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學期刊目錄
A. 國內知名的歷史刊物
歷史類核心期刊
序號
期刊名稱
主辦單位
通訊地址
1
歷史研究
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
2
中國史研究
中國社科院歷史研究所
3
近代史研究
中國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
4
世界歷史
中國社科院世界歷史研究所
5
史學理論研究
中國社科院世界歷史研究所
6
史學史研究
北京師范大學史學史研究所
7
中共黨史研究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
8
文博
陝西省文物事業管理局等
9
清史研究
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
10
中國經濟史研究
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
B. 2015年核心期刊目錄什麼時候公布
你好,
2015年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目錄,已經在2015年9月份左右公布。
科技核心期刊目錄,也已經公布。
南大核心期刊目錄,依然按照以前的目錄沒有變化。
如果有不明白的,可以繼續交流。
如果我的回答能幫到你一點點,請及時採納,也算是一份鼓勵。
C. 文獻檢索
一
根據國家相關標准,文獻的定義是指「紀錄有知識的一切載體」
以作者本人取得的成果為依據而創作的論文報告等,並經公開發表或出版的各種文獻,稱為一次文獻
文摘、題錄、目錄等屬於二次文獻
手稿、私人筆記等屬於零次文獻,辭典、手冊等屬於三次文獻
二次文獻的主要功能是檢索、通報、控制一次文獻,幫助人們在較短時間內獲取較多的文獻信息
一次文獻、二次文獻、三次文獻是按照內容的公開次數進行區分的
從文獻的載體類型角度區分,可將文獻分為印刷型、縮微型等
具有固定名稱、統一出版形式和一定出版規律的定期或不定期的連續出版物,稱為期刊
期刊類型的專業文獻出版周期最短、發行量最大、報道最迅速及時。
在公開出版物中,當前的報紙文獻反映的信息內容可能最新
檔案文獻不屬於公開出版物
根據布拉德福文獻分散定律,閱讀核心期刊文獻是一種有效的情報獲取方法
期刊影響因子具有學科性、學術性、動態性 特點
二次文獻主要包括目錄、題錄等
專利、報告、標准 文獻屬於特種文獻
碩博士學位論文由 所在院校的圖書館、國家圖書館和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所在院校的檔案室部門收藏
文獻知識的內容與其記錄方式、載體材料無關
一次文獻的內容新穎豐富,敘述具體詳盡,參考價值大,數量龐大,類型分散
一次文獻是產生二、三次文獻的基礎,是檢索利用的主要對象
從零次文獻、一次文獻到二次文獻,再到三次文獻,是一個知識內容由分散到集中,由無組織島系統化的過程
按照加工深度不同的區分,文獻可以分成零次、一次、二次和三次文獻
縮微型、聲像型和電子型文獻都屬於非印刷型出版物
圖書館館藏的書刊既包含紙質版書刊,也包含網路版書刊
紙質專利文獻主要由國家專利局以及各地的相應機構收藏
標准文獻由國家技術監督局以及各地的相應機構收藏
核心期刊是指經過專門機構研究認定的學術水平和影響力較高的期刊
核心期刊只針對某一個學科範圍。學科不同,核心期刊不同
期刊影響因子是指某種期刊在第三年得到的該刊前兩年文獻的引文數與該刊前兩年的總論文數之比
未經出版發行的或者沒有進入社會交流的最原始的文獻稱為零次文獻
文獻的載體形態有印刷型、縮微型、聲像型和電子型等,其中印刷型文獻是最基本的文獻形式,電子型文獻是文獻的發展方向
以個人接觸為主要形式的信息交流方式稱為直接交流方式,以社會文獻信息機構為媒介的交流方式稱為間接交流方式
國家文獻信息系統提供圖書、期刊等面廣量大的文獻
二
利用文獻後面所附的參考文獻進行檢索的方法稱為追溯法
中國圖書館圖書分類法的分類號採用了拼音字母+數字
目錄是報道文獻出版或收藏信息為主要功能的工具
按照順序表述文獻檢索常用的五個步驟是:明確要求和分析課題,選擇檢索體系,確定檢索途徑和檢索策略,實施檢索以及調整檢索策略,獲取原文
圖書分類法中,類名之間有上下位關系反映了學科概念之間的包含關系
分類途徑是按照文獻信息所屬的學科門類,利用分類號及其分類名進行檢索的途徑
禁用詞的含義是在檢索策略中不要使用該詞
EBSCO和網路的圖片搜索資料庫屬於多媒體資料庫
將資料庫的全部記錄按照記錄號的大小排列而成的文獻集合,稱為順排文檔
欄位時構成資料庫的最小單元
