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結業考試提綱
㈠ 生物地理結業考試 復習提綱和重點
第一單元:生物和生物圈
1、科學探究一般包括的環節:
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交流
2、生物的特徵
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絕大多數植物通過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自養);動物則從外界獲取現成的營養(異養)。
2)生物能進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體內的廢物。
動物排出廢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氣體、排尿。
植物排出廢物的方式:落葉。
4)生物能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應激性。例:斑馬發現敵害後迅速奔逃。含羞草對刺激的反應。
5)生物能生長和繁殖。
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3、生物圈的范圍: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4、生物圈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條件:營養物質、陽光、空氣和水、適宜的溫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間。
5、影響生物的生存的環境因素:
非生物因素:光、溫度、水分等;生物因素:影響某種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例:七星瓢蟲捕食蚜蟲,是捕食關系。稻田裡雜草和水稻爭奪陽光,屬競爭關系。螞蟻、蜜蜂家庭成員之間分工合作。
6、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1)生物對環境的適應舉例:荒漠中的駱駝,尿液非常少;駱駝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長很多;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樹等。
2)生物對環境的影響:蚯蚓在土壤中活動,可以使土壤疏鬆,其糞便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風固沙等都屬於生物影響環境。
7、生態系統的概念和組成
概念:在一定地域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整體叫做生態系統。
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陽光、水、空氣、溫度等
8、食物鏈和食物網:
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關系,主要是吃與被吃的關系,這樣就形成了食物鏈。食物鏈彼此交錯連接,就形成了食物網。
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和能量就是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的,有毒物質也會通過食物鏈不斷積累。
寫食物鏈時注意:只能以生產者開始,以最高層消費者結束。
9、列舉不同的生態系統:
森林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淡水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等,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
第二單元
10、利用顯微鏡觀察裝片
①目鏡看到的是倒像。例:在顯微鏡視野中看到一個「d」,那麼在透明紙上寫的是「p」。
②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是物鏡和目鏡放大倍數的乘積。10X30=300
③在視野看到物像偏左下方,標本應朝左下方移動物像才能移到中央。
④ 區分污點的位置:移動裝片,污點跟著移動,污點在裝片上;轉動目鏡,污點跟著移動,污點在目鏡上;移動裝片和目鏡,污點都不動,則污點在物鏡上。
11、細胞是生物生命活動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位。細胞的基本結構和功能
①細胞膜—保護細胞內部結構,控制細胞內外物質的進出。
②細胞質—活細胞的細胞質具有流動性,有利於細胞與外界環境之間進行物質交換。
③細胞核—在生物遺傳中具有重要作用。細胞核內含有遺傳物質。
④細胞壁—支持和保護作用
12、植物細胞特有的結構:細胞壁、葉綠體和液泡。
13、洋蔥表皮細胞裝片的製作和觀察
製作步驟:(1)先在潔凈的載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2)用鑷子從鱗片葉的內面撕下一小塊透明的薄膜。(3)把撕下的薄膜放在載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針輕輕地把它展平。(4)用鑷子夾住一塊蓋玻片一側的邊緣,將它的另一側先接觸水滴,然後輕輕地放平,蓋在薄膜上,可減少氣泡產生。(5)碘液染色。(6)低倍顯微鏡下觀察
14、口腔上皮細胞裝片的製作和觀察
(1)在潔凈的載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鹽水。(2)用涼開水把口漱凈,用牙簽從口腔腮壁處輕輕刮幾下,(3)把牙簽上附著的一些碎屑放在載玻片的生理鹽水滴中塗幾下。(4)蓋上蓋玻片。(5)碘液染色。(6)低倍顯微鏡下觀察。
15、細胞膜的功能:讓有用的物質進入細胞,把其他物質擋在細胞外面,同時,還能把細胞內產生的廢物排到細胞外。
16、線粒體和葉綠體是細胞里的能量轉換器
葉綠體:將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儲存在它所製造的有機物中。
線粒體:將有機物中的化學能釋放出來,供細胞利用。
17、細胞核在生物遺傳中的作用
細胞的控制中心是細胞核。細胞核中有染色體,染色體中有DNA,DNA上有遺傳信息。
18、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分裂時,細胞核先由一個分成兩個,隨後,細胞質分成兩份,每份各含有一個細胞核。最後,在原來的細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細胞膜,植物細胞還形成新的細胞壁。於是,一個細胞就分裂成為兩個細胞。
19、細胞分化形成組織。
植物的四大組織:分生組織、保護組織、營養組織、輸導組織
人體的四大組織:上皮組織、神經組織、結締組織、肌肉組織
20、人體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系統→人體
21、植物體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植物體無系統)
22、綠色開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根、莖、葉(屬於營養器官)、花、果實、種子(屬於生殖器官)
23、只有一個細胞的生物體
酵母菌、草履蟲、衣藻、眼蟲、變形蟲等都是單細胞生物,能獨立生活,有一切生理活動。
赤潮形成的原因:水體富營養化,單細胞生物大量繁殖。
24、病毒的形態結構和生命活動的特點
(1)種類:按寄生細胞分為動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細菌病毒(噬菌體)
(2)結構:有蛋白質外殼和遺傳物質(核酸)組成。沒有細胞結構。
生活:必須寄生
在活細胞中。第三單元
27、區分常見的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
藻類植物:大都生活在水中,能進行光合作用,無根、莖、葉的分化。
常見的藻類植物:水綿、衣藻、海帶、紫菜。
苔蘚植物:大都生活在潮濕的陸地環境中,有莖、葉,根為假根,葉只有一層細胞,沒有輸導組織的分化,可作為監測空氣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常見的苔蘚植物:葫蘆蘚、牆蘚。
蕨類植物:大都生活中潮濕環境中,具根、莖、葉,有輸導組織。
常見蕨類植物:腎蕨、卷柏、滿江紅。
28、區分常見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裸子植物:種子是裸露的,外面沒有果皮包被。如:松、杉、柏、銀杏、蘇鐵等等。
被子植物:種子外面有果皮包被。如:桃、大豆、水稻、玫瑰等等。
29、種子的主要結構(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的異同點)
相同點
不同點
菜豆種子
有種皮和胚
無胚乳,營養物質貯藏在子葉里。子葉兩片。
玉米種子
有種皮和胚
有胚乳,營養物質貯藏在胚乳里。子葉一片。
在玉米剖面上滴一滴碘液,胚乳被染成藍色
30、種子萌發的條件
自身條件:種子必須是完整的,而且胚必須是活的、不在休眠期
外界條件: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氣
31、種子萌發的過程:先吸收水分(運輸營養物質的需要),胚根突破種皮,形成根,胚軸伸長,胚芽發育成莖和葉。
32、植株的生長:
1)幼根的生長:分生區細胞的分裂增加數量和伸長區細胞的長大增大體積
2)枝條是由芽發育成的。
3)植株發育所需營養:水、無機鹽和有機物。
含氮無機鹽:促進枝葉的生長。含磷無機鹽:促進果實的生成
含鉀無機鹽:促進莖的生長
(了解如何設計實驗證明植物需要含氮的無機鹽)
33、桃花的結構:花柄、萼片、花瓣、雌蕊(柱頭、花柱、子房)、雄蕊(花葯、花絲)。
34、果實和種子的形成
傳粉:花粉從花葯落到雌蕊柱頭上的過程,叫做傳粉。
雙受精:花粉落到柱頭上後,在柱頭上黏液的刺激下開始萌發,長出花粉管。花粉管穿過花柱,進入子房,一直到達胚珠。花粉管中的精子隨著花粉管的伸長而向下移動,最終進入胚珠內部。胚珠內有卵細胞,與精子結合,形成受精卵,極核與精子結合形成受精極核
果實和種子的形成: 花瓣、雄蕊、柱頭和花柱→凋落
子房→果實子房壁→果皮胚珠→種子珠被→種皮
受精卵→胚受精極核→胚乳
35、根適於吸水的特點:根吸水的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區。成熟區生有大量的根毛。
導管的功能:運輸水分和無機鹽。
水是由導管從下往上運輸,營養物質由篩管從上往下運輸。
36、蒸騰作用:氣孔是植物蒸騰失水的門戶,也是氣體交換的窗口。氣孔由一對保衛細胞組成。
蒸騰作用的意義:促進植物體對水分的吸收;促進植物體對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降溫。
37、光合作用:
①條件:光能、葉綠體原料:二氧化碳、水產物:有機物、氧氣
光能
②公式:二氧化碳+水有機物+氧氣
葉綠體 (儲存能量)
③光合作用原理在生產上的應用:合理密植、增加光照、提高二氧化碳濃度等
④「綠葉在光下製造有機物」的實驗步驟是:暗處理(耗盡葉中有機物);部分遮光;光照數小時後隔水加熱(用酒精脫去葉綠素);清水漂洗,滴加碘液,結果:遮光部分不變藍,見光部分變藍證明:綠葉在光下製造澱粉
