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期刊雜志 » 讀者天地雜志

讀者天地雜志

發布時間: 2021-03-04 23:00:41

1. 《意林》,《讀者》,《知音》,《青年文摘》各有什麼特點

《讀者》以美文偏多,《讀者》在刊物內容及形式方面與時俱進,追求高品位、高質量,力求精品,並以其形式和內容的豐富性及多樣性。

《青年文摘》的職場故事偏多,刊物已經在內容選擇、文章風格等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通俗易讀又不流於膚淺,在朴實親切的文風中達到引導青年的目的。

《意林》則偏重於勵志,《意林》的內容風格現實溫暖,通常用一些故事、寓言和生活經歷來吸引讀者。在價值觀的宣傳上,《意林》強調勵志和人文關懷,是我國雜志類中的佼佼者。

《知音》則是心靈雞湯,以悲慘曲折的愛情故事,以及名人軼事等內容與精英文化形成對壘。《知音》堅持把創造鮮明的個性特色作為發展自己的戰略,率先在中國期刊界推出了具有哲學理念的「人情美、人性美」的辦刊原則,強調刊物要「深入生活、深入心靈」。

(1)讀者天地雜志擴展閱讀:

《讀者》 設置的主要欄目有文苑:卷首語、文苑、社會之窗、人物、雜談隨感、青年一代、人生之旅、人世間、在國外、風情錄、知識窗、生活之友、心理人生、經營之道、趣聞軼事等等。

《青年文摘》是一本面向全國、以青少年為核心讀者群的文摘類綜合刊物,刊物集萃來自報紙、期刊、圖書等大眾媒體的名篇佳作,旨在為青少年打造一個豐富生動、健康向上的精神空間。刊物分上下半月刊、彩版。數字產品有《青年文摘·快點》《青年文摘手機報》《青年文摘·播》青年文摘官方網站以及微博、微信等。

《意林》封面插畫主要是以油畫、水彩、水粉、裝飾畫等為主,採用了很多意境悠遠,構圖唯美,角度獨特,立意新穎的攝影作品和漫畫。內容積極向上,有意境,有故事,唯美,青春,新潮,主題鮮明。含蓄雋永的美圖路線,給人以思想上的寧靜,精神上的啟迪。

2. 麻煩請問,在讀者原創天地投稿有稿費嗎或者說有機會被讀者雜志的編輯相中嗎

在讀者原創天地投稿當然也有稿費啊,你付出了勞動成果嘛,但前提專是你的文章寫得足屬以讓編輯相中,這是比較難的,畢竟人家是全國都有相當影響力的出版社,但是要是你要發表到網上的話,那就很難說了,得看文章的點擊率,你可以到榕樹下等中文網站,他算是個比較干凈的文學類的網站,但是收費的話,你得看看它的具體情況, 對了, 有些優秀的網上電子文章給人推薦後也能夠上讀者之類的雜志,這個也能賺稿費哦!祝你成功!

3. 看《讀者》嗎感覺沒有以前好看了……

我也有同感,讀者越來越不好看了,變了味道,以前的文章短小精悍寓意深遠。,現在都是長篇大論近期買了三本看的一點感覺都沒有。不想看了

4. 求2010某期《讀者》雜志中一篇美文:有「深邃的思想,豐富的詩意……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文句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紀念遠去的大師

季老年事已至耄耋,可謂是著作等身。總結季老的一生,千言萬語恐難窮盡,倒不如簡單來說,哪怕有所疏漏,對於如此大智慧之人,也是無謂之事了。季老的一生,用北宋大儒張橫渠的一句話最為恰當: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為天地立心

天地生萬物,萬物生生不息,為天地立心,簡單截說,即是端端正正的做一個真正的人,試問世間之人,誰敢拍著自己的胸脯說,自己是個一撇一捺,堂堂正正的人。哪個人不是抱著個為自己的謀利益的心理,哪個人不是為自己的小天地奔波勞碌的主兒。

季老先生不同,真的不同。季老用自己的一生,在天地之間樹立了堂堂正正的人的形象。季老先生在《我寫我》這篇散文中談到「我曾問過自己一個問題:如果真有那麼一個造物主,要加恩於我,讓我下一輩子還轉生為人,我是不是還走今生走的這一條路?經過了一些思慮,我的回答是:還要走這一條路。但是有一個附帶條件:讓我的臉皮厚一點,讓我的心黑一點,讓我考慮自己的利益多一點,讓我自知之明少一點。」看看季老是怎麼做人的。

