒冷和政治無常威脅的知識分子而成立的。他組織了一份報紙來反對列寧的《真理報》和反對「私刑」和「權力的毒葯」。1918年這份雜志被禁止。高爾基與列寧之間的分歧是如此之大以至於列寧勸告高爾基到外國療養院去治療他的肺結核。
從1921年到1924年他在柏林渡過。他不信任列寧的繼承人,因此在列寧死後也沒有回到俄國。他打算重返義大利,義大利的法西斯政府在經過一段猶豫後同意他去索倫托。他在那裡一直待到1927年,在那裡他寫了《回憶列寧》,在這部文章中他將列寧稱為他最愛戴的人。此外他還在寫兩部他的長篇小說。
1927年10月22日蘇聯科學院決定就高爾基開始寫作35周年授予他無產階級作家的稱號。當他此後不久回到蘇聯後他受到了許多榮譽:他被授予列寧勛章,成為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成員。蘇聯全國慶祝他的60歲生日,許多單位以他命名。他的誕生地被改名為高爾基市。
許多他的適合於社會主義現實派的作品被宣揚,其它作品卻默而不言。尤其是《母親》(這是高爾基唯一一部主人公是一個無產階級工人的作品)成為蘇聯文學的榜范。
在高爾基最後的這段時間里他稱他過去對革命的悲觀主義是錯誤的,他成為斯大林的模範作家。他周遊蘇聯,對最近幾年來取得的進步表示吃驚,這些進步的陰暗面他似乎沒有注意到。大多數時間里他住在莫斯科附近的一座洋房中並被受到克格勃間諜的時時刻刻的監視。他依然試圖對大眾進行啟蒙教育和提拔年輕的作家。
1936年6月18日,高爾基被巧妙地謀殺在醫院里,並安排給高爾基治療的3名醫生背上黑鍋做了替罪羊。
高爾基的作品從20世紀初開始陸續被介紹到中國。他的許多小說、劇本和論著都不僅有了中譯本,而且還被編選成單卷、多卷的《高爾基文集》出版。他的文學創作和文學理論觀點,對中國五四以後新文學的發展有重要影響。
[編輯本段]高爾基的名言
不要慨嘆生活的痛苦!……慨嘆是弱者……
只有滿懷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懷有自信沉浸在生活中,並實現自己的意志。
一個人追求的目標越高,他的才力就發展得越快,對社會就越有益。
學習——永遠不晚。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書籍使我變成了一個幸福的人,使我的生活變成輕松而舒適的詩。
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長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貴,最易被忽視而又最令人後悔的就是時間。
生活的情況越艱難,我越感到自己更堅強,甚而也更聰明。
人需要真理,就像瞎子需要明快的引路人一樣。
人的知識愈廣,人的本身也愈臻完善。
天才是由於對事業的熱愛而發展起來的。簡直可以說,天才——就其本質而論——只不過是對事業,對工作的熱愛而已。
天才出於勤奮。
沒有不可認識的東西,我們只能說還有尚未被認識的東西。
把語言化為行動,比把行動化為語言困難得多。
我撲在書上,就像飢餓的人撲在麵包上。
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
只有人的勞動才是神聖的。
書籍是青年人不可分離的生活伴侶和導師。
如果不想在世界上虛度一生,那就是學習一輩子。
當大自然剝奪了人類用四肢爬行的能力時,又給了他一根拐杖,這就是理想。——高爾基
[事業·理想|理想]
一個人追求的目標越高,他的才能發展得越快。——高爾基
[事業·理想|目標,追求]
讓整個一生都在追求中度過,那在這一生中必定會有許許多多頂頂美好的時刻。——高爾基
[事業·理想|目標,追求]
一個人追求的目標越高,他的能力就發展得越快,對社會就越有益。——高爾基
[事業·理想|目標,追求]
人的靈魂表現在他的事業,人是要死的,誰也活不了幾百歲,但是他的事業會永垂不朽。——高爾基
[事業·理想|事業]