38、植物的呼吸作用
①概念:植物細胞利用氧,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並且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給生命活動的需要,這個過程叫做植物的呼吸作用。呼吸作用主要是在線粒體內進行的。
②公式:有機物+氧氣二氧化碳+水+能量
(儲存能量)
③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徵。二氧化碳有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的特性。
④呼吸作用原理在生產中的應用:保存蔬果:適當低溫、充入氮氣或二氧化碳;保存種子時要曬干、低溫、充氣;鬆土、排澇可促進根系呼吸;適當加大晝夜溫差,降低呼吸作用,可提高作物產量
第四單元
39現代類人猿和人類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40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
男性:睾丸——產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女性:卵巢——產生卵細胞,分泌雌性激素
子宮——胚胎發育的場所,胎兒與母體物質交換的場所是胎盤
輸卵管——受精的場所
41青春期的身體變化
(1)身高突增,神經系統以及心臟和肺等器官功能也明顯增強。
(2)性器官迅速發育:男孩出現遺精,女孩會來月經。
42人體需要的主要營養物質
六類營養物質:糖類、脂肪、蛋白質、水、無機鹽和維生素。
水:約占體重60%-70%
無機鹽:鈣——兒童缺鈣易患佝僂病(雞胸、X形或O形腿),牛奶
中老年人,易患骨質疏鬆症。
磷——厭食、貧血、肌無力、骨痛
鐵——缺鐵性貧血(乏力、頭暈)動物肝臟、菠菜
碘——地方性甲狀腺腫、兒童的智力和體格發育出現障礙海帶、紫菜、碘鹽
鋅——生長發育不良、味沉發生障礙
維生素A——皮膚乾燥,夜盲症,乾眼症魚肝油、動物肝臟
維生素B1——神經炎,腳氣病,消化不良,食慾不振
維生素C——壞血病,抵抗力下降、牙齦出血桔子
維生素D——佝僂病、骨質疏鬆症牛奶等
44人體消化系統的組成:
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十二指腸)→大腸→肛門
消化腺:唾液腺——唾液澱粉酶肝臟——膽汁(將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
胃腺——胃蛋白酶胰腺、腸腺——含有消化糖類、蛋白質和脂肪的酶
45食物的消化和營養物質的吸收過程
從口腔開始,口腔的唾液澱粉酶將澱粉轉化成麥芽糖,胃中的胃液初步消化蛋白質,小腸中有腸液、胰液、膽汁,消化糖類、蛋白質和脂肪。蛋白質分解成氨基酸,澱粉分解成葡萄糖。
澱粉麥芽糖葡萄糖;脂肪甘油和脂肪酸
蛋白質初步產物氨基酸
食物在消化道內經過消化,最終分解成葡萄糖,氨基酸等能夠被人體吸收的營養物質。小腸是人體吸收營養物質的主要器官,各種營養物質在小腸等處被吸收後,隨著內壁血管中的血液運往全身。胃能吸收水、無機鹽和酒精。大腸吸收少量水、無機鹽和部分維生素。
口腔
糖類開始消化的地方
唾液澱粉酶
胃
蛋白質開始消化的地方
胃蛋白酶
小腸
糖類、蛋白質、脂肪都能消化
消化糖類、脂肪、蛋白質的酶
46關注食品安全
①應當關注食品包裝上有關營養成分,是否有添加劑,生產日期,保質期,生產廠家和廠家地址等內容。
②根據生產日期和保質期推算有沒有過期。
③購買蔬菜時,要看蔬菜的顏色是否新鮮,用手摸一摸是否硬挺,購買魚肉時,看顏色是否有光澤,聞聞氣味,買肉時還要看是否蓋有檢疫部門的印章。
47人體呼吸系統的組成
呼吸系統由呼吸道和肺組成的。
呼吸系統中的鼻、咽、喉、氣管、支氣管,是氣體進出肺的通道,叫做呼吸道。是氣體進出的通道,使進入肺的氣體變得溫暖、濕潤、清潔。
鼻是呼吸道的起始位置,喉是呼吸的通道,也是發聲的器官。肺是呼吸系統的主要器官。
47.肺泡與血液的氣體交換:
吸氣時膈肌收縮,胸腔上下徑增大,肋間肌收縮,胸腔前後徑、左右徑增大,肺擴張,肺內氣壓小於外界氣壓,氣體由外界進入。呼氣則相反。
吸氣和呼氣末時肺內氣壓等於外界氣壓。
呼出的氣體中,氧氣的含量減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
氣體交換是通過氣體擴散實現的。
48血液的成分和功能
血液是由血漿和血細胞組成的。
(1)血漿(形態):血液分層後,上層淡黃色的透明液體。
(功能):運載血細胞,運輸維持人體生命活動所需的物質和體內產生的廢物等。
(2)血細胞:包括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
A.紅細胞:(形態)兩面凹的圓餅狀。成熟的紅細胞無細胞核。
(特性)血紅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與氧結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與氧分離。
(功能):有運輸氧的功能。
B.白細胞:(形態):有細胞核,成圓球狀。功能:防禦和保護作用
特性:白細胞能穿過毛細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將病菌包圍,吞噬
C.血小板:形態:形狀不規則,無細胞核。功能: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49三種血管的結構和功能
血管種類
概念和功能
管壁
動脈
送血離心
管壁厚,彈性大,管內血液流速快
靜脈
送血回心
管壁薄,彈性小,管內血液流慢
毛細血管
連通於最少的動脈與靜脈之間的血管,血液和細胞間物質交換的場所
管壁薄,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管內血液流速最慢
50心臟的結構和功能(P68圖)
心臟壁主要由心肌構成,心臟有左心房、右心房和左心室、右心室四個腔,主動脈連左心室,肺動脈連右心室,上下腔靜脈連右心房,肺靜脈連左心房,房室瓣和動脈瓣的作用保證血液只能沿一定的方向流動,而不能倒流。
51人體的體循環和肺循環(P70圖)
體循環:左心室主動脈各級動脈全身毛細血管網各級靜脈上下腔靜脈右心房(使動脈血變成靜脈血)
肺循環:右心室肺動脈肺部毛細血管網肺靜脈左心房(使靜脈血變成動脈血)
52區別動脈血和靜脈血
動脈血:含氧豐富,顏色鮮紅。
靜脈血:含氧較少,顏色暗紅。
53輸血、血型和無償獻血
輸血時候,應以輸入同型血為原則。O型血是萬能輸血者,AB型血是萬能受血者。
從1998年起,我國實行無償獻血制度,提倡18~55周歲的健康公民自願獻血。健康成年人每次獻血200~300毫升不會影響身體。
54人體泌尿系統的組成:腎臟(產生尿液)、輸尿管、膀胱(暫存尿液)、尿道
55尿液的形成和排出過程。
尿液的形成:腎單位是腎臟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由腎小球、腎小囊和腎小管組成。
尿液的形成主要經過濾過和重吸收兩個連續過程。當血液流經腎小球和腎小囊壁時,除血細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質外,血漿中的一部分水、無機鹽、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質都可以經腎小球過濾到腎小囊中。腎小囊中的液體稱為原尿。人體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約150升。
當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無機鹽等被腎小管重新吸收,並且進入包繞在腎小管外面的毛細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和無機鹽、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人體每天排出的尿液約為1.5升。
尿的排出:腎臟中形成的尿液經輸尿管流入膀胱暫時儲存,當膀胱內的尿液儲存到一定量人就會產生尿意,進行排尿,尿液經尿道排出體外。
排尿不僅可以排出廢物,還對調節體內水和無機鹽的平衡,維持組織細胞的正常生理功能有作用。
如果尿液中有蛋白質、血細胞,是腎小球出現問題,尿液中有葡萄糖則可能是腎小管出現病變。
56.眼球的結構和視覺的形成:
與視覺形成有關的主要結構是:角膜、虹膜、晶狀體、玻璃體、視網膜。
瞳孔:調節進入眼球光線強弱;晶狀體的作用:折射光線、使像成在視網膜上
視覺的形成:外界物體反射來的光線,經角膜、瞳孔、晶狀體和玻璃體,並經過晶狀體等的折射,最終落在視網膜上形成一個物像。視網膜上的感光細胞將圖像信息通過視覺神經傳給大腦皮層的視覺中樞,就形成了視覺。
假性近視是由於睫狀肌長時間收縮,晶狀體曲度過大,導致近處物體形成的物像落在視網膜前方,真性近視是由於眼球前後徑過長造成。可配戴凹透鏡矯正。
聽覺的形成:外界聲波經過外耳道傳到鼓膜,引起鼓膜震動,通過聽小骨傳到耳蝸內聽覺感受器,產生神經沖動,經聽覺神經到大腦皮層聽覺中樞,形成聽覺。
57.神經系統的組成和功能:
神經元是構成神經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具有接受刺激、產生興奮、傳導興奮的作用。58.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和反射弧的結構:
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結構基礎是反射弧,
反射:人體通過神經系統,對外界或內部的各種刺激所發生的有規律的反應。
反射弧的結構: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
反射的種類:
簡單的反射——生來就有的,如:縮手、眨眼、排尿、膝跳等反射。
復雜的反射——人類通過生活經驗的積累,逐步形成的,如:望梅止渴、談梅分泌唾液等。談梅止渴等與語言文字有關的反射是人類所特有的。
59.人體內幾種激素的作用:
外分泌腺:有導管唾液腺、汗腺
內分泌腺:直接進入血液循環垂體、甲狀腺、胸腺、胰島和性腺
(2)激素:由內分泌腺的腺細胞所分泌的,對身體有特殊調節作用的微量化學物質。
內分泌腺
分泌激素
作用
症狀
甲狀腺
甲狀腺激素
中樞神經系統的發育和功能,提高神經系統的興奮性。
呆小症、甲亢、地方性甲狀腺腫
垂體
生長激素
促進骨的發育,調節生長發育。
侏儒症、巨人症和肢端肥大症
胰島
胰島素
調節糖代謝,降低血糖濃度。
糖尿病、低血糖症狀
60.人類活動對生物的影響:
(1)亂砍濫伐,開墾草原,使生態環境遭受嚴重破壞,水土流失加重,還會引起沙塵暴。
(2)空氣污染會形成酸雨。
(3)水污染會破壞水域生態系統。
(4)外來物種入侵會嚴重危害本地生物。
(5)人類活動也會改善生態環境。
第五單元
動物按有無脊柱,可分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兩大類。動物已知150萬種,其中昆蟲100萬多種,是種類最多的類群。
61.魚類:靠尾部的擺動和鰭的協調游泳,軀幹部和尾部的擺動產生前進的動力,胸鰭、腹鰭和背鰭維持魚的平衡,尾鰭控制運動的方向;鰓是魚的呼吸器官,鰓絲密布毛細血管,可吸收溶解在水中的氧氣。卵生。變溫動物。
腔腸動物:有口無肛門。如:海葵、海蜇、珊瑚蟲等
軟體動物:身體柔軟靠貝殼來保護。如:章魚、烏賊、河蚌、田螺等
甲殼動物:體表長有較硬的甲。如:蝦、蟹、水蚤等
