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期刊雜志 » 鑒湖雜志

鑒湖雜志

發布時間: 2021-03-04 23:02:18

① 誕辰百周年的文學人物

司徒奇,廣東省開平市赤坎鎮中股鄉人,出生於1907年,著名的國畫大師。

司徒奇從小生活在書香門第之中,飽受藝術熏陶。1924年,17歲的司徒奇考進了廣州市美術學校,學習西洋畫。司徒奇在廣州市美術學校攻讀兩年後,便轉入當時國內最高藝術學府——上海中華藝術大學就讀。1928年,司徒奇完成上海藝大學業,返回廣州,創辦烈風美術學校,並任該校校長。不久,他又創辦了威尼斯美術研究社,並舉辦個人西洋畫展。

1950年,司徒奇舉家遷往澳門。1960年,司徒奇遷居香港。1961年,他在香港創立了蒼城畫會,編印《司徒奇畫集》為課本。1963年,司徒奇主辦香港東方藝術學院。1976年,司徒奇全家移民加拿大。他的三公子司徒乃鏘和四公子司徒乃鍾在他多年悉心栽培下,畫藝都已卓然有成,海外畫界把他們父子三人並稱作畫壇「三司徒」。

1984年春,司徒奇終於踏上了他懷念已久的故土。1988年,司徒奇為了弘揚開平美術之鄉的美譽,司徒奇倡議在祥龍州籌建開平詩社和開平第二美術館。司徒奇熱情地為家鄉文藝事業獻計獻策,建立司徒奇文藝基金,每年頒獎一次,獎勵為繁榮僑鄉文藝作出突出貢獻的文藝工作者。

秋瑾(1875~1907)

近代革命家、作家。字璇卿,號競雄,別署鑒湖女俠、漢俠女兒。浙江紹興人。出身於小官僚家庭。生於福建,曾隨父旅居台灣、湖南。光緒二十二年(1896),與湘潭王廷鈞結婚。後曾兩次入京。庚子事變之後思想劇變,決計獻身革命,將個人生死置之度外。光緒三十年(1904),赴日留學,先後參加實行共愛會、演說練習會、洪門天地會,並創辦《白話》雜志。次年初,一度回國,加入光復會。七月,再返日本,加入同盟會,任總部評議員和浙江省主盟人。她經常登壇演講,鼓吹革命,又學習射擊和製造炸葯,准備日後進行武裝斗爭,成為激進的革命活動家。當年十一月,日本政府頒布約束留學生規則,她力主全體回國,並先行返滬,參與籌辦中國公學。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初,在浙江潯溪女學任教,後到上海籌辦《中國女報》。1907年春,回紹興主持大通學堂,積極聯絡會黨與軍學各界,組織"光復軍",准備與徐錫麟同時在安徽與浙江起義。7月6日,徐錫麟在安慶先期發動,失敗犧牲。13日,秋瑾在紹興被捕,15日,從容就義。1913年,孫中山曾到杭州秋瑾墓致祭,題贈"巾幗英雄"的匾額。

秋瑾在庚子事變前即從事創作,多以五、七言律詩和絕句抒寫個人幽怨。《梅》、《蘭花》等詩,托物抒懷,已經很見才情。而《題芝龕記》八首通過對花木蘭、秦良玉的贊頌,抒發她精忠報國的豪情壯志。《題郭□白湘上題襟集即用集中杜公亭韻》之二,也表達了她聞雞起舞、立功邊疆的抱負。庚子事變時期的《杞人憂》"漆室空懷憂國恨,難將巾幗易兜鍪",《感事》"儒士思投筆,閨人慾負戈",已見詩人以天下興亡為己任的胸襟,也預示著她即將沖破樊籬,走向革命。

庚子事變以後,特別是在光緒二十九年(1903)以後,秋瑾詩的思想內容和藝術風格都發生了顯著變化。獻身革命,謀求民族解放與婦女解放,成了她詩歌的基調。絕大部分詩篇都洋溢著愛國主義激情,充滿著挽救危亡、振興祖國的激情。《寶劍歌》的"他年成敗利鈍不計較,但恃鐵血主義報祖國",《吊吳烈士樾》的"盧梭文筆波蘭血,拚把頭顱換凱歌"等等,無異於詩人獻身於革命的誓詞。和徐寄塵等女友的唱和詩,唱出了對於婦女解放的理想。她希望婦女破除袖手旁觀的陳規陋習,盡國民的責任,脫下閨裝換戎裝,挽救祖國危亡,創造英雄事業,創造"女兒文明"。這一時期的詩除五、七言律詩和絕句外,又採用了篇幅較長的歌行體。詩的風格也明顯地呈現出互不相同的兩種特色。一種偏重於抒發革命理想,表達革命必勝的信念,雖間有悲涼之句,但以樂觀豪放、熱烈昂揚為其特色,如《寶刀歌》、《寶劍歌》、《秋風曲》、《泛東海歌》、《吊吳烈士樾》、《贈蔣鹿珊先生》等。另一種詩則偏重於批判現實,慨嘆世人麻木不仁,自己救國無方,如《感時》、《感事》、《感懷》、《柬某君》等,雖有感人奮發的詩句,但以悲壯蒼涼為基調。

秋瑾的詞作,大致如同其詩。前期多寫閨中愁緒,後期多寫革命壯懷。〔滿江紅〕"小住京華"抒發正在覺醒,即將沖破家庭,走向革命的一腔激憤之情。〔滿江紅〕"骯臟塵寰"和〔望海潮〕《送陳彥安、孫多琨二姊歸國》,抒發喚起群眾創造新世界的胸懷。

