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期刊雜志 » 科技期刊評價

科技期刊評價

發布時間: 2021-03-14 23:29:03

❶ 中國科技核心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的區別

1、組織評價的單位不同

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出版的「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又稱「中國科技核心期刊」,學科範疇主要為自然科學領域,是目前國內比較公認的科技統計源期刊目錄。受科技部委託,權威性名列國內首位。

中文核心期刊是北京大學圖書館聯合眾多學術界權威專家鑒定,目前受到了學術界的廣泛認同。從影響力來講,其等級屬同類劃分中較權威的一種,是除南大核心、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cscd)以外學術影響力最權威的一種。

2、評選方法不同

根據來源期刊的引文數據,進行規范化處理,計算各種期刊總被引頻次、影響因子、即年指標、被引半衰期、論文地區分布數、基金論文數和自引總引比等項科技期刊評價指標,並按照期刊的所屬學科、影響因子、總被引頻次和期刊字順分別進行排序。

核心期刊定量評價,採用了被索量、被摘量、被引量、他引量、被摘率、影響因子、被國內外重要檢索工具收錄、基金論文比、Web下載量等9個評價指標,選作評價指標統計源的資料庫及文摘刊物達60餘種,統計文獻量達221177餘萬篇次(2006至2008年),涉及期刊14400餘種。

3、領域不同

中文核心:《中文核心期刊目錄總覽》由北京大學圖書館和北京高校圖書館期刊工作研究會主持。包括各個學科領域。

中國科技核心: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出版的「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又稱「中國科技核心期刊」,學科範疇主要為自然科學領域,是目前國內比較公認的科技統計源期刊目錄。因其受科技部委託,帶有官方色彩,權威性名列國內首位。

❷ 一般地,如何評價期刊的核心程度sci用哪幾個指標反映個人發文的重要性

一、會議沒有對應期刊,只有對應的會議文集和會議論文集;有的會議會推薦優秀的論文在相應的期刊發表;因期刊和會議同屬於學術,但不是一個評價體系,無法分出高與低。檢索不等於被收錄。
會議期刊收錄,相應的是是被資料庫收錄。
美國《工程索引》(Ei)、Conference Proceedings Citation Index - Science (CPCI-S)(原ISTP),Conference Proceedings Citation Index - Social Science & Humanities (CPCI-SSH)(原ISSHP)和美國《科學引文索引》(SCI)

三大檢索工具簡介
科技部下屬的「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從1987年起,每年以國外四大檢索工具SCI、ISTP、Ei、ISR為數據源進行學術排行。由於ISR(《科學評論索引》)收錄的論文與SCI有較多重復,且收錄我國的論文偏少;因此,自1993年起,不再把ISR作為論文的統計源。而其中的 SCI、ISTP、Ei資料庫就是圖書情報界常說的國外三大檢索工具。
⑴ Web of Science
Web of Science中的SCI(《科學引文索引》)是自然科學領域基礎理論學科方面的重要的期刊文摘索引資料庫,創建於1961年,由美國科學情報研究所(ISI)編制。利用SCI可以檢索數學、物理學、化學、天文學、生物學、醫學、農業科學以及計算機科學、材料科學等學科方面重要的學術成果信息;SCI 還被國內外學術界作為制定學科發展規劃和進行學術排名的重要依據。
Web of Science中的SSCI(《社會科學引文索引》是社會科學領域重要的期刊文摘索引資料庫。數據覆蓋了歷史學、政治學、法學、語言學、哲學、心理學、圖書情報學、公共衛生等社會科學領域。
Web of Science中的A&HCI(《藝術與人文科學引文索引》)是藝術與人文科學領域重要的期刊文摘索引資料庫。數據覆蓋了考古學、建築學、藝術、文學、哲學、宗教、歷史等社會科學領域。
⑵ISI Proceedings
ISI Proceedings中的Conference Proceedings Citation Index - Science (CPCI-S)創刊於1978年,由美國科學情報研究所編制,主要收錄國際上著名的科技會議文獻。它所收錄的數據包括農業、環境科學、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生物技術、醫學、工程、計算機科學、化學、物理學等學科。
ISI Proceedings中的Conference Proceedings Citation Index - Social Science & Humanities (CPCI-SSH)創刊於1979年,數據涵蓋了社會科學、藝術與人文科學領域的會議文獻。這些學科包括:哲學、心理學、社會學、經濟學、管理學、藝術、文學、歷史學、公共衛生等領域。
⑶The Engineering Index
Ei(《工程索引》)創刊於1884年,目前由Elsevier Engineering Information Inc.編輯出版。主要收錄工程技術領域的論文(主要為科技期刊和會議錄論文),數據覆蓋了核技術、生物工程、交通運輸、化學和工藝工程、照明和光學技術、農業工程和食品技術、計算機和數據處理、應用物理、電子和通信、控制工程、土木工程、機械工程、材料工程、石油、宇航、汽車工程等學科領域。