實實在在,是季老無法抹去的烙印般的魯西北人的特徵,「我說過不少謊話,因為非此則不能生存。但是我還是敢於講真話的。我的真話總是大大地超過謊話。因此我是一個好人。」——《談人生》「做人要老實,學外語也要老實。學外語沒有什麼萬能的竅門。俗語說: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這就是竅門。」

謙遜有禮,只要舉個小例子就行了。有段從小學就聽到的佳話:已身為北大副校長的他,守信用為學生看行李。這件小事想必大家都早有耳聞,讓我們再聽聽季老的話。「我只勸大家,不要全信那一些對我贊譽的話,特別是那些頂高得驚人的帽子,我更是受之有愧。」——《滿招損,謙受益》「環顧左右,朋友中國學基礎勝於自己者,大有人在。在這樣的情況下,我竟獨占『國學大師』的尊號,豈不折煞老身!」「這樣的人,滔滔者天下皆是也。但是,現在卻偏偏把我『打』成泰斗。我這個泰斗又從哪裡講起呢?」「 是不是因為中國只有一個季羨林,所以他就成為『寶』。但是,中國的趙一錢二孫三李四等等,等等,也都只有一個,難道中國能有13億『國寶』嗎?」——《病榻雜記》

季先生做人才叫純粹,那一年季先生去廣場看學生,與學生抱頭唏噓,老淚縱橫,有些事情發生了,季先生還是替學生說話,正名,每每提及此事,季先生都是痛心疾首,這些不便多說,就算了吧。至於官方經常宣揚的他學識淵博,尊師重道,愛國愛黨,過幾天媒體會大肆宣傳,這里就不贅述了。

為生民立命

所謂生民,便是百姓,是大眾,是人類。而古之有謂「安身立命」,立命這項事業,也是百姓所必須完成的。而為生民立命,則是承接上一句為天地立心,知道如何做人之後,便要去謀求立命,謀求幸福,謀求更高層次的追求,這一切,需要導師的指引或說是引導,能完成此任務者,敢問當今中華大地上除了季先生還有誰。

季老在北大教書育人幾十載,如北大的定海神針一般,是北大始終象徵著中國的最高學府。季先生如此的至人聖人,「我一生做教書匠,爬格子。在國外教書10年,在國內57年。人們常說: 『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特別是在過去幾十年中,天天運動,花樣翻新,總的目的就是讓你不得安閑,神經時時刻刻都處在萬分緊張的情況中。」——《病榻雜記》

季老先生在文革期間寫得《牛棚雜記》可以說是描寫中國文革時期知識分子心路的最深刻的散文。他說到,我決不說半句謊言,決不添油加醋。我的經歷是什麼樣子,我就寫成什麼樣子。「在牛棚里製造的恐怖氣氛,同佛教的地獄比較起來,遠遠超過印度的原版。西方的地獄更是瞠乎後矣,有如小巫見大巫了。」「我現在已經變成了不會說話的牲畜,一言不發,一句不問,乖乖地被押解著走。」「我在批鬥的煉獄中已經接近畢業,應該拿到批鬥實踐學的學士證書了。」「幸虧我已經研究過比較自殺學,我決不自刎。我還要活下去。但是活下去又怎樣呢?」「全國的「革命造反派」共同努力,各盡所能,又集中了群眾的智慧,由粗至精,由表及裡,由近及遠,由寡及眾,折磨人的辦法就成了體系,光被寰宇了。」如此坦誠得給中國人的心靈上了一場教育課,剖析自己的同時也解剖了國人的心理。中國人啊,別再犯這樣的錯了!