秋瑾的革命品格與詩品歷來受到稱贊。邵元沖說:"鑒湖女俠成仁取義,大義炳然,不必以文詞鳴而自足以不朽。然即以文詞而論,朗麗高亢,亦有漸離擊築之風;而一往三嘆,音節瀏亮,又若公孫大娘舞劍,光芒燦然,不可迫視。"(《秋瑾女俠遺集序》)

為了喚起群眾,秋瑾寫過白話文、歌詞,譜過曲。她還針對婦女識字者少的情況,創作了通俗易懂,能夠演唱的彈詞《精衛石》。篇中描寫黃鞠瑞等婦女沖破家庭束縛,赴日留學,參加革命黨,終於推翻清朝政府,建立共和國的事跡。它相當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制度與封建倫理觀念對婦女的壓迫,指明了婦女在社會革命中求得自身解放的道路,其題材具有一定的開創意義。《精衛石》目錄20回,現存6回。

從光緒三十三年(1907)以來先後出版了多種秋瑾作品集,如王芷馥編《秋瑾詩詞》,龔寶銓編《秋女士遺稿》,長沙秋女烈士追悼會編《秋女烈士遺稿》,秋社編《秋女俠詩文稿匯編》,王紹基編《秋瑾遺集》,王燦芝編《秋瑾女俠遺集》,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編《秋瑾集》。其中《秋瑾集》錄詩180多首,詞38首。秋瑾的集外佚詩近年來又時有發現。見《社會科學戰線》1981年第4期郭長海《秋瑾集外詩輯存》等。 (趙慎修)

【插畫師】弗里達·卡蘿(Frida Kahlo,1907-1954)

弗里達·卡洛是墨西哥歷史上最富傳奇色彩的女性畫家。

1908年出生的弗里達自幼就歷經磨難,6歲時患小兒麻痹症而左腳彎曲,成為殘疾人.

18歲時又遇重大車禍,留下了嚴重的後遺症.

1929年,她與著名的墨西哥畫家裡維拉(迪戈)結婚,不料,丈夫雖然是位才華橫溢的畫家,卻風流成性.

而弗里達也不甘寂寞,擁有其他男人或者女人.

畢加索曾經寫給迪戈的信中說:"不管德朗還是你和我,都不能畫出弗里達.卡洛的那麼好的頭像來"

根據傳記改編的電影《弗里達》由墨西哥裔女星莎瑪·海耶克主演.

"弗里達猶如一個墨西哥彩飾陶罐,一個有著漂亮邊飾的容器,裡面裝了糖果和驚喜,但註定是要被粉碎的."

② 秋瑾歷史

秋瑾(1875-1907),近代民主革命志士,原名秋閨瑾,字璇卿,號旦吾,乳名玉姑,東渡後改名瑾,字(或作別號)競雄,自稱「鑒湖女俠」,筆名鞦韆、漢俠女兒,曾用筆名白萍,祖籍浙江山陰(今紹興),生於福建廈門。秋瑾蔑視封建禮法,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蘭、秦良玉自喻,性豪俠,習文練武,曾自費東渡日本留學。她積極投身革命,先後參加過 三合會、光復會、同盟會等革命組織,聯絡會黨計劃響應萍瀏醴起義未果。1907年,她與徐錫麟等組織光復軍,擬於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時起義,事泄被捕。同年7月15日,秋瑾從容就義於紹興軒亭

③ 關於紹興的資料

紹興,簡稱越,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浙江省下轄的地級市,浙江第四大城市。舊稱會稽、山陰,越文化中心。現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紡織業與小電機、節能光電工業的中心。

紹興是浙江的文化中心之一,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國歷史最悠久的城市之一,是有名的水鄉、酒鄉、橋鄉,紹興風景秀麗、人才輩出。

紹興著名的文化古跡包括蘭亭、禹陵、魯迅故里(包括魯迅故居、三味書屋、咸亨酒店、百草園等)、蔡元培故居,周恩來祖居,秋瑾故居,馬寅初故居,王羲之故居,賀知章故居等名人故居,東湖、沈園、吼山、新昌大佛寺等,古代越王「卧薪嘗膽」的故事更是家喻戶曉。

(3)鑒湖雜志擴展閱讀

地理:

紹興市位於浙江省中北部、杭州灣南岸。東連寧波市,南臨台州市和金華市,西接杭州市,北隔錢塘江與嘉興市相望,位於北緯 29°13′35″至30°17′30″、東經 119°53′03″至121°13′38″之間,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溫暖濕潤,四季分明。

全境域東西長130.4千米,南北寬118.1千米,海岸線長40千米,陸域總面積為8273.3平方千米,市區面積2942平方千米。

方言:

紹興方言屬於漢語族吳語太湖片區臨紹小片,距離杭州只有70公里,方言差異雖不大但區別明顯,亦帶來交流障礙(杭州地區聽懂紹興地區方言很難,反之紹興地區聽懂杭州地區方言較容易);

紹興話同上海話、蘇州話、湖州話、杭州話、寧波話同屬北部吳語,彼此間互通度較高,可大致進行交流。而與相近台州地區台州話以及溫州話等南部吳語則基本無法互相溝通。

自然資源:

紹興地處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植被帶,自然植被共有153科、449屬、879種,其中天然森林植被有針葉林、闊葉林、灌木林、混交林、竹林和鹽生等6類,覆蓋率達46.20%。

紹興市屬國家級保護野生植物有一級3種、二級16種、三級17種。境內動物資源豐富,飼養動物有4類、170餘個品種;野生動物有獸類80餘種、鳥類120多種、爬行類70餘種、兩棲類30餘種。屬國家級保護野生動物有一級8種、二級59種,省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73種。

