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期刊雜志 » 川教版歷史提綱

川教版歷史提綱

發布時間: 2021-03-06 05:21:53

Ⅰ 川教版初中歷史七年級上下知識提綱

1.581年,楊堅(隋文帝)奪取北周政權,建立隋朝,定都長安。
2、589年,隋朝滅掉陳統一南北。
3、隋煬帝從605年起,開通了一條縱貫南北的大運河。
4、隋朝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南至餘杭全長兩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
5、隋朝大運河分為四段: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溝通五大水系: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
6、618年,隋煬帝在江都被部將殺死,隋朝滅亡。
7、618年,李淵在太原起兵反隋進入長安建立唐朝。
8、我國歷史上唯一女皇帝是武則天,她晚年稱帝,改國號為周。
9、唐太宗重視發展生產,減輕農民的賦稅勞役;注重任用賢才和虛心納諫。他任命富於謀略的房玄齡和善斷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稱「房謀杜斷」。重用敢於直言的魏徵為著名的諫臣
10、唐太宗統治時期,政治比較清明,經濟發展較快,國力逐步加強。歷史上稱當時的統治為「貞觀之治」。
11、唐朝出現了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作者陸羽被後人稱為「茶神」。
12、由武則天提拔,被唐玄宗任命為宰相的名臣是姚崇。
13、陶瓷業在唐朝有重要發展,越窯青瓷、邢窯白瓷和唐三彩最為有名。唐三彩是世界工藝的珍品。
14、唐朝時期,全國的大都市有長安、洛陽、揚州、和成都。
15、長安城內分為坊和市,坊是居民區,市為繁榮的商業區。
16、長安既是當時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市。
17、唐玄宗統治時期進入全盛時期,歷史上稱為「開元盛世」。
18、用分科考試的方法來選拔官員,始於隋文帝時。隋煬帝時正式設置進士科,按考試成績選拔人才。
19、唐朝科舉制度常設的考試科目很多,以進士和明經兩最為重要。
20、唐朝時期完善科舉制度人物是唐太宗、唐玄宗和武則天。
21、科舉制度在我國封建社會延續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廢除。
22、唐朝時唐太宗和武則天,政府在今新疆地區先後設立了管轄西域的最高行政和軍事機構。
23、7世紀前期,吐蕃傑出的贊普松贊干布統一青藏高原,定都邏些。
24、唐朝時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密切了唐蕃經濟文化交流,增進了漢藏之間的友好關系。
25、8世紀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至此,吐蕃和唐朝已經成為「和同為一家」了。
26、8世紀中前唐玄宗封回紇首領為懷仁可汗,玄宗封靺鞨(mohe)首領為渤海郡王。玄宗封南詔首領為雲南王。
27、隋唐對外交往比較活躍,與亞洲以至非洲、歐洲的一些國家,都有往來。
28、唐朝時中國與天竺交往頻繁,最傑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他專心翻譯佛經,還寫成《大唐西域記》。
29、玄宗時,鑒真應日本僧人邀請,東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唐朝長安是當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30、許多新羅商人來到中國經商,新羅特產居唐朝進口首位。
31、隋朝傑出工匠李春設計並主持建造的趙州橋,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橋。
32、唐朝印製的《金剛經》,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標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33、唐朝傑出的醫學家孫思邈,畢生心血寫成《千金方》,被後世尊稱為「葯王」
34、石窟藝術在隋唐時期大為發展,最著名的是坐落在今天甘肅西部的敦煌莫高窟。
35、10世紀初,契丹首領阿保機,統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國,都城在上京。
36、11世紀前期,黨項首領元昊稱大夏國皇帝,都城在興慶,史稱西夏。
37、12世紀初期,女真的傑出首領阿骨打起兵抗遼,在會寧稱帝建立金,後遷都燕京,改為中都。
38、960年後周大將趙匡胤在陳橋驛發動兵變,建立宋朝定都東京,史稱北宋。
39、宋遼議和,遼撤兵,宋給遼歲幣,史稱澶淵之盟。此後遼宋之間保持了長時間的和平局面。
40、1127年趙構登上皇位,定都臨安,史稱南宋。
41、南宋抗金名將岳飛在堰城大敗金軍,收復許多失地。
42、宋朝的造船業居世界首位。東南沿海的廣州、泉州等地,都有發達的造船業。
43、唐朝時從越南引進的優良品種占城稻,很快在江南地區推廣。水稻在宋朝躍居糧食產量首位,主要產地在南方。棉花的種植,由兩廣、福建擴展到長江流域。茶樹的栽培在江南的丘陵地區。
44、北宋時蜀地絲織品「號為寇天下」。江浙的絲綢產量高,朝廷用的絲綢,有很多來自江浙。
45、南宋時,江南地區已成為我國制瓷業重心。浙江哥窯燒制的冰裂紋瓷器,給人以別致的美感。北宋興起的景德鎮,後來發展成為著名的瓷都。
46、南宋時最大的商業都市是臨安,它的繁榮程度遠遠超過北宋時的開封。
47、宋朝的海外貿易超過前代成為當時世界上從事海外貿易的重要國家,廣州、泉州是聞名世界的大商港。
48、元朝政府鼓勵海外貿易,在主要港口設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49、北宋前期,四川地區出現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紙幣的產生,有利於商業發展。
50、北宋初年,普通百姓只能穿黑白兩色的衣服。由於士大夫的提倡,婦女纏足的陋習。
51、北宋的肉食中以羊為多;南宋吃魚多。宋代時,北方以麵食為主,南方以稻米為主。
52、今天的傳統節日,像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在宋代都有了。宋代稱春節為元旦,最為重視。
53、1206年,蒙古貴族召開大會,推舉鐵木真為大汗,尊稱他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國。
54、1271年忽必烈定國號為元,1272年定都大都。1276年元軍佔領臨安,南宋滅亡。
55、元朝大都既是政治中心又是聞名世界的商業大都市。義大利旅行家馬克可•波羅的著作《馬克可。波羅行紀》。描述了大都的繁華景象。
56、元朝為對全國實行有效的統治,元世祖在中央設中書省,地方設行中書省,簡稱「行省」。元政府在中央設宣政院,加強對西藏的管轄,西藏成為元朝正式的行政區;還加強對琉球的管轄。
57、北宋時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它大大促進了文化的傳播,15世紀歐洲才出現活字印刷,比我國晚約四百年。
58、指南針是我國人民的偉大發明,早在戰國時期,人們製成「司南」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儀器。北宋時,製成了指南針,並開始用於航海事業。南宋時海外貿易發達,指南針廣泛用於航海。
59、火葯是我國古代煉丹家發明的,唐朝末年,火葯開始用於軍事上、宋元時期,火葯武器廣泛用於戰爭,主要有突火槍、火箭、火炮等。
60、我國北宋時期的科學家沈括的科學成就有《夢溪筆談》、創制「十二氣歷」。我國元朝時的著名天文學家和水利專家郭守敬的科學成就有《授時歷》測定一年為365.2425天,與現在公歷的公歷基本相同,但比現行公歷的確立早約三百年。
61、北宋的司馬光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史學家,他編寫《資治通鑒》是一部編年體的通史巨著,敘述了從戰國到五代的歷史。
62、北宋時期的山水畫家是郭熙;李公麟人稱「宋畫第一」;張擇端的作品《清明上河圖》;元代最著名的畫家是趙孟頫 的作品《秋郊飲馬圖》被稱為「神品」
63、人稱「宋四家」指蘇軾、黃庭堅、米芾 (fU)、蔡襄。
64、1368年初,朱元璋以應天為都城,改稱南京稱帝建立明朝,他就是明太祖。
65、明朝的特務機構:朱元璋設立錦衣衛、朱棣設立東廠進行對臣民的監查、偵查。明政府規定科舉考試只許在四書五經范圍內命題,答卷的文體必須分成八個部分稱為「八股文」。
66、北平的燕王朱棣,打出「靖難」旗號,起兵反對建文帝,稱帝。1421年遷都北京,以加強中央對北方的控制。
67、明朝前期明成祖(朱棣)在1405——1433年派鄭成功七次下西洋,最遠到達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他是我國也是世界歷史上的偉大航海家。
68、元末明初明政府派戚繼光抵抗倭寇平息東南沿海的倭患。
69、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國廣東澳門的居住權。在1999年12月20日,回歸祖國懷抱。
70、明朝後期,女真的傑出首努爾哈赤統一了女真各部。1616年,努爾哈赤自立為汗,國號為金,史稱後金。遷都沈陽,後改稱盛京。
71、皇太極繼承汗位改女真族名為滿洲。1636年在盛京稱帝,改國號「金」為清。1644年遷都北京,逐步建立起對全國的統治。
72、為了加強君主專制,雍正帝設立軍機處,議政王大臣會議名存實亡,乾隆帝時撤銷議政王大臣會議。軍機處的設立,標志著我國封建君主集權的進一步強化。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造成了「文字獄」。
73、明朝後期(1624年),荷蘭殖民者侵佔了我國寶島台灣,1661年鄭成功率兵進入台灣,1662年初荷蘭殖民者被迫投降,台灣重新回到祖國懷抱。鄭成功是我國歷史上的民族英雄。鄭成功在台灣設置府縣,加強管理,發展台灣的經濟。
74、1683年清軍進入台灣,1684年清朝設置台灣府,隸屬福建省。台灣府的設置,加強了台灣同祖國內地的聯系,鞏固了祖國的東南海防。
75、17世紀中期,沙皇俄國勢力侵入我國黑龍江流域,在雅克薩和尼布楚修建城堡。康熙帝命令清軍水陸並進,擊斃侵略軍頭目托爾布津。
76、1689年中俄雙方代表在尼布楚進行談判,經過平等協商簽訂了《尼布楚條約》。這個條約,從法律上肯定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都是中國的領土。
77、順治帝接見西藏的佛教首領達賴五世賜予「達賴喇嘛」封號、康熙帝賜予另一個位西藏佛教首領為「班禪額爾德尼」的封號。
78、1727年,清朝開始設置駐藏大臣。駐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與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事務。達賴和班禪的繼承,必須報請中央政府批准。
79、乾隆帝時下令調兵討伐回部上層貴族小和卓與大和卓。清朝在新疆設置伊犁將軍,對整個新疆地區進行管轄、設置哨所,加強對西北地區的管轄。
80、1771年初英勇的土爾扈特部,在傑出的首領渥巴錫的領導下,毅然踏上了回歸祖國的征途。清朝伊犁將軍和乾隆帝先後接見了渥巴錫並妥善安置了土爾扈特部眾。土爾扈特部的回歸,為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譜寫了光輝的篇章。
81、清朝疆域:西跨蔥嶺——西北達巴爾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亞——東北至黑龍江以北的外興安嶺和庫頁島——東臨太平洋——東南到台灣及其附屬島嶼釣魚島、赤尾嶼——南至南海諸嶼。清朝疆域成為亞洲最大的國家。
82、明代從外國引進的馬鈴薯、花生和向日葵等在不少地方推廣種植。
83、棉紡織業在明代已從南方推向北方,蘇州是明代的絲織業中心;景德鎮是全國的制瓷中心,暢銷海內外。
84、明清時期 ,商品經濟空前活躍。北京和南京是全國性的貿易城市。
85、明朝中期以後,蘇州、松江等地的紡織業中,出現了許多以生產商品為目的的機戶。他們開設機房,僱用機工進行生產,出現了「機房出資,機工出力」的生產方式。機戶是早期的資本家,機工是早期的雇傭工人。他們之間這種僱傭與被僱傭的關系,是一種資本主義性質的生產關系。
86、清初的40年,實行嚴厲的禁海政策。清朝統一台灣以後開放四個港口,作為對外通商口岸,後來下令只開廣州一處作為對外通商口岸,關閉其它港口。
87、北京城由宮城、皇城和京城三個部分組成,以「萬歲山」作為全城的中心點。明長城東起鴨綠江—西至嘉峪關,蜿蜓六千餘公里,是世界上的一個奇跡。
88、明朝醫葯學家李時珍寫的一部總結性葯物學巨著《本草綱目》。明朝末年,傑出的科學家宋應星寫了一部《天工開物》總結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的著作。外國學者稱它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網路全書」、徐光啟關於農業生產的理論和科學方法還介紹歐洲的水利技術的著作《農政全書》。
89、元末明初的《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是我國最早的一部長篇歷史小說
8、簡要分析經濟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1)、南方戰亂較少,許多中原人南遷,帶去了先進的技術,增加了那裡的勞動人手
(2)、加上自然條件的優越性,江南地區的農業發展較快,逐漸超過北方。
9、明朝前期加強君主專權制的措施:
(1)、政治方面:①中央廢除丞相和中書省,由六部分理朝政;②地方廢除行中書省,設立三司;③設立錦衣衛、東廠等特務機構,加強對臣民的監督;④遷都北京,加強對北方的控制;⑤執行削藩政策。
(2)、文化方面:採取八股取士,從思想上控制知識分子四、列舉題:
1、列舉唐朝三位著名的詩人及代表作:
李白《蜀道難》 杜甫 「三吏」「三別」 白居易《新樂府》
2、列舉北宋時少數民族政權和都城:契丹,都城上京 黨項,都城興慶 金,都城會寧
3、列舉17世紀我國進行反侵略的歷史事件:
鄭成功收復台灣、戚繼光抗擊倭寇、第一次雅克薩自衛反擊戰、第二次雅克薩自衛反擊戰
4、列舉明朝三位著名的科學家及其著作:
李時珍《本草綱目》 宋應星《天工開物》 徐光啟《農政全書》
五、材料分析題:
1、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1)、這句話是誰說的? (2)、唐太宗對君與民的關系做何比喻?兩者關系怎麼樣?
唐太宗 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能夠承載船行走,
也能夠把船掀翻。
(3)、他為何會產生這一認識?
因為他吸取了隋亡的教訓,從農民戰爭中認識到人民力量的強大。
(4)、為此,在他執政後,採取了哪些緩和君民關系的措施?
重視發展生產,減輕人民負擔;提倡節儉,革除弊政;重用人才,虛心納諫。
2、「機戶出資,機工出力」
(1)、「機戶」指什麼人?「機工」指什麼人?早期的資本家 早期的雇傭工人
(2)、「機戶」和「機工」之間是一種 什麼關系?
僱傭與被僱傭的關系,是資產階級生產關系性質。
(3)、材料中的現象出現在何時何地? 出現在明朝中期蘇州和松江一帶地區。
3、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產藉外夷貨物以通有無。
(1)、材料中的「天朝」和「外夷」分別指什麼? 天朝指清朝 外夷指外國
(2)、這句話是誰說的? 是乾隆帝說的
(3)、這段話反映了清朝統治者什麼思想? (4)、據此清朝採取了什麼對外政策?
重本抑末,壓制打擊工商業發展的保守思想。 採取了閉關鎖國的政策
三、補充材料
1.為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朝對全國的統治,隋煬帝開通一條縱貫南北的大運河。(「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南至餘杭,全長四五千里。這是古代世界上最長的運河。
2.評價大運河的開鑿:大運河不僅成為南北政治、經濟、文化聯系的紐帶,也成為溝通亞洲內陸「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樞紐。同時運河的通航也促進了沿岸地區城鎮和工商業的發展。但隋煬帝濫用民力,也造成但是百姓的困苦。總的看來,大運河的開鑿,是隋對中國歷史的重大貢獻。
3.618年李淵(唐高祖)建立唐朝,定都長安。
4. 「貞觀之治」形成的原因,什麼是「貞觀之治」怎麼評價唐太宗。
貞觀之治形成的原因:唐太宗在位期間,吸取隋亡的教訓,調整統治政策;恢復和發展生產,減輕農民的賦稅勞役;知人善任,虛心納諫(魏徵);完善科舉制;注意加強與周邊少數民族的關系。
唐太宗的統治促成了國家政治清明,經濟發展,社會安定,民族和睦,國力增強的昇平景象,史稱「貞觀之治」。
唐太宗:是我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為大唐全盛時期的到來奠定了基礎。
5.唐太宗貞觀新政實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是什麼?
⑴改革賦役制度⑵沿襲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⑶修訂法令編撰了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備的法典《唐律疏議》⑷完善科舉制。
6.怎麼評價武則天?
重用酷吏、引用庶族打擊反對她的元老重臣、勛貴舊族;改《貞觀氏族志》為《姓史錄》;大力發展科舉制,不拘一格選人才,如姚崇、宋璟、狄仁傑;注重減輕農民的負擔,統治期間人口明顯增長,邊疆得到鞏固和開拓,史稱「貞觀遺風」,為唐朝全省時期的到來奠定了基礎。郭沫若稱她「政啟貞觀,治宏開元。」
7.什麼是「開元盛世」?
唐玄宗統治的前期,年號「開元」,政局穩定,經濟繁榮,被譽為「開元盛世」。
「開元盛世」形成的原因:⑴有貞觀之治和武則天統治的基礎⑵玄宗個人很有才能,他重用賢能,整頓吏治,對軍事制度、財政制度、漕運制度等進行一系列改革,取得了顯著成效。
8.科舉制:隋創立,唐完善。定義即特點:科舉制是通過分科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強調以才能作為選官的標准。內容:科舉中常設的主要科目有明經和進士。P.20
作用:實行科舉制,便於在全社會范圍內選拔人才,擴大了中央政權的社會基礎;讀書人可以自由報考,人才不斷更新,增強了國家機構的活力和辦事效率。科舉制為士子創造了相對平等的競爭機會,激發了他們對前途的自信和熱情。
明清的科舉制改為考八股文,在很大程度上演變成為朝廷鉗制人們思想的工具。八股取士完全脫離現實生活,無法培養人的實際能力,使科舉考試束縛了人們的思想和才智。
9.吐蕃:今天藏族的祖先。唐朝時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給吐蕃的贊普—松贊干布,唐中宗把金城公主嫁給吐蕃的贊普-尺帶珠丹,大大促進了吐蕃經濟文化的發展與進步,密切了漢藏兩族之間的交往。
10.遣唐使就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進行交流的使團,其中著名的有晁衡。P.32唐玄宗時,鑒真第六次東渡日本成功。對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傑出的貢獻。P.33玄奘西去天竺取經,回國後口述見聞,由弟子整理成書《大唐西域記》p.34-36
11.唐朝對外交往頻繁的原因:唐代我國經濟繁榮,文化昌盛,是世界上的強盛國家;採取比較開放的對外政策;發達的海路交通。
12.趙州橋(平拱橋)是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單孔大石橋。設計者隋朝李春。
13.唐代影響最大、成就最高的詩人當推李白和杜甫。李白的詩的風格:雄奇飄逸,想像豐富,激昂奔放,富有浪漫主義精神。人稱「詩仙」。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時期。的詩的風格:沉鬱頓挫,語言精煉細膩,感情真摯動人,富有現代主義精神。詩的內容多位反映社會現實生活。後人稱他為「詩聖」,稱他的詩為「詩史」。代表作《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三吏」、「三別」。
第二單元 多元文化碰撞交融與社會經濟高度發展
14.1127年,北宋皇族趙構(宋高宗)在南京(今河南商丘)稱帝,後來定都臨安(今杭州),史稱南宋。南宋抗金英雄有岳飛等。1141年,宋金和議:南宋對金稱臣,割讓部分土地,向金送交歲幣。至此形成宋金南北對峙局面。P.61
15.魏晉南北朝以來,全國經濟重心出現南移的趨勢。南宋時,南方經濟發展完全超過了北方。經濟重心正式轉移到了南方。
16.成吉思汗的功績:完成蒙古統一大業,建立蒙古政權,創制蒙古文字,建立一支強大的軍隊。
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1272年定都大都。他仿效中原政治體制,建立行省制度。推行重農政策。
元代黃道婆在制棉工具和製造方法上作出了重大的技術革新。她的故鄉松江地區逐漸上升為江南棉紡織業中心。棉布逐漸取代絲麻成為民眾普遍使用的衣被原料。
17.北宋司馬光編寫了我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元雜劇和散曲合稱元曲。元雜劇作家重最負盛名的是關漢卿,代表作《竇娥冤》。
第三單元 明清帝國的繁盛與近代前夜的危機
18.明清時期的專制統治延續了秦朝以來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並使皇權達到空前強化的程度。主要措施:⑴明朝廢除了宰相制度,設廠衛特務機構,廷杖制度。⑵清朝增設了軍機處(雍正),並通過八股取士和文字獄的推行,加強了思想控制,也嚴重阻礙了中國文化的發展。
19.明清抗擊外國侵略的英勇斗爭有:明朝戚繼光肅清了倭寇(日本)的騷擾;清初鄭成功從荷蘭殖民者手裡收復台灣;康熙率清軍兩次出兵雅克薩打敗沙俄侵略軍,並簽署了《尼布楚條約》保衛了東北邊境。這些斗爭不僅維護了國家主權和民族權益,而且為經濟的發展創造了和平穩定的環境。
1689年的《尼布楚條約》從法律上肯定了中國對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葉島的主權。
20.清初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的措施有:1690年康熙平定準噶爾部;18世紀中期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兄弟叛亂;在伊犁等地設立將軍,在西北各地設立參贊大臣,使清朝中央加強對新疆等邊疆和少數民族地區的統治。清朝中央政府對達賴、班禪進行冊封;1727年,清朝設立駐藏大臣同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加強了對西藏的管轄 。
21.外八廟和避暑山莊實際上起到了清朝第二政治中心的作用。
22.1368年,明朝建立,定都南京;1421年,明成祖遷都北京;1644年,清軍入關,順治帝遷都北京。
北京城的構造:有三重,由外往裡,依次是,京城、皇城和宮城(舊稱紫禁城現叫故宮)。
23.為了防範蒙古騎兵南下侵犯,明朝在歷代長城的基礎上修築了長城。東起鴨綠江,西至嘉峪關。我們現在見到的長城就是明朝時修築的。長城時促進北疆經濟開發的生命線和聯結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紐帶。
24.明代著名醫學家和葯物學家李時珍著成《本草綱目》,此書被譽為「東方醫學巨典」。宋應星著《天工開物》,此書被譽為「17世紀中國科技的網路全書」。
25在明朝以敘事為主的通俗文學成為中國文學的主流。明清時期的四大名著有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明)、施耐庵的《水滸傳》(明)、吳承恩的《西遊記》(明)和曹雪芹的《紅樓夢》(清)。《三國演義》是我國第一步長篇歷史小說,《紅樓夢》是中國古典小說的顛峰。
23.1405年-1433年,明政府先後派鄭和七次下西洋。鄭和下西洋的目的主要是宣揚國威和到西洋「取寶」。評價:鄭和下西洋加強了中國與亞非各國的友好往來和經濟交流,而且推動華僑移居南洋,促進了南洋地區社會經濟發展。P.128
24.清朝實施了閉關政策。主要表現在對貿易進行嚴格限制上。影響:清朝實施閉關政策有防禦西方殖民勢力的一面,但同時給中國社會帶來了嚴重的惡果。它限制了我國對外貿易和航海事業的發展,阻礙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參考資料:什麼都有