為往聖繼絕學

往聖之絕學,在這個時代,似乎已絕跡了,這是個 「無大師時代」,何談往聖?在季羨林老先生仙逝之後,更堅定了我這個想法。現如今,不堪入目、難以啟齒又不絕於耳的學術腐敗,各個高校之中身居高位的頂尖教授都帶著商賈氣息,更有人高呼「處處散發銅臭味,北大已成名利場!」這似乎有些偏激,可是從側面也反映了人們對學術界的風氣提出很大的質疑。其實這是時代的過錯,是我們全體的責任,萬馬齊喑,看著一點點爛掉的民族,而沒有人說話,悲哀。

為往聖繼絕學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最後一位大師,無疑就是季羨林老先生。精通12門外語,譯著無數,寫書無數,這些主流媒體會像投放炸彈一下空投給我們的群眾,我就不多說了。想大家網路或是谷歌一下,會了解的更多。

為萬世開太平

這當然是季老先生的遺願,季老先生的梵文修養、佛學修養,成為中國和許多國家能交好的文化基礎。先生的這份貢獻,似乎和現在的政治王道——和諧社會不謀而合,這就是學者的境界,國家是需要大師的,一個沒有大師的國度,是會被人遺忘的。

想我泱泱中華漢唐盛世,一代代的大師層出不窮,莫不說經濟和國力有多麼強盛,但說詩歌和文化是何等的活躍,自由的思想如飛天一般在這古老的國度上空盤旋,灑下的花朵凝結著詩人的智慧,成為一篇篇傳世佳作。

千百年之後,不知道後代會如何唾棄我們,在這個時代的中華土地上,充斥的是慾望與貪婪,欺騙與懦弱,平庸與逃避。所有的良知和追求都要打上物慾的烙印,不然就會被當成是不合時宜的怪物或者傻子。

大師已經是個漸行漸遠的符號。

我們無力改變,可是我們身負責任。

寫這篇散文是件很傻的事情,用自己淺陋粗鄙毫無修養的文字,去描述一位大師。我不怕難堪,因為大師不會在意我這個老家小輩的一片赤誠的懷念,就權當我這個街頭納涼的村人為自己崇拜的大師橫灑在地上的一杯燒酒吧……

季老走好。

ps:
季羨林,字希逋,又字齊奘。著名的古文字學家、歷史學家、東方學家、思想家、翻譯家、佛學家、作家。他精通12國語言。曾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科院南亞研究所所長。1911年8月6日出生於山東省臨清市康莊鎮。

北京大學教授,中國文化書院院務委員會主席,中科院院士,中國語言學家,文學翻譯家,梵文、巴利文巴利文專家,作家。對印度語文文學歷史的研究建樹頗多。
祖父季老苔,父季嗣廉,母趙氏,農民。叔季嗣誠。幼時隨馬景恭識字。

6歲,到濟南,投奔叔父季嗣誠。入私塾讀書。7歲後,在山東省立第一師范學校附設新育小學讀書。10歲,開始學英文。12歲,考入正誼中學,半年後轉入山東大學附設高中。在高中開始學德文,並對外國文學發生興趣。18歲,轉入省立濟南高中,國文老師是董秋芳,他又是翻譯家。"我之所以五六十年來舞筆弄墨不輟,至今將過耄耋之年,仍然不能放下筆,全出於董老師之賜,我畢生難忘。"

1930年,考入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專業方向德文。從師吳宓、葉公超學東西詩比較、英文、梵文,並選修陳寅恪教授的佛經翻譯文學、朱光潛的文藝心理學、俞平伯的唐宋詩詞、朱自清的陶淵明詩。與同學吳組緗、林庚、李長之結為好友,稱為"四劍客」。同學中還有胡喬木。喜歡"純詩",如法國魏爾蘭、馬拉梅。比利時維爾哈倫,以及六朝駢文,李義山、姜白石的作品。曾翻譯德萊塞、屠格涅夫的作品。大學期間,以成績優異,獲得家鄉清平縣政府所頒獎學金。

1935年9月,根據清華大學文學院與德國交換研究生協定,清華招收赴德研究生,為期3年。季羨林被錄取,隨即到德國。在柏林和美國與喬冠華同游。10月,抵達哥廷根,結識留學生章用、田德望等。入哥廷根大學,"我夢想,我在哥廷根,……我能讀一點書,讀點古代有過光榮而這光榮將永遠不會消滅的文字。""我不知道我能不能捉住這個夢。」(《留德十年》)

1936年春,季羨林選擇了梵文。他認為「中國文化受印度文化的影響太大了,我要對中印文化關系徹底研究一下,或許能有所發現」。因此,「非讀梵文不行」。「我畢生要走的道路終於找到了,我沿著這一條道路一走走了半個多世紀,一直走到現在,而且還要走下去。」(《留德十一年》)「命運允許我堅定了我的信念。」季羨林在哥廷根大學梵文研究所主修印度學,學梵文、巴利文。選英國語言學、斯拉夫語言學為副系,並加學南斯拉夫文。季羨林師從"梵文講座"主持人、著名梵文學者瓦爾德施米特教授,成為他唯一的聽課者。一個學期40多堂課,季羨林學習異常勤奮。佛典《大事》厚厚3大冊,是用混合梵文寫成的,他爭分奪秒,致力於讀和寫,"開電燈以繼晷,恆兀兀以窮年"。