2、SCI和JCR簡介
《科學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簡稱為SCI)是美國科學情報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簡稱ISI)出版的一部世界著名的期刊文獻檢索工具,其出版形式包括印刷版期刊、光碟版及網路版資料庫。
SCI 收錄全世界出版的數、理、化、農、林、醫、生命科學、天文、地理、環境、材料、工程技術等150 多個學科領域,收錄近6,381多種期刊。ISI根據每一本期刊在其所屬學科領域的影響力進行挑選,數十年一貫嚴格的執行選刊標准和評估程序,而且每年對所選刊源略有增減,從而做到SCI收錄的文獻能全面覆蓋全世界最重要和最有影響力的研究成果。
不同於一般的檢索工具,SCI設置了獨特的「引文索引」(Citation Index),即通過早期的文獻被當前文獻的引用,來說明文獻之間的相關性及早期文獻對當前文獻的影響力。這也是ISI的一項最有影響力的研究成果。因此,SCI不僅可以作為一部文獻檢索工具使用,而且也成為個人和科研機構業績評價的一種依據。
此外,ISI每年還出版《期刊引文分析報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簡稱為JCR)。 JCR對期刊之間的引用和被引用數據進行統計、運算,並針對每種期刊定義了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等指數加以報道。一種期刊的影響因子,指的是該刊前二年發表的文獻在當前年的平均被引用次數。一種刊物的影響因子越高,也即其刊載的文獻被引用率越高,一方面說明這些文獻報道的研究成果影響力大,另一方面也反映該刊物的學術水平高。因此,JCR以其大量的期刊統計數據及計算的影響因子等指數,而成為一種期刊評價工具。圖書館可根據JCR提供的數據制定期刊引進政策;論文作者可根據期刊的影響因子排名決定投稿方向。

3、期刊評價及評價工具
期刊評價的工具,國外以JCR(Journal Citation Reports)為代表,國內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和《中國學術期刊綜合引證報告》為代表。所謂核心期刊,我們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即:某一學科中高水平、高影響力的期刊。因此,核心期刊具有學科性和學術性兩個主要特性。一般情況下,核心期刊都是在某一個學科範圍內來界定的,到另外一個學科就不一定依然還是核心期刊。核心期刊的學術性主要是以期刊的影響因子來測定的。