62.蚯蚓:1、生活在富含腐殖質的濕潤的土壤中。2、以植物枯葉、朽根等為食。3、通過肌肉和剛毛的配合使身體蠕動(在粗糙紙上比玻璃板運動快);身體分節使軀體的運動更靈活。4、靠可以分泌黏液、始終保持濕潤的體壁來呼吸。5、是環節動物,此類還有沙蠶、水蛭等
63.哺乳動物的主要特徵:
體表被毛;牙齒有門齒、犬齒、臼齒的分化;體腔內有膈;用肺呼吸;心臟有四腔;體溫恆定;大腦發達;多為胎生、哺乳。
兔與植食性相適應的特點:門齒(切斷食物)、臼齒(磨碎食物)發達,無犬齒(撕裂食物),盲腸發達。
64.空中飛行的動物:
①鳥:1、身體成流線型,前肢特化為翼,有羽毛;2、消化系統發達,直腸短,食物殘渣很快排出。3、胸骨具有龍骨突,便於著生發達的胸肌。4、有發達的氣囊,減輕體重,雙重呼吸,提高氣體交換效率。5、心臟發達,心率快。5、體溫高而恆定。
②昆蟲:1、特徵:身體分頭、胸、腹三部分,翅和足都生在胸部。2、外骨骼的作用:支持、保護內部柔軟器官,防止體內水分蒸發。3、昆蟲是無脊椎動物中唯一會飛的,飛行擴大活動范圍,有利於覓食、繁殖。
③節肢動物:1、特徵:身體由許多體節組成,體表由外骨骼,足和觸角分節。2、如:所有昆蟲、蜘蛛、蜈蚣、蝦、蟹等
兩棲動物: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成體營水陸兩棲生活,用肺呼吸,用皮膚輔助呼吸,變態發育。如:青蛙、蟾蜍等。
65.骨胳肌的結構和特性:
結構:肌腱:骨骼肌兩端較細呈乳白色的部分,一組肌肉總附著在兩塊不同的骨上。
肌腹:中間較粗的部分
特性:肌肉無論受到哪種刺激(包括由神經傳來的興奮)都會發生收縮,停止刺激,肌肉舒張。
關節包括關節頭、關節窩、關節軟骨、關節囊和關節腔。
使關節牢固的結構:關節囊,及關節內外的韌帶;
使關節靈活的結構:關節軟骨(減少摩擦,緩沖震動)、關節囊分泌的滑液
66.按照行為的獲得方式可分為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1)先天性行為:是動物生來就有的,由動物體的遺傳物質所決定的行為。如蜜蜂采蜜,失去幼仔的母雞撫育小貓。
(2)學習行為:是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環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而獲得的行為,稱學習行為,如鸚鵡學舌,小狗算數,猴做花樣表演。
社會行為的特徵:群體中有明確的分工合作,有的還有等級制度
群體中的信息交流方式有動作、聲音、氣味等。蝶蛾類昆蟲可用性外激素通訊。
67.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維持生態平衡(2)促進生態系統物質循環(3)幫助植物傳粉,傳播種子
生物反應器:利用生物做生產車間,生產人類所需的物質,具有成本低、效率高、設備簡單、減少污染等優點。
仿生:飛機——鳥的飛翔薄殼技術——烏龜的背甲 雷達——蝙蝠的回聲定位
熒光燈——螢火蟲的發光原理宇航服——長頸鹿的脖子
第六單元
68.細菌的形態結構和生殖方式
培養步驟:製作培養基、高溫消毒、接種、培養。
生活條件:水分、適宜的溫度、有機物、一定的生存空間,有的還有特殊條件。
細菌的發現者:列文·虎克。微生物學之父:巴斯德。
細菌的形態:球狀、桿狀、螺旋狀
細菌的結構: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DNA,有的有鞭毛和莢膜。沒有成形細胞核、葉綠體
生活方式:異養。
生殖方式為分裂生殖。
芽孢是休眠體,不是生殖細胞,對不良環境有較強的抵抗力,落在適當環境中又能萌發成細菌。
70.黴菌和蘑菇的營養方式:細胞內沒有葉綠體,利用現成有機物,從中獲得生命活動所需要的物質和能量。
71.細菌和真菌的區別:細菌體內沒有成形細胞核
真菌:細胞內有真正的細胞核,孢子生殖。
72.細菌和真菌在物質循環中的作用
①作為分解者參與物質循環:細菌和真菌把動植物遺體分解成CO2,水,無機鹽
②引起動植物和人患病
③與動植物共生:地衣(真菌和藻類共生)
根瘤(根瘤菌與植物共生,根瘤菌能固氮)
72.微生物與人類生活:
①食品製作:
酵母菌——無氧時,分解食物中的糖類,產生酒精、二氧化碳,如釀酒時。
有氧時,分解食物中的糖類,產生二氧化碳和水,如制饅頭、包子、麵包等。
乳酸菌——無氧條件下,將葡萄糖轉化成乳酸。制酸奶、泡菜等。
②食品的腐敗原因:由於細菌和真菌在食品中生長、繁殖活動引起的。
防腐:脫水法、腌製法、煙熏法、真空包裝、冷凍法、罐藏法、巴斯德消毒法等。
③制葯:抗生素和利用轉基因生物生產葯物
④凈化環境:厭氧菌將有機物分解產生甲烷。好氧菌產生二氧化碳和水。
73植物分類比較形態結構,被子植物中,花、果實、種子是重要依據。
動物分類比較形態結構、生理功能。
74、分類單位:界、門、綱、目、科、屬、種。基本單位:種。
分類單位越大,包含生物類別越多,生物間的相似程度越低、親緣關系越遠;分類單位越小,則相反。
75、生物的多樣性包括生物種類的多樣性、基因的多樣性(一個物種是一個基因庫)和生態系統的多樣性。種類多樣性的實質是基因的多樣性。我國是裸子植物的故鄉。苔蘚、蕨類、種子植物居世界第三位。
76、生物多樣性面臨威脅的原因:濫砍亂伐、濫捕亂殺、環境污染、外來物種的入侵等。最有效措施是建立自然保護區。
77、保護生物的棲息環境,保護生態系統的多樣性,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根本措施,建立自然保護區是保護生物多樣性最為有效的措施。
㈡ 地理結業考復習提綱
一、地球和地圖
1.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個球體。
②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率領的船隊首次實現了人類環繞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最大周長4萬千米,赤道半徑6378千米,極半徑6357千米,平均半徑6371千米。
2.緯線和經線
①緯線:與地軸垂直並且環繞地球一周的圓圈。
緯線是不等長的,赤道是最大的緯線圈。
②經線:連接南北兩極,並且與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
經線是等長的。
3.緯度和經度
①緯度的變化規律:由赤道(0°緯線)向南、北兩極遞增。最大的緯度是90度,在南極、北極。
②赤道以北的緯度叫北緯,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緯度叫南緯,用「S」表示。
③以赤道為界,將地球平均分為南、北兩個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經度的變化規律:由本初子午線(0°經線)向西、向東遞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線以東的經度叫東經,用「E」表示;本初子午線以西的經度叫西經,用「W」表示。
⑥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20°W、160°E組成的經線圈。
20°W以西到160°E屬於西半球(大於20°W或大於160°E)
20°W以東到160°E屬於東半球(小於20°W或小於160°E)
4.地球的運動
①
地球運動 繞什麼轉 方向 周期 產生的自然現象
自轉 地軸 自西向東 約24小時 晝夜交替
公轉 太陽 自西向東 一年 形成四季
②北半球與南半球的季節相反(春——秋;夏——冬)
③地球表面五帶的劃分:北寒帶(66.5°N--90°N)、北溫帶(23.5°N--66.5°N)、熱帶(23.5°N--23.5°S)、南溫帶(23.5°S--66.5°S)、南寒帶(66.5°S--90°S)
寒帶:有極晝極夜現象 熱帶:有陽光直射現象
溫帶:既無陽光直射現象,又無極晝極夜現象,四季變化明顯
④低緯:0°--30°;中緯:30°--60°;高緯:60°--90°
⑤自西向東撥動地球儀,從北極上空看,地球儀按逆時針方向轉;從南極上空看,地球儀按順時針方向轉。
5.地圖
①地圖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圖例。
②比例尺類型:線段比例尺、數字比例尺
③比例尺大小的判斷: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④大比例尺,表示範圍小,表示內容詳(如東台市地圖)
小比例尺,表示範圍大,表示內容略(如江蘇省地圖)
⑤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稱為海拔。將海拔高度相等的點連接成線就是等高線。用等高線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二、陸地和海洋
1.世界海陸分布很不均勻,陸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極周圍卻是一片海洋(北冰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北球,但南極周圍卻是一塊陸地(南極洲)
2.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陸地。
3.半島是陸地伸進海洋的凸出部分;海峽是溝通兩個海洋的狹窄水道。
4.七大洲:亞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南極洲 歐洲 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海陸變遷的原因:地殼的變動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陸變遷的主要原因,人類活動也會引起海陸的變化。
6.德國科學家魏格納提出了大陸漂移的假說。
7.20世紀60年代,地球科學研究表明,大陸漂移是由板塊運動引起的。
8.六大板塊示意圖參看課本第37頁。
9.一般來說,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交界的地帶,地殼比較活躍,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帶。
三、天氣與氣候(P42)
1.天氣有兩個重要特點:天氣反映一個地方短時間里的大氣狀況;同一時刻,不是地方的天氣可能差別很大。
2.風向及風力參見課本第45頁圖3.4。
3.氣溫和氣溫的分布
①一天中的最高氣溫出現在午後2時左右,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後。
②一年中,北半球氣溫,大陸上7月最高,1月最低。
一年中,南半球氣溫,大陸上7月最低,1月最高。
③從赤道向兩極,氣溫逐漸降低。
④據觀測,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
⑤用等溫線圖表示氣溫的水平分布。
4.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①從大氣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統稱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霧、露不是降水。
②由赤道往兩極,總的趨勢是年降水量逐漸減少。
③南北回歸線附近,大陸東岸降水多,大陸西岸降水少。
④在溫帶地區,大陸內部降水較少,沿海地區降水較多。
⑤用等降水量線圖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況。
⑥世界「雨極」——乞拉朋齊;世界「干極」——阿塔卡馬沙漠。