文獻資料庫中欄位的基本內容是對記錄具體屬性的描述
邏輯「與」算符是用來組配不同檢索概念,用於縮小檢索范圍
具有概念交叉限定關系的兩個檢索詞之間應該使用邏輯「與」
邏輯「或」算符是用來組配相近檢索概念,擴大檢索范圍
右截詞的含義是檢索所有含有與檢索詞前方一致的記錄
如果檢索結果過少,查全率很低,需要調整檢索范圍,此時調整檢索策略的方法有:用邏輯「或」或截詞增加同族概念
文獻檢索的直接法(游覽法)與間接法(常用法)的區別為,前者不使用檢索工具,檢索范圍受限制,後者使用檢索工具,檢索范圍較寬
按照檢索內容及結果區分,信息檢索包括文獻檢索,事實檢索,數據檢索
中國社會科學引文索引、全國報刊索引 檢索系統屬於題錄型檢索系統
選擇與課題相適應的檢索工具或資料庫,要根據課題要求的文獻類型,文獻語言
常用的檢索語言有 分類語言、敘詞語言、關鍵詞語言
分類語言的特點可以表述為:根據學科體系以及學科之間的邏輯關系組織類目體系、有著較為穩定的類名和相應的類號、有正式出版的分類表
根據定義,關鍵詞語言屬於自然語言、非規范語言,敘詞語言屬於人工語言、規范語言
關鍵詞語言的特點可以表示為較快地反映科技的最新發展、檢出的不切題文獻的比例較大、容易造成漏查
關鍵詞屬於自然語言,是作者在文獻中使用的語言;敘詞反映事物發展的速度相對慢,需使用敘詞表
敘詞語言的特點可以表示為以規范的詞或片語的形式固定下來,構成主題詞表,所有正式主題詞可以根據需要將它們組配起來,用以表達復雜的概念;學科體系嚴密,專門編有范疇索引和詞族索引,用於從學科的角度確定主題詞
在計算機檢索中,同一概念的同義詞擴展方法有學名或俗名、簡稱和全稱、術語和代碼等
評價檢索系統檢索效果的兩個最常用指標是查准率、查全率
通過期刊全文資料庫,可以得到文獻的題錄、文摘
基本欄位包括題目、文摘、主題詞等
輔助欄位包括作者、作者單位、語種等
構成機檢策略的算符有邏輯算符、位置算符等幾種類型
截詞符要緊接在詞干後面,截詞符和詞之間不能有空格,避免將檢索詞的詞干截得過短,一般詞干應在三個字母以上
已知確切地機構名稱、已知確切的作者姓名場合可以使用片語算符
如果檢索結果過多,誤檢率很高,調整檢索策略的方法有:用邏輯「與」或者邏輯「非」增加限制概念、用欄位算符或年份增加輔助限制、用「在結果中檢索」增加限制條件
擴大檢索結果的檢索策略方法:減少邏輯「與」算符;使用截詞字元;去除已有的欄位限制、位置算符限制
文獻檢索的本質是用戶的文獻需求與存儲在文獻集合中的文獻內容進行匹配的過程
文獻檢索是一種相關性檢索,檢索結果與檢索人員的檢索技巧等有關
游覽法的長處是可以獲得最新的文獻
主題途徑是按照文獻信息所包含的主題內容,利用事物的名稱術語進行檢索的途徑
作者途徑是按照文獻信息所包含的作者信息,利用作者姓名進行檢索的途徑
聯合目錄反映多個圖書館的書刊訂閱收藏情況
印刷型檢索工具能系統地查找早期的專業相關文獻
檢索語言時用拉力描述文獻的內容特徵、外表特徵和表達情報提問的一種人工語言
檢索語言主要有以代碼語言為特徵的分類語言和以事物名稱術語為特徵的主題語言兩大類
關鍵詞直接採用作者在文獻中使用的語言,是一種自然語言性質的主題語言
資料庫是指至少由一種文檔組成,能滿足特定目的或特定功能數據處理系統需要的數據集合
根據資料庫所含信息內容的不同,情報資料庫可分為文字型、數值型和多媒體型三類
資料庫的順排文檔和倒排文檔的主要區別是順排文檔在內容組織屬性上的無序性
位置算符是調整檢索策略,指定兩個檢索詞出現的順序和距離的算符
按獲取手段不同區分,信息檢索可分為:手工檢索和計算機檢索
信息檢索系統一般分為目錄、題錄、文摘等幾種類型
文獻檢索的首要步驟是分析課題
在《中圖法》以及任何類似的分類表中,被區分的類稱為 上位類。
資料庫主要由文檔、記錄和欄位三個層次組成
3
數據檢索以特定的數值性數據為檢索對象,它包括數據、圖表、公式
事實檢索包含檢索課題的背景知識、事件過程、人物機構等內容
資料性工具包括名人錄和機構名錄
區別於一般期刊論文或者教科書,參考工具書的突出特點是知識高度濃縮
集成電路參數資料庫屬於數值型資料庫
手冊是匯集機構名稱、人名、地名等基本情況和資料的工具書
欲了解中華全國律師協會成立以來的活動情況,可使用中國法律年鑒、協會主辦的中國律師網、全國協會一覽表
事實與數據檢索是指從有關參考性工具或者資料庫中查找事實和數據問題答案的過程
事實數據型資料庫是指紙質參考工具書內容相仿的光碟資料庫或者是網路資料庫
《中國大網路全書》是我國第一部具有權威性的大型綜合性網路全書
年鑒通常是某種網路全書的補充
手冊是匯集某一領域、某一方面經常需要查考的基本知識和數據資料,以供讀者隨時翻檢的一種工具書
年鑒是概述年內有關事物或學科的進展,匯集重要文獻和統計資料的連續性出版物
四 書目信息與ipac
1根據已知印刷型文獻的書目信息獲取原文的四個步驟:判斷文獻類型,提取檢索項,使用ipac,通過一定手續借閱
