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洋雜志
『壹』 福建為什麼叫八閩
七閩·八閩·九閩
福建簡稱「閩」,在歷史上先後有「七閩」、「八閩」、「九閩」的別稱。
據古籍《周禮·夏官·職方氏》記載:「辨其邦、國、都、鄙、四夷、八蠻、七閩、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這里的「七閩」,是福建見於史籍之始,也是福建簡稱「閩」的出處。東漢鄭玄註: 「閩,蠻之別也……四、八、七、九、五、六,周之所服國數也。」唐賈公彥疏:「叔熊居濮如蠻,後子從分為七種,故謂之七閩。」 「七閩」概指周朝時散居於今福建和浙江南部以蛇為圖騰的七支部族。東漢許慎《說文解字》有雲:「閩,東南越,蛇種。」從遠古開始,福建即有崇蛇的風俗,現在一些地方仍有遺風,如長汀有蛇山廟,漳州南門外有古老的蛇王廟,平和縣三平村尊稱蛇為「侍者公」,南平樟湖坂一帶則流行正月蛇王節祭典與游蛇燈活動。而在清朝嘉慶年間蔡永蒹(福建晉江人)的《西山雜志》中則有關於「七閩」的另一種解釋: 「古丹篆釋義皇使盤瓠掌閩為七族:泉郡之畲家,三山之戶,劍川之高山,邵武之武夷,漳岩之龍門潭,漳郡之蘭太武,汀贛之客家,此即七閩也。」此說則出於後人附會,最為明顯的是在遠古時還無「客家」人。從周朝至今,福建稱「閩」的歷史已有近三千年了。古代在福建的行政建置常帶有「閩」字,如秦時置閩中郡,漢封閩越國,南朝陳設閩州,五代王審知立閩國。
「七閩」曾被用來泛指福建一帶地區。如,北宋年間,福州人蔡伯唏四歲能詩,舉神童,宋真宗趙恆贈其《賜蔡伯唏》詩大加贊揚,首句雲「七閩山水多靈秀」,高度概括了福建山清水秀,地靈人傑,成為傳誦千古的名句。大文豪蘇東坡在《送張職方吉甫赴閩漕六和寺中作》一詩中說:「空使吳兒怨不留,青山漫漫七閩路。」另外蘇東坡還在《虔州八境圖八首並序》一文中說,江西贛州的地理位置是「東望七閩,南望五嶺」。
到了北宋太宗雍熙二年(公元985年),置福建路,轄福、建、泉、漳、汀、南劍六州和邵武、興化二軍。南宋時,升建州為建寧府,福建計轄一府五州二軍。元代,福建行政建制幾經變動,至治年間(公元1321—1323年),福建境內設八個路,均歸江浙行中書省管轄;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正式設立福建行中書省,下領八路。明朝改路為府,福建全省八路先後改為福州、建寧、延平、邵武、興化、泉州、漳州、汀州八府。清承明制,福建依然保持八府建制。從宋至清的九百年間,福建在大部分時間里保持八府建制,故有「八閩」之稱。福州崇奉王審知的閩王廟懸有稱揚王審知的「八閩人祖」匾額,據說是宋太祖趙匡胤的親筆御題,但這種說法值得懷疑,因為趙匡胤於976年去世,十年後才出現福建轄八州(軍)的局面。北宋時期還大多習慣以「七閩」來稱福建,南宋起「八閩」之名始盛。閩清白岩山,相傳有一百零八處天然岩景,俗稱百景岩,有南宋朱熹題贊的「八閩岳祖」崖刻。南宋泉州知府王十朋,在州署衙門題聯曰:「八閩形勝無雙地;四海人文第一邦。」元代,吳海《游鼓山記》雲:「福(州)為八閩都會。」明代,鄧應奎《君山歌》有句曰:「八閩丘壑稱奇絕。」至今福建人民還十分自豪地用「八閩大地」來稱呼自己可愛的家鄉。