⑦通常情況下,山地的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4.世界的氣候
①氣候是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一般變化不大。
②世界氣候分布圖參見課本第58頁。
③赤道附近(熱帶雨林氣候);兩極地區(寒帶氣候);回歸線附近的大陸東岸(亞熱帶季風和季風性濕潤氣候);回歸線附近的大陸西岸(熱帶沙漠氣候);中緯度內陸地區(溫帶大陸性氣候)。
④熱帶雨林氣候特點:全年高溫多雨;地中海氣候特點:高溫時期少雨,低溫時期多雨。
⑤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也是影響氣溫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⑥《地理圖冊》中的有關本節內容。
四、居民與聚落
1.人口與人種
①人口增長的速度是由出生率與死亡率決定的。
②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
③人口密度表示人口疏密的程度。人口密度一般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內居住的人口數。
某區域的人口數(人)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該區域的面積(平方千米)
④人口稠密地區:中低緯度近海的平原地區。
人口稀疏地區:極端乾旱的沙漠地區、氣候過於潮濕的雨林地區、終年嚴寒的高緯度地區或地勢高峻的高原、山區。
⑤白種人主要分布地區:非洲北部、歐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東岸、亞洲西部
黃種人主要分布地區:亞洲東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西北部
黑種人主要分布地區:非洲南部、大洋洲西北部
⑥從16世紀中期開始,歐洲殖民者開始擄奪非洲黑人販賣到美洲為奴隸,以彌補美洲勞動力的不足。
2.世界的語言和宗教
①漢語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英語是世界上使用范圍最廣的語言。
語言 主要分布地區
漢語 中國
英語 歐洲西部、北美洲、亞洲的南部等
俄語 俄羅斯
法語 法國、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西班牙語 西班牙、拉丁美洲的許多國家
阿拉伯語 亞洲西部、非洲北部
②
③基督教、佛教、伊斯蘭教是世界三大宗教。
④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數最多的宗教。
⑤伊斯蘭教徒稱為穆斯林。伊斯蘭教在中國又稱為回教或清真教。
⑥基督教——教堂;伊斯蘭教——清真寺;佛教——寺廟。
3.人類的居住地——聚落
①聚落不僅是人們的居所,也是人們進行勞動生產和社會活動的場所。
②一般來說,先有鄉村聚落,後有城市聚落。
③鄉村聚落的居民主要從事耕作、放牧、捕魚、伐木等生產活動。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從事工業、服務業等工作。
④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區,聚落分布比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區,少有或沒有聚落。
⑤在全年炎熱多雨的熱帶,鄉村聚落中常見雙層木樓或竹樓(高腳屋或高架屋)
在熱帶沙漠地區,當地的房屋具有牆厚、窗小的特點
五、發展與合作
1.目前世界上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分布在除南極洲以外的各大洲。
2.從陸地面積看,最大的是俄羅斯,中國位居世界第三位。
從人口來看,最多的是中國,印度居世界第二。
3.世界各國的政治制度主要有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種。
4.一些還沒有獲得獨立的殖民地和屬地,叫做「地區」。目前世界上有30多個地區。
5.國界主要依據山脈、河湖、海洋、經緯線來劃分。
6.國界范圍以內的領陸、領水和領空,總稱領土。
7.目前,世界上有20多個發達國家,主要分布在歐洲、北美洲和大洋洲。亞洲的日本也是發達國家
8.目前,世界上有150多個發展中國家,大部分是二戰後新獨立的國家,主要分布在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9.在國際上,習慣把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之間的政治、經濟商談稱為「南北對話」;把發展中國家的互助合作稱為「南南合作」。
「南」——發展中國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及北半球的南部。
「北」——發達國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也有少數分布在南半球。
10.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國際組織是聯合國,正式成立於1945年,總部設在美國紐約,其基本宗旨是「促進國家發展,維護世界和平」。
第六章亞洲
1、亞洲的地理位置:地處東、北半球,東北方向以白令海峽與南美洲為界,西北以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裏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和土耳其海峽與歐洲為界,西南與蘇伊士運河與非洲為界,南面隔海與大洋洲相望。
2、亞洲是世界第一大洲:面積最大,跨緯度最廣,東西距離最長。
3、人們按地理方位把亞洲分為:東亞、南亞、西亞、北亞、中亞、東南亞;中國位於東亞,東亞的國家有:中國、日本、朝鮮、韓國、蒙古。
4、分層設色地形圖:(中部(深棕色——粉紅色)海拔較高,四周顏色逐漸由淺黃色到淺綠的顏色——海拔逐漸變低)——亞洲地形的特點:中間高,四周低。
5、能在地圖中找出下列地名,說出這些地理事物的表現形式:喜馬拉雅山脈、珠穆朗瑪峰(黑色小三角)、青藏高原(深褐色區域)、西西伯利亞平原(綠色區域)、裏海、貝回爾湖、死海(封閉的淺藍色)、阿拉伯半島、馬來群島、華北平原、印度河平原、德干高原、帕米爾高原、伊朗高原。
6、河流分布特點:發源於中部,呈放射狀流向四周。主要河流有:長江、黃河、湄公河、恆河、印度河、鄂畢河、葉尼塞河。
7、亞洲氣候特點:氣候類型復雜多樣,季風氣候著,大陸性氣候分布較廣。分析其它大洲氣候特點的方法:氣候類型的分布規律和那種氣候類型分布最廣。季風氣候的特點:夏季高溫,冬季低溫,降水季節變化大,集中於夏秋季節,雨熱同期。
8、按人口排序:亞洲、非洲、歐洲、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按人口自然增長率排序:非洲、南美洲、亞洲、大洋洲、北美洲、歐洲。
10、國家的產業結構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指標,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越高的國家,經濟越發達,第三產業大,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起低的國家,經濟越落後,第一產業比重越大。
亞洲經濟差異:東部沿海經注發達,西部內陸經濟較落後,不同的海陸位置經濟發展不同,不同的社會歷史條件下的經濟發展不同。
第七章:我們鄰近的國家和地區
1、地理位置:海陸位置(太平洋西北部)、大洲位置(亞洲東部)、緯度位置(經緯度跨度較廣)23°N——46°N、122°E——148°E,日本南北國土狹長,並與經線斜交,使得日本的地理環境更為復雜多樣,跨緯度最廣,南北溫差就大,跨經度廣,東西地方時差就大。
2、地形特點:典型的島國,以四大島(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大島)和3900多個小島組成;國土面積37.7萬平方千米;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口(如神戶、橫濱),地形以山地為主、平原面積狹小、多火山、地震(日本地處太平洋板塊與亞歐板塊的交界處,地殼活動頻繁,不穩定)
3、發達的加工貿易型經濟:日本是世界經濟強國,屬加工型貿易型經濟,對外依賴嚴重,要從國外進口原材料,出口製成品。
4、日本的主要工業區:京濱工業區、名古屋工業區、瀨戶內工業區、阪神工業區、北九州工業區;分布特點:日本工業高度集中,主要分布於瀨戶內海沿岸和太平洋沿岸地區。
5、東西方兼容的文化:傳統色彩與現代氣息並存,中日文化交流源流長。
6、日本投資措施:擴大海外投資,建立海外的生產和銷售基地,主要向美國、西歐和東南亞地區; 海外投資建廠給日本帶來的好處:利用發展中國家的廉價勞動力;降低工業生產的投入成本;加入國際經濟技術的合作和國際市場的競爭;保護本國的自然資源,減緩資源消耗,保護本國環境,減少運輸成本的投入。 日本在海外投資建廠對其它國家的影響:日本把污染嚴重的企業移到海外,會使其它國家的環境受到污染,導致環境質量下降;日本從本國利益出發,保護本國資源的意識很強,但是大量進口木材或遠洋超量捕撈,將導致世界其它地區或國家的資源嚴重破壞,進而導致全球生態環境失調。
7、東南亞的范圍:包括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國家(共11國):越南、寮國、印度尼西亞(千島之國,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柬埔寨、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汶萊、東渧汶。 地理位置:緯度位置(10°S——25°N)主要位於熱帶;海陸位置:西臨印度洋,東臨太平洋,大部分國家都是臨海國和島國,受海洋影響較大;交通位置:位於南北兩個大洲(亞洲和大洋洲)東西兩個大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處於「十字路口」。 馬六甲海峽:位於馬來半島和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島之間,是從歐洲向東航行到東南亞,東亞各港口最短航線的必經之地,是邊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氣候類型 分布地區 氣候特徵 對農業產生的影響
熱帶雨林氣候 馬來半島南部和馬來群島大部 全年高溫多雨 農作物可以隨時播種,四季都有收獲
熱帶季風氣候 中南半島,馬來半島以及菲律賓群島北部 全年高溫,有旱季和雨季 雨季播種,旱季收獲
2、東南亞的糧食作物為什麼 以水稻為主:水稻是一種主產的糧食作物,但它的生產需投入大量的勞動力,並且要求有高溫多雨的條件,東南亞人口稠密,耕進較少,高溫多雨,將水稻作為主要的糧食作物是因進制宜的必然條件。 東南亞熱帶經濟作物的分布狀況:泰國、越南、緬旬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國;泰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橡膠生產國;菲律賓是世界上最大的蕉麻生產國和椰子出口國;馬來西亞是世界最大的棕油生產國;印度尼西亞是世界是最大的椰子生產國。