④ 葉文玲的書

出版小說集多種:《無花果》、《心香》、《長塘鎮風情》、《獨特的歌》回、《湍答溪夜話》、《浪漫的黃昏》、《此間風水》、《葉文玲小說選》等;散文集有《夢里尋你千網路》、《寫在椰葉上的日記》、《藝術創造的視角》、《不了情》、《有你不寂寞》、《靈魂的伊甸園》、《永遠的誘惑》、《七彩夢瓣》、《素心如簡》、《葉文玲散文選》《枕上詩篇》《葉文玲品味文集》《玫瑰換個名字一樣芬芳》、《情有獨鍾》等。
長篇小說有《父母官》、《太陽的驕子》、《無夢谷》《秋瑾》等;《無夢谷》發表後,曾引起強烈反響,在獲紐約國際文化藝術中心所頒的「中國文學創作傑出成就獎」後,再獲浙江省優秀文藝作品獎;1997年春完成的長篇歷史小說《秋瑾》,也獲如潮佳評,香港明窗出版社即以《秋瑾之死》為名重新推出,作家出版社1998年以《鑒湖女俠——秋瑾》再版。2000年的長篇傳記文學《敦煌守護神常書鴻》
還曾創作一些影視文學劇本;如《太陽的驕子》、《背上的橋》;後者曾獲省「五個一工程」獎。長篇傳記《常書鴻》改編的電視劇《大鴻飛天》,正在籌拍中。

⑤ 秋瑾為中國近代婦女解放運動做出了什麼貢獻

秋瑾,原名秋閨瑾,小名玉姑,字璿卿,後來又以鑒湖女俠、旦吾、競雄、漢俠女兒等為字型大小。1875年出生於浙江省山陰縣(今紹興)的一個官宦家庭。父親秋壽南是個舉人,當過湖南常德縣厘金局總辦。秋瑾自幼工詩詞,善騎射,性豪爽。1890年,秋瑾的父親到湖南做官,她隨父入湘。1896年,奉父母之命嫁與湖南富商之子王子芳。因憤於封建家庭的壓迫,不甘於「米鹽瑣屑終其身」,她毅然離開「銅臭紈絝」的丈夫。她曾以詩詞抒發當時心境:

「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算平生肝膽,因人常熱。俗子胸襟誰識我?英雄末路當磨折。莽紅塵何處覓知音?青衫濕!」

自此,她不僅經常身著男裝,出入朋友家中;而且四處奔走,變賣首飾,籌措經費。待安頓好一雙年幼的兒女,便買船票東渡,踏上了探求救國救民真理的道路。

1904年7月4日,秋瑾抵達日本東京,開始了留學生涯,她先在中國留學生會館設立的日語講習所補習日語,一個月後進入東京實踐女校師范科學習。學校課程有日語、教育學、心理學、理科(包括理、化、生物、生理衛生等)、地理、歷史、算術、圖畫、體操、唱歌、漢語等,每周設33課時,再加6小時的自修課。秋瑾除完成繁重的功課外,還每天堅持做體操,練習騎射等。

留學期間,秋瑾時刻不忘救國重任,她在赴日後不久曾寫道:

「祖國沉淪感不禁,閑來海外覓知音。
金甌己缺總須補,為國犧牲敢惜身。
嗟險阻,嘆飄零,關山萬里作雄行。
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龍泉壁上鳴!」

抱著為救國而尋找「知音」的目的,秋瑾除在校學習外,還廣交留學生中的志士仁人,如周樹人(魯迅)、陶成章、黃興、宋教仁、陳天華等。時人回憶,她常身著和服「不事修飾,慷慨瀟灑,絕無脂粉習氣,日惟與留東之革命黨人相往還」,急切討論救國大業;同時,積極參加各種愛國、革命團體。她先是加入留學生組織的「演說練習會」,以期掌握演說技巧這個宣傳和發動革命的武器。據說,每次留學生集會,她都要登台演說,「其詞悲感激切,盪人心魄,人之聞者,未嘗不泣數行下,而襟袖為之漬也」。秋瑾1904年,又加入了馮自由奉孫中山之命組織的反清革命團體「三合會」,擔任該會「白紙扇」(軍師),在「推翻清朝,恢復中華」的宗旨下進行革命活動。同一時期,秋瑾還積極參與創辦《白話》雜志,「仿歐美新聞紙之例,以俚俗語為文,……以為婦人孺子之先導。」她以「鑒湖女俠」等筆名,在雜志上發表了《演說的好處》、《敬告中國二萬萬女同胞》、《警告我同胞》等文章,抨擊清朝官場丑惡,宣傳男女平等,號召救國。她寫道:「諸位,你要知道天下事靠人是不行的,總要求己為是。當初那些腐儒說什麼『男尊女卑』、『女子無才便是德』、『夫為妻綱』這些胡說,我們女子要是有志氣的,就應當號召同志與它反對。」「但是從此以後,我還望我們姐妹們,把從前的事情,一概擱開,把以後的事情,盡力去做,……我們自己要不振作,到國亡的時候,那就遲了」。字里行間,充滿了婦女解放的激情。

1905年,秋瑾從與陶成章的結識交往中,獲悉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團體光復會已在上海成立,遂於三四月間離日回國,前往探訪。經陶成章和徐錫麟介紹,在上海加入了光復會,並宣誓:「光復漢族,還我山河,以身許國,功成身退。」從這時候起,秋瑾由一般的愛國、進步青年正式成為資產階級革命黨人。