2查找ipac,確定書刊的館藏單位的一般順序為:本館 本市 全國
3查找早期的圖書,主要使用卡片或書本式目錄,查找近年的印刷版圖書的書目信息,主要使用ipac工具
4圖書館的ipac是用於查找:圖書、期刊等館藏信息
5圖書館的ipac資料庫是目錄型檢索系統
7ipac書目資料庫的題名關鍵字欄位和題名字順欄位的區別是前者的檢索結果檢索詞包含在題名中,後者的檢索結果以檢索詞起首。
期刊目錄資料庫 互聯網公網范圍內
Ipac系統/ ipac書目資料庫
上海大學期刊目錄資料庫
Ebsco資料庫 校園網范圍內
Elsevier sdos 資料庫
中國圖書館圖書分類號 和 中國科學院圖書館圖書分類法 在 分類號設置上的區別是前者採用拼音字母+數字 ,後者採用完全數字
1 描述文獻著者或編著者、題目和文獻來源的信息稱為文獻的書目信息
2 析出文獻信息是指從母體文獻(圖書或期刊)中取出的一篇有獨立責任者的文章的書目信息。
4使用上海大學圖書館主頁上的「館藏書目查詢」可以檢索到印刷型期刊的收藏情況。
5ipac系統中反映的期刊文獻信息通常為紙質版期刊的信息
6ipac系統可以解決圖書館有什麼書刊和書刊放在什麼地方的問題
9如果屬於早期的印刷版期刊,則需使用印刷型期刊館藏目錄或者聯合目錄
19已知文獻的書目信息 獲取原文的首要步驟是判斷文獻的出版類型。
圖書館ipac包含圖書、期刊等文獻類型的書目信息
在索刊號「TN/J11」中 TN是中國圖書館圖書分類號,J11是種次號
在索書號 53.815 0051中, 5.815是中國科學院圖書館圖書分類法, 0051是種次號
寫出已知文獻的書目信息獲取原文的三個步驟:判斷文獻類型、選擇檢索項查找ipac、更具所得信息借閱
5
《中國學術期刊全文資料庫》中,默認的檢索界面和默認的檢索欄位分別是:單邏輯界面和篇名/關鍵詞/文摘欄位或主題欄位
《中國學術期刊全文資料庫》提供的 文獻內容特徵檢索途徑有:篇名/關鍵詞/摘要
文獻外表特徵的途徑有:機構,中文刊名
查找上海大學師生2003年發表論文被《中國學術期刊全文資料庫》收錄情況,可選擇的俄檢索策略是:作者機構欄位:上海大學 並且 年份欄位:2003
《中國學術期刊全文資料庫》全文欄位主要適用於:課題包含的概念較多,通過篇名/關鍵詞/摘要欄位幾乎查不到什麼文獻
如果希望得到的文獻是國內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通過《中國學術期刊全文資料庫》的基金項目欄位進行檢索可能是較好的選擇
模糊匹配比較適用於輔助欄位,精確檢索比較適用於基本欄位
《中國學術期刊全文資料庫》的詞頻控制應在文摘、全文登欄位檢索所得的文獻量過大場合下使用。
《中國學術期刊全文資料庫》給出的檢索結果為題錄、文摘和全文三種形式。
《中國知識基礎設施工程》提供的《中國學術期刊全文資料庫》鏡像站和公網《中國知識基礎設施工程》的《中國學術期刊全文資料庫》的區別在於更新周期、檢索結果
使用其輔助欄位信息,查找《中國學術期刊全文資料庫》提供的原文,檢索策略為:作者欄位:王國征 * 關鍵詞欄位:民事訴訟法;作者欄位:王國征 * 機構欄位:青島大學法學院
《中國學術期刊全文資料庫》可實現欄位檢索、優先運算、在結果中檢索功能
《中國學術期刊全文資料庫》是以收錄國內學術類核心期刊和專業特色期刊為主的全文資料庫。
《中國學術期刊全文資料庫》 的分類專輯起著選擇檢索范圍的作用。
分類專輯每次能選擇多個專輯
《中國學術期刊全文資料庫》同一檢索文本框中可以輸入含有布爾邏輯算符的表達式
《中國學術期刊全文資料庫》單邏輯檢索和多邏輯檢索都可以實現通航四包含邏輯「或」和邏輯「與」的檢索策略
已知課題名稱,使用《中國學術期刊全文資料庫》查找相關文獻。一般選擇篇名、文摘等與文獻內容相關的欄位中查找
寫出擴展檢索所得的檢索策略的兩種方法:一增加專輯,改選全部文科專輯;二擴展概念,將策略改稱:(外語 + 英語 + 法語 + 日語)*(教育 + 教學 + 教法)
6
EBSCO資料庫的Advanced Search檢索界面可在不同文本框同時實現不同欄位的跨欄位檢索
在EBSCO資料庫中,算符*和?分別是右截詞和中間屏蔽運算符
在EBSCO資料庫中,位置算符不得與欄位算符和優先算符同時使用
在EBSCO資料庫中,算符N3表示算符兩側的兩個檢索詞之間最多可插入三個詞,且兩詞位置可以互換
EBSCO資料庫中表示欄位限定的格式是:欄位簡稱 檢索詞
以空格為分隔連續輸入兩個以上的單詞作為EBSCO的檢索詞,系統默認其效果相當於片語檢索
EBSCO系統是一種非出版商的信息中介公司主辦的;同時提供題錄、文摘和全文、包括多個資料庫
EBSCO的輔助檢索途徑有:出版物publications,圖片images,被引文獻cited reference