1940年12月至1941年2月,季羨林在論文答辯和印度學、斯拉夫語言、英文考試中得到4個"優",獲得博士學位。因戰事方殷,歸國無路,只得留滯哥城。10月,在哥廷根大學漢學研究所擔任教員,同時繼續研究佛教混合梵語,在《哥廷根科學院院刊》發表多篇重要論文。"這是我畢生學術生活的黃金時期,從那以後再沒有過了。"博士後"的歲月,正是法西斯崩潰前夜,德國本土物質匱乏,外國人季羨林也難免"在飢餓地獄中"掙扎,和德國老百姓一樣經受著戰禍之苦。而作為海外遊子,故園情深,尤覺"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祖國之思和親情之思日夕索繞,"我悵望灰天,在淚光里,幻出母親的面影"。

1941年獲哥廷根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後曾師從語言學家E.西克研究吐火羅語。

1945年10月,二戰終結不久,即匆匆束裝上道,經瑞士東歸,"宛如一場春夢,十年就飛過去了"。離開哥廷根35年後的1980年,季羨林率中國社會科學代表團重訪哥市,再謁83歲高齡的瓦爾德施米特恩師,相見如夢。後來作感人至深的名文《重返哥廷根》。

1946年5月,抵達上海,旋赴南京,與李長之重逢,經李介紹,結識散文家梁實秋、詩人臧克家。在南京拜謁清華時期的恩師陳寅恪,陳推薦他去北京大學任教,遂又拜見正在南京的北京大學代理校長傅斯年。秋,回到北平,拜會北大文學院院長湯用彤。

1946~1983年,被北京大學聘為東方語言文學系教授、系主任,在北大創建該系。同事中有阿拉伯語言學家馬堅、印度學家金克木等。解放後,繼續擔任北大東語系教授兼系主任,從事系務、科研和翻譯工作。先後出版的德文中譯本有德國《安娜·西格斯短篇小說集》(1955年),梵文文學作品中譯本有印度伽梨陀娑《沙恭達羅》(劇本,1956年)、印度古代寓言故事集《五卷書》(1959年)、印度伽梨陀娑《優哩婆濕》(劇本,1962年)等,學術著作有《中印文化關系史論叢》(1957年)、《印度簡史》(1957年)、《1857-1859年印度民族起義》(1985年)等。1956年2月,被任為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1954年、1959年、1964年當選為第二、三、四屆全國政協委員。並以中國文化使者的身份先後出訪印度、緬甸、東德、前蘇聯、伊拉克、埃及、敘利亞等國家。"文革"中受到"四人幫"及其北大爪牙的殘酷迫害。1978年復出,繼續擔任北京大學東語系系主任,並被任命為北京大學副校長、北京大學南亞研究所所長。當選為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1983年,當選為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

1956年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委員,曾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兼外國語言文學評議組組長、第二屆中國語言學會會長、中國外語教學研究會會長、中國民族古文字研究會名譽會長、第6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和常務委員、《中國大網路全書》總編輯委員會委員和《語言文字卷》編輯委員會主任等等。其學術成就最突出地表現在對中世紀印歐語言的研究上頗多建樹。主要著作有:《〈大事〉偈頌中限定動詞的變位》(1941年,系統總結了小乘佛教律典《大事》偈頌所用混合梵語中動詞的各種形態調整)、《中世印度語言中語尾-am向-o和-u的轉化》(1944年,發現並證明了語尾-am向-o和-u的轉化是中世印度西北方言健陀羅語的特點之一)、《原始佛教的語言問題》(1985年)(論證了原始佛典的存在、闡明了原始佛教的語言政策、考證了佛教混合梵語的歷史起源和特點等)、《〈福力太子因緣經〉的吐火羅語本的諸異本》(1943年)(開創了一種成功的語義研究方法)、《印度古代語言論集》(1982年)等。作為文學翻譯家,他的譯著主要有:《沙恭達羅》(1956年)、《五卷書》(1959年)、《優哩婆濕》(1959年)、《羅摩衍那》(7卷,1980~1984年)、《安娜·西格斯短篇小說集》等。作為作家,他的作品主要有《天竺心影》(1980年)、《朗潤集》(1981年)、《季羨林散文集》(1987年)、《牛棚雜憶》等。