Ⅱ 九年級川教版歷史總復習題綱 1、史前時期的人類 2、古代亞非文明 3、 古代歐洲文明 4、 古代文明的交融

近代科學家和考古學家在世界各地陸續發現了大量迷一般的人類化石、人造工具、人造建築物等人類文明遺跡。這些文明遺跡遺留在地下、地面上、山上、山洞中、海底甚至天上,如2億年前人類腳印、20億年前的核反應堆、埃及的大金字塔、瑪雅文明、希臘文明、巨石建築、月球起源的發現等等。通過現代科學方測定了它們的年代,結果發現,這些文明古跡具有極其遙遠的歷史,從幾萬年,幾十萬年,幾百萬年,幾千萬年,直到數十億年。不僅如此,這些文明還具有極高的科技、藝術、文化水平。

在世界上的許多民族的民間故事和神話故事中,也流傳著關於人類遠古時期文明的種種傳說,來自不同民族的傳說具有驚人的相似之處,如關於史前亞特蘭蒂斯大陸文明的描述等等。

根據達爾文進化論假說,我們人類由猿經過千百萬年而進化成人,可是科家學至今卻無找到這千百萬年的中間過程,找不到猿與人之間的人存在的任何證據;按照通常的認識,人類從最原始的狀態到發展到現在的高度文明不超過一萬年時間,有文字記載不過5000年時間。按照達爾文進化論假說,幾億年前不可能有人存在,更不可能創造出高度的人類文明。很顯然,達爾文的進化論根本無解釋這些遠古時期的人類文明。

同時,所發現的許多文明古跡可以追溯到非常古遠的不同的歷史時期,從數萬年到數十億年前,如多個不同年代的石器。由此,可以推論,這些史前文明不一定屬於同一個史前人類文明,很可能存在多次史前人類及文明,即地球人類的發展是周期性的,不同時期地球存在著不同的人類文明。

從已出土的或發現的許多史前文明看,它們曾具有高度發達的科技文明,如在非洲加彭共和國發現的20億年前的大型的鏈式核反應堆,印度發現含鐵量達99.72%的鐵棍等等都是我們本次人類科技所無達到的。史前人類在地理、天文、藝術、文化水平也有很高的認識和造詣。可以看出,每一個史前人類文明的發展進程並非都一樣,而先前的文明水平甚至可能超過後來的文明。

從已發現的或史書記載的內容看,每一處的史前文明的消失似乎都很突然,如大陸在地震和水中突沉海底,在許多大洋底下發現的高大建築物,以及從地底下挖掘出的多處史前文明遺跡等等可看出,每次史前人類文明在一定時候因遭受毀滅性打擊後消失,地球又出現新的人類並逐漸發展出另一次文明,每一次人類文明都似乎經歷了一個從出現、發展、進入高度文明到淘汰這樣一個過程。

關於史前文明的存在和人類發展具有周期性的看。《轉輪》 在「氣功是史前文化」一節中指出:「所以認為人類多次文明遭到毀滅性的打擊之後,只有少數人活下來了,過著原始生活,又逐漸地繁衍出新的人類,進入新的文明。然後又走向毀滅,再繁衍出新的人類,它就是經過不同的這樣一個個周期變化的。」

本報告先列舉了史前人類存在的直接發現,然後對史前人類文明作了較為詳細的舉例,接下來對史前人類的周期性發展,史前文明消失及原因,對我們本次人類的所應吸取的教訓作了初步的分析。