檢索EBSCO資料庫時,出現的檢索結果篇數過多,可使用:增加使用邏輯「與」,增加使用邏輯「非」
EBSCO資料庫游覽出版物文本框(browse publications)界面的默認狀態是按字母(alphabetic)游覽
EBSCO資料庫游覽出版物文本框(browse publications)界面的按學科(by subject& description)提供從專業名稱檢索系統包含的全部期刊
EBSCO資料庫既可以檢索文本也可以檢索圖像
在EBSCO資料庫中,AU、SU、TI和AB代表的欄位含義是:作者、主題詞、篇名和文摘
EBSCO資料庫檢索策略
AB「stock market」運用了欄位和片語算符
AU William, F*運用了欄位和截詞算符
Economic*W5 reform運用了截詞和位置算符
TI((china OR Chinese)and literature)運用了優先、邏輯和欄位算符
判斷
文獻檢索是一種相關性檢索,檢索結果與檢索人員的檢索技巧等有關
如果希望檢索結果中不僅同時含有所希望的檢索詞,而且檢索詞之間必須以指定的間隔和順序出現,則檢索詞間可以用位置算符組合
《中國學術期刊全文資料庫》的詞頻率控制應在文摘、全文登欄位檢索所得的文獻量過大場合下使用
D. 畢業論文檢測是不包括摘要、目錄,只檢測正文嗎檢測正文和檢測全文的重復率會不會不一樣
會,因為摘要,只要檢測也會重復,所以好多同學,只上傳摘要、正文和參考文獻,會把目錄、致謝詞去掉。
知網檢測,就是用一定的演算法將你的論文和知網資料庫中已收錄的論文進行對比,從而得出你論文中哪些部分涉嫌抄襲。目前的對比庫有:
中國學術期刊網路出版總庫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資料庫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資料庫
中國專利全文資料庫
互聯網資源
英文資料庫(涵蓋期刊、博碩、會議的英文數據以及德國Springer、英國Taylor&Francis期刊資料庫等)
港澳台學術文獻庫
優先出版文獻庫
互聯網文檔資源
關於學校查重率、相似率、抄襲率:
各個學校不一樣,全文重復率在30%一下(而有的學校,本科是20%)。每章重復率應該沒有要求,這個每個學校會出細則的,並且學校也出給出他們查重復率的地方——基本都是中國知網。具體打電話問老師,每界每個學校要求都不一樣
相關查重系統名詞的具體作用:
查重率的具體概念就是抄襲率,引用率,要用專業軟體來測試你的文章與別人論文的相似度,杜絕抄襲。基本就這意思。
一個是自寫率就是自己寫的
一個是復寫率就是你抄襲的
還有一個引用率就是那些被畫上引用符號的是合理的引用別人的資料
關於知網相關抽查規定:
有規定的,可以進行第一次修改,修改之後通過就可以答辯,如果第二次不通過就算結業,在之後4個月內還要交論文或者設計的。這個是在抄襲30%的基礎上的。 如果抄襲50%以上的話,直接結業 在之後4個月內還要交論文或者設計的。1.被認定為抄襲的本科畢業設計(論文),包括與他人已有論文、著作重復總字數比例在30%至50%(含50%)之間的,需經本人修改。修改後經過再次檢測合格後,方可參加學院答辯。再次檢測後仍不合格的,按結業處理。須在3 個月後提交改寫完成的畢業設計(論文),檢測合格後再參加答辯。2.被認定為抄襲的本科畢業設計(論文),且與他人已有論文、著作重復總字數比例超過50%的,直接按結業處理。須在4 個月後提交改寫的畢業設計(論文),檢測合格後再參加答辯。
修改重復率或抄襲率論文的經驗:
CNKI是連續的字數相同不能超過13個字,萬方是連續的字數相同不能超過15個字。否則就會標注出來,算進重復率。我們學校規定是CNKI檢測重復率不能超過30%.兩種資料庫檢測重復率會有結果上的誤差,一般CNKI會更嚴格一點,先在用萬方檢測一下,然後對照重復段落,句子反復修改一下,最後用CNKI檢測一下,就放心了。
現在是學生寫作畢業論文的關鍵時期,許多學生在論文寫作中要利用一些文獻資料,這樣就涉及到一個問題,如何應用別人的文獻資料,如何形成一個良好的學術規范,避免抄襲。這在現在是一個非常迫切的問題,但是我們許多同學缺乏嚴格的訓練,也不知道什麼情況下是抄襲,什麼情況下是引用別人的文章。在這里我想對這個問題作出一個簡單的討論。這僅僅只能算是個拋磚引玉而已,目的是想和大家一起討論這個話題。什麼是抄襲行為?簡單地說就是使用了別人的文字或觀點而不註明就是抄襲。「照抄別人的字句而沒有註明出處且用引號表示是別人的話,都構成抄襲。美國現代語言聯合會《論文作者手冊》對剽竊(或抄襲)的定義是:『剽竊是指在你的寫作中使用他人的觀點或表述而沒有恰當地註明出處。……這包括逐字復述、復制他人的寫作,或使用不屬於你自己的觀點而沒有給出恰當的引用。』