台灣與福建一衣帶水,血脈相連,自古以來關系十分密切。元代在澎湖設立巡檢司,隸於泉州路同安縣。清朝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一代名將施琅率清軍統一台灣,之後他針對當時清朝內部「遷人棄地」的錯誤意見,上疏清廷,詳陳台灣的重要性,力主保留台灣,屯兵守衛,設官管理。清廷最終採納施琅的意見,於翌年(1684年)增設台灣府,管理台灣、澎湖,仍歸福建省管轄。這樣福建為九府建制,史稱「九閩」。直至光緒十一年(1885年),台灣才正式設省。故福建為「九閩」的歷史有201年。清初曾任福建巡撫、江蘇巡撫、禮部尚書,被譽稱為「天下第一清官」的張伯行,著有《周子全書》,前有其作於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的序文,曰: 「丁亥(1707年)春,恭膺簡命,叨撫九閩。」所謂「叨撫九閩」就是指他在這一年擔任福建巡撫。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永春縣重修文廟落成,廖騰火奎作《重建永春縣學宮碑記》,其中提到:「今日者,公之兄方伯公開藩我九閩,公迴避在邇。意思指永春知縣石如金的兄長任福建地方長官,石如金只好避嫌他調。更值得一提的是,建於明末清初的福州市龍峰泰山廟內保存有一幅古壁畫,描繪了包括台灣在內的福建九府官員覲見皇上的情景,有力地鑒證了福建被稱為「九閩」的史實,生動地反映了海峽兩岸難割難分的地緣關系。
『貳』 寧德旅遊必去十大景點有哪些
寧德旅遊必去十大景點有:太姥山、白水洋風景區、大嵛山島、楊家溪、北岐灘塗、鴛鴦溪、霞浦、福安白雲山、鯉魚溪、九龍漈瀑布。
太姥山位於閩浙交界的福建省福鼎市境內,距市區45公里,雄峙於東海之濱,晴川灣畔,山海相依,傲岸秀拔,氣勢恢宏,景緻獨特,素以「海上仙都」而著稱。太姥山以花崗岩峰林岩洞為特色,融山、海、川和人文景觀於一體的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太姥山北望浙江雁盪、西眺福建武夷,三者成鼎足之勢,閩人稱武夷、太姥為雙絕,浙人視雁盪、太姥為昆仲,構成閩越三大名山。
進入太姥山景區核心區,一般先到國興寺游覽區。國興寺始建於唐乾符四年,構造宏偉瑰麗。古寺後來毀於大火,現在看到的寺廟是在原址上新建的,不過遺址上留下大量石柱、石雕。穿過掛滿紫藤的綠色長廊,登上中國近代海軍的開創者薩鎮冰捐建的1.5公里長薩公嶺,沿途林木參差,山花爛漫;到涌翠亭,可近觀夫妻峰,眺望元寶石,駐足欣賞「太姥無俗石」摩崖石刻和海浪石。
過了薩公嶺,便到迎仙台。世人稱太姥山為「海上仙都」,是因為傳說中的東海諸仙每年都要在此相聚,迎仙台便是太姥娘娘迎接諸仙的地方,這里的海拔恰好是666米。游太姥的人常說太姥缺水景,其實不然,太姥山,山襯海,海托山,素稱「海上仙都」,既看山,又觀海,互相映襯,蔚為壯觀。
『叄』 椒江實驗小學的校史
該校創辦於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當時校名是文化小學,由海門人婁錦華創辦。不久將校名改為希魯小學,遷到江城橋東北的智信里廟左的三間平屋中(此地俗名為西沙岸三臉石板)。當時學校為私立,經費由創辦人自籌解決。
清光緒三十三年正月(1907年),婁錦華為校董,聘邱森卿為校長。翌年,報台州府備案,宣統元年(1909年)呈准,下撥全年約四百多元為學校的常費,借高沿街婁宅為校舍,聘王鶴訂為校長。不久,學校又遷回智信里東首。
辛亥革命後,1912年,該校改名為「希魯初級小學」。
民國五年(1916年),學校又更名為「希魯國民小學」,由金殿銓、李寶琛先後任校長,陶祝華任校董(陶系清代諸生,葭芷人,納粟得知府銜),擴建智信里校舍教室三間,後洪俊文接校長。1920年,呈准附設高小,轉年校名為「希魯小學」,民國十六年九月,阮炳德任校長。
1927年「五四」紀念日,高小部的學生集中在印山小學開會,提倡教育救國,高唱打倒列強、打倒軍閥的愛國歌曲,趕到三臉石板智信里處,搬移了神像,填平了廟四周的墳地、窪田。海門紳士丁介士、王槐卿出面募籌經費,建了校舍十八間,西式樓房三間,於民國十八年夏天(1929年)新校舍建成,丁介士等紳士為校董,阮炳德為校長。1930年春,校名改為「臨海縣第七區立中心小學」。