❸ 維普數據中文科技期刊評價報告提供多少年的評價報告

由於評價報告有一定的滯後性,所以目前國內最新的,包括維普都是2014年的。

❹ 如何保證科技期刊的質量

一、引 言
學術質量是科技期刊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基石。當前,以大數據、移動、互聯為特徵的數字化環境下,科技期刊的內容生產和傳播機制雖然發生了變化,但科技期刊在學術質量層面的競爭沒有改變,讀者對於高質量學術內容的閱讀需求沒有改變。在新媒體廣泛應用、快速傳播、及時互動的數字化環境里,雖然極大地提升了科技期刊的顯示度,豐富了學術內容的呈現方式,然而高質量學術內容的生產依然是科技期刊數字化發展的重中之重。因此,作為內容質量提供者的科技期刊,應始終把內容質量建設放在首要位置。科技期刊質量是學術質量(內容質量)、審稿質量和編輯質量的總體體現,科技期刊的質量主要包括政治質量、學術質量、編輯質量和出版質量,主要是由學術質量(內容質量)決定的,學術質量是科技期刊的生存之本,也是期刊編輯部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開展學術質量保障體系建設,打造學術質量高,編輯嚴謹,學術規范和傳播廣泛的科技期刊是期刊編輯界永恆的主題。近年來,已經有一些科技期刊開展了學術質量保障體系建設研究,從不同角度對科技期刊學術質量保障體系建設開展研究並進行了一些有益的實踐和探索[1-6]。本文以人力視角看科技期刊學術質量保障體系建設,從學術導向、學術水平、學術把關和學術標准與規范等角度闡述了科技期刊學術質量保障體系建設策略。
二、學術質量保障體系建設策略
1.學術導向:主編和編委會
主編和編委會的主要功能是對科技期刊的學術導向進行組織和把關。主編和編委會負責把握正確的辦刊方向和對學術質量進行把關,為科技期刊學術質量建設在學術和業務兩方面提供指導。主編和編委會一方面能夠為科技期刊編輯工作提供學術指導,進行撰稿、審稿、推薦優秀稿件等具體工作,另一方面還能夠為科技期刊的發展和運作提供建議支持,樹立明確的辦刊目標和正確的辦刊方向,擴大科技期刊在學科領域內的影響,對科技期刊發展起到極其重要的促進作用。主編是科技期刊的領軍人物,在一定程度來說,主編和編委會是科技期刊的學術代表,主編和編委會的學術權威和影響力能夠對科技期刊在讀者和作者心目中的地位帶來較大影響,能夠有效提升科技期刊的影響力和聲譽,吸引作者投稿和吸引讀者閱讀,增強科技期刊的顯示度和品牌價值。從國內外一些優秀科技期刊的出版實踐來看,主編一般由該學科領域享有盛名,精通專業,了解本學科學術發展態勢的知名學者擔任,副主編和編委會成員由主編在學科領域內聘請科學家兼職參與科技期刊出版。由於主編和編委會成員均是本學科領域有影響力的科研人員,不僅了解學科內的研究進展與動態,而且在本學科領域內具有學術影響力,這樣既有利於組稿與審稿,也有利於擴大學術期刊在本領域的影響。需要注意的是,主編和編委會成員同一般審稿人有所不同,主編和編委會成員不僅要在本學科領域內有學術影響力,還要在學術交流的積極性和活躍度進行考量。總體而言,只有熱愛期刊事業,熱心服務科學界,有一定的時間關心期刊,能完成期刊工作的優秀科研人員才能夠勝任主編和編委會的工作。目前國內科技期刊的主編和編委會成員,很多程度上還只是名義的,由學科領域內的科研人員直接參與科技期刊出版的還不是很多。但從發展趨勢而言,已經受到一定程度的重視,有越來越多學科領域內享有盛名的科研人員直接參與科技期刊的出版工作,學科領域內科研人員與科技期刊出版呈現出融合加強的態勢。
對於科技期刊而言,其學術導向不但決定了科技期刊的未來發展,同時也對學科學術發展方向起引領作用。優秀的科技期刊不但能夠客觀反映本學科的最新進展,而且還要積極引導本學科的發展方向。因此主編和編委會成員必須強化科技期刊學術導向,總覽學科領域全局,把握學科發展動態趨勢,結合國家重點支持領域,面向國家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緊密跟蹤學科發展軌跡,密切關注和正確把握學科發展脈絡,根據學科發展態勢及時調整組稿方向,及時有效的引領和傳播學科發展動態[7]。一支負責任的主編和編委會隊伍,對於科技期刊學術質量保障體系建設是十分有利的,能夠科學規劃,明確科技期刊各階段的發展思路和建設目標,全面提升科技期刊學術質量。
2.學術水平:作者
高質量論文是建設科技期刊學術質量保障體系的重要基石,也是提升科技期刊學術質量的關鍵之處[8]。在一定程度而言,高質量論文是科技期刊學術質量的決定因素,是形成科技期刊核心競爭力的重心所在。學術質量作為論文質量的核心,一方面反映了科技期刊的學術水平,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科技期刊選題的前沿性與准確性。高質量論文所包含的學術信息量的大,一些高質量論文在對學科發展態勢的把握能夠為作者提供最大限度的參考,還有一些高質量論文有方法創新,能夠為相關問題的解決提供新思路和技術參考。正因為高質量論文是科技期刊生存和發展的基礎,科技期刊應該充分發揮主編、編委會和編輯的主觀能動性,積極了解本學科領域前沿和最新進展,跟蹤本學科發展動態,通過多種方式邀約和組織高質量論文。為了吸引高水平的稿源一方面需要做到重點項目重點約稿,積極參加學術會議和走訪重點科研院所和高校,主動跟蹤報道國家重點課題項目的最新科研進展和科技成果;另一方面還要做到重點單位重點約稿,主動聯系承擔重點項目的科研單位和高校,及時獲取科研進展信息,挖掘優秀稿源。最後還應該充分發揮主編和編委會的學術影響力和學術資源,向優秀作者約稿,提高對優秀作者和高水平的稿源的服務質量,開辟綠色通道,對主編和編委會推薦的優秀稿件和高水平的稿源快速發表。加強對優秀論文的宣傳與傳播,最大限度滿足作者學術交流的需要。