1978年~1984年兼任北京大學副校長。其著作已匯編成《季羨林文集》,共24卷。

1988年,任中國文化書院 院務委員會主席。並曾以學者身份先後出訪德國、日本、泰國。

季先生長年任教北大,在語言學、文化學、歷史學、佛教學、印度學和比較文學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詣,研究翻譯了梵文著作和德、英等國的多部經典,現在即使在病房每天還堅持讀書寫作。

季羨林先生為人所敬仰,不僅因為他的學識,還因為他的品格。他說:即使在最困難的時候,也沒有丟掉自己的良知。他在他的書,不僅是老先生個人一生的寫照,也是近百年來中國知識分子歷程的反映。季羨林先生備受關注的《病榻雜記》近日公開發行。在書中,季羨林先生用通達的文字,第一次廓清了他是如何看待這些年外界「加」在自己頭上的「國學大師」、「學界泰斗」、「國寶」這三項桂冠的,他表示:「三頂桂冠一摘,還了我一個自由自在身。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了真面目,皆大歡喜。」

70年代後期以來擔任的學術回體職務有:中國外國文學會副會長(1978年)、中國南亞學會會長(1979年)、中國民族古文字學會名譽會長(1980年)、中國外語教學研究會會長(1981年)、中國語言學會會長(1983年)、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副會長(1983年)、中國史學會常務理事(1984年)、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1984年)、中國作家學會理事(1985年)、中國比較文學會名譽會長(1985年)、中國亞非學會會長( 1990年)等。 1998年4月,《牛棚雜憶》出版(1988年3月一 1989年4月草稿,1992年6月定稿)。出版界認為"這是一本用血淚換來的和淚寫成的文字。這是一代宗師留給後代的最佳禮品"。季羨林的學術研究,用他自己的話說是:"梵學、佛學、吐火羅文研究並舉,中國文學、比較文學、文藝理論研究齊飛。

是「2006年感動中國」獲獎人物之一。

5. 《收藏》、《收藏家》、《文物天地》那本雜志更好。拜託我急需!!!!快!!

期刊來講都有不同的側重點,看你側重那方面

《收藏家》雜志是北京市文物局主管,收藏家雜志社編輯出版的收藏類專業核心期刊。延請國內最著名的文物鑒定專家和收藏界知名人士組成編委會,1993年創刊以來,曾榮獲「首屆國家期刊獎」,第二屆「百種全國重點社科期刊」和「高知名度、高學術水平」的雙高獎。以其深湛的學術品位、高度的權威性和美輪美奐的圖版印製,贏得了海內外收藏家、文博藝術界研究人員及廣大收藏愛好者的青睞。

本刊刊載古今中外收藏界趣聞軼事,評介、推介國家館藏和民間珍藏的文物、書畫藝術精品,介紹各類藏品鑒賞、珍藏等方面的專業知識,及時報道國內外收藏界與藝術市場的最新資訊。設有:最新報道、博物精華、賞玩手札、真偽辨微、公私秘藏、知津問津、網路長廊、拍品點評、藝術市場、國寶巡禮以及拍前預覽、拍後綜述等欄目。
雜志簡介:
《文物天地》是老牌雜志,也是本"新"雜志。"老"是指《文物天地》創刊20多年,在文博界有著廣泛的影響力;"新"是《文物天地》的重新定位:立足文博界,面向全社會的文物藝術品收藏者。
《文物天地》以宣傳貫徹國家文物方針政策為宗旨,傳承歷史文化,倡導收藏文明,積極引導民間收藏和藝術品投資的健康發展。依託中國文物報社的渠道、專家作者隊伍,《文物天地》的內容具有文物博物館、收藏、拍賣行業權威水準,給讀者提供好讀(文字生動)好看(圖片精美)、可信可靠的文本,和最新最快最受業界關注的信息。全刊分為關 注、人物、鑒賞、考古、收藏、市場、資訊七大版塊,以內容"新"、表述"新"和視覺"新"來多層次多視角地反映文物藝術品收藏事業。
中國文物報社在文博行業中占據十分重要的位置,有著行業尖兵的模範作用,尤其是《文物天地》雜志在收藏、拍賣界有很高的知名度,發行量在幾萬冊,隨著收藏、拍賣、投資行業的不斷升溫,發行量繼續呈現上升趨勢,現已擁有為數眾多的讀者群,具有廣泛的社會影響力。