1932年,學校取消校董制,改由校長負責制。
1935年,臨海張家渡人許良紹任校長,加辦了高小部,不少師生走出校門宣傳抗日救國思想和抵制日貨等愛國行動,學校信譽大增。
1940年8月後,抗戰時期為了師生的安全和上課,將學校的高年級部遷至臨海白水洋。1943年,高年級部才從白水洋遷回海門,由袁正誼任校長,此時校名是「海門椒東椒西鎮聯合中心小學」。
1945年8月,日寇投降,該校亦得以發展,此時婁月初區長兼任校長。1946年8月後直到1949年6月25日海門解放期間,學校又改名為「海門區中心國民學校」。
1949年6月25日,海門解放,該校校名為「海門區中心小學」,區人民政府派周鴻業任校長。
1954年,該校更名為「海門區第一小學」,簡稱「一小」。
1955年6月,縣人民政府決定將海門「一小」與「三小」合並,校名為「黃岩縣第三中心小學」。
文化大革命期間,1970年「工宣隊」進駐學校後,將原借西門天主堂民辦的「反帝小學」拆了阻隔的磚牆,並入該校,又改校名為「海門紅旗小學」,(取其《人民日報》、《解放軍報》、《紅旗》雜志兩報一刊《紅旗》的名。)此校名一直沿用到1982年1月。
1982年7月25日,經國務院批准,海門特區改設為椒江市,該校門前大路由「紅衛路」改為「育才路」。1982年2月,該校取新校名為「椒江市育才路小學」,一直沿用至1992年。1984年9月,學校興辦椒江區第一所家長學校,組織學校、班級兩級家委會,建立了社會、家庭、學校三位一體的德育體系,取得很大的成效。1987年,在校北面一座建築面積為2570平方米的四層新教學樓落成。校長吳宏保。
1992年被椒江市教育局命名為「椒江市實驗小學」,發揮實驗性、示範性的作用。1993年9月,《育才新苗》校報創刊。1994年10月,因撤市設區,改名為「椒江區實驗小學」,直至現在。
1995年3月,學校與杭大教育系合作創辦教育實驗基地,全面開展教育科研活動。1996年7月,在學校南面興建了一幢總面積為3000平方米的教學綜合樓。校長徐正富。
1998年8月,學校圍繞「一切為了學生的成功」的主題,語文開展「雙軌運行,大量讀寫」的整體實驗。為此,學校編寫了《中華經典古詩文誦讀》讀本。校長陳凌峰。
2003年9月,學校提出「辦精辦好育才,做大做強名校」的口號,對校園進行了美化和擴建,以非凡的膽識,斥資購入「二建」用房和置換軍分區用房,擴大了校園的面積。學校以「校本教研」為載體,大力開展「新課程標准」的實施,教學活動有聲有色地進行。2005年12月,學校舉辦盛大的百年校慶。校長張學球。
目前,學校以強勁的發展趨勢,描繪學校發展藍圖,爭創新的輝煌。
『肆』 福建有那些風景區
福建省景點有:武夷山、鼓浪嶼、湄州媽祖、清源山、青雲山、洞宮山風景區、永定土樓、上杭古田會址、曇石山文化遺址、寧德白水洋奇觀,泰寧世界地質公園,漳州火山公園等。
『伍』 福建旅遊必去景點推薦
福建景點很多,必去的我推薦以下:廈門大學,廈門鼓浪嶼,土樓,武夷山,三坊七巷等等。我個人還喜歡霞浦,適合拍照
『陸』 7月份去福建哪旅遊好
福建最著名的景點:廈門的閩南風情、武夷山的自然景觀、福州的人文溫泉都很值得一游。
而且廈門的美食超多,武夷山的夏天實在清涼,福州的閩都溫泉是世界一絕啊!來福建吧,絕對超值!
推薦路線,D1飛抵廈門,參觀鼓浪嶼、中山路、集美學村晚宿廈門島內,尋覓美食
D2廈門動車至福州,參觀馬尾船政文化遺址群、三坊七巷,晚宿帶溫泉的酒店,超級享受
D3乘坐武夷快前往武夷山游九曲,觀天游,黃崗山漂流。
以上線路豐儉自選,如果想多玩些地方,時間可以再打寬些……
福建還有莆田湄洲灣、泉州老君岩、漳州火山地質公園、閩西土樓、三明大金湖、寧德白水洋,都很有特色,夏天走一圈真是心曠神怡的!