3、東南亞的河流大部分發源於我國的青藏高原地區,如湄公河(瀾滄江)、薩爾溫江(努江)、河流特點:南北縱列、山河相間,河流上洲流經山區,兩岸高山聳立,水流湍急,蘊藏豐富的水能資源,下洲河谷展寬,水流緩慢,泥沙沉積,河岸兩側形成沖積平原,入海口形成河道縱橫,地勢低平而土質肥沃的河口三角洲。
4、為什麼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因為這些地方土地肥沃,地勢平坦,易於灌溉,交通便利,是東南亞人口稠密,農業發達的重要農業區,也為城市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如我國的重慶,武江,上海。
5、印度的地理位置:位於我國的西南部,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印度的鄰國有巴基斯坦、中國、尼泊爾、孟加拉國、緬甸,以及隔海相望的斯里蘭卡,印度的地形可以他為三大地形區:北部為西馬拉雅南側山地,中部為恆河平源,南部為德干高原。
6、印度的人口總數己經超過了10億,是世界第二人口在國,50年間印度人口增長了近三倍,印度人口問題的主要特點:人口增長速度過快。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印度政府採取了人口控制政策及獎勵計劃,但是印度廣大農村的傳統觀念還十分強烈,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印度人口每年凈增量會越來越大。印度由於人口過多,使印度無論是人均自然資源佔有量,還是人均糧食產量和鋼產量與世界平均水平相比,都有較大的差距。這就說明,人口的過度增長會對一個國家的資源、環境以及經濟發展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
7、印度的大部分地區處熱帶和亞熱帶,以熱帶季風氣候為主,熱帶季風氣候的主要特點是:全年高溫,雨旱兩季。雨季(6——9月)風從海洋吹向陸地(西南風),旱季(10月——次年5月)風從大陸吹向海洋(東北風)。季風使得印度水旱災害頻繁,如是季風來得早,退得晚,風力強的時候,形成水災,季風來得晚,退得早,風力弱的時候就形成了旱災。
8、印度糧食迅速增長的突破口在於推行了「綠色革命」。水稻和小麥是印度主要的糧食作物,二者的產量均居世界前列。水稻主要分布在降水充足、地勢平坦的恆河平原和沿海平原上;而小麥則主要分布在降水少、光照足的恆河上游和德干高原西北部。這也說明農業生產和自然條件的關系是極為密切的。
9、印度的工業,英國統治時主要發展紡織工業和采礦業,這是由於英國出於本國經濟發展的需求,對印度工業嚴格控制,印度當時科技水平相當落後,獨立後,印度積極引進外資和先進技術,重視培養科技人才,努力發展本國工業,主要有:鋼鐵工業、機械工業、化學工業和棉麻紡織工業,而且在原子能、航天、計算機軟體等高科技領域也有一定的成就。
10、俄羅斯自然概況:①地形:比較平坦,以平原為主,烏拉爾山以西為平原,以東依次為西西伯利亞平原、中西伯利亞平原、東西伯利亞同地。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東西長1萬平方千米,南北寬約4000千米,面積超過1700萬平方千米;②氣候: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各地差異較大,北部有終年寒冷的極地氣候,南部有地中海氣候和溫帶草原性氣候,東部是溫帶季風氣候。俄羅期的氣候牲:冬季長而寒冷,夏季短而溫暖; ③河流與湖泊:伏爾加河是歐洲最長河,水力豐富,最主要的內河航道。鄂畢河、葉尼塞河、勒加河,富水能,封凍期長。貝加爾湖為世界最深的湖泊;
㈢ 初中地理會考復慣用提綱
初中地理會考復習提綱
1、地圖上的三要素包括: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
2、在地圖上確定方向:有指向標的地圖,指向標箭頭指向北方;沒有指向標的地圖,通常採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確定方向。
3、比例尺就是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之比,一般來說,所畫范圍大,內容簡單,選用比例尺小,反之,所畫范圍小,內容詳細,選用比例尺大。比例尺是個分數式,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
4、地球是一個兩極部位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0°緯線又叫赤道,赤道就是0°緯線,赤道周長約為4萬千米,是地球上最長的緯線。緯度向北向南各有90°,分別用N和S表示。0°經線又叫本初子午線,向東向西各有180°,分別用E和W表示。地球的平均半徑為6371千米。
5、以赤道為界把地球分為南、北半球;以20°W和160°E為界把地球分為東、西半球。
6、緯度范圍:0° 30°NS為低緯度;30° 60°NS為中緯度;60° 90°NS為高緯度。
7、比較經線和緯線的特點:
名稱 形 狀 長 度 指示方向
經線 半圓(弧形) 相等 南北方向
緯線 都是圓(極點除外) 有長有短 東西方向
8、地球表面,陸地面積佔29%,海洋面積佔71%,所以有形象地稱地球為「三分的陸地,七分的海洋」。
9、七大洲的名稱按面積依次為: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注意看P23圖2-19和圖2-20)
亞洲和歐洲連成一塊合稱亞歐大陸,中國位於亞洲上。
南極洲是世界上跨經度最多的大洲;亞洲是面積最大的大洲。
10、四大洋分別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海洋;大西洋呈「S」形;北冰洋是世界上跨經度最多的大洋。
11、亞洲和歐洲的分界線是: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脈和土耳其海峽(溝通黑海和地中海)。
亞洲和非洲的分界線是:蘇伊士運河(溝通地中海和紅海)。
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線:巴拿馬運河(溝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12、地表各種高低起伏的形態,總稱為地形。通常分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種基本類型。
13、地形圖上用海拔來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綠色表示平原、藍色表示海洋、黃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14、五種基本地形的特點:
平原:海拔較低,地面平坦;
高原:海拔較高,地面坦盪,邊緣陡峻;
山地:海拔較高,峰巒起伏,坡度陡峻;
丘陵:地面起伏,海拔不高,坡度和緩;
盆地:周圍高,中間低。
15、地球表面形態處於永不停息的運動與變化之中。地球表面千姿百態的地形是地球內部力量和外部力量共同作用的結果。
板塊構造學說認為: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塊組成即亞歐板塊、美洲板塊、非洲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和南極洲板塊。其中太平洋板塊幾乎全部是海洋。
16、一般來說,板塊內部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交界處有張裂拉伸、有碰撞擠壓、地殼比較活躍,最容易發生火山和地震。
17、世界上的地震和火山主要集中分布在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和地中海-喜馬拉雅山火山地震帶上。
18、到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總數已超過60億。人口的自然增長主要由出生率和死亡率決定的(人口的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
19、一般來說,經濟發展水平高的國家,人口的自然增長較慢;經濟發展水平低國家,人口的自然增長較快。
20、世界人口最稠密地區主要分布在亞洲東部和南部、歐洲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東部。原因是這些地區處在中低緯度地區、氣候溫和多雨的平原和盆地,或是臨海地帶。
21、人口增長過快、過慢都會帶來嚴重的問題:
人口增長過快帶來了就業、居住、教育、醫療等難以解決等問題;
人口增長過慢造成了勞動力短缺、人口老齡化等問題。
22、人口的增長應與資源、環境相協調,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
23、城市問題主要表現在:交通擁擠、住房緊張、工業污染、雜訊干擾、供水不足、犯罪率上升等。
24、世界三大人種分別是:黃色人種、白色人種、黑色人種。
黃色人種分布在:亞洲東部、南北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因紐特人也屬黃色人種。
白色人種分布在:歐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亞洲西部和南部及大洋洲。
黑色人種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三大人種的具體分布到P46圖3-8識記)
25、目前被聯合國確定為工作語言的是: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其中使用范圍最廣的是英語;使用人數最多的是漢語。
26、世界的三大宗教:
基督教:產生於公元1世紀,經典為《聖經》,是世界上信徒最多和流傳最廣的宗教,主要分布在歐洲、美洲和大洋洲。
伊斯蘭教:產生於公元7世紀,經典為《古蘭經》,主要分布在亞洲西部和東南部、非洲北部。
佛教:產生於公元前6世紀,主要分布在亞洲的東部和東南部。
27、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鄉村。
28、天氣和氣候概念和區別:
概念 特點
天氣 某個地方短時間內發生的陰、晴、冷熱等變化 多變、不穩定
氣候 某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 相對穩定
29、氣候的兩個要素:氣溫和降水。
30、在北半球,最熱月出現在7月,最冷月出現在1月。
一天當中最高氣溫出現在午後2點(14時),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後。
31、世界氣溫分布的規律:由低緯度(赤道)地區向高緯度(兩極)地區逐漸降低。
32、降水形成的條件:空氣中含有足夠的水汽;空氣溫度下降到能夠凝結出來的程度。
降水的主要類型有:對流雨、地形雨、鋒面雨。
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下降0.6℃。
33、世界降水的分布規律:
赤道附近降水多,兩極地區降水少;
中緯度地區大陸的西岸降水多於東岸和內陸地區;
南北回歸線穿過的大陸西部或內陸地區降水少。
34、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有:地球的形狀、地球的運動、海陸分布、地形地勢、人類活動、緯度位置、洋流因素。
㈣ (人教版)地理結業考試復習提綱,要初中的四本書哦,快啊!