科技期刊應以稿件質量為稿件取捨標准,以內容創新為主要原則,跟蹤學科發展軌跡,把握學科發展動態趨勢,結合國家重點支持領域,面向國家社會經濟發展需求,根據學科發展態勢及時調整報道方向與重點,及時有效的引領和傳播學科發展動態。當前,科技期刊在高質量論文稿源方面的競爭是十分激烈的,然而在當前的科技評價體系下,我國高質量論文稿源的外流十分嚴重,這對於起步相對較晚、辦刊水平相對落後的我國科技期刊而言無疑是極其不利的。這就要求科技期刊編輯不能夠僅局限於對來稿進行編輯加工,更重要的是主動出擊,應當把組織、發現高質量論文稿源工作為提升科技期刊學術質量的新的著力點。科技期刊編輯需要提高科學素養,了解國內外學術動態,把握學科發展態勢,提高對熱點、重點、前沿學術成果的敏感度和關注度,提升來稿整體質量,促進學科發展和科技創新。
3.學術把關:編輯,審稿人,編委會
科技期刊學術把關的關鍵是審稿,審稿是保證科技期刊學術質量,進行學術把關的重要環節,嚴格、規范和優質的審稿不但有助於提升稿件的科學性、創新性和可信度,還能夠樹立良好的學術聲譽,奠定期刊的學術地位。為了保證科技期刊的學術質量,科技期刊一般都以三審製作為期刊的審稿機制,不同性質的期刊有不同的運行模式,科技期刊與普通期刊相比,在運行模式上一個突出的特徵是所發表的稿件必須經過審稿(同行評議),即由同行學者對稿件科學性、創新性和可信度進行評價並提出建設性修改意見。國內外一般也把是否實行嚴格的同行評議作為評價科技期刊學術水平的指標之一。在三審制中,編輯部初審是基礎,同行評議是關鍵,編委會終審是保證。因此科技期刊必須堅持和完善三審制,注重審稿制度建設,建立了規范的稿件初審退修退稿制度。編輯、審稿人、編委會嚴格把關,最大限度保障發表論文的學術質量[9]。
初審是科技期刊學術質量的基礎。編輯負責任的初審是保證稿件學術質量的首個環節,也直接決定了稿件能否進入後續審稿環節。編輯初審工作側重點在於初步審查,所謂初步審查即主要是對稿件的學科範圍和寫作形式規范進行審查,對內容和形式在宏觀整體層面上進行把握,以判斷稿件選題新穎與否,主題突出與否,學術觀點正確與否,來決定是否有必要進入外審環節。科技期刊應當重視編輯的初審環節,科學有效發揮編輯初審功能,以保證科技期刊的學術質量[10]。
外審是科技期刊學術質量的關鍵。首先,需要培養和建立一支專業對口,客觀公正,評價准確,反饋及時的審稿隊伍是保障高效和優質審稿的關鍵。編輯部應積極拓展和整合審稿學者資源,完善各種信息,通過主動聯系、編委推薦、同行推薦、作者挖掘、網路查詢、參考文獻查詢和會議交流等多種途徑,利用各種手段,將熱心稿件評審,態度積極,評審嚴謹的外審學者不斷擴充和完善進來,幫助並督促審稿學者提高審稿質量,建立一支動態、高效、負責的審稿隊伍,以便實現精準送審。其次,為了確保期刊審稿工作的公平、公正和及時,在外審中,一方面要注意准確性,即編輯部盡量選擇合適的審稿人評審合適的稿件,強調審稿的針對性,提倡小同行評審;另一方面要注意時效性,即要嚴格審稿時間,加強與審稿人的溝通交流,不耽誤稿件處理時間,保證稿件審理的時效性。外審是保證科技期刊學術質量的關鍵防線,編輯部在選擇審稿人時應盡量選擇責任心強,治學嚴謹,審稿認真的審稿人;還可以對稿件審稿質量和時效進行動態管理,注重審稿庫的維護與更新優化。此外,對審稿人的審稿質量和效率進行評價,從而可以對審稿人資料庫進行維護和管理,進而根據審稿人的表現進行更新優化,以保證科技期刊學術質量。
編委會終審是科技期刊學術質量的保證。編委會終審能夠在把握學術導向的基礎上,統籌安排,根據科技期刊的選題方向和發稿偏好進行綜合平衡。
4.學術標准與規范:編輯
科技期刊編輯標准化與規范化工作貫穿於整個工作流程的始終,是出版工作的中心環節[11]。科技期刊的編輯工作,首先是一種嚴謹規范的職業行為,也是一種求真務實的治學行為,更是一種探索進取的創新行為。科技期刊編輯標准化與規范化既有技術性規范,也有程序性規范,還有道德性規范。這些規范執行的好壞,不僅關繫到科技期刊的內容質量和編校質量,也影響著科技期刊的學術水平和學術品質。科技期刊編輯需要執行的規范一方面有記錄期刊出版規范信息的出版形式規范,還有具體到每一篇文章從題名、摘要、關鍵詞、引文、參考文獻、基金項目、作者簡介的編排格式規范,更有維護學術聲望,凈化學術空氣的學術道德規范。科技期刊必須重視學術標准與規范,認真推行科技期刊的標准化、規范化,根據學科和專業特點,制定符合自身實際的內部標准與規范規章,結合國家相關標准與規范、行業專業標准,一起構築科技期刊出版學術標准與規范體系,保證編輯質量與學術標準的規范與統一。
加強科技期刊編輯隊伍建設,樹立全面執行學術規范的理念,並將全面執行學術規范的理念貫穿於科技期刊編輯出版的全過程和各個環節[12]。提高科技期刊編輯綜合素質和稿件處理能力,使文章主題鮮明,層次清楚,結構嚴謹,增強文章的科學性與可讀性,切實提高科技期刊學術質量[13]。科技期刊編輯必須嚴格執行學術標准與規范,從審稿、退修、編輯加工和校對各個環節都能夠做好稿件的學術標准化與規范化工作,嚴把稿件質量關和編校關,既可為科技期刊學術質量體系建設提供製度保障,亦有利於統籌安排出版工作,發揮整體優勢,實現高效運行和規模化出版,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科技期刊學術質量[14]。
此外,還應當注重科技期刊學術道德規范建設,堅持和完善論文學術審查制度,加強學風建設。充分利用各種技術手段對稿件進行檢測分析,在編輯出版的全過程和各個環節都多次查重,認真比對與判斷檢測結果,從源頭上防範學術不端。建設學術誠信的良好制度體系,形成長效機制,這反過來也有利於科技期刊學術質量的提升[15]。
三、結 語
在數字化、網路化的出版背景下,科技期刊如何在變化日益加劇的環境中生存下來並得到持續發展,其根本辦法必須注重學術質量保障體系建設,充分發揮主編和編委會、作者、審稿人和編輯的主觀能動性,從學術導向、學術水平、學術把關、學術標准與規范等方面進行科技期刊學術質量保障體系建設。不斷提高科技期刊的學術水平和學術質量,及時反映出本學科領域的最新發展及研究動態,在學科發展中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❺ 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的評價