同年8月20日,資產階級革命政黨――中國同盟會在日本東京成立,該會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為綱領,孫中山被推舉為總理。由國內重返日本不久的秋瑾,在同盟會成立後,即經宋教仁、馮自由介紹,在黃興寓所填表登記,宣誓加入了同盟會。她是浙江籍加入同盟會的第二人。由於她斗爭立場鮮明,工作態度積極,被推舉為同盟會評議員、浙江主盟人(分會長)。於是,秋瑾由一般的革命志士和革命黨人,成長為主持一省革命之責的革命黨領導人,成為自覺投身於中國民主革命事業的著名女革命家。

同盟會成立3個月後,在日本發生了中國留學生反對「取締規則」的斗爭。

1905年11月,日本政府應清政府的要求,頒布了《中國留學生取締規則》(日語「取締」即約束、管制之意),對中國留學生實施種種無理限制。中國留學生立即掀起了反對「取締規則」的斗爭運動,秋瑾一如既往地全力投入。12月5日,數百名留學生在東京富士見樓舉行集會,她作為全體女留學生的代表,在會上發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說,痛陳女留學生的愛國之情,嚴斥日本政府對留學生的壓制,力主全體留學生罷課抗議。集會後,留學生組織了敢死隊,推舉她擔任指揮,率敢死隊維持罷課秩序。12月8日,陳天華為抗議日本政府的迫害而蹈海自殺,留學生們反響強烈。秋瑾在留學生集會上要求大家同心同德,一致行動,堅決主張留學生全體回國。1905年12月25日,她登上從橫濱開往上海的輪船,離開日本,回到滿目瘡痍的祖國。

回國後,秋瑾在上海全力贊助創辦中國公學,以安置歸國學生,並奔波於上海、紹興之間,從事革命活動。為了有力地宣傳婦女解放,發動婦女團結起來參加斗爭,她決定創辦一份便於普通婦女閱讀的雜志――《中國女報》,提出創辦的宗旨,是要「開通風氣,提倡女學,聯感情,結團體,並為他日創設中國婦人協會之基礎」。為此,她四處奔走募捐求援,籌集辦報經費。1907年1月14日,《中國女報》第一號終於在上海問世,秋瑾在「發刊詞」中說明辦《中國女報》是為了「中國前途」,「奔走呼號於我同胞諸姊妹」,「欲結二萬萬大團體於一致」。3月,第二號也出版發行。秋瑾對此傾注了巨大的精力,在這兩期上發表了《中國女報發刊詞》、《敬告姊妹們》、《看護學教程》、《勉女權》等文章、詩作。文章都用白話文,字字血、聲聲淚,控訴了封建制度及各種綱常倫理、舊習惡俗對廣大婦女的殘酷壓迫與束縛,憤怒駁斥了封建統治者鼓吹壓迫婦女的種種謬論,熱情洋溢地號召婦女們行動起來,為自身的自由、解放,為男女平權進行斗爭。她在《敬告姊妹們》一文中說:

「唉!二萬萬的男子,是人了文明新世界,我的二萬萬女同胞,還依然黑暗沉淪在十八層地獄,一層也不想爬上來。足兒纏得小小的,頭兒梳得光光的;花兒、朵兒,扎的、鑲的,戴著;綢兒、緞兒,滾的、盤的,穿著;粉兒白白,脂兒紅紅的搽抹著。一生只曉得依傍男子,穿的、吃的全靠著男子。身兒是柔柔順順的媚著,氣虐兒是悶悶的受著,淚珠是常常的滴著,生活是巴巴結結的做著:一世的囚徒,半生的牛馬。試問諸位姊妹,為人一世,曾受著些自由自在的幸福未曾呢?」

她痛心於當時廣大婦女尚不覺悟,希望婦女們不要安於命運,立志從經濟上獲得自立的能力,以擺脫奴隸地位,爭取男女平等。據說,許多婦女看到這些文章後,感動得流出眼淚,並開始了深刻的思考。

秋瑾重視婦女們團結起來開展斗爭,她努力創辦《中國女報》,要把它作為「聯感情,結團體,並為他日創設中國婦人協會之基礎」。她還把爭取婦女的解放與整個國家、民族的解放緊緊地聯結起來,號召婦女們在推翻清朝的斗爭中與男子一起承擔責任。她在《勉女權》歌中寫道:

吾輩愛自由,勉勵自由一杯酒,
男女平權天賦就,豈甘居牛後?
願奮然自拔,一洗從前羞恥垢。
若安作同儔,恢復江山勞素手。
舊習最堪羞,女子竟同牛馬偶。
曙光新放文明候,獨立占頭等。
願奴隸根除,知識學問歷練就。
責任上肩頭,國民女傑期無負。

作為婦女解放運動的先驅者,她號召婦女們「奮然自拔」,參加反清革命斗爭,在民族解放事業中建「素手」之功。

由於經費無來源,《中國女報》僅出了兩期便被迫停刊。

除了公開的思想宣傳外,秋瑾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秘密籌劃武裝起義的工作上。她剛從日本回國,便參加了光復會的武裝起義准備工作。她曾奔走各地,聯絡革命同志,千方百計籌款購買武器,也曾在上海租屋製造炸彈。1906年12月,湖南革命黨人籌劃萍瀏醴起義,光復會也積極准備江、浙、皖地區起兵響應。決定由徐錫麟主持安徽的起義活動,而浙江的武裝起義活動則由秋瑾擔任指揮。秋瑾從上海動身回浙,在杭州白雲庵,與正出發赴皖的徐錫麟會面商定,浙皖兩地分頭活動,同時舉兵。這時,正逢她母親病故,秋瑾強忍悲痛,全身心地投入到起義籌備工作中。她在杭州的新軍和弁目學堂、武備學堂中發展光復會組織,親自往諸暨、義烏、金華、蘭溪等地聯絡會黨。1907年1月,得知萍瀏醴起義失敗,浙江的起義活動被迫停止。悲憤之餘,秋瑾、徐錫麟等決定江、浙、皖地區獨立舉行起義。