1.學習地理,重要的是可以給我們裝上「地理的頭腦」,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會用地理的思想和方法看待事物 B、尊重自然規律,做大自然的朋友
C、因地制宜,揚長避短 D、便於學習和掌握電腦技術
2.以下現象正確的是
A.日本一些旅店把床安排在屋頂上 B. 沙烏地阿拉伯的選手在國際長跑比賽中總能取得好成績
C.東非高原上的人們愛吃魚,市場上海產品琳琅滿目 D.我國江浙地區是世界絲綢的主要產區
3. 甲、乙兩人從赤道出發,甲向北行,乙向東行,如果兩人前進的方向保持
不變,那麼:
A、兩人都能回到原出發地點 B、兩人都不能回到原出發地點
C、只有甲能回到原出發地點 D、只有乙能回到原出發地點
4.、關於赤道的敘述,正確的是
A、 東西半球的分界線 B、南北半球的分界線
C、東經和西經的分界線 D、東經度和西經度的分界線
5.以本初子午線為界,東經和西經分別向東、向西的變化規律是
A.度數增大 B.度數變小 C.沒有變化 D.變化無規律
6.北回歸線穿過梧州市區南部,小明家住23°N,每年太陽可照到他家院中井底
A.0次 B.1次 C.2次 D.3次
7.我們每天看到日月星辰東升西落現象是因為
A.太陽和星星繞著地球轉 B.地球繞太陽自西向東轉
C.地球自西向東自轉 D.地球公轉時,地軸是傾斜的
8.家住梧州的楊陽傍晚給遠在美國紐約的姨媽打越洋電話,姨媽所在的美國紐約時間是
A.早上 B.中午 C.下午 D.晚上
9.四幅圖幅大小相同的地圖,比例尺最大的是
A世界地圖 B中國地圖 C廣西地圖 D梧州市地圖
10. 最能直觀的表示地勢高低起伏的地圖是
A、等高線地圖 B、地形剖面圖 C、分層設色地形圖 D、平面示意圖
11.世界上第一個乘飛船進入太空的宇航員是
A.馬可
㈤ 我要初二地理會考的提綱!!
一、選擇題
1最先證明地球是球形的歷史事件是: ( )
A、哥倫布到達美洲大陸 B、麥哲倫環球航行
C、人造地球衛星的發射和使用 C、指南針的發明
2人們劃分五帶的依據是: ( )
A、獲得太陽光熱的多少 B、有無太陽光的直射
C、有無四季變化 D、人為隨意劃分
3世界上面積最大、平均水溫最高、水體最深的大洋是: (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4當地殼板塊發生張裂時,地表會產生什麼現象:( )
A、形成盆地或丘陵 B、形成高大的山脈
C、形成裂谷或海洋 D、形成大的高原
5中央氣象台天氣預報:廣州11月1日的氣溫為15~21℃。15℃是指一天中什麼時候的氣溫:( )
A、午夜 B、日出前後 C、日落前後 D、早晨8時
6、空氣質量的高低一般用什麼指標表示:( )
A、人體舒適度 B、紫外線指數 C、污染指數 D、霉變指數
7、世界上跨經度最多的大洲和大洋是( )
A南美洲 、太平洋 B南極洲、北冰洋
C亞洲、太平洋 D亞洲、北冰洋
8、下列現象中屬於氣溫對人類活動的影響的有: ( )
①熱帶沙漠地區的房子牆厚、窗子比較小,這樣可以減少房屋內溫度變化
②夏季時,冷飲熱賣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氣溫高
③寒冷的冬天,中國東北的農民喜歡呆在炕上聊天
④近兩個月沒下雨了,農田乾裂,無法下種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
9「春暖、夏熱、秋涼、冬冷」指的是: ( )
A、熱帶四季的氣溫變化 B、寒帶四季的氣溫變化
C、溫帶四季的氣溫變化 D、五帶四季的氣溫變化
10、右圖,反映了哪個因素對降水的影響:
A、緯度位置 B、洋流
C、海陸位置 D、地形
11、關於我國首都北京經緯度位置(40°N,116°E)的敘述,正確的是:( )
A、位於北半球、西半球 B、位於北半球、東半球
C、位於南半球、西半球 D、位於南半球、東半球
12一個南極科考隊員站在南極點,他的前、後、左、右各朝著:( )
A、一個方向 B、二個方向 C、三個方向 D、四個方向
13每年北半球的12、1、2三個月是四季中的什麼季?(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4、下列屬於北溫帶和熱帶分界線的是:( )
A、南極圈 B、南回歸線 C、北回歸線 D、北極圈
15天安門廣場的升旗儀式令世人矚目,你知道嗎?在這里,每天升國旗的時刻與日出同時。如果你去觀看升旗儀式,下列幾個節日中,升旗最早的是:( )
A、元旦 B、「三•八」婦女節 C、「六•一」兒童節 D、國慶節
16下面四幅圖幅相同的地圖中,比例尺最大的是:( )
17五一節之日,太陽直射點位於( )
A北半球,往南移動 B北半球,往北移動
C南半球,往南移動 D南半球,往北移動
18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的海拔為8848米,世界最深的海溝馬里亞納海溝的水深為11034米,兩者相對高度為多少米?( )
A、2186米 B、19882米 C、3152米 D、19852米
19被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包圍的大洲是:( )
A、亞洲 B、非洲 C、大洋洲 D、南極洲
20亞洲與非洲的分界線是:( )
A、巴拿馬運河 B、蘇伊士運河 C、烏拉爾山脈 D、尼羅河
21衛星雲圖中,表示雲區的顏色是:( )
A、藍色 B、綠色 C、紅色 D、白色
22農業生產中的「春耕、夏種、秋收、冬藏」,主要的影響因素是:( )
A、緯度位置 B、海陸位置 C、氣候變化 D、土壤性質
23巴拿馬運河溝通了( )
A印度洋和大西洋 B印度洋和太平洋
C大西洋和太平洋 D北冰洋和太平洋
24有地圖指向標的地圖,其指向標的箭頭指示的方向一般為 ( )
A.東向 B.南向 C. 西向 D. 北向
25下列氣候類型,降水集中在冬季的是( )
A熱帶雨林氣候 B地中海氣候
C溫帶大陸性氣候 D溫帶季風氣候
26在1:500000的地圖上,實地距離為20千米的兩城市在圖上的距離是 ( )
A. 5厘米 B. 4厘米 C. 3厘米 D. 2厘米
27某斷崖處有五條等高線重疊,相鄰等高線之間的距離是50米,該斷崖的相對高度可能是( )
A199米 B200米 C259米 D380米
、28北京時間2003年1月2日19點小明在鄒平給在布宜諾斯艾利斯(35°S、 59°W)工作的父親打電話,語言表達正確的是( )
A、 爸爸,晚上好。注意防寒。 B、爸爸,早上好。注意防暑。
c、 爸爸,晚上好。注意防暑。 D、爸爸,早上好。注意防寒。
29.下列句子中,屬於描述氣候的是 ( )
A.陰雨連綿 B.冬寒夏涼
C.風和日麗 D.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30、在一平方米的牆壁上繪制某中學學校規劃圖,採用下列哪個比例尺較為合適 ( )
A、 1:50 B、1:50000 C、1:100000 D、1:15000
31澳大利亞所在的板塊為 ( )
A亞歐大陸 B太平洋板塊 C 印度洋板塊 D南極洲板塊
32.南北半球晝夜等長的日期是( )
A.3月21日和6月22日前後 B.3月21日和9月23日前後
C.6月22日和9月23日前後 D.9月23日和12月22日前後
33.有極晝和極夜現象的界線是( )
A.23.5°S和66.5°N B.23.5°S和23.5°N
C.66.5°S和66.5°N D.23.5°N和66.5°S0.
34麥哲倫船隊自西向東完成首次環球航行,此次航行先後經過的大洋依次是:( )
A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B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C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 D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
二讀圖分析題
1讀地球儀經緯網圖判斷
1)出圖中A、B、C三地的地理位置:
A: 經度___________緯度_________
B:經度___________緯度_________
C:經度___________緯度_________
(2)在圖中A、B、C三地中,位於南、北半球分界線上的是______
地,位於東半球的是_______地,位於西半球的是_____地。
(3) B地位於A地的__________方向。
2讀等高線地形圖,回答:
1)、寫出該圖的比例尺:(1)數字式:
(2)文字式:
2)、在這幅地圖上的定向准則是
。
3)、A和F兩山坡較為緩和的是 。
4)、山頂甲海拔高度在 米以上,甲、乙兩地的相對高度約為 米。
5)、地形部位D是 ;B是 ,B附近一般會有 。
3讀「地球公轉示意圖」,回答問題:
1)、在圖中標出地球自轉的方向。
2)、在圖中標出地球公轉的方向。
3)、在圖中A、B、C、D對應的節氣(春分、秋分、 冬至、夏至)分別是:A ,B , C ,D 。一天正午,站在太平北回歸線標志公園的人們發現不見自己的影 子,這一天應該是 月 日。今天,地球所處的位置大約在 。
4讀世界海陸分布略圖,請用簡單的幾何圖形給出圖中所缺的大洲,並回答:
1)、請在圖中填注出四大洋。
2)、讀圖判斷:
①赤道穿過的大洲有 個,赤道、北極圈同時穿過的大洲是 洲,赤道、南北回歸線三線同時穿過的大洲是 洲。
②大部分屬於熱帶的洲是 洲和 ----洲;絕大部分屬於寒帶的洲是 。
③主要部分位於同一塊大陸的兩個洲是 洲和 洲,全部或絕大部分位於北半球的洲有 洲、 洲、 洲等。
答案
一選擇題
1 B 2A 3A 4C 5B 6C 7B 8B 9C 10D 11B 12A 13D 14C 15C 16A 17B 18B 19D 20B 21D 22C 23C 24D 25B 26B 27C 28B 29B 30A 31C 32B 33C 34A
二分析題
1 A(60ºW,60ºN)B(0º,0º)C(40ºE,80ºS)。B地C地A地。東南
2 1:500,圖上一厘米代表實地距離500米。上北下南,左西右東。A。600米,100米。陡崖,山谷、小河
3 A夏至 B秋分 C冬至 D春分,6月22日,DA段
4 3,亞洲、非洲、非洲、南美洲、南極洲。亞洲、歐洲,亞洲、歐洲、北美洲
㈥ 地理會考復習提綱
初中地理會考復習提綱
(一) 七年級上冊
第一章 地球和地圖
§1.1 地球和地球儀
一、認識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1、地球的形狀: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2、對地球形狀的說法:「蓋天說」和「渾天說」、麥哲倫(葡萄牙人)遊行圖:西班牙→大西洋→麥哲倫海峽→太平洋→菲律賓群島→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衛星照片。