② 1852年托爾斯泰把《童年》寄給了《現代人》雜志得到了哪些反饋

1852年7月3日,托爾斯泰把《童年》寄給了《現代人》雜志。署名是他的名字和父稱的縮寫:列·尼。他在給雜志主編涅克拉索夫的信里說:「我懷著焦急的心情等著您的評判,這一評判也許將鼓勵我繼續做我心愛的工作,也許將使我把已經寫好的東西付之一炬。」

同年8月29日,托爾斯泰收到了涅克拉索夫的回信。回信通知他《童年》已被採用,並說:「我不知道續篇的情況,所以不敢武斷,但我覺得作者是有才氣的……請將續篇寄來。您的小說和才氣都使我頗感興趣。」

③ 1852年《現代人》雜志中,《童年》的作者是誰

作者是 托爾斯泰

④ 高爾基《童年》

http://www.dglib.cn/libonline/tn/

⑤ 有哪些少兒雜志比較好

《兒童文學》 《中國少年兒童》、小學生雜志、小讀者、智慧少年,這些雜志可以說是最好的少兒雜志了。還有少兒書畫,也稱得上是比較好的一份少兒書畫雜志。

⑥ 童年的報刊作文450

童年的報刊
童年是快樂的,在上了小學之後我認識了字,之後我接觸的第一本報刊就是《青年文摘》,這才讓我第一次認識到除了玩之外的快樂。
此後,朝陽升起時少了嬉鬧聲,紙張翻動的聲音透露出寧靜的氛圍,童年,不只是一味地瘋玩,還需要沉澱自己。《青年文摘》幫助我收住了心。 小荷作文網 www.zww.cn
不過年幼的我較貪玩,在此之前,語文課於我是乏味的,就算坐在前排,手裡也是小動作不斷。課堂上,我像公園中的鴿子一般,我的思想在外面翱翔,眼中尋找著下一個玩伴,手中的筆帽像鳥在飛的時候上的大號,不知道誰會中招。眼神鎖定筆帽,「吧嗒」,打著老師了。第一次被當眾罵的感覺很糟,事後同學說我的表情就像要哭出來似得,我想:我只是在很尷尬地笑啊。不過當時那麼多雙眼睛盯著我,緊張之餘又摻雜著害怕,然後尷尬像包餃子一樣把它們包在裡面,心情非常復雜,我沒哭出來就算不錯的了,表情什麼的沒控制住就算了。從那以後,我明白,學習和玩是兩件事,他們不能混為一談,我表示以後再也不敢把它們搞混了。至此,我那填充著零食的腦中不知從哪冒出一個想法:古人雲『書中自有黃金屋』,而吾尚年幼,黃金屋倒不如換成玩具屋,妙哉。
於是乎我用僅有的一點小聰明學會在上課開小差不被語文老師發現,過著像特工一樣的學習生活,我樂此不疲的玩著,這也成了我對學習唯一感興趣的地方。
雖然我不喜歡看課本,但是喜歡看漫畫,還常常讓父母幫我買。放學後我第一件做的事就是看漫畫。
不過有天,當我回到家,客廳桌上擺的不是父母買的漫畫,而是一本雜志,「青年文摘」四個字占據上方。當我翻開它,發現不僅文字妙趣橫生,其中的插畫也是別具一格。快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在我意猶未盡地把雜志合攏的時候,一抬頭,只見父母望著我,臉上的表情是一副欣慰中帶些狡詐的笑容。那次,是年幼的我第一次了解到文字的魅力。至此之後,漫畫書塵封,取而代之的便是一本本的《青年文摘》。時而久之,我從《青年文摘》了解時事,知曉歷史,它就像我的良師益友,並讓我深深地沉迷其中,我被風格迥異的文章吸引,為才華橫溢的文章折服。有時玩樂會讓我感到空虛,我明白只有精神上的補給才能讓我充實。
俗話說近朱者赤,我終於也對語文重拾興趣,我發現,認真體會文章的內容也是有趣的。
不知又過了幾個春秋,從小學換到了中學,我對《青年文摘》的熱愛之情依舊不減,《青年文摘》伴我度過童年,不管何時,只要身邊有一本《青年文摘》,心就會沉澱下來,像小時候一樣安靜地閱讀。
我很慶幸小時候父母給我買了《青年文摘》,也感謝《青年文摘》給我帶來的美好,這就是我的報刊,我的童年。