可見,對論文而言,剽竊有兩種:一種是剽竊觀點,用了他人的觀點而不註明,讓人誤以為是你自己的觀點;一種是剽竊文字,照抄別人的文字表述而沒有註明出處且用引號,讓人誤以為是你自己的表述。當然,由於論文注重觀點的原創性,前者要比後者嚴重。至於普及性的文章卻有所不同,因為並不注重觀點的原創性,所以並不要求對來自別人的觀點一一註明,因此只看重文字表述是否剽竊。」那麼如何使用別人的文獻資料呢?美國哈佛大學在其相關的學生手冊中指出,「如果你的句子與原始資料在觀點和句子結構上都非常相似,並且結論與引語相近而非用自己的話重述,即使你註明出處,這也是抄襲。你不能僅僅簡單改變原始資料中的幾個詞語或者對其進行摘要總結,你必須用你自己的語言和句子結構徹底地重塑你的總結,要不就直接引用。」(引自哈佛大學的相關規定,該原文是我1年前看到的,現在找不到出處了)。可見,對別人的內容的使用必須進行全面的重寫,否則就有抄襲的嫌疑。但這里要避免胡亂拼湊和揉合。總之來說,我們必須尊重別人的智力成果,在文章中反映出哪些是你做的哪些是別人做的。當然現在做到這些還很難,但我想我們至少要有這個意識,因為在剽竊的概念里,除過強調未註明這點外,還強調不是成心的。我們許多人寫東西,正是因為不知道什麼是抄襲,如何避免抄襲才犯了錯誤,所以明確什麼是抄襲非常重要。從現實來看,我們的同學要寫一篇10000字左右的沒有任何抄襲嫌疑的畢業論文是很困難的,但是我們至少應該從主觀上盡可能的避免出現嚴重抄襲行為,逐步形成好的習慣。
在國內就是知網/paperpass/萬方這三大系統,這裡面的資源是不斷更新的,每一年畢業生的論文除有保密要求外的基本上都是收這三大系統收錄作為比對資源庫,所以你就可不能大意啊!!國內就是三大系統,知網/paperpass/萬方知網不對個人開放,paperpass及萬方對個人開放萬方不檢測互聯網及英文,知網及paperpass都檢測互聯網及英文。現在,所有學校對於碩士、博士畢業論文,必須通過論文檢測查重才能算合格過關。本科畢業生,大部分211工程重點大學,採取抽檢的方式對本科畢業論文進行檢測查重。抄襲或引用率過高,一經檢測查重查出超過百分之三十,後果相當嚴重。相似百分之五十以下,延期畢業,超過百分之五十者,取消學位。辛辛苦苦讀個大學,花了好幾萬,加上幾年時間,又面臨找工作,學位拿不到多傷心。但是,所有檢測系統都是機器,都有內在的檢測原理,我們只要了解了其中內在的檢測原理、系統演算法、規律,通過檢測報告反復修改,還是能成功通過檢測,輕松畢業的。
大概當今所有的研究生畢業論文都會經過中國知網的「學術不端檢測」,即便最後不被盲審。這個系統的初衷其實是很好的,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對即將踏入中國科研界的碩士研究生們一個警示作用:杜絕抄襲,踏實學問。但正所謂「世界萬物,有矛就有盾」的哲學觀,中國知網的這個「學術不端檢測系統」並不是完善的。原因有二,其一是目前的圖文識別技術還不夠先進;其二是目前的機器識別還達不到在含義識別上的智能化。求索閣一貫的觀點就是「戰略上蔑視,戰術上重視」和「知己知彼百戰百勝」。要破敵,必先知敵;要過學術檢測這一關,當然必先了解這一關的玄機。
一、查重原理
1、知網學位論文檢測為整篇上傳,格式對檢測結果可能會造成影響,需要將最終交稿格式提交檢測,將影響降到最小,此影響為幾十字的小段可能檢測不出。對於3萬字元以上文字較多的論文是可以忽略的。對比資料庫為:中國學術期刊網路出版總庫,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資料庫,中國重要報紙全文資料庫,中國專利全文資料庫,個人比對庫,其他比對庫。部分書籍不在知網庫,檢測不到。
2、上傳論文後,系統會自動檢測該論文的章節信息,如果有自動生成的目錄信息,那麼系統會將論文按章節分段檢測,否則會自動分段檢測。
3、有部分同學反映說自己在段落中明明引用或者抄襲了其他文獻的段落或句子,為什麼沒有檢測出來,這是正常的。中國知網對該套檢測系統的靈敏度設置了一個閥值,該閥值為5%,以段落計,低於5%的抄襲或引用是檢測不出來的,這種情況常見於大段落中的小句或者小概念。舉個例子:假如檢測段落1有10000字,那麼引用單篇文獻500字以下,是不會被檢測出來的。實際上這里也告訴同學們一個修改的方法,就是對段落抄襲千萬不要選一篇文章來引用,盡可能多的選擇多篇文獻,一篇截取幾句,這樣是不會被檢測出來的。
4、一篇論文的抄襲怎麼才會被檢測出來?知網論文檢測的條件是連續13個字相似或抄襲都會被紅字標注,但是必須滿足3裡面的前提條件:即你所引用或抄襲的A文獻文字總和在你的各個檢測段落中要達到5%。
1)知網查重時,黃色的文字是「引用」,紅色的文章是「涉嫌剽竊」。