2. 史前人類

考古學家在世界各地陸續發現了遠古不同時期人類的直接證據,從幾萬年前至幾億年前的人類腳印到人體的骨骼化石。以下列出部分已證實的發現。

2.1 2.5億至5.4億年的人類腳印

三葉蟲是2.5億至5.4億年前的生物,早已絕跡。美國科學家麥斯特(William J. Meister)在猶他州羚羊泉(Antelope Springs)的寒武紀沉積岩中竟然發現一隻成人的穿著便鞋踩上去的的腳印和一個小孩的腳印,長約10.25英寸,寬約0.5英寸,嵌在岩層中,就在一隻三葉蟲的化石上面。經猶他(Utah)大學著名的化學家 Melvin A. Cook 鑒定這的確是人的腳印4 。

2.2 2.7億年的人類腳印

1817年,考古學家Henry R. Schoolcraft和Thomas H. Benton在美國密西西比河西岸附近的一塊石灰岩石板上,發現了兩個人類的腳印,長約10.5英寸,腳趾較分散,腳掌平展,與長期習慣於不穿鞋走路的腳印相近。腳步強健有力,腳印自然,各種跡象均表明:其壓痕是在岩石很軟時踩上去的。據鑒定,這塊石灰岩石板有2.7億年的歷史5 。

2.3 2.35億年的人類腳印

在中國雲南富源縣三疊紀岩石面上發現有4個人的腳印。據考證,這些岩石已有2.35億年的歷史6。

2.4 白堊紀(6500萬年前〕的人類腳印和手指化石

在美國得克薩斯州 Glen Rose 的拉克西河(Raluxy)河床中發現有生活在白堊紀的恐龍的腳印,考古學家們吃驚地在恐龍腳印化石旁十八英寸半的地方,同時發現有12具人的腳印化石,甚至有一個人的腳印迭蓋在一個三指恐龍腳印上。把化石從中間切開,發現腳印下的截面有壓縮的痕跡,這是仿製品無做到的,顯然不是假冒的。另外在附近同一岩層還發現人的手指化石和一件人造鐵錘,有一截手柄還緊緊留在鐵錘的頭上。這個鐵錘的頭部含有96.6%的鐵,0.74%的硫和2.6%的氯。這是一種非常奇異的合金。現在都不可能造出這種氯和鐵化合的金屬來。一截殘留的手柄已經變成煤。要想在短時間內變成煤,整個地層要有相當的壓力,還要產生一定的熱量才行。如果錘子是掉在石縫中的,由於壓力和溫度不夠,就不存在使手柄煤化的過程。這說明岩層在變硬、固化的時候,錘子就在那兒了。發現人造工具的岩層和恐龍足跡所在岩層是一致的,而其它岩層都沒有恐龍足印和人造工具。這說明人類和恐龍的確曾生活在同一時代1。

2.5 400萬年前的人類上臂肱骨化石

1965年,考古學家 Bryan Patterson 和 W. W. Howells 在肯亞的 Kanapoi 發現一件經鑒定為400萬年前的人類上臂肱骨化石。加州大學的 Henry M. McHenry 和 Robert S. Corruccini 教授稱,此肱骨和現代人的肱骨幾乎沒有任何差別1。

2.6 200萬年前的人類大腿骨化石

1972年在肯亞的 Turkana 湖發現的大腿骨化石幾乎和現代人類形態十分相似,其年代是在200萬年前。

2.7 340萬年至 380萬年的人類腳印

1976年,著名考古學家瑪麗·D·利基(Mary. D. Leakey)領導的研究小組在非洲坦尚尼亞北部、東非大裂谷東線,一個叫利特里(Laetoli)的地方發現了一組和現代人特徵十分類似的腳印,這些腳印印在火山灰沉積岩上,據放射性測定,那火山灰沉積岩有340~380萬年的歷史7 。腳印共兩串,平行緊挨著分布,延伸了約27米。從這些足跡可以明顯地看出,其軟組織解剖特徵明顯不同於猿類。重力從腳後跟傳導,通過腳的足弓外側、拇指球,最後傳導到大腳拇指,大腳拇指是向前伸直的,而猩猩及南方古猿(Australopithecus)直立行走時,重力從腳後跟傳導,但通過腳的外側傳導到腳中指,且大腳拇指向側面伸出。

2.8 100萬年前的人類骨骼

1913年德國科學家 Hans Reck 在坦尚尼亞 Olvai 峽谷發現一具完整的現代人類骨骼,它處在約100萬年前的地層中1。

2.9 30萬年前的人類骨盆化石、股骨

西班牙古生物學家在該國北部布爾戈斯省阿塔普埃卡山區,發現了30萬年前的史前人類骨盆化石、股骨及一些石制工具8 。

2.10 2.6萬年前的135個人類骨骼

1998年5月年美國權威雜志《Science》報道,在澳大利亞New South Wales 的 Mungo湖、Willandra 湖附近發掘出2.6萬年前的135個人類骨骼、壁爐等史前古器物。在Mungo三號坑出土了一具完整的3萬年前的、男子骨架化石,塗抹著赭石染料,手臂疊放在胸前,是按照葬禮儀式埋葬的9 。

3. 史前人類工具和遺跡

在世界各地陸續發現了遠古不同時期人類創造的勞動工具,如石器等,以及部分史前人類留下的遺跡,這些遺跡或已深埋在地下,或躺在大洋底,但也有直接暴露在地面上,它們具有相當遙遠的歷史。
直立人中國學者習慣上稱為猿人,生存年代170(或150)萬年前至30(或20)萬年前,其化石在歐、亞、非三洲均有發現。其頭骨扁平,骨壁厚,眶上脊粗壯;腦容量大約從800毫升到1200毫升,平均身高為160厘米;下肢結構與人類十分相似,大腿骨接近現代人,其直立人行走的姿勢已很完善。
早期智人早期智人也稱古人,生活於距今25萬年至4萬年前。其體質形態已和現代人接近,但仍帶有一些原始特點,如眉脊發達,前額低斜、鼻部扁寬、頜部前突等,腦容量平均為1350毫升。其化石目前在亞、非、歐三洲有多處發現。
晚期智人晚期智人也稱現代智人,過去稱為新人,生活距今四五萬年前至1萬年前。其體質形態和現代人大致相同,眉脊減弱,顱高增大,頜部退縮,下額明顯,腦容量平均為1400毫升以上。他們的化石不僅分布於歐、亞、非三大洲,而且在大洋州和澳洲也有發現。晚期智人出現的時候,現代人種也形成了。
200萬年前的人類工具和遺跡
1998年4月6日中國的《人民日報》在第四版以「科學家對『巫山人』遺址鑒定證實我國200萬年前已出現古人類」為題報道:97年11月,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和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黃萬波、北京圖書館徐自強教授率領考察組,在重慶市巫山縣廟宇鎮龍骨坡「巫山人」遺址進行挖掘考察時,發現了大量舊石器。經過著名古人類學家賈蘭坡院士等權威學者的鑒定,這些在與「巫山人」同一地層里發現的石器一樣,都帶有人工打擊的痕跡,是古人類所使用的工具,這一結果,再次有力地證實了200萬年前「巫山人」的存在。巫山人類化石首先是由黃萬波於1985年在龍骨坡發現的。從1988年到1996年,美國Iowa學、北京大學考古系、中科院地質所等5單位先後運用古地磁、電子自旋共振、氨基酸測定等三種方法對這些化石進行鑒定,顯示其地質年代距今約為200萬年。1995年美國古人類學家石漢博士和黃萬波合作在權威科學雜志《Nature》第6554期上發表了「亞洲的早期人類及其人工製品」一文,報道了他們的發現。由於當時只挖掘出2件石器,當時學術界對「巫山人」是古猿還是人存在爭論,這次最新發現結束了這次爭論。
200萬~240萬年前的人類工具和遺址
1999年6月2日中國中央電視台以「我國發現迄今最早人類遺跡」為題報道,中國古人類研究又獲得重大突破。中國考古學家在對安徽繁昌人字洞進行發掘時,發現大量石製品和骨製品。經專家聯合鑒定,確認這批石器是200萬年至240萬年前的早期人類遺跡,從而把人類在亞洲出現的歷史又提前了至少30萬年。新聞配發的評論指出,人類起源問題,多年來一直是考古專家和古人類學者關注的熱點問題,各國科學家多年來一直在尋找最早的人類化石;隨著大量化石的出現,人們對人類起源的認識也在不斷修正。
9千年前的人類城市遺址
1998年美國權威雜志《Science》11月20日報道了考古學家Tim Appenzeller、Daniel Clery等人在亞洲西部半島安納托利亞(Anatolia)發現一個九千多年前的城市遺跡。
80萬年前百色古人類石器和遺址
中、美等國專家最新聯合測定出中國廣西百色打制石器的年代在80萬前。 人類起源計劃署首席科學家理查德.波茨說,百色的舊石器是迄今為止在東亞地區發現數量最多、判斷年代數據最精確的人類遺址。它的精巧程度和遍布整個盆地的情況,與同時期非洲的阿舍利文化發展的程度相近。它證明了80萬年前生活在中國的古人類製作工具的技術與非洲的古人類一樣成熟。
5500萬年前石器工具
1880年,地質學家J.D.惠特尼對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太波山(Table Mountain)地下300英尺的地方挖出的各種石器工具作鑒定,發現有類似現代的杵一樣的工具。據測定,發現這些工具的地層年代是在五千五百萬年前[1]。
350萬年前的人造工具
1887年考古學家Florentino Ameghino阿根廷的海濱、一個叫Monte Hermoso的地方,發現了350萬年前的燧石、雕刻的骨頭化石及古代壁爐等,證明那時就有人類生活。
歐洲吸納了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以及古希臘的文明成果,這幾個地區相距不遠,沒有大的地理障礙,曾出現的很多大帝國不斷地使各自的文化得以充分地交流。從北大西洋到印度河的諸多燦爛的民族文化、諸多輝煌的大帝國,無不激發歐洲各民族的夢想和靈感。

古代歐洲文明發源地:
古希臘 ——希臘文明
古羅馬 ——歐洲文明

人類文明交往的方式主要有暴力沖突與和平交流兩種。其中,希波戰爭和亞歷山大東征是區域文明之間暴力沖突的典型事例,而亞歷山大東征開啟了一個希臘化時代。馬可·波羅的傳奇故事及其對世界的影響、阿拉伯數字的發明和傳播又是長時間來和平交融的膾炙人口的感人事跡。人類不同區域文明正在暴力沖突與和平交融中由獨自發展走向整合,其間,伴隨著災難,伴隨著和平。它讓人們領悟到和平交往是人類文明交流中不朽的嚮往,暴力沖撞也同樣是人類文明交往的主要方式之一。古代世界各民族、國家的文明傳播與交流主要是通過1.領土的擴張2.商路的傳播.兩種方式實現的. 唐朝跟西方的阿拉伯大帝國打了一戰...(這個初中,高中的歷史書是故意忽略的...就是歷史上那個橫跨亞洲歐洲和非洲的大帝國....叫恆羅斯戰役) 別說戰爭沒有交流與轉播啊.....唐人成為中國人的稱呼就是這樣來的.造字就是這樣傳入歐洲的...(馬可波羅的書就是這個戰爭才有人相信.)人類文明交往的方式主要有暴力沖突與和平交流兩種。其中,希波戰爭和亞歷山大東征是區域文明之間暴力沖突的典型事例,而亞歷山大東征開啟了一個希臘化時代。馬可·波羅的傳奇故事及其對世界的影響、阿拉伯數字的發明和傳播又是長時間來和平交融的膾炙人口的感人事跡。人類不同區域文明正在暴力沖突與和平交融中由獨自發展走向整合,其間,伴隨著災難,伴隨著和平。它讓人們領悟到和平交往是人類文明交流中不朽的嚮往,暴力沖撞也同樣是人類文明交往的主要方式之一。

主要有兩種方式:戰爭與和平交往。
戰爭把歷史上一些不同的國家與地區強行的聯繫到了一起,從而加強了不同國家與地區之間文化的交流與發展。例如:希波戰爭、亞歷山大的東征、羅馬征服地中海。
和平交往有利於促進不同人們之間的相互了解,便於他們之間的借鑒互惠。例如:馬可波羅東來、中國四大發明的外傳、阿拉伯數字。
1、世界上最古老的象形文字是由古代埃及人創造的,出現於公元前3000年左右。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創造了楔形文字。

2、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並稱為世界三大宗教。

3、佛教:公元前6世紀,佛教誕生於古代印度,創始人是喬達摩·悉達多(即釋迦牟尼)。佛教宣揚「眾生平等」,反對婆羅門的特權地位,要人「忍耐服從」。公元前3世紀,印度阿育王在位時,佛教由了很大發展,並向外傳播。

4、基督教:1世紀時產生於巴勒斯坦一帶。傳道者宣傳說耶穌就是「救世主」。現在通用的公元紀年,就是以傳說中的「耶穌出生」之年算起,這一年就是公元元年。

5、伊斯蘭教:7世紀時,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島的麥加創立了伊斯蘭教。伊斯蘭教信徒稱為穆斯林,它們的經典是《古蘭經》。

6、古希臘著名的科學家阿基米德以發現杠桿定律和浮力定律而聞名。(阿基米德有一句名言:「給我一個支點,我將撬動整個地球。」)

