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廉文摘雜志
㈠ 誰知道哪一個是日本創刊最早,期數至今為止最多的雜志
在戰後初期的日本,創刊最早的雜志是綜合雜志。所謂綜合雜志,是指以對政治、經濟和文化等領域進行評述為主要內容的雜志。這一雜志名稱來自於戰前日本軍部對雜志的一種簡單的分類方法。軍部之所以要做這種分類,為的是對雜志的編輯和印刷紙張的用量進行控制。從受眾來看,綜合雜志的讀者對象主要為知識階層。綜合雜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明治時期。如森有禮編輯的《明六雜志》、福澤諭吉編輯的《民間雜志》等是綜合雜志的前身。日本的綜合雜志的特徵是具有反對權力的性格和傾向。
1945年11月,《新生》創刊。該雜志由新生社出版,創刊號上的作者大都是在戰爭期間沒有積極參與侵略戰爭或在戰爭期間不甚活躍的作者。《新生》的思想導向與當時的社會環境是一致的,再加上定價甚為低廉,擺到書店後不到兩個小時便銷售一空。該雜志的印數為13萬冊,從這一空前的銷售量不難看出當時是如何迫切需要「信息和理論」。而且,該雜志的成功也開創了戰後綜合雜志流行的先河。①
就政治與雜志的關系來說,這一時期的綜合雜志所倡導的是進行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打倒天皇制。如在反對日美同盟等問題上,岩波書店出版的《世界》在日本社會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戰後初期,日本雖迎來了綜合雜志的黃金時代,但由於綜合雜志過於表露政治上的傾向性,不少雜志往往因此失去了市場。如《世界評論》和《潮流》都因其明顯的政治性在創刊不久便不得不停刊。
1947年,《世界》、《中央公論》、《展望》、《改造》等綜合雜志擁有較大的市場,排名僅在日文版《讀者文摘》之後。戰後初期,日本社會普遍盛行崇拜美國的觀念,這樣,日文版《讀者文摘》從1947年到1949年,一直居於排行榜的首位。但到1949年以後,雜志的排名就發生了變化,除了《世界》不復在排名之內外,《文藝春秋》越過《中央公論》、《改造》而躍居前列。而到1955年,《改造》也從排名榜上消失了。就當時日本的社會狀況來說,通過美國的民主化和產業化改革,日本已進入了所謂的大眾社會,對普通的讀者而言,與戰後初期人們對具有一定的理論性和思想性的讀物有一種強烈的需求相比,這使人們逐漸地看重實際,在一個既不存在經濟恐慌,也不存在失業的時代,人們自然會遠離綜合雜志。而且,當時《文藝春秋》的暢銷也充分地說明了這種社會心理和價值意識。
朝鮮戰爭爆發以後,隨著美國對日佔領政策的急劇改變和日本社會的右傾化、國民意識日趨保守化以及產業化社會的到來,最能表現娛樂化和信息化色彩的《文藝春秋》開始成為人們爭先購讀的刊物。在1951年至1953年前後,《文藝春秋》的發行量已遠遠領先於《改造》和《中央公論》。1955年前後,《改造》終於停刊,《文藝春秋》、《朝日周刊》的發行量大增,與之相比,《中央公論》和《世界》的發行量則有縮無增。①
《文藝春秋》起初在意識形態上奉行的信條是中庸,其宗旨是把雜志變成成人的娛樂性和實用性讀物。《文藝春秋》不像其他雜志那樣「志存高遠」,而是追求一種輕松的中間文化。由於創辦人菊池寬是作家,雜志也有一定的文藝性傾向,後來評論性的成分逐漸增強。雖然該雜志在政治上標榜不偏不倚,但這也只是相對於日本國內的政治氣候而言的,一些知識界的反共人士和具有保守傾向的知識分子,往往是其主要論客。②作為辦刊宗旨,該雜志則一直持反共的態度。表1 1947—1950年日本雜志銷售排行榜(不含1948年)
㈡ 何厚楨的人生角色
湖北恩施市一中教師抄,雲南省人事廳人才交流中心科員, 昆明日報社記者/編輯,中央電視台《密林深處的小屋》劇組編劇/製片主任,天津電視台《雅米》劇組編劇/製片主任,《中國影視藝術家辭典》(1991)編委會常務副主編,中國信息報明星世界編輯部主編,《信息日報》《時代文化報》策劃/主編,北京影訊報主編,北京(中北)電視藝術中心宣傳策劃、現代影視報社社長,公安大學公達經濟文化中心副總經理, 廣電部《電影連環畫刊》雜志執行主編,北京海豐法律事務所 合夥人(兼),法制日報《法制與新聞》雜志策劃發行總監,《書刊文摘導報》《青年之友》雜志藝術總策劃,中華專修大學藝術學院院長,環球影視娛樂網主編,國際名流雜志社主編,中國首屆反腐倡廉影視作品評獎活動評委會秘書長 ,中國電影評論學會電視部主任,《中國電影電視藝術家辭典》(2007)編委會主編.中國人生科學學會影視文化教育中心主任、全國審美教育與文化產業合作組織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