《收藏》 最偏向收藏大眾的一本收藏類雜志。3次入圍國家期刊獎的權威期刊。

追求大眾化、面向低端收藏群體是《收藏》的根本特色。強調收藏文化,普及鑒藏知識,門類繁雜眾多,對瓷器、書畫、錢幣、郵票關注較多。

《收藏家》 最講究學術水平的一本收藏類雜志。國家高知名度、高學術水平期刊。

突出大型文物展覽報道,偏重古董與書畫鑒藏,品位非凡是其最大特色。

《收藏界》 最愛搞評選活動的一本收藏類雜志。中國收藏界年度評選創建機構。

「主編視線」敢於講真話,打起假來毫不含糊。側重瓷器雜玩,關注當代收藏。年度事件和人物評選轟轟烈烈。

《鑒寶》 最關注收藏文化的一本收藏類雜志。

依託央視《鑒寶》節目,致力於「讓中國傳統文化回歸」,讓更多的人珍視傳統,熱愛收藏是該雜志的追求和理念。集鑒藏知識與市場報道於一身。

《藝術市場》 離市場前沿最近的一本收藏類雜志。文化部主管國家級藝術類核心期刊。

突出市場,側重拍賣,關注行情,投資指導性強。具有高度的新聞敏感性,專題策劃能力強,「討論區」經常探討熱點話題。

《文物天地》 最有媒體公信力的一本收藏類雜志。國家文物局主管的權威期刊。

202期的老雜志,2004年改版,由文物轉向市場。敢於對國內藝術品市場弊端加以抨擊,並就敏感話題展開學術爭論。每期的「關注」欄目是一大看點。

《藝術與投資》 最關注當代藝術的一本收藏類雜志。

由杭州遷至北京798,突出當代藝術,關注畫廊業動態。書畫辨真識偽辦得有聲有色,對收藏愛好者大有裨益。

《藝術財經》 最追求財經氣息的一本投資收藏雜志。

地處望京,倚靠中央美院師生資源。強調財經、學術,突出市場分析,側重行情盤點和未來趨勢研判是該雜志的一大特色。

《藝術新聞》 最具海內外視角的一本收藏類雜志。

突出新聞資訊,重點報道內地、港、台三地和蘇富比、佳士得拍賣的最新動態。信息量大、專題深,側重古董與當代藝術、新聞與藝術二者兼得。

《artvip藝術發現》 中國印量(每期20萬冊)最大的一本藝術品收藏投資理財直投雜志。

在全國一、二線機場書店直投,面向中高端收入群體和銀行理財客戶。以「藝術投資,價值發現者」為辦刊宗旨,突出藝術品投資、理財和交易。

6. 讀者雜志 有幾個版本都是什麼

《讀者》(原創版)
郵政代碼28-221 月刊 36.00/年
《讀者》(原創版)創刊於2004年9月,系《讀者》系列刊物,是《讀者》雜志拓展原創領域邁出的重要一步。
雜志注重思想性、可讀性、參與性,給讀者更新鮮的原創體驗和精神享受。開創了一方獨具特色和生命力的原創天地,豐富和拓展了《讀者》的品牌內涵,影響力和受眾群不斷擴大。從2006年起,《讀者》(原創版)改為月刊
《讀者》(鄉土人文版)
郵政代碼28-222《 月刊 36.00/年
原名《讀者鄉村版》創刊於2000年1月,該刊繼承了《讀者》的人文特色,選取反映百姓生活、田園情懷的題材,注重文學性、可讀性。主要目的是為了發揮《讀者》的品牌效應,考慮到《讀者》的讀者群主要集中在城市,因而創辦一份與《讀者》風格接近、內容健康向上、通俗易懂、適合廣大農村讀者閱讀的雜志,2006年改名為《讀者》(鄉土人文版)
《讀者》(繁體版)
創刊於2005年。面對北美華人,港澳台同胞,東南亞等慣於閱讀繁體字印刷的樹刊。為了使得中文媒體在華人中的傳播形成一種不必要的障礙和阻隔,推出了《讀者》(繁體版)
《讀者欣賞》
《讀者欣賞》創刊於2001年,是由《讀者》雜志社主辦的又一子刊。《讀者欣賞》以藝術、美術、攝影欣賞內容為主,用圖說話,以美示人。本刊為大16開,100頁全彩色圖片雜志,是一本結合現代藝術及古典精粹、博長增見的優秀期刊。