2月,秋瑾被公舉為紹興大通學堂督辦。大通學堂全稱為「大通體育師范學堂」,是1905年徐錫麟、陶成章等人所創辦的、光復會培訓革命骨乾的學校。秋瑾接任大通學堂督辦後,承擔起以大通學堂為中心,組織浙江革命力量准備起義的重任。她首先整肅學堂紀律,再擴大招收各地的會黨骨幹入學,接受文化教育和軍事訓練。第一批招生80名,其中大多數都成了光復會會員。她以學校上軍訓課的名義,經紹興知府批准,從上海購得250支步槍、20萬發子彈,並從革命黨中選派了幾十名教官。每天清晨,當號聲響起,學員們奔向操場時,身著軍衣、懷藏手槍、跨馬佩刀的秋瑾,早已英姿颯爽地等候在操場上了。她和學員們一起跑步,督促學員們一起訓練。她把大通學堂辦成了革命黨的軍事幹部學校,和聚集革命力量的大本營。

為了更廣泛地發動會黨,把會黨力量納入革命武裝斗爭的軌道,秋瑾於1907年3、4月兩次前往諸暨、義烏、金華、東陽、永康、縉雲等地聯絡會黨。幾乎每天跋山涉水五六十里,10多天中馬不停蹄地奔走聯絡幾個縣。經過幾個月的艱苦宣傳、發動工作,秋瑾與浙江各地的會黨建立了廣泛親密的聯系。此外,秋瑾還多次赴杭州,在白雲庵、西湖遊船、客棧等處與駐杭新軍及武備學堂、弁目學堂中傾向革命的官兵會面,動員並吸收他們加入革命黨,發動他們參加起義。在短短幾個月時間里,秋瑾在會黨、新軍中吸收了600多人加入光復會,擴大了浙江的革命力量,為發動武裝起義准備了基本隊伍。

1907年4月以後,秋瑾開始了起義軍的編制組織工作。她先把從縉雲到金華府各縣,直到紹興府嵊縣等地的會黨,統一編組為16級,以「黃河源溯浙江潮,衛我中華漢族豪;莫使滿胡留片甲,軒轅神胄是天驕」的七絕詩中,從「黃」字到「使」的16個字,代表16個等級,舉徐錫麟為統領,秋瑾自任協領,另為分統、參謀等等,各級人員還發給嵌入表示自己職銜的那個字的金戒指作為標記。

接著,秋瑾定革命軍名為「光復軍」,親自草撰《光復軍軍制稿》,用「光復漢族,大振國權」8個字為代號,將會黨力量、以及所有在浙江的光復會員,統一改編為8個軍,每軍設置大將、副將、參謀、副參謀、中軍、左軍、右軍、中佐、左佐、右佐、中尉、左尉、右尉13個軍職,並規定以白底黑色「漢」字為軍旗,以內書黑色「復漢」二字,並蓋上圖章的黃色小三角旗作為順旗;還具體規定了軍服、肩章等式樣。

秋瑾還起草了《普告同胞檄稿》、《光復軍起義檄稿》等文告,用於起義後張貼發布。文告中痛斥了清王朝的罪行,號召人民憤而響應起義。

這些准備工作基本就緒後,秋瑾親往上海,會見她與徐錫麟之間的聯絡人陳伯平,通過陳伯平與徐錫麟約定:7月6日先由金華府起兵,處州府響應,以引出杭州的清軍前往鎮壓;而紹興方面則乘省城空虛之機,派起義軍渡錢塘江襲擊杭州城;在杭的革命黨人則伺機從內部響應,里外配合,奪取省城;若此舉未能奏效,則起義軍即刻返回紹興,經金華府、處州府而入江西、安徽,與安慶的徐錫麟會合。在浙江革命黨人舉起義旗的同時,徐錫麟也在安慶發動起義,兩地互為呼應,先奪取兩省要地,再聯合直取南京。

盡管起義計劃頗為周密,但紹興與安慶之間緊鑼密鼓地籌措起義,引起了清政府方面的注意。同時,由於起義軍內部違反紀律,以及叛徒的出賣,嵊縣、武義、金華、蘭溪、湯溪、浦江等地的起義組織遭到破壞,起義計劃泄露。正當浙江起義活動危急之時,安慶的徐錫麟也被迫於7月6日倉促起事,雖刺殺了安徽巡撫恩銘,但終因寡不敵眾,起義失敗,徐錫麟等慘遭殺害。紹興方面,已偵悉起義計劃的胡道南也向知府貴福告密。於是,大通學堂及秋瑾的身份和起義計劃完全暴露。

7月10日,秋瑾從報紙上得到安慶起義失敗和徐錫麟犧牲的消息,陷入巨大的悲痛,她「執報紙坐泣於內室,不食亦不語」。她預料敵人會立即來搜捕,便迅速將光復會的秘密冊籍、來往函電及槍械武器等全部轉移或銷毀。12日,杭州的革命黨人送來密報:清政府已從省城派出300多人的軍隊,前來紹興逮捕秋瑾等人。周圍的革命同志和親屬一再勸她趕快撤離,但她毅然做好了慷慨赴難的准備,她在給徐小淑的絕命詩中寫道:

「痛同胞之醉夢猶昏,悲祖國之陸沉誰挽?日暮窮途,徒下新亭之淚;殘山剩水,誰招志士之魂?不需三尺孤墳,中國已無干凈土;好持一杯魯酒,他年共唱擺侖歌。雖死猶生,犧牲盡我責任;即此永別,風潮取彼頭顱。壯志猶虛,雄心未滿,中原回首腸堪斷!」

抱定「犧牲盡我責任」的秋瑾,絲毫不考慮個人的安危和脫身之策,臨危不懼地採取保護革命力量的種種應變措施,繼續沉穩疏散人員。

7月13日下午4時左右,紹興知府貴福帶領清軍包圍了大通學堂,面對清朝統治者血腥的魔爪,秋瑾最後一次拒絕了逃離學堂的勸告,讓學生和辦事人從前、後門分別出逃,自己與教師程毅等數人堅守。當清軍圍攻之際,她勇敢地舉槍抵抗。最後清軍從前門攻入學堂,秋瑾等人被捕,她雙手反縛,被清兵推擁著,押送到知府衙門。

知府貴福當夜即提審秋瑾。

貴福升堂就坐,厲聲喝令秋瑾招供同黨。秋瑾不予理睬。貴福指著擺在案桌上從大通學堂搜查來的槍支、文告等,問道:「這些是什麼?」秋瑾理直氣壯地回答:「論說稿是我所做,日記箋折亦是我辦,革命黨之事,不必多問!」貴福不甘心地又問:「你在大通學堂同哪些人有往來?」秋瑾即反駁說:「你也常到大通,並贈我『競爭世界,雄冠地球』的對聯,同在大通學堂里拍過照相!」狼狽不堪的貴福,只得宣布退堂。

次日上午,改由山陰知縣李鍾岳審訊秋瑾,他在縣衙的花廳設案訊問,企圖讓秋瑾說出革命黨的秘密,但仍沒有問出什麼名堂,只得令人取來紙筆,要秋瑾寫筆供。秋瑾握筆蘸墨,沉思片刻,寫下了「秋」字,又停筆凝思。李鍾岳連連催促,秋瑾遂揮筆寫下了「秋風秋雨愁煞人」七個大字,便擲筆案上。這七個字,是她交給清政府的唯一的「筆供」,表達了她對起義未成功的惋惜,對祖國前途的憤憂。

貴福對李鍾岳不用刑訊極為不滿,又派幕僚余某,再對秋瑾嚴刑逼供,在各種刑具殘酷地逼供下,秋瑾忍受肉體劇痛,始終不吐露任何革命機密。

連續三次審訊,或嚴刑逼供,或以利誘之,秋瑾始終堅貞不屈,不改其志。

1907年7月15日凌晨,黑暗籠罩下的古城紹興一片沉寂。突然,衙役們兇狠地叫開了山陰縣牢大門,秋瑾望見牢門開啟處燈火通明,一隊清軍荷槍實彈正在等候,她知道自己就要赴難了,就在白色汗衫外,套上黑色生紗綢衫褲,腳穿西式皮鞋,從容走出牢房。被反縛雙手,戴著腳鐐,昂首走向軒亭口……

秋瑾被害後,浙江及全國輿論紛紛譴責清政府的殘暴。她的事跡傳揚後,激起了人們的覺悟,尤其是婦女同胞,勇敢地加入了革命行列。人們以各種方式紀念烈士。在秋瑾遇難的第二年,秋瑾的密友、同志們即遵照烈士生前遺願,將烈士靈柩移葬至杭州西湖邊的西泠橋畔,與她所景仰的民族英雄岳飛、於謙、張煌言的廟祠、墳墓相鄰。她的生前好友和同志數十人還成立了「秋社」,自1908年後每年農歷六月初六日(秋瑾遇難日)都舉行紀念烈士的活動。辛亥革命後,孫中山到杭州視察時,親蒞致祭,並題贈「巾幗英雄」匾額。1939年,周恩來同志親臨紹興時,也在題詞中寫道:「勿忘鑒湖女俠之遺風,望為我越東女兒爭光。」

如今,中國民主革命時期傑出的女革命家、中國近代婦女解放運動的先驅―――秋瑾的漢白玉全身塑像矗立在西泠橋畔的青山碧水間,受到人們的瞻仰和紀念。

⑥ 尋找葉文玲小時候寫的一篇作文

葉文玲,女,當代小說家。生於1942年11月4日,浙江玉環人。1957年畢業於楚門中學,考取黃岩一高,因受哥哥葉鵬錯劃右派株連而輟學,即在故鄉擔任幼兒園教養員、小學教師、農場職工等職。

1962年遷居河南鄭州,先後在鄭州金水區工業辦公室、鄭州金筆廠、鄭州機械工具廠任幹部、沖壓工、生產科計劃統計等職,工作期間堅持業余創作。

1979年因創作成績突出,加入中國作家協會,出席中國文學藝術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會,並調入河南省文聯任專業作家;1980年被推薦去中國作協文講所學習畢業;1981年開始進行長篇小說創作。1986年調回浙江省文聯任專業作家;1990年起擔任浙江省文聯副主席,聯任至今;1992年起擔任浙江省作家協會主席、黨組成員,聯任(兩屆)十年;2002年底換屆改任浙江省作家協會名譽主席。1996年起任中國作家協會主席團委員(五屆、六屆連任至今)。

葉文玲自幼酷愛文學,13歲讀初中時在縣辦的《玉環報》上發表《夫妻間的小風波》和《七角錢》兩篇小說。至今已有800多萬字39本作品集及一部8卷本《葉文玲文集》出版。