7、《荷馬史詩》是古希臘著名的英雄史詩。相傳,它是在民間口頭創作的基礎上,由盲詩人荷馬加工整理而成的。

8、索福克勒斯是古代希臘著名的悲劇作家,他把古代悲劇藝術推向成熟。代表作是《俄底浦斯王》。

9、《天方夜譚》是阿拉伯民間故事集,生動描繪了阿拉伯帝國豐富的社會生活。

10、伊斯蘭教的第一大聖寺是麥加大清真寺,位於今天沙烏地阿拉伯麥加城中心。

11、巴黎聖母院是巴黎最古老、最高大的天主教堂。

Ⅲ 七年級下冊川教版歷史復習提綱

第六學習主題
1.581年,北周外戚楊堅稱帝,建立以長安為都城的隋朝,年號為開皇。楊堅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滅陳朝,統一全國。隋文帝統治期間,出現了「開皇之治」的局面。
2. 626年,李世民即位,是為唐太宗,他以貞觀為年號。他進行改革
①選用良吏,提高行政效能;他任用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和魏徵等在三省六部中擔任要職
②輕徭薄役,減輕農民負擔;
③簡法輕刑,修訂法律,制定了《貞觀律》;
④重視教育,大力培養人才;
⑤實行恩威並施的政策,改善民族關系,唐太宗被各族首領共同擁戴為「天可汗」。
意義:由於唐太宗推行開明務實的政策,貞觀年間出現經濟發展、政治清明、社會安定、國力強盛的局面,歷史上稱為「貞觀之治」。「貞觀之治」奠定了唐朝進一步發展的基礎,輝煌的政績使唐太宗成為我國歷史上最著名的皇帝之一。
3. 690年,武則天稱帝,改國號為周,她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重用姚崇、宋 等。
4. 712年,李隆基當了皇帝,四為唐玄宗。他的主要年號是開元。開元年間,他實施了一系列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政策。①任用德才兼備的人為官②採取措施發展生產③唐玄宗下令整理財政,清理土地和戶口。④廢除嚴刑苛法⑤倡導節儉。經過唐玄宗的治理,不僅「貞觀之風一朝重振」,而且經濟文化又有新的發展,開元年間,唐朝進入鼎盛時期,史稱「開元盛世」。
5. 從三國到南北朝時期,主要用九品中正制選拔官員。隋朝建立和統一全國後,急需大批人才。隋文帝廢除了九品中正制,下令「分科舉人」。隋煬帝時開設進士科,標志科舉制度的正式創立。科舉制度在唐朝得到了發展。分科考試、擇優錄取是科舉制度的基本特徵。唐朝的科舉考試分常科和制舉兩大類。常科中,最重要的是進士科,其次是明經科。
6. 吐蕃是藏族的祖先。7世紀初,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唐中宗時把金成公主嫁給尺帶珠丹,823年唐蕃正式結盟,並建立會盟碑。
7. 南詔是彝族和白族的先民。8世紀初,蒙舍詔統一個詔,建立了以太和城為中心的南詔政權。唐玄宗冊封南詔首領皮羅閣為雲南王。
8. 回紇是維吾爾族的祖先。唐玄宗冊封首領骨力裴羅為懷仁可汗。
9. 唐朝時,日本派很多「遣唐使」來到中國,其中的空海、阿倍仲麻呂和吉備真備是為中日的文化做出了貢獻。唐朝時,很多中國人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貢獻,最突出的是高僧鑒真.他不畏艱難,六次東渡日本,講授佛學理論,傳播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促進了日本佛學、醫學、建築和雕塑水平的提高,受到中日兩國人民和佛學界的尊敬。
10.中國古代稱印度半島為天竺。唐朝貞觀年間,僧人玄奘,從長安出發,求取佛經,攥寫《大唐西域記》。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page]

第七學習主題
1. 916年,生活在遼河上游的契丹族,在首領耶律阿保機的領導下,統一了契丹各部,建立了契丹國,定都上京。947年,耶律德光改國號為遼。
2. 960年,後周大將趙匡胤奪取後周政權,改國號為宋,定都東京,史稱北宋。
3. 11世紀初,黨項族首領元昊稱帝,定都興慶,國號大夏,史稱西夏。
4. 1005年,宋遼議和,史稱「澶淵之盟」。
5. 1115年,女真族首領完顏阿骨打建立金朝,定都上京。1125年,金滅遼;1127年,金軍滅北宋。1127年,趙構重建宋朝,以臨安為都城,歷史上稱為「南宋」。在眾多的抗金雄師中, 以岳飛領導的岳家軍最為突出。
6. 遼、宋、西夏、金並立時期我過南方的農業得到發展。主要表現在:①南方灌溉技術和耕作技術有很到的提高②擴大了耕地面積③農作物種植區域的擴大和經濟作物的大量栽培。
7. 南宋時,棉紡織業在南方興起。此後,棉紡織業成為我國古代手工業中一個重要行業。南方的制瓷業發展很快,景德鎮成為著名的瓷業生產中心。
8. 北宋時期一種名叫「交子」的紙幣在四川地區出現,這是世界上最早發行和流通的紙幣。南宋時,發行了紙幣「會子」。
9. 南宋都城臨安既是南方的政治中心,又是一座繁華的商業城市。兩宋時期對外貿易活躍,著名的對外貿易海港大多在南方,主要有廣州、泉洲等。政府在這里設市舶使進行管理。
10.經濟重心南移的原因:①由於北方人口的大量南遷,南方勞動力增多②帶來先進的勞動工具、技術以及優良品種等③南方相對安定的政治環境④南方的自然資源得到更多地開發和利用,經濟迅速發展。我國經濟重心開始南移。
11.兩宋時,麻布仍是主要衣料,不同的行業的人,穿著不同行業特徵的服裝,婦女服裝 樣式變化最多。
12.兩宋時,北方人仍以麵食為主食,南方人仍以大米為主食。
13.東京是北宋最繁華的城市,城內有專門供人們娛樂的場所——「瓦子」。「瓦子」里專供舞台演出的地方叫「勾欄」。南宋都城臨安也一個繁華的大都市,城內供人民娛樂消遣的場所叫「瓦舍」。
14.12世紀時,鐵木真統一了蒙古各部落。1206年,鐵木真建立蒙古汗國,鐵木真被尊稱為「成吉思汗」。
15. 1271年,成吉思汗的孫子忽必烈改國號為元。第二年定都大京(今北京)。忽必烈就是元世祖。1276年,元軍攻佔南宋都城臨安,南宋政權滅亡。1279年,南宋殘余勢力最後被消滅,元朝統一中國。在元軍向南推進的過程中,遭到了以文天祥為代表的南宋軍民的頑強抵抗。
16. 忽必烈的改革措施:元朝統一全國後,忽必烈重用大批漢族人士為謀士,推行漢制,進行改革。①在中央,設置了管理全國政務的中書省,增設宣政院,專門負責對全國佛教事務和藏族度曲軍政事務的管理。②在地方,設立行中書省(簡稱行省)為地方最高行政機構。③元朝還設置了澎湖巡檢司作為管理琉球(今台灣島)和澎湖列島的專門機構。④忽必烈重視發展農業生產,多次下令禁止把農田變為牧場,鼓勵人民開荒種糧。他向全國推廣棉花種植技術,棉布開始成為百姓的主要衣料。⑤忽必烈統治時期,政府還主持治理黃河水患,開鑿了兩段新運河,使因年久失修,不能貫通的南北大運河又暢通了。⑥意義:這些措施,鞏固了元朝統治,促進了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大都成為國內外聞名的大城市。
17. 民族關系的發展:①原因:元朝的統一,為各民族人民的交往、交流和經濟發展提供了條件,促進了民族融合②表現:原已進入黃河流域的契丹族、女真族人同當地漢族在長期的共同生活中逐漸融合在一起,被統稱為漢人。一些由中亞、西亞遷到中國居住的各族人,同漢、蒙古、畏兀兒等族雜居相處,互通婚姻,逐漸形成了一個具有獨特生活習慣和文化特點,並且都信奉伊斯蘭教的新民族——回族。

[page]

第八學習主題
1. 1368年初,朱元璋在應天(今南京)稱帝,建立了明朝,年號洪武。朱元璋就是明太祖。1368年秋,明軍攻佔大都,元朝滅亡。
2. 明朝建立後,統治者採取一系列措施加強軍權。①廢除丞相制,以謀殺的罪名誅殺了丞相胡惟庸②設立內閣,協助皇帝處理政務③明朝統治者還利用廠衛制度實施恐怖專政,以強化君權。
3. 1616年,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建立金國,史稱後金。皇太極繼位後,改女真族為滿洲。1636年,皇太極在盛京(今遼寧沈陽)稱帝,改國號為清。1644年,清軍入關,打敗了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軍。順治帝遷都北京,逐漸建立對全國的統治。雍正時,建立了軍機處,它是皇帝專權的工具。
4. 明清時期,仍採用科舉考試的辦法選拔官吏,但考試的內容和文體的形式都發生了重要的變化。題目選自四書五經的文句,考生答卷必須按照呆板的格式書寫,所論述的內容須遵循宋朝朱熹的《四書集注》的觀點,不能有自己的見解。這就是所謂的八股文,八股取士是明清同志者加強中央集權的有力措施,它禁錮了人們是思想,阻礙了文化的發展。
5. 文字獄是同志者為了集權的需要,加強思想控制,刻意挑剔文字的所謂錯誤而興起的大獄。在歷史上以明清時期最厲害,清朝文字獄達到頂峰。在文字獄的威脅下,人們不敢談論政治,懼怕作文寫詩,大批書籍被焚毀,不少人死於冤獄。文字獄嚴重阻礙了我國文化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
6. 明成祖朱棣即位後,為加強與海外的聯系,並宣揚國威,命鄭和率船隊出使西洋。1405年,鄭和率船隊從劉家巷出發,經占城、爪哇、蘇門答臘等地,最後到達印度古里後返回,完成了第一次出使西洋的任務。在以後的20多年裡,鄭和又率船隊六次下西洋。他一共到過30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到達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鄭和下西洋擴大了中國和亞非國家的經濟文化交流,使明朝與30多個國家建立了友好關系。他的遠航比著名的歐洲航海家哥倫布的遠航早半個多世紀,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鄭和不愧為世界傑出的航海家。
7. 明朝中期,倭患嚴重,戚繼光奉命到浙東一帶抗擊倭寇(元末明初,日本海盜、武士勾結不法商人,結成武裝集團,在我國東南沿海一帶走私、劫掠。這些人被稱為倭寇)。他組建了「戚家軍」。1561年台州戰役以後基本上掃除了浙江沿海的倭寇。幾年以後東南沿海外寇基本平息。民族英雄戚繼光的抗倭業彪炳千秋。
8. 17世紀20年代,荷蘭殖民者霸佔了我國寶島台灣。1661年鄭成功率軍2萬多人從金門出發橫渡台灣海峽,攻破荷蘭殖民者在台灣的據點赤嵌樓,並將荷軍圍困在台灣城長達數月。1662年初,荷軍投降。被荷蘭殖民者盤踞38年的台灣終於回到祖國的懷抱。民族英雄鄭成功在中華民族反對外來侵略的歷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9. 鄭成功死後,其子孫爭權奪利,致使政治日益腐朽,勢力大減,台灣又面臨被侵略的危險。為此,康熙皇帝命施琅率軍武力統一台灣。1684年,清政府設置台灣府,隸屬福建省,台灣府的設置,鞏固了清朝對東南邊疆的統治。
10. 17世紀中葉,沙俄入侵我國黑龍江流域。以雅克薩、尼布楚為據點,建立城堡,燒殺搶掠,無惡不作。1685年和1686年康熙皇帝兩次派兵打敗俄軍,戰後,沙俄政府與清政府就中俄邊界問題進行談判。1689年,中俄雙方代表通過平等談判,簽定了《尼布楚條約》。這是劃定中俄邊界的第一個條約。規定: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大片地區是中國的領土,從法律上劃定了中俄東段的邊界。
11. 清朝時期,順治皇帝和康熙皇帝先後冊封喇嘛教首領五世達賴和五世班禪,雍正時期設置駐藏大臣。通過「金奔巴瓶」制度確定達賴、班禪的繼承人,並且由駐藏大臣督辦。駐藏大臣的設置,進一步加強了清朝廷對西藏的管理,有利於維護多民族國家的統一。
12. 17世紀清政府平定葛爾丹叛亂和18世紀平定大小和卓叛亂以後,為了加強對北部和西部邊疆的統治,先後設置了烏里雅蘇台將軍和伊梨將軍,對維護國家的統一和領土的完整起了重要作用。
13. 清朝前期,我國的疆域西跨蔥嶺,西北達巴爾喀什湖北岸,北接西伯利亞,東北到黑龍江以北的外興安嶺和庫頁島,東臨太平洋,東南到台灣及其附屬島嶼釣魚島、赤尾嶼等,南至南海諸島,是亞洲東部最大的國家。在遼闊的領土上生活著漢、滿、蒙、回、藏、維吾兒等50多個民族,各族人民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14. 清朝康熙到乾隆時期,經濟繁榮,國力強盛,史稱「康乾盛世」。「康乾盛世」出現在封建社會末期,盛世之中潛伏著危機。乾隆中期以後,土地兼並嚴重,統治集團奢侈,吏治腐敗,軍隊腐朽,階級矛盾日益加劇,強大的清王朝迅速走向衰落。
15. 清朝初年,為了打擊鄭成功等沿海抗清勢力,清政府實行「海禁」政策,禁止商民出海。統一台灣後,「海禁」政策一度放寬,並開放廣州、寧波等地作為對外貿易港口,到乾隆年間,面隊英國等西方國家的貪欲,清政府又加強了限制,只准開放廣州一處,並頒布了嚴格限制外商活動和國內商民出海貿易的章程和條例,形成了嚴厲的閉關鎖國政策。清朝的閉關鎖國政策雖曾在抵禦外國侵略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但這一政策的長期推行,阻礙了中外聯系,影響了中國吸收世界先進的文化和科學技術,阻礙了中國經濟文化的發展,是中國近代社會落伍的重要原因之一。