(2)知網查重時,只查文字部分,「圖」、「mathtype編輯的公式」、「word域代碼」是不查的(要想知道知網到底查那些部分,可以「全選」——「復制」——「選擇性粘貼」——「只保留文字」)。建議公式用mathtype編輯,不要用word自帶的公式編輯器。
(3)word、excel編輯的「表」是可以查出來的。在某些被逼無奈的情況下,可以選擇把表截圖放到論文里邊去!作者親眼見過有同學自己編的系數,查出來居然跟人家重了,數據決定了系數還不能變,欲哭無淚……
(4)參考文獻的引用也是要算重復率的(包括在學校要求的X%以內)!所以引用人家文獻的時候最好用自己的話改寫一下。
(5)知網的查重是以「章」為基本單元的。比如「封面」、「摘要」、「緒論」都會作為單獨的一章,每一章出一個檢測結果,標明重復率。每一章有單獨的重復率,全文還有一個總的重復率。有些學校在規定論文是否通過查重時,不僅要求全文重復率不能超過多少,還對每章重復率也有要求。
(6)知網查重的確是以「連續13個字與別的文章重復」做為判斷依據的,跟之前網上一些作者說的情況一致。如果你能夠把論文改到任何一句與別的文章保證任意連續13個字都不一樣,知網是查不出來的。
(7)但是,如果你有一處地方超過13個字與別的文章重復,知網的伺服器都對這處地方的前後進行模糊搜索,那些僅僅是簡單的加了一些「的」、「在……時」、「但是」等詞語來隔斷13個字多數情況是會檢測出來的。這些模糊搜索有時候非常傻,可能會把一篇寫如何養豬的文章跟你的那篇寫建築的文章關聯到一起,說你涉嫌抄襲!遇到這種情況,你就自己」呵呵「吧!
(8)書、教材在知網的資料庫里是沒有的。但是,書的同學需要注意,你的那部分可能已經被別的文章抄過了,檢測的時候就重復了。這樣的情況經常出現,尤其是某些經典理論,用了上百年了,肯定有人寫過了!
當然,有些同學覺得用自己的話改寫一下就ok了。但現實情況是:這些經典理論用自己的話寫了也一樣有」標紅「的可能,因為這些經典的理論已經被人翻來覆去寫了N遍了!會不會」標紅「就看你人品了!作者查重時,曾出現過一段話用自己的語言翻來覆去改了三遍仍然」標紅「的情況,讓人哭笑不得。只能說作者當時人品衰得沒辦法了,但願現在發的這篇文章能攢些人品,以待來日!
(9)網路上的某些內容也是在知網的資料庫里的。比如:「網路文庫」、「道客巴巴」、「豆丁網」、「互動網路」、「網路」。作者查重的時候,甚至還遇到很多奇葩的網站,神馬「東方財富網博客」、「人大經濟論壇」。所以,選擇網上的內容時要慎重。
(10)外文文獻,知網資料庫里存儲較少。鼓勵大家多看外文文獻,多學習國外的先進科學知識、工程技術,翻譯過來,把它們應用到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論文中來!
(11)建議各位學校查重前,在網上先自費查一遍。檢測報告會對重復的地方」標紅「,先修改一遍。
(12)檢測一遍修改完成後,同學們不要掉以輕心。因為知網查重最變態、最令人憤怒的地方來了:第一次查重沒有「標紅」的地方,第二遍可能會出現「標紅」,說你是抄襲。捨得花錢的話,在網上花錢再查一遍,直到低於學校要求的重復率。
(13)網上現在常用的查重有」萬方「、」知網「、」paperpass「,paperpass最松,萬方居中,知網最嚴。
萬方的資料庫不全,查出來重復率會低於知網5%,知網是以」連續13個字一樣「就算重復,所以查出來重復率較高!
最好選擇用萬方先預查,改完的通過率一般較高。
1、如果是引用,在引用標號後,不要輕易使用句號,如果寫了句號,句號後面的就是剽竊了(盡管自已認為是引用),所以,引用沒有結束前,盡量使用分號。有些人將引用的上標放在了句號後面,這是不對的,應該在句號之前。
2、可以將文字轉換為表格,將表格邊框隱藏。
3、如果你看的外文的多,由外文自己翻譯過來引用的,個人認為,不需要章節附註,就可以當做自己的,因為查重的資料庫只是字元的匹配,無法做到中文和英文的匹配。
4、查重是一個匹配的過程,是以句為單位,如果一句話重復了,就很容易判定重復了,所以:的確是經典的句子,就用上標的章節附註的方式,在參考文獻中表達出來,或者是用:原文章作者《名字》和引號的方式,將引用的內容框出來。引號內的東西,系統會識別為引用如果是一般的引用,就採用羅嗦法,將原句中省略的主語、謂語、等等添加全,反正哪怕多一個字,就是勝利,也可以採用橫刀法,將一些句子的成分,去除,用一些代詞替代。或者是用洋鬼子法,將原文中的洋名,是中文的,就直接用英文,是英文的直接用中文,或是哦中文的全姓名,就用中文的名,如果是中文的名,就找齊了,替換成中文的姓名。故意在一些縮寫的英文邊上,加上(注釋)(畫蛇添足法),總之,將每句話都可以變化一下,哪怕增加一個字或減少一個字,都是勝利了。特別注意標點符號,變化變化,將英文的復合句,變成兩個或多個單句,等等,自己靈活掌握。因為真正寫一篇論文,很罕見地都是自己的,幾乎不可能,但大量引用別人的東西,說明你的綜合能力強,你已經閱讀了大量的資料,這就是一個過程,一個學習、總結的過程。所有的一切,千萬別在版面上讓導師責難,這是最劃不來的。導師最討厭版面不規范的,因為他只負責內容,但又不忍心因為版面問題自己的弟子被轟出來。