主要欄目:卷首、每月圖粹、文化紀事、大師巨匠、名作欣賞、名牌、當代藝術、攝影大師、中國攝影家、攝影實踐、漫畫大師、漫畫、繪本人生、新作、古畫遺珍、奇趣大自然、人物、藝術人生
《讀者》(維文版)
1993年元月,維文版的《讀者》正式出版發行
《讀者》(盲文版)
《讀者》雜志在創刊16年時,有了自己的第二個版本。這個版本的出現似乎又是一項公益活動。因為這個版本不但范圍小,《讀者》雜志自己每年還得承擔四萬元,資助這個版本的出版。
《讀者》大字版
《讀者》大字版的目的是使中老年讀者能夠更方便、更舒適地閱讀雜志。為了提高閱讀的舒適感與內容識別的速度,大字版《讀者》將在字體和整體規格上有顯著的提高,而雜志內容將與同期的《讀者》保持一致。
還有的就是我們平時常見的標准版。

7. 巜學生天地》是巜讀者》雜志的期刊嗎

《學生天地》雜志是以中小學生為讀者對象的綜合性期刊,分為初內中版、小學中高容年級版、小學低年級版,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學生天地》創刊於1997年,是由甘肅省教育廳主管、甘肅教育報刊社主辦
《讀者》為中國大陸發行量最大的雜志之一,由甘肅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1981年於蘭州創刊,原名為《讀者文摘》,主管單位:讀者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主辦、讀者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主辦單位甘肅人民出版社

8. 很久以前《讀者》雜志的一篇關於誰最重要的文章是什麼題目

是否這篇?與你講的有些許出入,但也能打動人心。

標題:《誰伴你走人生道路 》

講台上,老師對著學生說:「今天我們來做個探討,看看誰陪你走這條人生道路?我們請一位同學上來,寫出常伴你左右的究竟是哪些人?」一個女學生自告奮勇走上台來,只見她滿臉幸福地寫出:父母、爺爺、奶奶、阿姨、姑姑、表哥、堂妹、朋友、同學、同事、鄰居……等等。

老師接著說:「請你劃掉你認為最不重要的人。」她劃掉了一個同事的名字。老師又說:「請你再劃掉一個。」她接著劃掉了一個鄰居的名字。在劃掉一個又一個之後,黑板上只剩下了父親、母親、丈夫和兒子,此時教室里一片沉靜,學生們交頭接耳:「這真是一堂嚴肅的探索。」

老師平靜地說:「請再劃掉一個。」女學生遲疑著,艱難地做著選擇,她舉起粉筆,劃掉了父親的名字。「請再劃掉一個。」身邊又傳來了老師的聲音,她非常痛苦地舉起粉筆,劃掉了母親的名字。老師等她稍稍平靜,又說:「請再劃掉一個。」

那一刻,她嚴肅地劃掉了丈夫,隨後淚眼汪汪地將兒子也擦去,此刻黑板上已空無一人。老師問:「為甚麽你通通將他們擦掉?」她若有所悟地說:「隨著時間的輪轉,我們都會長大分離,父母有著他們的生活安排,也大概會先我而去;丈夫有其交際應酬或工作需要,我無法要求丈夫一定要永遠陪伴我;就連現在唯一黏著我的兒子有一天也將長大,他會有自己的一個家,只有我自己能陪著自己慢慢老去。

或許我們從未深思誰能陪我們走這條人生路?有些人從我們很小的時候就來到我們身邊,但大多都只陪我們走一小段路,他們之中絕大部份在那高唱驪歌聲中就飄然遠去;長大後,另一半與下一代也開始來到我們身邊,但我們之中,沒有人能肯定地說,他們將永遠陪我們過這一生,而子女對於我們正如我們對父母,總有一天也要建立自己的家,無法再朝夕相處。

