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學報格式
⑴ 中山大學學報的介紹
《中山大學學報》編輯部現負責《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中回山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答版)》、《中山大學學報(醫學科學版)》三種全國核心期刊的編輯出版工作,另有學校的期刊中心掛靠在我部,協助學校負責校內23種公開發行的學術期刊的行政業務指導工作。
⑵ 有懂中山大學學報的嗎
中山大學學報相關信息,
可詢問學報編輯部。
奔跑吧,兄弟。
祝你好運。
⑶ 中山大學學報的自然科學版
研究簡報
科技快報 全國優秀高等學校自然科學學報及教育部優秀科技期刊一回等獎
廣東省答優秀科學技術期刊一等獎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綜合性科技類核心期刊 主管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主辦單位:中山大學
主編:王建華
ISSN:0529-6579
CN:44-1241/N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新港西路135號
郵政編碼:510275
⑷ 刊物卷號
不少期刊在第幾期之上有第幾卷標志。
期刊以內容分種,以時間分卷和期專。卷是在期之上的一屬個時間分類。這里「期」為1個年度中依時間順序發行的期數的編號;而「卷」是此刊物從創刊年度開始按年度順序逐年累加的編年號。
如1981年創刊的《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04年12月為第二十四卷第六期
什麼意思呢?
《中山大學學報論叢》是雙月刊,故12月出來的是第六期;
而這個「二十四」就是卷號,1981年全部《中山大學學報論叢》為第一卷,2004年的全部6期《中山大學學報論叢》,依序就為第二十四卷。
⑸ 刊物年號的刊物期號
不少期刊在第幾期之上有第幾卷標志。期刊以內容分種,以時間分卷和期。卷是在期內之上的一個時間分容類。這里「期」為1個年度中依時間順序發行的期數的編號;而「卷」是此刊物從創刊年度開始按年度順序逐年累加的編年號。如1981年創刊的《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04年12月為第二十四卷第六期什麼意思呢?《中山大學學報論叢》是雙月刊,故12月出來的是第六期;而這個「二十四」就是卷號,1981年全部《中山大學學報論叢》為第一卷,2004年的全部6期《中山大學學報論叢》,依序就為第二十四卷。一般的期刊是具有卷號和期號的。但也有些期刊只有期號而沒有卷號,是以其出版年作為卷號。在引用時不寫卷號,只標注期號即可。如:(11):3-6。
⑹ 中山大學學報醫學科學版是北大核心嗎
自然科學版是北大核心,醫學科學版好像不是哎!這個你可以去論文部落找
網站編輯
要一份今年最近的
核心期刊目錄
查一下,也可以自己去知網查!
⑺ 請問,刊物卷號,刊物年號,刊物期號是什麼東西
1、刊物卷號
期刊卷號又稱文獻標識碼,文獻標識碼是按照《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檢索與評價數據規范》規定的分類碼,其作用在於對文章按其內容進行歸類、以便於文獻的統計、期刊評價、確定文獻的檢索范圍,提高檢索結果的適用性等。
2、刊物年號
刊物年號是刊物從創刊年度開始以時間分類,按年度順序逐年累加的編寫刊物卷號的本年的年號。如:(2000年號、2001年號、2002年號);「《漢語學習》1994年第06期電子雜志」中的1994年就是該刊的刊物年號。
3、刊物期號
刊物一般是指具有統一題名、印有編號或年月順序號、定期或不定期在無限期內連續出版、發行的出版物,比如各類學術期刊、文摘、故事類刊物。它們在每次出版時名稱都是一樣的(除非更名),為了區分不同版本,一般都會按照一定的規則去編號。刊物有旬刊、半月刊、月刊、雙月刊、季刊、年刊或其他。
(7)中山大學學報格式擴展閱讀
期刊卷號具體內容
A--理論與應用研究學術論文(包括綜述報告)
B--實用性技術成果報告(科技)、理論學習與社會實踐總結(社科)
C--業務指導與技術管理性文章(包括領導講話、特約評論等)
D--一般動態性信息(通訊、報道、會議活動、專訪等)
E--文件、資料(包括歷史資料、統計資料、機構、人物、書刊、知識介紹等)
⑻ 請問中山大學學報(增刊),影響怎麼樣啊,算中文核心期刊嗎
不是核心期刊。
根據2004年版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
中山大學學報的影響因子是0.231
大學學報是核心期刊。
另,國內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和《中國學術期刊綜合引證報告》為評價期刊是不是核心的標准,但大多以前兩種工具為主,有的僅以第一個為核心期刊的標准。即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收錄的就是核心期刊,不收錄的就不是核心期刊。
最終是不是,還要看科研和人事部門具體規定。
⑼ 怎麼用中國知網檢索中山大學學報
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入選以下榮譽:CSSCI、北大核心期刊、南大核心期刊
⑽ 中山大學學報的醫學科學版
立足本校優勢,面向國內外,辦出學報特色。為提高學報的學術質量和辦刊水平,採取了如下的措施:
(1)堅持辦刊宗旨不放鬆。對所有來稿或約稿,都要求先進性、實用性和科學性俱全,以保證本刊反映的是醫學研究的最高成就。
(2)辦出特色欄目最要緊。本刊設計了獨具特色的「研究報告」欄目,旨在報道校內、外科研人員多年以來在某個領域長期研究的系列成果,並新開辟了「信息研究」這個欄目,既體現了時代的需要,體現了為科技創新服務的與時俱進性,又辦出了刊物的欄目特色。
(3)約稿熱點文章與時進。本刊針對醫學領域的熱點,如上世紀末的基因組計劃、2003年的SARS和幹細胞研究等,及時向有關專家約稿組稿,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4)擴大報道範圍免狹隘。隨著期刊國際化呼聲的提高,本刊已經逐步把報道的范圍從校內擴大到校外、省外乃至大陸之外,有利於校內外醫學學術的互相交流、互相促進、共同提高。
(5)爭取國際編委與世齊。邀請外國專家參與到編委隊伍當中是走向國際化的必由之路。我刊聘請了原牛津大學神經科學教授Rainer W. Guillery,香港中文大學解剖學系、英國皇家生物學和衛生學院士Yew David Tai Wai教授,香港大學Brian Willian Darvell教授為特約的編委會顧問,並請他們為本刊寫稿、組稿或審英文稿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