出版小說集多種:《無花果》、《心香》(獲1980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並《當代》榮譽獎)、《長塘鎮風情》、《獨特的歌》、《湍溪夜話》、《浪漫的黃昏》、《此間風水》、《葉文玲小說選》等;散文集有《夢里尋你千網路》、《寫在椰葉上的日記》、《藝術創造的視角》、《不了情》、《有你不寂寞》、《靈魂的伊甸園》、《永遠的誘惑》、《七彩夢瓣》、《素心如簡》、《葉文玲散文選》《枕上詩篇》《葉文玲品味文集》《玫瑰換個名字一樣芬芳》、《情有獨鍾》等。

⑦ 伍鏡湖的個人履歷

鐵道工程專家、教育家,鐵道工程教育的先驅
伍鏡湖,字澄波,廣東台山人,1884年5月29日出生。父親及伯父都是旅美華僑。他幼年讀過私塾,13歲時和哥哥同去美國依父親生活,由於家境並不富裕,他只能半工半讀,先入美國麻省西林市立小學,後升人西林市立中學,1908年畢業。族親允予資助,才得以報考大學。當年考入美國紐約州倫塞勒工科大學(Rensselaer Polytechnie Institute),讀大學時他仍利用假期打工掙錢,並在德拉瓦漢河鐵路公司實習,1912年夏大學畢業,得土木工程師學位。畢業後又在德拉瓦漢河鐵路公司工作。他切身體會到美國白人輕視有色人種,歧視華僑,留在美國猶如寄人籬下。當時中國已開始興建鐵路,正缺工程人才,在民族自尊心與建路興國初衷的促使下,他決定離美回國。
1913年夏,伍鏡湖回國任川漢鐵路漢口宜昌段任助理工程師。1914年轉入京綏鐵路任工務員。這時伍在北京巧遇在美國時的友人、唐山工業專門學校校長趙仕北,邀他到學校任教。他遂辭職離開鐵路,於1915年暑假後來到唐山工業專門學校(唐山交通大學前身,今西南交通大學)任教。從此再未離開,即使隨學校顛沛流離也未曾動搖,被譽為唐山交大「五老」之一」(唐山交大治學嚴謹、為人師表既有使人敬佩的學術造詣,又有崇高的人格魅力的教師團隊中的五位傑出代表人物,被廣大師生尊稱為五老,記有羅忠忱、顧宜孫、伍鏡湖、黃壽恆及李斐英)。伍鏡湖長期擔任唐院土木鐵道工程專業的教學工作,是講授鐵路工程專業課的第一任中國教授。他還曾擔任土木系系主任、總務主任、教務主任等職,並曾短暫代理過院長,1952年夏改任研究教授,1955年退休,1974年8月9日病逝於唐山,享年91歲。 1884年5月29日 出生於廣東省台山縣。
1897-1908年 半工半讀畢業於美國馬薩諸塞州西林市立中學。
1908-1912年 美國紐約州倫塞勒工科大學,獲土木工程師學位。
1912-1913年 美國德拉瓦漢河鐵路公司實習。
1913-1914年 由美國回國,任川漢鐵路漢口宜昌段助理工程師。
1914-1915年 京綏鐵路工務員。
1915-1937年 唐山工業專門學校、交通大學唐山學校、交通部唐山大學、唐山交通大學、交通部第二交通大學、交通大學唐山土木工程學院、交通大學唐山工程學院教授。
1937-1946年 交通大學唐山工程學院(湖南湘潭)教授;國立唐山工學院北平鐵道管理學院聯合學校(貴州平越今福泉縣)教授;國立交通大學貴州分校(貴州平越今福泉縣、後遷四川璧山丁家坳)教授、教務主任。
1946-1955年 唐山工學院、中國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北方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唐山鐵道學院教授。
1955年 退休。
1974年8月9日 病逝於唐山。 1915年夏,伍鏡湖到唐山交大後,先後教過道路工程和工程圖畫、平面測量,測地學、天文學等課程,並帶領暑期測量實習和水文測量實習、鐵路測量和野外測量實習。1921年後還講授鐵路測量及繪圖、鐵道工程、鐵道經濟、鐵道工程、鐵道管理等課程,並帶領測量實習和指導畢業設計。伍鏡湖學識淵博,畢生從事鐵路工程高等教育,開拓並充實了鐵道工程學科的教學內容,奠定了這門學科的發展基礎。唐山交大自1910年起採用4年學制,學生畢業前應完成畢業論文一篇,西南交大圖書館現存1922至1948年畢業論文200餘份,其中由伍鏡湖指導者有數十份之多,其中絕大部分是結合實際的工程設計(含勘測)。選題的指導思想是讓學生按照實際工程的要求進行一次全面的鍛煉,並能綜合運用所學知識。伍教授這種結合工程實際、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選題思路,對學生的成才很有指導意義。
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伍鏡湖教授非常重視吸收先進技術,善於把國外雜志上刊載的新技術、新理論,融合於課程講授中,並編寫講義對教材進行補充和訂正。他不僅重視學生對理論和公式的理解,並且強調基本概念的運用和根據具體情況作具體分析的判斷能力。他擅長指導學生在野外的測量實習,讓學生獲得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他認為測(量)繪(圖)算(計算)是工程技術人員的基本功,在教學中非常重視這方面的嚴格培養和鍛煉。他這種重視實際,治學謹嚴的教風,對當年唐山交大的畢業生一出校門就能承擔實際工作,很快作出成績,走在許多學校畢業生的前頭,是起了重大作用的。自1915年至1952年,唐山交大土木系畢業生後來成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的(其中知名者如茅以升、林同炎、林同驊、黃萬里、張維、嚴愷等)很多都曾是伍鏡湖教授的學生。中國早期的鐵路建設專家,大多畢業於唐山交大,其中伍鏡湖教授的學生為數不少。伍教授常說:學生的成就,就是對教師的最高獎賞。校友們對中國鐵道建設的卓越貢獻,實現了伍鏡湖教授教育救國的愛國之心。 伍鏡湖在教學活動中,既能嚴格要求,又和藹可親、平易近人,深受學生愛戴,他嚴肅認真恪盡職守的敬業精神,更是有口皆碑。
他帶領測量實習,終日往來於各測量小組檢查,隨時結合現場具體情況,指出學生操作中不足之處及應注意的要點。這種嚴格要求、負責認真的教風,老而彌堅,直到退休前年屆古稀時,仍和壯年一樣,當年身受教益的學生至今記憶猶新。
他對學校的規章制度堅決執行,決不通融。考試判分相當嚴格。如1933年春,日本侵略軍侵入冀東,4月22日學校被迫南遷上海,1933屆畢業班學生都在上海通過考試後畢業離校;惟獨江大源同學前一年在水文測量實習中,因患病就醫未能參加全過程,缺少此項成績;江雖在上海通過了所有課程的考試,但伍教授仍要求江隨下班同學於暑假去塘沽補作此項實習;在江補做實習並經伍親自檢查給予通過後,才補給成績並簽字通知注冊組,發給江畢業證書。1937年7月抗日戰爭爆發,學校被迫南遷湘潭楊家灘,部分進步同學奔赴敵後參加抗日。1938年7月土木系二位學生由新四軍返校,學校因他們系參加抗日活動,准予自修補課參加畢業考試。考試結果,除伍鏡湖教授的號志學只有36分外,其他各課均及格;根據學校規定考試成績不足40分者,需要補修不得補考,伍教授堅持此項校規,於是這二位同學直到1939年在貴州平越補學號志學後,才畢業離校。唐山交大在逐步形成嚴格要求的校風方面,伍教授身體力行樹立了良好榜樣。
他關心愛護學生和朴實無華的敬業精神,流傳下來很多軼事趣聞,至今讓人稱道。考試作弊是絕對不能寬容的,上午發現下午就出布告開除。為了防止學生考試時在廁所內傳遞信息,學生上廁所他總是陪同前往;學校在平越時沒有電燈照明,下午考試時,他就自備蠟燭,為學生點燃蠟燭照明。1938年11月,日本侵略軍攻佔武漢,南下湘北進犯長沙,學校自湘潭楊家灘西遷桂林後,12月2日遭到日機轟炸,學校的儀器、圖書、檔案損失殆盡,80餘名同學的行李衣物也全被炸毀。12月中旬到達柳州後,寒凝大地,喪失行李的同學非常困難,伍鏡湖預支了他個人的薪金,為困難同學添置衣被,師生情誼讓人感動。