[page]

第九學習主題
1. 隋唐時,我國發明了雕版印刷術。宋朝時,雕版印刷術進入了全盛時期。世界現存最早的標有確切年代的雕版印刷品是868年刻印的《金剛經》。
2. 北宋中期,畢 發明了活字印刷術。活字印刷術比雕版印刷術更先進,很快得以推廣,不久傳到日本、朝鮮,元朝時傳到歐洲。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是印刷技術的一次重大飛躍。400多年後,歐洲才有活字印刷。
3. 戰國時,人們利用天然磁石製成指南器具司南。北宋時,指南針發明,並開始用於航海。我國是世界上最早把指南針用於航海業的國家。12世紀,指南針經阿拉伯傳入歐洲,促進了世界航海業的發展。
4. 唐朝時,煉丹家們在煉制「仙丹」的過程中發明了火葯。唐朝末年,火葯開始用於軍事,出現了各種火器。13世紀——14世紀,火器傳入阿拉伯和歐洲。
5. 隋朝時,李春設計和主持建造了趙州橋,它是世界上現存的最古老的大型石拱橋。
6. 隋煬帝時,在天然河道和前人開鑿的運河基礎上開鑿了一條貫通南北的大運河。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東南起餘杭(今浙江杭州),北達涿郡(今北京),由北向南分為永濟渠、通濟渠、邗溝和江南河四段。這是世界上最長的運河。
7. 元朝統一全國後,又開鑿了會通河和通惠河,縮短了運河的距離。大運河溝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流域,加強了南北的交流,促進了經濟和文化的發展。
8. 明朝統治者,為了加強多蒙古族和女真族的防禦,重修長城。明長城西起嘉峪關,東到鴨綠江,全長6000多千米,是歷代規模最大、防禦設施最完善的城防工程。
9. 故宮又叫宮城,故宮是世界上現存最大、最完善的宮殿建築群,全面反映了我國古代建築,特別是木結構建築的傑出成就。
10. 《本草綱目》是明代醫葯學家李時珍編著的一部葯物學巨著。全書圖文並茂,全面總結了我國古代葯物學的成就,使我國的葯物學研究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它還流傳到日本、英國、法國等國,為世界醫葯學作出了重大貢獻。
11. 《天工開物》是明朝末年宋應星的代表著。全書廣泛記載了各地農作物的品種、特性、栽培方法等,著重敘述了紡織、造紙、燒瓷、采礦、冶煉等手工業生產的過程和技藝,全面反映了當時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的發展狀況。這本書被外國人稱為「17世紀的工藝網路全書」。
12. 《資治通鑒》是北宋史學家司馬光主持編成的一部編年體史學巨著。它記載了上起戰國下至五代1300多年的歷史,史料翔實豐富,為後人研究這段歷史提供了可靠的資料。
13. 為適應商品經濟發展後壯大的市民階層文化生活的需要,小說在明代繁榮起來。《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並稱明代「三大奇書」。
14. 《三國演義》是羅貫中在史書《三國志》和民間傳說的基礎上寫成的長篇歷史小說。小說以魏、蜀、吳三國斗爭為中心,曹操和劉備的矛盾為主線,出色描繪了三國時期大規模的政治、軍事斗爭,勾畫出東漢末年到西晉統一的時代風雲,寄託著希望國家從分裂走向統一的理想。
15. 《水滸傳》是施耐庵以北宋末年宋江起義為題材寫成的一部長篇英雄傳奇小說。他細致而生動的描寫了農民起義曲折發展的過程,揭露了當時社會的黑暗,表現出人民群眾的英雄氣概。
16. 《西遊記》是吳承恩根據民間廣為流傳的神話故事創作的一部浪漫主義長篇神話小說。
17. 清朝時,小說創作繼續發展。曹雪芹創作的《紅樓夢》是我國最優秀的古典小說。全書以賈府盛衰為主線,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為核心,廣泛深入的描寫了封建社會末世的社會生活,揭示出其必然走向崩潰的歷史命運。
18. 莫高窟又稱「千佛洞」,位於甘肅敦煌東南鳴沙山的斷崖上。至今保存著北朝、隋唐、宋元等時期的近500個洞窟,其中大部分是唐朝時期開鑿的。洞中有大量精美生動的彩色塑像和壁畫,是世界上現存最大的石窟之一。
19. 雲岡石窟屹立在山西大同武周山麓,石窟開鑿與北魏中後期。河南洛陽的龍門石窟,是北魏遷都洛陽後開始大規模修建的,其中最大的窟龕是奉先寺盧舍不那佛龕。莫高窟、雲岡石窟和龍門石窟被稱為我國著名的三大石窟。
20. 唐朝時的張旭和懷素草書中代表,他們並稱為「癲張醉素」,顏真卿、柳公權的楷書講究形式,嚴格規范,形成顏體和柳體。宋代著名書法家有蘇軾和黃庭堅。元朝書法家趙孟 綜合歷代書法特徵,創造出「趙體」。
21. 人物畫在唐朝時進入黃金時期,著名的畫家閻立本的作品有《步輦圖》和《歷代帝王圖》吳道子被稱為「畫聖」,他的代表作有《送子天王圖》。風俗畫以北宋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花鳥畫的代表人物是徐渭。

Ⅳ 中考歷史提綱 川教版

http://www.jsyhzx.com:8080/lishi/Article_Class2.asp?ClassID=25&LayoutID=1

初中歷史復教學網制 >> 文章 >> 教學設計 >> 課標川版

看看這些有用不?

Ⅳ 急求七年級下冊歷史復習提綱 川教版

七年級歷史下冊復習提綱
一、知識要點

1、581年,楊堅(隋文帝)奪取北周政權,建立隋朝,定都長安。
2、589年,隋朝滅掉陳統一南北。
3、隋煬帝從605年起,開通了一條縱貫南北的大運河。
4、隋朝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南至餘杭全長兩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
5、隋朝大運河分為四段: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溝通五大水系: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
6、618年,隋煬帝在江都被部將殺死,隋朝滅亡。
7、618年,李淵在太原起兵反隋進入長安建立唐朝。
8、我國歷史上唯一女皇帝是武則天,她晚年稱帝,改國號為周。
9、唐太宗重視發展生產,減輕農民的賦稅勞役;注重任用賢才和虛心納諫。他任命富於謀略的房玄齡和善斷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

人稱「房謀杜斷」。重用敢於直言的魏徵為著名的諫臣
10、唐太宗統治時期,政治比較清明,經濟發展較快,國力逐步加強。歷史上稱當時的統治為「貞觀之治」。
11、唐朝出現了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作者陸羽被後人稱為「茶神」。
12、由武則天提拔,被唐玄宗任命為宰相的名臣是姚崇。
13、陶瓷業在唐朝有重要發展,越窯青瓷、邢窯白瓷和唐三彩最為有名。唐三彩是世界工藝的珍品。
14、唐朝時期,全國的大都市有長安、洛陽、揚州、和成都。
15、長安城內分為坊和市,坊是居民區,市為繁榮的商業區。
16、長安既是當時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市。
17、唐玄宗統治時期進入全盛時期,歷史上稱為「開元盛世」。
18、用分科考試的方法來選拔官員,始於隋文帝時。隋煬帝時正式設置進士科,按考試成績選拔人才。
19、唐朝科舉制度常設的考試科目很多,以進士和明經兩最為重要。
20、唐朝時期完善科舉制度人物是唐太宗、唐玄宗和武則天。
21、科舉制度在我國封建社會延續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廢除。
22、唐朝時唐太宗和武則天,政府在今新疆地區先後設立了管轄西域的最高行政和軍事機構。
23、7世紀前期,吐蕃傑出的贊普松贊干布統一青藏高原,定都邏些。
24、唐朝時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密切了唐蕃經濟文化交流,增進了漢藏之間的友好關系。
25、8世紀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至此,吐蕃和唐朝已經成為「和同為一家」了。
26、8世紀中前唐玄宗封回紇首領為懷仁可汗,玄宗封靺鞨(mohe)首領為渤海郡王。玄宗封南詔首領為雲南王。
27、隋唐對外交往比較活躍,與亞洲以至非洲、歐洲的一些國家,都有往來。
28、唐朝時中國與天竺交往頻繁,最傑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他專心翻譯佛經,還寫成《大唐西域記》。
29、玄宗時,鑒真應日本僧人邀請,東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唐朝長安是當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30、許多新羅商人來到中國經商,新羅特產居唐朝進口首位。
31、隋朝傑出工匠李春設計並主持建造的趙州橋,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橋。
32、唐朝印製的《金剛經》,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標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33、唐朝傑出的醫學家孫思邈,畢生心血寫成《千金方》,被後世尊稱為「葯王」
34、石窟藝術在隋唐時期大為發展,最著名的是坐落在今天甘肅西部的敦煌莫高窟。
35、10世紀初,契丹首領阿保機,統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國,都城在上京。
36、11世紀前期,黨項首領元昊稱大夏國皇帝,都城在興慶,史稱西夏。
37、12世紀初期,女真的傑出首領阿骨打起兵抗遼,在會寧稱帝建立金,後遷都燕京,改為中都。
38、960年後周大將趙匡胤在陳橋驛發動兵變,建立宋朝定都東京,史稱北宋。
39、宋遼議和,遼撤兵,宋給遼歲幣,史稱澶淵之盟。此後遼宋之間保持了長時間的和平局面。
40、1127年趙構登上皇位,定都臨安,史稱南宋。
41、南宋抗金名將岳飛在堰城大敗金軍,收復許多失地。
42、宋朝的造船業居世界首位。東南沿海的廣州、泉州等地,都有發達的造船業。
43、唐朝時從越南引進的優良品種占城稻,很快在江南地區推廣。水稻在宋朝躍居糧食產量首位,主要產地在南方。棉花的種植,由

兩廣、福建擴展到長江流域。茶樹的栽培在江南的丘陵地區。
44、北宋時蜀地絲織品「號為寇天下」。江浙的絲綢產量高,朝廷用的絲綢,有很多來自江浙。
45、南宋時,江南地區已成為我國制瓷業重心。浙江哥窯燒制的冰裂紋瓷器,給人以別致的美感。北宋興起的景德鎮,後來發展成為

著名的瓷都。
46、南宋時最大的商業都市是臨安,它的繁榮程度遠遠超過北宋時的開封。
47、宋朝的海外貿易超過前代成為當時世界上從事海外貿易的重要國家,廣州、泉州是聞名世界的大商港。
48、元朝政府鼓勵海外貿易,在主要港口設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49、北宋前期,四川地區出現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紙幣的產生,有利於商業發展。
50、北宋初年,普通百姓只能穿黑白兩色的衣服。由於士大夫的提倡,婦女纏足的陋習。
51、北宋的肉食中以羊為多;南宋吃魚多。宋代時,北方以麵食為主,南方以稻米為主。
52、今天的傳統節日,像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在宋代都有了。宋代稱春節為元旦,最為重視。
53、1206年,蒙古貴族召開大會,推舉鐵木真為大汗,尊稱他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國。
54、1271年忽必烈定國號為元,1272年定都大都。1276年元軍佔領臨安,南宋滅亡。
55、元朝大都既是政治中心又是聞名世界的商業大都市。義大利旅行家馬克可•波羅的著作《馬克可。波羅行紀》。描述了大都的繁

華景象。
56、元朝為對全國實行有效的統治,元世祖在中央設中書省,地方設行中書省,簡稱「行省」。元政府在中央設宣政院,加強對西藏

的管轄,西藏成為元朝正式的行政區;還加強對琉球的管轄。
57、北宋時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它大大促進了文化的傳播,15世紀歐洲才出現活字印刷,比我國晚約四百年。
58、指南針是我國人民的偉大發明,早在戰國時期,人們製成「司南」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儀器。北宋時,製成了指南針,並開始

用於航海事業。南宋時海外貿易發達,指南針廣泛用於航海。
59、火葯是我國古代煉丹家發明的,唐朝末年,火葯開始用於軍事上、宋元時期,火葯武器廣泛用於戰爭,主要有突火槍、火箭、火

炮等。
60、我國北宋時期的科學家沈括的科學成就有《夢溪筆談》、創制「十二氣歷」。我國元朝時的著名天文學家和水利專家郭守敬的科

學成就有《授時歷》測定一年為365.2425天,與現在公歷的公歷基本相同,但比現行公歷的確立早約三百年。
61、北宋的司馬光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史學家,他編寫《資治通鑒》是一部編年體的通史巨著,敘述了從戰國到五代的歷史。
62、北宋時期的山水畫家是郭熙;李公麟人稱「宋畫第一」;張擇端的作品《清明上河圖》;元代最著名的畫家是趙孟頫 的作品《