從1980年起,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簡稱中信所),受國家科委委託每年對SCI、EI、ISTP收錄的中國論文、對被選作統計用的中國科技期刊上的論文情況進行統計分析,統計結果作為國家正式統計數字向社會發布。被中信所選作統計用的中國科技期刊簡稱為統計源刊或統計源。統計源每年約1200種左右,而且每年有所變動,統計源期刊的選擇確定因照顧了學科及地區平衡,學術水平要求高於中文核心刊。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每年4月或10月分兩次給當年經過多項學術指標綜合評定而被收錄的期刊頒發收錄證書,中國科技信息所每年年底(11月或12月)都會在北京向媒體召開 「中國科技論文統計結果發布會」。2006年12月已是 「第十四屆」發布會了,會上公布了本年度科技論文統計結果及相關信息。中國科技論文的統計與分析作為本次發布會的重要內容之一,同時也公布了上一年的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目錄。「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並非終身制,有效期三年,三年後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將對其進行重新評定,遵守「優入劣汰」原則,因此「統計源期刊」的學術影響力越來越被各學術單位和科研機所接受,用它作為科研論文的學術水平的評價指標之一。我國現有期刊9000多種(其中醫學期刊1940種),截止2006年底公布的「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約1652種期刊,其中醫學類期刊約519種。