⑧ 葉文玲的資料

葉文玲,女,當代小說家。生於1942年11月4日,浙江台州玉環楚門鎮人。代表作品《葉文玲文集》。1957年畢業於楚門鎮中學,1963年遷居河南鄭州。著名作家、電影編劇,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自幼酷愛文學,13歲讀初中時在縣辦的《玉環報》上發表《夫妻間的小風波》和《七角錢》兩篇小說。1957年考入黃岩縣立高中(今黃岩中學)後因家庭原因而輟學,回鄉在鎮文工團、業余宣傳隊做宣傳員,次年參加農業生產勞動,正式發表第一篇短篇小說《我和雪梅》。1962年遷居河南鄭州,先後在鄭州金水區工業辦公室、鄭州金筆廠、鄭州機械工具廠任幹部、沖壓工、生產科計劃統計等職,工作期間堅持業余創作。此後做幼兒園、民辦小學教員,農場、街道縫紉站工人,發表短篇小說多篇。遷居鄭州後,在工廠做過很長時間沖壓工和銑工,先後發表短篇小說及報告文學30餘篇。

1979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出席中國文學藝術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會,同年調入河南省文聯。這一年創作的《心香》被評為1980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1981年開始中長篇小說的創作。 1986年後任作協浙江分會主席,後來擔任名譽主席。並調入河南省文聯任專業作家;1980年被推薦去中國作協文講所學習畢業;1981年開始進行長篇小說創作。1986年調回浙江省文聯任專業作家;1990年起擔任浙江省文聯副主席,聯任至今;1992年起擔任浙江省作家協會主席、黨組成員,聯任(兩屆)十年;2002年底換屆改任浙江省作家協會名譽主席。1996年起任中國作家協會主席團委員(五屆、六屆連任至今)。

⑨ 秋瑾的生平事跡

從大家閨秀,到締結婚姻,最後走向革命,秋瑾何以如此?我以為有以下四點原因:

一,從小家庭培養起的豪爽性格,使她有強悍的一面。秋瑾出生於官宦世家,母家也是江浙望族,名副其實的大家閨秀。但秋家對女兒的教育,卻不像傳統那麼刻板,不僅讓她讀書識字,還由其跟人騎馬射箭。相當開明。這樣的家風,使得女子的視野較一般婦女大得多。

四,結識吳芝瑛,毅然出走日本,就此堅定走向革命道路。是年,秋瑾29歲。臨行前,丈夫王廷鈞還將秋瑾的財物行囊藏起來,以期阻止自己心意已決的妻子。同為女傑的吳芝瑛資助了秋瑾。

包括秋瑾留日,也與吳芝瑛有關。秋瑾很多新思想的接觸,對日本的了解,都來自吳芝瑛和她的丈夫。他們助推秋瑾走上了海闊天空的人生世界。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