秋郊飲馬圖》被稱為「神品」
63、人稱「宋四家」指蘇軾、黃庭堅、米芾 (fU)、蔡襄。
64、1368年初,朱元璋以應天為都城,改稱南京稱帝建立明朝,他就是明太祖。
65、明朝的特務機構:朱元璋設立錦衣衛、朱棣設立東廠進行對臣民的監查、偵查。明政府規定科舉考試只許在四書五經范圍內命題

,答卷的文體必須分成八個部分稱為「八股文」。
66、北平的燕王朱棣,打出「靖難」旗號,起兵反對建文帝,稱帝。1421年遷都北京,以加強中央對北方的控制。
67、明朝前期明成祖(朱棣)在1405——1433年派鄭成功七次下西洋,最遠到達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他是我國也是世界歷史上的

偉大航海家。
68、元末明初明政府派戚繼光抵抗倭寇平息東南沿海的倭患。
69、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國廣東澳門的居住權。在1999年12月20日,回歸祖國懷抱。
70、明朝後期,女真的傑出首努爾哈赤統一了女真各部。1616年,努爾哈赤自立為汗,國號為金,史稱後金。遷都沈陽,後改稱盛京


71、皇太極繼承汗位改女真族名為滿洲。1636年在盛京稱帝,改國號「金」為清。1644年遷都北京,逐步建立起對全國的統治。
72、為了加強君主專制,雍正帝設立軍機處,議政王大臣會議名存實亡,乾隆帝時撤銷議政王大臣會議。軍機處的設立,標志著我國

封建君主集權的進一步強化。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造成了「文字獄」。
73、明朝後期(1624年),荷蘭殖民者侵佔了我國寶島台灣,1661年鄭成功率兵進入台灣,1662年初荷蘭殖民者被迫投降,台灣重新

回到祖國懷抱。鄭成功是我國歷史上的民族英雄。鄭成功在台灣設置府縣,加強管理,發展台灣的經濟。
74、1683年清軍進入台灣,1684年清朝設置台灣府,隸屬福建省。台灣府的設置,加強了台灣同祖國內地的聯系,鞏固了祖國的東南

海防。
75、17世紀中期,沙皇俄國勢力侵入我國黑龍江流域,在雅克薩和尼布楚修建城堡。康熙帝命令清軍水陸並進,擊斃侵略軍頭目托爾

布津。
76、1689年中俄雙方代表在尼布楚進行談判,經過平等協商簽訂了《尼布楚條約》。這個條約,從法律上肯定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

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都是中國的領土。
77、順治帝接見西藏的佛教首領達賴五世賜予「達賴喇嘛」封號、康熙帝賜予另一個位西藏佛教首領為「班禪額爾德尼」的封號。
78、1727年,清朝開始設置駐藏大臣。駐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與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事務。達賴和班禪的繼承,必須報請中央

政府批准。
79、乾隆帝時下令調兵討伐回部上層貴族小和卓與大和卓。清朝在新疆設置伊犁將軍,對整個新疆地區進行管轄、設置哨所,加強對

西北地區的管轄。
80、1771年初英勇的土爾扈特部,在傑出的首領渥巴錫的領導下,毅然踏上了回歸祖國的征途。清朝伊犁將軍和乾隆帝先後接見了渥

巴錫並妥善安置了土爾扈特部眾。土爾扈特部的回歸,為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譜寫了光輝的篇章。
81、清朝疆域:西跨蔥嶺——西北達巴爾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亞——東北至黑龍江以北的外興安嶺和庫頁島——東臨太平洋——東

南到台灣及其附屬島嶼釣魚島、赤尾嶼——南至南海諸嶼。清朝疆域成為亞洲最大的國家。
82、明代從外國引進的馬鈴薯、花生和向日葵等在不少地方推廣種植。
83、棉紡織業在明代已從南方推向北方,蘇州是明代的絲織業中心;景德鎮是全國的制瓷中心,暢銷海內外。
84、明清時期 ,商品經濟空前活躍。北京和南京是全國性的貿易城市。
85、明朝中期以後,蘇州、松江等地的紡織業中,出現了許多以生產商品為目的的機戶。他們開設機房,僱用機工進行生產,出現了

「機房出資,機工出力」的生產方式。機戶是早期的資本家,機工是早期的雇傭工人。他們之間這種僱傭與被僱傭的關系,是一種資

本主義性質的生產關系。
86、清初的40年,實行嚴厲的禁海政策。清朝統一台灣以後開放四個港口,作為對外通商口岸,後來下令只開廣州一處作為對外通商

口岸,關閉其它港口。
87、北京城由宮城、皇城和京城三個部分組成,以「萬歲山」作為全城的中心點。明長城東起鴨綠江—西至嘉峪關,蜿蜓六千餘公里

,是世界上的一個奇跡。
88、明朝醫葯學家李時珍寫的一部總結性葯物學巨著《本草綱目》。明朝末年,傑出的科學家宋應星寫了一部《天工開物》總結農業

和手工業生產技術的著作。外國學者稱它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網路全書」、徐光啟關於農業生產的理論和科學方法還介紹歐洲的水

利技術的著作《農政全書》。
89、元末明初的《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是我國最早的一部長篇歷史小說。《水滸傳》的作者施耐庵,是我國第一部以農民起義

為題材的長篇小說。明朝中期的《西遊記》的作者吳承恩。這是一部充滿浪漫主義氣息的長篇神話小說。清朝曹雪芹的《紅樓夢》是

我國古典小說的高峰。《紅樓夢》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藝術性,在世界文學史上佔有重地位。
90、湯顯祖是明朝後期最負盛名的戲劇家,代表作《牡丹亭》。清朝中後期以微劇、漢調為基礎,融合吸收了其它劇種的一曲調和表

演方法,在19世紀中期初步形成一個新的劇種——京劇。
91、明朝書法家董其昌的作品兼有「顏骨趙姿」之美。明末畫家徐渭的作品《墨葡萄圖》、鄭板橋《蘭竹圖》、東洪綬《西廂記》畫

的插圖。

二、問答題

1、簡述宋朝與周邊少數民族的關系。
(1)、北宋時遼宋議和,訂立澶淵之盟。
(2) 宋與西夏連年交戰後議和,西夏向宋稱臣,宋給西夏歲幣。
(3)、南宋時,宋金議和,南宋向金稱臣,並給金歲幣。
2、簡述宋代南方經濟的發展情況。
(1)、南方農業有較大發展。水稻躍居宋朝糧食作物首位。棉花種植地推廣到長江流域。茶樹栽培也有很大發展。
(2)、南方手工業興旺。絲織業勝過北方。棉織業在南宋時已發展到東南沿海地區、;江南地區成為我國制瓷業重心;宋朝造船業

居當時世界首位。
(3)、南方手工業繁榮,有開封、杭州等商業都市,有廣州、泉州等外貿商港,是當時世界上從事海外貿易的重要國家。
3、宋太祖是如何加強中央集權的?
(1)宋太祖即位後,解除了石守信等大將的兵權。
(2)宋太祖將地方的政權、財權、軍權,收歸中央,大大加強了中央集權。
4、鄭和下西洋的目的和歷史意義(作用)是什麼?
(1)、目的:為了加強和海外各國的聯系。
(2)、意義(作用):鄭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比歐洲航海家的遠航早半個多世紀,鄭和是我國也是世界歷史上偉大航

海家。鄭和的遠航,促進了中國和亞非各國的經濟交流,加強了我國和亞非各國的友好關系。
5、簡述《尼布楚條約》的簽訂的歷史意義。
《尼布楚條約》從法律上肯定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都是中國領土。
6、隋唐時期,我國取得的居世界領先地位的科技成就哪些?
(1)、隋朝工匠李春設計並主持修建的趙州橋,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橋。
(2)、唐都長安規
劃整齊,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3)、我國在世界上最早發明印刷術
(4)、唐朝的《金剛經》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標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7、清朝前期對外實行什麼政策?清政府為什麼要實行這種政策?實行些政策造成的危害是什麼?
(1)、清朝前期實行的是閉關鎖國政策。
(2)、實行閉關鎖國政策的原因是:第一:清朝統治者推行「重本抑末」政策,壓抑、限制民間工商業的發展。第二:自給自足的

封建經濟佔主要地位,統治者認為天朝的物產豐盈,無須同外國互通無關。第三:清朝統治者擔心國家的領土主權受到外國侵犯,又

害怕外國商人和沿海人民往來會滋擾生事,威脅其統治。
(3)、閉關鎖國造成的危害是:使中國失去對外貿易的主動權,阻礙了手工業的進步和發展;清政府看不到世國界形勢發展變化,

不能同外國進行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交流,中國在世界上逐步落伍了。
8、簡要分析經濟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1)、南方戰亂較少,許多中原人南遷,帶去了先進的技術,增加了那裡的勞動人手
(2)、加上自然條件的優越性,江南地區的農業發展較快,逐漸超過北方。
9、明朝前期加強君主專權制的措施:
(1)、政治方面:①中央廢除丞相和中書省,由六部分理朝政;②地方廢除行中書省,設立三司;③設立錦衣衛、東廠等特務機構

,加強對臣民的監督;④遷都北京,加強對北方的控制;⑤執行削藩政策。
(2)、文化方面:採取八股取士,從思想上控制知識分子。
四、列舉題:
1、列舉唐朝三位著名的詩人及代表作:
李白《蜀道難》 杜甫 「三吏」「三別」 白居易《新樂府》
2、列舉北宋時少數民族政權和都城:契丹,都城上京 黨項,都城興慶 金,都城會寧
3、列舉17世紀我國進行反侵略的歷史事件:
鄭成功收復台灣、戚繼光抗擊倭寇、第一次雅克薩自衛反擊戰、第二次雅克薩自衛反擊戰
4、列舉明朝三位著名的科學家及其著作:
李時珍《本草綱目》 宋應星《天工開物》 徐光啟《農政全書》
五、材料分析題:
1、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1)、這句話是誰說的? (2)、唐太宗對君與民的關系做何比喻?兩者關系怎麼樣?
唐太宗 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能夠承載船行走,
也能夠把船掀翻。
(3)、他為何會產生這一認識?
因為他吸取了隋亡的教訓,從農民戰爭中認識到人民力量的強大。
(4)、為此,在他執政後,採取了哪些緩和君民關系的措施?
重視發展生產,減輕人民負擔;提倡節儉,革除弊政;重用人才,虛心納諫。
2、「機戶出資,機工出力」
(1)、「機戶」指什麼人?「機工」指什麼人?早期的資本家 早期的雇傭工人
(2)、「機戶」和「機工」之間是一種 什麼關系?
僱傭與被僱傭的關系,是資產階級生產關系性質。
(3)、材料中的現象出現在何時何地? 出現在明朝中期蘇州和松江一帶地區。
3、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產藉外夷貨物以通有無。
(1)、材料中的「天朝」和「外夷」分別指什麼? 天朝指清朝 外夷指外國
(2)、這句話是誰說的? 是乾隆帝說的
(3)、這段話反映了清朝統治者什麼思想? (4)、據此清朝採取了什麼對外政策?
重本抑末,壓制打擊工商業發展的保守思想。 採取了閉關鎖國的政策
三、補充材料
1.為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朝對全國的統治,隋煬帝開通一條縱貫南北的大運河。(「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大運

河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南至餘杭,全長四五千里。這是古代世界上最長的運河。
2.評價大運河的開鑿:大運河不僅成為南北政治、經濟、文化聯系的紐帶,也成為溝通亞洲內陸「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

的樞紐。同時運河的通航也促進了沿岸地區城鎮和工商業的發展。但隋煬帝濫用民力,也造成但是百姓的困苦。總的看來,大運河的

開鑿,是隋對中國歷史的重大貢獻。
3.618年李淵(唐高祖)建立唐朝,定都長安。
4. 「貞觀之治」形成的原因,什麼是「貞觀之治」怎麼評價唐太宗。
貞觀之治形成的原因:唐太宗在位期間,吸取隋亡的教訓,調整統治政策;恢復和發展生產,減輕農民的賦稅勞役;知人善任,虛心

納諫(魏徵);完善科舉制;注意加強與周邊少數民族的關系。
唐太宗的統治促成了國家政治清明,經濟發展,社會安定,民族和睦,國力增強的昇平景象,史稱「貞觀之治」。
唐太宗:是我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為大唐全盛時期的到來奠定了基礎。
5.唐太宗貞觀新政實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是什麼?
⑴改革賦役制度⑵沿襲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⑶修訂法令編撰了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備的法典《唐律疏議》⑷完善科舉制。
6.怎麼評價武則天?
重用酷吏、引用庶族打擊反對她的元老重臣、勛貴舊族;改《貞觀氏族志》為《姓史錄》;大力發展科舉制,不拘一格選人才,如姚