2、意義:可以方便我們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種地理事物的分布。
2、連接南、北極並與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叫做經線。東西半球的劃分界線為20°W和160°E。經緯網:在地球儀上經線和緯線相互交織所構成的網格。
§1.2地球的運動
一、地球的自轉
1、含義:地球繞著地軸不停地旋轉。方向:自西向東。自轉一周的時間約為一天(24小時)。
2、地理意義:晝夜更替和地方時差。
二、地球的公轉
1、含義:圍繞太陽不停地運轉。方向:自西向東。公轉一周的時間為一年(365天)。
2、地理意義:形成四季(春夏秋冬)。
3、二分二至:春分日(3月21日前後)——太陽光直射在赤道(0°)上,春分日前後的3、4、5三個月是北半球的春季;夏至日(6月22日前後)——太陽光直射在北回歸線(23.5°N)上,夏至日前後的6、7、8三個月是北半球的夏季;秋分日(9月23日前後)——太陽光直射在赤道(0°)上,秋分日前後的9、10、11三個月是北半球的秋季;冬至日(12月22日前後)——太陽光直射在南回歸線(23.5°S)上,冬至日前後的12、1、2三個月是北半球的冬季。
4、五帶:熱帶、北溫帶、南溫帶、北寒帶、南寒帶。
5、海陸分布與氣候:緯度相同的地方,夏季海洋氣溫低,陸地上氣溫高;
冬季陸地氣溫低,海洋氣溫高。
地形地勢與氣候:一般情況下,每增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
§1.3地圖
三、從地圖上獲取信息:應用學過的知識,根據使用目的,正確地選擇地圖,才能及時、准確地獲得有用的信息。
第二章 陸地和海洋
§2.1 大洲和大洋
1、海洋與陸地:人們常用「七分(71%)海洋(四大洋),三分(29%)陸地(七大洲)」概括地球海陸分布。
2、七大洲:面積廣大的陸地叫做大陸。面積較小的陸地叫做島嶼。大陸和它附近的島嶼,合成大洲。世界共有七大洲,按面積大小排列為: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注意看P29圖2.6)。南極洲、北冰洋是跨經度最廣的大洲大洋。拉丁美洲:美國以南的美洲,指墨西哥等和南美洲國家。大洲分界線:亞、歐:烏拉爾山脈;大高加索山脈;土耳其海峽(溝通黑海和地中海);黑海;裏海;烏拉爾河。亞、非:蘇伊士運河(溝通地中海和紅海)。亞、北美:白令海峽。南、北美:巴拿馬運河(溝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3、四大洋:從大到小排列: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2.2海陸的變遷
大陸漂移假說:原始地球有一整塊大陸,成為「泛大陸」。
§3.1天氣:某個地方距離地表較近的大氣層在短時間內的具體狀態。
氣候:指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它具有相對的穩定性。
天氣預報和常用天氣符號:(書本46面圖3.6)
1、降水形成有兩個基本條件:空氣中含有足夠的水氣;空氣溫度下降到水氣能夠凝結出來的程度。
2、對流雨:濕潤空氣受熱膨脹上升,變冷凝結而形成的降雨。地形雨:濕潤空氣水平運動時,遇到山地,沿山坡「爬升」,溫度下降,水汽凝結,在迎風坡產生的降水。鋒面雨:類似的道理,當冷空氣與暖空氣相遇時,相對較輕的暖空氣被「抬升」,遇冷凝結而產生的降水。
3、世界降水的分布:赤道附近降水多,兩極地區降水少;中緯度地區大陸的西岸降水多於東岸和內陸地區;南北回歸線穿過的大陸西部或內陸地區降水少;通常情況下:山地的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世界「雨極」:乞拉朋齊;世界「干極」:阿塔卡馬沙漠。
§3.4世界主要氣候類型
1、熱帶的氣候類型:熱帶雨林氣候:最大的亞馬遜平原。熱帶草原氣候:最大的非洲草原。熱帶季風氣候:印度半島和中南半島。熱帶沙漠氣候:非洲撒哈拉大沙漠
2、亞熱帶的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和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地中海氣候: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
溫帶的氣候類型:溫帶季風氣候:中國的東北,俄羅斯的東南,朝鮮半島和附近的島嶼。溫帶海洋性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一年內降水均勻。溫帶大陸性氣候。寒帶氣溫和高山高原氣候。苔原氣候和冰原氣候。
3、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
4、人類活動與氣候: 氣候惡化:二氧化碳的溫室效應
第四章 居民與聚落
§4.1 世界的人口
1、世界人口的數量與增長:世界人口仍以較快的速度在持續增長。一般經濟水平高的國家,人口的自然增長率較慢,經濟發展水平低的國家,人口的自然增長率較快。
公式:出生率=出生人口數÷總人口數×100%;死亡率=死亡人口÷總人口數×100%
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
2、世界人口的分布:世界絕大多數人居住在中低緯度地區,在氣候溫和多雨的平原和盆地地區或是臨海地帶。有亞洲東部和南部、歐洲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東部。
3、世界的人口問題(有社會問題、資源問題、環境問題):亞、非一些國家增長速度過快;歐洲一些國家處於負增長。人口的增長應與社會、經濟的發展相適應,與資源、環境相協調。
4、世界的人種:人種是根據人類體質方面的特徵所劃分的人群。(書本71面)
黃色人種:分布在亞洲東部; 黑色人種:非洲中部和南部。
白色人種:分布在歐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亞洲西部和南部,大洋洲。
§4.2 世界的語言和宗教
1、世界上的主要語言: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也是聯合國工作語言。
漢語: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英語:世界上使用范圍最廣的語言。
2、世界的宗教:基督教 教堂:高高聳立;主要分布:歐洲、美洲、大洋洲;概述:世界上信徒最多和流傳最廣的宗教,經典:《聖經》。
伊斯蘭教 清真寺:星月照應;主要分布:亞洲的西部和東南部,非洲的北部和東部;經典:《古蘭經》。
佛教 廟宇:金碧輝煌;主要分布:亞洲的東部和東南部。
(道教:中國本土的宗教)
§4.3 世界的聚落
2、 國際合作
國際間的矛盾與沖突:當代世界存在著許多矛盾與沖突,導致這些矛盾和沖突的原因多種多樣。其中,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日益擴大的貧富差距。
世界的主題——和平與發展:國際合作與經濟合作化。
3、重要的國際組織
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中國、英國、美國、俄羅斯、法國;行政負責人:秘書長。總部:美國紐約;主要職責:防止戰爭,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發展國際間的友好關系;開展國際合作,解決國際的經濟、社會、文化和人道主義性質的問題。基本宗旨:「促進國家發展,維護世界和平」。
世界貿易組織:縮寫:WTO;行政負責人:總幹事;總部:瑞士日內瓦;主要職能:減少各個國家和地區之間的貿易限制,控制和減免關稅,促進國際貿易的發展。(中國:2001.12.11加入世貿組織)
(二) 七年級下冊
第六章 我們生活的大洲——亞洲
§6.1 亞洲及歐洲
「亞細亞」和「歐羅巴」:亞細亞:東方日出之地 歐羅巴:西方日落之地
亞洲和歐洲的大陸部分連為一體,合成亞歐大陸。亞洲東、南、北三面瀕臨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西與歐洲相連,西南與非洲為鄰,東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亞洲面積約4400萬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一大洲。歐洲北、西、南三面瀕臨北冰洋、大西洋、地中海,東與亞洲相連,南與非洲相望。
高原山地為主的亞洲地形:三大特徵:1. 地形以高原、山地為主,平均海拔高;2.地面起伏大,高低懸殊。3.地勢特徵:中部高,四周低。
§8.1中東 (長期熱點地區:頻繁的沖突、戰爭)
1、五海三州之地:地中海、黑海、裏海、紅海、阿拉伯海。亞洲、非洲、歐洲。這也是中國古代著名的「絲綢之路「。
2、豐富的石油資源:目前世界上石油儲量最大、生產和輸出石油最多的地區。中東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灣及其沿岸地區,佔世界總產量的25%。通過波斯灣運出,所產石油絕大部分通過海洋運往西歐、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對世界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
§8.2歐洲西部
1、位置與范圍:歐洲西部是指歐洲的西半部,面積約500萬平方千米,占歐洲的一半左右。這里人口稠密,國家眾多,共有30多個國家,。從經濟發展水平看,大多數屬於發達國家。
§8.4 澳大利亞
1、擁有一個大陸:澳大利亞是大洋洲最大的國家,西北面與亞洲相鄰,東臨太平洋,西臨印度洋,南與南極大陸遙遙相望,是世界上唯一擁有整個大陸的國家。澳大利亞領土包括澳大利亞大陸、塔斯馬尼亞等周圍島嶼,面積約769萬平方千米,居世界第六位。澳大利亞首都是堪培拉。通用語言是英語。
2、低平的地形:澳大利亞大陸地勢低平,平均海拔近300米,是世界上地勢起伏最和緩的大陸。西部是寬廣平坦的高原;中部平原區面積約佔大陸總面積的25%;東部山地北起的約克角半島。
3、古老的動物:「世界活化石博物館」——澳大利亞有很多特有生物:袋鼠、鴯鶓、鴨嘴獸、考拉等特有生物,是地球演化過程中保留下來的古老生物種類。