「愛別離」正是佛家所言的人生八苦之一,不管我們一生中能擁有多少幸福的條件——慈愛的雙親、友愛的兄弟姐妹、恩愛的另一半、可以談心的好朋友、至愛的兒女,但無常一到,能真正陪著我們老去的人恐怕還是自己居多,而且當我們愛得愈深,與所愛分離的感覺就愈痛苦,這就是人生的真實相。

這樣的人生真實相,若我們能愈早認知就愈能豁達以對。人生彷佛就像一場旅行,途中所見風景盡管再美,我們也不可能將之收入行囊帶走,所有因緣聚合的生命終也將因緣而各奔東西。所以面對人生的課題,我們該學習灑脫地看待人生旅程中的一切,即使這樣仍無法使人生的缺憾變成圓滿,但我們將更懂得放下。

曾聽過一首旋律優美、意境深遠的歌〈自在如意〉,歌詞正唱出對於人生路的體認與豁達,聽那歌者緩緩唱來:一葉扁舟載我游,坐看雲散雲收;浪里沉浮我心悠悠,無牽無盼無怨愁。世事變幻皆因果,笑對緣起緣落;風雨飄搖坦盪超脫,自在如意天地闊。

9. 我在青年文摘原創天地的投稿被審核通過了,那還有可能被雜志選上嗎有稿費嗎

《青年文摘》原創天地的投稿被審核通過,不一定會上雜志,但有被雜志選中版的機會。文章在權雜志發表後會有稿費。
具體流程:
先在《青年文摘官方》網站注冊帳號。
注冊成功成為會員後,你就可以發表文章,也可以右上方點擊「在線投稿」發表文章。
發表文章後,如果投稿狀態為已審核,將發布在網站原創天地;如果投稿的文章被雜志採用,他們會在兩個月內給你聯系,請自留底稿。一千字以上的文章稿費在100到200元。
《青年文摘》介紹:
《青年文摘》由共青團中央主管、中國青年出版社主辦,創刊於1981年1月,自2000年起改為半月刊,是中國發行量最大的青年雜志,單期發行145-150萬冊。 《青年文摘》是一本面向全國、以青少年為核心讀者群的文摘類綜合刊物,刊物集萃來自報紙、期刊、圖書等大眾媒體的名篇佳作,旨在為青少年打造一個豐富生動、健康向上的精神空間。刊物分上下半月刊(上半月刊紅版,下半月刊綠版)、彩版( 半月刊 )。數字產品有《青年文摘·快點》《青年文摘手機報》《青年文摘·播》青年文摘官方網站以及微博、微 信等。

10. 和《讀者》差不多的雜志有哪些

文摘類雜志匯總

《讀者》:旬刊。甘肅蘭州。文化精品,小小說,小散文,隨筆。

《青年文摘》:旬刊。北京。小散文,隨筆,人生智慧,勵志短文。

《散文選刊》:月刊。河南鄭州。散文。

《雜文選刊》:半月刊。吉林長春。

《文摘周報》:周報。四川成都。

《微型小說選刊》:江西南昌

《小小說選刊》:河南鄭州

《百花園·中外讀點》:河南鄭州

《新生代》

《意林·文匯》

《意林·故事》

《成功文摘》

《文苑哲思》

《少年讀者》

《周末》

《意匯》

《良友》

《良友文摘》

《百花意林》

《讀者·鄉村版》

《智慧林》

《家庭文摘報》

《東方女性》

《慧語梨花》

《新世紀文學選刊》

《報刊文摘》

《中外文摘》

《環球文摘》

《新意林》

《星火智者》

《大眾閱讀報》

《特別關注》

《作家天地·精彩文摘》:

《細節》:
《少年文摘》:
《愛情婚姻家庭》:
《中學生讀寫》:
《人民文摘》:
《微型小說精品》:
〈知音》:湖北武漢
《民族文匯》
《時文博覽》
《才智》
《閱讀與作文》
《作文與考試》
《視野》
《文化博覽》《小說選刊》、《小說月報》、《中篇小說選刊》、《中華文學選刊》

《短篇小說選刊版》、《北京文學中篇小說選刊》、《鄂爾多斯小說精選》
新世紀文學選刊》、《作家文摘》、《中華文摘》、《散文選刊》、《雜文選刊》、《雜文精選》、《書摘》、《讀者》、《文摘報》、《中國剪報》、《書刊報》、《中學生閱讀與欣賞》、《小小說選刊》、《微型小說選刊》、《小品文選刊》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