❻ 世界上評估科技期刊水平標準的權威性指標是什麼

根據ISI發布的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IF)是美國ISI(科學信息研究所)的JCR(期刊引證報告)中的一項數據。 即某期刊前兩年發表的論文在統計當年的被引用總次數除以該期刊在前兩年內發表的論文總數。這是一個國際上通行的期刊評價指標。
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縮寫IF)是指某一期刊的文章在特定年份或時期被引用的頻率,是衡量學術期刊影響力的一個重要指標,由美國科學情報研究所(ISI)創始人尤金·加菲得(Eugene Garfield)在1960年代創立,其後為文獻計量學的發展帶來了一系列重大革新。自1975年以來,每年定期發布於「期刊引用報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❼ 中國科技核心期刊是大家認同的核心期刊嗎

目前國內有7大核心期刊(或來源期刊)遴選體系:一、「北大核心」:北京大回學圖書答館「中文核心期刊」,即北京大學圖書館與北京高校圖書館期刊工作研究會聯合編輯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每四年修訂一次,目前是2004版。二、「南大核心」:南京大學「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三、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又稱「中國科技核心期刊」),四、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五、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CSCD)來源期刊」,六、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學報學會「中國人文社科學報核心期刊,七、萬方數據股份有限公司的「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但各單位對中文核心認定辦法不一樣,應以自己單位的規定為准。

一般的以北京大學為准,即《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為准來確定核心期刊,也就是我們常說的08北大中文核心期刊

❽ 對綠色科技期刊的評價

期刊版面都是有字元要求的 一版一般是2500字元 《綠色科技》是省級園林農藝類刊物

❾ 如何理解科技期刊在學術評價中的作用

期刊數量眾多,任何一個單位都不可能把所有期刊訂全,這不僅是經費不允許,館藏空間也不允許,因此需精選質量較好的期刊訂購。核心期刊的研究最初是為圖書情報部門優化館藏服務的。利用有限的經費,選擇、收藏最有價值、最大信息量的期刊,是圖書情報單位要考慮的問題。許多圖書館直接或間接利用各種核心期刊表,為訂購期刊服務,不僅節省了寶貴的經費,而且提高了館藏期刊質量,用較少經費獲取較多高水平的學術期刊以滿足讀者需求,降低拒借率。同時,它對於收藏單位確定館藏核心期刊或館藏重要期刊起著較大的參考作用,能指導圖書情報部門通過核對核心期刊表,調整訂購的刊種,並可指導圖書情報部門對館藏期刊進行合理剔除

❿ 中國科技核心期刊和中國中文核心期刊有什麼區別

1、組織評價的單位不同

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出版的「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又稱「中國科技核心期刊」,學科範疇主要為自然科學領域,是目前國內比較公認的科技統計源期刊目錄。受科技部委託,權威性名列國內首位。

中文核心期刊是北京大學圖書館聯合眾多學術界權威專家鑒定,目前受到了學術界的廣泛認同。從影響力來講,其等級屬同類劃分中較權威的一種,是除南大核心、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cscd)以外學術影響力最權威的一種。

2、評選方法不同

根據來源期刊的引文數據,進行規范化處理,計算各種期刊總被引頻次、影響因子、即年指標、被引半衰期、論文地區分布數、基金論文數和自引總引比等項科技期刊評價指標,並按照期刊的所屬學科、影響因子、總被引頻次和期刊字順分別進行排序。

核心期刊定量評價,採用了被索量、被摘量、被引量、他引量、被摘率、影響因子、被國內外重要檢索工具收錄、基金論文比、Web下載量等9個評價指標,選作評價指標統計源的資料庫及文摘刊物達60餘種,統計文獻量達221177餘萬篇次(2006至2008年),涉及期刊14400餘種。

3、領域不同

中文核心:《中文核心期刊目錄總覽》由北京大學圖書館和北京高校圖書館期刊工作研究會主持。包括各個學科領域。

中國科技核心: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出版的「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又稱「中國科技核心期刊」,學科範疇主要為自然科學領域,是目前國內比較公認的科技統計源期刊目錄。因其受科技部委託,帶有官方色彩,權威性名列國內首位。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