4、發達的農牧業和工礦業:澳大利亞是南半球經濟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
澳大利亞的自然條件和適宜發展農牧業。澳大利亞是世界上綿羊數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國家。因為羊特別多,有「騎在羊背上」的國家之稱;澳大利亞礦產資源十分豐富,許多礦產儲量居世界前列,由於礦產品出口額在出口總中佔有很大比重,即有「坐在礦車上」的國家美譽。
第九章 西半球的國家
§9.1 美國
1、美國的領土:997萬平方千米;組成:阿拉斯加州、「本土」、夏威夷州。國旗:星條旗。高度發達地經濟:美國是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二戰後,工業總產量一直居世界首位。美國是世界上的農業大國。美國自然資源豐富,交通運輸發達,科技力量雄厚,發展工業具有許多優勢。美國是世界上的工業大國。在對外貿易方面,美國既是輸出工農業產品最多、出口貿易額最大的國家,也是世界進出口小汽車、石油、紡織品最多的國家。
§9.2 巴西
人口與城市:巴西是南美洲人口最多的國家,巴西的最大城市:聖保羅。里約熱內盧是巴西第二大城市。巴西的首都是巴西利亞。
第十章 極地地區
北極地區和南極地區——冰雪世界,極地酷寒,多狂風,降水稀少。
(三) 八年級上冊
第一章 從世界看中國
§1.1 遼闊的疆域
1、偉大的祖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位於亞洲的東部、太平洋的西岸,海陸兼備;其地理位置十分優越:領土南北跨緯度很廣,大部分位於中緯度地區,屬北溫帶,南部少數地區位於北回歸線以南的熱帶,沒有寒帶。
最東:黑龍江與烏蘇里江匯合處(135°E);
最西:新疆帕米爾高原(73°E);
最南:曾母暗沙(4°N);
最北:漠河以北主航道的中心處(53° N)。
我國幅員遼闊,疆域廣大,陸地總面積約960萬Km2,差不多與整個歐洲的面積相等,在世界各國中居第3位,是世界上面積較大的國家。
我國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洋大國,瀕臨的海洋從北到南依次§1.2 眾多的人口
2、中國的人口特點:人口基數大,增長快。
3、中國的人口分布特點:東多西少(東南多西北少)。疏密不均劃分線:黑河(黑龍江省)——騰沖(雲南省),此線以東人口稠密,以西稀疏。
4、我國的人口政策:實行計劃生育,控制人口的數量,提高人口的質量,是我國一項長期的基本國策。
§1.3 多民族的大家庭
1、民族:我國是一個團結統一的多民族大家庭有漢、壯、蒙古、回、藏、維吾爾、苗族等56個民族成員。漢族人口眾多,接近全國總人口的92%;其他民族(55個)人口僅佔8%,被稱為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壯族;最少是珞巴族。
2、民族分布特點:大雜居、小聚居第二章 中國的自然環境
1、特徵:氣候復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1、氣候復雜多樣:冬季南北氣溫差異大,南方溫暖,而越往北氣溫就越低。夏季南北普遍高溫。 2、季風氣候顯著:我國雖然氣候類型多樣,但季風氣候顯著,季風氣候區最為遼闊。)
我國氣候類型分為:溫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高原高山氣候。
季風(特別是夏季風)的影響是導致降水時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
多災害天氣:主要有寒潮、台風、旱災、洪澇等。
多旱澇災害:洪澇是我國發生頻繁、損失嚴重的自然災害;乾旱是對我國農業生產影響最大、最常見且分布范圍最廣的一種氣候災害。
2、根據氣溫的南北差異,並結合農業生產的實際,我國從北到南可以分為5個溫度帶:寒溫帶、中溫帶、暖溫帶、亞熱帶、熱帶。另外還有一個地高天寒、面積廣大的高原氣候區。
4、我國可以劃分為:濕潤地區、半濕潤地區、半乾旱地區、乾旱地區。
§2.3河流和湖泊
我國外流河的水文特徵深受季風氣候的影響。以秦嶺—淮河為界,以南地區的河流流經濕潤地區,水量豐富。以北地區的河流流經半濕潤或半乾旱地區。
與外流河相比,我國內流河的水文特徵明顯不同。中國最大的湖泊:青海湖;最大的淡水湖是:鄱陽湖。
滾滾長江:長江源自唐古拉山,呈「V、W」字形,幹流先後流經青海、西藏等11個省,最終注入東海,全長6300千米,是我國第一長河,世界第三長河。上游:源頭——宜昌(武漢);中游:宜昌——湖口(江西);下游:湖口——入海口。滔滔黃河:黃河是我國第二長河,是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也是世界著名大河之一。它源自巴顏喀拉山,呈「幾」字形,徑流青海、四川等9省區,注入渤海,全長5464千米。
注意:黃河的憂患如何治理請看筆記。
第三章 中國的自然資源
§3.1 自然資源概況
什麼是自然資源:人們從自然界獲得並能為人類所利用的物質與能量。
主要包括氣候資源、水資源、土地資源、生物資源、礦產資源以及海洋資源等。
我國自然資源的特徵:總量豐富,人均不足。在自然界,自然資源的數量是巨大的,但又是有限的;自然資源的質量各個地區是有差異的。我國自然資源僅次於美國和俄羅斯。自然資源由於受到某些成因的制約,其分布具有一定的規律性,但他們在地區分布上一般都是均勻的。自然資源的狀況處在不斷的變動之中。
§3.2土地資源(6月25日 世界土地日)
土地是人類生活生產活動的舞台。「人多地少」是我國的基本國情。
1、類型齊全:我國各類土地資源齊全,形成了耕地、林地、草地等多種土地類型,這有利於因地制宜。我國草地面積廣大、居世界前列,為發展畜牧業提供了較好的資源條件。我國耕地面積不到一億公頃。我國土地類型:耕地、沙漠、林地、草地、戈壁、高寒荒漠、石山。
2、區域差異明顯:我國土地資源的空間分布不平衡,土地生產力的區域差異明顯。根據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的狀況,我們把土地資源分為耕地、林地、草地(屬於農業用地)和建設用地(屬於非農業用地)等。我國的天然林地主要分布在東北、西南;東南部山區的林地多為人工林。我國草地主要分布在內蒙古的東部、青藏高原的東部與南部。我國各地區土地資源的質量差別很大。西北內陸光照充足,熱量較為豐富,但乾旱少雨,水源不足,以草地和荒漠為主。
4、「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實保護耕地」作為一項基本國策。
§3.3 水資源 (3月22日 世界水日)
1、我國水資源的特點(問題):⑴水資源短缺(總量豐富,人均不足;污染、浪費嚴重)⑵時空分布不均(①時間上:夏秋多、冬春少(解決辦法有「興建水庫」)②空間上:南多北少,東多西少,即東南多,西北少(解決辦法有「跨流域調水等工程」))
2、時間分配不均:我國水資源在時間分布上具有夏秋多、冬春少和季節、年際變化大的特點有關。合理利用每一滴水:有必要興建水庫、跨流域調水等工程(如:引黃濟青、南水北調)。
3、解決水資源問題的措施:①興建水庫②跨流域調③節約用水④保護水資源⑤處理並防止水污染⑥植樹造林等。
第四章 中國的經濟發展
§4.1逐步完善的交通運輸網
1、交通運輸:指的是利用交通工具把人或物從一個地方運送到另一個地方。
2、交通運輸發展變化:手提肩扛→牲畜馱運→現代運輸(公路、鐵路、航空、水路和管道)
3、目前分布特點:東部密集,西部稀疏。
現代各種運輸方式的比較
運輸方式
優點
缺點
公路運輸
方便、機動靈活、速度快
運費較貴、運量較小
鐵路運輸
速度快、運費低、運量大、連續性好
靈活性較差、短途運輸成本高
航空運輸
速度最快、舒適、安全
運量最小、運費最高
水路運輸
運費最低、運量最大
速度最慢、受天氣影響較大
管道運輸
方便、速度快運量大、運費低、損耗小、安全可靠、連續性強、管理方便
靈活性差
類型:單一型和綜合型。
§4.3 工業——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
1、 工業生產:從自然界獲得物質資料,對原材料進行加工再加工的過程。
2、 業生產特點:階段性、關聯性、計劃性。
工業基地
發展工業的有利條件
遼中南工業區
煤、鐵、石油等礦產資源豐富,交通便利。
京津唐工業區
鐵、石油、海鹽等資源豐富,靠近山西能源基地,有統一的電網,交通便利,技術力量雄厚。
滬寧杭工業區
工業歷史悠久,工業基礎和技術力量雄厚,有統一的電網,交通便利。
珠江三角洲工業區
靠近港澳地區和東南亞,很多地方是僑鄉,便於引進外資發展工業,有先進技術和管理方法。
(四) 八年級下冊
項目
秦嶺—淮河線以北
(北方地區)
秦嶺—淮河線以南
(南方地區)
1月平均氣溫
低於0°C
高於°C
年降水量
少
多
主要地形
高原、平原、山地
高原、盆地、平原、丘陵
糧食作物
小麥
水稻
油料作物
大豆、花生
油菜
糖料作物
甜菜
甘蔗
主要水果
蘋果
柑橘
主要能源
煤、石油
水能
主要金屬礦產
鐵
有色金屬
生活主食
麵粉
大米
傳統交通工具
馬
船
住宅特點
屋頂坡度較小、牆體較厚(保暖防寒)
屋頂坡度較大,牆體高(通風散熱)
運動項目
滑冰
游泳
植被
溫帶落葉闊葉林
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河流流量
小
大
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東北地區)、兩年三熟(華北地區)
一年二熟至三熟
土地利用類型
旱地為主
水田為主
§4.3 青藏地區和西北地區
1、「高寒」的青藏地區:主要包括西藏自治區、青海省和四川省的西部。青藏地區的主體是由「世界屋脊」之稱的青藏高原。
高:不僅海拔高,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而且在青藏高原上還有很多高大的山脈,有些山峰的海拔在8000米以上;
寒:因為高所以寒,這里許多山峰終年積雪不化,冰川廣布,又加劇了寒冷的程度。
豐富的太陽能資源:(原因)空氣稀薄潔凈、水汽含量很少,陽光穿過大氣時損耗少,直接輻射較強。
農作物:青稞、豌豆、小麥、油菜。宗教:藏傳佛教。地勢:山嶽縱橫,冰川廣布,交通十分困難。
字數不允許,見諒。
㈦ 初中地理會考提綱
學案里的填空題和填圖題就是最好的輔導材料,你相信嗎?如果你有認真去做的話,應該沒問題的,初中地理會考很簡單的,只要你那三本練習好好做,那份考卷只是小菜一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