崇、宋璟、狄仁傑;注重減輕農民的負擔,統治期間人口明顯增長,邊疆得到鞏固和開拓,史稱「貞觀遺風」,為唐朝全省時期的到

來奠定了基礎。郭沫若稱她「政啟貞觀,治宏開元。」
7.什麼是「開元盛世」?
唐玄宗統治的前期,年號「開元」,政局穩定,經濟繁榮,被譽為「開元盛世」。
「開元盛世」形成的原因:⑴有貞觀之治和武則天統治的基礎⑵玄宗個人很有才能,他重用賢能,整頓吏治,對軍事制度、財政制度

、漕運制度等進行一系列改革,取得了顯著成效。
8.科舉制:隋創立,唐完善。定義即特點:科舉制是通過分科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強調以才能作為選官的標准。內容:科舉中常設

的主要科目有明經和進士。P.20
作用:實行科舉制,便於在全社會范圍內選拔人才,擴大了中央政權的社會基礎;讀書人可以自由報考,人才不斷更新,增強了國家

機構的活力和辦事效率。科舉制為士子創造了相對平等的競爭機會,激發了他們對前途的自信和熱情。
明清的科舉制改為考八股文,在很大程度上演變成為朝廷鉗制人們思想的工具。八股取士完全脫離現實生活,無法培養人的實際能力

,使科舉考試束縛了人們的思想和才智。
9.吐蕃:今天藏族的祖先。唐朝時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給吐蕃的贊普—松贊干布,唐中宗把金城公主嫁給吐蕃的贊普-尺帶珠丹,

大大促進了吐蕃經濟文化的發展與進步,密切了漢藏兩族之間的交往。
10.遣唐使就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進行交流的使團,其中著名的有晁衡。P.32唐玄宗時,鑒真第六次東渡日本成功。對中日文化交

流做出了傑出的貢獻。P.33玄奘西去天竺取經,回國後口述見聞,由弟子整理成書《大唐西域記》p.34-36
11.唐朝對外交往頻繁的原因:唐代我國經濟繁榮,文化昌盛,是世界上的強盛國家;採取比較開放的對外政策;發達的海路交通。
12.趙州橋(平拱橋)是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單孔大石橋。設計者隋朝李春。
13.唐代影響最大、成就最高的詩人當推李白和杜甫。李白的詩的風格:雄奇飄逸,想像豐富,激昂奔放,富有浪漫主義精神。人稱

「詩仙」。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時期。的詩的風格:沉鬱頓挫,語言精煉細膩,感情真摯動人,富有現代主義精神。詩的內容多

位反映社會現實生活。後人稱他為「詩聖」,稱他的詩為「詩史」。代表作《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三吏」、「三別」。
第二單元 多元文化碰撞交融與社會經濟高度發展
14.1127年,北宋皇族趙構(宋高宗)在南京(今河南商丘)稱帝,後來定都臨安(今杭州),史稱南宋。南宋抗金英雄有岳飛等。

1141年,宋金和議:南宋對金稱臣,割讓部分土地,向金送交歲幣。至此形成宋金南北對峙局面。P.61
15.魏晉南北朝以來,全國經濟重心出現南移的趨勢。南宋時,南方
經濟發展完全超過了北方。經濟重心正式轉移到了南方。
16.成吉思汗的功績:完成蒙古統一大業,建立蒙古政權,創制蒙古文字,建立一支強大的軍隊。
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1272年定都大都。他仿效中原政治體制,建立行省制度。推行重農政策。
元代黃道婆在制棉工具和製造方法上作出了重大的技術革新。她的故鄉松江地區逐漸上升為江南棉紡織業中心。棉布逐漸取代絲麻成

為民眾普遍使用的衣被原料。
17.北宋司馬光編寫了我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元雜劇和散曲合稱元曲。元雜劇作家重最負盛名的是關漢卿,代表

作《竇娥冤》。
第三單元 明清帝國的繁盛與近代前夜的危機
18.明清時期的專制統治延續了秦朝以來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並使皇權達到空前強化的程度。主要措施:⑴明朝廢除了宰相制

度,設廠衛特務機構,廷杖制度。⑵清朝增設了軍機處(雍正),並通過八股取士和文字獄的推行,加強了思想控制,也嚴重阻礙了

中國文化的發展。
19.明清抗擊外國侵略的英勇斗爭有:明朝戚繼光肅清了倭寇(日本)的騷擾;清初鄭成功從荷蘭殖民者手裡收復台灣;康熙率清軍

兩次出兵雅克薩打敗沙俄侵略軍,並簽署了《尼布楚條約》保衛了東北邊境。這些斗爭不僅維護了國家主權和民族權益,而且為經濟

的發展創造了和平穩定的環境。
1689年的《尼布楚條約》從法律上肯定了中國對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葉島的主權。
20.清初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的措施有:1690年康熙平定準噶爾部;18世紀中期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兄弟叛亂;在伊犁等地設

立將軍,在西北各地設立參贊大臣,使清朝中央加強對新疆等邊疆和少數民族地區的統治。清朝中央政府對達賴、班禪進行冊封;

1727年,清朝設立駐藏大臣同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加強了對西藏的管轄 。
21.外八廟和避暑山莊實際上起到了清朝第二政治中心的作用。
22.1368年,明朝建立,定都南京;1421年,明成祖遷都北京;1644年,清軍入關,順治帝遷都北京。
北京城的構造:有三重,由外往裡,依次是,京城、皇城和宮城(舊稱紫禁城現叫故宮)。
23.為了防範蒙古騎兵南下侵犯,明朝在歷代長城的基礎上修築了長城。東起鴨綠江,西至嘉峪關。我們現在見到的長城就是明朝時

修築的。長城時促進北疆經濟開發的生命線和聯結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紐帶。
24.明代著名醫學家和葯物學家李時珍著成《本草綱目》,此書被譽為「東方醫學巨典」。宋應星著《天工開物》,此書被譽為「17

世紀中國科技的網路全書」。
25在明朝以敘事為主的通俗文學成為中國文學的主流。明清時期的四大名著有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明)、施耐庵的《水滸傳》(

明)、吳承恩的《西遊記》(明)和曹雪芹的《紅樓夢》(清)。《三國演義》是我國第一步長篇歷史小說,《紅樓夢》是中國古典

小說的顛峰。
23.1405年-1433年,明政府先後派鄭和七次下西洋。鄭和下西洋的目的主要是宣揚國威和到西洋「取寶」。評價:鄭和下西洋加強

了中國與亞非各國的友好往來和經濟交流,而且推動華僑移居南洋,促進了南洋地區社會經濟發展。P.128
24.清朝實施了閉關政策。主要表現在對貿易進行嚴格限制上。影響:清朝實施閉關政策有防禦西方殖民勢力的一面,但同時給中國

Ⅵ 有沒有今年的七年級川教版歷史的復習提綱啊上期的

就是啊
各位老師幫幫學生的忙啊!!!
學生是被自己的歷史老師逼著整復習提綱的~~~
希望有的老師可憐下學生我啊~~
學生再此感激萬分啊!~~
哎!!!

Ⅶ 四川版七年級下冊中考歷史復習提綱2013年

第一課、從「開皇之治」到「貞觀之治」

一、隋朝統一全國與「開皇之治」

1、隋的建立與統一

(1)建立:時間——581年,建立者——楊堅(隋文帝),都城——長安,年號——開皇。

(2)統一:時間——589年,隋軍消滅江南的陳朝,結束分裂局面,南北重歸統一。

2、開皇之治

隋文帝勤勉治國,銳意革新。

(1)政策:

政治:改革政權機構,重視選拔人才(廢除九品中正制,分科舉人)

經濟:大力發展農業,減輕賦稅徭役,倡導節儉

(2)影響:形成了國家富庶,社會繁榮的局面,史稱「開皇之治」。

二、隋朝的滅亡與唐朝的建立

1、618年春,隋煬帝在江都(今江蘇揚州)被部下殺死。

2、幾個月後,李淵在長安稱帝,建立唐朝。

3、唐朝的建立:時間——618年,建立者——李淵(唐高祖),都城——長安。

三、貞觀之治

1、626年(玄武門事變兩個月後),李世民登上皇帝寶座,成為唐朝的第二個皇帝。他以貞觀為年號。李世民就是唐太宗。

2、貞觀之治

(1)政策:

①選用良吏,提高行政效能(他任用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和魏徵等在三省六部中擔任要職)【三省六部指:門下省(審議)、中書省(決策)、尚書省(執行)、吏部、兵部、禮部、工部、刑部、戶部】

②輕徭薄役,減輕農民負擔

③簡法輕刑,修訂法律(制定了《貞觀律》)

④重視教育,大力培養人才

⑤實行恩威並施的政策,改善民族關系(唐太宗被各族首領共同擁戴為「天可汗」。)

(2)結果:由於唐太宗推行開明務實的政策,貞觀年間出現經濟發展、政治清明、社會安定、國力強盛的局面,歷史上稱為「貞觀之治」。

(3)影響:「貞觀之治」奠定了唐朝進一步發展的基礎,輝煌的政績使唐太宗成為我國歷史上最著名的皇帝之一。

第二課、走向全盛的唐朝

一、女皇武則天

1、690年,武則天稱帝,改國號為周。武則天是我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頗有政治才能。在她統治期間社會經濟文化繼續發展,為「開元盛世」的出現奠定了基礎。

2、功:

(1)打擊舊的氏族勢力

(2)發現、提拔人才,(姚崇、宋璟)

(3)重視農業,親自組織編寫農書

(4)輕徭薄賦

過:

(1)重用酷吏,濫殺無辜

(2)崇尚佛教,廣修佛寺

3、影響:社會經濟文化繼續朝前發展。

二、開元盛世

1、712年,李隆基當了皇帝。他就是唐玄宗。唐玄宗統治期間,主要年號是開元。

2、政策:

(1)任用賢能,親自考核縣令。(任用了姚崇、宋璟)

(2)採取措施發展生產

(3)整理財政,清理土地和戶口

(4)廢除武則天時期的酷刑苛法

(5)倡導節儉。

3、結果:唐朝經濟文化又有新的發展,進入鼎盛時期,史稱「開元盛世」。

第三課、科舉制度的創立和發展

一、科舉制度的創立和發展

1、創立背景:

(1)原有的選官制度(九品中正制)弊端嚴重。

(2)隋朝統一需要大量有真才實學的人才,隋文帝廢除九品中正制,下令「分科舉人」

2、創立標志:隋煬帝時開設進士科,科舉制度正式創立。

3、科舉制度的發展:唐朝時科舉成為選拔官員的最重要方式。

二、科舉制的內容

1、科舉制度的基本特徵:分科考試,擇優錄取。

2、類別:分常科和制舉兩大類。常科中最重要的是進士科,其次是明經科。制舉是皇帝為選拔「非常之人」而設的特科。武則天開創了「殿試」的先河。

三、科舉制的影響

科舉制度是一種新的選官制度。它的出現表明我國古代的選官制度已從推薦考察為主轉變為考試為主。通過較為公正公平的考試,一批有真才實學的人進入各級政權。這一制度,前後沿用了1300年,對我國歷史有深遠影響。

第四課、唐朝的民族關系

一、唐與吐蕃的關系

1、吐蕃概況:生活在青藏高原,是藏族的祖先。

2、建立政權:7世紀初,松贊干布統一吐蕃,定都邏些(今西藏拉薩)。

3、唐與吐蕃的關系:(歷史見證:布達拉宮、唐蕃會盟碑)

(1)通婚:唐太宗時文成公主下嫁松贊干布

唐玄宗時金城公主下嫁尺帶珠丹

(2)結盟:823年,唐蕃正式結盟,建立會盟碑。

二、唐與南詔的關系

1、南詔概況:生活在雲南洱海一帶,是彝族和白族的祖先。

2、建立政權:8世紀初,在唐朝扶持下,蒙舍詔統一六詔,建立以太和城(今雲南大理)為中心的南詔政權。

3、唐與南詔的關系:唐玄宗冊封南詔首領皮羅閣為雲南王。

三、唐與回紇的關系

1、回紇概括:亦稱回鶻,是維吾爾族的祖先。

2、唐與回紇的關系:

(1)回紇出兵助戰:出兵滅亡東突厥,平定安史之亂

(2)冊封:唐玄宗冊封骨力裴羅為懷仁可汗

(3)經濟文化交流

第五課、唐朝的對外文化交流

一、遣唐使來華

1、遣唐使:(日本派遣到唐朝的使者)

(1)目的:為密切兩國關系,學習唐朝先進的經濟文化

(2)代表人物:空海、阿倍仲麻呂(晁衡)、吉備真備。

二、鑒真東渡

1、鑒真東渡日本六次。

概況:講授佛學理論,傳播中國文化

作用:促進了日本佛學、醫學、建築和雕塑水平的提高,使鑒真受到中日兩國人民和佛學界的尊稱。

代表地:唐招提寺

三、玄奘西行

1、天竺概況:古稱印度半島為天竺,是佛教的發源地。

2、玄奘西行:

成就:

(1)把大量佛經譯成漢文

(2)根據旅途見聞寫成了《大唐西域記》

意義:玄奘為中國和印度半島的文化交流最出了突出的貢獻。

地位:玄奘是我國古代著名的高僧、旅行家和佛經翻譯家。

第六課、遼、宋、夏、金的並立

一、民族政權的並立

名稱 建立名族 建立時間 建立者 都城

遼 契丹族 916年 耶律阿保機 上京

北宋 漢族 960年 趙匡胤 東京

西夏 黨項族 1038年 元昊 興慶府

金 女真族 1115年 完顏阿骨打 會寧

南宋 漢族 1127年 趙構 臨安

中國歷史上第二大分裂時期——五代十國。

1、916年,耶律阿保機建立契丹國,定都上京。947年,耶律德光改國名為遼。

2、960年,後周大將趙匡胤奪取後周政權(陳橋事變),改國號為宋,定都東京,史稱北宋。

二、遼、西夏與北宋的戰與和

1、遼與西夏的戰與和:

(1)戰:澶州之戰,1004年

(2)和:澶淵之盟,1005年,雙方邊境穩定,經濟文化交往頻繁。

2、西夏與北宋的戰與和:

1044年,雙方在交界地帶設置貿易市場,互通有無,維持了長時期的和平關系。

三、南宋與金的對峙

(1)1125年,金滅遼。1127年,金滅北宋,擄走宋徽宗、宋欽宗。北宋後人又另立趙構為宋高宗,建立南宋。

(2)南宋抗金英雄岳飛

(3)宋金和議:1141年,南宋與金訂立和約,雙方戰事基本停息,北方經濟逐漸恢復,南方經濟得到發展。

第七課、南方經濟的發展

一、南方經濟發展的表現

1、農業:

(1).南方的灌溉技術和耕作技術有很大提高,圩田、梯田擴大了耕地面積

(2)南方水稻產量大幅度增長,蘇州、湖州

(3)原產北方的小麥、粟、豆在南方擴大種植

(4)棉花種植面積擴大,成為南方重要的經濟作物

2、手工業:

(1)南宋時,棉紡織業在南方興起(我國古代手工業中的一個重要行業)

(2)南方制瓷業發展很快,景德鎮成為著名的瓷業中心

(3)南方的絲織業、造紙業、造船業都很發達

3、商業:

北宋時商業發達,出現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

【紙幣名稱】交子 【發行時間】北宋時期 【出現地點】四川地區

【歷史地位】世界上最早發行和流通的紙幣

【評價】紙幣畢比金屬貨幣攜帶方便,可以在較大范圍內使用,有利於商品的流通,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發展。

南宋都城臨安是南方的政治中心,又是一座繁榮的商業都市。

兩宋時期對外貿易活躍,著名的對外貿易海港大多在南方,主要有廣州、泉州等。

政府設置市舶司進行管理。

二、經濟重心南移

1、原因:

(1)北方人口大量南遷

(2)南方相對安定的政治環境

(3)南方的自然資源得到更多的開發和利用

2、過程:

從夏商到秦漢時期——我國的經濟中心一直在北方

三國——開始南移

唐朝中期以後——轉移速度加快

兩宋時——南方已成為全國經濟的中心

3、蘇湖熟,天下足:

盛產水稻的蘇州、湖州成為天下聞名的糧倉,南方賦稅收入增加成為國家財政的主要支柱。

第八課、宋代的社會生活

一、衣食住行的變化

衣 兩宋時代,麻布仍是主要衣料,南宋時以棉布作衣料的人逐漸多了。不同行業、不同社會階層、不同性別的人穿衣有很大區別。婦女服裝樣式變化最大。

食 宋代,北方人以麵食為主,南方人以米飯為主食。北方的肉食中以羊肉為多;南方吃豬肉和魚多。宋代時,普遍食用植物油。飲酒之風,已十分盛行。城鄉居民蒸煮食物仍以柴草為主,東京等地燒煤已普遍。人們已食用素食。

住 宋代農民多住在低矮的茅屋,城市平民住瓦頂平房;貴族官僚住園林式建築。高腳傢具廣泛流行,內地人已完全改變了席地而坐的習慣。

行 宋代富人外出辦事,多乘各式各樣的轎子或馬車。一般百姓以牛車、驢車為交通工具,南方輕舟小船是最好的代步工具。南宋海外貿易發達,用指南針導航。

二、城市生活的剪影

1、東京是北宋最繁華的城市。有夜市、曉市,還有專門娛樂的「瓦子」,裡面的勾欄還可以進行舞台演出。南宋臨安的娛樂場所叫「瓦舍」。市內的攤點叫行或團。

2、喝茶品茶是宋代城市生活不可缺少的內容。

三、宋朝商品經濟發展的特點

1、都市商業繁榮 2、經商時間長 3、娛樂活動商業化

4、方便商業貿易的紙幣的出現 5、對外貿易活躍

第九課、成吉思汗和忽必烈

一、成吉思汗統一蒙古

1206年,鐵木真建立蒙古汗國。被尊稱為成吉思汗。

二、元朝的建立和統一中國

1、成吉思汗病故後,蒙古先滅西夏,再滅金。

2、1271年,成吉思汗的孫子忽必烈改國號為元,1272年定都大都。忽必烈就是元世祖。

3、1276年,元軍佔領臨安,南宋滅亡。1279年,南宋殘余勢力被消滅,元朝統一中國。

4、元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統一的封建王朝。

5、抗元英雄: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三、元世祖改革

1、治國措施:重用漢族人士,推行漢制。

(1)政治上:

A、在中央,設置中書省(管理全國政務);

增設宣政院(專門管理全國佛教事務和藏族地區的軍政事務)

B、在地方:設立行中書省(行省)(地方最高行政機構)

C、台灣:設立澎湖巡檢司管理琉球(台灣)和澎湖列島。

(2)經濟上:重視農業、推廣棉花種植、治理黃河。

2、作用:這些措施,鞏固了元朝的統治,促進了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大都成為國內外聞名的大都市。

3、在元朝,棉布開始成為老百姓的主要衣料。

四、元朝的民族關系的發展

1、原因:元朝的統一,為各族人民的交往、交流和經濟發展提供了條件,促進了民族融合。2、表現:

(1)契丹族、女真族與漢族融合,被統稱為漢人

(2)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信奉伊斯蘭教)。

第十課、明清專制集權的加強

一、明朝的建立和君權的加強

1、明朝的建立:1368年初,朱元璋在應天(今南京)稱帝,建立了明朝,年號洪武。

朱元璋就是明太祖。同年秋,明軍攻佔大都,元朝滅亡。

2、加強君權的措施:

(1)朱元璋誅殺了丞相胡惟庸,廢除了丞相製取消了中書省,權分六部。使皇帝直接控制了國家的軍政大權。

(2)明成祖時設立內閣,協助皇帝處理政務,是協助皇帝決策的中樞機構。

(3)明朝統治者利用廠衛制度實施恐怖專政,以強化君權。

二、清朝的建立和軍機處的設立

1、清朝的建立和入關:

(1)後金的建立:1616年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建立金國,史稱後金。

(2)清的建立:皇太極繼位後,將族名由「女真」改為「滿洲」。

1636年皇太極在盛京稱帝,改國號為清。

(3)入關:1644年,清軍攻入山海關,打敗了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軍。

清順治帝遷都北京,逐漸建立起對全國的統治。

2、軍機處的設立(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

(1)設立者:雍正帝,乾隆時進一步加大權力。

(2)職能:跪受皇帝旨意,傳達執行。

(3)特點:辦事效率高、保密性強。

(4)作用:皇帝專權的重要工具。

三、八股取士和文字獄

1、八股取士

(1)選題范圍:《四書五經》

(2)行文觀點:宋朝朱熹《四書集注》的觀點,不能有自己的觀點。

(3)實質:是明清統治者加強君主專制統治的重要措施。

(4)危害:禁錮了人們的思想,阻礙了文化的發展。

2、文字獄

(1)目的:為了集權的需要,加強思想控制。

(2)含義:是統治者刻意挑剔文字的所謂錯誤而興起的大獄。

(3)危害:嚴重阻礙了我國社會的進步和文化的發展。

第十一課、明朝的對經濟文化交流

一、鄭和下西洋

1、時間:明成祖,朱棣時

2、目的:加強與海外的聯系,宣揚國威。

3、概況:

(1)時間:1405-1433年

(2)次數:7次

(3)第一次下西洋:

時間:1405年

出發地:江蘇劉家港

路線:從劉家港出發,經占城、爪哇、蘇門答臘等地,最後到達印度古里返回。

(4)最遠到達地區:船隊一共到過30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到達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

4、意義:

(1)擴大了中國和亞非國家的經濟文化交流,使明朝與30多個國家建立了友好關系。

(2)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鄭和不愧為世界傑出的航海家。

(3)促進了南洋的開發。

5、鄭和成功的原因:

宋朝以來發達的造船業,指南針應用於航海事業,當時明朝前期經濟的發達,政治的穩定,國力的強盛,鄭和個人的優秀品質。

二、華僑對南洋的開發

(1)概況:

最早的時間:唐朝

加速:鄭和下西洋後,明朝後期超過10萬人。

(2)貢獻:帶去了國內先進的生產技術、工具和文化知識,從事農業、手工業和商業活動,與當地人一起辛勤勞動,為南洋的開發作出了貢獻。

三、西方傳教士的東來

1、利瑪竇(義大利人)和湯若望(德意志人)。

第十二課、明清時期的反侵略斗爭

一、戚繼光抗倭

1、倭寇的含義:元末明初,日本海盜、武士勾結不法商人,結成武裝集團,在我國東南沿海一帶走私、劫掠。人們稱這些人為「倭寇」。

2、時間:明朝中期

3、原因:明朝中期,朝廷腐敗,邊防鬆弛,推行海禁政策,以致倭患日益嚴重,致使東南沿海社會生產遭到破壞,人民生命財產受到嚴重威脅。

4、概況:招募當地農民和礦工,組織戚家軍。

1561年,台州九戰九捷,基本掃清浙江倭患。

5、戚繼光抗倭成功的主要原因:

(1)他們進行的是正義的反侵略戰爭。

(2)戚家軍紀律嚴明,戰鬥力強。

(3)與軍民密切合作。

(4)戚繼光傑出的軍事指揮才能。

二、鄭成功收復台灣

1、背景:17世紀20年代,荷蘭殖民者霸佔了我國的寶島台灣。

2、經過:1661年,攻破赤嵌城,又收復台灣城。1662年初,荷軍投降,收復台灣。

3、意義:在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的歷史上寫下了光輝一頁。

三、雅克薩之戰

1、背景:17世紀中葉,沙俄入侵我國黑龍江流域,以雅克薩、尼布楚為據點。

2、概況:1685年第一次1686年第二次,雅克薩之戰打敗俄軍。

3、《尼布楚條約》

(1)1689年,中俄雙方代表通過平等談判,簽訂了《尼布楚條約》,這是劃定中俄邊界的第一個條約。

(2)條約規定,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大片地區是中國的領土。從法律上規定了中俄東段邊界。

第十三課、清朝對邊疆的治理

一、清對西藏地區的治理

1、冊封:順治帝和康熙帝先後冊封喇嘛教首領五世達賴和五世班禪。

2、雍正帝時設置駐藏大臣。

職權:代表中央與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享有行政、財政、外交等方面大權;督辦「金奔巴瓶」制度確定達賴和班禪的繼承人。

3、通過「金奔巴瓶」制度確定達賴和班禪的繼承人。

4、作用:進一步加強了清廷對西藏的管理,有利於維護多民族國家的統一。

二、清對台灣地區的治理

1、收復台灣:康熙帝,1683年。(康熙帝決定用武力統一台灣)

2、設置台灣府:1684年,清政府設置台灣省,隸屬福建省。

3、作用:台灣府的設置,鞏固對東南邊疆的統治。

三、清對蒙古和新疆地區的治理

1、對蒙古:

背景:平定葛爾丹叛亂

名稱:烏里雅蘇台將軍

管轄:北疆(蒙古)

2、對新疆:

背景:平定大小和卓叛亂

名稱:伊犁將軍

管轄:西北(新疆)

3、作用:對維護國家的統一和領土的完整起了重要的作用。

四、清朝的疆域:

1、西跨蔥嶺,西北抵巴爾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亞,東北達外興安嶺及庫頁島,東臨太平洋,東南至台灣島及其附屬島嶼赤尾嶼,南到南海諸島。

2、是當時亞洲東部最大的國家,是擁有50多個民族的多民族統一國家。

第十四課、封建帝國的危機

一、康乾盛世

1、定義:清朝康、雍、乾時期,經濟繁榮,國力強盛,史稱「康乾盛世」。

2、盛世表現:

(1)農業:農作物產量進一步提高,種植面積擴大。

(2)手工業:

①制瓷中心景德鎮生產規模進一步擴大,工藝水平有了新的突破。

②南京成為新興的絲織業中心。

(3)商業:商品流通更加廣泛,商業更加發達。

二、社會危機:

1、表現:

①土地兼並嚴重。②統治集團奢侈,吏治腐敗,軍隊腐朽。

③階級矛盾日益加劇。④對外閉關鎖國。

2、影響:強大的清王朝迅速走向衰落。

三、閉關鎖國

1、含義:清朝推行嚴格限制中外貿易交流的政策。

2、形成及原因:①嚴厲海禁:為打擊鄭成功等沿海抗清力量。

②一度放寬:統一台灣後,外部威脅已解除。

③加強限制:為抵制英國等西方國家的侵略。

3、影響:

積極:在抵禦外國侵略方面起了一定作用。

消極:嚴重阻礙了中外聯系,影響了中國吸收世界先進文化和科學技術,阻礙了中國經濟文化的發展,是中國近代社會落伍的重要原因之一。


更多的添加附件了,望採納~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