隨便說說,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哦!
『柒』 求英雄人物的故事
楊根思,1922年出生在江蘇省泰興縣一個農民家庭里。很小的時候就在上海資本家的工廠做童工,失業回鄉後又給地主家做"牛倌"。1944年他光榮地成為新四軍的一名戰士。由於表現突出,1945年11月,他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在作戰中,他機智勇敢,曾在圍殲泰安守敵的戰斗中,用18顆手榴彈奪取制高點;在魯南郭里集戰斗中,三次把拉雷投到敵地堡前;在齊村戰斗中,他連續爆破守敵碉堡群;在淮海戰役第三階段,他奉命率1個加強排攻擊夏砦國民黨守軍,機智的摧毀1組暗堡群,還俘虜了近一個排的敵人……先後多次榮立大功、小功,被評為戰斗模範,還榮獲了"爆破大王"、"華東一級人民英雄"、"華東三級人民英雄"等光榮稱號。1950年,身為連長的楊根思,參加了在北京召開的全國戰斗英雄代表大會,受到毛主席的親切接見。
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任志願軍第20軍第58師第172團3連連長的楊根思,率領全連官兵雄赳赳、氣昂昂地跨過鴨綠江,踏上了朝鮮戰場。初入朝鮮,開進東線戰區,身著單薄的戰士們首先遇到的是冰天雪地,零下30℃嚴寒的考驗。楊根思積極動腦,迎戰困難,教戰士們用雪擦手擦臉,把玉米皮撕成一條一條揉搓後一層又一層地裹在腳上防寒,大大減少了官兵的凍傷。
楊根思抱起炸葯包縱身沖進敵群(油畫)
1950年11月25日,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 打響了。27日,志願軍第9兵 團在朝鮮戰場東線的長津湖地區向美陸戰第1師和步兵第7師發起進攻。至28日,將美軍分割包圍在柳潭裡、新興里、下碣隅里等地。29日,被圍在下碣隅里的美軍向南發起攻擊,企圖配合北攻的美軍,共同打通開往古土裡的通道。楊根思奉命率所部3排堅守位於下碣隅里東南的1071.1高地及其東南的小高嶺。該高地扼制公路,是下碣隅里被圍之美軍向古土裡南撤的必經之路。美軍在飛機、火炮狂轟濫炸的掩護下,瘋狂搶奪高地,炸彈、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授予楊根思的一級國旗勛章
炮彈、燃燒彈混雜在一起,陣地上硝煙彌漫、烈火熊熊。楊根思沉著指揮,勇敢應戰,連續打退數倍於已的美軍的8次進攻。戰至上午10時,彈葯已經耗盡,他帶領戰士們用刺刀、槍托、鐵鍬、石塊與美軍拼殺,最後全排 僅剩他和兩名傷員,仍堅守著陣地,而此時,增援部隊尚在途中。在這緊要關頭,面對蜂擁而至的美軍,已負傷的楊根思抱起僅有的一個5公斤的炸葯包,拉燃導火索,縱身沖進敵群,一下被驚呆了的美軍還沒有回過神來,就隨著驚天動地的爆炸聲斃命。楊根思以年輕的生命和滿腔的熱血譜寫了一曲革命英雄主義的贊歌。
為表彰楊根思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志願軍總部給他追記特等功,授予"中國人民志願軍特級英雄"稱號。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常務會議授予他"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和一級國旗勛章、金星獎章各一枚。
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羅盛教
羅盛教,1931年生,湖南省新化縣人。
由於家境貧寒,羅盛教11歲時才上小學,只念了一年半就失學了。為了有口飯吃,父親將他送去當了道士。14歲那年,他不得不到鎮上叔叔開的雜貨鋪幫工。
1949年,羅盛教的家鄉解放了。這年11月,他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成為湘西軍政幹部學校的一名學員。羅盛教文化程度較低,聽起課來感到吃力,抓不住重點,筆記記不全。為了不掉隊,每次下課後,他都要將別人的筆記借來,和自己的筆記對照,查缺補課,然後用鋼筆工工整整地抄寫一遍。在建校勞動中,需要將倒在河中的一顆樹抬到岸上搭橋用。羅盛教第一個跳進冰冷的河水中。在他的帶動下,全班二三十個同學都跳進河裡,終於將樹拖上了岸,搭起了橋。1950年2月1日,羅盛教加入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