5、下面這一條我傻妞試過的,決對牛B:將別人的文字和部分你自己的文字,選中,復制(成為塊,長方形),另外在桌面建一個空文件,將內容,復制到文件中,存檔,關閉。將這個文件的圖標選中,復制,在你的正文中的位置上,直接黏貼,就變成了圖片了,不能編輯的。這個操作事實上是將內容的文件作為一個對象插入的,所以是圖片。這個操作事實上是將內容的文件作為一個對象插入的。所以是圖片。
結論:本文的寫作純屬作者個人理解、心得體會,不能保證全文100%的准確性,有人因為採用了本篇文章中的某些方法而論文沒通過學校檢測,作者概不負責。本文是為了讓廣大同學了解知網查重的一些特點,而不是鼓勵大家抄襲他人文章,建議大家自己寫作,支持原創!祝各位同學順利畢業,大好的工作、大把的妹紙在前方等著你,騷年!師兄只能幫你倒這兒了
特別需要注意的問題:
面總結幾個常見問題:
一、有些書籍的年份久遠,知網等檢測系統沒有收錄這些材料,大段大段的是不是很安全?也有同學認為,資料庫大多是往屆學生論文和期刊的文章,書本和政府工作報告等暫未入庫,直接抄書一般也不會「中招」。
答:這些做是存在風險的。第一,雖然中國知網沒有收錄書籍,但是可能存在a同學或者老師,他同樣也抄了同樣的內容,並且已經將其抄書的論文發表了,中國知網能資料庫全文收錄a的文章,那麼你再抄同樣的內容,在進行論文檢測的時候,很可能指向a的文章,將會被認定為抄襲。
「但如果所抄書本,前幾年有人抄過,還是會被測到,因此大家會選擇最近兩年出版的新書來抄。」但是,新書也可能存在抄別人或者被別人抄的現象。另外,在論文評審的時候,評審專家的經驗和理論水平比較豐富,你大段的引用可能被這些老專家們發現,到時候結果就很悲催了!
二、現在有些網頁上也有很多相關材料,撰寫論文能不能復制上面的內容?比如網路文庫、豆丁?」。
答:也是很危險的。網頁很大程度上來源於期刊網,不少文章是摘抄期刊網上的文章,通過n篇論文粘貼復制而成。另外有些資料庫已經將互聯網網頁作為資料庫的組成部分之一。
連續13個字相同,就能檢測出來你可以把原文的內容,用新的文字表達出來,意思相似就可以了,最好用聯想法,就是看一遍用自己的語敘述出來,但要做到專業性,就是同義詞盡量用專業術語代替,要做到字不同意思相同。例如主動句改成被動句,句式換了,用同意詞或是用專業術語代替等等。還要注意論文框架。
降低抄襲率率的方法:
1劃分多的小段落來降低抄襲率。
2.很多書籍是沒有包含在檢測資料庫中的,比如論著。可摘抄
3.章節變換不可能降低復制率
4.論文中參考文獻的引用符號,但是在抄襲檢測軟體中,例如一篇文章有5000字,文章的1%就是50字,如果抄襲了多於50,即使加了參考文獻,也會被判定為抄襲。
只要多於20單位的字數匹配一致,就被認定為抄襲
修改方法:
首先是詞語變化。文章中的專業詞彙可以保留,盡量變換同義詞;其次,改變文中的描述方式,例如倒裝句、被動句、主動句;打亂段落的順序,抄襲原文時分割段落,並重組。
知網查重是以句子為單位的。即將文章以句子為單位進行分割,然後與知網資料庫中的論文逐句對比,若其中有主要內容相同(即實詞,如名詞、動詞、專業詞彙等),則標紅。若一個段落中出現大量標紅的句子,則計算在論文重復率中。按照我自己的經驗,避免查重最好的辦法,就是把別人論文中的相關段落改成用自己的語言寫出來。比如調換句子之間的順序,更重要的是改變句子主謂賓的結構。按照這樣的方法,我的論文重復率大概在3%左右,沒有任何問題。希望可以幫到你!是這樣的。因為基本上都是以句子為單位的。不過從現在掌握的情況來看,實際上是針對每段的內容,將該段的所有句子打散,然後逐句對比查重。比如說你的論文中的一段有A、B、C、D四句話,資料庫中一篇文章的一段中有E、F、G、H四句話。那麼比較的時候,應該是A、B、C、D分別於E、F、G、H比較,笨一點說,就是比較16次。這樣的話,單純改動句子順序就不好用了,必須改變句子結構才可以。
一、各個資料庫論文檢測系統的比較和選擇
眾所周知,資料庫有三駕馬車:中國知網(cnki)、萬方、paperpass;一般高校碩士、博士畢業論文都用的是知網論文檢測系統(本科畢業論文我不太清楚,不過80%應該用的也是知網論文查重系統),因為知網是全國學位論文和期刊論文收錄最齊全,勢力最強大的一種資料庫,萬方其次,paperpass的就比較糟糕,不值得一提了,收錄量比較少。一般資料庫的收錄程序是這樣的,各個資料庫去高校聯絡本校畢業論文資源,基本上是幾家資料庫壟斷的,給知網就不會給萬方,給萬方就不會給知網,因為知網勢力強大,提供的優惠多,所以絕大多數高校都是將資源提交給了知網,我為什麼要說這個呢,很多同學檢測論文抄襲的時候,不知道是選擇知網還是萬方或者paperpass,知網是有絕對的權威性和壟斷性,跟學校檢測的結果是一致的,所以才敢這么牛氣,要價這么高,不過我還聽說,價格高是因為知網一次只能檢測5000字,所以一篇碩士有2-3萬次,需要提交好多次才能檢測完,到底是不是這樣我也沒有得到證實。