⑦ 誰知道《童年》這篇文章知道請粘貼下來

童 年
[美]馬克·吐溫
1849年我14歲的時候,我們家還在密西西比河畔的漢尼堡,住在我父親五年前剛蓋的木房子里。家裡有幾個人住新屋,剩下的還住後面連著的老房子。
那年秋天,我姐姐主辦了一次晚會,邀請村裡所有到結婚年齡的男女青年參加。我還太小,不夠參加這種社交活動的年齡。再說我也過於靦腆,跟年輕姑娘們合不到一塊。總之,他們沒有邀請我——至少沒讓我整個晚上都參加。我得以進場的全部時間只有十分鍾,在一出小神話劇里扮演一隻熊。演出時我得穿上一件熊皮似的毛茸茸的棕色緊身衣服。大約十點鍾時,有人叫我回自己的屋去穿上那件熊皮衣服。我走了幾步,忽然靈機一動,決定先練習一番。可是那個房間太小了。我穿過大街,來到拐角上一棟很大的空房子里。可我根本沒想到有十來個年輕人也正去那裡換裝,准備演戲呢。
我和小夥伴桑迪一起在二樓選了一間大而空曠的屋子。我們一邊說話一邊走了進去,這就使幾個穿了一半衣服的姑娘有機會藏到一架屏風後面。她們的長裙服和其他東西都掛在門背後的鉤子上,可我沒看見。
屋裡擺著一架舊屏風,上面有好些窟窿。我壓根兒就不知道屏風後還有女孩子,所以對那些窟窿也沒在意。我要是知道有這么一回事,怎麼也不會在窗外射入的一片冷酷的月光里脫衣解帶的,簡直羞死人了! 當時我一點兒都沒想到這些,坦然地脫了個一絲不掛,然後就開始練習。我野心勃勃地想來個一鳴驚人,成為扮演熊的專家,那樣他們就會常常邀請我演出了。於是我就帶著為了立身揚名而忘我工作的那種熱情投入了練習。我在兩間屋子裡滿地亂爬,桑迪喝彩叫好;接著又直立行走,嘴裡發出我認為像熊的咆哮聲;我又是倒立、又是左蹦右跳,總而言之,凡是熊能做的動作我全表演了一遍,熊做不了的動作我也發明了不少,還有一些動作是稍有點自尊心的熊都不屑一做的。當然,我絲毫沒有想到在我丟人現眼的時候除了桑迪還有別人在場。最後,我來了個倒立,就那樣停在空中稍事休息。
突然,屏風後面爆發出一陣女孩子的格格大笑。我的勁一下子全泄了,身子一軟,摔了下來,撞倒了屏風,把那些年輕姑娘給壓在了下面。她們嚇得尖聲大叫。我抓起衣服就跑,桑迪跟在後面。眨眼工夫我已經穿上了衣服,從後門溜之大吉。我讓桑迪保證不吐一個字,然後一道找了個地方,一直躲到晚會開完。
屋裡沉寂下來,靜悄悄的,大家都入睡了。這時我才敢回家,垂頭喪氣,對自己丟人的罪過有一種辛酸凄楚的感覺。回到屋裡,看見枕頭上別著一張小紙條,上面寫道:「你演熊可能演不好,但你演光屁股可真是精彩至極——哎喲,別提有多精彩啦!」

⑧ 想知道一種八九十年代的童話雜志的名字叫什麼

會不會是鄭淵潔的童話大王,那個年代的人大人不喜歡看這個,小孩也就是現在的我們早已忘記什麼名字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