1951年4月,羅盛教響應黨的號召,參加了中國人民志願軍,並隨部隊奔赴朝鮮。
在朝鮮的日子裡,羅盛教時時感到朝鮮人民的深情厚誼,他和駐地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裡的老鄉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他經常幫房東大媽擔水、劈柴,鄉親們都誇獎羅盛教是好樣的。
1952年1月2日清晨,羅盛教和戰友宋惠雲一起去河邊練習投擲榴彈。正值隆冬季節,河面已被厚厚的冰雪蓋住,幾個兒童正在滑冰,笑聲陣陣。忽然,傳來了呼救聲,有人掉進冰窟窿了!羅盛教抓起自己的帽子,往地上一扔,一彎腰,直沖過去。他一邊跑一邊飛快地脫掉身上的衣服,接著跳進了冰河裡。過了好一會,羅盛教才浮出河面,深深吸了口氣,又鑽進水裡。又過了一會,羅盛教終於將落水的孩子托出水面。當那少年兩臂扒住冰面往上爬時,突然,嘩啦一聲,冰又塌了,少年連人帶冰又落入水中。這時羅盛教全身已凍得發紫,體力已快消耗殆盡,但他卻又一次潛入水中,好久,才用頭和肩將少年頂出水面。這時宋惠雲已將一根電線桿拖到河邊,少年抱住電線桿被拉上了岸。人們急切地等待著羅盛教,然而,他卻再也沒有上來。為了救落水的朝鮮兒童,羅盛教英雄獻身。
全村老百姓都趕到了河邊,沉痛哀悼這位英雄的志願軍戰士。村民們將羅盛教安葬在村莊邊的佛體洞山。
1952年2月,中國人民志願軍領導機關為羅盛教追記特等功,同時授予「一級模範」、「特等功臣」的稱號。同年4月1日,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中央委員會決定追認羅盛教為「模範青年團員」。1953年6月25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授予他一級國旗勛章及一級戰士榮譽勛章。
『捌』 福建必去十大景點有哪些
福建必去十大景點有梵天寺、鼓浪嶼、海壇島、青雲山、石竹山、福州國家森林公園、福州熊貓世界、福州西湖、鼓山湧泉寺、三坊七巷,下面是對這些景點的詳細介紹:
1、梵天寺:
梵天寺位於大輪山南麓。為福建省最早佛教寺廟之一,與福州鼓山湧泉寺、莆田廣化寺、泉州開元寺、漳州南山寺連為福建沿海一線的名寺。在廈門與南普陀寺同為廈門著名的佛寺,同安梵天禪寺創建於隋代開皇元年,比廈門南普陀寺早300多年,比泉州開元寺早100多年。
乃八閩最古老的寺廟之一,其原名興教寺,有庵七十二所。宋熙寧二年(1069年)合為一區,賜名「梵天禪寺」。「大輪梵天」以其豐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觀被列入「廈門二十名景」。
10、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是福州老城區經歷了建國後的拆遷建設後僅存下來的一部分。是福州的歷史之源、文化之根。
三坊七巷自晉、唐形成起,便是貴族和士大夫的聚居地,清至民國走向輝煌。區域內現存古民居約有270座,有159處被列入保護建築。
以沈葆楨故居、林覺民故居、嚴復故居等9處典型建築為代表的三坊七巷古建築群,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位於福州中心城區的三坊七巷擁有38公頃的完整保護范圍。三坊七巷為國內現存規模較大、保護較為完整的歷史文化街區,是全國為數不多的古建築遺存之一,有中國城市裡坊制度活化石和中國明清建築博物館的美稱。
『玖』 白水洋小學的辦學規模
學校教育教學設施不斷完善。校內有三座教學樓,一座行政樓,二座教師宿舍樓,二座學生宿舍樓,一座可容納1650人用餐的食堂;有標準的多功能廳、計算機房、實驗室、畫室、圖書室、閱覽室、音樂室、舞蹈室、勞技室、室內體育活動室;還有標準的250米環形運動場。教學儀器、圖書及教學設備按省標Ⅰ類標准配足配齊,現有圖書近6萬冊、各類報刊雜志200多種、計算機182台,課改年級配齊計算機、實物展示台、液晶投影等多媒體設備;建有網路中心,擁有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