查重通過必須滿足裡面的前提條件:即你所引用或抄襲的A文獻文字總和在你的各個檢測段落中要達到5%。如果13個字里有一半相似,會算一半疑似相似,所以一定要變換句式,用專業術語代替,要改的仔細徹底,切記,切記。
知網檢測范圍:
中國學術期刊網路出版總庫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
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
全文資料庫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資料庫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資料庫中國專利全文資料庫
互聯網資源英文資料庫(涵蓋期刊、博碩、會議的英文數據以及德國Springer、英國Taylor&Francis 期刊資料庫等)優先出版文獻庫港澳台學術文獻庫互聯網文檔資源
知網系統計算標准詳細說明:
1.看了一下這個系統的介紹,有個疑問,這套系統對於文字復制鑒別還是不錯的,但對於其他方面的內容呢,比如數據,圖表,能檢出來嗎?檢不出來的話不還是沒什麼用嗎?
學術不端的各種行為中,文字復制是最為普遍和嚴重的,目前本檢測系統對文字復制的檢測已經達到相當高的水平,對於圖表、公式、數據的抄襲和篡改等行為的檢測,目前正在研發當中,且取得了比較大的進展,歡迎各位繼續關注本檢測系統的進展並多提批評性及建設性意見和建議。
2.按照這個系統39%以下的都是顯示黃色,那麼是否意味著在可容忍的限度內呢?最近看到對上海大學某教師的國家社科基金課題被撤消的消息,原因是其發表的兩篇論文有抄襲行為,分別佔到25%和30%.請明示超過多少算是警戒線?
百分比只是描述檢測文獻中重合文字所佔的比例大小程度,並不是指該文獻的抄襲嚴重程度。只能這么說,百分比越大,重合字數越多,存在抄襲的可能性越大。是否屬於抄襲及抄襲的嚴重程度需由專家審查後決定。
3.如何防止學位論文學術不端行為檢測系統成為個人報復的平台?
這也是我們在認真考慮的事情,目前這套檢測系統還只是在機構一級用戶使用。我們制定了一套嚴格的管理流程。同時,在技術上,我們也採取了多種手段來最大可能的防止惡意行為,包括一系列嚴格的身份認證,日誌記錄等。
4.最小檢測單位是句子,那麼在每句話里改動一兩個字就檢測不出來了么?
我們對句子也有相應的處理,有一個句子相似性的演算法。並不是句子完全一樣才判斷為相同。句子有句子級的相似演算法,段落有段落級的相似演算法,計算一篇文獻,一段話是否與其他文獻文字相似,是在此基礎上綜合得出的。
5.如果是從相關書籍上摘下來的原話,但是此話已經被資料庫中的相關文獻也抄了進去,也就是說前面的文章也從相關書籍上摘了相同的話,但是我的論文中標注的這段話來自相關的書籍,這個算不算學術抄襲?
檢測系統不下結論,是不是抄襲最後還有人工審查這一關,所以,如果是您描述的這種情況,專家會有相應判斷。我們的系統只是提供各種線索和依據,讓人能夠快速掌握檢測文獻的信息。
6.知網檢測系統的權威性?
學術不端文獻檢測系統並不下結論,即檢測系統並不對檢測文獻定性,只是將檢測文獻中與其他已發表文獻中的雷同部分陳列出來,列出客觀事實,而這篇檢測文獻是否屬於學術不端,需專家做最後的審查確認。
免費的論文檢測系統一般是由個人或其它公司開發,因為系統沒有被高校所採納,所以就算檢測結果比收費的系統准也不能成為權威。
至於這兩種系統檢測結果有多大的區別,就很難說了,因為知網的論文檢測系統有國家的扶持,論文對比庫比較全面,檢測出來的抄襲率一般比其它的高,當然也不是絕對的。
論文查重,參考文獻引用的內容還算嗎?在萬方上查重,出現的綠字,就是引用參考文獻的內容,在論文查重時,算重復率嗎?
要看你索引的字數以及你們學校的規定。索引的字數不要太多,最好不要大段大段的引用,而且也得看你們學校的規定,有的學校查重的時候只看抄襲率,有時你引用自己的也算抄襲,的確很無奈。有的學校查重的時候會看你引文的出處,如果有出處,那麼就不算了。所以最關鍵的還是要看學校會「怎麼辦」。
,知網查重時很少會根據你的參考文獻而去排除你抄襲的引文,也就是說,你所引用的文字,在知網上還是算重復率的,所以你要麼少引用,要麼把引用的加以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